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小说
凤仪天下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第六十九章 为后
后宫是非刘娥不是不曾听到过,但是对于那些挑拨是非的人的虚情假意的问候,刘娥还是笑着面对,一样让纤紫觅云端茶递水,好好招待着。
刘娥知道,自己此时身为德妃,在宫里的分位最高,是有权力好好教训一下那些乱嚼舌根的人的。不过她觉得,就算教训了,也依然堵不住她们的口,说不准会招来更大的敌意,不如采用怀柔政策。反正在维护后宫和平的情况下,多一个人认可比多一个人憎恨要好。杨锦华所受的委屈,她便只有私下里劝慰。
对于李玉儿,刘娥自然不会忘记她的恩德,除了时常探望,为她送去一些物品之外,还劝赵恒有时间多去陪陪她,也不至于因为位分太低,而受人欺负。
立后的事情,刘娥则劝赵恒暂且拖一拖,反正孩子有了,那便只是迟早的事,不必那么着急。
这一拖,便拖了两年。在刘娥与杨锦华的精心照料下,受益已经长成一个十分聪明伶俐的小孩,早已学会说话走路,开始学习背诵三字经。他管赵恒叫父皇,对于刘娥和杨锦华,则是称之为大娘娘与小娘娘。
这两年里,李玉儿又生过一个公主,只是不出满月,便夭折了。赵恒心痛之余,晋升李玉儿为才人,也算是对她丧女之痛的一种安慰。
虽然儿子给了别人,女儿又夭折,膝下凄凉,但李玉儿从来没有试图接触过受益。刘娥是她的救命恩人,她不能对不住她。另外,便是怕自己低微的身份会影响到孩子的福泽。
倒是刘娥,在李玉儿丧女之后,担心她因过分伤心而想不开,便带她远远地看过受益几次。
两年过去了,赵恒觉得立后之事实在不宜再拖,便在上朝的时候向朝臣公布他要立刘娥为后的事情。
如今朝中沈伦一党势力仍然非常大,纷纷出来反对刘娥,要求立沈才人为后。就连与沈伦同为宰相的王旦,也坚决反对刘娥做皇后,赵恒一再坚持要立刘娥为后,不肯妥协,他便干脆称病,拒绝上朝。
刘娥在杨锦华的云锦殿教受益画画,腊月天冷,外面又下着大雪,殿内点着几个暖炉,浸骨的寒意却依然能够感受得到。听闻雷允恭说完朝中的情形,忙把受益交给杨锦华照顾,甚至连斗篷都顾不上披,便带着雷允恭匆匆走进了风雪中。
承明殿里,赵恒脸色并不好看,还在为立后之事与大臣们僵持不下。那些大臣,显然并不顾虑皇帝的不快,无论如何坚持不同意刘娥为后。
刘娥抖掉身上的积雪,站在承明殿门口观望了一阵子,让雷允恭在殿外等候,一个人走进大殿。在朝臣的议论声中,她走到赵恒身前,朝他屈身一礼,然后转身看向大殿内的众臣,居高临下地俯视着他们:“本宫知道你们看不起本宫,认为本宫出身低微,不配母仪天下。不知众位大臣认为后宫之中,最配母仪天下的是谁?”
不曾想她竟然问出这个,大殿内的大臣立刻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竟不知如何回答。
望了他们一阵子,刘娥将目光移向站在最前面的沈伦,微微一笑:“宰相大人,您说呢?”
“臣……臣不知。”沈伦自己当然不能说出他的孙女沈才人最合适,只好有些惶恐的这样回答。
刘娥又是一笑,转过身来,向赵恒一礼,道:“请皇上收回立臣妾为皇后的成命,免得因为臣妾伤了大臣们的心。臣妾告退。”
说罢,径自走下台阶,快步向大殿外面走去。
雷允恭一直在外面候着,看到刘娥出来,忙迎上去道:“娘娘,怎么这么快就出来了?”
刘娥笑着走进风雪中,道:“过去只为给皇上一个台阶下,否则,看今天的情形,恐怕会闹僵。那样,众臣不是更认为本宫是狐媚惑主了。”
“娘娘英明。”雷允恭随上她的脚步,奉承道。
刘娥淡淡一笑:“哪是什么英明,本宫只是不想皇上太过为难了。”
“还是娘娘体贴,”雷允恭道,“今个儿下了这么大的雪,天寒地冻的,娘娘回宫吧。”
刘娥抬起头,望着纷纷扬扬飘落的雪花,目光澄明而坚定:“不,备车,我们出宫!”
“出宫?去哪里?”雷允恭望着这越下越大的雪,不解地问道。
刘娥坚定地道:“宰相府。”
“哪位宰相的宰相府?”
