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65104
成片时长:每集约26分钟
阅读:16681
发表:2014/10/16 修改:2014/10/19
20集 古装 电视剧剧本
《蛮少爷》第1-8集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荷花顿生几分敬意,她认真地看了看朱世元,道:“好吧,这两种各扯五尺;来娣,你选好了没有?”
来娣看中了另一块布,说:“我就选这一块。”
朱世元吩咐扣子道:“给她们都打六折。”
“好来!”扣子麻利地扯布,扎布,收钱。
荷花取了布,向朱世元一抱拳,嫣然一笑:“多谢!”然后,与来娣嬉笑着向店外走去。
朱世元也抱拳回礼,却不知说什么;望着她俩离去的背影,他一副惘然若失的神情,嘴里反复念叨着:“荷花……荷花……”
5. 朱宅客厅,日,晴,内。
朱长流情绪激动,在客厅里不停地踱来踱去:“胡闹,胡闹,真是胡闹!”
朱世元却若无其事地站在一边,吴管家也站在一旁,默不作声。
朱长流责问朱世元道:“你老实告诉我,这馊主意谁出的?凭你想不出这馊主意!”
朱世元昂着头,坚定地:“这主意是我出的,一人做事一人当,要打要罚冲我来!”
朱长流痛心地:“商人与骗子之间仅一步之遥,你将来究竟是想当一个商人,还是想当一个骗子?!”
朱世元仍坚持道:“我认为这不是骗人,我了解到,现在上海的大织布机能织出比这更好的布来;我只是用了一点生意场上的小技巧,顾客并没吃亏。这不能算是骗人。”
朱长流:“一个真正的商人,最看重的是诚信和信誉;你这样做,诚信吗?信誉又在哪里?!你这是在糊弄顾客,你要知道,顾客暂时可以被糊弄,但最终吃亏的必然是你自己。”
朱世元:“我没想糊弄顾客,只是现在的顾客都非常的愚蠢变态,洋布比土布好,这是事实;就因为洋布它姓洋,不但不买,还要烧掉它,这是愚蠢。我就是看不惯这种愚蠢才这样做。”
“胡说!抵制洋货是民族气节,我们商人眼里不能只看到钱。一个民族必须要有气节,你懂吗?!”
朱世元不服气地:“我懂,但我认为,这种气节也是愚蠢的,连当今的皇上都说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洋人先进的技术,就是要老老实实地学;如果一味抵制,气节是有了,但我们永远落后。我们哪一天才能赶上洋人,超过洋人?!”
朱长流生气地:“你这是诡辩,你学他什么技术了?你是在帮他卖货!若你朱世元真能织出比洋布更好的布来,我佩服你。你现在搞的是歪门邪道,我朱记商行的牌子,不能毁在你的手里!”
此时,朱世元呆住了,他隐隐觉得,他的做法似乎是有点问题。但他仍倔犟地:“洋人能做的事,我们为什么做不到?我发誓,我一定要织出比洋布更好的布来。”
朱长流:“你先不要发誓,你先给我把这件事停下来,明天就给我停下!”
朱世元十分为难地:“明天,明天肯定不行。”
吴管家在一旁插话道:“老爷,明天停下反而不妥;少爷打出的承诺是三天让利;现在才两天就停下来,这会引起更多的误会。况且,以前布庄的伙计们,也经常偷偷地用洋布冒充过国产细布。少爷这一招确实灵,昨天一天,卖光了店里所有存货,今天卖的,全是刚从洋行拉过来的洋布,我看了,这批布也不算好,比国产布强不了多少,外行人还真分辨不出来。”
朱长流思考了一下,对朱世元道:“这最后一天,你要盯在那里;遇找茬闹事的,一定要处理好,出一点纰漏我拿你是问。吴管家,你也要常去看看。”
吴管家:“是。”
6. 县衙客厅,晚,内。
杨轩站在一只屏风前发呆。
门子报:“高户书到。”
杨轩醒过神来:“请。”
高户书进来,抱拳道:“大人唤我?”
