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小说
凤仪天下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第三十七章 情敌
之后,张耆便真的搬去了韩王府住,就算回来,也只是白天,从来不在府上过夜,让刘娥明白了,即便再喜欢玩笑的人,说话也有认真的时候。
赵恒不再常来张府,偶尔来,也待不了多长时间,多数时候他总是静静地望着她,沉静的眼眸里有浓浓的情意,话却不多,并且每次来,都会带上许多东西。刘娥说过几次,张府什么都不缺,让他不要再带,免得老是往外带东西,让王妃起疑。赵恒总是一边答应着,来的时候却还是照样带。他总觉得未能把她娶进门对她十分愧疚,便尽量补偿一下。
最近一段时间,赵恒来的次数更少了,甚至将近一个月,未能见他一次。刘娥隐约听到府里的下人说,这些天朝中好像出了什么大事,但具体是什么事情,却问不出结果。
刘娥有些担心,怕这所谓的大事会牵连到赵恒,毕竟当今的太宗皇帝有些喜怒无常,并且疑心颇重,对自己的侄子那么猜疑,未必见得会对儿子信任。但有一点,是让她欣慰的,便是他未能来看她不是因为不在乎她了,而是真的腾不出时间。
她不是那种想要的就必须要得到的人,与其将自己喜欢的人强留在身边,她更希望他能很好。在朝中之事上,她帮不了他,便尽量不让自己成为一个负累。所以每次他来,相互面对的时候,她总是笑着,让他安心。多数时候,竟成了她在安慰他。
时间似乎过得很快,每一个日子都如流水一般,在弹指间划过,转眼间便已到了深秋。
黄叶纷飞的秋天,是最容易触景伤情的,更何况又有着这样不如意的遭遇。无聊的日子,刘娥时常坐在院落里的梧桐树下弹支曲子,或者翻卷诗书,只是时常弹着弹着,曲调便伤感了,翻着翻着,自己便走神了。至于伤感来自何处,走神想了什么,连她自己都不知道。总是觉得没有什么难过的,只是有些感慨而已。
她的这些变化,纤紫都是看在眼里的,看得很是心疼,不只一次地上前劝说她要看开些,她却总是微微一笑,表示自己没什么。
叶云楚却对她很不放心,再加上时下她的身体已经完全康复,便经常带她出门走走。逛逛热闹的街市,看看市井的生活,打发掉无聊的时间的同时,还可以让心情放松一些。
这天,阳光璀璨,天空碧蓝,稀薄的空气中带着淡淡的草木味儿,更加给人一种秋高气爽的感觉。
刘娥正斜倚在落了叶子的梧桐树上翻阅一卷野史,纤紫突然过来禀告,张夫人过来了。
刘娥放下手里的书卷,起身望向门口的方向,看着那个一袭紫罗衣的丽人儿笑盈盈地向自己走来,忙迎上前去,笑道:“楚姐姐,你怎么过来了?”
因为自己留在这里,而让张耆不能回府,害的他们夫妻陪着她与赵恒一起聚少离多,刘娥总觉得有些对不住她。
叶云楚却从来不计较这些,因为两人的感情,以及对她遭遇的同情,她总是拿她当自己的亲妹妹对待,不仅穿的用的一应俱全,而且还尽可能的照顾着她的感受。
“妹妹,陪姐姐去玄清街走一趟吧,听说云祥绸缎庄新进了一批苏绣,可漂亮了!”叶云楚拉住她的手,有些激动地说道。
刘娥有些感动,叶云楚每次带她出去散心,理由都是需要她相陪。她知道,她是不想让她有心理负担,于是点点头,答应道:“好。”
有时候,接受别人的好意比为他们着想的拒绝更能让对方开心。无需点破,只要心里有数即可。
“去为你们姑娘拿一件披风过来,”叶云楚对纤紫说道,然后笑着拉起刘娥的手,“妹妹,我们现在就走吧。”
走出张府的大门,马车早已准备好,刘娥等纤紫为她披上披风,便屈身上了马车。
穿过几条两旁皆是红墙绿瓦的高门大院的绵长巷道,转了几个弯,不出半个时辰,玄清街便到了。这是汴梁城内有名的商业街,但凡有些名气的店铺,都在这条街上有着一席之地。因为京城里有名的几家绸缎庄与胭脂坊都在这里,所以却是一向不怎么出门的豪门贵妇世家千金的往来之地。一下马车,刘娥便看到街道两边店铺林立,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叶云楚吩咐车夫将马车停在一边,便带着刘娥纤紫走上了那条热闹繁华的街道。
看绸缎是借口,主要是带刘娥出来散散心,所以叶云楚并不急于去那云祥绸缎庄,而是带着刘娥在街上慢慢散步,为她介绍这附近的店铺,以及哪里哪里的东西最好之类的。
街道上的人远远看上去十分的多,但真的走过去,却发现也没有之前想象的那样拥挤。与叶云楚牵手在前面走着,听着纤紫在身后不断的惊叹什么什么好玩,以及周围一些行人与街边小商贩的砍价声,心情便不由地好了许多。
“姑娘,夫人,快看啊!”纤紫突然指着前边一个小摊惊喜地叫道。
二人定睛一看,见是一个卖饰品的小摊,摊位左右两边的架子上挂着许多小巧精致的香包和用红绳打着同心结的玉佩。那玉佩翠绿翠绿的,仿佛能滴出水来,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
纤紫却有着极高的热情,有些期待地看向二人:“姑娘,夫人,我们过去看看吧。”
刘娥与叶云楚对看一眼,都不打算让小丫头失望,便点头答应了。
走过去,才发现那小摊上不只有香包和玉佩,那上面还有一些简单的珠钗首饰之类的。虽然一看就知道是假的,但那首饰造型却十分好看,纤紫一来到,就兴奋的不得了,摸摸这个,看看那个。
摊主是个三十多岁留了小胡子的男子,一看纤紫喜欢,就十分热情地介绍道:“姑娘,我这首饰都是新进的,戴起来可好看了,你看这只蝴蝶簪,多漂亮,刚刚有几位姑娘来过,已经买走了好几只了。”
纤紫接过他手里的蝴蝶发簪,眼睛一亮,知道自己是喜欢的,但她却又故意装作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向那小摊主问道:“这个簪子多少钱?”
