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9894
阅读:3990
发表:2021/10/21 修改:2023/9/13
180章 历史 小说
《荆公为政》第1-2章
彊疆 [安徽芜湖]
 出售价格:面议 [如何联系作者]
1-2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本作品已在华语剧本网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版权登记,登记2021-B-05361】


  王荆公  王安石

  曹太后这才满脸堆笑道:“你们都是新皇的亲戚、宫人,这等事,为何不去直接跟新皇说呢?”
  济阳郡王曹佾说道:“太后,我等虽是新皇的亲戚,但说话哪及您太后一言九鼎呀!”
  众人异口同声说道:“国舅爷说得极是,太后说话一言九鼎,我们当然来求您了!”
  曹太后说:“这等事归韩丞相管,你们去找他好了。”
  众人又说:“韩丞相这些天忙,哪能顾得了我们,这件事还得求太后您为我们出面呀。”
  押班于得水见众人都争着为自己的亲友补官,也挤过来说道:“太后,小的最近抱了个继儿,叫于木头,人是一表人才,只是说话不太清楚,望太后看在小的份上,在新君面前说个好,给我那木头补个小官,也好使他为大宋朝尽份绵薄之力。”
  听说是个脑残,在场的人无不摇头窃笑。
  曹太后不动声色,说道:“这江山是我赵家的江山,你把一个脑残的人推荐到我赵家朝中做官,岂不是有损我赵宋的形象?再说,他既是脑残,还能为我赵宋天下做些什么呢?”
  于得水忙给曹太后施礼,说道:“太后,我那于木头虽是脑残,做不了什么大事,但现在我大宋朝中,那么多官员,他们虽然不是脑残,可整天除了高谈阔论,坐而论道,又有几个能做什么大事呢?新君登基既然要恩荫,又何必在乎我的一个脑残的继儿呢?”
  这时嫔妃贵人也争着上前,求老太后在新君登基时,能给自己的子女、眷属荫补个一官半职……
  见如此众多皇亲国戚求太后到新君面前说情,高登谷急了,连连拉扯妹妹高皇后的衣袖,小声催促道:“他们都抢着说了,你也快帮我说说吧。”
  高皇后这才拉着身边那个瘦如山猴的侄儿挤到曹太后面前,施过揖礼,说道:“娘娘,新皇登基就要恩荫了,我这侄子步诚已二十岁了,他自小就怕读书,指望他科考是没希望了,只盼太后能在新皇面前美言几句,这次恩荫能给他弄碗饭吃。”
  曹太后觉得烦躁,对内侍说:“文英啦,快去把韩丞相叫过来。”
  闫文英应声“诺”,巅巅地去了。
  新皇赵顼已足足跪了两个时辰,两只膝盖痛麻不说,阵阵寒风更是从背后吹得他浑身发凉。他本想看看这寒风是从何处而来,刚一抬头,就见偌大个灵堂,刚才还是白茫茫一片,转眼间就剩他一人跪在这里,心里很是不爽,直起身子问道:“人呢?人都去哪里了?”
  都知蓝天震过来,禀道:“殿下,大臣、宗室怕都是忙着找人去了。”
  新皇不明白,问:“找人干吗?”
  蓝天震回道:“希望殿下登基那天能为他们的亲友补个官儿做做。”
  新皇火气上来,拧眉说道:“我大宋‘三冗’泛滥,‘两积’窘迫,这里还要大批恩荫补官,补那么多的官去干何事?去哪儿拿俸禄?”又问,“丞相呢?”
  蓝天震回道:“被太后喊走了。”
  新皇问:“喊他作甚?”
  蓝天震回道:“还是为恩荫的事吧。”
  又一阵寒风吹来,新皇咬咬牙,不再言语。
  宫外的雪越下越大……
  
