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20585
阅读:10798
发表:2012/11/3
专辑:《凤仪天下
历史 小说
凤仪天下
毓澜 [北京宣武区]
 出售价格:面议 [如何联系作者]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第五卷 垂帘听政
  
  
  第八十一章 垂帘
  皇太子的册封仪式结束之后,已经出了正月。天气稍微转暖,御花园中的迎春便开了,大片大片的,装点了这梅花落后稍显枯燥的早春。
  赵祯被立为太子,赵恒便对他的学业更加重视,专门任命了太子太傅一职,对他加以辅导。赵祯自幼受到尊师重教的教育,对于太傅自然是十分尊重,每次太傅来的时候,必会亲自迎接,跪下拜见,然后耐心听从太傅教导。
  除了每日习文之外,赵恒还专门为他请了师傅学些武艺,不求练到最好,但求强身健体。
  赵祯做了太子,便不再住在宫里,而是迁往东宫居住。赵祯年纪还小,刘娥对他不太放心,便让纤紫前去照应。
  没有孩子围绕身边,刘娥觉得有些寂寥,除了每日各宫嫔妃的请安之外,大多数时间都是与杨锦华在一起说说话,结伴出去走走,或者陪伴在赵恒身边看他批阅奏折。
  刘娥依旧喜欢读书,奉华宫寝殿的桌案上,没有精致的装饰品,燃烧的香炉,却是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有这些书陪伴度日,觉得生活还不算太过无聊。
  这样的日子,一过便是两年,转眼到了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春。
  三月刚过,御花园中的花便都开了,一朵挤着一朵,簇拥在一起,竞相开放。刘娥犹爱杏花,没有在其它地方多做停留,直接带觅云去了杏林。
  杏林的花已经全开了,若霞的瓣子在枝头紧紧簇拥,已经有了凋零的迹象,地上积起了薄薄的一层飘落的花瓣。
  刘娥慢慢走在这花瓣飘飞的花木丛中,时而抬头望望上面澄明的天空,没有刻意小心,也不担心会有花瓣落在身上,只觉得这样置身于花海的感觉十分惬意。
  在自己喜欢的地方,时间总不会难熬,刘娥觉得自己才来了没多久,却发现太阳已经偏南了。
  觅云在几步远的地方跟着,看了看天空璀璨的日头,道:“娘娘,都出来两个时辰了,该回去歇歇了。”
  刘娥转头望了觅云一眼,道:“也好。”
  她喜欢杏花,不会觉得太久,但觅云跟了她这两个时辰,大概早就没有耐心了吧。
  还没走出杏林,突然看见赵恒身边的近侍小郑子急匆匆地赶来,在这温和舒爽的春日里,他的额头上甚至浸出了一层薄薄的汗珠。看到刘娥,那张脸上的焦虑淡去了几分,顾不得行礼,便向刘娥道:“皇后娘娘,不好了,皇上上朝的时候突然晕倒了。”
  刘娥心里一紧,急忙向他问道:“怎么样,严不严重,有没有请太医?”
  小郑子道:“回娘娘,皇上已经送去紫宸殿了,太医们正在医治。”
  赵恒身子一向健朗,刘娥没想到会突然听到这样的消息,心下着急,急匆匆地向杏林外面走去,道:“随我来!”
  匆匆赶来紫宸殿,瞧见几位太医都在殿门前守候,那些太医看见她来,纷纷向她行礼,刘娥摆摆手让他们起来,向其中一个人问道:“皇上怎么样了,醒过来没有?”
  那太医道:“皇上已经醒过来了,孙太医在里面照应。”
  刘娥听他说罢,快步向大殿走去,没有理会殿内宫女太监的行礼,直接绕过几扇画屏来到内殿,走到赵恒床前。
  宽大的龙床之上,赵恒只着中衣躺在床上,身上盖了一层薄薄的明黄色绣有龙纹的锦被,俊逸的面容有些苍白,眼睛微阖,却不像是昏迷。孙太医正在为他把脉,身旁的案几上放着成打的银针,在窗子里透进的阳光的照耀下,发出的光芒刺的眼睛微痛。
  听闻动静,孙太医拿开放在赵恒腕上的那只手,起身向刘娥一礼,道:“老臣见过皇后娘娘。”
  “孙太医无须多礼,快快平身。”刘娥扶他起来,将目光移向床上虚弱的赵恒,“皇上他怎么样?为何会晕倒?”
  孙太医转头看了赵恒一眼,眼睛里忧虑一闪而过,道:“皇上近日太过劳累,是以会晕倒。”
