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授权发表
字数:24380
阅读:3502
发表:2021/2/1
9章 农村,家庭,悬疑推理 小说
《鹿鸣谷》第1章
1
…
8
9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你叫吴行?我不认识你呀!”张化仔细地打量着吴行,似乎是在努力地回忆着什么,末了还是连连摇头不止。
“您老忘了吗?我和你家小丰是朋友啊!”
“小丰是谁呀?”
“小丰是您的儿子啊!”
“我不知道什么小丰,再说我也没有儿子啊!”
“您老忘了,有一回我和小丰在外面喝酒,他醉了个一塌糊涂,是我送他回家,您老为我们开的房门,还责备了他,要他以后不要在外面酗酒闹事,您老还记得有这么一回事儿吧?”
张化怔怔地听着,依旧连连摇头不止。
吴行随口说着,两眼一直在关注着张化的面部表情。经过一番仔细观察之后,他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看来,张化患上失忆症确系属实,决非谬传。能够弄清这个情况,对他而言十分重要。到了这一步上,他终于可以放心了。至于下一步应该如何行动,他本人也已心中有数。
张化依旧在那里喃喃自语:“我倒是真想有一个儿子,可我没有啊!不过总会有的,我会有儿子的……”
“张叔,我给您老当个干儿子好不好啊?”吴行做出一副十分虔诚的神态说。
“说啥!你给我当干儿子!这……”张化一时竟不知咋说才好了,他盯住吴行看了又看,最后又把目光落在韦一驼脸上。
韦一驼快步走上前来,一把推开了吴行,一脸嗔怪地说:“你这个人是咋回事儿啊?不认不识的,上赶着找上门来,还要给人家当干儿子,这都是哪儿跟哪儿啊!有你这么说话的吗?开玩笑也没你这么开的吧!”
“我这可不是开玩笑,说心里话,我是真想当一回干儿子,眼下他老人家也确实需要一个干儿子,对不对呀?”吴行一脸认真地说。
“你以为你是谁呀!别拿自个儿不当外人行不行啊!”韦一驼已是一脸忿忿的表情,越说嗓门儿越高。
“嗐,你让他把话说完嘛。”张化做了一个手势,制止住韦一驼。
吴行却不再多说什么,他后退两步,端端正正地跪了下去,一连磕了三个响头,这才一字一顿地把话说了下去:“干爹,从今儿个开始,我就是您的干儿子了,我一定好好地孝敬您老人家就是。”
“好,也好,我就收下你这个干儿子吧!”张化始而一怔,继而连连点头,伸出双臂,上前扶起吴行。
张化当即吩咐韦一驼,马上动手操办伙食,以示庆贺。至此,韦一驼虽然不大情愿,却也不好再有任何异议。吴行看出韦一驼对他怀有戒备心理,也就主动下了厨房,动手为韦一驼帮忙,显得十分殷勤。
“看你年纪不小,手脚还挺麻利的嘛。”吴行向韦一驼讨好地一笑。他有意就此引出话头,希望通过交谈化解两人之间的隔阂。
“那当个啥,再麻利也没啥用处,反正没人愿意给我当干儿子。”韦一驼白了吴行一眼,强烈地表达着自己的不满情绪。
“那好啊!我也认你当干爹就是了。”
“你倒说得轻巧,一个干儿子,认俩干爹,那干爹也太不值钱了吧!”
“那咋办呢?我不是怕你不高兴嘛。”
“我可没资格当啥干爹,压根儿就没想要啥干儿子,你也趁早替自个儿省省吧!”
“我这也是心到佛知,你可别不领情啊!”
“你这个年轻人呐,心眼儿来得还真够快的呀!”
两个人四目相对,而后一起笑了起来,一场颇为艰难的谈话开始变得轻松而又愉悦。
马四的养鹿场就在村西头,规模不算小,养了足有上百只鹿,而且管理得井井有条。
张化干父子两人刚刚走进大门,马四就迎了出来,他一眼便认出了吴行。待到听张化介绍说这是他刚刚认下的干儿子,马四生出某种突兀之感,当即以一种半真半假的口吻对张化说:“老哥们儿,你可真行啊!征婚是为了要儿子,这婚还没征成,儿子倒先有了,那是不是不用再搞啥征婚了呀?”
