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53276
阅读:5271
发表:2020/5/18
43章 主旋律,爱情 小说
《大广岭》第16-20章
1-5
…
16-20
36-40
41-43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那哨兵见变起仓促,对方不费吹灰之力,饭堂中二十多人瞬间被毙,只有几个逃了出去,吓得呆若木鸡。唐二儿见他憨厚本分,遂说:“我见你人尚悫实,不忍加害,你走吧。”那哨兵白捡一条命,撇了枪,千恩万谢地去了。
唐二儿四人在茶林击毙了二十几个保安兵,其余慌作兽散。于是各盛了碗饭菜,将多余的泼了,锅子砸了,端碗出了村东。尚未逃远的一个匪排长见状大怒,忙率二十几个保安兵边追赶。对方四人倒背枪支,边吃边走,慌慌张张的样子十分滑稽。众匪兵见此乐不可支,赶得也更加起劲,全然不知绵羊逐虎,悲情不远。追到一个弯道处,见路边草丛中丢着四个空碗。这一带峰高万寻耸斗柄,岭迭千湾卧青龙。地脉喷珠甘泉冷,龙脊亘天太虚清。
坡上乔木不多,蒿草却密。谷中鸟飞兽走,天籁纷呈。山风不起,林卉肃穆。众保安兵陡见谷中人迹杳然,不由东张西望惴惴不安。忽闻坡上沙沙声响,仰头见草丛中人影晃动,从中甩下许多手榴弹来,接着枪声骤起,弹如雨下。众保安兵措手不及,十几个霎时被打死在坡下狭窄的山道上,几个没打着的仓皇逃命去了。
见一下又敲掉了十几个匪兵,众人喜不自禁。收拾了对方丢弃的弹药,吹着口哨,四人喜滋滋打道东回。
唐三儿、庞建山、邹鲁和唐二儿等人在十字路口分手后,便在石凳上坐了下来。黎明时分,石凳冰凉冰凉的,几只早醒的鸟儿在树上欢快地歌唱。随着晨光的增强,夜幕悄悄地退去,天渐渐地亮起来了。
七点多钟,一束红光从东面的山坳中斜射过来,投在西边的山顶上,给翠绿的柏林和黝黑的岩峰镀上了一层金。谷中鸟影幢幢,麻雀成群地飞。雾散云开,水净山明风光好;雨过晴明,林奇竹秀景一新。路口不远处一棵楝树,叶落果熟,圆溜溜黄澄澄的果子垂在枝头,好似一串串金色的玛瑙,一群八哥在上面啄食聒噪,数只山雉扑噜地朝竹林这边飞。
谷中一溪,溪边砾石铺砌,蘼芜成绿,苔鲜沙青,萋萋溪草送流水;谷中风动雾霾,云烟顿作,弥漫混沌,茫茫朝雾迷幽壑。小溪曲折蜿蜒,水净波清,峰峦倒影秀美若画。
邹鲁对唐三儿由衷地说:“山清水秀,美若彩绘。等消灭了土匪,俺就在此结庐垦荒做个楚人。”唐三儿欣然道:“好啊。到时去我们唐家寨建屋拓荒,让我老婆帮你物色个对象。”
庞建山幽幽地说:“不怕你们笑话,咱家乡贫瘠干旱,春秋两季风起尘飞。由于雨水较少,山上林木不多,坡上草卉荒疏,除了一些兰花,几乎看不到别的色彩。尽管家乡贫瘠荒凉,可咱乡情太重,故土难移啊。有道是男儿志在四方,既然邹鲁愿留下,那咱也不回去了,到时同邹鲁去你们那儿安个家。咱这人爱花,没啥出息。三儿啊,别忘了告诉嫂子,请她帮咱物色个漂亮的婆姨。”唐三儿、邹鲁闻言喜形于色。
七点半,谷中雾起,一会儿便灰蒙蒙的一片。八时左右,阳光穿透乳白色的晨雾斜泻下来。谷风回涌,景象壮观,直到九点多钟这场大雾才逐渐隐去。唐三儿发现西南小路上,远远的一支小队伍朝这边走来,于是吩咐庞建山、邹鲁藏到旁边的水沟中去。
过了一阵,一行人渐渐地靠了上来。相距约两百米,邹鲁拨开草丛望去,有扛枪的、挑麻袋的、拿草纸、算盘、大称、扁担和绳索的,还有提木桶的,邹鲁低声说:“十二个人,有征兵征粮、宣传护卫的,扛枪的七个。”庞建山不耐烦地说:“甭管多少,一梭子全撂倒了,看还敢不敢出来祸害老百姓!”
