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小说
凤仪天下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第四卷 正位中宫
第六十三章 但辞
赵恒与郭皇后虽然没有儿女情长的感情,但是对其品行十分敬重。如今她离开,伤心之余,他决定为她服丧十三天,而通常皇后逝世只是服丧七天。后事皆是按照皇后礼仪办的,谥号为庄穆皇后。
服丧结束,陵寝修好,庄穆皇后的灵柩运回西京安葬,之后,便已入秋了。
本来赵恒有选妃入宫的计划,但是由于郭皇后逝世,被耽搁下了。如今郭皇后已经入土为安,边境一片和平,国内经济发展尚在进步之中,赵恒便擢大臣去挑选适合进宫的女子。
这并不是大举选秀,赵恒不觉得宫里女人太多是一件幸运的事情,人多是非多,他比谁都明白,只是如今他膝下已无一子,为了子嗣问题,不得不选。所选不足十人,都是京城各官员待字闺中的女儿、侄女、孙女,不要求相貌过于出众,只要品行良好,稳重端庄即可。
一切安置妥当,新妃入宫,那已经是第二年的上元节过后了。由于宫里现今位分最高的也才是美人,还有其他几位才人,刚进宫的新妃位分不宜太高,于是便只封为宝林、御女、采女。宰相沈伦的孙女沈君宛年方十五,无论是才华,样貌,还是品行,都尤为出众,便破格封为才人,也算是给宰相面子。
匆匆岁月如水般流走,不觉便到了四月中旬。郭皇后去世已经一年了,如今后宫尚无主位,宫内之事暂且由刘娥代为打理,赵恒便决定要立刘娥为后。
当赵恒把这个想法与刘娥提起的时候,刘娥没有拒绝。虽然她并没有心心念念的惦记着后位,但是在不害人,不违背任何原则的情况下,能当皇后,当然还是不错的。她觉得,那样她便可以更多一些机会帮助赵恒治理国家了。
不过,对于朝中那些大臣,刘娥还是有些担忧。前些年建议赵恒改革的那件事,让她在外面的名声并不好,许多大臣大概都认为她是魅惑君主的妖姬吧,如今又来了一位祖父是宰相的沈才人,他们为了讨好宰相大人,当然更加反对她。
当刘娥把自己的担忧说出来后,赵恒也觉得的确是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在思虑了一段时间之后,赵恒决定为刘娥培植势力。
给后妃培植势力,无疑就是为她拉拢大臣作为亲戚,于刘娥来说,自然应该是刘姓大臣最为合适。于是,赵恒的第一个目标便定为龙图阁直学士刘烨。
刘烨为人十分刚直,另加对刘娥印象极为不好,在赵恒试探着提出这样的意向时,想都不想,便断然拒绝了。
赵恒知其是个人才,又敬重他的品性,就算被拒绝,也舍不得将其贬斥出京,无奈之下,只好暂且作罢,让他回去。
刘烨是个刚直的人,不好拉拢,赵恒总结出经验,便尽量避开此类人。于是,他将第二个目标定为名不见经传的现今开封府府尹刘综。
这天,下了早朝之后,赵恒特意将刘综留下来,待到所有大臣都散去后,貌似闲聊的与他说道:“卿与后宫关系很近,朕打算给卿压压担子,让卿担任新的职务,这件事情卿知道吗?”
刘综一听立刻变了脸色,心知皇上要为刘美人拉拢他。皇上有意立刘美人为后,若她真的被立为皇后,做了她的亲戚无疑就成了国戚,自然是好。可是,如今宰相沈伦势力庞大,沈伦党都要求立沈才人为后。这于刘美人来说是一个劲敌,皇上都未必能做得了决定,他要是贸然站在刘美人这边,无疑会成为朝中众矢之的。权衡了一下,觉得不能贸然认亲,便故意用家乡话秦腔回答:“臣本是河中府人,出身贫寒,没有什么亲戚在宫里。”
刘娥是蜀地人,自然与秦腔搭不上关系,刘综这样做,无疑就是不想给他这个面子。赵恒当时虽然放他走了,但是始终咽不下这口气,于是不久之后,便随便找了个罪名将刘综外放到庐州做知州。刘综不是个人才,他没必要在他这里惜才、隐忍。
刘综被贬一事在朝中引来极大反响,许多大臣都认为是刘娥攀亲不成,恼羞成怒,蛊惑皇上将刘综外放,更加认定她是一个红颜祸水,不配母仪天下。
对于外面的传言,刘娥虽然不能亲见,但还是听到一些。不过,她不阻止赵恒为她继续攀亲。
刘娥心里清楚,赵恒执意要立她为后,不仅仅是因为与她的感情,更重要的是,他不想让沈才人为后。沈才人是宰相沈伦的孙女,沈伦在朝中本来就有极大的威望,若是沈才人做了皇后,朝中便会出现强大的后党势力,必然成为威胁到他皇权的外戚。
心中有数,但刘娥并不揭穿。她不认为赵恒这样做有错,这些年来,他已经为国家操碎了心,她不想再看到他为难,便尽量配合他。
赵恒费尽心思,攀亲之事仍然没有进展。刘娥知道如今朝中大臣别说不看好她,就算对她没意见,也不会愿意为她得罪沈伦,攀亲的事,根本无望。
刘娥觉得还是自己的亲人最为可靠,另外不想看到赵恒再为攀亲之事忧虑,便请求给刘美加封官职。
