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285031
成片时长:每集约29分钟
阅读:23432
发表:2017/5/7
33集 主旋律 电视剧剧本
《潮中儿女》第1-33集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赵 旺:啥时到的钱?为什么不发?把事儿搞这么大,我老伴生病正住院呢,弄得职工到医院找我。
刘东林:钱到帐后,给你往家里打过电话,不是没人接听,就是占线,联系不上。张军生总共由广州外贸汇回货款四十万,银行还贷款还扣去了一半儿。
赵 旺:资金这么紧张,还贷不可以先拖一拖吗?
刘东林:同上次一样,强行还贷,兰婷到银行去过了,死说活说都没用。
赵 旺:银行扣完之后打算给职工补多少?
刘东林:钱支回来之后,还点儿必要的外债,其中包括吃螃蟹中毒人员住院时借的押金,还有你从财政局借的外债也留了五万。原打算给职工少补点,结果也做不到了。
赵 旺:帐面还剩多少钱?
江兰婷:就剩打算还财政局的那五万赵 旺:啊,怎么剩了这么点儿?
江兰婷:(没好气的)刘厂长亲自批条李二郎科长又支走了十万。
赵 旺:李二郎你支走的十五万都干什么啦?
李二郎:纺织局长搞滩派,凑钱去医院看望胡市长,刘厂长逼着我从印染厂借了十万,当时答应人家有钱马上还,公家的事儿,让人家老追在我屁骨屁股后面算什么事?
赵 旺:那五万呢?
李二郎:那五万,你忘啦,吃螃蟹中毒交住院押金,你们两位领导硬逼着我借来三万,还人家了。
赵 旺:还差两万呐?
李二郎:那两万…,派出所…,你让刘厂长解释吧。反正我自己清清楚楚、没往家里拿一分钱。
◎大家把目光一齐投向刘东林。
刘东林:派出所拿去了两万,属于暂借款。
江兰婷:暂借款对方也应有签字手续呀?
刘东林:抽空我去给你补个手续,你先在应收款科目下帐先挂着,慢慢我想办法追回来。
赵 旺:照这么说,打算给职工补发一个月工资的希望也泡汤啦?那么多职工都围在厂门口讨要工资怎么办?
李二郎:既然已经停工停产,财务部门就应该跑上级去讨要职工基本生活费。
江兰婷: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李二郎:没什么意思,我说的是谁的责任谁尽。
江兰婷:都把自己责任推得一清二净,难道全厂停产发不起生活费还要我个人承担!
◎二人正在争吵,一名门卫保安人员慌慌张张地进来。
门 卫:厂长,不好了,厂大门被外面人给弄开啦!不少人正往里挤呢。
刘东林:(惊慌地)这咋办?
◎染织厂大铁门被打开了半扇,人群鱼惯潮水似的拥进厂院。
◎前面的人冲进办公楼。
(八)
时: 上午。
景: 纺织小区居委会。
人: 周书记、韩素娟、马主任、办事处领导及群众若干。
◎文体活动室。
◎正面墙壁上悬挂着一面鲜艳的党旗。党旗上方的红布条幅上写着:《燕山路街道办事处纺织小区居委会临时党支部成立大会》◎一排桌子搭建的主席台前坐着几位领导,下面坐着几十名群众。
周书记:我宣布,经太平路办事处党委批准,从今天起,纺织小区居委会临时党支部成立!◎大家热烈的掌声。
周书记:临时党支部书记由韩素娟同志担任;副书记由居委会主任马秀兰同志兼任。我们大家欢迎!◎群众热烈鼓掌。
◎坐在主席台一侧的韩素娟和居委会主任马秀兰,一同站起来行鞠躬礼,微笑着面对众人,同大家一起鼓掌。
周书记:小区临时党支部的工作很重要,它连着千家万户老百姓切身利益,希望你俩团结协作,带领小区党员群众,努力完成好上级党委交给的各项伍任务。当前,面对咱们纺织小区下岗失业人员较多的情况,要访贫问苦,挨家逐户摸清帮扶对象,对上访人员要做好劝阻工作。同时还要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九)
时: 晚上。
景: 居家。
人: 韩素娟、张亚静。
◎晚饭的餐桌上。
张亚静:妈,过一会儿,我给我爸打个电话,估计这个时间他已回外贸招待所了,我把你在居委会当书记的事告诉他,也让他也高兴高兴。
韩素娟:行,长话短说,长途话费太贵。你说完,我也对他说几句,问他具体什么时间能回来?