雾散天碧,日丽风和,气温渐升。众匪兵远远地见路口石凳上坐着一人,像是在那里小憩,也就不以为意。唐三儿见对方渐行渐近,于是伸了个懒腰,从袋中摸出烟斗和烟袋,装上烟丝,点燃后美美地吸着。土匪们走近了,他磕掉烟灰,将烟斗和烟袋装回衣袋,斜眼瞧了瞧这支队伍。前边一个扛枪的扯着嗓子吆喝道:“喂,干什么的?”唐三儿想让他们再靠近些,便装聋作哑不予答理。对方见毫无反应,一副爱理不理状,顿时火了,吼道:“喂,你是聋子还是哑巴,问你呐?”
阳光穿过柏林茂密的枝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细碎的日影。众匪兵走近了,唐三儿乜斜着眼,不愠不火地问道:“是问老子吗?”那匪兵火冒三丈道:“看来你是活腻了,知道老子扛的是啥吗?”
“烧火棍呗。”唐三儿不慌不忙地从石凳后提起冲锋枪来,叫声“打!” 邹鲁、庞建山闻声,迅速从水沟中跳出来,三人一齐搂火。火舌过后,众匪兵像着瘟的鸭子、冰凋的嫩芰——全蔫了。
邹鲁见唐三儿在察看匪兵的尸体,便劝道:“别看了,快走吧。”
“去哪儿?”
庞建山说:“他们往西面去了,咱们就往西北吧。”
“快走!” 唐三儿大声道。
三人沿西北的羊肠小径爬去。路边灌木丛杂,枯草盈尺。到了山顶,见迩壑弯环,遐峰云绕。山坡上乔松与翠竹争碧,残枫同金菊竞艳。缠树老藤鸣黄雀,临风松柏立灰鹤。谷中牧童骑牛背,唱野歌,转山径;远村午饭燃柴禾,结絮云,炊正浓。
三人匆匆赶路,正午过后天气和暖,前边丛林中数间茅屋,看上去像是一户人家:木墙草瓦,松高屋矮,藤牵葛绕,荆篱竹扉。屋边鸡刨地,圈中牛叫天。袅袅炊烟起屋顶,熠熠阳光照承平。有《天仙子》为证:
草瓦木柱山中盖,青松红枫真可爱。野岭遍地是干柴,多的怪,也不卖,世居深山真自在。
闲饮薯酿心爽快,无拘无束无妨碍。常邀棋友弈树荫,无人问,没敌害,休管改朝与换代。
三人不敢停留,只得拼命地走。山里地形复杂,兜来绕去不知走了多少路,下午四时方爬上一个高坡,陡见前边豁然开朗,洞天迥异。前面是一片低矮的山峦,一里左右的一座山岗上,树木早己砍光,上面扎着许多草人。此时那山头上人影缭乱,喊声雷动,穿着各式服装的匪兵拿着枪在那里操练。山边一溜数十间大草房,其中几间晚炊袅袅,挑水的、抱柴的进进出出,一片忙碌景象。邹鲁失惊道:“俺们闯到匪兵的窝里来了。”庞建山轻声道:“像是土匪新兵的训练基地。”
唐三儿大惊道:“坡下有一队匪兵冲我们来了,快退!” 庞建山也道:“后面坡下也有一队匪兵!”
唐三儿大声地命令道:“我们被包围了,不是鱼死就是网破。准备战斗!” 话音甫落,枪声大震,子弹如飞蝗般风驰电掣射来,唐三儿、庞建山、邹鲁先后中弹,血洒大竹山。
唐五儿在水库旁的石山上别了二哥、三哥等人,率本小组队员迅速向西南方向前进。约行四五里,前边传来雄鸡高亢的啼鸣和汪汪的狗吠声。
众人努力前行,渐渐的星月泛暗,东方放明。正是天涯曙色初露,海角残星烟消。碧汉辽廓,峰峦无边。晨风凉而旷野寂,潭水净而天穹蓝。路边朝露晶莹,山中空气清新。正行间,忽见坡下一个村庄,屋宇鳞次栉比,黑压压的一大片,在黎明前熹微的晨光中,显得巍峨雄壮。
唐四儿问道:“老五,这村子挺大的,叫什么名?”唐五儿摸了摸后脑勺,迟疑道:“不知是不是千家镇?”