赵恒自然是不会拒绝,接着便雷厉风行的调刘美进京,给了他一个不小的官职。本来他还打算加封张耆,来为他们多争取一份力量,奈何张耆如今身体不佳,已经卧病在床大半年之久,便只好赏赐些药物金银作为慰问。
这样,折腾了将近一个月,赵恒再也忍耐不住,决定要在上朝的时候公布他要立刘娥为后的决定。
“不得已的时候,就演一出双簧罢。”聚绣殿内,刘娥想了想,这样说道。
赵恒思索了片刻,无奈地道:“也只好这样,只是委屈你了。”
刘娥为他把龙袍穿戴整齐,从容地笑道:“经历了这么多事情,怎样都不会觉得太委屈了,只要我们都能好好的,得偿所愿,相守到老就好。”
赵恒点点头,轻轻拉起她的手:“如此,就走罢。”
刘娥与赵恒一起来到承明殿,前来上朝的大臣们早已到齐。最前排站着的正是位高权重的首席宰相沈伦。
赵恒让刘娥留在侧殿内等候,自己一人来到承明殿中央的龙椅上坐下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赵恒一坐下,大殿内的数百位大臣立刻撩起朝服跪在地上,高声齐呼。
浩大的声势让刘娥听得极为振奋,心想,大概当年武则天上朝的时候也是这样吧,一代女皇,让所有男人都臣服于脚下,真是潇洒。
这时,赵恒摆摆手道:“众卿家快快平身。”
“多谢皇上。”又是一阵高声齐呼,刘娥再往外看时,那些各色官袍的大臣们已经起身了,整齐地在大殿之中分文武两边而站。
赵恒审视了一番朝中众臣,目光在沈伦身上稍作停留,而后又移开,道:“如今庄穆皇后过世已一年有余,后宫不可一日无主,刘美人入宫多年,贤淑宽仁,谦约惠下,在宫里位分也最高,朕打算册立她为皇后。”
话音方落,翰林院学士李迪突然闪身出来,跪下奏道:“皇上,万万不可!”
赵恒眸光一闪,定定地望着李迪:“李爱卿认为,为何不可?”
李迪想了想,道:“刘美人出身微贱,不配母仪天下!”
自己心爱之人,被人说是微贱,赵恒有些不悦,沉声说道:“刘美人祖先曾任大将军之职,父亲刘通又在太祖时任虎捷都指挥使兼嘉州刺史,为保我大宋江山不幸捐躯,乃是我大宋之忠烈。刘美人为忠烈遗孤,身份高贵的很,何为微贱?
李迪没想到皇上会搬出这个,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只好退下。
参知政事赵安仁也并不愿意刘娥为后,便建议道:“皇上如果担心后宫无主,想要册立皇后,臣以为沈才人出身相国门第,更为合适。”
本来李迪反对刘娥为后已经让他有些不悦,现在赵安仁又提议立他最为忌讳的沈才人为后,赵恒当然十分恼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怒意不发作出来,断然拒绝道:“刘美人入宫在前,沈才人在后,后不可越先。朕认为刘美人才德兼备,宅心仁厚,足可正位中宫,朕意已决,众卿不必多言!”
“这怎么能没商议就定了呢!”
“刘美人不足以入主中宫!”
“……”
朝堂上立刻混乱起来,交头接耳的议论皇帝的决定。
站于偏殿之内,刘娥隐约能够听到这些对话,知道此刻赵恒如果要强立她为后,必然会引起众臣不满,于是快步走到正殿内,在赵恒面前跪下来,于朝臣的议论声中,果断地道:“皇上,各位大臣说得对,臣妾身份微贱,不配中宫为主,也没有那个能力治理好后宫,请求皇上收回成命!”
“刘美人,你这是为何?”赵恒望着她,故作不解地道。
刘娥抬起眼眸,坚定地望着她:“皇上莫要多问了,臣妾跪请皇上收回成命。”
“当真如此坚持么?”赵恒认真地望着她。此时突然觉得不像是在演戏了,她的眼神告诉他,她所说得每一个字都是发自真心。
刘娥咬了咬牙,点头道:“是。”
“既然这样,那就如你所愿好了。”沉默了片刻,赵恒低声道,然后抬头看向众臣,“立后之事,容后再议。”
“臣妾谢皇上恩典,臣妾告退。”刘娥说着,盈盈起身,言行举动皆是落落大方,看也不看那些大臣一眼,转身向侧殿走去,留下一干讶异异常的大臣面面相觑。
她记下了,那两个带头反对的,一个叫李迪,一个叫赵安仁。虽然并不打算报仇,但是为了自己的将来,还是记住为好,免得到时候反受其害。
第六十四章 故人
这次要册立刘娥为后的事未能如愿,赵恒就将立后之事暂且搁下了。不过,膝下无子,还是他最大的一个心病。新纳的妃嫔进宫已多日,每个皆已宠幸,可还是不见有一个人怀有身孕。
赵恒知道,这种事情急不得,可是他都已经四十出头,盼子心切,经常还是寝食难安。
本以为与辽国边境达成和平,国家不断发展,就没有什么事情好犯愁的了,可是不如意事竟一件接着一件。外患刚止,内忧连连。赵恒突然觉得做这个皇帝有些力不从心,泱泱大国,一国之君,却连儿女绕膝这点最简单的要求都不能得到满足,册立皇后还要看大臣的脸色,一边担心出现外戚干政。
