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285031
成片时长:每集约29分钟
阅读:23394
发表:2017/5/7
33集 主旋律 电视剧剧本
《潮中儿女》第1-33集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江兰婷:你这人犯怪,不求爷们上进。记得张军生刚分配进厂时,在总务科全部责任就是每月管发放几支圆珠笔和几本办公纸,别的狗屁权利也没有?你也不言声。
韩素娟:哎,只要他能按时上下班,晚上不离我身边,我就滿意了。
江兰婷:我看你有点犯‘爷们症’,离开爷们受不了。
韩素娟:你是沒经过俩口子长期两地分居的日子,那种牵肠挂肚的滋味这辈子我也不想受了。再说了,他转业大兵到厂企还能会干个啥?
江兰婷:你看后来厂领导安排他组建个厂劳动服务公司,不是也干的有声有色的吗,以四、五千元的流动资金起家,独立核算,搞多种经营,为厂分忧,养着厂里几十名从生产岗下来的老弱病殘职工,很有能力的。
韩素娟:他更是个干实事的人。必竞是当兵的出身,苦点、累点啥也不在乎,他说他最怕的就是吃饱了沒事干。
江兰婷:谁想到,纺织局临解体,还发了一纸任命,让他当这个经营厂长,周围不是一个人说你,这一步你可是走错了,无论如何也不该让他在这个时侯接任这个差事,纯粹自找罪受。
韩素娟:当时我也是没办法,那是组织上管的事,我能怎样?
江兰婷:他不了解这厂子的底,你还不清楚,挨个换了几碴头头,手握实权的各路神仙早把厂子给掏得静眼毛光、资不抵债,只剩下了个表面烈烈轰轰的空架子。再说,他上面有法人代表厂长刘东林,党务上有支部书记赵旺,张军生他说不算,主不事,当个副厂长管经营,还不是活受罪。
接这个经营厂长,图个啥?
韩素娟:也许有人是好心啊,唉…,没法儿说了。宣布纺织局解体的前两天,局党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周志杰找张军生谈话,说工作调动的事儿,没想到他还把我给叫了去了……。
江兰婷:叫你干啥?听说那位组织部长老周同你家张军生不是从一个部队转业到咱纺织局来的吗?
韩素娟:对,在部队时,他是张军生他们团的政治处主任,老家也是咱唐山玉田人。军生我俩在部队结婚时,还是老周给主持的仪式呢。
江兰婷:哦,按说有他这层关系照应着还能错得了,不至于给他空桥上吧,叫你去了咋说的?
韩素娟:当时上面的情况咱也不清楚,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
◎韩素娟向江兰婷回忆述说着那天的情景…。
韩素娟:(旁白)那天,他从厂里先把张军生约了去…。
◎张军生穿工作服、拿着铁锹,正在劳动服务公司养鸡厂鸡舍,同几名老职工清扫粪便。
一职工:张经理,纺织局有人找你接电话。
张军生:好咧。
◎张军生走出鸡舍,来到办公室,拿起办公桌上的电话。
张军生:你好,哪位?哦,周部长,您好?哦,能脱开身,行,我就去。
◎张军生换掉工作服,同一位老大姐打了着呼,安排了一下,骑上自行车,离开了厂门儿。
韩素娟:(旁白)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正在办公室处理业务事儿,办公桌上电话铃声响起。
韩素娟:是我。哦,周部长您好?您有事吗?
男中音:能不能抽时间到我这里来一趟?
韩素娟:行,行,我就去。
◎韩素娟撂下手头业务,与同屋小王打了声着呼。
韩素娟:小王,我出去一趟,有人找我,就说我有事儿去了纺织局。
◎小王点头答应,韩素娟走出办公室。
◎韩素娟骑自行车来到织局。大院里空空荡荡、冷冷清清。
◎二楼,韩素娟在挂着《组织部》门牌的办公室前停住了脚步,轻轻地敲了两下门。
室内音:请进。室内传出浑厚男中音。
◎一位五十多岁,气宇轩昂面带微笑的男人开门迎接。
周部长:来,素娟,好快哟,电话一通,马上就到,真没白跟当兵的生活这么多年,有点雷厉风行的味道。来,军生也在这里,请坐。
◎张军生表情沉重地坐在沙发上,对韩素娟的到来并没在意,心事重重地思索着什么。
韩素娟:老首长有何指示,请讲?