“五十文。”摊主伸出五个手指,说道。
“太贵了。”纤紫装作不想要的样子,就要将簪子放回去。
摊主见她真的要放下,急忙改口:“要不,三十文?”
“还是有些贵。”纤紫故作为难。
“二十文,这是最低价了。”摊主一副很认真的表情,小胡子不停地晃动着,让旁边观看的刘娥觉得有些好笑。
纤紫偏头对着刘娥叶云楚狡黠地一笑,转过头来对那摊主说:“最多十文。”
“不行,要不,姑娘给十五文。”那摊主道。
“就十文,”纤紫坚持道,“不卖我就不买了。”说着,就要将簪子放回去。
“好了好了,卖给姑娘就是了,姑娘可真会砍价。”那小摊主赞叹道。
纤紫骄傲地一笑,从衣袖里取出十个铜板递给他:“把簪子给我包起来吧。”
接过摊主手里已经包好的银簪,正准备离开,纤紫目光突然落在摊位上一串浅绿色的小攒珠上,眼睛一亮,伸手将它拿了起来。
“姑娘,你戴这个应该很好看。”纤紫说着,便拿起小攒珠放在刘娥鬓边比划。
小摊贩也急忙附和:“姑娘戴着的确好看,姑娘如果喜欢的话,我就给姑娘便宜点儿。”
这两年来留在赵恒身边,一直都有没戴过这种廉价的首饰,但是方才看纤紫那样精明地与摊主讲价,觉得十分有趣,刘娥便微微一笑,接下纤紫手里的小攒珠。
那攒珠虽然算不上质地精美,但是简单的造型以及浅绿的色彩还是吸引了她的目光,觉得买回去偶尔戴戴也还不错。
还没来得及向摊主问价格,突然,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声音:“楚姐姐,是楚姐姐吗?”
刘娥,叶云楚,纤紫三个人同时回头,看到对面站了个红裙美人儿,白皙的皮肤,细致的娥眉,明眸善睐,薄唇微扬,耳上挂着一对鲜红的穗子耳环,像极了剑柄上的红缨络,更是给秀丽的眉宇间平添了几分英气。她大约和纤紫差不多年龄,但看绾起的头发,显然已经嫁人。她的身后跟着一个黄衣小丫头,只有十三四岁。
那女子刘娥是不认识的,叶云楚也是看了一阵子,方才觉得面熟,有些惊讶地道:“宁儿,你是宁儿吗?”
“宁儿随爹爹离开京城的时候才刚刚十岁,我们都已经六年未见了,果真是岁月不饶人,楚姐姐都不认得宁儿了。”红裙美人儿笑盈盈地说道。
“是啊,都六年没见了!”叶云楚感慨地说道,偏头看向刘娥,眸子里带了些顾虑。
红衣美人儿也看到了刘娥,微微一笑,迎上前去:“这位就是刘姐姐吧,果真生的美丽动人,连宁儿都喜欢的不得了呢。”
“妹妹怎么会知道我?”刘娥有些诧异地望着她,早已把手里的攒珠放回摊位上。
红衣美人儿轻轻一笑,如沐春风:“王爷书房里到处挂着姐姐的画像,宁儿怎会不知?”
“你是……”
难道……
黄衣小丫头走上前来,骄傲地说道:“我们家小姐是韩王殿下的王妃,当今陛下的三儿媳妇。”
“幼玉,不得无礼!”红衣美人儿呵斥住自己的丫头,抬头对刘娥抱歉地一笑,“宁儿管教无方,让幼玉冲撞了刘姐姐,还请刘姐姐见谅。”
这样的回答,也便承认了小丫头说得是真的,证实了刘娥的猜测。她真的是赵恒的王妃,忠武军节度使潘美的女儿,潘雪宁。
暂时来不及为赵恒把自己的画像挂满书房而感动,刘娥想,既然她知道赵恒的书房里挂着她的画像,也应该能猜测得到赵恒在成亲那晚抛下她是因为她。可是,明明是情敌,为什么她还能如此云淡风轻地与自己说话?
刘娥对她没有敌意是因为觉得欠了她什么,她悄悄打量她,这个比自己小了一岁的女子,清亮的眼眸中没有任何心机,不像是在假装不介意。那她为什么会如此大方,比自己还要处变不惊?是真的想做一个端庄大方的贤妻,还是根本就不在乎?想到之前赵恒说过的,成亲那晚他彻夜未归,第二天回去后让她帮忙圆谎,她竟然一点儿犹豫都没有,便答应了。他看到她的时候,她是笑着的,洞房花烛夜被新郎抛弃,非但不哭不闹,甚至没有哪怕一丝一毫的伤感。
当时听赵恒说得时候她就有些不可思议,现在看到她,才觉得他所言非虚。可是,刘娥一向认为自己已经够大度了,尚且不能做到这样,就算潘雪宁之前对赵恒没有感情,但毕竟已经嫁给他了,有哪个女子会甘心被自己的夫君抛弃,并且毫不介意的对自己的情敌笑脸相迎呢?