“你这是说到哪儿去了呀!我征婚要的是能够传宗接代的亲儿子,吴行不过是一个干儿子嘛,压根儿就是两回事儿,你可别给我混为一谈哪!”
吴行在一旁赶忙插话,说:“那对,我不过是一个干儿子罢了,干爹该征婚还得征婚,该要亲生儿子还得要亲生儿子,事情总得做到两不耽误才是。”
“你倒真会说话,年轻人,你自个儿还得知道,这个干儿子可不是那么好当的呀!”
“您老还想说什么呀?”
“你读过书吗?”
“读过,高中毕业。”
“干过什么工作?”
“也没干过啥正经职业,只能算是一个自由职业者吧!”
“以前和张化一家打过交道吗?”
“我和干爹的儿子小丰是好朋友,关系还正经不错哪!”
张化听得不耐烦了,在一旁岔开马四的话头,说:“你就少说两句吧!我带干儿子过来,是想求你办一件事情哪!”
“求我办啥事儿啊?说吧!”
“我这干儿子想在咱鹿鸣谷村留下来,他没一点儿正经事儿干也不行啊!你看你这养鹿场缺不缺少人手儿,最好能把他收留下来。”
“说啥!你这干儿子还要留在咱鹿鸣谷村?”
“是啊!”
“马叔,我知道你这人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不过你也不必为难,能留就留,不行咱们再想别的办法。”吴行嘿嘿一笑,赶忙接上了话头。
马四两眼一瞪:“你小子也不用忽悠我,看在你干爹的面子上,我好意思不收留你吗?”
“那我就先谢谢马叔了。”
“也好,吴行,我就先给你安排安排……”
马四把吴行带到鹿栏前,叫出工友郑仁,准备为两人介绍一下。吴行当即认出了郑仁,忙说:“不用介绍,我们两个认识,早就见过面了。”
郑仁显得也很高兴:“是你呀!吴行,咱俩还真是有缘哪!”
“你们认识更好,我就不用再介绍了,不过我还得啰嗦两句,吴行初来乍到,干活还摸不着个门道儿,郑仁你可得多操一点儿心了呀!”马四拍打着郑仁的肩头,连连叮嘱着,而后又转向吴行,“我可告诉你,郑仁嘴大舌长好吃好喝,这还不说,他最大的毛病就是见了女人迈不动步……”
“这是哪儿的话呀!我一个光棍汉,也就是爱看女人两眼罢了。”郑仁不等马四把话说完,赶忙开口为自己辩解。
“那一定得是美女了。”吴行在一旁调侃着。
“啥叫美女呀!在他郑仁眼里,叫个女人就是美女。”马四嘴一撇,一脸不屑地连连指点着郑仁。
而后,马四又叮嘱了一番,把吴行交给郑仁,自己回屋陪张化去了。
别看郑仁长得浑浑噩噩,却也蛮有派头,尤其喜欢装腔作势,他当即指挥吴行开始干活。其实活计也很简单,只是开辟一处小巧精致的鹿栏而已。郑仁特地说给吴行,这是专为那些发情的牝鹿们准备的场所,便于它们在这里迎候火鹿光临,完成交配任务。鹿栏里侧设一小门,可以让那些牝鹿们出出入入,对外却无任何门户可言。郑仁解释说,栏杆不高不矮,牝鹿们出不去,火鹿却进得来,说来也是一种恰到好处的设计。
立桩早已竖好,木料也都现成,他们只须用铁丝子将它们一一捆扎上去即可。两个人干活的速度还不慢,很快就已接近完工。只是郑仁发现了一个问题,才不得不停了下来。原来,吴行把铁丝头子留得过长,一个个锋利无比,看上去很有一种铁蒺藜的味道。
郑仁板起面孔,厉声呵斥着吴行:“你呀!干活咋就不知道过过大脑,铁丝头子这么老长,一个个还都尖溜溜的,万一伤着火鹿爷爷,那还得了吗?”
“可不,这还真是大意了,我马上返工,把它们好好地修剪一下吧!”吴行十分谦恭地连连点头。
“修剪啥呀!你把铁丝头儿都盘回去不就妥当了嘛。”
“也对。”
“你呀!这么简单的事儿还得让我教你,要是塞给你一个女人,用不用我教你呀?”
“教教也好。”
“那可不行,这一辈子,我还没见识过女人是咋回事儿哪!”
“那就我来教你好了。”
“你见识过女人呢?”