周部长:你先坐下,咱有话慢慢说。指示不敢当,眼下这件事儿,我琢磨着也应该与你通通气,俩口子吗,得支持他的工作。你是名党员,对你有点儿要求也是应该的,再说咱们还都是老熟人。
韩素娟:有话您就直接说吧,我能接受。
周部长:行,那咱就直截了当说正题吧。我与军生正谈着呢,国家经济改革的力度加大了,适应改革的需要,经市委领导研究决定,撤消纺织局这个编制,己经发文儿了。
◎说着将办公桌上一份红头文件递给了韩素娟。
韩素娟:啊,这么快,这么大的一个纺织局说解散就解散?
周部长:没想到吧?纺织局还有两天任免下级干部的权限,根据你们厂的实际情况和我对军生同志的了解,向党委提出了要军生同志担任染织厂经营厂长的建议,局党委同意了我的意见。有关情况已通知了你们厂领导,现在正同他本人谈呢。电话把你叫过来,也想了解一下你的想法,再把他任职的文件正式发下去。
韩素娟:(惊愕地)他能任得了那个职?
周部长:自从你们厂前任经营厂长出事后,因没有合适的人选,这个位置一直空缺着;现任两位主要厂领导年龄及能力原因,迫切应该加强领导力量。军生年富力强,正是干事的好时候,先到岗熟悉熟悉情况,学习学习经营管理基本知识。那么大的厂子,固定资产几千万,将来总得有人管呀。还有,党中央一再强调,国企改革已经到了深层次攻坚阶段,要下大决心要往前推进,这都需要得力的人去干。
韩素娟:那么大个乱滩子怎么改呀?
周部长:(亲切地)素娟,为难也不对,咱不能光站在自已角度想事看问题,正因为乱哄哄才要改。国营大企业咱不太了解,中小国企差不多都是这个样子,这是整个国家面临的问题。当今世界正在兴起新技术革命,管理革命,大家都在搞竞争,如果不改革,大锅饭总吃着,铁饭碗总端着,人们不思进取,不学习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不发展经济,拿什么改善人民生活?改革是国家大局上的事,不能由着我们自个儿意向来哟。
韩素娟:周部长,那当经营厂长需要专业知识,他大兵出身,纺织行业啥不懂,我劝你们领导再研究一下,给他选个什么小事做都可以。再说,俩口子在一个厂子上班有相互照应的好处,也有不方便的地方,我在厂里也任着一点儿职,他当了经营厂长,干点事儿好像他在撑着我,说咸道淡的肯定少不了。
周部长:哈,你看是不?我为什么特意把你叫过来说一声,就是怕你拖他的后腿。素娟,你可是咱纺织局多少年来唯一一位出席省级的劳动模范,新时期咱还是应该保持过去的奉献精神,来关心国企改革;组织上这次对军生的工作安排,可不是咱个人的小事,专业知识不懂可以边学边干,没有他这样的人挺着不行。企业改革需要稳定,那么多人要生存,这担子可不轻啊?军生这样的人经受过组织考验,调他去是对他的信任,组织上放心,并不是谁想去就去得了的哟?能保持改革时期的社会稳定,就是保住了党的事业,这是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咱可别帮倒忙啊。
韩素娟:谁不知道染织厂负债累累,人事关系复杂,经营难度大,我还是担心他…。
周部长:现在国企这样的状态还不就是因为多年来大锅饭、铁饭碗旧体制造成的,相信通过改革一定能活起来,好起来,改革较早的一些南方城市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至于人事关系,人群中哪还没矛盾?据我多年工作经验,能把握住一点就什么也甭在乎:那就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心里时刻想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每天都亲手干正经事,谁也不能把你怎么着。社会也好、团体个人也罢,只要往前走,肯定有困难,暂时的迷茫困惑是常态,认准了的路坚持走下去,摸着石头过河总也有边有沿儿,再大的挫折也会挺过去。
张军生:(站起身,激动地)老首长,您给了我信心,我服从组织分配,一定尽力。
周部长:好样的,坚持实践第一、边干边学,为国分忧吧。
◎二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韩素娟:周部长,遇有特殊情况,我俩可得求您帮助解决啊?