  第2章 登基之辱
  天遂人愿。
  登基大典这天,东京汴梁的风雪嘎然停止,多天来一直阴沉沉灰蒙蒙的天空,好似突然普遍冲涮过一阵清水,使之变得瓦蓝瓦蓝,干干净净,纤云不见;阳光更是亮成一片片碎碎的金箔洒在厚厚的皑皑白雪上,此时的汴梁城内城外,已构成一片晶莹剔透金箔银片争相闪烁的无比圣洁的天地。
  新皇赵顼这天早早起来,先是安排两个皇弟东阳郡王赵颢 、乐安郡王赵頵,分别前往南郊北郊祭告天地;自己在宗亲的引领下,先是祭拜太庙,祗告列祖列宗,再到福宁殿,叩拜父皇的灵柩,然后去拜过大娘娘及母后娘娘。
  以上程序完成后,再由大典主持人礼部尚书引领着来到举行盛典之地大庆殿。
  或是殿外阳光的灿烂,或是安排的精细,此时的大庆殿内更是一派辉煌:大殿上方那把雕龙金椅金灿灿,光闪闪;龙椅后新挂上一块金色雕屏,雕屏下方是一轮刚从海面喷薄升起的红日,红日上方是一条忽隐忽现似乎在火焰般云霭中翻腾的金色巨龙,金色巨龙虽是伸着两支长长的龙须,瞪着两只圆鼓鼓的眼睛,显得张牙舞爪,凶煞威严,但可看出,它是在紧紧盯视着下方那把龙椅,似乎显示它要竭尽全力呵护这位即将登坐龙椅的新皇。宝座前丹墀二面,各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金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和酷似在翻卷飞动的祥云;金殿大厅四壁更是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盘龙,升龙,降龙,多姿多态,烘托得整个大殿既是辉煌灿烂,更显示出无比恢宏、威严的气势。
  新皇在礼仪官的引领下,走进大庆殿,坚定地一步步登上丹墀,来到御案前,先是看过雕屏上喷薄而出的红日以及似在云霭中翻腾的金龙,稍作思沉,再转身伫立,微微向站立在大殿中的文武百官看了一眼。这一看,就见满朝文武虽是各按官秩大小一个个穿着方心曲领的朝服,戴着梁冠,站在大殿内丝纹不动,但在这位年青的新君眼里,总觉得这班大臣有些散乱,细一看,就发觉这散乱的根源所在,他那双细长而刚毅的眉头不禁微微蹙顿了一下。
  就是这么短暂的一个蹙顿,还是被那些目光犀利的官员们捕捉到了,一个个就紧张得一边小心翼翼地移动脚步,寻找自己该站定的位置,一边暗自寻找两位押班的宰臣……
  空气顿如窒息。
  新君那点小小的不悦,很快就被登基大典那套隆重而应接不暇的程序给冲涮得云消雾散。
  “圣典开始——”
  随着礼仪官一声长长地叫喊,头戴通天冠,身穿紫缎蟒袍的左相韩基,在大殿班列前向丹墀迈进两步,双手接过执事官托送过来的冕服旒冠,以双手托住一步步登上丹墀,来到伫立在御案前的新皇面前,将冕服旒冠放于御案,再先后拿起,一一为新皇穿戴齐整。
  这时通赞官大声唱道:“排班”。
  殿中奏乐。
  百官排列整齐,行三拜九叩大礼。
  韩基再接过捧宝官捧来玉玺,双手捧着鞠躬呈献给新皇,奏道:“圣上登大位,臣等谨上御宝”。
  内侍邵天九上前接过玉玺,摆放在御案上。
  新皇这时衮冕穿戴整齐,升坐龙椅。
  群臣齐呼:“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伴着大乐,声震环宇,在江河山川间回响。
  这位登基的新皇便是北宋的第六位皇帝神宗皇帝。
  接下宣读新皇登基诏书,敕封王爷、太皇太后、皇太后……
  敕封过后,礼仪官再次拖着长音宣告:“恩荫开始——”
  已回班列的左相韩基重新站出,先是向高高在上的新皇宋神宗鞠上一躬,再转向百官,从袍袖中取出一份厚厚的金册,扫视一眼大殿中的文武百官、皇亲国戚,这才展册念道:“新皇初登大宝,皇恩浩荡,兹推恩荫补如次——”
  此话一出,大殿内宗室、百官“唰”的一声再次跪下,齐呼万岁!