杨轩点点头,示意高户书坐下;满脸堆笑地:“高户书,最近本官事务繁忙,师爷年岁又大了,你是本官最信赖的人,你要为本官分忧才是呀。”
高博达再次起身抱拳道:“大人如此信赖小人,这是小人的福分,小人一定竭尽全力,为大人效命。”
杨轩听了,满意地点点头:“坐吧,最近发生的事你都清楚,小龙滩湖匪不肯就范,但我们还是按他们意愿释放了一些拳匪。但一味退让,终不是办法呀。匪,还是要剿的。当前衙门最迫切地事,是把银子收上来,没有银子,可是什么事也办不成呀。”
高博达:“大人,您有什么事要小人做的,明示就是了。”
杨轩无奈地笑笑:“乡民税负已重,瘪芝麻榨不出油来。银子在商家手 里,但商家是不见棺材不掉泪,不弄出一点动静来,他们不会就范。这你应该懂。”
高博达马上领会了县令的意图,认真地说:“大人,恕我直言,这是件大事,若行事不密,后患无穷。”
杨轩:“所以呀,我考虑再三,张皂头、刘捕头都是鲁莽之人,让他们去做这事,我不放心。我思来想去,只有你能担当此任。”
高博达略一思索,便爽快地答应:“行,愿为大人赴汤蹈火。”
杨轩取出一张银票,交给高博达:“这是二百两银票,由你一人筹划。记住,知道这件事的,只有你我二人。”
高博达:“大人放心,我立即去筹办这事。”说着便要起身。
杨轩道:“等等,有一事我还要问你,你岳父朱长流,你如何评议呀?”
高博达坦诚地:“我岳父这人,虽是个商人,但骨子里还是读书人秉性,清高、孤傲、不媚俗,对官府衙门常有微词。但这人不坏。”
杨轩:“他既然看不惯官府衙门,为什么还把女儿嫁给你这个在衙门里做事的人呢?”
高博达叹了口气:“大人,这事出有因。有一个人你应该记得,就是前年,在城南老戏院子里,诬蔑大清朝廷的那个乱党。”
杨轩:“记得,怨刘捕头这个笨蛋,缉拿他时让其逃脱了,为此本官还受到总督大人地训诫。”
高博达:“朱长流原先是把女儿嫁给他的,后来才不得已把女儿嫁给我。小人说这些,让大人取笑了。”
杨轩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朱长流这次不但不带头缴纳捐银,还鼓动其他商家与衙门作对。这次你准备如何对待你岳父?”
高博达:“大人放心,小人于公于私自有分寸。朱家只有一个儿子,您上次见过,是个浪荡子,终无大用。朱家将来还得靠小人。”
杨轩闻之大喜:“好,听了你这番话,我就十分的放心了。既然朱记商行最终将姓高,那我一定成全你。这次嘛,当然对它网开一面了。”
高博达起身道:“谢大人!”
7. 朱记布庄,晚,内。
店堂里,灯火通亮,一张桌子上,摆满了酒菜。丁学礼,铺头和几名店员们,正你推我让地喝酒取乐。
朱世元推门进来,众人一片欢呼。丁学礼喊道:“少爷来得正好,我们敬少爷一杯。”
扣子送上酒杯,少爷接过,对众人道:“好,我敬大家一杯,这两天大家都辛苦了。”说罢一饮而尽。
丁学礼:“再给少爷斟上。少爷,你猜一猜,今天我们卖了多少布。”
少爷摇摇头。
丁学礼:“店里所有存货全部卖光,再加上从洋行进的九匹;两天相当于平时四个月的生意。”
铺头插话道:“对,相当于四个月。这样,三天下来就能做完半年的生意了。”
朱世元异常惊喜:“来,我再敬诸位一杯。”
这时,四毛也推门进来;看到桌上有好吃好喝地,囔道:“哇!这么多好吃的,馋死我了。”四毛扑到桌上抓过一只鸡腿就啃,抢过酒杯就喝:“来,干杯!”引得众人一阵大笑。
铺头由衷地向丁学礼敬酒:“丁先生,小人再敬您一杯。您这主意真叫绝,神人也!您比吴管家强百倍。”
丁学礼客气地:“哪里,哪里,略施小计,三天过后,我正筹划搞次大的。”
朱世元赶紧阻止道:“不,就三天,三天后立即停下。”
铺头及众人疑惑地:“为什么?”