“一个老大不小的男人,连女人都没见识过,活得也太惨了吧!”
“你可别吹牛了,还是赶紧好好地干活吧!现在我是师傅,你是徒弟,你就得听我的,懂不懂规矩啊?”郑仁朝吴行连连摆手,不让他把话再说下去。
5.萧一楠
“你倒是给我说说看,为什么总是做这样一个相同的梦呢?”
“我不知道”
“那我问你,在你自己以往的生活经历中,曾经出现过类似的场面吗?”
“我不记得了。”
“你再好好地想一想看。”
“想不起来,我啥都想不起来。”
萧一楠端起手中的九龙杯,以一种期盼的目光打量着张化,等待对方做出能够令他满意的答复。然而,张化却一脸茫然,只是连连摇头而已。
萧一楠再一次大失所望,他连连摇头,一口干了杯中酒。
看上去萧一楠比张化年纪要小许多,也就五十来岁的模样。不过,他的精神状态却远不如张化。那一张略显消瘦的面庞,白里透青,看不出一丁点儿血色,当然也就缺少了某种意气风发的生命活力。只是那一副凝重而又深沉的神态,让他显得极有城府,给人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他呐,既是张化的秘书,也是张化的朋友。两人私交甚厚,情谊非同寻常。否则,张化落到这种地步,他大可不必放下自己的工作,从省城千里迢迢追随至此。不过,鹿鸣谷毕竟是张化的出生地,留有许许多多的美好记忆,旧地重游触景生情,似乎可以令人返璞归真,这对恢复记忆应该不无好处。记得张化曾不止一次地当他说起过,鹿鸣谷是一个极其神秘的所在,其中尤以一眼远近闻名的神泉——勿忘泉为最。据说,只要喝上一口勿忘泉水,再久远的事情,都会记得起来。
不知何故,萧一楠本人于潜意识中一直坚信,终有一天,张化能够恢复记忆,那一宗千万巨款的贪腐大案也就水落石出,大白于天下了,岂不快哉!
也许,鹿鸣谷和勿忘泉就是让张化恢复记忆的最后一线希望了。
此外,萧一楠还有一点小小的个人打算。他很想找到一个幽僻的去处,让疲劳的身心得到休憩,可以腾出大块的时间,写出那一部自己酝酿已久的著作。所谓五十而知天命,他早已悟透了人生,能把一些感悟付诸笔墨,传之于世,也可谓不枉此生了。
一番煞费苦心的交谈过后,张化依旧浑然不觉。萧一楠连连摇头不止,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努力再一次失败。此前,他也曾不止一次地与张化有过类似场面,酒到浓处,旧话重提,他往往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迸发于心灵深处的火花。虽然只是稍纵即逝而已,却也一次次地让他萌生出新的希望。每一次对酌,萧一楠都是刻意而为,把那一对仿古制造的九龙杯派上用场。而张化才怪呐,竟也非此杯不用。他一边饮酒,一边把玩不已,而且看上去仿佛若有所思一般。其实,这九龙杯也真是一桩陈年旧物,还是张化在任时受他人馈赠,他又转送萧一楠,由萧一楠一直留存至今。有关九龙杯,民间有着许多相关的传说,说来十分有趣。杨香武三盗九龙杯就是其中之一,故事颇具传奇色彩。一些绿林好汉们饮酒打赌,怂恿杨香武去皇宫中盗取御用九龙杯,可谓艰险无比。杨香武终于成功地盗得九龙杯,一时传为佳话。只是不知是野史传奇,还是文人杜撰,无从考证,姑妄言之。不过,另有一则周总理智讨九龙杯的故事,颇有出处,足以令人拍案称奇。据说,一位美国外交官来华访问,于国宴上用过九龙杯之后,以致爱不释手,竟不拘小节,将此杯悄悄地纳为己有。如此一来,也就难住了那些服务人员。一不好把事情说破,公开讨回,让国际贵宾下不来台,岂不有失待客之道?二又不能将九龙杯拱手送人,让国宝就此流失。事已至此,偏又苦于无法可想,于是便去请教周总理。周总理授意他们安排了一场魔术表演。其中一个节目就是所谓的“大变九龙杯”。魔术师在台上把一只九龙杯变来变去,变得不知去向之际,郑重地当众声明,此杯已在某外交官的皮包之中。于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从那位金发碧眼的女郎手中讨回了九龙杯。一时间全场掌声雷动,皆大欢喜。
正所谓美酒更须美器。每一次,九龙杯都让两位对饮者更添酒兴。
酒兴引起谈兴,他们很自然地又一次说到了征婚事宜。
其实,萧一楠对张化此举一直持有保留意见,此时说及此事,他依旧连连摇头不止:“老张,一个儿子就那么重要,值得你如此操办一回吗?”
