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32529
阅读:12159
发表:2014/7/27 修改:2014/8/29
主旋律
小说
铁血雄风-南京保卫战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本作品已在中国版本图书馆进行版权登记,登记ISBN978-7-5650-1865-7】
南京保卫战
编剧:曹世禹
(一)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古城南京。
紫金山青翠欲滴,玄武湖碧波万倾,古城墙巍峨壮丽,长江水滚滚东流。
寒冬,北风凛列。大街上汽车驶过,路边尘埃随风飘旋。小巷里人流熙攘,菜场喧闹,学生上学......
一位名叫赵勇的报童,身着破旧棉袄,站在高楼屋檐下高呼:卖报,卖报。日本人攻占上海,第九军的谢晋元团长率领八百官兵坚守四行仓库(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中央银行仓库都设在闸北,故称四行仓库),拼死抵抗。杜月笙,杨慧敏冒死给勇士们送去几千张大饼和国旗。卖报,卖报。
路边行人蜂拥而上,争相抢购,赵勇手忙脚乱地分报收钱,一卖而空。
看报人无不义愤填膺,同仇敌忾,大声疼骂:东洋鬼子欺人太盛,打倒我们家门口来了。
一位二十岁左右的年轻军人偕同一名女青年抢购一张在路边共看。女青年说“我们医院昨天收住了几百名伤员,都是从上海前线送来的,据伤员们说:二十五日,第九军受令撤退,唯独谢晋元团长坚守四行仓库,不愿撤离.二十六日的一天激战,阵地失守,谢晋元和他的八百官兵都壮烈牺牲.上海市区也全部被日军占领.”
年轻军人说:
"你看,这张报纸已详细报导他们为国捐躯的消息,他们血撒闸北,战死黄浦江可歌可泣,重于泰山.昨天上午,我们军校的顾校长和桂主任作了动员报告,日本人马上就要攻打南京,要我们做好迎战准备。”
女青年说:
“一打仗,就有伤亡.今后,我们医院的工作更加繁忙。”
市区楼顶上,警报声鸣鸣长鸣。
商店关门停业,中小学生出校狂奔,路上行人纷纷躲入俺体。
日本战机八十架次飞临南京上空盘旋投弹,炸断树枝,桥梁.房屋倒塌,一些棚户区起火燃烧,烟尘滚滚直冲云天。
狮子山.九华山.五台山的防空部队开炮迎击,击中的三架日机,载入城郊 ,其余日机迅急逃去。
日机轰炸,更激起南京各界抗敌决心,各界纷纷发出誓愿,无不怒目蹬足。
“东洋鬼子欺人太盛,我们跟他拚个死活!”
金陵大学,东南大学等师生的声讨会.抗议会汹涌澎湃 。师生们举着标语牌,高呼口号,走上街头示威游行。标语上写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向第九军致敬!向谢晋元团的八百壮士致敬!保卫祖国,寸土必争!
工商联合会的老板们聚商抗日行动。绸布庄的秦大明老板提出:抵制日货,查禁东洋产品,不许流入市场,违者严惩!交通银行行长余家华提出:国难当头,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慰问前线官兵。
南京各要道街口都设立了募捐站,市民们踊跃捐献,人群排成条条长龙。
(二)
中央军校。学生列队操场。
顾校长站在队前对学生们说:
“战火迫在眉睫,每个人都要参加战斗。现在,根据上级指示,我校将一半学生调入教导总队,这支队伍是直属城防司令部,哪里出现险情,就支援哪里。另一半调往宪兵团,既要参加守城战斗,还要维持社会治安。总之,根据形势变化,服从军委调令,为打击日寇,保卫南京作出贡献。调动名单,张贴在校门口的布告栏上,大家去看,要按时按单位去报到。下午,你们可以清理有关离校手续,告别亲友。从明天起,一律取消节假日,进入最紧急状态。散会。”
学生吴奎和他的同学许杰,邓浩跑步来到布告栏前,看到自己调入宪兵团,就各自离校,清理膳后。
紫金山下,雁雀湖畔,吴奎回到生他.养他的农家去告别父母。
妈妈正从菜地挑着粪桶归来,见到儿子回家,笑着问:“奎儿,你肚子饿了吧?厨上有镘头。”
“妈,我不饿,我来告诉你,我从学校调到宪兵团了,就在东海路。”他随手拉住小妹说:“下一回,你跟我爸进城,就到我哪里吃饭,好吗?”