  此本颂扬之声,但在年青的新皇听来,却如万根钢针“唰”地扎进了他那颗嫩生而坚轫的心尖上。恩荫前,他觉得当下朝廷官员冗剩,国库空虚,为省减冗员和经费,本次大典不拟搞那恩荫补官之事。谁知此话一出,众臣一片喧哗,这个说:“恩荫是先帝立下的规矩,国家再穷,也不能改变前人的规矩。如是改了,还成何体统?”那个嚷:“陛下,这恩荫是关系到我大宋的人心所向,要是废了,必然造成人心分离,对我大宋极其不利呀!”还有的说:“……”
  新君本想不予理睬,但看着大臣们众口一词,愤然于色,想到弦紧易断的道理,万般无奈,只得违心准奏,让中书拟了荫补表册,届时宣敕。
  这时,左相韩基已将手中表册展动一番,写读道:
  “荫补御林军大将军赵世居侄孙赵贺为大理寺承事郎;
  “荫补济阳郡王曹佾之侄曹旦为试衔;
  “荫补枢密院副使高登谷之子高步诚为提点殿前司公事……”
  刚念到这里,朝堂武班中站出一人,众人看去,乃是枢密副使高登谷,就见他手捧笏板向新皇奏道:“陛下,臣有话启奏!”
  新皇神宗见是国舅,说道:“奏来。”
  高登谷奏道:“新王陛下,不是说得好好的,这次荫补,吾儿高步诚是补东南六路发运判官,如何改成提点殿前司公事了?臣乞请陛下还是恩荫原来的为好。”
  可能是念在国舅的份上,也可能见这日是登基的大喜日子,新皇不想将事情弄僵,让大家都得不愉快,于是点头说道:“准奏。”
  韩基见高登谷谢恩归队,接着念道:
  “荫补翰林学士、知太原府冯京舅丈儿子之子马流湘为光禄寺宣议郎;
  “荫补内臣押班于得水义子于木头任水部太公郎……”
  韩基刚宣读到这里,又有一人站出,众人看去,见是济阳郡王曹佾。
  就见曹佾奏道:“陛下,于木头是押班于得水的义子,于得水托本王禀奏皇上,他一生都在皇宫服侍太后,请皇上恩准,让他义子于木头不去水部,就留在宫中杂买务,这样就能更好地孝敬太皇太后她老人家了。”
  年轻的神宗帝自小就极其孝顺大娘娘,听济阳郡王这么一说,自是答应:“那就让于木头去杂买务吧。”
  左相韩基见这事了结,正要接着宣布荫补名单,殿前侍卫来报,说辽、夏使臣求见。
  神宗以为辽夏是来道贺的,自是欢喜,立马说道:“宣。”
  内侍邵天九立马传旨:“宣辽、夏使臣觐见。”
  话音刚落,从大殿外进来二人。领头那位头戴毡冠,额前缀金花,上结紫带,带末缀着一串长珠,身着紫窄袍,着绿色中单,腰系青色鞢带。后面一位一头髡发,两耳分别坠着两只硕大粗壮的耳环,身穿绯色窄袖短袍,腰扎涂银蹀躞带,蹀躞带右边两只环上分别垂挂着纷帨、解锥,左边两只银环空着,想是进殿前,那佩挂的弓箭、短刀已被摘除。
  二人来到丹墀前,行过三叩九拜大礼,接着宣读了贺词,呈上礼单。
  蓝天震和邵天九下殿分别接过贺词礼单,神宗喊了“平身”,只见两位来使仍是跪着不起,说道:“陛下,外臣此来,还有一事请求。”
  神宗道:“请讲。”
  辽使说:“陛下,新年又过去半个多月了,你们南朝去年对我北朝的‘ 纳贡’至今还没……”
  年轻的神宗一震,想到先王真宗帝时,辽朝在大宋边境不断挑衅,为避免战争,只得与辽朝签了《澶渊之盟》,那盟约规定,宋与辽是兄弟之国,宋为大哥,辽为小弟,做大哥的每年拿出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茶叶三万斤作为“岁币”送给小弟。大宋本想以此换得和平,不料辽朝尝到甜头之后,野心更加膨胀,不断要求增加“岁币”,稍不如意,就以兵戎相见而要挟。到仁宗帝时,只得将每年给辽朝的“岁币”增加到三十万五千两,绢三十万匹。此本就是一件屈辱之事,而这天辽使竟然嚣张地把“岁币”说成“纳贡”,年轻的皇帝如何接受得了!
  神宗正要怒斥,夏使也施过一礼,说道:“陛下,贵朝欠我夏朝的‘岁币’至今也分文未给呀!”
  神宗听了更是恼火。西夏原是大宋的蕃属,只相当于大宋的一个州府,到了李元昊执政时,公然宣布脱宋,自立为 “大夏” 国,并以战争威逼大宋承认。宋朝自然不能同意。经过三年之久的战争,至庆历四年,为求得和解,仁宗帝只得同意西夏立国,并答应只要夏朝仍对宋称臣,每年给西夏白银四万两,绢十二万匹,茶一万斤。西夏为求得立国,自是答应。因夏与宋是君臣关系,故每年给夏的银绢不叫“岁币”,而叫“岁赐”,意即为君对臣的恩赐而已。