刘娥微微一笑:“当然是王旦王宰相的府第。”
“是,奴才这就命人去备车。”雷允恭说着,躬身退出几步,走开了。
刘娥望着他的身影消失在茫茫大雪里,笑容渐渐收敛。别人都认为她有心计,手段高,才成为众人羡慕的刘德妃,就连身边的人也觉得她英明,却不想,如果可以的话,她宁愿什么都不去想,什么都不过问,带着一份怡然心境,依偎在爱人的怀抱,朝迎日出夕送晚霞,风花雪月一世相约。
雷允恭把马车备好,刘娥上了车,由于宰相王旦的府第离皇宫不远,没走多久,便到了。
一听说她是宫里的刘德妃,相府管家立刻十分热情地把他们迎进去,用上好的茶点招待她,告诉她宰相大人卧病在床,不方便见客。
卧病在床,真的那么严重么?之前好好的,一听说赵恒要离她为后,便立刻病了,还真是巧合。
心下这样想着,刘娥面上却是笑意盈盈,道:“宰相大人是国之重臣,本宫正是因为听说他卧病在床,才特意代皇上前来探望的。烦请管家带路,本宫去探望一下宰相大人的病情。”
那管家稍作犹豫,然后道:“好,娘娘请随在下来。”
在管家的引领下,刘娥来到王旦的寝房,吩咐雷允恭在外面等候,一个人进去了。
寝房之中摆设十分简约,身为宰相,竟然没有符合身份的奢华,让原本就很敬重他的刘娥不禁又多了几分崇敬。
寝房里无人伺候,刘娥看到里面的床上躺了个人,心知必是王旦无疑,便向那边走过去。
单薄的被子斜斜地盖在身上,没盖住的部位露出外袍的一角,床下鞋子斜斜地倒在地上。这样的情形……刘娥更加确定她之前的猜想,这王旦根本就没病,以卧病在床为由拒不上朝,只是反对自己为后。她甚至猜到,他是听闻自己来了,匆匆爬上床来的。要不,这么寒冷的冬天,在有病在身的情况下,怎么可能只盖薄薄的一床被子,并且穿着外袍,还把鞋子乱扔。
不过,刘娥只是心里有数,并不揭穿。她在离床两三步远的地方停下来,望着他翻身向里的背影,轻轻道:“宰相大人有病在身,本宫不会打扰太久,只说几句就走。”
床上没有反应,但刘娥知道他能听到自己所说,于是道:“本宫知道,宰相大人一向不看好本宫,认为本宫没有资格入主中宫,不过本宫还是佩服宰相大人的才能与勤俭自持。”
床上依然没有反应。
刘娥轻轻笑了一下,而后收敛笑容,接着道:“朝中上下都认定本宫是祸国殃民的妖姬,如果本宫说本宫不是,宰相大人一定不信。”
“本宫此次前来,并不指望能够说服宰相大人同意本宫为后,只是有一件事情,不得不说与宰相大人听。”
“宰相大人或许不知道吧,皇上坚持要立本宫为后并不仅仅是希望本宫做皇后,皇上有他自己的打算。”
看到在自己说出“打算”二字后,王旦身体微微动了动,刘娥知道,自己的话,他听进去了,于是又接着道:“沈宰相在朝中势力颇大,若是将来沈才人为后,朝中必然会出现很大的后党势力,这才是皇上所顾虑的地方。”
“皇上他很不容易,为了大宋江山费尽心思,还要被认为是为妖姬所迷惑。”
“本宫做不做皇后都无所谓,只希望自己的夫君不要那么为难。若是宰相大人能够找出合适的人选,本宫甘愿请辞。”
“既然宰相大人有恙在身,本宫也不便多行叨扰。本宫命人带来了一些上好药材,但愿能对宰相大人的病情有所帮助。宰相大人安心休养,快些好了,才能尽心尽意地辅佐皇上。本宫的话,希望宰相大人能够考虑一下。本宫先行告辞了。”
刘娥说完,慢慢转身,脚步轻轻地向门口走去,心想,但愿自己的话他不仅能听进去,另外还要能够认可。
刘娥没有再回头,径自走出房门,果断的性格使她下定决心后就不再迟疑。若是回头,她便能看到王旦此时已经转过身来,正一脸惊愕地望着她离开的背影。
刘娥心里明白,就算真的能说服王旦,也不一定能顺利登上后位,还有宰相沈伦。于是,从相府回来,她便直接去了沈才人的铅华殿。
刘娥知道沈才人聪颖睿智,性情平淡,便同样以皇上担心朝中出现后党势力相劝。
沈君宛没有什么野心,也是一个能够顾全大局的人,不想皇上不安,也不想祖父成为皇上的眼中钉,于是道:“娘娘放心,臣妾一定想办法劝服爷爷,让他不要再行阻止。”
果然,第二天,当赵恒再次提起立刘娥为后时,朝中大臣已无多少反对,王旦也病好返朝,表示赞同刘娥做皇后。
