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3364
阅读:6975
发表:2015/11/22
历史
小说
寒食祭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寒 食 祭
穆韵之
一、望风而逃
烈日炎炎,风卷黄沙。蜿蜒的大道上,一辆撑伞的马车,坐着晋国公子重耳。他锁龙眉,闭凤目,饥肠辘辘,随着车的咣当,人昏昏欲睡。跟随的有狐偃、赵衰、魏仇、狐射姑、颠颉、介子推、先轸等文臣武将,以及十几位随从,一行人护侍着公子重耳,风尘仆仆,狼狈不堪,逃往他国……
当年,晋献公嬖骊姬,昏家,乱国,害死太子申生,逼公子重耳逃狄国,二公子夷吾逃梁国。晋献公薨,有胆识之臣借葬之机,劈奸佞,弑骊姬母子,欲迎重耳回国继位,却被谢绝。后立夷吾为国君,称晋惠公。夷吾奸诈,民怨鼎沸,唯恐重耳结诸侯危及其地位,便派人赴狄国去杀重耳。
狄国虽小,淳朴好客。不仅敬逃来的重耳一干人为上宾,而且给重耳赐妻育子,安逸的生活让他们一待就是十二年。重耳获杀他的消息,为了不祸及狄国,只好辞别妻小,逃往负有霸主盛名的齐国,寻求庇护。
从狄国到齐国,千里迢迢。在路途中,有的随从难耐跋涉之苦,却偷偷溜掉。有个叫里凫须的随从,竟卷上盘缠银两溜之大吉,使重耳一干人陷入困境,于是沿路乞讨,风餐露宿,饥寒交迫,倍受煎熬。
二、五鹿讨土
重耳一干人路过卫国,本打算让卫国国君接济一下,不料卫国国君心存芥蒂,反被拒之关外,他们只好绕关兜圈而行。
在途中,重耳一干人忍着饥饿赶路,走走停停比较缓慢。一日,路过一个叫五鹿的地方,见几位农夫在田旁树下吃午饭。饥肠辘辘的重耳让介子推扶他过去讨点吃的。介子推道:“吾一人足唉,岂能劳累公子。”
重耳的舅公狐偃,不以为然,他道:“公子面子比汝足唉!”就架着重耳走了过去,向农夫讨饭,农夫们听说重耳是晋国公子,不但不买他的面子,竟然有一位老农夫拿块土坷垃给重耳,道:“欲吃饭,土中求。”重耳、狐偃一阵尴尬。
在一旁的魏仇、颠颉怒不可遏。魏仇折树枝,要鞭挞那农夫,却被狐偃拦住。颠颉抡拳,又被介子推拉开。狐偃转身接过土坷垃,露出笑脸,道:“公子,这可是个吉祥的兆头。要饭容易要土难。老农以土示之,乃是上天赐给土地乎!这是开疆拓土吉音,快快拜纳。”重耳犹豫。介子推明白狐偃的心思,为了摆脱尴尬,以免其他人惹事生非,也朗声道:“诗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公子怀德,有土有民,将来必有社稷,还不大礼拜之如何?”
重耳听了这番话语,躬身拜领了这块土坷垃,便捧上车,绝尘而去。
三、割股奉君
过了五鹿,一路荒凉,难见村舍,只能靠摘树叶、挖野菜充饥。重耳一开始还能吃上几口,后来一吃就反胃,吃不上食物的重耳,身体越来越羸弱。
一日,走累了,在路旁的树林中休息打尖。狐偃见重耳很少吃东西,就亲自端来半瓦罐野菜汤,劝重耳喝点压压饥,重耳强忍咽下两口苦涩的野菜汤,却又吐了出来。呕吐后的重耳,两眼只冒金花,虚弱的身体一软,昏了过去,几个随从吓得一阵惊呼。
狐偃抱着重耳又揉又掐,才唤醒过来。分头找食物回来的介子推、赵衰、魏仇、狐射姑、颠颉看着奄奄一息的重耳,心里十分不安,再看一眼带回来的野菜、树叶又很无奈。狐射姑却担心地哭出声来。介子推看着瓦罐,若有所思,抱起来,转身离去。
介子推捧着用树叶盖了口的瓦罐,一跛一颠地回来,到枕着狐偃腿躺着的重耳身边揭开,从瓦罐飘出的香味。闻到香味的重耳睁开眼睛。在一旁的魏仇叫道:“好香的肉味!”