  “辽、夏却乘朕登位之际,前来索要银绢,而且出言如此不逊,这不明明是在有意小觑我大宋,污辱朕吗?”年青而又雄心勃勃的神宗帝,面对如此奇耻大辱,何能接受得了!
  神宗正要发话,傲慢的辽使又说道:“新皇陛下,如果南朝今天不能将‘纳贡’如数给臣带回去,我辽主一定有办法会让你们南朝到时亲自将‘纳贡’送到我临潢府去不可”
  夏使也接话说道:“新皇陛下,我夏主也说了,如是今天拿不到‘岁币’,我夏朝同样有办法让你们把‘岁币’一个不少地送到我兴庆府去!”
  见两位来使如此嚣张,朝中大臣按捺不住怒火,一个个气得满脸血紫,高声奏道:“陛下,将这两个无知的外吏拉出去斩了!”
  “对,拉出去斩了!拉出去斩了!”
  “……”
  年青的神宗帝刚要下旨将两个来使推出,丹墀下一声叫喊:“陛下,此可万万使不得,万万使不得呀!”
  神宗张目看去,见是老迈的枢密使文彦博,便怒冲冲地问道:“为何使不得?”
  文彦博捋了一下飘然白须,奏道:“辽夏历来对我大宋虎视眈眈,如果此时斩了他们的来使,辽夏定会借此兴兵前来问罪,这样闹腾下去,又不知要闹到何年马月才是个尽头。陛下,千万要从我大宋升平安定这个大局着想,不能凭一时之气用事啊!”
  右相吕公弼也出班奏道:“陛下,这是关系到我大宋能否长治久安的大事,再缺银两,即使砸锅卖铁,也得将辽夏的岁币如数给了。这是保我大宋的一方平安啊?”
  神宗怒目问道:“现在我大宋内库空虚,朕一时到哪里弄来那么多银两?”
  左相韩基问道:“韩三使,库内真的就拿不出这些银两吗?”
  三司使韩绛见问,将手中一本簿册捧到众人面前,说道:“我大宋百年所积,唯剩这本空簿呀。”
  韩基稍一思忖,奏道:“陛下,此事关系到大宋社稷升平之事,我们做臣子的宁愿不拿圣上每年的祭祀赏赐,这次也要把岁币给了吧!”
  左相此言一出,丹墀下又是跪倒一片,呼喊道:“陛下,为了大宋朝的升平,臣等愿不领郊祀赏赐,千万不能惹恼辽夏两朝啊!”
  神宗知道,朝廷每年给军队与官员的郊祀赏赐都是上千万银绢,用这些银绢给辽夏的“岁币”自然是绰绰有余,但自己这位刚登大位的皇帝,不仅没给大臣们好处,反而要拿他们的赏赐给辽夏作“岁币”,即使这样做了,果真就能换来一个长治久安的大宋吗?
  年青的神宗帝看着丹墀下那片跪着的大臣,良久无语……
到头了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编辑:寒石
举报
顶啦 0
踩啦 0
点击收藏。收藏后可以在会员中心快速找到我哦 收藏 0
登录 后再戳我哦
最近阅读者 更多
  • 编剧
    日出
  • 编剧
    黑杉
  • 学生
    cak
  • 学生
    eva
  • 学生
    sie
  • 神秘人
    qiu
  • 学生
    akt
  • 学生
    k12
写个评论
请注意:反馈问题请到 建议反馈 页面,在此评论无法得到回复!
*  
验证码:今天是10月几日?(提示:21号)
      *

该编剧的其他作品

荆公为政(历史)
春暖花开(主旋律, 爱情, 校园)
第一船(主旋律)
高喇叭进城(喜剧)
蛙祭(主旋律, 悬疑, 儿童)
报复 (主旋律)
火祭/(主旋律, 儿童)
天鹅峰(主旋律)

年金牌VIP会员作品

同类推荐作品

夭夭其折(卷一)(爱情, 历史)
史家绝唱(家庭, 军事, 历史)
丝路传说(主旋律, 爱情, 历史)
新画皮之铁血(军事, 历史)

同类最新作品

大风之二 风雨苍黄(军事, 历史)
相机(军事, 历史)
新画皮之铁血(军事, 历史)
大风之一青萍之末(军事, 历史)
史家绝唱(家庭, 军事, 历史)
兄弟(历史)
北京东京南京(历史)

同类随机作品

苍洱盟(下)(爱情, 武侠动作, 历史)
雁箱十二卷(历史)
绝招(历史)
烬山河(中)(爱情, 历史)
大风之一青萍之末(军事, 历史)
兄弟(历史)
白毛女2(历史)
分享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