小妹摇摇头:“我们不去,城里街多巷多,去了就不认识回路了,以后你再回来,带些糖给我吃,行吗?”
“好.好,下一次一定带回来。”
妹妹突然手指树林中的小路,高兴地说:
“哥儿,你看爸爸回来了。”
吴奎顺着妹妹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真爸爸挑着一担空箩筐走回来了,放下妹妹的手,迎上前去,把爸爸的担子接过来走回家门。
老头儿拉开厨门,拿出冷馒头张口就啃。
吴奎倒杯水送过去,对他说:“爸,日本人就要攻打南京了,我们军校的学生都要参战,我已调到宪兵团了,特来打个招呼,以后回来的机会少了。从明天起,所有参战部队都要进入阵地。”
老头呷口茶:“小日本的飞机已来轰炸两次,无国哪有家?好男儿应当报效国家,你就去吧!
吴奎转过脸对老妇人说:
“妈,只要有假,我一定回来看你们,帮你们挑粪浇菜。”
“你就不要挂念家里吧,我们自已会种的,只要把鬼子赶出去,妈的脸上也有光啊。”
吴奎出了门,穿过密林走进城里,来到一所部队医院,找到护士陈露。陈露说:“我正要去找你,你来了正好。明天起,我们医护人员都要进行战时急救训练,以后见面的机会不多了。如果仗不打,可以常来常往,一旦打起来,就很难见到了。”
“我来也是这个意思,打起来,战下去是多数,不管形势如何变化,也不论你走到天涯海角,我都会等你。”
陈露望他一眼:“好,就照这么说。”
(三)
上海。
日本侵华特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大将在今井武夫.少林浅三郎一批高级官僚陪同下来到会场。松井石根对谷寿夫.冈村领次.中岛今朝吾.山田俊一等一批下级下令:“今接东条首相指示,裕仁天皇命令,华中先遣部队必须在十二月十号前做好攻占南京的各项准备,粮饷、弹药、运输、器械都要严格检查,不能马虎松懈。中国是个老大的帝国,秦汉时期的强大,隋唐时代的威风早已消失,大清后期腐败不堪,不论是八国联军还是甲午之战,中国都一败涂地。近来沈阳的北大营,北京的卢沟桥,上海的吴淞口,中国军队都被我皇军打得落花流水,没费力气,我们占领东北.华北.华东各主要城市。几次恶战,现在的中国武装主力已被摧毁,剩下的残兵败将,情绪低落,闻风丧胆。而我军士气正旺,斗志更盛,我们乘胜攻占中国首都南京,应该是苹果树下摘苹果,举手之劳。现在,我命令冈村、山田从昆山、南通一线逆水而上,中岛、九山从嘉兴、湖州沿宁杭国道向西挺进,首先占领芜湖,切断长江水路对南京的增援;谷寿夫从无夕.常州.镇江的正面直捣南京。所有参加攻占的联队,兵团必须在十二月十日前到达指定地点,完成对南京的包围任务。海军舰艇对下关江面进行封锁,不论民船.军舰一律击沉。断绝城内与外界的一切交通。空军要加强轰炸.扫射,使一切铁路.公路.水路瘫痪。尤其对发电厂、自来水厂、电讯大楼集中火力坚决摧毁。如果完成这些战略目标,敌人不投降,那就只能束手待毙。所有参战部队不得有违令抗令行为,否则,即以军法论处。”
冈村.中岛.九山.谷寿夫.山田等挺胸站起,齐声发誓:“坚决执行天皇命令。”
上海。开住南京方向的列车,装满日军士兵,气笛尖叫,向西飞奔。
日本舰艇数十艘沿着长江沿线,鱼贯地逆水而上。桅杆上有太阳旗迎风飘扬。
宁杭国道,日本步兵接接连连,马队、战车、辎重武器运输车日夜兼程,不绝于途。
(四)
十二月四日。
南京,蒋介石官邸。密林深遽,玉兰飘香, 门前开阔的花径里驶来十余辆小汽车。从车门口走出来的都是衣冠楚楚的党国要员。