后宫的女人多了,虽然说不上多出多少是非,但时常就会有个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女子在他眼前晃来晃去,只知道献媚取宠,一点儿也不能理解他的苦衷。
有这些人做对比,赵恒越发觉得刘娥果断从容不争不夺的性子难能可得。他知道自己对她动心不仅仅是感觉到了,也不是她能为自己做到什么,而是她真的很好,正是因为懂得她的好,才愈发想要珍惜。
赵恒有些后悔了,做了这个皇帝,虽然他的众兄弟里没有一个能及得上他。他接下的大宋不是一个繁荣昌盛的大宋,而是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外忧内患不断,无论他怎样努力,付出多少心血,所得来的也只是进步,进步而已,就算再大,却不是最好。有时候赵恒会想,若是当年舍了那个王位,带着刘娥远走高飞,从此过着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生活,会是怎样。他不知道,也想象不出,甚至做梦都梦不来。只是当时正值年轻气盛,心性高,放不下繁华,舍不了富贵,所以才会挑起江山社稷这个沉重的担子,到如今已经无法放下。
刘娥知道他的难处,了解他的苦衷,但她除了陪伴在侧之外,便帮不了他什么,只有用自己的关怀,一片真心,让他感觉就算再苦再难,也永远不是他一个人,而是有她相伴。一同担当所带给人的震撼,远远比相帮要大的多,她想让他在震撼中感觉到温暖。
立后的事情暂且放下了,资政殿学士王钦若却突然私下里建议赵恒去泰山封禅。赵恒虽然并不看好王钦若此人,暂时让他留在朝中也是因为在和谈的事情上他有功在身,但对于这个建议,还是不免有些动心。毕竟泰山封禅之事,自秦皇汉武以来,便很少有人为之,如果去了的话,想必会千古留名。
怕朝中大臣反对,身边可以知心的也只有刘娥一人,赵恒便将这种想法说与刘娥听,让她为自己拿个主意。
“泰山封禅,未免劳民伤财,如今大宋江山方才安定了些,皇上还是不要引起百姓的怨言才好啊!”尽管知道赵恒对此事极为期待,刘娥还是决定劝阻,只是在语气上尽量保持委婉。
赵恒神色阴晴未定,黑眸之中翻卷着淡淡的情绪,似乎在压抑什么,许久,点了点头:“如此,就作罢吧。”
刘娥觉得这个时候应该让他好好静一下,自己不便留下打扰,便向他欠身一揖,道:“臣妾先行告退了。”
走出垂拱殿,五月天气一片晴好,微热的天气,那些花期较晚的花已经全开了,轻轻簇拥在枝头,随着风吹散发着温和甜腻的芳香。
漫赏繁花,轻嗅花香,刘娥心情顿时好了不少,唇边不由得浮出了浅浅的笑意。她本来想回聚绣殿的,但略一思索,又掉头返回了垂拱殿。
既然这晴明天气能够让自己心情变好,何不让赵恒一起在这御花园中走走,说不准能减少几分烦闷。这样想着,便匆匆转身去了垂拱殿。
赵恒还在桌案前坐着,身旁放着一大摞奏折,但他目光静默,似乎没有在看,而更像是在想些什么。听闻动静,慢慢抬起头来,看见是刘娥的时候,眸子里闪过一丝诧异:“怎么又回来了?”
刘娥向前走几步,在离他不远处停了下来,偏头笑道:“如今春天虽然已经过去,但初夏花开正好,也有可赏之处,皇上能否与臣妾共游御花园?”
游园?笑脸?
赵恒认真地望着她,没想到方才还在严肃地劝阻他不要去泰山封禅的她,只这短短一会儿工夫就能带上这副璀璨的笑容,并且还有游园的兴致,好像完全换了一个人一般,不免有些惊异。
不过,还是为她的快乐所感染,赵恒也不再觉得方才的事情有多么烦闷,轻轻笑了笑:“好,就去游园。”
夏初的天气,御花园中的植物早已长得葱葱郁郁,光滑的叶子还带着些稚嫩新绿,并未老去。宽阔的林下小道,逗留着两旁树木相交相错的阴影,未曾投下多少阳光。微微有些风,四周除了花香浮动之外,还伴随着一股清新的草木味道,让人神情气爽。所以,一路走来也并没有感觉到有多么炎热难耐。
刘娥与赵恒并肩而走,十指相扣,感受着这极少有的单独相处的机会,突然感觉很是满足。要是一辈子这样下去,没有任何烦恼,该多好啊!
微微侧头,看到赵恒唇边带着轻浅的笑意,那种暂且放下一切的轻松,让她十分欣慰。刘娥想,赵恒一定也这样认为吧。
“小主,你看那花儿开得多美啊!”不远之处,突然传来女子清脆的笑声。
“此花淡雅不招摇,不与百花争春,而绽放在这炎炎烈日之下,当真别致优雅。”同样清脆稚嫩的声音,但显得稳重的多。
“小主喜欢,那奴婢便去为小主采了戴在头上吧!”
“莫要去了,真正惜花之人不会把花朵随意攀折采摘。随我走近了瞧瞧罢。”
葱郁的花木将视线遮挡住,并不能看到说话人的身影,只隐约辨得声音的方位。赵恒有些好奇地道:“是何人在说话?”