  刘娥望着赵恒苍白的脸色,有些心痛,忙问道:“要不要紧?”
  孙太医脸上出现迟疑之色,稍作犹豫,摇摇头道:“不妨事,臣已经为皇上施过针,只需好好调理即可。”
  刘娥这才松了口气,在赵恒床边坐下来,轻轻拉起他的手,道:“有劳孙太医了。”
  “这是臣应该做的,”孙太医谦逊地道,他将案几上的银针收起,转过头来又看了赵恒一眼,“只是皇上日后怕要卧床修养一段时间了,不宜再去上早朝。”
  刘娥点点头,道:“本宫知道了,本宫想一个人陪陪皇上,你先下去吧。”
  孙太医拎起药箱,躬身后退几步,道:“皇上的药已经熬上了,待会儿臣会让人送过来,臣告退。”
  说罢,慢慢转过身,向屏风外面走去,沧桑的面容上是面对刘娥时所没有的忧虑。
  这几年来,赵恒的身子一直不太好,他是知道的,可是他让他隐瞒,他便不能说出来。如今这病情又严重了几分,他却还是让他隐瞒,说那只是因为劳累过度而晕倒,而不让他说出实情。他是皇帝,以君王的身份命令他不得说出去,他便只能听从。可是,皇上他这是何苦呢,怕皇后娘娘知道了担忧吗?从他做韩王做襄王做寿王做太子做皇帝,这几十年来他们的情意他也算是一个见证者,知道刘娥在赵恒心里极为重要,但是这样瞒着她,以后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岂不是让她更加伤心,更加遗憾……
  他也试图劝说过赵恒,让他不要再隐瞒下去,可他总是那么固执的坚持着己见,不想让她知道,坚持瞒一天是一天。除了按照赵恒的吩咐去做,他真的没有别的办法,慢慢地绕过屏风,走出紫宸殿,望着殿外随风飘飞的落花,他只有暗自祈祷刘娥不要太后知后觉了,免得换来永远也无法弥补的遗憾。
  刘娥坐在赵恒的床边,伸手轻轻抚上他那张苍白俊逸的面容,这是与她一起走过了几十年的人,她心里最为重要的人,她的依靠,却没想到有一天他会憔悴成这个样子。尽管孙太医说不妨事,只需卧床休养即可,可她心里还是疼痛的厉害。
  许久,刘娥慢慢将手拿开,轻轻问道:“赵恒,你睡着了吗,有没有听到我说话?”
  闭合的眼睛微微张开,赵恒望着坐在他床前,一脸忧虑的刘娥,努力地一笑,道:“别担心,我没事儿,孙太医不是说了吗,休养一段时间便能好了。”
  “嗯,”刘娥收起担忧之色,点点头,道,“赵恒还记得曾经说过的吗,要等月儿走了之后再走,现在月儿还好好的呢,所以赵恒一定要尽快好起来。”
  赵恒微笑着望着她,黑眸里有她很美的影子,即便年龄大了,也依然很美很美。他伸手慢慢探向她的脸颊,温柔地道:“恒答应过的,总要算数的。”
  这时,紫宸殿的宫女星儿端着药碗进来,准备侍候赵恒喝药。刘娥接下她手里的药碗吩咐她先出去,舀起一勺药轻轻送到赵恒嘴边,看他喝下去,道:“恒能这样说,月儿也便放心了。”
  将碗里的药全部喂完,刘娥想到孙太医方才所说,他最近不能上朝,于是问道:“朝中可有什么要事,近些时日不上早朝能否可以?”
  赵恒摇摇头,道:“近日虽无大事,但不上朝势必会引得人心惶惶。”
  刘娥微蹙了一下眉头,道:“那该如何是好,皇上可是需要静养的。”
  赵恒凝望了她一阵子,微微一笑:“这个倒不成问题。”
  刘娥看他如此轻松的样子,问道:“皇上有什么主意?”
  赵恒笑道:“我不能上朝,不还有太子吗?”
  “可是,祯儿方才十岁,怎么能够前朝决断?”刘娥有些忧虑地道。
  赵恒望着她,笑了笑:“祯儿方才十岁,不能决断,可他不是还有一个能够决断的母后吗?”
  “我?”
  赵恒笑道:“不错,你。”
  刘娥错愕地望着他:“皇上能够容忍后宫干政?”
  赵恒淡淡一笑:“只要对大宋江山有益,为什么不能?”
  想到朝中那些大臣之前对她做皇后的反对,刘娥不认为他们能像赵恒这般开明,于是道:“皇上不介意,可是大臣们未必有这等心胸。”
  赵恒轻轻拉起她的手,道:“是有些艰难,朝中有人反对是正常的事,也会有不好听的传出,但是大宋江山比那些流言蜚语重要,赵恒不在乎别人的闲话,月儿为我委屈这一次,好么?”
  刘娥犹豫了许久,最终还是点头答应了。他说这样是委屈,她便无法拒绝了。
  