少爷迟疑了一下,说道:“这毕竟是诈术,老爷和吴管家都不赞成。”
四毛插话道:“那吴管家懂个屁!只会‘哼’(作摆脸状),挺吓人的。”
丁学礼道:“也行,安宜城里,有三天也够了。三天后,我带着你们几个,到四十里外的范水镇再做三天。少爷,怎么样?”
铺头插嘴道:“那不行,范水镇的布庄不是咱朱记的,人家未必肯帮我们。”
丁学礼:“请少爷跟我们去一趟不就行了。我就不信,他敢不给少爷面子。我们不过是借用他们店铺外面的一块地方,大不了多给他们一点银子。”
铺头又提醒道:“范水镇离小龙滩土匪窝很近,少爷去不安全。”
丁学礼:“朗朗乾坤,土匪哪有那胆!何况还有我们跟着。少爷你敢不敢去?”
朱世元不屑地:“有什么不敢,土匪是三头六臂呀?碰到就打呗,谁怕谁呀!”
四毛嘴里塞满了菜,也起哄道:“对,打就打,凭我四毛的本事,三、四个土匪不在话下。少爷放心,四毛誓死保护少爷。”
8. 高博达家,晚,内。
东西两个厢房都亮着灯;高博达正坐在一张椅子里泡脚,隔壁厢房里也传来洗脚声和老人的说话声。高博达高声唤道:“慧兰,给我添加点热水。”
慧兰在隔壁厢房里回应:“噢,就来。”
不一会,慧兰吃力的端着一只洗脚桶走出来,又把桶中脏水倾倒到天井里,然后又到外面的厨房滔了一瓢热水,进房后将水倒进高博达的洗脚桶里。
慧兰抱怨道:“每天既要伺候两个老的,还要伺候你这个小的,累得我腰都直不起来。”
高博达露出得意的神色,问:“两位老人都睡下了?”
慧兰点点头。
高博达:“来,给我洗洗脚,我现在肚皮厚了,弯腰不方便。”
慧兰:“行呀,我反正是你们家老妈子,你想怎么使唤就怎么使唤吧。”
高博达笑笑:“我知道啦,朱家大小姐;过些时,我请个老妈子,你就不用干这些活了。”
慧兰惊讶地:“请个老妈子?你才拿几个奉银呀!”
高博达拿起桌上一把蒲扇摇起来:“说你们女人蠢,还总是不服气。这跟奉银有关系吗?县令每年才拿几个奉银呀,除去师爷、佣人的工钱,剩下的给他喝茶都不够。可县令缺银子吗?师爷一两奉银也不拿,就靠县令发点工钱,可想当师爷的人,每年倒贴五百两银子也情愿。在大清朝,你记住喽,能跟衙门沾上边的,那就是主子;离衙门远的,他再有钱还是奴才!主子想花奴才的钱还不容易吗?动动脑子钱就来了。”
慧兰边给高博达洗脚,边感叹地:“大清朝真的是没治了,难怪有那么多的人与大清朝作对。我看你还是安稳点,不该拿的银子还是不要拿。”
高博达:“夫人,你可别抬举我,我还只是个不入流的书吏,还没到别人乖乖把银子送上门的时候。想银子,还得靠自己想办法去弄。”他停顿了一下,继续道:“不过吧,我也悟出一个道理,这官不在于大小,也不在于入不入流;你伯父的官小吗?不小,从四品,可也没见他发多大的财呀?!”
慧兰一边为高博达擦去脚上的水,一边骄傲地:“我伯父是清官,是朝廷的栋梁。”
高博达承认地:“所以他发不了财,对你们朱记商行也毫无帮助;还不如我这个不入流的小吏。”
慧兰:“别瞎吹,就凭你,还能帮朱记商行;我看你呀,若是在衙门里混不下去,还是趁早去我爹那里谋个事吧。”
高博达:“你爹那里?跟你真是说不通呀。在大清朝,你做什么事都不如做官,官让你活,你就活;官让你死,你想活也活不成。”
9. 古运河岸边大道,日,晴,外。
一辆洋车、一辆黄包车,一前一后,向南前行。
朱世元坐在前面高大的洋车里,半闭着眼睛想着心思。四毛撒开脚丫子拉车,显得十分轻松;后面是一辆普通的黄包车,上面坐着丁学礼。
朱世元高声问后面:“丁先生,离范水镇还有多远?”