饿极的重耳贪婪地喝完了瓦罐里的肉汤。肉汤下肚,重耳出了一身虚汗,百骸清爽,渐渐感到浑身有了力气。重耳道:“这是吾有生之来,喝到最美味的汤。介子,肉从何来?”
介子推支支吾吾。先轸再也忍不住,就说明了真相,原来他挖野菜回来,路过山沟,看到介子推割股熬汤的一幕。重耳听后,执着介子推手,热泪盈眶,感激道:“汝之大德,吾何日能报乎?”介子推恳切地说:“何图报之,只愿公子日后做一位贤德明君。”
四、不受君禄
重耳终于结束了流亡十九年的生涯,回国当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
晋文公平息他即位不久的吕省、隙芮叛乱后,祭祀社稷,举行了复国封赏大典,原来跟随他逃难的人,一下子都加官进爵,成了晋国显赫一时的人物。唯独忘了介子推。耿直的介子推,自返国只朝见一次文公,就托病回家,以编织草鞋养母。
介母听说文公赏从亡者,连偷盗盘缠的里凫须都封了御马官,就告儿子道:“文公赏从亡,吾儿追随他十九年,曾割股啖君,功劳也不小,何不去求之。”介推摇头道:“文公复国乃天意,吾不敢贪天之功居为己有。吾忠君的行为发乎自然,没必要得到奖赏。儿也听说,壶叔主动请赏。狐偃、赵衰等人以为他们辅佐得力,坦然受封,这与窃人之财的盗贼有什么区别,吾真没脸与汝等同朝为官。”介母听后,点头称是。
时值周室内乱,封赏未进行完,文公便出兵勤王。平乱党,安王室,维持纲常。获胜返国的文公,继续兑现封赏,还放榜:‘晋文公封赏,有功者讨封’通告国人。邻居解张是介推多年好友,见了榜文,特给介推报喜传讯,劝介推进宫封赏,介子推坦然道:“文公复国乃天意,君论功行赏乃仁义,吾忠君乃本意,应做的事岂可讨封”。介子推婉言推脱,解张仍为介子推打抱不平,就在城门挂书帛,写道:“有龙矫矫,顷失其所,五蛇从之,同流天下,龙饥乏食,一蛇割股,龙返于渊,安其壤土,四蛇入穴,号于中野。”晋文公看到书帛后,顿然想起了介子推,他后悔不迭地叹道:“我何以忘了介爱卿呢?罪过呀,罪过!”便立即下令速请介子推觐见封赏。
介子推见解张忿忿不平而去,深怕惹来不必要的麻烦,草草收拾简单行装,避开闹市,背着母亲到风景秀丽的绵山隐居起来。
不甘心的晋文公一而再再而三地派人去请介子推,固执的介子推闻讯避而不见,只转话晋文公:“和睦待人,不忘根本,同心协力,图强社稷。”晋文公听后感动得眼泪涕零,羞愧莫及,决定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五、火焚绵山
晋文公亲自登门来请,只可惜人走屋空。向樵夫打听,才知道介子推背着母亲躲进山里。然而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寻找两个人谈何容易。赵衰见晋文公犯难,紧锁双眉,就献计,道:“介子推孝子,只要从三面火烧绵山,汝怕火伤及其母,便会背母出来,主公何怕不见汝。”急于见到介子推的晋文公,没深思,就首肯下令。
绵山三面起火,火光熠熠,浓烟滚滚,鸟惊兽奔。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介子推抱老母坐在一棵老柳树下烧死了。晋文公看到这副惨样,失声而哭,捶胸顿足,道:“吾之罪唉!吾不来,汝与母逍遥山野,吾求之,汝与母死于非命。”实乃追悔莫及。