  第二天一大早,刘娥便与年仅十岁的皇太子赵祯一起来到承明殿的大殿,向百官解释过皇帝身体不适的情况后,在龙椅右侧垂有珠帘的玉座上坐了下来,接受百官朝拜。
  刘娥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竟然能够如此坦然地接受百官的跪拜,好像这个权利本就掌握在她手里一般。摆手让众臣平身,她微微抬头,望着自大殿顶端垂下来的,那面明晃晃的珠帘,心中一片平静。
  
  
  第八十二章 宫苑
  大宋自开国以来从未有过后宫垂帘之事,刘娥知道承明殿这面珠帘是很多大臣的眼中钉,她答应过赵恒代替他上朝,又不能不来,便努力做到最好。
  赵恒登基之初所采用的改革制度对国内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因近十年的祥符之事耽搁了,刘娥首次听政,便提出继续沿用之前的改革制度。
  刘娥做事雷厉风行,从不含糊,决定继续采用改革发展政策,便立刻将此事交给改革派的旧臣前去颁布实施了。
  大中祥符十多年的折腾,朝中主张改革的臣子已剩无多,大部分都是守旧派。这些人里面,又以宰相寇准为头目。寇准本来就不看好刘娥,如今政见不合,对她更是极为反对。上朝之时,甚至对她不够尊重,常常出言讽刺。
  刘娥念他是三朝元老,开国功臣,又敬重他的贤明与才能,对于此事一向忍让,不予计较。不曾想寇准反而变本加厉,暗地里劝说赵恒下旨让皇太子监国被拒绝后,甚至私自计划太子监国之事,密令翰林院起草太子监国诏书,欲意做辅政大臣。
  此事刘娥是在丁谓口中得知的,计划之所以败露,竟然是因为寇准在宴席之上酒后失言,将筹谋缜密的计划和盘托出。
  丁谓一向嫉妒寇准的才能,与他又极为不合,唯恐这个计划成功之后,自己在朝中无立足之地,便马上进宫,将此事禀告给刘娥。
  丁谓不是什么正人君子,这个说得过程,自然也不是客观陈述。为了扳倒寇准,他甚至告诉刘娥,寇准这样做,其目的就是为了排挤中宫。
  刘娥知晓丁谓的人品,对于他的话,心里自然不会认同。另外对于寇准太子监国的计划,她甚至有些遗憾,寇准若不是太过恃才傲物,这个计划恐怕就要成功了。不过这些刘娥自然不会说出口,如今赵恒卧床静养,她要为他好好治理国家,身边就必须得有个支持她的臣子,丁谓一向听命于她,无疑就是一个最好的人选。为了拉拢丁谓,刘娥表面上对他所说的话做出一种深信不疑的样子,并按照丁谓的意见,以赵恒的名义免去寇准的宰辅之职,改授太子太傅,封莱国公。这样表面上看上去官职提高,实则空有其名,而无实权。
  宰辅之位空缺,便需要及时补上。刘娥知道丁谓对这个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位置惦记已久,又有心用他,便升任他做了宰辅。
  赵祯年龄还小,虽然天资聪颖,但却还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所有的事情都是刘娥来做主。这样一番调整结束之后,刘娥终于松了口气,放下朝中的政务,去紫宸殿见赵恒。
  经过几个月的调理,赵恒的身子已经好多了,刘娥来到的时候,发现他正坐在殿外梧桐树下的石桌旁一个人下棋。他没有如以往一样身穿黄袍,而是一袭胜雪的白衣,衣裾曳地,在青砖铺就的地面上铺落开来,如一只翩然欲飞的白蝶,墨色的头发梳起一半,只插一只玳瑁簪,余下的松散的披在肩上,与身上雪白的衣衫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个人下棋没有显得有多认真,却很是怡然自得,一颗颗圆润的棋子自指尖落下,撞击大理石桌面所发出的清脆的啪啪声,让刘娥很是羡慕,也可以说是嫉妒。
  她在朝中为他忙得心疲力尽,还要被那些顽固的大臣说不是,他却如此清闲的在这里下棋。
  听闻脚步声,赵恒慢慢转过身来,偏头对她轻轻一笑:“来,陪我下盘棋。”
  刘娥没有像往常一样回赠他一个微笑,她快步走过去,在他对面坐下来,看着他将那盛有白子的棋盒推到自己面前,道:“近来皇上似乎恢复的不错!”
  赵恒听出了她语气里的赌气,也不介意,笑道:“是比前些日子好多了。”
  刘娥抬眸望着他,问道:“那皇上打算什么时候回去上朝?”
  赵恒修长的手指轻轻拨弄着他面前棋盒里的黑子,低低地笑道:“有这么好的一位皇后替我分忧,再偷闲一些时日又有何妨。”
  刘娥不曾想他竟这样回答,撇了撇嘴,道:“我罢免了寇准宰辅之职,让丁谓取而代之,想必皇上已经知晓了。”
  赵恒眯起眼睛望着梧桐树叶缝隙中投落下的阳光,云淡风轻地道:“意料之中的事情。”