并无多少人反对,事情便定下来。赵恒下旨命翰林院起草册后诏书,在刘娥的一再要求下,仪式一切从简,这样册封结束,已经快到年关。由于杨锦华帮助抚养皇子受益有功,便一同晋升她为淑妃。
第七十章 遗言
能做上皇后,刘娥知晓,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玉儿的功劳,便请求赵恒封其为婉仪。
未免后宫其他嫔妃不满,顺便让赵恒依次给她们晋了一下位分,美人晋为修容、修媛,才人晋升为婕妤,其余位分更低一些的就根据其品行晋升为美人、才人。
得到了晋升,后宫各嫔妃都知道是刘娥的功劳,对她的印象便由开始时的不太好慢慢改观。
杨锦华一向细心,对受益更是照顾的无微不至,把孩子交给她,刘娥十分放心,她自己则常常在赵恒身边陪伴他批阅奏折。刘娥记性极佳,朝中的诸多事情,只要看到了,便能记住不忘。由于多年研读史书的缘故,头脑中积累下许多治国策略,赵恒有想不通的地方,她便能引用史事做譬喻,援古论今,帮他解决了不少难题。
赵恒从来没有忌讳过她的才学,也不避讳她翻看奏折,反而越来越喜欢有她留在身边。慢慢的,不知不觉,刘娥觉得,自己已经在赵恒的纵容下开始干预朝政。
后宫干政,赵恒真的就一点儿都不介意吗?尽管赵恒对她很是信任,但刘娥还是不免有些怀疑。为了让赵恒认为她没有什么野心,有些事情,便尽量能避讳便避讳,可以不用陪在他身边的时候,就去杨锦华的云锦殿教受益诗文。
做了皇后之后,刘娥已经不再住在聚绣殿。起初赵恒说要为她新建一座宫殿,但刘娥看到宫内有不少宫殿是空着的,没必要再铺张浪费,便提出搬去已过世李太后做皇后时所住的奉华宫。
奉华宫宫殿虽然旧了些,但宫苑占地面积大,建筑大气雍容,符合皇后的身份,赵恒便没有反对,在二月过后命人从御花园中移植了一些杏树过来,栽种在奉华宫一角。
三月过后,杏花便开了,大片大片的,簇拥在枝头,璀璨如霞,引来蜂飞蝶舞。
刘娥正由觅云侍候着,在宫内描摹杏花,突然雷允恭急匆匆地跑过来,上气不接下气地道:“娘娘,娘娘,不好了!”
“什么事?”刘娥放下手中的画笔,转头看向他。
雷允恭沉重地道:“宫外传来消息,说……刘夫人病危,娘娘,您要不要出宫去看看?”
“病危?”刘娥不可置信地望着他,“本宫前些天去看她的时候,风寒已经快好了,怎么突然就病危?”
雷允恭道:“这个,奴才就不知了。方才刘大人急匆匆地来了宫里,请了好几位太医出宫。”
大哥刘美一向持重谨慎,从来不曾因为皇亲国戚的身份而嚣张跋扈,这么多年来,也没有拉拢过自己的势力,只是在自己的官职上,兢兢业业地办事,此时若不是那么着急,是断然不会来宫里请太医的。刘娥知晓雷允恭所言非虚,于是道:“快去备车。”
雷允恭转身离开,刘娥便命觅云将未画完的画收起来,带着纤紫匆匆走出奉华宫。
来不及亲自将要出宫的事情告诉赵恒,只派了一个宫女前去禀告,她便直接去了马车可以停留的外朝。
雷允恭早已把马车准备好,为了节省时间,便停在了外朝与内宫交接的地方,以求少走一些路。
刘娥来到马车停留的巷道,看到马车旁不只雷允恭一个人,他身旁还有一个颀长的白色身影,因为背对着她,让刘娥看不清长相。
刘娥为嫂子的病情担忧,自然无暇顾及那人是谁,便匆匆走了过去。
刘娥走近了,那白衣人也听闻动静,慢慢转过头来。
“皇上?”刘娥惊讶地望着他,“你这是……”
没有以往的黄袍,如今一袭白衣翩然在身,是要出宫么?这几年来,几次带她微服出巡,大部分都是这副打扮。
赵恒走近几步,牵起她的手,道:“莫要多说了,快上车罢。刘夫人病情严重,恐怕那些太医去了也是徒劳,别耽搁的最后一面都见不到。”
刘娥点点头,随他上车,心里已是难过的紧。最后一面,最后一面是什么意思?
嫂子还那么年轻,比她还要小呢,为什么就要病危,为什么上天总是要她看着自己所在意的人一个一个从她身边离开……
一年前张耆的死她到现在还没有释怀,虽然他久卧病榻多年,身体一直不好,离开是意料之中的事,但在他府上住了十几年,早已将他当成自己的哥哥看待,他离开了,又怎能不伤心?