周部长:说实话吧,我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纺织局解散,组织上对我个人怎么安排还不一定呢?但我相信,只要有我们党在,人民群众能过上好日子,肯定就有咱的饭吃,活一天、忙活一天吧。我俩这个有着军人经历的人更清楚,为了这个国家,为了中华民族,有多少人在战斗中都牺牲了,那些死了的人都为了啥?得到了什么?咱想多了也没用。
◎回忆结束。
韩素娟:回到家里,我问张军生,也就是你说的那句话,你就不怕当这个经营厂长活受罪?你猜他怎么说?
江兰婷:猜不出,他怎么说?
韩素娟:他说,怕什么?恐惧出自无知,边干边学呗。毛泽东从哪个学校学过咋建国?什么都怕,就甭干事、甭活着。你听,他说得轻巧不轻巧。
江兰婷:懂什么呀,那是男人的情怀,叫自信。说实话,厂子也真的有这样的人撑着,不然死得快点儿,大伙儿一点盼头都没有…。
韩素娟:你看,小王开信回来了,咱赶紧去卖布吧,一会儿该散集啦。
江兰婷:(看了看表)哟,十点半啦,赶紧装车!
◎三人一起将褥单布装上三轮车。
◎三人随车消失在集市的人群中。
第二集
( 一 )
时: 一周后,下午。
景: 工厂车间。
人: 讲故事小伙儿、田胖子、李二郎、职工若干。
◎布机车间数百台织布机半数停转。
◎为数不多的工人在操作。
◎与布机车间连通的是整理打包车间。
◎车间里,到处凌乱地堆放着待整理打包的布匹。
◎十几名工人在无精打采的干着自己的事情。
◎有帮人躺靠在布包上, 在听一位小伙儿比比划划讲着故事。
◎田胖子也遛达过来站在人群旁边听着。
小伙儿:20年前,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的前天, 我爸的几名同学来家里找他,合计着趁署假搭帮去市里打工, 我爸不愿去, 我奶奶非要他去。 我爸扭不过, 也就只好同意了。我奶奶很高兴, 赶紧动手给他烙了一摞大饼,准备给他拿着当干粮。烙好的大饼就放在了锅台上,就在我奶奶进屋给我爸准备行里的时候,两只老母鸡蹬上锅台开了餐, 扦了一张又吃第二张。这时,正好我爸送同学从外面回来, 见两只母鸡在吃给他烙的饼, 就对我奶奶急了,找碴说什么也不去打工了。我奶奶实在拗不过他, 只好没去。去市里打工的那七、八个同学,当天夜里就遇上了唐山大地震, 结果一个没剩, 全部砸死在市里。 我爸躲过一劫,捡了一条命。我奶奶听说后, 把两只母鸡圈住,给它俩又烧香、又磕头,嘴里还不停地叨念:‘你俩大恩大德救了我儿子的命,我们一家人永世不忘。’说着, 又烙了一摞大饼,让鸡随便吃, 从此那两只鸡就再也不下蛋了。
◎大家一阵笑声。
田胖子:老母鸡救了你爸,留了你这么个宝贝, 干脆你改姓吧,姓鸡, 叫鸡屁眼儿。
◎又是一阵笑声。
小伙儿:(恼怒)田胖子你再厌恶,我凑你!
◎田胖子吓得扭头就跑。
◎供销科长李二郎走进车间。
李二郎:喂, 胖子, 别闹啦,刘厂长叫你开车去银行提款呢。
田胖子:啊, 提什么款?
李二郎:开支。
田胖子:真的?哪来的钱?
李二郎:张军生从广州回来啦,刚到,带回了销售货款,办的是承对汇票,到银行马上就能提取现金。
田胖子:好,我马上就去。
◎田胖子一溜烟似的跑了。
李二郎: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过一会儿马上就要开支啦!