唐四儿搔了搔头,模棱两可说:“除了它,山里还没听说有这么大的村落,看起来就像县城。老五,水库到这不过十五里,土匪判断我们干掉他们的巡逻队后定会远遁,不如我们就在这村隐蔽起来,顺便弄口饭吃,看能否在此捞点小鱼毛虾。”唐五儿赞同四哥的意见。
唐二儿四人在茶林击毙了二十几个保安兵,其余慌作兽散。于是各盛了碗饭菜,将多余的泼了,锅子砸了,端碗出了村东。尚未逃远的一个匪排长见状大怒,忙率二十几个保安兵边追赶。对方四人倒背枪支,边吃边走,慌慌张张的样子十分滑稽。众匪兵见此乐不可支,赶得也更加起劲,全然不知绵羊逐虎,悲情不远。追到一个弯道处,见路边草丛中丢着四个空碗。这一带峰高万寻耸斗柄,岭迭千湾卧青龙。地脉喷珠甘泉冷,龙脊亘天太虚清。
坡上乔木不多,蒿草却密。谷中鸟飞兽走,天籁纷呈。山风不起,林卉肃穆。众保安兵陡见谷中人迹杳然,不由东张西望惴惴不安。忽闻坡上沙沙声响,仰头见草丛中人影晃动,从中甩下许多手榴弹来,接着枪声骤起,弹如雨下。众保安兵措手不及,十几个霎时被打死在坡下狭窄的山道上,几个没打着的仓皇逃命去了。
见一下又敲掉了十几个匪兵,众人喜不自禁。收拾了对方丢弃的弹药,吹着口哨,四人喜滋滋打道东回。
唐三儿、庞建山、邹鲁和唐二儿等人在十字路口分手后,便在石凳上坐了下来。黎明时分,石凳冰凉冰凉的,几只早醒的鸟儿在树上欢快地歌唱。随着晨光的增强,夜幕悄悄地退去,天渐渐地亮起来了。
七点多钟,一束红光从东面的山坳中斜射过来,投在西边的山顶上,给翠绿的柏林和黝黑的岩峰镀上了一层金。谷中鸟影幢幢,麻雀成群地飞。雾散云开,水净山明风光好;雨过晴明,林奇竹秀景一新。路口不远处一棵楝树,叶落果熟,圆溜溜黄澄澄的果子垂在枝头,好似一串串金色的玛瑙,一群八哥在上面啄食聒噪,数只山雉扑噜地朝竹林这边飞。
谷中一溪,溪边砾石铺砌,蘼芜成绿,苔鲜沙青,萋萋溪草送流水;谷中风动雾霾,云烟顿作,弥漫混沌,茫茫朝雾迷幽壑。小溪曲折蜿蜒,水净波清,峰峦倒影秀美若画。
邹鲁对唐三儿由衷地说:“山清水秀,美若彩绘。等消灭了土匪,俺就在此结庐垦荒做个楚人。”唐三儿欣然道:“好啊。到时去我们唐家寨建屋拓荒,让我老婆帮你物色个对象。”
庞建山幽幽地说:“不怕你们笑话,咱家乡贫瘠干旱,春秋两季风起尘飞。由于雨水较少,山上林木不多,坡上草卉荒疏,除了一些兰花,几乎看不到别的色彩。尽管家乡贫瘠荒凉,可咱乡情太重,故土难移啊。有道是男儿志在四方,既然邹鲁愿留下,那咱也不回去了,到时同邹鲁去你们那儿安个家。咱这人爱花,没啥出息。三儿啊,别忘了告诉嫂子,请她帮咱物色个漂亮的婆姨。”唐三儿、邹鲁闻言喜形于色。
七点半,谷中雾起,一会儿便灰蒙蒙的一片。八时左右,阳光穿透乳白色的晨雾斜泻下来。谷风回涌,景象壮观,直到九点多钟这场大雾才逐渐隐去。唐三儿发现西南小路上,远远的一支小队伍朝这边走来,于是吩咐庞建山、邹鲁藏到旁边的水沟中去。
过了一阵,一行人渐渐地靠了上来。相距约两百米,邹鲁拨开草丛望去,有扛枪的、挑麻袋的、拿草纸、算盘、大称、扁担和绳索的,还有提木桶的,邹鲁低声说:“十二个人,有征兵征粮、宣传护卫的,扛枪的七个。”庞建山不耐烦地说:“甭管多少,一梭子全撂倒了,看还敢不敢出来祸害老百姓!”