丁学礼在后车里答道:“最多五里地。”
四毛建议道:“少爷,把洋曲子开开,解解闷吧。”
朱世元顺手在扶手上摁了一下,洋车上小灯泡立即闪亮起来,软绵绵的《在月光下》乐曲响了起来。
四毛开心地:“嗐,好听!来段扬剧就更带劲了。”
丁学礼在后车上道:“它是洋车,只能唱洋调。”
四毛讽刺地:“堂哥,你那车是扬州造的,你让它唱扬剧呀。”
丁学礼喝斥道:“你四毛跟我抬杠是不是?我这车没装音盒子嘛。”
四毛领悟道:“是不是装什么盒子唱什么戏呀?堂哥,你那么聪明,怎么不造出个扬剧的盒子,让我们开开眼呢。”
丁学礼:“不行,不行;我丁某出出主意还行,造这玩意儿,属邪技淫巧,那是洋人的事。”
朱世元反对道:“不对,洋人能做的事,我们也要能做;我们能做的,他洋人未必做得了,那才是真英雄。”
丁学礼赞道:“还是少爷心气高,眼界开阔;不过,这些邪技淫巧还真的很难,不是耍耍嘴皮子就能成的。”
朱世元:“所以,我就不赞成抵制洋货;洋人不好,并不代表洋货不好;洋人有罪,并不代表洋货有罪。人是人,物是物,我们要分别对待。”
丁学礼:“少爷这话,听起来挺新鲜;不过,也只有少爷敢说这话。”
四毛自豪地:“那是,我们少爷怕过谁呀。”
10. 范水镇外围,日,晴,外。
街道边的裁缝铺。荷花、来娣两人正从铺子里走出来。
荷花气愤地对来娣说:“想不到他是个骗子,竟敢拿洋布骗我们,实在可恶!”
来娣更为气愤地:“上次我就看他不是好东西!见到姑娘就凑上来,甜言蜜语的;下次让我撞见他,非狠狠地揍他一顿不可。”
来娣无意间一抬头,正看到远处的朱世元坐在洋车上。她惊呼一声:“荷花姐,快看!”
荷花一抬头,也看到了朱世元,她向来娣使了个眼色,命令道:“我打翻另几个,你把他扛到小船上,带回去教训!”
来娣看中了另一块布,说:“我就选这一块。”
朱世元吩咐扣子道:“给她们都打六折。”
“好来!”扣子麻利地扯布,扎布,收钱。
荷花取了布,向朱世元一抱拳,嫣然一笑:“多谢!”然后,与来娣嬉笑着向店外走去。
朱世元也抱拳回礼,却不知说什么;望着她俩离去的背影,他一副惘然若失的神情,嘴里反复念叨着:“荷花……荷花……”
5. 朱宅客厅,日,晴,内。
朱长流情绪激动,在客厅里不停地踱来踱去:“胡闹,胡闹,真是胡闹!”
朱世元却若无其事地站在一边,吴管家也站在一旁,默不作声。
朱长流责问朱世元道:“你老实告诉我,这馊主意谁出的?凭你想不出这馊主意!”
朱世元昂着头,坚定地:“这主意是我出的,一人做事一人当,要打要罚冲我来!”
朱长流痛心地:“商人与骗子之间仅一步之遥,你将来究竟是想当一个商人,还是想当一个骗子?!”
朱世元仍坚持道:“我认为这不是骗人,我了解到,现在上海的大织布机能织出比这更好的布来;我只是用了一点生意场上的小技巧,顾客并没吃亏。这不能算是骗人。”
朱长流:“一个真正的商人,最看重的是诚信和信誉;你这样做,诚信吗?信誉又在哪里?!你这是在糊弄顾客,你要知道,顾客暂时可以被糊弄,但最终吃亏的必然是你自己。”
朱世元:“我没想糊弄顾客,只是现在的顾客都非常的愚蠢变态,洋布比土布好,这是事实;就因为洋布它姓洋,不但不买,还要烧掉它,这是愚蠢。我就是看不惯这种愚蠢才这样做。”
“胡说!抵制洋货是民族气节,我们商人眼里不能只看到钱。一个民族必须要有气节,你懂吗?!”