刘娥想了很久,内心才透彻了,却反而不知道是该为自己和潘雪宁庆幸,还是为赵恒悲哀。因为这样都不介意,只有两种可能,要么她的胸怀非常大,要么,就是心里有别人。至于是哪一种,对于一个才十六岁的女子来说,似乎显而易见。
第三十八章 要求
和潘雪宁告别后,刘娥便陪叶云楚去了云祥绸缎庄,因为想到那些事情,一直有些心不在焉。叶云楚看她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以为她看到潘雪宁后心里难受,买完绸缎后没有多做停留,便带她回府了。她的目的是带她出来散散心的,却没想到会适得其反。
回到府中几天来,刘娥心里一直有些不安,反反复复想这件事情,越想便越觉得潘雪宁心里可能是真的有一个人的。
刘娥不知道自己该不该把这件事情告诉赵恒,因为他对于冷落潘雪宁的事情,心里一直有些愧疚,而她,不想看到他自责。但是犹豫了许久,还是决定不告诉他。她不知道赵恒知道这样的事情后会有什么反应,是成全他们,是当做什么事都没发生,还是以什么极端的方式来对待她。虽然他一直都是很宽容的,一副温柔无害的模样,但潘雪宁这样是在挑战他作为男人的尊严,尤其是对于一个身份十分尊贵的男人,就算他不爱她,哪怕是没有一丝一毫的眷恋,他能容忍自己的妻子心里想着别人吗?
刘娥现在才发现,自己还是不了解赵恒,在这种情况下,她根本不知道他会怎样做。如果是前两者,倒是不错的结果,但倘若是后者的话,她说了,无疑会给潘雪宁带来很大的伤害。她不想害她,那个笑容明媚的女子,她都对自己没有一丝敌意,她怎么忍心去害她呢,就算是一个伤害过她的人,她都尚且不忍心,更何况是对于她。虽然她不想看到赵恒内疚,虽然也有可能是前两者,赵恒知道了或许会成全潘雪宁的爱情,但她还是决定不要拿她去冒险。
赵恒是在刘娥见到潘雪宁的十多天后才来的张府,与他们上一次相见,已经隔了四十多天。
当时下着点儿小雨,异常的冷,刘娥身裹裘衣正坐清华苑中的耳房里隔着镂空花窗描摹一副秋雨苍竹图,赵恒便来了。
他是一个人过来的,没有打伞,虽然雨很小,但身上的白衣还是有些濡湿,平时一向喜爱洁净的他,衣裾上甚至沾了些污点。他的衣衫异常单薄,神情憔悴,就那样孤单地在冷雨中踟蹰前行,萧条的像风雨中的树叶。
刘娥看到他这个样子时,心中凌然一惊,顿时觉得心痛的厉害,急忙扔下手里蘸满墨汁的毛笔跑了出去,也顾不得那带墨的毛笔直接落在她的画纸上,将她用了一天的时间所作出的就要成型的画作毁掉。
“赵恒,你怎么了?”刘娥跑过去,对上他忧伤的眼眸,担忧地问道。
赵恒失魂落魄地望着他,黑眸里带着无尽的落寞,轻轻开口:“月儿……”
“赵恒,出了什么事?”刘娥再走近几步,语气尽量保持平和地问道。相识这么长时间来,她何时看过他这个样子,心里明白定然发生了什么大事。
“月儿,我好难过,真的好难过……”赵恒突然紧紧将她拥入怀中,在她耳畔忧伤地低喃道。似乎这样,才能让他找到一份慰藉。
刘娥突然感觉到他的手十分的凉,不,是整个身体,冰冷的厉害,即便她穿着厚厚的裘衣,依然感觉到来自他身上的冷意。这个一向温暖的男人,此时竟然如此冰冷,就如这深秋里不断落下的冰雨,让人心疼。她努力收起自己心底的悲伤,轻轻拍了拍他的后背,平静包容地道:“赵恒,告诉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赵恒靠在她肩膀上,沉默了许久,默然点点头:“嗯。”
然后,他便将大宋开国以来与最近有关的以及这几个月来所发生的事情全部告诉了刘娥。
原来,在几十年前,宋太祖赵匡胤刚打下天下做上皇帝的时候,他们的母后杜太后便下了一道懿旨,要求皇位传弟不传子,为的就是避免国家出现少年皇帝,导致亡国。前些年,太祖病逝时,遵照母愿,把皇位传给了弟弟赵光义,便是当今的太宗皇帝。如今太宗年纪大了,总觉得自己的侄子和弟弟对他的皇位虎视眈眈,要杀了他篡夺皇位,随着时间的推移,疑心越来越重,甚至对自己的儿子都不太信任。在几个月前,因为猜疑害的侄儿燕王赵德昭自杀后,并没有因此悔过,反而又将疑虑转向了弟弟秦王赵廷美。廷美怕自己这样忍下去会落得和侄儿一样的下场,无奈,只有听从下属的意见,举兵攻打汴梁,试图篡位。后来兵败,太宗便削去廷美秦王的封号,将其贬为庶人。大皇子赵元佐因不忍心看到叔父一大把年纪却得不到颐养天年,便不顾太宗的忌讳,为皇叔求情,结果惹怒太宗,下令将其幽禁在楚王府。赵恒不忍看到同母的大哥被幽禁,为其求情,却令太宗十分不悦,并且说如果谁再求情,当与楚王同样处置。
赵恒说完,目光忧伤地望着刘娥,自责道:“月儿,我觉得自己好无能,看着大哥被幽禁却无能为力,我救不了他……”
“不,赵恒,不要自责。”刘娥努力压下听到这些后的震惊,轻轻安慰道,“你已经尽力了,这是皇上的旨意,谁也无法改变,不怪你。”
“父皇,对,这是父皇的旨意,”赵恒抬头,有些落寞地望向远方,却并没有看任何地方,喃喃道,“可是,父皇他怎么可以如此狠心,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不肯放过……”
雨不知什么时候已经下大了,冰凉冰凉的,恣意地敲打着两具早已没有温度的身体。刘娥轻轻推开他,拉起他的手,说道:“外面太冷,我们先回屋吧。”
她带他来到房间,为他脱去被雨水淋湿的外衣,拿出一件裘衣为他紧紧裹在身上,并取来一个暖炉让他捧在手里。
“月儿……”赵恒有些感动地抬头望着她。这些天来他一直觉得心里压抑的厉害,大哥见不了,母妃也极少有机会见到,父皇一贯的威严,王妃对他客气有加却一直隔着些距离,韩王府的下人,对他除了恭敬便再也没有什么,他已经很少有这种被人关心的温暖感觉了,眼睛不由得有些湿润。
刘娥拿起一方洁白的丝绢轻轻放入他的手中,低声说道:“赵恒,你真以为楚王是因为为秦王求情而被皇上幽禁的吗?”