◎人群马上兴奋起来。
有人问:李科长,开几个月的?
李二郎:听说咱们经营厂长张军生这次从广州带回来的销售款还不少呢,估计以前拖欠的工资都能补上。厂长们正在研究,等着吧,一会儿钱发到手就清楚啦。
◎李二郎转身离开了车间。
◎工人们开始议论。
工人甲:厂子这回可上来本事人了,熬了两、三个月没开支的日子可见到亮儿啦!
工人乙:我心里正合计着,这个月再开不了支,也得赶紧找个地方打工去,在这儿可泡不起,一家老小咋活呢?看意思,这位新上任的经营厂长还有点儿办法。
工人丙:国家不下订购计划,生产出来的产品全靠自已卖,不容易呀,别说,这位转业大兵张军生还真是个能干实事儿的人。
(二)
时: 下午。
景: 厂长办公室。
人: 刘东林,赵旺、张军生、江兰婷。
◎刘东林厂长办公室。
◎沙发上放着旅行包。
◎从广州刚刚回厂的张军生正向刘东林、赵旺汇报情况。
◎刘东林拨通了电话。
刘东林:财务科,是我,兰婷你到我办公室来一趟,拿着汇票带车到银行提款。对,是,是他回来了,赶紧操持开支。
◎刘东林撂下电话。
刘东林:你这一回来,我可松了口气儿,再拖下去,发不出工资,出勤率一天比一天低,这厂子真是不好办啦,不使人上火是假的。
赵 旺:你没在家时,厂部组织了科室人员大促销,布匹分到人头儿,发动大家赶集上店,走村串户,但效果并不理想。不知咋回事,老百姓就是不愿掏钱买东西?
张军生:从报纸上看,对这样的经济形势,经济学家给出的定义叫:通货紧缩,目前全国南方北方差不多都是这个样子。
◎财务科长江兰婷推门进屋。
江兰婷:哟,跑野啦,还知道有厂子?大伙都是数星星盼月亮似的等你回来。
张军生:你盼我有啥用,还不是惦着我能不能带回银子?
江兰婷:可不呗,韩素娟盼你有别的用处,别人有啥用?
张军生:那是随便用的吗?
韩素娟:哎,只要他能按时上下班,晚上不离我身边,我就滿意了。
江兰婷:我看你有点犯‘爷们症’,离开爷们受不了。
韩素娟:你是沒经过俩口子长期两地分居的日子,那种牵肠挂肚的滋味这辈子我也不想受了。再说了,他转业大兵到厂企还能会干个啥?
江兰婷:你看后来厂领导安排他组建个厂劳动服务公司,不是也干的有声有色的吗,以四、五千元的流动资金起家,独立核算,搞多种经营,为厂分忧,养着厂里几十名从生产岗下来的老弱病殘职工,很有能力的。
韩素娟:他更是个干实事的人。必竞是当兵的出身,苦点、累点啥也不在乎,他说他最怕的就是吃饱了沒事干。
江兰婷:谁想到,纺织局临解体,还发了一纸任命,让他当这个经营厂长,周围不是一个人说你,这一步你可是走错了,无论如何也不该让他在这个时侯接任这个差事,纯粹自找罪受。
韩素娟:当时我也是没办法,那是组织上管的事,我能怎样?
江兰婷:他不了解这厂子的底,你还不清楚,挨个换了几碴头头,手握实权的各路神仙早把厂子给掏得静眼毛光、资不抵债,只剩下了个表面烈烈轰轰的空架子。再说,他上面有法人代表厂长刘东林,党务上有支部书记赵旺,张军生他说不算,主不事,当个副厂长管经营,还不是活受罪。
接这个经营厂长,图个啥?
韩素娟:也许有人是好心啊,唉…,没法儿说了。宣布纺织局解体的前两天,局党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周志杰找张军生谈话,说工作调动的事儿,没想到他还把我给叫了去了……。
江兰婷:叫你干啥?听说那位组织部长老周同你家张军生不是从一个部队转业到咱纺织局来的吗?