张化板起面孔,态度显得格外认真:“怎么不重要!人这一辈子,忙来忙去,到底图个啥呀?你倒是说一说看。”
“这个不大好说,不是有一句老话,叫做人各有志嘛。”
“让我说呀!钱财也好,权势也罢,那些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有也好,无也罢,无关紧要,只有生命,才算得上至尊至贵,无可替代。”
“就算你说得不错,那又和儿子有什么关系呢?”
“这还不是明情嘛,人呐,有一生终有一死,有了儿子,生命不就得以延续了嘛。”
萧一楠只是一声苦笑而已,再无话说。
张化也就转了话题:“小萧,你不是打算写一部著作吗?到底什么时候动笔呀?”
“也快,等我把一切酝酿成熟之后,也就该动笔起草了。”
“你打算写些什么内容啊?”
“你有兴趣听吗?我还真想给你讲一讲哪!”
“那好啊!你就讲一讲吧!”
于是,萧一楠讲了下面一段故事:
五十年前,鹿鸣谷村有一对年轻的张姓夫妇,共同抚养着一个从
山里捡回的弃婴。丈夫后来却变了心,嫌弃妻子不能生育,与另一女
子有染。那女子身怀有孕后,这一对男女双双出走,不知所终。留下
那母子二人,他们相依为命,生计越发艰辛。母亲却异常坚毅勤奋,
儿子也发奋读书,终于学有所成,顺利地读到了大学毕业……
萧一楠一边讲着,一边仔细地打量着坐在对面的张化,心中不免添了几分感伤。这位惟一的倾诉对象,一直无动于衷。不管故事生动与否,他都不感兴趣。仿佛那只是别人的故事,与他本人毫不相干似的。
萧一楠顿觉谈兴大减,他不想再讲下去了,于是提议说:“咱们还是去一趟勿忘泉吧!喝上一通泉水,也好醒一醒酒,提一提神。”
张化却连连摇头,说:“我今儿个有点儿累,不想去了。”
“走嘛,就当散一散步了,一举两得的事情嘛。”
萧一楠一再坚持,张化终于勉强同意,两人一起动身去了勿忘泉。
出鹿鸣谷村向东,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登山小路。搭眼一看,就知道是人力雕凿而成。石阶一蹬一蹬,步步登高。行人拾阶而上,倒也不费多少气力。岁岁年年,前人不知花了多少功夫,用了多少气力,终于为勿忘泉开凿出这样一条小路。仅此一点,也就足以说明勿忘泉在人们的心目中该是何等地位了。
小路尽头处,就是那一眼远近闻名的勿忘泉。一方凹处,怪石突兀,簇拥着一汪清泉喷涌而出,而后又汩汩而流,汇成一条小溪,叮咚作响,一去不回。泉眼旁,是一处不大不小的开阔地带,绿草如茵绵绵不绝,有若干形状大小不一的石块散卧于其中。人们饮罢泉水,尽可在石块上坐下去小憩一回,倒也不失为一个极佳的休闲所在。
有一则颇为古老的传说,说到当年有一只迷路的梅花鹿无法回归鹿群,不辞千辛万苦,寻到了勿忘泉。在饮过泉水之后,梅花鹿终于迷途知返,找到了失散已久的鹿群,也就逃脱了一场厄运,得以化险为夷。这个故事久传不衰,勿忘泉也就远近闻名,无人不知了。
萧一楠拉着张化来到勿忘泉旁,他们双双俯下身去,各自用双手掬起一捧清泉,尽情地畅饮起来。张化仿佛渴极,也就把那清泉当成了玉液琼浆一般,喝得十分贪婪。萧一楠却早早地住了手,看张化喝得那么起劲,他心里陡地生出一种欣慰之感。末了,却又轻轻地摇起头来。他们两人已不止一次地来喝过这勿忘泉水了,却一点儿效果也未能显现出来。按说,这本是一种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说法,萧一楠也未曾完全置信。可不知为什么,他于潜意识中却对勿忘泉寄予某种强烈的希冀,并为此付诸行动,一直不肯懈怠。也许,这只能算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行为吧!鹿鸣谷也好,勿忘泉也罢,早已和张化的生命融为一体。冥冥中应该有某种神圣的力量在召唤着他,让他走出迷途恢复记忆。倘能就此大功告成,那么付出任何代价也都值得了。
远远地,有一声呦呦鹿鸣传了过来,听来是那样的亲切而又温馨,仿佛是一只牝鹿正在呼唤着它那嗷嗷待哺的幼子一般。稍后,果然有一只成年的牝鹿出现在他们的对面。那牝鹿左右逡巡之际,又有一只小鹿蹦蹦跳跳地跑了过来。一对母子得以相逢,各自呦呦而鸣,宛如低吟浅唱一般,在缠缠绵绵地互诉衷肠。
一时间,张化似乎都看呆了,于不知不觉中,两行老泪已从眼中汩汩涌出,一颗颗晶莹如豆,落地有声。
萧一楠看在眼中,不禁为之怦然心动。也许,那一滴滴泪珠就是闪现在自己眼前的希望火花了吧!