何应钦.李宗仁.徐永昌.唐生智.白崇禧.顾祝同等分排坐下。
德国顾问法克豪森也在蒋介石身旁落座,他的一双蓝眼晴不时望着对面墙上挂的中国大地图。
蒋介石站起来,两肩勋章闪闪发光,操着一口浙江家乡的口音:
“诸位都是民族柱石.国家栋梁,值此民族生死关头,我等应赴汤蹈火,责无旁贷。卢沟桥事变后,曰军气焰更加嚣张,接连攻占我天津、太原诸地,华东重镇上海.无锡也相继陷落。现在松井又集结十万大军从三面合围南京,南京是首都,中央政府所在地,经济.文化.政治的中心,居民六十万,先总理的灵柩安葬于此,它的兴衰存亡关系到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命运。淞沪战役,日军虽然受到重大创伤,我军为了保家卫国,都能浴血奋战,但是敌人终于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今天南京是守是让,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大家做出裁决。”
李宗仁站起来发言:
“两年来,大小战役数十次,日军大都占在上风,骄横暴纵.凶悍无比,我若固守南京,必有一场死拼。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它的钢铁.能源.交通运输迅速发展,敌人的装备,如飞机.坦克.军车.大炮远远优于我们,在卢沟桥和上海是他们取胜的主要原因。我想战争的胜负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应当避其所长,用其所短,措败他的锋芒,保存实力,选择有利时机,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所以,我主张不设防。”
刘裴贬贬眼,站起发言:
“本人主张和李将军相左,南京是我国的心脏,敌军来攻,不作任何抵抗,拱手相让,怎么好向国人交代,不管我们出于什么战略需要,都会给国人带来错觉,带来自卑感。我认为也不作殊 死搏斗,使用十二个团,约一万多兵力,作象征性的抵抗,时间不长就撤退,选择有利时机再战,努力做到稳胜不败。”
徐永昌、白崇禧、顾祝同、何应钦相继点头,表示赞同刘裴的意见。
德国顾问法克豪森也点头。
陆军上将唐生智眉毛一竖,站起来振振有词,大有荆轲一去不复返的气概:
“本人的意见和诸位切切相左,南京是四万万同胞的大脑中枢,不作抵抗,拱手相让,此不遭国人痛骂,也辜负四万万同胞对我等的重托,严守国土、保卫南京是每一位军人的天职,现在是我们抛头颅、撒热血的时候了,大丈夫岂能在生死面前退却!城在人在,城亡人亡,南京不能丢,首都不能失。决不许东条英机的魔掌伸向南京!”
蒋介石瞥了唐生智一眼,略微点了一下头,站起来说:
“生智的意见很对,南京是不能放弃的,不作抵抗,丢给日本人,中外人士都会耻笑我们孺弱无能,我们也不好向国内外人士交代,也违背了孙总理关于民族革命的遗训。我看都不要争辩了,就决定防守南京。只要我们能防守三个月,把敌人挡在城外,就能在后方实行总动员,调集物资,扩充兵力,转回头来围歼日军。布鲁塞尔的国联有可能对日本国的野蛮行径施加压力,特别是英、美、法、加可能迫使日本休战撤军,我们将其挡在城外,挫其锐气,中日之战就可能出现一个大转机。所以说,这一仗要打,坚决打,你们看由谁来负责防守工作?”