只是,伤心也无法改变生命的无常,唯一能做到的,便只是慰劳他的家人,追封他的官职……
赵恒与刘娥并肩坐在马车一边,轻轻揽住她,他知道她心里难过,那个有生命之危的毕竟是她的嫂子,是她不多的亲人中的一个。可是,她难过,他又何尝不是呢,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在如此伤心!
一路上,刘娥都沉默不语,赵恒便也揽住她不说一句话。在这种时候,默默地陪伴比劝慰更有用,无论是不想让她过于难过,还是让她知晓自己待她的真心。
刘府不久便到了,刘娥与赵恒下车后直接去了嫂子宋冰儿的寝房。
寝房门口有许多家仆丫头候着,刘美在外室等候太医为他夫人医病,女儿繁英、女婿马季良和年仅十二岁的儿子从德都守候在他身边,等待太医为母亲医病。
看到他们过来,拜见过后,十二岁的从德慌忙跑过来,扑到刘娥怀里哭道:“姑姑,我娘她是不是要死了?”
“别胡说,”刘娥拈起丝帕轻轻为他擦了擦眼泪,“你看你爹爹把宫里的太医都请来了,一定能够治好你娘的病。”
从德眼里含着泪花,似信非信地问:“真的吗?”
刘娥点点头,指着屏风里面那些轮番为嫂子把脉的太医,安慰道:“当然是真的,你看,他们都在为你娘治病呢!”
说出这样的话,连她自己都未必信,只是实在不想这么小的孩子如此伤心。
“姑姑……”繁英眼里也是满含泪水。
刘娥转头,看着她鼓起的肚子,走过去扶她在屋内的椅子上坐下,道:“繁儿,你有孕在身,不宜太过劳累,你娘的事情,就交给姑姑吧。”
繁英擦干眼泪点点头,道:“谢谢姑姑。”
这时,那些太医都从内室出来,向赵恒刘娥行过礼之后,面上皆是出现犹豫之色。
刘美十分着急地问道:“各位太医,我夫人她怎么样了?”
为首的孙太医摇摇头,道:“刘大人,我等已经尽力了,令夫人病势严重,恐怕……”
“冰儿……”刘美有些失魂落魄地推开那些太医走进内室,在宋冰儿的床前坐下来,紧紧拉起她的手。
刘娥让纤紫带年幼的从德先出去,向孙太医问道:“就没有医好的可能了吗?”
孙太医摇摇头,道:“刘夫人病情严重,已经无法医治,臣已用银针封住她的穴道,如今尚在昏迷之中,若是拔出银针,夫人便会醒过来,能撑半个时辰,娘娘若有什么话想说的,就快些过去罢。”
刘娥用力睁大眼睛,不让眼泪流出来,道:“有劳孙太医了。”
面上虽然依然显得镇静,心里却已难过的紧,踉跄的后退几步,差点儿跌倒在地。
“姑姑——”
“皇后娘娘——”
繁英与马季良担忧地道。
赵恒就在身旁,忙出手扶住她:“月儿,你没事吧?”
刘娥摇摇头,绕过屏风走到内室,看了躺在床上昏迷不醒的宋冰儿一阵子,出来,对孙太医道:“你去把银针拔出来吧,让刘大人与夫人好好说会儿话。”
“是。”孙太医答应一声,转身向内室走去。
“陪我出去走走吧。”刘娥有些无力地对身旁的赵恒道。
二人走出寝房,外面阳光璀璨,花木繁盛,廊前紧紧簇拥的花枝,在阳光的照耀下,于洁净的地面上投下斑斑驳驳的阴影。
本是很美好的春光,但此时却让刘娥一点儿兴趣都提不起来。生死离别的时候,怎么可能有心情赏花呢,即便再美。
犹豫了一阵子,刘娥还是吩咐纤紫放从德过去。他已经十二岁了,也不算太小,母亲就要去世,觉得这件事还是不要瞒着他为好。
刘娥不忍看他们一家人话别,便一直与赵恒在外面等着。她心里明白,看到这样的情形,赵恒心里也定然是难过的。
赵恒轻轻挽着她,对着廊前一株繁盛的梨树凝眸,黑眸一片静默。他是难过的,心里微微泛痛,不过,那痛不是为病危的宋冰儿,也不是为那一双即将失去母亲的儿女,而是刘美一颗近乎绝望的心。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看着自己最在意的人在自己面前离去,却无能为力。
不知过了有多久,刘美牵着从德从寝房出来,二人眼睛皆已红肿,身后跟着眼睛同样红肿的繁英和女婿马季良。