刘娥微微一笑,道:“不如,我们过去瞧瞧吧。”
转了几个弯,来到一座凉亭旁,那便是他们所听到的声音传来之处。
二人停下步子,抬眸望去,但见大片大片的繁花丛中站着两个年幼稚嫩的女子,一个宫妃打扮,另一个则是宫女,正一脸陶醉地望着枝头轻盈颤动的花朵。
望了一阵子,刘娥轻轻笑道:“原来是沈才人。”
赵恒望着不远处笑容璀璨的人儿,叹息道:“如此花般年纪,却进得这宫来为妃,真是委屈她了。”
刘娥紧紧拉住他的手,有些羡慕地道:“当年月儿与恒初见,也是这般花样年纪,不曾想二十几年,转眼即逝。”
“时光不饶人,看着她们,你我不服老也不行啊!”赵恒微垂眼睑,轻轻道。
“看我们,怎么说得如此伤感,不说了,不说了。”刘娥偏头看了他一眼,又转头望向不远处欣赏繁花,却没有注意到他们的沈君宛,想到赵恒坚持不肯立她为后的事情,不免对她有些同情,低声道,“沈才人身为相门千金,如今进得宫来,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赵恒微微偏转头来望着她:“何为此说?”
刘娥犹豫了片刻,决定不再隐瞒什么,便把她所察觉到的事情说出口:“你坚持要立我为后,是不想让她做皇后吧。”
对于她这样的说辞,赵恒并没有怎么惊讶,他知道她本就思虑通透,能猜想到什么根本不足为怪,只轻轻问道:“我为什么不想让她做皇后?”
刘娥淡然一笑,道:“因为她的祖父是宰相沈伦。”
其它的,已经无需明说,刘娥知道,她提起这个,赵恒便能全然明白他心中所顾虑的,她都知晓了。
随后,刘娥又接着道:“沈才人小小年纪就入宫不容易,就算坚持不肯让她为后,也要好好待她才是。如今恰巧碰上,皇上就去陪陪她吧。”
赵恒静静地望着她,并不为之所动:“那你呢?”
刘娥想了想,微笑道:“我那里还有一卷唐诗没读完,就先回去了。”
刘娥回到聚绣殿,翻看了一会儿书卷,觉得有些疲劳。这时,一个太监用红木漆盘端着一盘葡萄走到她跟前,道:“美人,吃点儿水果解解渴吧。”
刘娥正觉得有些口渴,欲让他把葡萄放下,突然意识到有些不对劲,这声音陌生的紧,似乎从来都没有听过。刘娥心里有些顾虑,抬起眸子看着他,问道:“你不是我聚绣殿的,你到底是谁?”
那太监微微抬起头来,对上她的目光,道:“奴才刚进宫没多久,在御膳房打杂,是以美人不认得,也很正常。”
对于他的答非所问,刘娥微微蹙了蹙眉,她望着他那张脸,觉得似乎有些眼熟,但又想不起来到底在哪里见过,便沉声道:“我是问,你到底是谁?”
那太监眸子里闪过一丝失落之色,低声道:“刘姐姐当真不记得我是谁了么?”
一声刘姐姐,让刘娥握住书卷的手猛地一紧,不可置信地望着他:“你是小允子?”
就算再不愿相信,刘娥还是记起来了,他就是二十多年前她还华阳的时候,那个陪她卖艺的,名叫雷允恭的小允子。二十多年过去了,除了长大之外,那长相并没有变化多少,所以让她觉得面熟。
雷允恭郑重地点点头,证实了她的猜想。
刘娥望着他那张与多年前并没有太大变化的脸,突然有些恼怒,她用力打翻他手里的托盘,任由瓷盘碎落一地,一颗颗紫红的葡萄在殿内滚落开来。
这就是那个让她时常牵挂起的小允子,当年街头卖艺相互照顾的那段日子,她早已把他当成了弟弟,希望他能娶妻生子,过上饭饱衣暖平平凡凡的生活,没想到他竟然进宫做了太监,叫她怎么不气恼。
纤紫听闻动静走过来,紧张地道:“美人,您没事吧?”
刘娥摇摇头,让她出去,又将目光移向雷允恭:“我让你长大后娶妻生子,让你好好过日子,怎么就不能听了,偏偏要跑来这宫里做太监!”
雷允恭垂头不语。
刘娥望着他,目光依然凌厉,二十多年了,她从未这样动怒过,可今天这样的事情却让她异常生气,冷声道:“说,到底怎么回事!”