晋文公一阵哭拜后,安葬遗体,却发现介子推脊梁堵在柳树洞上,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穆韵之
一、望风而逃
烈日炎炎,风卷黄沙。蜿蜒的大道上,一辆撑伞的马车,坐着晋国公子重耳。他锁龙眉,闭凤目,饥肠辘辘,随着车的咣当,人昏昏欲睡。跟随的有狐偃、赵衰、魏仇、狐射姑、颠颉、介子推、先轸等文臣武将,以及十几位随从,一行人护侍着公子重耳,风尘仆仆,狼狈不堪,逃往他国……
当年,晋献公嬖骊姬,昏家,乱国,害死太子申生,逼公子重耳逃狄国,二公子夷吾逃梁国。晋献公薨,有胆识之臣借葬之机,劈奸佞,弑骊姬母子,欲迎重耳回国继位,却被谢绝。后立夷吾为国君,称晋惠公。夷吾奸诈,民怨鼎沸,唯恐重耳结诸侯危及其地位,便派人赴狄国去杀重耳。
狄国虽小,淳朴好客。不仅敬逃来的重耳一干人为上宾,而且给重耳赐妻育子,安逸的生活让他们一待就是十二年。重耳获杀他的消息,为了不祸及狄国,只好辞别妻小,逃往负有霸主盛名的齐国,寻求庇护。
从狄国到齐国,千里迢迢。在路途中,有的随从难耐跋涉之苦,却偷偷溜掉。有个叫里凫须的随从,竟卷上盘缠银两溜之大吉,使重耳一干人陷入困境,于是沿路乞讨,风餐露宿,饥寒交迫,倍受煎熬。
二、五鹿讨土
重耳一干人路过卫国,本打算让卫国国君接济一下,不料卫国国君心存芥蒂,反被拒之关外,他们只好绕关兜圈而行。
在途中,重耳一干人忍着饥饿赶路,走走停停比较缓慢。一日,路过一个叫五鹿的地方,见几位农夫在田旁树下吃午饭。饥肠辘辘的重耳让介子推扶他过去讨点吃的。介子推道:“吾一人足唉,岂能劳累公子。”
重耳的舅公狐偃,不以为然,他道:“公子面子比汝足唉!”就架着重耳走了过去,向农夫讨饭,农夫们听说重耳是晋国公子,不但不买他的面子,竟然有一位老农夫拿块土坷垃给重耳,道:“欲吃饭,土中求。”重耳、狐偃一阵尴尬。
在一旁的魏仇、颠颉怒不可遏。魏仇折树枝,要鞭挞那农夫,却被狐偃拦住。颠颉抡拳,又被介子推拉开。狐偃转身接过土坷垃,露出笑脸,道:“公子,这可是个吉祥的兆头。要饭容易要土难。老农以土示之,乃是上天赐给土地乎!这是开疆拓土吉音,快快拜纳。”重耳犹豫。介子推明白狐偃的心思,为了摆脱尴尬,以免其他人惹事生非,也朗声道:“诗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公子怀德,有土有民,将来必有社稷,还不大礼拜之如何?”
重耳听了这番话语,躬身拜领了这块土坷垃,便捧上车,绝尘而去。
三、割股奉君
过了五鹿,一路荒凉,难见村舍,只能靠摘树叶、挖野菜充饥。重耳一开始还能吃上几口,后来一吃就反胃,吃不上食物的重耳,身体越来越羸弱。
一日,走累了,在路旁的树林中休息打尖。狐偃见重耳很少吃东西,就亲自端来半瓦罐野菜汤,劝重耳喝点压压饥,重耳强忍咽下两口苦涩的野菜汤,却又吐了出来。呕吐后的重耳,两眼只冒金花,虚弱的身体一软,昏了过去,几个随从吓得一阵惊呼。
狐偃抱着重耳又揉又掐,才唤醒过来。分头找食物回来的介子推、赵衰、魏仇、狐射姑、颠颉看着奄奄一息的重耳,心里十分不安,再看一眼带回来的野菜、树叶又很无奈。狐射姑却担心地哭出声来。介子推看着瓦罐,若有所思,抱起来,转身离去。
介子推捧着用树叶盖了口的瓦罐,一跛一颠地回来,到枕着狐偃腿躺着的重耳身边揭开,从瓦罐飘出的香味。闻到香味的重耳睁开眼睛。在一旁的魏仇叫道:“好香的肉味!”