众将领面面想觑,一阵沉默。
白崇禧扫视大家一眼,转过头去对蒋介石说:“既然委员长决定防守南京,我白某虽无才少谋,我愿担当此任,只要我有口气,绝不许日军踏进城门一步。”
何应钦:“在北平,我和板垣征四郎、冈村宁次郎较量过,谈判桌上唇枪舌剑,沙场上刀兵相接,我们不是好欺侮的,在南京,我愿意和他们再比高低!”
李宗仁听着大家的发言,一脸阴沉,虽持不同意见,但是少数服从多数,他只有默坐静听。
唐生智环视四周,站起来用坚定的口气说:
“眼前,委员长尚无适当的人选,我生智愿意免为其难,望委员长定夺。”
蒋介石略微沉吟了一下,随口答道:
“那好,就由唐生智来组建城防司令部,大家还有无不同意见?”
“好。”刘裴说。
“我赞成。”徐永昌说。
“我拥护。”李宗仁。
“很合适。”何应钦。
有人虽持有不同意见,但形势如此,不好争论,也都顺水推 ,举手通过。
蒋介石扫视大家一眼,斩钉截铁地说:
“全体通过。我马上调兵给你,你立即着手布防工作。”
“是的,生智自知任重。”
(五)
四行并排的士兵队伍通过市区干道,开出城外。江宁.淳化.雨花台.海福庵到处都是挖战壕,筑碉堡,埋地雷,架设电话线的场景。
炮车、装甲运兵车.辎重武器驶过市中心向城外进发,进入发射位置。
汤山.龙潭、栖霞的驻军战士跳跃山宕.沟渠,摸.爬.滚打.刺杀格斗,进行战地演习,爆炸声,撕杀声不绝于耳。
城墙四周的墙垛上相距一百米就用沙袋垒起了工事,墙体上打了许多孔洞,架起了机枪。
护城河外的树木被迅速砍伐,然而在中山门外卫岗附近有一座坟墓被几十株雪松簇拥,是敌军容易隐蔽的地方,国军战士刚要砍伐,坟主张姓人家带领他的三个儿子前来阻挠,并说破坏了他家风水地脉,扬言要到中央告状,战士耐心说服无效, 被迫将其捆绑关押,雪松终被清除。
狮子山,九华山.清凉山的防空高炮紧急安装,战士们汗流夹背把炮筒抬上山顶。
拦截长江水面船只的炮兵,将大炮口对准波涛滚滚的江面。
(六)
南京琅琊路边的一幢小洋房周围,树林葱笼,整洁寂静。宋霭龄身着一身裘皮大衣,金簪玉饰,对着穿衣镜照了又照,然后唤来二女儿孔令俊,一同走出门外,钻进一辆黑色小汽车,吩咐司机:
“到小红山去。”
轿车在马路上疾驶,宋霭龄无心欣赏大街两侧的景色,垂头丧气地想着什么。
霎时间,驶过中山门,来到红山脚下。
别墅里的宋美龄斜依在沙发上看报纸,窗外的汽车的喇叭声惊动了他,她的视线由报纸移向窗外,见是大姐和姨侄女来访,扔下报纸,迎出门外,微笑着说:"快到客厅里坐。现在来,有什么事吗?”
孔令俊和妈妈坐倒沙发上,宋霭龄说:
“下午,我们去重庆,把你丢在南京不放心,你断裂的肋骨恐怕没有痊愈,所以,我们邀你同机去重庆,到大后方去治疗休养。”
宋美龄沉吟了一下,回答说:
“日机在龙潭追炸我的汽车没有击中,车翻骨断,目前我不能走,现在城里人心惶惶,秩序混乱,他们看到我和达令还在,就能安定人心,我希望你同孔祥熙部长一同留下,不到万一,不要离开南京,而且决心抗战我们要做表率。”
“我是来劝你走的,不想你倒要我留下,真是主来请客被客请了。好吧,你真的不走,那我就先行了。”
编剧:曹世禹
(一)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古城南京。
紫金山青翠欲滴,玄武湖碧波万倾,古城墙巍峨壮丽,长江水滚滚东流。
寒冬,北风凛列。大街上汽车驶过,路边尘埃随风飘旋。小巷里人流熙攘,菜场喧闹,学生上学......