雷允恭犹豫了片刻,终于决定将这二十多年来所发生的事情都告诉她。
原来,在她离开华阳不到一年,雷允恭的奶奶便病了,他将刘娥当初留给他的钱全部用来给奶奶看病,却依然没有医好她,老人家最终还是撒手人寰。年幼的雷允恭用自己的双手埋葬了奶奶,自此无依无靠,只有靠乞讨为生。这样的日子过了三五年,当年七八岁的孩子已经长成了十三四岁的小伙,不愿再受别人欺负,便一路乞讨来到京城,想要找寻刘娥。可是,他用尽了所有的办法都没能找到她,自己一个人在京城无依无靠,只好靠为别人打点儿零工维持生计。之后,又去大户人家家里做下人,这一做就是十几年,起初几年所拿工钱只够维持一个人的生计,根本不足以养家。后来做的时间长了,工钱长了,但是他的年纪也大了,以他这种条件,根本没有姑娘肯嫁。一年前,他所在的那个大户人家不幸破产,自此,便又只能流落街头,靠为别人做工为生。而在那时,恰巧看到他所找寻了十几年的刘姐姐做了皇帝的妃子,正准备去往西京朝陵,他想要与她相认,遂决定入宫做太监。
听他说完,刘娥知道他寻找她的这些年,她在张府和宫里,根本极少出去,所以找不到很正常。只是听说他这些年来过得这样苦,心里不由得有些酸涩,刘娥慢慢伸手扶他起来:“以后你就留在我这聚绣殿吧,宫里不比外面自在,稍有差错便会有生命之忧,一定要万事当心。”
第六十三章 但辞
赵恒与郭皇后虽然没有儿女情长的感情,但是对其品行十分敬重。如今她离开,伤心之余,他决定为她服丧十三天,而通常皇后逝世只是服丧七天。后事皆是按照皇后礼仪办的,谥号为庄穆皇后。
服丧结束,陵寝修好,庄穆皇后的灵柩运回西京安葬,之后,便已入秋了。
本来赵恒有选妃入宫的计划,但是由于郭皇后逝世,被耽搁下了。如今郭皇后已经入土为安,边境一片和平,国内经济发展尚在进步之中,赵恒便擢大臣去挑选适合进宫的女子。
这并不是大举选秀,赵恒不觉得宫里女人太多是一件幸运的事情,人多是非多,他比谁都明白,只是如今他膝下已无一子,为了子嗣问题,不得不选。所选不足十人,都是京城各官员待字闺中的女儿、侄女、孙女,不要求相貌过于出众,只要品行良好,稳重端庄即可。
一切安置妥当,新妃入宫,那已经是第二年的上元节过后了。由于宫里现今位分最高的也才是美人,还有其他几位才人,刚进宫的新妃位分不宜太高,于是便只封为宝林、御女、采女。宰相沈伦的孙女沈君宛年方十五,无论是才华,样貌,还是品行,都尤为出众,便破格封为才人,也算是给宰相面子。
匆匆岁月如水般流走,不觉便到了四月中旬。郭皇后去世已经一年了,如今后宫尚无主位,宫内之事暂且由刘娥代为打理,赵恒便决定要立刘娥为后。
当赵恒把这个想法与刘娥提起的时候,刘娥没有拒绝。虽然她并没有心心念念的惦记着后位,但是在不害人,不违背任何原则的情况下,能当皇后,当然还是不错的。她觉得,那样她便可以更多一些机会帮助赵恒治理国家了。
不过,对于朝中那些大臣,刘娥还是有些担忧。前些年建议赵恒改革的那件事,让她在外面的名声并不好,许多大臣大概都认为她是魅惑君主的妖姬吧,如今又来了一位祖父是宰相的沈才人,他们为了讨好宰相大人,当然更加反对她。
当刘娥把自己的担忧说出来后,赵恒也觉得的确是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在思虑了一段时间之后,赵恒决定为刘娥培植势力。
给后妃培植势力,无疑就是为她拉拢大臣作为亲戚,于刘娥来说,自然应该是刘姓大臣最为合适。于是,赵恒的第一个目标便定为龙图阁直学士刘烨。
刘烨为人十分刚直,另加对刘娥印象极为不好,在赵恒试探着提出这样的意向时,想都不想,便断然拒绝了。
赵恒知其是个人才,又敬重他的品性,就算被拒绝,也舍不得将其贬斥出京,无奈之下,只好暂且作罢,让他回去。
刘烨是个刚直的人,不好拉拢,赵恒总结出经验,便尽量避开此类人。于是,他将第二个目标定为名不见经传的现今开封府府尹刘综。
这天,下了早朝之后,赵恒特意将刘综留下来,待到所有大臣都散去后,貌似闲聊的与他说道:“卿与后宫关系很近,朕打算给卿压压担子,让卿担任新的职务,这件事情卿知道吗?”
刘综一听立刻变了脸色,心知皇上要为刘美人拉拢他。皇上有意立刘美人为后,若她真的被立为皇后,做了她的亲戚无疑就成了国戚,自然是好。可是,如今宰相沈伦势力庞大,沈伦党都要求立沈才人为后。这于刘美人来说是一个劲敌,皇上都未必能做得了决定,他要是贸然站在刘美人这边,无疑会成为朝中众矢之的。权衡了一下,觉得不能贸然认亲,便故意用家乡话秦腔回答:“臣本是河中府人,出身贫寒,没有什么亲戚在宫里。”
刘娥是蜀地人,自然与秦腔搭不上关系,刘综这样做,无疑就是不想给他这个面子。赵恒当时虽然放他走了,但是始终咽不下这口气,于是不久之后,便随便找了个罪名将刘综外放到庐州做知州。刘综不是个人才,他没必要在他这里惜才、隐忍。
刘综被贬一事在朝中引来极大反响,许多大臣都认为是刘娥攀亲不成,恼羞成怒,蛊惑皇上将刘综外放,更加认定她是一个红颜祸水,不配母仪天下。
对于外面的传言,刘娥虽然不能亲见,但还是听到一些。不过,她不阻止赵恒为她继续攀亲。