“您老忘了吗?我和你家小丰是朋友啊!”
“小丰是谁呀?”
“小丰是您的儿子啊!”
“我不知道什么小丰,再说我也没有儿子啊!”
“您老忘了,有一回我和小丰在外面喝酒,他醉了个一塌糊涂,是我送他回家,您老为我们开的房门,还责备了他,要他以后不要在外面酗酒闹事,您老还记得有这么一回事儿吧?”
张化怔怔地听着,依旧连连摇头不止。
吴行随口说着,两眼一直在关注着张化的面部表情。经过一番仔细观察之后,他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看来,张化患上失忆症确系属实,决非谬传。能够弄清这个情况,对他而言十分重要。到了这一步上,他终于可以放心了。至于下一步应该如何行动,他本人也已心中有数。
张化依旧在那里喃喃自语:“我倒是真想有一个儿子,可我没有啊!不过总会有的,我会有儿子的……”
“张叔,我给您老当个干儿子好不好啊?”吴行做出一副十分虔诚的神态说。
“说啥!你给我当干儿子!这……”张化一时竟不知咋说才好了,他盯住吴行看了又看,最后又把目光落在韦一驼脸上。
韦一驼快步走上前来,一把推开了吴行,一脸嗔怪地说:“你这个人是咋回事儿啊?不认不识的,上赶着找上门来,还要给人家当干儿子,这都是哪儿跟哪儿啊!有你这么说话的吗?开玩笑也没你这么开的吧!”
“我这可不是开玩笑,说心里话,我是真想当一回干儿子,眼下他老人家也确实需要一个干儿子,对不对呀?”吴行一脸认真地说。
“你以为你是谁呀!别拿自个儿不当外人行不行啊!”韦一驼已是一脸忿忿的表情,越说嗓门儿越高。
“嗐,你让他把话说完嘛。”张化做了一个手势,制止住韦一驼。
吴行却不再多说什么,他后退两步,端端正正地跪了下去,一连磕了三个响头,这才一字一顿地把话说了下去:“干爹,从今儿个开始,我就是您的干儿子了,我一定好好地孝敬您老人家就是。”
“好,也好,我就收下你这个干儿子吧!”张化始而一怔,继而连连点头,伸出双臂,上前扶起吴行。
张化当即吩咐韦一驼,马上动手操办伙食,以示庆贺。至此,韦一驼虽然不大情愿,却也不好再有任何异议。吴行看出韦一驼对他怀有戒备心理,也就主动下了厨房,动手为韦一驼帮忙,显得十分殷勤。
“看你年纪不小,手脚还挺麻利的嘛。”吴行向韦一驼讨好地一笑。他有意就此引出话头,希望通过交谈化解两人之间的隔阂。
“那当个啥,再麻利也没啥用处,反正没人愿意给我当干儿子。”韦一驼白了吴行一眼,强烈地表达着自己的不满情绪。
“那好啊!我也认你当干爹就是了。”
“你倒说得轻巧,一个干儿子,认俩干爹,那干爹也太不值钱了吧!”
“那咋办呢?我不是怕你不高兴嘛。”
“我可没资格当啥干爹,压根儿就没想要啥干儿子,你也趁早替自个儿省省吧!”