  刘娥有些意外地望着他:“你不介意我没有征求你的意见,便擅自做主?”
  “你自是有你的主意,我又何须过问?”赵恒垂头拈起一枚黑子放在大理石桌的棋盘上,“该你了。”
  刘娥有些不情愿的自眼前的棋盒里拿起一枚白子,没有思考,随便地在一处落下,道:“为什么不过问?我若是有私心呢?”
  赵恒淡淡一笑,再次落下一枚黑子,道:“总觉得这紫宸殿太吵了,改天让他们把延庆殿收拾出来,搬去那里住,也清静些。”
  刘娥对于他的答非所问有些不悦,这样悠闲的样子更是和她的劳累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她心里极不舒服,于是不太客气地道:“皇上找个清静的地方,是要虔心修行么?还想羽化登仙了不成?”
  赵恒不以为意地笑了笑,指指棋盘示意她落子,道:“羽化登仙自是极好,虔心修行便能的话,未免太容易了些。”
  刘娥依旧没有思考便落下棋子,脸色微沉,她怎么就忘了,眼前这个人是极为信奉神灵的,她说这些根本达不到她所想要的效果。
  赵恒望了她一眼,似乎猜测到她在想些什么,道:“月儿啊,恒有些累了,允许恒偷闲一次吧。”
  刘娥顿觉心中一颤,抬眸望向他,竟然所有不悦都放下,不自觉地点了点头。
  她不知道自己这是无意识,还是潜意识,越是这样,便越说明她心里在乎,真的想一切自己担当起来,纵容他这一次。
  望着他手拈棋子微笑的模样,那样一袭白衣,清俊温雅,刘娥突然觉得像是回到了三十多年前,两人在别院相处的那段最美好的时光。
  这几十年来,她常告诉自己,赵恒身在帝王之家,有些事情身不由己,只要他对自己有心,她便知足了,可是,如今才发现,心中最为思念的,还是他是公子的时候。虽然那两年里不知道他的身份,对他有颇多猜疑,但在感情上却是唯一的,她只有他,他亦只有她。
  不过,那些日子已经成为过往,不变的情意换来了几十年的相濡以沫,如今她又身居后位,这样的结果已经很不错了,或许应该知足。刘娥知道赵恒这么多年肩挑大宋江山重担,将国家治理成如今这个样子十分不易,难免会有力不从心的时候,她能为他分担,可以让他清闲一下,便真的舍不得拒绝。
  看着她不断变化的脸色,赵恒微微一笑,伸手覆上她的手背。温热的触感直达心底,刘娥抬起眼眸静静地凝望着他,他的面容已经有些老了,温润如玉的光华也淡去了些,如果仔细看,便能发现那墨色的长发里已隐约有些白发,这些都是日益操劳所留下的痕迹。
  刘娥微微有些心痛,眼睛不觉模糊起来,她望着对面的赵恒,在她对面三尺远处,赵恒那雪白的身影似乎幻化出两张面孔,一个是十五六岁的少年,一个是五十多岁的老者,两张面孔在她视线中不停地分离又重合,重复着不变的过程。
  “想什么呢?”温柔的声音在耳畔轻轻响起。
  刘娥定下神来,发现赵恒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来到她身边。
  赵恒牵起她的手让她起身,慢慢向紫宸殿外面走去,道:“看你这心绪不宁的样子,也下不了棋了,不如随我去延庆殿瞧瞧,看该如何修缮。”
  刘娥也不拒绝,随他向着他的目的地走去,暂且放下心中的追忆。
  不再多想什么,带上怡然的心绪,这才发现天气还是如她方才过来时一样晴明。如今虽然已经入秋了,但夏日的慵热气氛还没有散尽,这样一路走着,额头不免浸出了一些薄汗。
  刘娥在想赵恒是不是也热了,要不要为他擦汗,还未来得及转头,一方雪白的丝帕已经落在她的额头上。
  刘娥伸手接下那方丝帕,有些吃惊地转头望向赵恒,他却微微一笑,道:“还是有些热呢!”
  “是啊,是有些热的。”刘娥低声附和道。
  突然想到朝中的事情,她知道在此刻是不应该提的,但还是忍不住说出口:“如今朝中丁谓一人独大,是否要找个人与他抗衡?”
  赵恒淡淡一笑,随意地道:“你若觉得有合适的,便再提升一人也无妨。”
  刘娥想了想,问道:“李迪可以吗?”
  赵恒笑道:“你若不介意他当初反对你做皇后,此人不失为一个人才。”
  刘娥点点头,算是认可赵恒的说法。至于反对她做皇后,当初反对的多了去了,若要一个个都不用的话,这几个月垂帘听政的掌权机会,朝中怕早已被她清理的所剩无几了。
  此事得到赵恒的提点,刘娥也便放下一桩心事,怡然自得地欣赏起紫宸殿通往延庆殿的沿途风景来。
  延庆殿不与其它宫殿一样聚集在一起,而是位于皇宫边缘位置的一大片荷花池对面,以一条穿过荷花池的大理石铺就的九曲回廊与这边相连。刘娥与赵恒沿着回廊一道走过去,见大殿建筑并未有多么恢弘奢华,宫苑面积却相当大,里面假山池塘,翠柏修竹,纤草花木,一派婉约清透之感,仿佛不是皇宫宫殿,而是江南名流雅士的宅院,让人十分赏心悦目。
  