刘娥心里清楚,赵恒执意要立她为后,不仅仅是因为与她的感情,更重要的是,他不想让沈才人为后。沈才人是宰相沈伦的孙女,沈伦在朝中本来就有极大的威望,若是沈才人做了皇后,朝中便会出现强大的后党势力,必然成为威胁到他皇权的外戚。
心中有数,但刘娥并不揭穿。她不认为赵恒这样做有错,这些年来,他已经为国家操碎了心,她不想再看到他为难,便尽量配合他。
赵恒费尽心思,攀亲之事仍然没有进展。刘娥知道如今朝中大臣别说不看好她,就算对她没意见,也不会愿意为她得罪沈伦,攀亲的事,根本无望。
刘娥觉得还是自己的亲人最为可靠,另外不想看到赵恒再为攀亲之事忧虑,便请求给刘美加封官职。
赵恒自然是不会拒绝,接着便雷厉风行的调刘美进京,给了他一个不小的官职。本来他还打算加封张耆,来为他们多争取一份力量,奈何张耆如今身体不佳,已经卧病在床大半年之久,便只好赏赐些药物金银作为慰问。
这样,折腾了将近一个月,赵恒再也忍耐不住,决定要在上朝的时候公布他要立刘娥为后的决定。
“不得已的时候,就演一出双簧罢。”聚绣殿内,刘娥想了想,这样说道。
赵恒思索了片刻,无奈地道:“也只好这样,只是委屈你了。”
刘娥为他把龙袍穿戴整齐,从容地笑道:“经历了这么多事情,怎样都不会觉得太委屈了,只要我们都能好好的,得偿所愿,相守到老就好。”
赵恒点点头,轻轻拉起她的手:“如此,就走罢。”
刘娥与赵恒一起来到承明殿,前来上朝的大臣们早已到齐。最前排站着的正是位高权重的首席宰相沈伦。
赵恒让刘娥留在侧殿内等候,自己一人来到承明殿中央的龙椅上坐下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赵恒一坐下,大殿内的数百位大臣立刻撩起朝服跪在地上,高声齐呼。
浩大的声势让刘娥听得极为振奋,心想,大概当年武则天上朝的时候也是这样吧,一代女皇,让所有男人都臣服于脚下,真是潇洒。
这时,赵恒摆摆手道:“众卿家快快平身。”
“多谢皇上。”又是一阵高声齐呼,刘娥再往外看时,那些各色官袍的大臣们已经起身了,整齐地在大殿之中分文武两边而站。
赵恒审视了一番朝中众臣,目光在沈伦身上稍作停留,而后又移开,道:“如今庄穆皇后过世已一年有余,后宫不可一日无主,刘美人入宫多年,贤淑宽仁,谦约惠下,在宫里位分也最高,朕打算册立她为皇后。”
话音方落,翰林院学士李迪突然闪身出来,跪下奏道:“皇上,万万不可!”
赵恒眸光一闪,定定地望着李迪:“李爱卿认为,为何不可?”
李迪想了想,道:“刘美人出身微贱,不配母仪天下!”
自己心爱之人,被人说是微贱,赵恒有些不悦,沉声说道:“刘美人祖先曾任大将军之职,父亲刘通又在太祖时任虎捷都指挥使兼嘉州刺史,为保我大宋江山不幸捐躯,乃是我大宋之忠烈。刘美人为忠烈遗孤,身份高贵的很,何为微贱?
李迪没想到皇上会搬出这个,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只好退下。
参知政事赵安仁也并不愿意刘娥为后,便建议道:“皇上如果担心后宫无主,想要册立皇后,臣以为沈才人出身相国门第,更为合适。”
本来李迪反对刘娥为后已经让他有些不悦,现在赵安仁又提议立他最为忌讳的沈才人为后,赵恒当然十分恼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怒意不发作出来,断然拒绝道:“刘美人入宫在前,沈才人在后,后不可越先。朕认为刘美人才德兼备,宅心仁厚,足可正位中宫,朕意已决,众卿不必多言!”
“这怎么能没商议就定了呢!”
“刘美人不足以入主中宫!”
“……”
朝堂上立刻混乱起来,交头接耳的议论皇帝的决定。
站于偏殿之内,刘娥隐约能够听到这些对话,知道此刻赵恒如果要强立她为后,必然会引起众臣不满,于是快步走到正殿内,在赵恒面前跪下来,于朝臣的议论声中,果断地道:“皇上,各位大臣说得对,臣妾身份微贱,不配中宫为主,也没有那个能力治理好后宫,请求皇上收回成命!”
“刘美人,你这是为何?”赵恒望着她,故作不解地道。
刘娥抬起眼眸,坚定地望着她:“皇上莫要多问了,臣妾跪请皇上收回成命。”
“当真如此坚持么?”赵恒认真地望着她。此时突然觉得不像是在演戏了,她的眼神告诉他,她所说得每一个字都是发自真心。
刘娥咬了咬牙,点头道:“是。”
“既然这样,那就如你所愿好了。”沉默了片刻,赵恒低声道,然后抬头看向众臣,“立后之事,容后再议。”
“臣妾谢皇上恩典,臣妾告退。”刘娥说着,盈盈起身,言行举动皆是落落大方,看也不看那些大臣一眼,转身向侧殿走去,留下一干讶异异常的大臣面面相觑。
她记下了,那两个带头反对的,一个叫李迪,一个叫赵安仁。虽然并不打算报仇,但是为了自己的将来,还是记住为好,免得到时候反受其害。
第六十四章 故人
这次要册立刘娥为后的事未能如愿,赵恒就将立后之事暂且搁下了。不过,膝下无子,还是他最大的一个心病。新纳的妃嫔进宫已多日,每个皆已宠幸,可还是不见有一个人怀有身孕。