一位名叫赵勇的报童,身着破旧棉袄,站在高楼屋檐下高呼:卖报,卖报。日本人攻占上海,第九军的谢晋元团长率领八百官兵坚守四行仓库(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中央银行仓库都设在闸北,故称四行仓库),拼死抵抗。杜月笙,杨慧敏冒死给勇士们送去几千张大饼和国旗。卖报,卖报。
路边行人蜂拥而上,争相抢购,赵勇手忙脚乱地分报收钱,一卖而空。
看报人无不义愤填膺,同仇敌忾,大声疼骂:东洋鬼子欺人太盛,打倒我们家门口来了。
一位二十岁左右的年轻军人偕同一名女青年抢购一张在路边共看。女青年说“我们医院昨天收住了几百名伤员,都是从上海前线送来的,据伤员们说:二十五日,第九军受令撤退,唯独谢晋元团长坚守四行仓库,不愿撤离.二十六日的一天激战,阵地失守,谢晋元和他的八百官兵都壮烈牺牲.上海市区也全部被日军占领.”
年轻军人说:
"你看,这张报纸已详细报导他们为国捐躯的消息,他们血撒闸北,战死黄浦江可歌可泣,重于泰山.昨天上午,我们军校的顾校长和桂主任作了动员报告,日本人马上就要攻打南京,要我们做好迎战准备。”
女青年说:
“一打仗,就有伤亡.今后,我们医院的工作更加繁忙。”
市区楼顶上,警报声鸣鸣长鸣。
商店关门停业,中小学生出校狂奔,路上行人纷纷躲入俺体。
日本战机八十架次飞临南京上空盘旋投弹,炸断树枝,桥梁.房屋倒塌,一些棚户区起火燃烧,烟尘滚滚直冲云天。
狮子山.九华山.五台山的防空部队开炮迎击,击中的三架日机,载入城郊 ,其余日机迅急逃去。
日机轰炸,更激起南京各界抗敌决心,各界纷纷发出誓愿,无不怒目蹬足。
“东洋鬼子欺人太盛,我们跟他拚个死活!”
金陵大学,东南大学等师生的声讨会.抗议会汹涌澎湃 。师生们举着标语牌,高呼口号,走上街头示威游行。标语上写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向第九军致敬!向谢晋元团的八百壮士致敬!保卫祖国,寸土必争!
工商联合会的老板们聚商抗日行动。绸布庄的秦大明老板提出:抵制日货,查禁东洋产品,不许流入市场,违者严惩!交通银行行长余家华提出:国难当头,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慰问前线官兵。
南京各要道街口都设立了募捐站,市民们踊跃捐献,人群排成条条长龙。
(二)
中央军校。学生列队操场。
顾校长站在队前对学生们说:
“战火迫在眉睫,每个人都要参加战斗。现在,根据上级指示,我校将一半学生调入教导总队,这支队伍是直属城防司令部,哪里出现险情,就支援哪里。另一半调往宪兵团,既要参加守城战斗,还要维持社会治安。总之,根据形势变化,服从军委调令,为打击日寇,保卫南京作出贡献。调动名单,张贴在校门口的布告栏上,大家去看,要按时按单位去报到。下午,你们可以清理有关离校手续,告别亲友。从明天起,一律取消节假日,进入最紧急状态。散会。”
学生吴奎和他的同学许杰,邓浩跑步来到布告栏前,看到自己调入宪兵团,就各自离校,清理膳后。
紫金山下,雁雀湖畔,吴奎回到生他.养他的农家去告别父母。
妈妈正从菜地挑着粪桶归来,见到儿子回家,笑着问:“奎儿,你肚子饿了吧?厨上有镘头。”
“妈,我不饿,我来告诉你,我从学校调到宪兵团了,就在东海路。”他随手拉住小妹说:“下一回,你跟我爸进城,就到我哪里吃饭,好吗?”