朱世元不服气地:“我懂,但我认为,这种气节也是愚蠢的,连当今的皇上都说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洋人先进的技术,就是要老老实实地学;如果一味抵制,气节是有了,但我们永远落后。我们哪一天才能赶上洋人,超过洋人?!”
朱长流生气地:“你这是诡辩,你学他什么技术了?你是在帮他卖货!若你朱世元真能织出比洋布更好的布来,我佩服你。你现在搞的是歪门邪道,我朱记商行的牌子,不能毁在你的手里!”
此时,朱世元呆住了,他隐隐觉得,他的做法似乎是有点问题。但他仍倔犟地:“洋人能做的事,我们为什么做不到?我发誓,我一定要织出比洋布更好的布来。”
朱长流:“你先不要发誓,你先给我把这件事停下来,明天就给我停下!”
朱世元十分为难地:“明天,明天肯定不行。”
吴管家在一旁插话道:“老爷,明天停下反而不妥;少爷打出的承诺是三天让利;现在才两天就停下来,这会引起更多的误会。况且,以前布庄的伙计们,也经常偷偷地用洋布冒充过国产细布。少爷这一招确实灵,昨天一天,卖光了店里所有存货,今天卖的,全是刚从洋行拉过来的洋布,我看了,这批布也不算好,比国产布强不了多少,外行人还真分辨不出来。”
朱长流思考了一下,对朱世元道:“这最后一天,你要盯在那里;遇找茬闹事的,一定要处理好,出一点纰漏我拿你是问。吴管家,你也要常去看看。”
吴管家:“是。”
6. 县衙客厅,晚,内。
杨轩站在一只屏风前发呆。
门子报:“高户书到。”
杨轩醒过神来:“请。”
高户书进来,抱拳道:“大人唤我?”
杨轩点点头,示意高户书坐下;满脸堆笑地:“高户书,最近本官事务繁忙,师爷年岁又大了,你是本官最信赖的人,你要为本官分忧才是呀。”
高博达再次起身抱拳道:“大人如此信赖小人,这是小人的福分,小人一定竭尽全力,为大人效命。”
杨轩听了,满意地点点头:“坐吧,最近发生的事你都清楚,小龙滩湖匪不肯就范,但我们还是按他们意愿释放了一些拳匪。但一味退让,终不是办法呀。匪,还是要剿的。当前衙门最迫切地事,是把银子收上来,没有银子,可是什么事也办不成呀。”
高博达:“大人,您有什么事要小人做的,明示就是了。”
杨轩无奈地笑笑:“乡民税负已重,瘪芝麻榨不出油来。银子在商家手 里,但商家是不见棺材不掉泪,不弄出一点动静来,他们不会就范。这你应该懂。”
高博达马上领会了县令的意图,认真地说:“大人,恕我直言,这是件大事,若行事不密,后患无穷。”
杨轩:“所以呀,我考虑再三,张皂头、刘捕头都是鲁莽之人,让他们去做这事,我不放心。我思来想去,只有你能担当此任。”
高博达略一思索,便爽快地答应:“行,愿为大人赴汤蹈火。”
杨轩取出一张银票,交给高博达:“这是二百两银票,由你一人筹划。记住,知道这件事的,只有你我二人。”
高博达:“大人放心,我立即去筹办这事。”说着便要起身。
杨轩道:“等等,有一事我还要问你,你岳父朱长流,你如何评议呀?”
高博达坦诚地:“我岳父这人,虽是个商人,但骨子里还是读书人秉性,清高、孤傲、不媚俗,对官府衙门常有微词。但这人不坏。”
杨轩:“他既然看不惯官府衙门,为什么还把女儿嫁给你这个在衙门里做事的人呢?”
高博达叹了口气:“大人,这事出有因。有一个人你应该记得,就是前年,在城南老戏院子里,诬蔑大清朝廷的那个乱党。”
杨轩:“记得,怨刘捕头这个笨蛋,缉拿他时让其逃脱了,为此本官还受到总督大人地训诫。”
高博达:“朱长流原先是把女儿嫁给他的,后来才不得已把女儿嫁给我。小人说这些,让大人取笑了。”
杨轩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朱长流这次不但不带头缴纳捐银,还鼓动其他商家与衙门作对。这次你准备如何对待你岳父?”