饿极的重耳贪婪地喝完了瓦罐里的肉汤。肉汤下肚,重耳出了一身虚汗,百骸清爽,渐渐感到浑身有了力气。重耳道:“这是吾有生之来,喝到最美味的汤。介子,肉从何来?”
介子推支支吾吾。先轸再也忍不住,就说明了真相,原来他挖野菜回来,路过山沟,看到介子推割股熬汤的一幕。重耳听后,执着介子推手,热泪盈眶,感激道:“汝之大德,吾何日能报乎?”介子推恳切地说:“何图报之,只愿公子日后做一位贤德明君。”
四、不受君禄
重耳终于结束了流亡十九年的生涯,回国当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
晋文公平息他即位不久的吕省、隙芮叛乱后,祭祀社稷,举行了复国封赏大典,原来跟随他逃难的人,一下子都加官进爵,成了晋国显赫一时的人物。唯独忘了介子推。耿直的介子推,自返国只朝见一次文公,就托病回家,以编织草鞋养母。
介母听说文公赏从亡者,连偷盗盘缠的里凫须都封了御马官,就告儿子道:“文公赏从亡,吾儿追随他十九年,曾割股啖君,功劳也不小,何不去求之。”介推摇头道:“文公复国乃天意,吾不敢贪天之功居为己有。吾忠君的行为发乎自然,没必要得到奖赏。儿也听说,壶叔主动请赏。狐偃、赵衰等人以为他们辅佐得力,坦然受封,这与窃人之财的盗贼有什么区别,吾真没脸与汝等同朝为官。”介母听后,点头称是。
时值周室内乱,封赏未进行完,文公便出兵勤王。平乱党,安王室,维持纲常。获胜返国的文公,继续兑现封赏,还放榜:‘晋文公封赏,有功者讨封’通告国人。邻居解张是介推多年好友,见了榜文,特给介推报喜传讯,劝介推进宫封赏,介子推坦然道:“文公复国乃天意,君论功行赏乃仁义,吾忠君乃本意,应做的事岂可讨封”。介子推婉言推脱,解张仍为介子推打抱不平,就在城门挂书帛,写道:“有龙矫矫,顷失其所,五蛇从之,同流天下,龙饥乏食,一蛇割股,龙返于渊,安其壤土,四蛇入穴,号于中野。”晋文公看到书帛后,顿然想起了介子推,他后悔不迭地叹道:“我何以忘了介爱卿呢?罪过呀,罪过!”便立即下令速请介子推觐见封赏。
介子推见解张忿忿不平而去,深怕惹来不必要的麻烦,草草收拾简单行装,避开闹市,背着母亲到风景秀丽的绵山隐居起来。
不甘心的晋文公一而再再而三地派人去请介子推,固执的介子推闻讯避而不见,只转话晋文公:“和睦待人,不忘根本,同心协力,图强社稷。”晋文公听后感动得眼泪涕零,羞愧莫及,决定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五、火焚绵山
晋文公亲自登门来请,只可惜人走屋空。向樵夫打听,才知道介子推背着母亲躲进山里。然而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寻找两个人谈何容易。赵衰见晋文公犯难,紧锁双眉,就献计,道:“介子推孝子,只要从三面火烧绵山,汝怕火伤及其母,便会背母出来,主公何怕不见汝。”急于见到介子推的晋文公,没深思,就首肯下令。
绵山三面起火,火光熠熠,浓烟滚滚,鸟惊兽奔。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介子推抱老母坐在一棵老柳树下烧死了。晋文公看到这副惨样,失声而哭,捶胸顿足,道:“吾之罪唉!吾不来,汝与母逍遥山野,吾求之,汝与母死于非命。”实乃追悔莫及。
晋文公一阵哭拜后,安葬遗体,却发现介子推脊梁堵在柳树洞上,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