  
  第八十三章 操棋
  赏心悦目,自然是安心静养的好地方,二人去殿内看了看,对里面的造型格局也十分满意,回去之后便命人尽快将延庆殿修缮出来,以好搬过去居住。
  刘娥自然没有空闲监督修缮延庆殿,此事便交给了杨锦华。这些时日赵恒连奏折都不看了,赵祯年纪还小,这批阅奏折之事,便都交给她全权处置。刘娥不知道赵恒是对她信任有加,还是真的有些身心疲惫,想安心休养,才将这些交给她,但她知道,既然接下了,便必须得负起责任。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编辑:看江湖
举报
顶啦 0
踩啦 0
点击收藏。收藏后可以在会员中心快速找到我哦 收藏 0
登录 后再戳我哦
最近阅读者 更多
  • 神秘人
    qiu
  • 学生
    k12
  • 学生
    eva
  • 学生
    f7c
  • 学生
    sie
  • 学生
    rob
  • 学生
    cak
  • 学生
    akt
写个评论
请注意:反馈问题请到 建议反馈 页面,在此评论无法得到回复!
*  
验证码:今天是10月几日?(提示:22号)
      *

该编剧的其他作品

凤仪天下(历史)

年金牌VIP会员作品

同类推荐作品

丝路传说(主旋律, 爱情, 历史)
史家绝唱(家庭, 军事, 历史)
新画皮之铁血(军事, 历史)
夭夭其折(卷一)(爱情, 历史)

同类最新作品

大风之二 风雨苍黄(军事, 历史)
相机(军事, 历史)
新画皮之铁血(军事, 历史)
大风之一青萍之末(军事, 历史)
史家绝唱(家庭, 军事, 历史)
兄弟(历史)
北京东京南京(历史)

同类随机作品

锄奸(历史)
煎饼西施(历史)
九月围城(悬疑推理, 历史)
赣寰匪事(主旋律, 历史)
相机(军事, 历史)
朱砂痣记(爱情, 农村, 历史)
分享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