高博达:“大人放心,小人于公于私自有分寸。朱家只有一个儿子,您上次见过,是个浪荡子,终无大用。朱家将来还得靠小人。”
杨轩闻之大喜:“好,听了你这番话,我就十分的放心了。既然朱记商行最终将姓高,那我一定成全你。这次嘛,当然对它网开一面了。”
高博达起身道:“谢大人!”
7. 朱记布庄,晚,内。
店堂里,灯火通亮,一张桌子上,摆满了酒菜。丁学礼,铺头和几名店员们,正你推我让地喝酒取乐。
朱世元推门进来,众人一片欢呼。丁学礼喊道:“少爷来得正好,我们敬少爷一杯。”
扣子送上酒杯,少爷接过,对众人道:“好,我敬大家一杯,这两天大家都辛苦了。”说罢一饮而尽。
丁学礼:“再给少爷斟上。少爷,你猜一猜,今天我们卖了多少布。”
少爷摇摇头。
丁学礼:“店里所有存货全部卖光,再加上从洋行进的九匹;两天相当于平时四个月的生意。”
铺头插话道:“对,相当于四个月。这样,三天下来就能做完半年的生意了。”
朱世元异常惊喜:“来,我再敬诸位一杯。”
这时,四毛也推门进来;看到桌上有好吃好喝地,囔道:“哇!这么多好吃的,馋死我了。”四毛扑到桌上抓过一只鸡腿就啃,抢过酒杯就喝:“来,干杯!”引得众人一阵大笑。
铺头由衷地向丁学礼敬酒:“丁先生,小人再敬您一杯。您这主意真叫绝,神人也!您比吴管家强百倍。”
丁学礼客气地:“哪里,哪里,略施小计,三天过后,我正筹划搞次大的。”
朱世元赶紧阻止道:“不,就三天,三天后立即停下。”
铺头及众人疑惑地:“为什么?”
少爷迟疑了一下,说道:“这毕竟是诈术,老爷和吴管家都不赞成。”
四毛插话道:“那吴管家懂个屁!只会‘哼’(作摆脸状),挺吓人的。”
丁学礼道:“也行,安宜城里,有三天也够了。三天后,我带着你们几个,到四十里外的范水镇再做三天。少爷,怎么样?”
铺头插嘴道:“那不行,范水镇的布庄不是咱朱记的,人家未必肯帮我们。”
丁学礼:“请少爷跟我们去一趟不就行了。我就不信,他敢不给少爷面子。我们不过是借用他们店铺外面的一块地方,大不了多给他们一点银子。”
铺头又提醒道:“范水镇离小龙滩土匪窝很近,少爷去不安全。”
丁学礼:“朗朗乾坤,土匪哪有那胆!何况还有我们跟着。少爷你敢不敢去?”
朱世元不屑地:“有什么不敢,土匪是三头六臂呀?碰到就打呗,谁怕谁呀!”
四毛嘴里塞满了菜,也起哄道:“对,打就打,凭我四毛的本事,三、四个土匪不在话下。少爷放心,四毛誓死保护少爷。”
8. 高博达家,晚,内。
东西两个厢房都亮着灯;高博达正坐在一张椅子里泡脚,隔壁厢房里也传来洗脚声和老人的说话声。高博达高声唤道:“慧兰,给我添加点热水。”
慧兰在隔壁厢房里回应:“噢,就来。”
不一会,慧兰吃力的端着一只洗脚桶走出来,又把桶中脏水倾倒到天井里,然后又到外面的厨房滔了一瓢热水,进房后将水倒进高博达的洗脚桶里。
慧兰抱怨道:“每天既要伺候两个老的,还要伺候你这个小的,累得我腰都直不起来。”
高博达露出得意的神色,问:“两位老人都睡下了?”
慧兰点点头。
高博达:“来,给我洗洗脚,我现在肚皮厚了,弯腰不方便。”
慧兰:“行呀,我反正是你们家老妈子,你想怎么使唤就怎么使唤吧。”
高博达笑笑:“我知道啦,朱家大小姐;过些时,我请个老妈子,你就不用干这些活了。”
慧兰惊讶地:“请个老妈子?你才拿几个奉银呀!”