小妹摇摇头:“我们不去,城里街多巷多,去了就不认识回路了,以后你再回来,带些糖给我吃,行吗?”
“好.好,下一次一定带回来。”
妹妹突然手指树林中的小路,高兴地说:
“哥儿,你看爸爸回来了。”
吴奎顺着妹妹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真爸爸挑着一担空箩筐走回来了,放下妹妹的手,迎上前去,把爸爸的担子接过来走回家门。
老头儿拉开厨门,拿出冷馒头张口就啃。
吴奎倒杯水送过去,对他说:“爸,日本人就要攻打南京了,我们军校的学生都要参战,我已调到宪兵团了,特来打个招呼,以后回来的机会少了。从明天起,所有参战部队都要进入阵地。”
老头呷口茶:“小日本的飞机已来轰炸两次,无国哪有家?好男儿应当报效国家,你就去吧!
吴奎转过脸对老妇人说:
“妈,只要有假,我一定回来看你们,帮你们挑粪浇菜。”
“你就不要挂念家里吧,我们自已会种的,只要把鬼子赶出去,妈的脸上也有光啊。”
吴奎出了门,穿过密林走进城里,来到一所部队医院,找到护士陈露。陈露说:“我正要去找你,你来了正好。明天起,我们医护人员都要进行战时急救训练,以后见面的机会不多了。如果仗不打,可以常来常往,一旦打起来,就很难见到了。”
“我来也是这个意思,打起来,战下去是多数,不管形势如何变化,也不论你走到天涯海角,我都会等你。”
陈露望他一眼:“好,就照这么说。”
(三)
上海。
日本侵华特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大将在今井武夫.少林浅三郎一批高级官僚陪同下来到会场。松井石根对谷寿夫.冈村领次.中岛今朝吾.山田俊一等一批下级下令:“今接东条首相指示,裕仁天皇命令,华中先遣部队必须在十二月十号前做好攻占南京的各项准备,粮饷、弹药、运输、器械都要严格检查,不能马虎松懈。中国是个老大的帝国,秦汉时期的强大,隋唐时代的威风早已消失,大清后期腐败不堪,不论是八国联军还是甲午之战,中国都一败涂地。近来沈阳的北大营,北京的卢沟桥,上海的吴淞口,中国军队都被我皇军打得落花流水,没费力气,我们占领东北.华北.华东各主要城市。几次恶战,现在的中国武装主力已被摧毁,剩下的残兵败将,情绪低落,闻风丧胆。而我军士气正旺,斗志更盛,我们乘胜攻占中国首都南京,应该是苹果树下摘苹果,举手之劳。现在,我命令冈村、山田从昆山、南通一线逆水而上,中岛、九山从嘉兴、湖州沿宁杭国道向西挺进,首先占领芜湖,切断长江水路对南京的增援;谷寿夫从无夕.常州.镇江的正面直捣南京。所有参加攻占的联队,兵团必须在十二月十日前到达指定地点,完成对南京的包围任务。海军舰艇对下关江面进行封锁,不论民船.军舰一律击沉。断绝城内与外界的一切交通。空军要加强轰炸.扫射,使一切铁路.公路.水路瘫痪。尤其对发电厂、自来水厂、电讯大楼集中火力坚决摧毁。如果完成这些战略目标,敌人不投降,那就只能束手待毙。所有参战部队不得有违令抗令行为,否则,即以军法论处。”
冈村.中岛.九山.谷寿夫.山田等挺胸站起,齐声发誓:“坚决执行天皇命令。”
上海。开住南京方向的列车,装满日军士兵,气笛尖叫,向西飞奔。
日本舰艇数十艘沿着长江沿线,鱼贯地逆水而上。桅杆上有太阳旗迎风飘扬。
宁杭国道,日本步兵接接连连,马队、战车、辎重武器运输车日夜兼程,不绝于途。
(四)
十二月四日。
南京,蒋介石官邸。密林深遽,玉兰飘香, 门前开阔的花径里驶来十余辆小汽车。从车门口走出来的都是衣冠楚楚的党国要员。