“月儿,你是说——”赵恒放下手里的暖炉,有些错愕地望着她。
刘娥微微垂眸,叹了口气:“可能,皇上会认为,秦王造反,楚王是同谋。”
“可是,大哥是父皇的亲生儿子,怎么会呢?”赵恒抬头望向落雨的窗外,低声说道。这话说得没有一点儿底气,因为他嘴上虽然不愿承认,其实心里却早就猜测是这样了。
刘娥摸了摸他冰凉的手,再次将暖炉放入他的手中,解释道:“他是皇帝,怎么会在不确定的情况下随便宽恕呢!”
帝王向来是最无情的,宁可错杀一百,不能放过一个,怎么可能会为了一个儿子来拿他的帝位冒险。
赵恒点点头,尽管再不愿意相信,他也知道她说得有道理。望着窗外滴落的冰雨,还是上午,天却已经黯淡的像是傍晚。他觉得,自己的心,此时也如同这阴雨天气般晦暗。
许久,刘娥又轻轻开口:“所以,赵恒,如果你再继续为楚王求情的话,说不准皇上会认为你也是同谋。”
“那我就眼睁睁地看着大哥大好前程却被幽禁在楚王府中么?”赵恒有些不甘地说道。
“无能为力,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总比,以卵击石要好。”刘娥静静地望着他,认真地说道,“若是你们兄弟二人都被幽禁了,才更没有希望。”
对上她冷静澄澈的眼眸,赵恒问道,“那我该怎么做?”
刘娥望着他,不答反问:“赵恒,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赵恒想了想,目光坚定地道:“皇室和睦安宁,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赵恒能够光明正大的与月儿在一起。”
刘娥微微垂眸,沉默了一阵子,倏然抬头,笑道:“月儿没有看错人,赵恒,你是个心怀天下的人,比你父皇宽容仁慈,你将来做皇帝吧。”
“月儿……”赵恒有些诧异地望着她,她之前不是说过吗,不想看他去冒险,不想他兄弟相残,如今怎么却说出这样的话。
刘娥看出他眸中的疑问,微微一笑,道:“赵恒不是说过吗,天命有归,自当不敢推辞。”
“那我该怎样做?”赵恒问道。
“不要再过问楚王的事,那样皇上会对你也有猜疑,”刘娥收敛笑容,望着他,认真地道,“将自己分内的事情尽力做到最好,让百姓与朝中臣子都能认可你,让皇上对你刮目相看,让他以你为傲。那样,他就自然会册立你为太子了。”
赵恒稍稍沉思,向她问道:“必须要这样做么?”
让他将分内的事情做好,得到父皇的认可,他都能做得到,可是,对一向疼爱他的大哥不管不问,他怎么忍心?
刘娥看出了他的疑虑,轻轻说道:“只有你有权利了,才有能力保护自己想保护的人。”
“月儿,你怎么会知道如此之多?”赵恒不解地问道。
她所考虑到的那些,说出来让他觉得句句在理,可是,在之前,那都是他所没有想到的,她一个小女子,却能一点就通,如此敏锐的政治头脑,让他十分诧异。
刘娥笑道:“太过无聊的时间,月儿还是看过不少史书的。”
赵恒点点头,他是知道她看了许多书的,相对于诗词汉赋来说,她更偏重于史书,还在别院的时候,他那一大间屋子的藏书,正史野史,被她翻阅了多数。
可是,翻多了史书,就真的变得如此敏悟了么?还是因为她本就警心深密,思虑通透,才会达到这样的效果。
突然觉得,把她留在身边很好很好,不仅仅因为爱情。她带给他的,从来都是积极,乐观,开阔,此时即便外面雨依旧不停地下着,天空依然阴暗的厉害,也不再觉得内心再那么晦暗,赵恒笑了笑,戏谑道:“看来,赵恒要听一次女人的话了。”
刘娥眨了眨眼睛,笑道:“赵恒不是说,想和月儿光明正大的在一起么?那赵恒就为月儿而努力吧,将来做了皇帝,把月儿接进皇宫做皇妃。这是月儿对赵恒唯一的要求。”
赵恒放下手里的暖炉,轻轻将她拥入怀中,道:“好,赵恒就答应月儿的要求。以后无论月儿提出什么要求,赵恒都不会拒绝。”
第三十九章 无恙
自此之后,刘娥便更加耐心地研读书史,连弹琴作画都暂且放下,每天多数时间忙着翻阅古籍,将一些重要的为官治国策略全部记下来,时常看书看到深夜,比待考的举子还要努力。
纤紫多次劝她不要那么卖力,但看到赵恒那么努力地为百姓做事,刘娥便总是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他做些什么。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安心。
有了这样的动力,心胸突然变得比以前开阔了许多,刘娥是,赵恒也是这样的,觉得儿女情长不再那么重要,也不再计较利害得失,值得与不值得,只相互扶持,尽力地向他们的目标靠拢。
之后,张耆便真的搬去了韩王府住,就算回来,也只是白天,从来不在府上过夜,让刘娥明白了,即便再喜欢玩笑的人,说话也有认真的时候。
赵恒不再常来张府,偶尔来,也待不了多长时间,多数时候他总是静静地望着她,沉静的眼眸里有浓浓的情意,话却不多,并且每次来,都会带上许多东西。刘娥说过几次,张府什么都不缺,让他不要再带,免得老是往外带东西,让王妃起疑。赵恒总是一边答应着,来的时候却还是照样带。他总觉得未能把她娶进门对她十分愧疚,便尽量补偿一下。