“我这也是心到佛知,你可别不领情啊!”
“你这个年轻人呐,心眼儿来得还真够快的呀!”
两个人四目相对,而后一起笑了起来,一场颇为艰难的谈话开始变得轻松而又愉悦。
马四的养鹿场就在村西头,规模不算小,养了足有上百只鹿,而且管理得井井有条。
张化干父子两人刚刚走进大门,马四就迎了出来,他一眼便认出了吴行。待到听张化介绍说这是他刚刚认下的干儿子,马四生出某种突兀之感,当即以一种半真半假的口吻对张化说:“老哥们儿,你可真行啊!征婚是为了要儿子,这婚还没征成,儿子倒先有了,那是不是不用再搞啥征婚了呀?”
“你这是说到哪儿去了呀!我征婚要的是能够传宗接代的亲儿子,吴行不过是一个干儿子嘛,压根儿就是两回事儿,你可别给我混为一谈哪!”
吴行在一旁赶忙插话,说:“那对,我不过是一个干儿子罢了,干爹该征婚还得征婚,该要亲生儿子还得要亲生儿子,事情总得做到两不耽误才是。”
“你倒真会说话,年轻人,你自个儿还得知道,这个干儿子可不是那么好当的呀!”
“您老还想说什么呀?”
“你读过书吗?”
“读过,高中毕业。”
“干过什么工作?”
“也没干过啥正经职业,只能算是一个自由职业者吧!”
“以前和张化一家打过交道吗?”
“我和干爹的儿子小丰是好朋友,关系还正经不错哪!”
张化听得不耐烦了,在一旁岔开马四的话头,说:“你就少说两句吧!我带干儿子过来,是想求你办一件事情哪!”
“求我办啥事儿啊?说吧!”
“我这干儿子想在咱鹿鸣谷村留下来,他没一点儿正经事儿干也不行啊!你看你这养鹿场缺不缺少人手儿,最好能把他收留下来。”
“说啥!你这干儿子还要留在咱鹿鸣谷村?”
“是啊!”
“马叔,我知道你这人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不过你也不必为难,能留就留,不行咱们再想别的办法。”吴行嘿嘿一笑,赶忙接上了话头。
马四两眼一瞪:“你小子也不用忽悠我,看在你干爹的面子上,我好意思不收留你吗?”
“那我就先谢谢马叔了。”
“也好,吴行,我就先给你安排安排……”
马四把吴行带到鹿栏前,叫出工友郑仁,准备为两人介绍一下。吴行当即认出了郑仁,忙说:“不用介绍,我们两个认识,早就见过面了。”
郑仁显得也很高兴:“是你呀!吴行,咱俩还真是有缘哪!”
“你们认识更好,我就不用再介绍了,不过我还得啰嗦两句,吴行初来乍到,干活还摸不着个门道儿,郑仁你可得多操一点儿心了呀!”马四拍打着郑仁的肩头,连连叮嘱着,而后又转向吴行,“我可告诉你,郑仁嘴大舌长好吃好喝,这还不说,他最大的毛病就是见了女人迈不动步……”
“这是哪儿的话呀!我一个光棍汉,也就是爱看女人两眼罢了。”郑仁不等马四把话说完,赶忙开口为自己辩解。
“那一定得是美女了。”吴行在一旁调侃着。
“啥叫美女呀!在他郑仁眼里,叫个女人就是美女。”马四嘴一撇,一脸不屑地连连指点着郑仁。
而后,马四又叮嘱了一番,把吴行交给郑仁,自己回屋陪张化去了。
别看郑仁长得浑浑噩噩,却也蛮有派头,尤其喜欢装腔作势,他当即指挥吴行开始干活。其实活计也很简单,只是开辟一处小巧精致的鹿栏而已。郑仁特地说给吴行,这是专为那些发情的牝鹿们准备的场所,便于它们在这里迎候火鹿光临,完成交配任务。鹿栏里侧设一小门,可以让那些牝鹿们出出入入,对外却无任何门户可言。郑仁解释说,栏杆不高不矮,牝鹿们出不去,火鹿却进得来,说来也是一种恰到好处的设计。
立桩早已竖好,木料也都现成,他们只须用铁丝子将它们一一捆扎上去即可。两个人干活的速度还不慢,很快就已接近完工。只是郑仁发现了一个问题,才不得不停了下来。原来,吴行把铁丝头子留得过长,一个个锋利无比,看上去很有一种铁蒺藜的味道。
郑仁板起面孔,厉声呵斥着吴行:“你呀!干活咋就不知道过过大脑,铁丝头子这么老长,一个个还都尖溜溜的,万一伤着火鹿爷爷,那还得了吗?”