张亚静:嗯,原来你总不让我摧他回来,现在你怎么也急了?
韩素娟:你周大爷说,我这个书记头等大事就是抓稳定。咱纺织小区下岗职工多,染织厂的工人大部分是这里的居民,该补发的工资也补不上,基本生活没着落,咋稳定?在这点上我现在和你爸是同等的责任,得摧他尽量早点带回钱来,赶紧把拖欠的工资补上,民以食为天,不然稳定就是空话。
张亚静:妈,你这个书记肯定能干好,我听人家说,心里装着老百姓的官才好官儿。
韩素娟:是该这么做。这次像我这样得到政府安置的下岗职工是少数,咱得到了安置,不能忘了那些经济收入低、生活没着落的人,要努力为他们做点事情。闺女,妈还有一件事得求你?
张亚静:求我?啥事?只要我能做到的,那还不好说。
韩素娟:你周大爷还布置一项任务,要关心居民文化生活,得尽快把社区文艺演出队建起来,吸引更多的居民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活动。这方面我是外行,需要你帮助?他要求编点儿新文艺节目,过几天去办事处参加迎新春文艺汇演。你周大爷还说,明年就是咱唐山抗震救灾20周年,创编节目时最好能结合纪念唐山抗震救灾20周年这个因素,好节目还要选派到市里参加汇演呢。
张亚静:这事儿可有难度,那是艺术啊?
韩素娟:你不是说过,还想报考解放军艺术学院吗?把你的特长也是先在小区里展示展示?
张亚静:那是以前单纯的想法,瞎说呢,早没那门心思了,还是玩点实际的吧。
韩素娟:至少爱唱爱跳算你的特长,办法也比我多,就帮帮我吗?
张亚静:行,不过我得把我们文体齐老师请来,你们一起研究一下具体创意,让她也帮着编个像点样子的节目,不然怎么拿的出手?
韩素娟:好,抽空你就把文体齐老师请来,来时提前往我手机上打个话,我有时走家串户的不知在什么地方,也好及时回办公室等你俩。
张亚静:行。
张亚静:妈,我去给我爸打电话啦?
韩素娟:去吧。你说完叫我一声。
(十)
时: 傍晚。
景: 纺织小区居委会门口。
人: 韩素娟、马主任、张亚静、齐老师、居委会工作人员几名。
◎一辆标有《燕山路街道办事处》字样的双排座客货两用汽车停在门前。车厢里装载着袋装大米、面粉和桶装花生油。
◎韩素娟、马主任腰间系着围裙,同居委会几名工作人员正在忙着卸车。
◎大家把车上卸下来的货物运进居委会的一间储藏室。
◎这时,张亚静带着一位中年、面容清秀的女人走了过来。
◎张亚静见到马主任,上前打着呼。
张亚静:马大姨您在卸车呢?
马主任:哟,亚静来啦?这不,快过新年了,上面办事处给咱小区低保户送来了米、面、油,先卸进屋里,抽空再给大家发下去。来找你妈吧?她搬着一袋面粉刚进去,等会儿马上就出来。
◎正说着,围裙上沾满面粉的韩素娟从里面走了出来。
马主任:韩书记,闺女找你来啦。
张亚静:妈,这是我们学校的文体老师,姓齐,叫齐素娟,同你只差一个姓字。
韩素娟:齐老师你好?