雾散天碧,日丽风和,气温渐升。众匪兵远远地见路口石凳上坐着一人,像是在那里小憩,也就不以为意。唐三儿见对方渐行渐近,于是伸了个懒腰,从袋中摸出烟斗和烟袋,装上烟丝,点燃后美美地吸着。土匪们走近了,他磕掉烟灰,将烟斗和烟袋装回衣袋,斜眼瞧了瞧这支队伍。前边一个扛枪的扯着嗓子吆喝道:“喂,干什么的?”唐三儿想让他们再靠近些,便装聋作哑不予答理。对方见毫无反应,一副爱理不理状,顿时火了,吼道:“喂,你是聋子还是哑巴,问你呐?”
阳光穿过柏林茂密的枝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细碎的日影。众匪兵走近了,唐三儿乜斜着眼,不愠不火地问道:“是问老子吗?”那匪兵火冒三丈道:“看来你是活腻了,知道老子扛的是啥吗?”
“烧火棍呗。”唐三儿不慌不忙地从石凳后提起冲锋枪来,叫声“打!” 邹鲁、庞建山闻声,迅速从水沟中跳出来,三人一齐搂火。火舌过后,众匪兵像着瘟的鸭子、冰凋的嫩芰——全蔫了。
邹鲁见唐三儿在察看匪兵的尸体,便劝道:“别看了,快走吧。”
“去哪儿?”
庞建山说:“他们往西面去了,咱们就往西北吧。”
“快走!” 唐三儿大声道。
三人沿西北的羊肠小径爬去。路边灌木丛杂,枯草盈尺。到了山顶,见迩壑弯环,遐峰云绕。山坡上乔松与翠竹争碧,残枫同金菊竞艳。缠树老藤鸣黄雀,临风松柏立灰鹤。谷中牧童骑牛背,唱野歌,转山径;远村午饭燃柴禾,结絮云,炊正浓。
三人匆匆赶路,正午过后天气和暖,前边丛林中数间茅屋,看上去像是一户人家:木墙草瓦,松高屋矮,藤牵葛绕,荆篱竹扉。屋边鸡刨地,圈中牛叫天。袅袅炊烟起屋顶,熠熠阳光照承平。有《天仙子》为证:
草瓦木柱山中盖,青松红枫真可爱。野岭遍地是干柴,多的怪,也不卖,世居深山真自在。
闲饮薯酿心爽快,无拘无束无妨碍。常邀棋友弈树荫,无人问,没敌害,休管改朝与换代。
三人不敢停留,只得拼命地走。山里地形复杂,兜来绕去不知走了多少路,下午四时方爬上一个高坡,陡见前边豁然开朗,洞天迥异。前面是一片低矮的山峦,一里左右的一座山岗上,树木早己砍光,上面扎着许多草人。此时那山头上人影缭乱,喊声雷动,穿着各式服装的匪兵拿着枪在那里操练。山边一溜数十间大草房,其中几间晚炊袅袅,挑水的、抱柴的进进出出,一片忙碌景象。邹鲁失惊道:“俺们闯到匪兵的窝里来了。”庞建山轻声道:“像是土匪新兵的训练基地。”
唐三儿大惊道:“坡下有一队匪兵冲我们来了,快退!” 庞建山也道:“后面坡下也有一队匪兵!”
唐三儿大声地命令道:“我们被包围了,不是鱼死就是网破。准备战斗!” 话音甫落,枪声大震,子弹如飞蝗般风驰电掣射来,唐三儿、庞建山、邹鲁先后中弹,血洒大竹山。
唐五儿在水库旁的石山上别了二哥、三哥等人,率本小组队员迅速向西南方向前进。约行四五里,前边传来雄鸡高亢的啼鸣和汪汪的狗吠声。
众人努力前行,渐渐的星月泛暗,东方放明。正是天涯曙色初露,海角残星烟消。碧汉辽廓,峰峦无边。晨风凉而旷野寂,潭水净而天穹蓝。路边朝露晶莹,山中空气清新。正行间,忽见坡下一个村庄,屋宇鳞次栉比,黑压压的一大片,在黎明前熹微的晨光中,显得巍峨雄壮。
唐四儿问道:“老五,这村子挺大的,叫什么名?”唐五儿摸了摸后脑勺,迟疑道:“不知是不是千家镇?”
唐四儿搔了搔头,模棱两可说:“除了它,山里还没听说有这么大的村落,看起来就像县城。老五,水库到这不过十五里,土匪判断我们干掉他们的巡逻队后定会远遁,不如我们就在这村隐蔽起来,顺便弄口饭吃,看能否在此捞点小鱼毛虾。”唐五儿赞同四哥的意见。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