赵恒知道,这种事情急不得,可是他都已经四十出头,盼子心切,经常还是寝食难安。
本以为与辽国边境达成和平,国家不断发展,就没有什么事情好犯愁的了,可是不如意事竟一件接着一件。外患刚止,内忧连连。赵恒突然觉得做这个皇帝有些力不从心,泱泱大国,一国之君,却连儿女绕膝这点最简单的要求都不能得到满足,册立皇后还要看大臣的脸色,一边担心出现外戚干政。
后宫的女人多了,虽然说不上多出多少是非,但时常就会有个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女子在他眼前晃来晃去,只知道献媚取宠,一点儿也不能理解他的苦衷。
有这些人做对比,赵恒越发觉得刘娥果断从容不争不夺的性子难能可得。他知道自己对她动心不仅仅是感觉到了,也不是她能为自己做到什么,而是她真的很好,正是因为懂得她的好,才愈发想要珍惜。
赵恒有些后悔了,做了这个皇帝,虽然他的众兄弟里没有一个能及得上他。他接下的大宋不是一个繁荣昌盛的大宋,而是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外忧内患不断,无论他怎样努力,付出多少心血,所得来的也只是进步,进步而已,就算再大,却不是最好。有时候赵恒会想,若是当年舍了那个王位,带着刘娥远走高飞,从此过着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生活,会是怎样。他不知道,也想象不出,甚至做梦都梦不来。只是当时正值年轻气盛,心性高,放不下繁华,舍不了富贵,所以才会挑起江山社稷这个沉重的担子,到如今已经无法放下。
刘娥知道他的难处,了解他的苦衷,但她除了陪伴在侧之外,便帮不了他什么,只有用自己的关怀,一片真心,让他感觉就算再苦再难,也永远不是他一个人,而是有她相伴。一同担当所带给人的震撼,远远比相帮要大的多,她想让他在震撼中感觉到温暖。
立后的事情暂且放下了,资政殿学士王钦若却突然私下里建议赵恒去泰山封禅。赵恒虽然并不看好王钦若此人,暂时让他留在朝中也是因为在和谈的事情上他有功在身,但对于这个建议,还是不免有些动心。毕竟泰山封禅之事,自秦皇汉武以来,便很少有人为之,如果去了的话,想必会千古留名。
怕朝中大臣反对,身边可以知心的也只有刘娥一人,赵恒便将这种想法说与刘娥听,让她为自己拿个主意。
“泰山封禅,未免劳民伤财,如今大宋江山方才安定了些,皇上还是不要引起百姓的怨言才好啊!”尽管知道赵恒对此事极为期待,刘娥还是决定劝阻,只是在语气上尽量保持委婉。
赵恒神色阴晴未定,黑眸之中翻卷着淡淡的情绪,似乎在压抑什么,许久,点了点头:“如此,就作罢吧。”
刘娥觉得这个时候应该让他好好静一下,自己不便留下打扰,便向他欠身一揖,道:“臣妾先行告退了。”
走出垂拱殿,五月天气一片晴好,微热的天气,那些花期较晚的花已经全开了,轻轻簇拥在枝头,随着风吹散发着温和甜腻的芳香。
漫赏繁花,轻嗅花香,刘娥心情顿时好了不少,唇边不由得浮出了浅浅的笑意。她本来想回聚绣殿的,但略一思索,又掉头返回了垂拱殿。
既然这晴明天气能够让自己心情变好,何不让赵恒一起在这御花园中走走,说不准能减少几分烦闷。这样想着,便匆匆转身去了垂拱殿。
赵恒还在桌案前坐着,身旁放着一大摞奏折,但他目光静默,似乎没有在看,而更像是在想些什么。听闻动静,慢慢抬起头来,看见是刘娥的时候,眸子里闪过一丝诧异:“怎么又回来了?”
刘娥向前走几步,在离他不远处停了下来,偏头笑道:“如今春天虽然已经过去,但初夏花开正好,也有可赏之处,皇上能否与臣妾共游御花园?”
游园?笑脸?
赵恒认真地望着她,没想到方才还在严肃地劝阻他不要去泰山封禅的她,只这短短一会儿工夫就能带上这副璀璨的笑容,并且还有游园的兴致,好像完全换了一个人一般,不免有些惊异。
不过,还是为她的快乐所感染,赵恒也不再觉得方才的事情有多么烦闷,轻轻笑了笑:“好,就去游园。”
夏初的天气,御花园中的植物早已长得葱葱郁郁,光滑的叶子还带着些稚嫩新绿,并未老去。宽阔的林下小道,逗留着两旁树木相交相错的阴影,未曾投下多少阳光。微微有些风,四周除了花香浮动之外,还伴随着一股清新的草木味道,让人神情气爽。所以,一路走来也并没有感觉到有多么炎热难耐。
刘娥与赵恒并肩而走,十指相扣,感受着这极少有的单独相处的机会,突然感觉很是满足。要是一辈子这样下去,没有任何烦恼,该多好啊!
微微侧头,看到赵恒唇边带着轻浅的笑意,那种暂且放下一切的轻松,让她十分欣慰。刘娥想,赵恒一定也这样认为吧。
“小主,你看那花儿开得多美啊!”不远之处,突然传来女子清脆的笑声。
“此花淡雅不招摇,不与百花争春,而绽放在这炎炎烈日之下,当真别致优雅。”同样清脆稚嫩的声音,但显得稳重的多。
“小主喜欢,那奴婢便去为小主采了戴在头上吧!”
“莫要去了,真正惜花之人不会把花朵随意攀折采摘。随我走近了瞧瞧罢。”
葱郁的花木将视线遮挡住,并不能看到说话人的身影,只隐约辨得声音的方位。赵恒有些好奇地道:“是何人在说话?”