最近一段时间,赵恒来的次数更少了,甚至将近一个月,未能见他一次。刘娥隐约听到府里的下人说,这些天朝中好像出了什么大事,但具体是什么事情,却问不出结果。
刘娥有些担心,怕这所谓的大事会牵连到赵恒,毕竟当今的太宗皇帝有些喜怒无常,并且疑心颇重,对自己的侄子那么猜疑,未必见得会对儿子信任。但有一点,是让她欣慰的,便是他未能来看她不是因为不在乎她了,而是真的腾不出时间。
她不是那种想要的就必须要得到的人,与其将自己喜欢的人强留在身边,她更希望他能很好。在朝中之事上,她帮不了他,便尽量不让自己成为一个负累。所以每次他来,相互面对的时候,她总是笑着,让他安心。多数时候,竟成了她在安慰他。
时间似乎过得很快,每一个日子都如流水一般,在弹指间划过,转眼间便已到了深秋。
黄叶纷飞的秋天,是最容易触景伤情的,更何况又有着这样不如意的遭遇。无聊的日子,刘娥时常坐在院落里的梧桐树下弹支曲子,或者翻卷诗书,只是时常弹着弹着,曲调便伤感了,翻着翻着,自己便走神了。至于伤感来自何处,走神想了什么,连她自己都不知道。总是觉得没有什么难过的,只是有些感慨而已。
她的这些变化,纤紫都是看在眼里的,看得很是心疼,不只一次地上前劝说她要看开些,她却总是微微一笑,表示自己没什么。
叶云楚却对她很不放心,再加上时下她的身体已经完全康复,便经常带她出门走走。逛逛热闹的街市,看看市井的生活,打发掉无聊的时间的同时,还可以让心情放松一些。
这天,阳光璀璨,天空碧蓝,稀薄的空气中带着淡淡的草木味儿,更加给人一种秋高气爽的感觉。
刘娥正斜倚在落了叶子的梧桐树上翻阅一卷野史,纤紫突然过来禀告,张夫人过来了。
刘娥放下手里的书卷,起身望向门口的方向,看着那个一袭紫罗衣的丽人儿笑盈盈地向自己走来,忙迎上前去,笑道:“楚姐姐,你怎么过来了?”
因为自己留在这里,而让张耆不能回府,害的他们夫妻陪着她与赵恒一起聚少离多,刘娥总觉得有些对不住她。
叶云楚却从来不计较这些,因为两人的感情,以及对她遭遇的同情,她总是拿她当自己的亲妹妹对待,不仅穿的用的一应俱全,而且还尽可能的照顾着她的感受。
“妹妹,陪姐姐去玄清街走一趟吧,听说云祥绸缎庄新进了一批苏绣,可漂亮了!”叶云楚拉住她的手,有些激动地说道。
刘娥有些感动,叶云楚每次带她出去散心,理由都是需要她相陪。她知道,她是不想让她有心理负担,于是点点头,答应道:“好。”
有时候,接受别人的好意比为他们着想的拒绝更能让对方开心。无需点破,只要心里有数即可。
“去为你们姑娘拿一件披风过来,”叶云楚对纤紫说道,然后笑着拉起刘娥的手,“妹妹,我们现在就走吧。”
走出张府的大门,马车早已准备好,刘娥等纤紫为她披上披风,便屈身上了马车。
穿过几条两旁皆是红墙绿瓦的高门大院的绵长巷道,转了几个弯,不出半个时辰,玄清街便到了。这是汴梁城内有名的商业街,但凡有些名气的店铺,都在这条街上有着一席之地。因为京城里有名的几家绸缎庄与胭脂坊都在这里,所以却是一向不怎么出门的豪门贵妇世家千金的往来之地。一下马车,刘娥便看到街道两边店铺林立,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叶云楚吩咐车夫将马车停在一边,便带着刘娥纤紫走上了那条热闹繁华的街道。
看绸缎是借口,主要是带刘娥出来散散心,所以叶云楚并不急于去那云祥绸缎庄,而是带着刘娥在街上慢慢散步,为她介绍这附近的店铺,以及哪里哪里的东西最好之类的。
街道上的人远远看上去十分的多,但真的走过去,却发现也没有之前想象的那样拥挤。与叶云楚牵手在前面走着,听着纤紫在身后不断的惊叹什么什么好玩,以及周围一些行人与街边小商贩的砍价声,心情便不由地好了许多。
“姑娘,夫人,快看啊!”纤紫突然指着前边一个小摊惊喜地叫道。
二人定睛一看,见是一个卖饰品的小摊,摊位左右两边的架子上挂着许多小巧精致的香包和用红绳打着同心结的玉佩。那玉佩翠绿翠绿的,仿佛能滴出水来,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
纤紫却有着极高的热情,有些期待地看向二人:“姑娘,夫人,我们过去看看吧。”
刘娥与叶云楚对看一眼,都不打算让小丫头失望,便点头答应了。
走过去,才发现那小摊上不只有香包和玉佩,那上面还有一些简单的珠钗首饰之类的。虽然一看就知道是假的,但那首饰造型却十分好看,纤紫一来到,就兴奋的不得了,摸摸这个,看看那个。
摊主是个三十多岁留了小胡子的男子,一看纤紫喜欢,就十分热情地介绍道:“姑娘,我这首饰都是新进的,戴起来可好看了,你看这只蝴蝶簪,多漂亮,刚刚有几位姑娘来过,已经买走了好几只了。”
纤紫接过他手里的蝴蝶发簪,眼睛一亮,知道自己是喜欢的,但她却又故意装作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向那小摊主问道:“这个簪子多少钱?”