看到廊前的刘娥与赵恒,刘美走过来,行了一个礼,道:“妹子,你嫂子有话要单独对你说,你去看看她罢。”
后宫是非刘娥不是不曾听到过,但是对于那些挑拨是非的人的虚情假意的问候,刘娥还是笑着面对,一样让纤紫觅云端茶递水,好好招待着。
刘娥知道,自己此时身为德妃,在宫里的分位最高,是有权力好好教训一下那些乱嚼舌根的人的。不过她觉得,就算教训了,也依然堵不住她们的口,说不准会招来更大的敌意,不如采用怀柔政策。反正在维护后宫和平的情况下,多一个人认可比多一个人憎恨要好。杨锦华所受的委屈,她便只有私下里劝慰。
对于李玉儿,刘娥自然不会忘记她的恩德,除了时常探望,为她送去一些物品之外,还劝赵恒有时间多去陪陪她,也不至于因为位分太低,而受人欺负。
立后的事情,刘娥则劝赵恒暂且拖一拖,反正孩子有了,那便只是迟早的事,不必那么着急。
这一拖,便拖了两年。在刘娥与杨锦华的精心照料下,受益已经长成一个十分聪明伶俐的小孩,早已学会说话走路,开始学习背诵三字经。他管赵恒叫父皇,对于刘娥和杨锦华,则是称之为大娘娘与小娘娘。
这两年里,李玉儿又生过一个公主,只是不出满月,便夭折了。赵恒心痛之余,晋升李玉儿为才人,也算是对她丧女之痛的一种安慰。
虽然儿子给了别人,女儿又夭折,膝下凄凉,但李玉儿从来没有试图接触过受益。刘娥是她的救命恩人,她不能对不住她。另外,便是怕自己低微的身份会影响到孩子的福泽。
倒是刘娥,在李玉儿丧女之后,担心她因过分伤心而想不开,便带她远远地看过受益几次。
两年过去了,赵恒觉得立后之事实在不宜再拖,便在上朝的时候向朝臣公布他要立刘娥为后的事情。
如今朝中沈伦一党势力仍然非常大,纷纷出来反对刘娥,要求立沈才人为后。就连与沈伦同为宰相的王旦,也坚决反对刘娥做皇后,赵恒一再坚持要立刘娥为后,不肯妥协,他便干脆称病,拒绝上朝。
刘娥在杨锦华的云锦殿教受益画画,腊月天冷,外面又下着大雪,殿内点着几个暖炉,浸骨的寒意却依然能够感受得到。听闻雷允恭说完朝中的情形,忙把受益交给杨锦华照顾,甚至连斗篷都顾不上披,便带着雷允恭匆匆走进了风雪中。
承明殿里,赵恒脸色并不好看,还在为立后之事与大臣们僵持不下。那些大臣,显然并不顾虑皇帝的不快,无论如何坚持不同意刘娥为后。
刘娥抖掉身上的积雪,站在承明殿门口观望了一阵子,让雷允恭在殿外等候,一个人走进大殿。在朝臣的议论声中,她走到赵恒身前,朝他屈身一礼,然后转身看向大殿内的众臣,居高临下地俯视着他们:“本宫知道你们看不起本宫,认为本宫出身低微,不配母仪天下。不知众位大臣认为后宫之中,最配母仪天下的是谁?”
不曾想她竟然问出这个,大殿内的大臣立刻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竟不知如何回答。
望了他们一阵子,刘娥将目光移向站在最前面的沈伦,微微一笑:“宰相大人,您说呢?”
“臣……臣不知。”沈伦自己当然不能说出他的孙女沈才人最合适,只好有些惶恐的这样回答。
刘娥又是一笑,转过身来,向赵恒一礼,道:“请皇上收回立臣妾为皇后的成命,免得因为臣妾伤了大臣们的心。臣妾告退。”
说罢,径自走下台阶,快步向大殿外面走去。
雷允恭一直在外面候着,看到刘娥出来,忙迎上去道:“娘娘,怎么这么快就出来了?”
刘娥笑着走进风雪中,道:“过去只为给皇上一个台阶下,否则,看今天的情形,恐怕会闹僵。那样,众臣不是更认为本宫是狐媚惑主了。”
“娘娘英明。”雷允恭随上她的脚步,奉承道。
刘娥淡淡一笑:“哪是什么英明,本宫只是不想皇上太过为难了。”
“还是娘娘体贴,”雷允恭道,“今个儿下了这么大的雪,天寒地冻的,娘娘回宫吧。”
刘娥抬起头,望着纷纷扬扬飘落的雪花,目光澄明而坚定:“不,备车,我们出宫!”
“出宫?去哪里?”雷允恭望着这越下越大的雪,不解地问道。
刘娥坚定地道:“宰相府。”
“哪位宰相的宰相府?”