◎齐老师答应着伸出手同韩素娟握手。
韩素娟:(避让地)你看我这手上都是面,就甭握手啦。亚静,你先带齐老师去办公室坐一会儿,等卸完车,同你马大姨一起合计咱的事。马姐,这位是亚静她们学校管文体的齐老师,是亚静请她来帮咱编排文艺节目的。
马主任:好,好,齐老师,欢迎你。是,办事处这两天老摧我,说,迎新春文艺汇演,今年又差咱居委会没报节目,我正愁得不知咋办好呢?这回可来救星了。快进屋里坐,亚静先帮我接待一下,桌子上有茶叶,给齐老师沏杯水,歇一会儿,卸完车说话。
齐老师:亚静,咱也跟着帮帮忙吧,提提花生油。
张亚静:行。
马主任:不用,快进屋歇着。
齐老师;累不着。
◎二人动手跟随大家一起卸车,提着桶装油往里运。
◎马主任一边卸车,一边对韩素娟闲谈。
马主任:韩书记你这一来,我可得救啦,原先我是一天到晚忙得屁屎狼烟儿,结果是啥也忙不到点子上。到上面开会,往那一坐,总是挨批那个角儿。
韩素娟:我也是啥也干不好,多依靠大家呗。
马主任:你这群众路线走的是好,把闺女学校的老师都搬来啦,哈,真有办法。
◎居委会办公室。
◎韩素娟在沏茶倒水。
◎马主任在安排齐老师、张亚静洗手。
齐老师:韩书记,您是啥想法呢?
韩素娟:齐老师,你就别称呼职务啦,我看你比我的岁数也小不了一轮,就叫我韩姐吧。
齐老师:行,叫韩姐更显得亲切。
韩素娟:我的想法,也就是刚才我们马主任说的那个意思,年前先把上级文艺汇演这道关过去,过了年以后,再把文艺演唱队发展起来,需要你帮助的日子还多着呢。眼下这个节目,按照我们办事处周书记的要求,最好能围绕咱唐山震后建设新面貌编创个节目。他说,希望纺织小区居委会参加汇演的节目,能让人耳目一新。
齐老师:您的这些想法,亚静在学校里也对我说过,我俩以她为主,试着,编了个小节目,配了一套词儿,谱上了曲;节目形式是,前面一人唱,后面找几人伴舞,歌伴舞。简单易学,活泼。弄太复杂的东西恐怕时间来不及了。
韩素娟:(惊喜地)对,词曲都编好啦?
齐老师:亚静,把写的节目草稿掏出来,让你妈和马主任看看,征求一下她俩的意见。
◎张亚静掏出手稿递给妈妈。
◎韩素娟接过手稿认真仔细地看着。
马主任:题目是个啥呀?
齐老师:腾飞吧,Chi na唐山。
马主任:腾飞吧,唐山。这唐山前头咋还多个差拿,这差拿是啥意思?
张亚静:马大姨,这Chi na在英文里是中国的意思。
马主任:哦,翻译过来就是,腾飞吧,中国唐山。
◎马主任边说边来个带表演动作,引来了一片笑声。
韩素娟:我看词儿编得很好,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咱唐山外国人来多了,用点英文掺合着,有亲切感。对外也利宣传。
马主任:这是你俩谁的主意?咋编这好,我看就冲着这名称,这个歌伴舞的小节目准得拿头等奖。
◎韩素娟把稿纸递给马主任。
韩素娟:马姐,你看看,这词儿写得也够格,很对形势。
马主任:现在年青人干啥事都讲专业,肯定错不了。我这老眼浑花的,也看不清楚。
◎马主任接过文稿,拿出老花镜,认真地看着。
齐老师:韩姐,咱小区能不能挑选出能领唱这个节目的人来?
韩素娟:情况我还不了解,马姐,你听说过咱纺织小区里有独唱好一点儿的人才吗?
马主任:没个演唱队,到哪找这样人才。
齐老师:那,就只能由你们两位领导中选一位领唱啦?
马主任:我肯定是不行,这嗓子像破锣似的,一张口还不把整个礼堂的人全吓跑,让我们韩书记领,书记带头吗?我负责找乐队,组织伴舞的人,操持具体事儿。
齐老师:韩姐,你就不能再推辞啦,听亚静说,你上高中时,曾上台唱过歌;再说了,你说最近几天就得演出,时间很紧,让亚静白天晚上随时都教教你,很方便,别人没有这个条件。
韩素娟:(无奈地)十几年没站在人前唱歌了,还是同亚静她爸在部队结婚时我俩一起唱过十五的月亮,现在还能行吗?