“五十文。”摊主伸出五个手指,说道。
“太贵了。”纤紫装作不想要的样子,就要将簪子放回去。
摊主见她真的要放下,急忙改口:“要不,三十文?”
“还是有些贵。”纤紫故作为难。
“二十文,这是最低价了。”摊主一副很认真的表情,小胡子不停地晃动着,让旁边观看的刘娥觉得有些好笑。
纤紫偏头对着刘娥叶云楚狡黠地一笑,转过头来对那摊主说:“最多十文。”
“不行,要不,姑娘给十五文。”那摊主道。
“就十文,”纤紫坚持道,“不卖我就不买了。”说着,就要将簪子放回去。
“好了好了,卖给姑娘就是了,姑娘可真会砍价。”那小摊主赞叹道。
纤紫骄傲地一笑,从衣袖里取出十个铜板递给他:“把簪子给我包起来吧。”
接过摊主手里已经包好的银簪,正准备离开,纤紫目光突然落在摊位上一串浅绿色的小攒珠上,眼睛一亮,伸手将它拿了起来。
“姑娘,你戴这个应该很好看。”纤紫说着,便拿起小攒珠放在刘娥鬓边比划。
小摊贩也急忙附和:“姑娘戴着的确好看,姑娘如果喜欢的话,我就给姑娘便宜点儿。”
这两年来留在赵恒身边,一直都有没戴过这种廉价的首饰,但是方才看纤紫那样精明地与摊主讲价,觉得十分有趣,刘娥便微微一笑,接下纤紫手里的小攒珠。
那攒珠虽然算不上质地精美,但是简单的造型以及浅绿的色彩还是吸引了她的目光,觉得买回去偶尔戴戴也还不错。
还没来得及向摊主问价格,突然,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声音:“楚姐姐,是楚姐姐吗?”
刘娥,叶云楚,纤紫三个人同时回头,看到对面站了个红裙美人儿,白皙的皮肤,细致的娥眉,明眸善睐,薄唇微扬,耳上挂着一对鲜红的穗子耳环,像极了剑柄上的红缨络,更是给秀丽的眉宇间平添了几分英气。她大约和纤紫差不多年龄,但看绾起的头发,显然已经嫁人。她的身后跟着一个黄衣小丫头,只有十三四岁。
那女子刘娥是不认识的,叶云楚也是看了一阵子,方才觉得面熟,有些惊讶地道:“宁儿,你是宁儿吗?”
“宁儿随爹爹离开京城的时候才刚刚十岁,我们都已经六年未见了,果真是岁月不饶人,楚姐姐都不认得宁儿了。”红裙美人儿笑盈盈地说道。
“是啊,都六年没见了!”叶云楚感慨地说道,偏头看向刘娥,眸子里带了些顾虑。
红衣美人儿也看到了刘娥,微微一笑,迎上前去:“这位就是刘姐姐吧,果真生的美丽动人,连宁儿都喜欢的不得了呢。”
“妹妹怎么会知道我?”刘娥有些诧异地望着她,早已把手里的攒珠放回摊位上。
红衣美人儿轻轻一笑,如沐春风:“王爷书房里到处挂着姐姐的画像,宁儿怎会不知?”
“你是……”
难道……
黄衣小丫头走上前来,骄傲地说道:“我们家小姐是韩王殿下的王妃,当今陛下的三儿媳妇。”
“幼玉,不得无礼!”红衣美人儿呵斥住自己的丫头,抬头对刘娥抱歉地一笑,“宁儿管教无方,让幼玉冲撞了刘姐姐,还请刘姐姐见谅。”
这样的回答,也便承认了小丫头说得是真的,证实了刘娥的猜测。她真的是赵恒的王妃,忠武军节度使潘美的女儿,潘雪宁。
暂时来不及为赵恒把自己的画像挂满书房而感动,刘娥想,既然她知道赵恒的书房里挂着她的画像,也应该能猜测得到赵恒在成亲那晚抛下她是因为她。可是,明明是情敌,为什么她还能如此云淡风轻地与自己说话?
刘娥对她没有敌意是因为觉得欠了她什么,她悄悄打量她,这个比自己小了一岁的女子,清亮的眼眸中没有任何心机,不像是在假装不介意。那她为什么会如此大方,比自己还要处变不惊?是真的想做一个端庄大方的贤妻,还是根本就不在乎?想到之前赵恒说过的,成亲那晚他彻夜未归,第二天回去后让她帮忙圆谎,她竟然一点儿犹豫都没有,便答应了。他看到她的时候,她是笑着的,洞房花烛夜被新郎抛弃,非但不哭不闹,甚至没有哪怕一丝一毫的伤感。
当时听赵恒说得时候她就有些不可思议,现在看到她,才觉得他所言非虚。可是,刘娥一向认为自己已经够大度了,尚且不能做到这样,就算潘雪宁之前对赵恒没有感情,但毕竟已经嫁给他了,有哪个女子会甘心被自己的夫君抛弃,并且毫不介意的对自己的情敌笑脸相迎呢?