韩素娟:对,在部队时,他是张军生他们团的政治处主任,老家也是咱唐山玉田人。军生我俩在部队结婚时,还是老周给主持的仪式呢。
江兰婷:哦,按说有他这层关系照应着还能错得了,不至于给他空桥上吧,叫你去了咋说的?
韩素娟:当时上面的情况咱也不清楚,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
◎韩素娟向江兰婷回忆述说着那天的情景…。
韩素娟:(旁白)那天,他从厂里先把张军生约了去…。
◎张军生穿工作服、拿着铁锹,正在劳动服务公司养鸡厂鸡舍,同几名老职工清扫粪便。
一职工:张经理,纺织局有人找你接电话。
张军生:好咧。
◎张军生走出鸡舍,来到办公室,拿起办公桌上的电话。
张军生:你好,哪位?哦,周部长,您好?哦,能脱开身,行,我就去。
◎张军生换掉工作服,同一位老大姐打了着呼,安排了一下,骑上自行车,离开了厂门儿。
韩素娟:(旁白)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正在办公室处理业务事儿,办公桌上电话铃声响起。
韩素娟:是我。哦,周部长您好?您有事吗?
男中音:能不能抽时间到我这里来一趟?
韩素娟:行,行,我就去。
◎韩素娟撂下手头业务,与同屋小王打了声着呼。
韩素娟:小王,我出去一趟,有人找我,就说我有事儿去了纺织局。
◎小王点头答应,韩素娟走出办公室。
◎韩素娟骑自行车来到织局。大院里空空荡荡、冷冷清清。
◎二楼,韩素娟在挂着《组织部》门牌的办公室前停住了脚步,轻轻地敲了两下门。
室内音:请进。室内传出浑厚男中音。
◎一位五十多岁,气宇轩昂面带微笑的男人开门迎接。
周部长:来,素娟,好快哟,电话一通,马上就到,真没白跟当兵的生活这么多年,有点雷厉风行的味道。来,军生也在这里,请坐。
◎张军生表情沉重地坐在沙发上,对韩素娟的到来并没在意,心事重重地思索着什么。
韩素娟:老首长有何指示,请讲?
周部长:你先坐下,咱有话慢慢说。指示不敢当,眼下这件事儿,我琢磨着也应该与你通通气,俩口子吗,得支持他的工作。你是名党员,对你有点儿要求也是应该的,再说咱们还都是老熟人。
韩素娟:有话您就直接说吧,我能接受。
周部长:行,那咱就直截了当说正题吧。我与军生正谈着呢,国家经济改革的力度加大了,适应改革的需要,经市委领导研究决定,撤消纺织局这个编制,己经发文儿了。
◎说着将办公桌上一份红头文件递给了韩素娟。
韩素娟:啊,这么快,这么大的一个纺织局说解散就解散?
周部长:没想到吧?纺织局还有两天任免下级干部的权限,根据你们厂的实际情况和我对军生同志的了解,向党委提出了要军生同志担任染织厂经营厂长的建议,局党委同意了我的意见。有关情况已通知了你们厂领导,现在正同他本人谈呢。电话把你叫过来,也想了解一下你的想法,再把他任职的文件正式发下去。
韩素娟:(惊愕地)他能任得了那个职?
周部长:自从你们厂前任经营厂长出事后,因没有合适的人选,这个位置一直空缺着;现任两位主要厂领导年龄及能力原因,迫切应该加强领导力量。军生年富力强,正是干事的好时候,先到岗熟悉熟悉情况,学习学习经营管理基本知识。那么大的厂子,固定资产几千万,将来总得有人管呀。还有,党中央一再强调,国企改革已经到了深层次攻坚阶段,要下大决心要往前推进,这都需要得力的人去干。
韩素娟:那么大个乱滩子怎么改呀?