何应钦.李宗仁.徐永昌.唐生智.白崇禧.顾祝同等分排坐下。
德国顾问法克豪森也在蒋介石身旁落座,他的一双蓝眼晴不时望着对面墙上挂的中国大地图。
蒋介石站起来,两肩勋章闪闪发光,操着一口浙江家乡的口音:
“诸位都是民族柱石.国家栋梁,值此民族生死关头,我等应赴汤蹈火,责无旁贷。卢沟桥事变后,曰军气焰更加嚣张,接连攻占我天津、太原诸地,华东重镇上海.无锡也相继陷落。现在松井又集结十万大军从三面合围南京,南京是首都,中央政府所在地,经济.文化.政治的中心,居民六十万,先总理的灵柩安葬于此,它的兴衰存亡关系到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命运。淞沪战役,日军虽然受到重大创伤,我军为了保家卫国,都能浴血奋战,但是敌人终于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今天南京是守是让,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大家做出裁决。”
李宗仁站起来发言:
“两年来,大小战役数十次,日军大都占在上风,骄横暴纵.凶悍无比,我若固守南京,必有一场死拼。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它的钢铁.能源.交通运输迅速发展,敌人的装备,如飞机.坦克.军车.大炮远远优于我们,在卢沟桥和上海是他们取胜的主要原因。我想战争的胜负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应当避其所长,用其所短,措败他的锋芒,保存实力,选择有利时机,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所以,我主张不设防。”
刘裴贬贬眼,站起发言:
“本人主张和李将军相左,南京是我国的心脏,敌军来攻,不作任何抵抗,拱手相让,怎么好向国人交代,不管我们出于什么战略需要,都会给国人带来错觉,带来自卑感。我认为也不作殊 死搏斗,使用十二个团,约一万多兵力,作象征性的抵抗,时间不长就撤退,选择有利时机再战,努力做到稳胜不败。”
徐永昌、白崇禧、顾祝同、何应钦相继点头,表示赞同刘裴的意见。
德国顾问法克豪森也点头。
陆军上将唐生智眉毛一竖,站起来振振有词,大有荆轲一去不复返的气概:
“本人的意见和诸位切切相左,南京是四万万同胞的大脑中枢,不作抵抗,拱手相让,此不遭国人痛骂,也辜负四万万同胞对我等的重托,严守国土、保卫南京是每一位军人的天职,现在是我们抛头颅、撒热血的时候了,大丈夫岂能在生死面前退却!城在人在,城亡人亡,南京不能丢,首都不能失。决不许东条英机的魔掌伸向南京!”
蒋介石瞥了唐生智一眼,略微点了一下头,站起来说:
“生智的意见很对,南京是不能放弃的,不作抵抗,丢给日本人,中外人士都会耻笑我们孺弱无能,我们也不好向国内外人士交代,也违背了孙总理关于民族革命的遗训。我看都不要争辩了,就决定防守南京。只要我们能防守三个月,把敌人挡在城外,就能在后方实行总动员,调集物资,扩充兵力,转回头来围歼日军。布鲁塞尔的国联有可能对日本国的野蛮行径施加压力,特别是英、美、法、加可能迫使日本休战撤军,我们将其挡在城外,挫其锐气,中日之战就可能出现一个大转机。所以说,这一仗要打,坚决打,你们看由谁来负责防守工作?”