刘娥想了很久,内心才透彻了,却反而不知道是该为自己和潘雪宁庆幸,还是为赵恒悲哀。因为这样都不介意,只有两种可能,要么她的胸怀非常大,要么,就是心里有别人。至于是哪一种,对于一个才十六岁的女子来说,似乎显而易见。
第三十八章 要求
和潘雪宁告别后,刘娥便陪叶云楚去了云祥绸缎庄,因为想到那些事情,一直有些心不在焉。叶云楚看她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以为她看到潘雪宁后心里难受,买完绸缎后没有多做停留,便带她回府了。她的目的是带她出来散散心的,却没想到会适得其反。
回到府中几天来,刘娥心里一直有些不安,反反复复想这件事情,越想便越觉得潘雪宁心里可能是真的有一个人的。
刘娥不知道自己该不该把这件事情告诉赵恒,因为他对于冷落潘雪宁的事情,心里一直有些愧疚,而她,不想看到他自责。但是犹豫了许久,还是决定不告诉他。她不知道赵恒知道这样的事情后会有什么反应,是成全他们,是当做什么事都没发生,还是以什么极端的方式来对待她。虽然他一直都是很宽容的,一副温柔无害的模样,但潘雪宁这样是在挑战他作为男人的尊严,尤其是对于一个身份十分尊贵的男人,就算他不爱她,哪怕是没有一丝一毫的眷恋,他能容忍自己的妻子心里想着别人吗?
刘娥现在才发现,自己还是不了解赵恒,在这种情况下,她根本不知道他会怎样做。如果是前两者,倒是不错的结果,但倘若是后者的话,她说了,无疑会给潘雪宁带来很大的伤害。她不想害她,那个笑容明媚的女子,她都对自己没有一丝敌意,她怎么忍心去害她呢,就算是一个伤害过她的人,她都尚且不忍心,更何况是对于她。虽然她不想看到赵恒内疚,虽然也有可能是前两者,赵恒知道了或许会成全潘雪宁的爱情,但她还是决定不要拿她去冒险。
赵恒是在刘娥见到潘雪宁的十多天后才来的张府,与他们上一次相见,已经隔了四十多天。
当时下着点儿小雨,异常的冷,刘娥身裹裘衣正坐清华苑中的耳房里隔着镂空花窗描摹一副秋雨苍竹图,赵恒便来了。
他是一个人过来的,没有打伞,虽然雨很小,但身上的白衣还是有些濡湿,平时一向喜爱洁净的他,衣裾上甚至沾了些污点。他的衣衫异常单薄,神情憔悴,就那样孤单地在冷雨中踟蹰前行,萧条的像风雨中的树叶。
刘娥看到他这个样子时,心中凌然一惊,顿时觉得心痛的厉害,急忙扔下手里蘸满墨汁的毛笔跑了出去,也顾不得那带墨的毛笔直接落在她的画纸上,将她用了一天的时间所作出的就要成型的画作毁掉。
“赵恒,你怎么了?”刘娥跑过去,对上他忧伤的眼眸,担忧地问道。
赵恒失魂落魄地望着他,黑眸里带着无尽的落寞,轻轻开口:“月儿……”
“赵恒,出了什么事?”刘娥再走近几步,语气尽量保持平和地问道。相识这么长时间来,她何时看过他这个样子,心里明白定然发生了什么大事。
“月儿,我好难过,真的好难过……”赵恒突然紧紧将她拥入怀中,在她耳畔忧伤地低喃道。似乎这样,才能让他找到一份慰藉。
刘娥突然感觉到他的手十分的凉,不,是整个身体,冰冷的厉害,即便她穿着厚厚的裘衣,依然感觉到来自他身上的冷意。这个一向温暖的男人,此时竟然如此冰冷,就如这深秋里不断落下的冰雨,让人心疼。她努力收起自己心底的悲伤,轻轻拍了拍他的后背,平静包容地道:“赵恒,告诉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赵恒靠在她肩膀上,沉默了许久,默然点点头:“嗯。”
然后,他便将大宋开国以来与最近有关的以及这几个月来所发生的事情全部告诉了刘娥。
原来,在几十年前,宋太祖赵匡胤刚打下天下做上皇帝的时候,他们的母后杜太后便下了一道懿旨,要求皇位传弟不传子,为的就是避免国家出现少年皇帝,导致亡国。前些年,太祖病逝时,遵照母愿,把皇位传给了弟弟赵光义,便是当今的太宗皇帝。如今太宗年纪大了,总觉得自己的侄子和弟弟对他的皇位虎视眈眈,要杀了他篡夺皇位,随着时间的推移,疑心越来越重,甚至对自己的儿子都不太信任。在几个月前,因为猜疑害的侄儿燕王赵德昭自杀后,并没有因此悔过,反而又将疑虑转向了弟弟秦王赵廷美。廷美怕自己这样忍下去会落得和侄儿一样的下场,无奈,只有听从下属的意见,举兵攻打汴梁,试图篡位。后来兵败,太宗便削去廷美秦王的封号,将其贬为庶人。大皇子赵元佐因不忍心看到叔父一大把年纪却得不到颐养天年,便不顾太宗的忌讳,为皇叔求情,结果惹怒太宗,下令将其幽禁在楚王府。赵恒不忍看到同母的大哥被幽禁,为其求情,却令太宗十分不悦,并且说如果谁再求情,当与楚王同样处置。
赵恒说完,目光忧伤地望着刘娥,自责道:“月儿,我觉得自己好无能,看着大哥被幽禁却无能为力,我救不了他……”
“不,赵恒,不要自责。”刘娥努力压下听到这些后的震惊,轻轻安慰道,“你已经尽力了,这是皇上的旨意,谁也无法改变,不怪你。”
“父皇,对,这是父皇的旨意,”赵恒抬头,有些落寞地望向远方,却并没有看任何地方,喃喃道,“可是,父皇他怎么可以如此狠心,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不肯放过……”
雨不知什么时候已经下大了,冰凉冰凉的,恣意地敲打着两具早已没有温度的身体。刘娥轻轻推开他,拉起他的手,说道:“外面太冷,我们先回屋吧。”
她带他来到房间,为他脱去被雨水淋湿的外衣,拿出一件裘衣为他紧紧裹在身上,并取来一个暖炉让他捧在手里。
“月儿……”赵恒有些感动地抬头望着她。这些天来他一直觉得心里压抑的厉害,大哥见不了,母妃也极少有机会见到,父皇一贯的威严,王妃对他客气有加却一直隔着些距离,韩王府的下人,对他除了恭敬便再也没有什么,他已经很少有这种被人关心的温暖感觉了,眼睛不由得有些湿润。
刘娥拿起一方洁白的丝绢轻轻放入他的手中,低声说道:“赵恒,你真以为楚王是因为为秦王求情而被皇上幽禁的吗?”