周部长:(亲切地)素娟,为难也不对,咱不能光站在自已角度想事看问题,正因为乱哄哄才要改。国营大企业咱不太了解,中小国企差不多都是这个样子,这是整个国家面临的问题。当今世界正在兴起新技术革命,管理革命,大家都在搞竞争,如果不改革,大锅饭总吃着,铁饭碗总端着,人们不思进取,不学习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不发展经济,拿什么改善人民生活?改革是国家大局上的事,不能由着我们自个儿意向来哟。
韩素娟:周部长,那当经营厂长需要专业知识,他大兵出身,纺织行业啥不懂,我劝你们领导再研究一下,给他选个什么小事做都可以。再说,俩口子在一个厂子上班有相互照应的好处,也有不方便的地方,我在厂里也任着一点儿职,他当了经营厂长,干点事儿好像他在撑着我,说咸道淡的肯定少不了。
周部长:哈,你看是不?我为什么特意把你叫过来说一声,就是怕你拖他的后腿。素娟,你可是咱纺织局多少年来唯一一位出席省级的劳动模范,新时期咱还是应该保持过去的奉献精神,来关心国企改革;组织上这次对军生的工作安排,可不是咱个人的小事,专业知识不懂可以边学边干,没有他这样的人挺着不行。企业改革需要稳定,那么多人要生存,这担子可不轻啊?军生这样的人经受过组织考验,调他去是对他的信任,组织上放心,并不是谁想去就去得了的哟?能保持改革时期的社会稳定,就是保住了党的事业,这是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咱可别帮倒忙啊。
韩素娟:谁不知道染织厂负债累累,人事关系复杂,经营难度大,我还是担心他…。
周部长:现在国企这样的状态还不就是因为多年来大锅饭、铁饭碗旧体制造成的,相信通过改革一定能活起来,好起来,改革较早的一些南方城市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至于人事关系,人群中哪还没矛盾?据我多年工作经验,能把握住一点就什么也甭在乎:那就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心里时刻想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每天都亲手干正经事,谁也不能把你怎么着。社会也好、团体个人也罢,只要往前走,肯定有困难,暂时的迷茫困惑是常态,认准了的路坚持走下去,摸着石头过河总也有边有沿儿,再大的挫折也会挺过去。
张军生:(站起身,激动地)老首长,您给了我信心,我服从组织分配,一定尽力。
周部长:好样的,坚持实践第一、边干边学,为国分忧吧。
◎二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韩素娟:周部长,遇有特殊情况,我俩可得求您帮助解决啊?
周部长:说实话吧,我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纺织局解散,组织上对我个人怎么安排还不一定呢?但我相信,只要有我们党在,人民群众能过上好日子,肯定就有咱的饭吃,活一天、忙活一天吧。我俩这个有着军人经历的人更清楚,为了这个国家,为了中华民族,有多少人在战斗中都牺牲了,那些死了的人都为了啥?得到了什么?咱想多了也没用。
◎回忆结束。
韩素娟:回到家里,我问张军生,也就是你说的那句话,你就不怕当这个经营厂长活受罪?你猜他怎么说?
江兰婷:猜不出,他怎么说?
韩素娟:他说,怕什么?恐惧出自无知,边干边学呗。毛泽东从哪个学校学过咋建国?什么都怕,就甭干事、甭活着。你听,他说得轻巧不轻巧。
江兰婷:懂什么呀,那是男人的情怀,叫自信。说实话,厂子也真的有这样的人撑着,不然死得快点儿,大伙儿一点盼头都没有…。
韩素娟:你看,小王开信回来了,咱赶紧去卖布吧,一会儿该散集啦。
江兰婷:(看了看表)哟,十点半啦,赶紧装车!