齐老师:有点老底儿敢唱就行,咱也不是专业演出,没有那么严格要求。
刘东林:钱到帐后,给你往家里打过电话,不是没人接听,就是占线,联系不上。张军生总共由广州外贸汇回货款四十万,银行还贷款还扣去了一半儿。
赵 旺:资金这么紧张,还贷不可以先拖一拖吗?
刘东林:同上次一样,强行还贷,兰婷到银行去过了,死说活说都没用。
赵 旺:银行扣完之后打算给职工补多少?
刘东林:钱支回来之后,还点儿必要的外债,其中包括吃螃蟹中毒人员住院时借的押金,还有你从财政局借的外债也留了五万。原打算给职工少补点,结果也做不到了。
赵 旺:帐面还剩多少钱?
江兰婷:就剩打算还财政局的那五万赵 旺:啊,怎么剩了这么点儿?
江兰婷:(没好气的)刘厂长亲自批条李二郎科长又支走了十万。
赵 旺:李二郎你支走的十五万都干什么啦?
李二郎:纺织局长搞滩派,凑钱去医院看望胡市长,刘厂长逼着我从印染厂借了十万,当时答应人家有钱马上还,公家的事儿,让人家老追在我屁骨屁股后面算什么事?
赵 旺:那五万呢?
李二郎:那五万,你忘啦,吃螃蟹中毒交住院押金,你们两位领导硬逼着我借来三万,还人家了。
赵 旺:还差两万呐?
李二郎:那两万…,派出所…,你让刘厂长解释吧。反正我自己清清楚楚、没往家里拿一分钱。
◎大家把目光一齐投向刘东林。
刘东林:派出所拿去了两万,属于暂借款。
江兰婷:暂借款对方也应有签字手续呀?
刘东林:抽空我去给你补个手续,你先在应收款科目下帐先挂着,慢慢我想办法追回来。
赵 旺:照这么说,打算给职工补发一个月工资的希望也泡汤啦?那么多职工都围在厂门口讨要工资怎么办?
李二郎:既然已经停工停产,财务部门就应该跑上级去讨要职工基本生活费。
江兰婷: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李二郎:没什么意思,我说的是谁的责任谁尽。
江兰婷:都把自己责任推得一清二净,难道全厂停产发不起生活费还要我个人承担!
◎二人正在争吵,一名门卫保安人员慌慌张张地进来。
门 卫:厂长,不好了,厂大门被外面人给弄开啦!不少人正往里挤呢。
刘东林:(惊慌地)这咋办?
◎染织厂大铁门被打开了半扇,人群鱼惯潮水似的拥进厂院。
◎前面的人冲进办公楼。
(八)
时: 上午。
景: 纺织小区居委会。
人: 周书记、韩素娟、马主任、办事处领导及群众若干。
◎文体活动室。
◎正面墙壁上悬挂着一面鲜艳的党旗。党旗上方的红布条幅上写着:《燕山路街道办事处纺织小区居委会临时党支部成立大会》◎一排桌子搭建的主席台前坐着几位领导,下面坐着几十名群众。
周书记:我宣布,经太平路办事处党委批准,从今天起,纺织小区居委会临时党支部成立!◎大家热烈的掌声。
周书记:临时党支部书记由韩素娟同志担任;副书记由居委会主任马秀兰同志兼任。我们大家欢迎!◎群众热烈鼓掌。
◎坐在主席台一侧的韩素娟和居委会主任马秀兰,一同站起来行鞠躬礼,微笑着面对众人,同大家一起鼓掌。
周书记:小区临时党支部的工作很重要,它连着千家万户老百姓切身利益,希望你俩团结协作,带领小区党员群众,努力完成好上级党委交给的各项伍任务。当前,面对咱们纺织小区下岗失业人员较多的情况,要访贫问苦,挨家逐户摸清帮扶对象,对上访人员要做好劝阻工作。同时还要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九)
时: 晚上。
景: 居家。
人: 韩素娟、张亚静。
◎晚饭的餐桌上。
张亚静:妈,过一会儿,我给我爸打个电话,估计这个时间他已回外贸招待所了,我把你在居委会当书记的事告诉他,也让他也高兴高兴。
韩素娟:行,长话短说,长途话费太贵。你说完,我也对他说几句,问他具体什么时间能回来?