“可不,这还真是大意了,我马上返工,把它们好好地修剪一下吧!”吴行十分谦恭地连连点头。
“修剪啥呀!你把铁丝头儿都盘回去不就妥当了嘛。”
“也对。”
“你呀!这么简单的事儿还得让我教你,要是塞给你一个女人,用不用我教你呀?”
“教教也好。”
“那可不行,这一辈子,我还没见识过女人是咋回事儿哪!”
“那就我来教你好了。”
“你见识过女人呢?”
“一个老大不小的男人,连女人都没见识过,活得也太惨了吧!”
“你可别吹牛了,还是赶紧好好地干活吧!现在我是师傅,你是徒弟,你就得听我的,懂不懂规矩啊?”郑仁朝吴行连连摆手,不让他把话再说下去。
5.萧一楠
“你倒是给我说说看,为什么总是做这样一个相同的梦呢?”
“我不知道”
“那我问你,在你自己以往的生活经历中,曾经出现过类似的场面吗?”
“我不记得了。”
“你再好好地想一想看。”
“想不起来,我啥都想不起来。”
萧一楠端起手中的九龙杯,以一种期盼的目光打量着张化,等待对方做出能够令他满意的答复。然而,张化却一脸茫然,只是连连摇头而已。
萧一楠再一次大失所望,他连连摇头,一口干了杯中酒。
看上去萧一楠比张化年纪要小许多,也就五十来岁的模样。不过,他的精神状态却远不如张化。那一张略显消瘦的面庞,白里透青,看不出一丁点儿血色,当然也就缺少了某种意气风发的生命活力。只是那一副凝重而又深沉的神态,让他显得极有城府,给人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他呐,既是张化的秘书,也是张化的朋友。两人私交甚厚,情谊非同寻常。否则,张化落到这种地步,他大可不必放下自己的工作,从省城千里迢迢追随至此。不过,鹿鸣谷毕竟是张化的出生地,留有许许多多的美好记忆,旧地重游触景生情,似乎可以令人返璞归真,这对恢复记忆应该不无好处。记得张化曾不止一次地当他说起过,鹿鸣谷是一个极其神秘的所在,其中尤以一眼远近闻名的神泉——勿忘泉为最。据说,只要喝上一口勿忘泉水,再久远的事情,都会记得起来。
不知何故,萧一楠本人于潜意识中一直坚信,终有一天,张化能够恢复记忆,那一宗千万巨款的贪腐大案也就水落石出,大白于天下了,岂不快哉!
也许,鹿鸣谷和勿忘泉就是让张化恢复记忆的最后一线希望了。
此外,萧一楠还有一点小小的个人打算。他很想找到一个幽僻的去处,让疲劳的身心得到休憩,可以腾出大块的时间,写出那一部自己酝酿已久的著作。所谓五十而知天命,他早已悟透了人生,能把一些感悟付诸笔墨,传之于世,也可谓不枉此生了。
一番煞费苦心的交谈过后,张化依旧浑然不觉。萧一楠连连摇头不止,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努力再一次失败。此前,他也曾不止一次地与张化有过类似场面,酒到浓处,旧话重提,他往往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迸发于心灵深处的火花。虽然只是稍纵即逝而已,却也一次次地让他萌生出新的希望。每一次对酌,萧一楠都是刻意而为,把那一对仿古制造的九龙杯派上用场。而张化才怪呐,竟也非此杯不用。他一边饮酒,一边把玩不已,而且看上去仿佛若有所思一般。其实,这九龙杯也真是一桩陈年旧物,还是张化在任时受他人馈赠,他又转送萧一楠,由萧一楠一直留存至今。有关九龙杯,民间有着许多相关的传说,说来十分有趣。杨香武三盗九龙杯就是其中之一,故事颇具传奇色彩。一些绿林好汉们饮酒打赌,怂恿杨香武去皇宫中盗取御用九龙杯,可谓艰险无比。杨香武终于成功地盗得九龙杯,一时传为佳话。只是不知是野史传奇,还是文人杜撰,无从考证,姑妄言之。不过,另有一则周总理智讨九龙杯的故事,颇有出处,足以令人拍案称奇。据说,一位美国外交官来华访问,于国宴上用过九龙杯之后,以致爱不释手,竟不拘小节,将此杯悄悄地纳为己有。如此一来,也就难住了那些服务人员。一不好把事情说破,公开讨回,让国际贵宾下不来台,岂不有失待客之道?二又不能将九龙杯拱手送人,让国宝就此流失。事已至此,偏又苦于无法可想,于是便去请教周总理。周总理授意他们安排了一场魔术表演。其中一个节目就是所谓的“大变九龙杯”。魔术师在台上把一只九龙杯变来变去,变得不知去向之际,郑重地当众声明,此杯已在某外交官的皮包之中。于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从那位金发碧眼的女郎手中讨回了九龙杯。一时间全场掌声雷动,皆大欢喜。
正所谓美酒更须美器。每一次,九龙杯都让两位对饮者更添酒兴。
酒兴引起谈兴,他们很自然地又一次说到了征婚事宜。
其实,萧一楠对张化此举一直持有保留意见,此时说及此事,他依旧连连摇头不止:“老张,一个儿子就那么重要,值得你如此操办一回吗?”