◎三人一起将褥单布装上三轮车。
◎三人随车消失在集市的人群中。
第二集
( 一 )
时: 一周后,下午。
景: 工厂车间。
人: 讲故事小伙儿、田胖子、李二郎、职工若干。
◎布机车间数百台织布机半数停转。
◎为数不多的工人在操作。
◎与布机车间连通的是整理打包车间。
◎车间里,到处凌乱地堆放着待整理打包的布匹。
◎十几名工人在无精打采的干着自己的事情。
◎有帮人躺靠在布包上, 在听一位小伙儿比比划划讲着故事。
◎田胖子也遛达过来站在人群旁边听着。
小伙儿:20年前,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的前天, 我爸的几名同学来家里找他,合计着趁署假搭帮去市里打工, 我爸不愿去, 我奶奶非要他去。 我爸扭不过, 也就只好同意了。我奶奶很高兴, 赶紧动手给他烙了一摞大饼,准备给他拿着当干粮。烙好的大饼就放在了锅台上,就在我奶奶进屋给我爸准备行里的时候,两只老母鸡蹬上锅台开了餐, 扦了一张又吃第二张。这时,正好我爸送同学从外面回来, 见两只母鸡在吃给他烙的饼, 就对我奶奶急了,找碴说什么也不去打工了。我奶奶实在拗不过他, 只好没去。去市里打工的那七、八个同学,当天夜里就遇上了唐山大地震, 结果一个没剩, 全部砸死在市里。 我爸躲过一劫,捡了一条命。我奶奶听说后, 把两只母鸡圈住,给它俩又烧香、又磕头,嘴里还不停地叨念:‘你俩大恩大德救了我儿子的命,我们一家人永世不忘。’说着, 又烙了一摞大饼,让鸡随便吃, 从此那两只鸡就再也不下蛋了。
◎大家一阵笑声。
田胖子:老母鸡救了你爸,留了你这么个宝贝, 干脆你改姓吧,姓鸡, 叫鸡屁眼儿。
◎又是一阵笑声。
小伙儿:(恼怒)田胖子你再厌恶,我凑你!
◎田胖子吓得扭头就跑。
◎供销科长李二郎走进车间。
李二郎:喂, 胖子, 别闹啦,刘厂长叫你开车去银行提款呢。
田胖子:啊, 提什么款?
李二郎:开支。
田胖子:真的?哪来的钱?
李二郎:张军生从广州回来啦,刚到,带回了销售货款,办的是承对汇票,到银行马上就能提取现金。
田胖子:好,我马上就去。
◎田胖子一溜烟似的跑了。
李二郎: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过一会儿马上就要开支啦!
◎人群马上兴奋起来。
有人问:李科长,开几个月的?
李二郎:听说咱们经营厂长张军生这次从广州带回来的销售款还不少呢,估计以前拖欠的工资都能补上。厂长们正在研究,等着吧,一会儿钱发到手就清楚啦。
◎李二郎转身离开了车间。
◎工人们开始议论。
工人甲:厂子这回可上来本事人了,熬了两、三个月没开支的日子可见到亮儿啦!
工人乙:我心里正合计着,这个月再开不了支,也得赶紧找个地方打工去,在这儿可泡不起,一家老小咋活呢?看意思,这位新上任的经营厂长还有点儿办法。
工人丙:国家不下订购计划,生产出来的产品全靠自已卖,不容易呀,别说,这位转业大兵张军生还真是个能干实事儿的人。
(二)
时: 下午。
景: 厂长办公室。
人: 刘东林,赵旺、张军生、江兰婷。
◎刘东林厂长办公室。
◎沙发上放着旅行包。
◎从广州刚刚回厂的张军生正向刘东林、赵旺汇报情况。
◎刘东林拨通了电话。
刘东林:财务科,是我,兰婷你到我办公室来一趟,拿着汇票带车到银行提款。对,是,是他回来了,赶紧操持开支。
◎刘东林撂下电话。
刘东林:你这一回来,我可松了口气儿,再拖下去,发不出工资,出勤率一天比一天低,这厂子真是不好办啦,不使人上火是假的。
赵 旺:你没在家时,厂部组织了科室人员大促销,布匹分到人头儿,发动大家赶集上店,走村串户,但效果并不理想。不知咋回事,老百姓就是不愿掏钱买东西?
张军生:从报纸上看,对这样的经济形势,经济学家给出的定义叫:通货紧缩,目前全国南方北方差不多都是这个样子。
◎财务科长江兰婷推门进屋。
江兰婷:哟,跑野啦,还知道有厂子?大伙都是数星星盼月亮似的等你回来。
张军生:你盼我有啥用,还不是惦着我能不能带回银子?
江兰婷:可不呗,韩素娟盼你有别的用处,别人有啥用?
张军生:那是随便用的吗?
到头了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