“月儿,你是说——”赵恒放下手里的暖炉,有些错愕地望着她。
刘娥微微垂眸,叹了口气:“可能,皇上会认为,秦王造反,楚王是同谋。”
“可是,大哥是父皇的亲生儿子,怎么会呢?”赵恒抬头望向落雨的窗外,低声说道。这话说得没有一点儿底气,因为他嘴上虽然不愿承认,其实心里却早就猜测是这样了。
刘娥摸了摸他冰凉的手,再次将暖炉放入他的手中,解释道:“他是皇帝,怎么会在不确定的情况下随便宽恕呢!”
帝王向来是最无情的,宁可错杀一百,不能放过一个,怎么可能会为了一个儿子来拿他的帝位冒险。
赵恒点点头,尽管再不愿意相信,他也知道她说得有道理。望着窗外滴落的冰雨,还是上午,天却已经黯淡的像是傍晚。他觉得,自己的心,此时也如同这阴雨天气般晦暗。
许久,刘娥又轻轻开口:“所以,赵恒,如果你再继续为楚王求情的话,说不准皇上会认为你也是同谋。”
“那我就眼睁睁地看着大哥大好前程却被幽禁在楚王府中么?”赵恒有些不甘地说道。
“无能为力,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总比,以卵击石要好。”刘娥静静地望着他,认真地说道,“若是你们兄弟二人都被幽禁了,才更没有希望。”
对上她冷静澄澈的眼眸,赵恒问道,“那我该怎么做?”
刘娥望着他,不答反问:“赵恒,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赵恒想了想,目光坚定地道:“皇室和睦安宁,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赵恒能够光明正大的与月儿在一起。”
刘娥微微垂眸,沉默了一阵子,倏然抬头,笑道:“月儿没有看错人,赵恒,你是个心怀天下的人,比你父皇宽容仁慈,你将来做皇帝吧。”
“月儿……”赵恒有些诧异地望着她,她之前不是说过吗,不想看他去冒险,不想他兄弟相残,如今怎么却说出这样的话。
刘娥看出他眸中的疑问,微微一笑,道:“赵恒不是说过吗,天命有归,自当不敢推辞。”
“那我该怎样做?”赵恒问道。
“不要再过问楚王的事,那样皇上会对你也有猜疑,”刘娥收敛笑容,望着他,认真地道,“将自己分内的事情尽力做到最好,让百姓与朝中臣子都能认可你,让皇上对你刮目相看,让他以你为傲。那样,他就自然会册立你为太子了。”
赵恒稍稍沉思,向她问道:“必须要这样做么?”
让他将分内的事情做好,得到父皇的认可,他都能做得到,可是,对一向疼爱他的大哥不管不问,他怎么忍心?
刘娥看出了他的疑虑,轻轻说道:“只有你有权利了,才有能力保护自己想保护的人。”
“月儿,你怎么会知道如此之多?”赵恒不解地问道。
她所考虑到的那些,说出来让他觉得句句在理,可是,在之前,那都是他所没有想到的,她一个小女子,却能一点就通,如此敏锐的政治头脑,让他十分诧异。
刘娥笑道:“太过无聊的时间,月儿还是看过不少史书的。”
赵恒点点头,他是知道她看了许多书的,相对于诗词汉赋来说,她更偏重于史书,还在别院的时候,他那一大间屋子的藏书,正史野史,被她翻阅了多数。
可是,翻多了史书,就真的变得如此敏悟了么?还是因为她本就警心深密,思虑通透,才会达到这样的效果。
突然觉得,把她留在身边很好很好,不仅仅因为爱情。她带给他的,从来都是积极,乐观,开阔,此时即便外面雨依旧不停地下着,天空依然阴暗的厉害,也不再觉得内心再那么晦暗,赵恒笑了笑,戏谑道:“看来,赵恒要听一次女人的话了。”
刘娥眨了眨眼睛,笑道:“赵恒不是说,想和月儿光明正大的在一起么?那赵恒就为月儿而努力吧,将来做了皇帝,把月儿接进皇宫做皇妃。这是月儿对赵恒唯一的要求。”
赵恒放下手里的暖炉,轻轻将她拥入怀中,道:“好,赵恒就答应月儿的要求。以后无论月儿提出什么要求,赵恒都不会拒绝。”
第三十九章 无恙
自此之后,刘娥便更加耐心地研读书史,连弹琴作画都暂且放下,每天多数时间忙着翻阅古籍,将一些重要的为官治国策略全部记下来,时常看书看到深夜,比待考的举子还要努力。
纤紫多次劝她不要那么卖力,但看到赵恒那么努力地为百姓做事,刘娥便总是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他做些什么。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安心。
有了这样的动力,心胸突然变得比以前开阔了许多,刘娥是,赵恒也是这样的,觉得儿女情长不再那么重要,也不再计较利害得失,值得与不值得,只相互扶持,尽力地向他们的目标靠拢。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