众将领面面想觑,一阵沉默。
白崇禧扫视大家一眼,转过头去对蒋介石说:“既然委员长决定防守南京,我白某虽无才少谋,我愿担当此任,只要我有口气,绝不许日军踏进城门一步。”
何应钦:“在北平,我和板垣征四郎、冈村宁次郎较量过,谈判桌上唇枪舌剑,沙场上刀兵相接,我们不是好欺侮的,在南京,我愿意和他们再比高低!”
李宗仁听着大家的发言,一脸阴沉,虽持不同意见,但是少数服从多数,他只有默坐静听。
唐生智环视四周,站起来用坚定的口气说:
“眼前,委员长尚无适当的人选,我生智愿意免为其难,望委员长定夺。”
蒋介石略微沉吟了一下,随口答道:
“那好,就由唐生智来组建城防司令部,大家还有无不同意见?”
“好。”刘裴说。
“我赞成。”徐永昌说。
“我拥护。”李宗仁。
“很合适。”何应钦。
有人虽持有不同意见,但形势如此,不好争论,也都顺水推 ,举手通过。
蒋介石扫视大家一眼,斩钉截铁地说:
“全体通过。我马上调兵给你,你立即着手布防工作。”
“是的,生智自知任重。”
(五)
四行并排的士兵队伍通过市区干道,开出城外。江宁.淳化.雨花台.海福庵到处都是挖战壕,筑碉堡,埋地雷,架设电话线的场景。
炮车、装甲运兵车.辎重武器驶过市中心向城外进发,进入发射位置。
汤山.龙潭、栖霞的驻军战士跳跃山宕.沟渠,摸.爬.滚打.刺杀格斗,进行战地演习,爆炸声,撕杀声不绝于耳。
城墙四周的墙垛上相距一百米就用沙袋垒起了工事,墙体上打了许多孔洞,架起了机枪。
护城河外的树木被迅速砍伐,然而在中山门外卫岗附近有一座坟墓被几十株雪松簇拥,是敌军容易隐蔽的地方,国军战士刚要砍伐,坟主张姓人家带领他的三个儿子前来阻挠,并说破坏了他家风水地脉,扬言要到中央告状,战士耐心说服无效, 被迫将其捆绑关押,雪松终被清除。
狮子山,九华山.清凉山的防空高炮紧急安装,战士们汗流夹背把炮筒抬上山顶。
拦截长江水面船只的炮兵,将大炮口对准波涛滚滚的江面。
(六)
南京琅琊路边的一幢小洋房周围,树林葱笼,整洁寂静。宋霭龄身着一身裘皮大衣,金簪玉饰,对着穿衣镜照了又照,然后唤来二女儿孔令俊,一同走出门外,钻进一辆黑色小汽车,吩咐司机:
“到小红山去。”
轿车在马路上疾驶,宋霭龄无心欣赏大街两侧的景色,垂头丧气地想着什么。
霎时间,驶过中山门,来到红山脚下。
别墅里的宋美龄斜依在沙发上看报纸,窗外的汽车的喇叭声惊动了他,她的视线由报纸移向窗外,见是大姐和姨侄女来访,扔下报纸,迎出门外,微笑着说:"快到客厅里坐。现在来,有什么事吗?”
孔令俊和妈妈坐倒沙发上,宋霭龄说:
“下午,我们去重庆,把你丢在南京不放心,你断裂的肋骨恐怕没有痊愈,所以,我们邀你同机去重庆,到大后方去治疗休养。”
宋美龄沉吟了一下,回答说:
“日机在龙潭追炸我的汽车没有击中,车翻骨断,目前我不能走,现在城里人心惶惶,秩序混乱,他们看到我和达令还在,就能安定人心,我希望你同孔祥熙部长一同留下,不到万一,不要离开南京,而且决心抗战我们要做表率。”
“我是来劝你走的,不想你倒要我留下,真是主来请客被客请了。好吧,你真的不走,那我就先行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