刘娥微微一笑,道:“不如,我们过去瞧瞧吧。”
转了几个弯,来到一座凉亭旁,那便是他们所听到的声音传来之处。
二人停下步子,抬眸望去,但见大片大片的繁花丛中站着两个年幼稚嫩的女子,一个宫妃打扮,另一个则是宫女,正一脸陶醉地望着枝头轻盈颤动的花朵。
望了一阵子,刘娥轻轻笑道:“原来是沈才人。”
赵恒望着不远处笑容璀璨的人儿,叹息道:“如此花般年纪,却进得这宫来为妃,真是委屈她了。”
刘娥紧紧拉住他的手,有些羡慕地道:“当年月儿与恒初见,也是这般花样年纪,不曾想二十几年,转眼即逝。”
“时光不饶人,看着她们,你我不服老也不行啊!”赵恒微垂眼睑,轻轻道。
“看我们,怎么说得如此伤感,不说了,不说了。”刘娥偏头看了他一眼,又转头望向不远处欣赏繁花,却没有注意到他们的沈君宛,想到赵恒坚持不肯立她为后的事情,不免对她有些同情,低声道,“沈才人身为相门千金,如今进得宫来,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赵恒微微偏转头来望着她:“何为此说?”
刘娥犹豫了片刻,决定不再隐瞒什么,便把她所察觉到的事情说出口:“你坚持要立我为后,是不想让她做皇后吧。”
对于她这样的说辞,赵恒并没有怎么惊讶,他知道她本就思虑通透,能猜想到什么根本不足为怪,只轻轻问道:“我为什么不想让她做皇后?”
刘娥淡然一笑,道:“因为她的祖父是宰相沈伦。”
其它的,已经无需明说,刘娥知道,她提起这个,赵恒便能全然明白他心中所顾虑的,她都知晓了。
随后,刘娥又接着道:“沈才人小小年纪就入宫不容易,就算坚持不肯让她为后,也要好好待她才是。如今恰巧碰上,皇上就去陪陪她吧。”
赵恒静静地望着她,并不为之所动:“那你呢?”
刘娥想了想,微笑道:“我那里还有一卷唐诗没读完,就先回去了。”
刘娥回到聚绣殿,翻看了一会儿书卷,觉得有些疲劳。这时,一个太监用红木漆盘端着一盘葡萄走到她跟前,道:“美人,吃点儿水果解解渴吧。”
刘娥正觉得有些口渴,欲让他把葡萄放下,突然意识到有些不对劲,这声音陌生的紧,似乎从来都没有听过。刘娥心里有些顾虑,抬起眸子看着他,问道:“你不是我聚绣殿的,你到底是谁?”
那太监微微抬起头来,对上她的目光,道:“奴才刚进宫没多久,在御膳房打杂,是以美人不认得,也很正常。”
对于他的答非所问,刘娥微微蹙了蹙眉,她望着他那张脸,觉得似乎有些眼熟,但又想不起来到底在哪里见过,便沉声道:“我是问,你到底是谁?”
那太监眸子里闪过一丝失落之色,低声道:“刘姐姐当真不记得我是谁了么?”
一声刘姐姐,让刘娥握住书卷的手猛地一紧,不可置信地望着他:“你是小允子?”
就算再不愿相信,刘娥还是记起来了,他就是二十多年前她还华阳的时候,那个陪她卖艺的,名叫雷允恭的小允子。二十多年过去了,除了长大之外,那长相并没有变化多少,所以让她觉得面熟。
雷允恭郑重地点点头,证实了她的猜想。
刘娥望着他那张与多年前并没有太大变化的脸,突然有些恼怒,她用力打翻他手里的托盘,任由瓷盘碎落一地,一颗颗紫红的葡萄在殿内滚落开来。
这就是那个让她时常牵挂起的小允子,当年街头卖艺相互照顾的那段日子,她早已把他当成了弟弟,希望他能娶妻生子,过上饭饱衣暖平平凡凡的生活,没想到他竟然进宫做了太监,叫她怎么不气恼。
纤紫听闻动静走过来,紧张地道:“美人,您没事吧?”
刘娥摇摇头,让她出去,又将目光移向雷允恭:“我让你长大后娶妻生子,让你好好过日子,怎么就不能听了,偏偏要跑来这宫里做太监!”
雷允恭垂头不语。
刘娥望着他,目光依然凌厉,二十多年了,她从未这样动怒过,可今天这样的事情却让她异常生气,冷声道:“说,到底怎么回事!”
雷允恭犹豫了片刻,终于决定将这二十多年来所发生的事情都告诉她。
原来,在她离开华阳不到一年,雷允恭的奶奶便病了,他将刘娥当初留给他的钱全部用来给奶奶看病,却依然没有医好她,老人家最终还是撒手人寰。年幼的雷允恭用自己的双手埋葬了奶奶,自此无依无靠,只有靠乞讨为生。这样的日子过了三五年,当年七八岁的孩子已经长成了十三四岁的小伙,不愿再受别人欺负,便一路乞讨来到京城,想要找寻刘娥。可是,他用尽了所有的办法都没能找到她,自己一个人在京城无依无靠,只好靠为别人打点儿零工维持生计。之后,又去大户人家家里做下人,这一做就是十几年,起初几年所拿工钱只够维持一个人的生计,根本不足以养家。后来做的时间长了,工钱长了,但是他的年纪也大了,以他这种条件,根本没有姑娘肯嫁。一年前,他所在的那个大户人家不幸破产,自此,便又只能流落街头,靠为别人做工为生。而在那时,恰巧看到他所找寻了十几年的刘姐姐做了皇帝的妃子,正准备去往西京朝陵,他想要与她相认,遂决定入宫做太监。
听他说完,刘娥知道他寻找她的这些年,她在张府和宫里,根本极少出去,所以找不到很正常。只是听说他这些年来过得这样苦,心里不由得有些酸涩,刘娥慢慢伸手扶他起来:“以后你就留在我这聚绣殿吧,宫里不比外面自在,稍有差错便会有生命之忧,一定要万事当心。”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