刘娥微微一笑:“当然是王旦王宰相的府第。”
“是,奴才这就命人去备车。”雷允恭说着,躬身退出几步,走开了。
刘娥望着他的身影消失在茫茫大雪里,笑容渐渐收敛。别人都认为她有心计,手段高,才成为众人羡慕的刘德妃,就连身边的人也觉得她英明,却不想,如果可以的话,她宁愿什么都不去想,什么都不过问,带着一份怡然心境,依偎在爱人的怀抱,朝迎日出夕送晚霞,风花雪月一世相约。
雷允恭把马车备好,刘娥上了车,由于宰相王旦的府第离皇宫不远,没走多久,便到了。
一听说她是宫里的刘德妃,相府管家立刻十分热情地把他们迎进去,用上好的茶点招待她,告诉她宰相大人卧病在床,不方便见客。
卧病在床,真的那么严重么?之前好好的,一听说赵恒要离她为后,便立刻病了,还真是巧合。
心下这样想着,刘娥面上却是笑意盈盈,道:“宰相大人是国之重臣,本宫正是因为听说他卧病在床,才特意代皇上前来探望的。烦请管家带路,本宫去探望一下宰相大人的病情。”
那管家稍作犹豫,然后道:“好,娘娘请随在下来。”
在管家的引领下,刘娥来到王旦的寝房,吩咐雷允恭在外面等候,一个人进去了。
寝房之中摆设十分简约,身为宰相,竟然没有符合身份的奢华,让原本就很敬重他的刘娥不禁又多了几分崇敬。
寝房里无人伺候,刘娥看到里面的床上躺了个人,心知必是王旦无疑,便向那边走过去。
单薄的被子斜斜地盖在身上,没盖住的部位露出外袍的一角,床下鞋子斜斜地倒在地上。这样的情形……刘娥更加确定她之前的猜想,这王旦根本就没病,以卧病在床为由拒不上朝,只是反对自己为后。她甚至猜到,他是听闻自己来了,匆匆爬上床来的。要不,这么寒冷的冬天,在有病在身的情况下,怎么可能只盖薄薄的一床被子,并且穿着外袍,还把鞋子乱扔。
不过,刘娥只是心里有数,并不揭穿。她在离床两三步远的地方停下来,望着他翻身向里的背影,轻轻道:“宰相大人有病在身,本宫不会打扰太久,只说几句就走。”
床上没有反应,但刘娥知道他能听到自己所说,于是道:“本宫知道,宰相大人一向不看好本宫,认为本宫没有资格入主中宫,不过本宫还是佩服宰相大人的才能与勤俭自持。”
床上依然没有反应。
刘娥轻轻笑了一下,而后收敛笑容,接着道:“朝中上下都认定本宫是祸国殃民的妖姬,如果本宫说本宫不是,宰相大人一定不信。”
“本宫此次前来,并不指望能够说服宰相大人同意本宫为后,只是有一件事情,不得不说与宰相大人听。”
“宰相大人或许不知道吧,皇上坚持要立本宫为后并不仅仅是希望本宫做皇后,皇上有他自己的打算。”
看到在自己说出“打算”二字后,王旦身体微微动了动,刘娥知道,自己的话,他听进去了,于是又接着道:“沈宰相在朝中势力颇大,若是将来沈才人为后,朝中必然会出现很大的后党势力,这才是皇上所顾虑的地方。”
“皇上他很不容易,为了大宋江山费尽心思,还要被认为是为妖姬所迷惑。”
“本宫做不做皇后都无所谓,只希望自己的夫君不要那么为难。若是宰相大人能够找出合适的人选,本宫甘愿请辞。”
“既然宰相大人有恙在身,本宫也不便多行叨扰。本宫命人带来了一些上好药材,但愿能对宰相大人的病情有所帮助。宰相大人安心休养,快些好了,才能尽心尽意地辅佐皇上。本宫的话,希望宰相大人能够考虑一下。本宫先行告辞了。”
刘娥说完,慢慢转身,脚步轻轻地向门口走去,心想,但愿自己的话他不仅能听进去,另外还要能够认可。
刘娥没有再回头,径自走出房门,果断的性格使她下定决心后就不再迟疑。若是回头,她便能看到王旦此时已经转过身来,正一脸惊愕地望着她离开的背影。
刘娥心里明白,就算真的能说服王旦,也不一定能顺利登上后位,还有宰相沈伦。于是,从相府回来,她便直接去了沈才人的铅华殿。
刘娥知道沈才人聪颖睿智,性情平淡,便同样以皇上担心朝中出现后党势力相劝。
沈君宛没有什么野心,也是一个能够顾全大局的人,不想皇上不安,也不想祖父成为皇上的眼中钉,于是道:“娘娘放心,臣妾一定想办法劝服爷爷,让他不要再行阻止。”
果然,第二天,当赵恒再次提起立刘娥为后时,朝中大臣已无多少反对,王旦也病好返朝,表示赞同刘娥做皇后。