张亚静:嗯,原来你总不让我摧他回来,现在你怎么也急了?
韩素娟:你周大爷说,我这个书记头等大事就是抓稳定。咱纺织小区下岗职工多,染织厂的工人大部分是这里的居民,该补发的工资也补不上,基本生活没着落,咋稳定?在这点上我现在和你爸是同等的责任,得摧他尽量早点带回钱来,赶紧把拖欠的工资补上,民以食为天,不然稳定就是空话。
张亚静:妈,你这个书记肯定能干好,我听人家说,心里装着老百姓的官才好官儿。
韩素娟:是该这么做。这次像我这样得到政府安置的下岗职工是少数,咱得到了安置,不能忘了那些经济收入低、生活没着落的人,要努力为他们做点事情。闺女,妈还有一件事得求你?
张亚静:求我?啥事?只要我能做到的,那还不好说。
韩素娟:你周大爷还布置一项任务,要关心居民文化生活,得尽快把社区文艺演出队建起来,吸引更多的居民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活动。这方面我是外行,需要你帮助?他要求编点儿新文艺节目,过几天去办事处参加迎新春文艺汇演。你周大爷还说,明年就是咱唐山抗震救灾20周年,创编节目时最好能结合纪念唐山抗震救灾20周年这个因素,好节目还要选派到市里参加汇演呢。
张亚静:这事儿可有难度,那是艺术啊?
韩素娟:你不是说过,还想报考解放军艺术学院吗?把你的特长也是先在小区里展示展示?
张亚静:那是以前单纯的想法,瞎说呢,早没那门心思了,还是玩点实际的吧。
韩素娟:至少爱唱爱跳算你的特长,办法也比我多,就帮帮我吗?
张亚静:行,不过我得把我们文体齐老师请来,你们一起研究一下具体创意,让她也帮着编个像点样子的节目,不然怎么拿的出手?
韩素娟:好,抽空你就把文体齐老师请来,来时提前往我手机上打个话,我有时走家串户的不知在什么地方,也好及时回办公室等你俩。
张亚静:行。
张亚静:妈,我去给我爸打电话啦?
韩素娟:去吧。你说完叫我一声。
(十)
时: 傍晚。
景: 纺织小区居委会门口。
人: 韩素娟、马主任、张亚静、齐老师、居委会工作人员几名。
◎一辆标有《燕山路街道办事处》字样的双排座客货两用汽车停在门前。车厢里装载着袋装大米、面粉和桶装花生油。
◎韩素娟、马主任腰间系着围裙,同居委会几名工作人员正在忙着卸车。
◎大家把车上卸下来的货物运进居委会的一间储藏室。
◎这时,张亚静带着一位中年、面容清秀的女人走了过来。
◎张亚静见到马主任,上前打着呼。
张亚静:马大姨您在卸车呢?
马主任:哟,亚静来啦?这不,快过新年了,上面办事处给咱小区低保户送来了米、面、油,先卸进屋里,抽空再给大家发下去。来找你妈吧?她搬着一袋面粉刚进去,等会儿马上就出来。
◎正说着,围裙上沾满面粉的韩素娟从里面走了出来。
马主任:韩书记,闺女找你来啦。
张亚静:妈,这是我们学校的文体老师,姓齐,叫齐素娟,同你只差一个姓字。
韩素娟:齐老师你好?