高博达拿起桌上一把蒲扇摇起来:“说你们女人蠢,还总是不服气。这跟奉银有关系吗?县令每年才拿几个奉银呀,除去师爷、佣人的工钱,剩下的给他喝茶都不够。可县令缺银子吗?师爷一两奉银也不拿,就靠县令发点工钱,可想当师爷的人,每年倒贴五百两银子也情愿。在大清朝,你记住喽,能跟衙门沾上边的,那就是主子;离衙门远的,他再有钱还是奴才!主子想花奴才的钱还不容易吗?动动脑子钱就来了。”
慧兰边给高博达洗脚,边感叹地:“大清朝真的是没治了,难怪有那么多的人与大清朝作对。我看你还是安稳点,不该拿的银子还是不要拿。”
高博达:“夫人,你可别抬举我,我还只是个不入流的书吏,还没到别人乖乖把银子送上门的时候。想银子,还得靠自己想办法去弄。”他停顿了一下,继续道:“不过吧,我也悟出一个道理,这官不在于大小,也不在于入不入流;你伯父的官小吗?不小,从四品,可也没见他发多大的财呀?!”
慧兰一边为高博达擦去脚上的水,一边骄傲地:“我伯父是清官,是朝廷的栋梁。”
高博达承认地:“所以他发不了财,对你们朱记商行也毫无帮助;还不如我这个不入流的小吏。”
慧兰:“别瞎吹,就凭你,还能帮朱记商行;我看你呀,若是在衙门里混不下去,还是趁早去我爹那里谋个事吧。”
高博达:“你爹那里?跟你真是说不通呀。在大清朝,你做什么事都不如做官,官让你活,你就活;官让你死,你想活也活不成。”
9. 古运河岸边大道,日,晴,外。
一辆洋车、一辆黄包车,一前一后,向南前行。
朱世元坐在前面高大的洋车里,半闭着眼睛想着心思。四毛撒开脚丫子拉车,显得十分轻松;后面是一辆普通的黄包车,上面坐着丁学礼。
朱世元高声问后面:“丁先生,离范水镇还有多远?”
丁学礼在后车里答道:“最多五里地。”
四毛建议道:“少爷,把洋曲子开开,解解闷吧。”
朱世元顺手在扶手上摁了一下,洋车上小灯泡立即闪亮起来,软绵绵的《在月光下》乐曲响了起来。
四毛开心地:“嗐,好听!来段扬剧就更带劲了。”
丁学礼在后车上道:“它是洋车,只能唱洋调。”
四毛讽刺地:“堂哥,你那车是扬州造的,你让它唱扬剧呀。”
丁学礼喝斥道:“你四毛跟我抬杠是不是?我这车没装音盒子嘛。”
四毛领悟道:“是不是装什么盒子唱什么戏呀?堂哥,你那么聪明,怎么不造出个扬剧的盒子,让我们开开眼呢。”
丁学礼:“不行,不行;我丁某出出主意还行,造这玩意儿,属邪技淫巧,那是洋人的事。”
朱世元反对道:“不对,洋人能做的事,我们也要能做;我们能做的,他洋人未必做得了,那才是真英雄。”
丁学礼赞道:“还是少爷心气高,眼界开阔;不过,这些邪技淫巧还真的很难,不是耍耍嘴皮子就能成的。”
朱世元:“所以,我就不赞成抵制洋货;洋人不好,并不代表洋货不好;洋人有罪,并不代表洋货有罪。人是人,物是物,我们要分别对待。”
丁学礼:“少爷这话,听起来挺新鲜;不过,也只有少爷敢说这话。”
四毛自豪地:“那是,我们少爷怕过谁呀。”
10. 范水镇外围,日,晴,外。
街道边的裁缝铺。荷花、来娣两人正从铺子里走出来。
荷花气愤地对来娣说:“想不到他是个骗子,竟敢拿洋布骗我们,实在可恶!”
来娣更为气愤地:“上次我就看他不是好东西!见到姑娘就凑上来,甜言蜜语的;下次让我撞见他,非狠狠地揍他一顿不可。”
来娣无意间一抬头,正看到远处的朱世元坐在洋车上。她惊呼一声:“荷花姐,快看!”
荷花一抬头,也看到了朱世元,她向来娣使了个眼色,命令道:“我打翻另几个,你把他扛到小船上,带回去教训!”
到头了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