并无多少人反对,事情便定下来。赵恒下旨命翰林院起草册后诏书,在刘娥的一再要求下,仪式一切从简,这样册封结束,已经快到年关。由于杨锦华帮助抚养皇子受益有功,便一同晋升她为淑妃。
第七十章 遗言
能做上皇后,刘娥知晓,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玉儿的功劳,便请求赵恒封其为婉仪。
未免后宫其他嫔妃不满,顺便让赵恒依次给她们晋了一下位分,美人晋为修容、修媛,才人晋升为婕妤,其余位分更低一些的就根据其品行晋升为美人、才人。
得到了晋升,后宫各嫔妃都知道是刘娥的功劳,对她的印象便由开始时的不太好慢慢改观。
杨锦华一向细心,对受益更是照顾的无微不至,把孩子交给她,刘娥十分放心,她自己则常常在赵恒身边陪伴他批阅奏折。刘娥记性极佳,朝中的诸多事情,只要看到了,便能记住不忘。由于多年研读史书的缘故,头脑中积累下许多治国策略,赵恒有想不通的地方,她便能引用史事做譬喻,援古论今,帮他解决了不少难题。
赵恒从来没有忌讳过她的才学,也不避讳她翻看奏折,反而越来越喜欢有她留在身边。慢慢的,不知不觉,刘娥觉得,自己已经在赵恒的纵容下开始干预朝政。
后宫干政,赵恒真的就一点儿都不介意吗?尽管赵恒对她很是信任,但刘娥还是不免有些怀疑。为了让赵恒认为她没有什么野心,有些事情,便尽量能避讳便避讳,可以不用陪在他身边的时候,就去杨锦华的云锦殿教受益诗文。
做了皇后之后,刘娥已经不再住在聚绣殿。起初赵恒说要为她新建一座宫殿,但刘娥看到宫内有不少宫殿是空着的,没必要再铺张浪费,便提出搬去已过世李太后做皇后时所住的奉华宫。
奉华宫宫殿虽然旧了些,但宫苑占地面积大,建筑大气雍容,符合皇后的身份,赵恒便没有反对,在二月过后命人从御花园中移植了一些杏树过来,栽种在奉华宫一角。
三月过后,杏花便开了,大片大片的,簇拥在枝头,璀璨如霞,引来蜂飞蝶舞。
刘娥正由觅云侍候着,在宫内描摹杏花,突然雷允恭急匆匆地跑过来,上气不接下气地道:“娘娘,娘娘,不好了!”
“什么事?”刘娥放下手中的画笔,转头看向他。
雷允恭沉重地道:“宫外传来消息,说……刘夫人病危,娘娘,您要不要出宫去看看?”
“病危?”刘娥不可置信地望着他,“本宫前些天去看她的时候,风寒已经快好了,怎么突然就病危?”
雷允恭道:“这个,奴才就不知了。方才刘大人急匆匆地来了宫里,请了好几位太医出宫。”
大哥刘美一向持重谨慎,从来不曾因为皇亲国戚的身份而嚣张跋扈,这么多年来,也没有拉拢过自己的势力,只是在自己的官职上,兢兢业业地办事,此时若不是那么着急,是断然不会来宫里请太医的。刘娥知晓雷允恭所言非虚,于是道:“快去备车。”
雷允恭转身离开,刘娥便命觅云将未画完的画收起来,带着纤紫匆匆走出奉华宫。
来不及亲自将要出宫的事情告诉赵恒,只派了一个宫女前去禀告,她便直接去了马车可以停留的外朝。
雷允恭早已把马车准备好,为了节省时间,便停在了外朝与内宫交接的地方,以求少走一些路。
刘娥来到马车停留的巷道,看到马车旁不只雷允恭一个人,他身旁还有一个颀长的白色身影,因为背对着她,让刘娥看不清长相。
刘娥为嫂子的病情担忧,自然无暇顾及那人是谁,便匆匆走了过去。
刘娥走近了,那白衣人也听闻动静,慢慢转过头来。
“皇上?”刘娥惊讶地望着他,“你这是……”
没有以往的黄袍,如今一袭白衣翩然在身,是要出宫么?这几年来,几次带她微服出巡,大部分都是这副打扮。
赵恒走近几步,牵起她的手,道:“莫要多说了,快上车罢。刘夫人病情严重,恐怕那些太医去了也是徒劳,别耽搁的最后一面都见不到。”
刘娥点点头,随他上车,心里已是难过的紧。最后一面,最后一面是什么意思?
嫂子还那么年轻,比她还要小呢,为什么就要病危,为什么上天总是要她看着自己所在意的人一个一个从她身边离开……
一年前张耆的死她到现在还没有释怀,虽然他久卧病榻多年,身体一直不好,离开是意料之中的事,但在他府上住了十几年,早已将他当成自己的哥哥看待,他离开了,又怎能不伤心?