◎齐老师答应着伸出手同韩素娟握手。
韩素娟:(避让地)你看我这手上都是面,就甭握手啦。亚静,你先带齐老师去办公室坐一会儿,等卸完车,同你马大姨一起合计咱的事。马姐,这位是亚静她们学校管文体的齐老师,是亚静请她来帮咱编排文艺节目的。
马主任:好,好,齐老师,欢迎你。是,办事处这两天老摧我,说,迎新春文艺汇演,今年又差咱居委会没报节目,我正愁得不知咋办好呢?这回可来救星了。快进屋里坐,亚静先帮我接待一下,桌子上有茶叶,给齐老师沏杯水,歇一会儿,卸完车说话。
齐老师:亚静,咱也跟着帮帮忙吧,提提花生油。
张亚静:行。
马主任:不用,快进屋歇着。
齐老师;累不着。
◎二人动手跟随大家一起卸车,提着桶装油往里运。
◎马主任一边卸车,一边对韩素娟闲谈。
马主任:韩书记你这一来,我可得救啦,原先我是一天到晚忙得屁屎狼烟儿,结果是啥也忙不到点子上。到上面开会,往那一坐,总是挨批那个角儿。
韩素娟:我也是啥也干不好,多依靠大家呗。
马主任:你这群众路线走的是好,把闺女学校的老师都搬来啦,哈,真有办法。
◎居委会办公室。
◎韩素娟在沏茶倒水。
◎马主任在安排齐老师、张亚静洗手。
齐老师:韩书记,您是啥想法呢?
韩素娟:齐老师,你就别称呼职务啦,我看你比我的岁数也小不了一轮,就叫我韩姐吧。
齐老师:行,叫韩姐更显得亲切。
韩素娟:我的想法,也就是刚才我们马主任说的那个意思,年前先把上级文艺汇演这道关过去,过了年以后,再把文艺演唱队发展起来,需要你帮助的日子还多着呢。眼下这个节目,按照我们办事处周书记的要求,最好能围绕咱唐山震后建设新面貌编创个节目。他说,希望纺织小区居委会参加汇演的节目,能让人耳目一新。
齐老师:您的这些想法,亚静在学校里也对我说过,我俩以她为主,试着,编了个小节目,配了一套词儿,谱上了曲;节目形式是,前面一人唱,后面找几人伴舞,歌伴舞。简单易学,活泼。弄太复杂的东西恐怕时间来不及了。
韩素娟:(惊喜地)对,词曲都编好啦?
齐老师:亚静,把写的节目草稿掏出来,让你妈和马主任看看,征求一下她俩的意见。
◎张亚静掏出手稿递给妈妈。
◎韩素娟接过手稿认真仔细地看着。
马主任:题目是个啥呀?
齐老师:腾飞吧,Chi na唐山。
马主任:腾飞吧,唐山。这唐山前头咋还多个差拿,这差拿是啥意思?
张亚静:马大姨,这Chi na在英文里是中国的意思。
马主任:哦,翻译过来就是,腾飞吧,中国唐山。
◎马主任边说边来个带表演动作,引来了一片笑声。
韩素娟:我看词儿编得很好,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咱唐山外国人来多了,用点英文掺合着,有亲切感。对外也利宣传。
马主任:这是你俩谁的主意?咋编这好,我看就冲着这名称,这个歌伴舞的小节目准得拿头等奖。
◎韩素娟把稿纸递给马主任。
韩素娟:马姐,你看看,这词儿写得也够格,很对形势。
马主任:现在年青人干啥事都讲专业,肯定错不了。我这老眼浑花的,也看不清楚。
◎马主任接过文稿,拿出老花镜,认真地看着。
齐老师:韩姐,咱小区能不能挑选出能领唱这个节目的人来?
韩素娟:情况我还不了解,马姐,你听说过咱纺织小区里有独唱好一点儿的人才吗?
马主任:没个演唱队,到哪找这样人才。
齐老师:那,就只能由你们两位领导中选一位领唱啦?
马主任:我肯定是不行,这嗓子像破锣似的,一张口还不把整个礼堂的人全吓跑,让我们韩书记领,书记带头吗?我负责找乐队,组织伴舞的人,操持具体事儿。
齐老师:韩姐,你就不能再推辞啦,听亚静说,你上高中时,曾上台唱过歌;再说了,你说最近几天就得演出,时间很紧,让亚静白天晚上随时都教教你,很方便,别人没有这个条件。
韩素娟:(无奈地)十几年没站在人前唱歌了,还是同亚静她爸在部队结婚时我俩一起唱过十五的月亮,现在还能行吗?
齐老师:有点老底儿敢唱就行,咱也不是专业演出,没有那么严格要求。
到头了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