只是,伤心也无法改变生命的无常,唯一能做到的,便只是慰劳他的家人,追封他的官职……
赵恒与刘娥并肩坐在马车一边,轻轻揽住她,他知道她心里难过,那个有生命之危的毕竟是她的嫂子,是她不多的亲人中的一个。可是,她难过,他又何尝不是呢,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在如此伤心!
一路上,刘娥都沉默不语,赵恒便也揽住她不说一句话。在这种时候,默默地陪伴比劝慰更有用,无论是不想让她过于难过,还是让她知晓自己待她的真心。
刘府不久便到了,刘娥与赵恒下车后直接去了嫂子宋冰儿的寝房。
寝房门口有许多家仆丫头候着,刘美在外室等候太医为他夫人医病,女儿繁英、女婿马季良和年仅十二岁的儿子从德都守候在他身边,等待太医为母亲医病。
看到他们过来,拜见过后,十二岁的从德慌忙跑过来,扑到刘娥怀里哭道:“姑姑,我娘她是不是要死了?”
“别胡说,”刘娥拈起丝帕轻轻为他擦了擦眼泪,“你看你爹爹把宫里的太医都请来了,一定能够治好你娘的病。”
从德眼里含着泪花,似信非信地问:“真的吗?”
刘娥点点头,指着屏风里面那些轮番为嫂子把脉的太医,安慰道:“当然是真的,你看,他们都在为你娘治病呢!”
说出这样的话,连她自己都未必信,只是实在不想这么小的孩子如此伤心。
“姑姑……”繁英眼里也是满含泪水。
刘娥转头,看着她鼓起的肚子,走过去扶她在屋内的椅子上坐下,道:“繁儿,你有孕在身,不宜太过劳累,你娘的事情,就交给姑姑吧。”
繁英擦干眼泪点点头,道:“谢谢姑姑。”
这时,那些太医都从内室出来,向赵恒刘娥行过礼之后,面上皆是出现犹豫之色。
刘美十分着急地问道:“各位太医,我夫人她怎么样了?”
为首的孙太医摇摇头,道:“刘大人,我等已经尽力了,令夫人病势严重,恐怕……”
“冰儿……”刘美有些失魂落魄地推开那些太医走进内室,在宋冰儿的床前坐下来,紧紧拉起她的手。
刘娥让纤紫带年幼的从德先出去,向孙太医问道:“就没有医好的可能了吗?”
孙太医摇摇头,道:“刘夫人病情严重,已经无法医治,臣已用银针封住她的穴道,如今尚在昏迷之中,若是拔出银针,夫人便会醒过来,能撑半个时辰,娘娘若有什么话想说的,就快些过去罢。”
刘娥用力睁大眼睛,不让眼泪流出来,道:“有劳孙太医了。”
面上虽然依然显得镇静,心里却已难过的紧,踉跄的后退几步,差点儿跌倒在地。
“姑姑——”
“皇后娘娘——”
繁英与马季良担忧地道。
赵恒就在身旁,忙出手扶住她:“月儿,你没事吧?”
刘娥摇摇头,绕过屏风走到内室,看了躺在床上昏迷不醒的宋冰儿一阵子,出来,对孙太医道:“你去把银针拔出来吧,让刘大人与夫人好好说会儿话。”
“是。”孙太医答应一声,转身向内室走去。
“陪我出去走走吧。”刘娥有些无力地对身旁的赵恒道。
二人走出寝房,外面阳光璀璨,花木繁盛,廊前紧紧簇拥的花枝,在阳光的照耀下,于洁净的地面上投下斑斑驳驳的阴影。
本是很美好的春光,但此时却让刘娥一点儿兴趣都提不起来。生死离别的时候,怎么可能有心情赏花呢,即便再美。
犹豫了一阵子,刘娥还是吩咐纤紫放从德过去。他已经十二岁了,也不算太小,母亲就要去世,觉得这件事还是不要瞒着他为好。
刘娥不忍看他们一家人话别,便一直与赵恒在外面等着。她心里明白,看到这样的情形,赵恒心里也定然是难过的。
赵恒轻轻挽着她,对着廊前一株繁盛的梨树凝眸,黑眸一片静默。他是难过的,心里微微泛痛,不过,那痛不是为病危的宋冰儿,也不是为那一双即将失去母亲的儿女,而是刘美一颗近乎绝望的心。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看着自己最在意的人在自己面前离去,却无能为力。
不知过了有多久,刘美牵着从德从寝房出来,二人眼睛皆已红肿,身后跟着眼睛同样红肿的繁英和女婿马季良。
看到廊前的刘娥与赵恒,刘美走过来,行了一个礼,道:“妹子,你嫂子有话要单独对你说,你去看看她罢。”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