张化板起面孔,态度显得格外认真:“怎么不重要!人这一辈子,忙来忙去,到底图个啥呀?你倒是说一说看。”
“这个不大好说,不是有一句老话,叫做人各有志嘛。”
“让我说呀!钱财也好,权势也罢,那些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有也好,无也罢,无关紧要,只有生命,才算得上至尊至贵,无可替代。”
“就算你说得不错,那又和儿子有什么关系呢?”
“这还不是明情嘛,人呐,有一生终有一死,有了儿子,生命不就得以延续了嘛。”
萧一楠只是一声苦笑而已,再无话说。
张化也就转了话题:“小萧,你不是打算写一部著作吗?到底什么时候动笔呀?”
“也快,等我把一切酝酿成熟之后,也就该动笔起草了。”
“你打算写些什么内容啊?”
“你有兴趣听吗?我还真想给你讲一讲哪!”
“那好啊!你就讲一讲吧!”
于是,萧一楠讲了下面一段故事:
五十年前,鹿鸣谷村有一对年轻的张姓夫妇,共同抚养着一个从
山里捡回的弃婴。丈夫后来却变了心,嫌弃妻子不能生育,与另一女
子有染。那女子身怀有孕后,这一对男女双双出走,不知所终。留下
那母子二人,他们相依为命,生计越发艰辛。母亲却异常坚毅勤奋,
儿子也发奋读书,终于学有所成,顺利地读到了大学毕业……
萧一楠一边讲着,一边仔细地打量着坐在对面的张化,心中不免添了几分感伤。这位惟一的倾诉对象,一直无动于衷。不管故事生动与否,他都不感兴趣。仿佛那只是别人的故事,与他本人毫不相干似的。
萧一楠顿觉谈兴大减,他不想再讲下去了,于是提议说:“咱们还是去一趟勿忘泉吧!喝上一通泉水,也好醒一醒酒,提一提神。”
张化却连连摇头,说:“我今儿个有点儿累,不想去了。”
“走嘛,就当散一散步了,一举两得的事情嘛。”
萧一楠一再坚持,张化终于勉强同意,两人一起动身去了勿忘泉。
出鹿鸣谷村向东,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登山小路。搭眼一看,就知道是人力雕凿而成。石阶一蹬一蹬,步步登高。行人拾阶而上,倒也不费多少气力。岁岁年年,前人不知花了多少功夫,用了多少气力,终于为勿忘泉开凿出这样一条小路。仅此一点,也就足以说明勿忘泉在人们的心目中该是何等地位了。
小路尽头处,就是那一眼远近闻名的勿忘泉。一方凹处,怪石突兀,簇拥着一汪清泉喷涌而出,而后又汩汩而流,汇成一条小溪,叮咚作响,一去不回。泉眼旁,是一处不大不小的开阔地带,绿草如茵绵绵不绝,有若干形状大小不一的石块散卧于其中。人们饮罢泉水,尽可在石块上坐下去小憩一回,倒也不失为一个极佳的休闲所在。
有一则颇为古老的传说,说到当年有一只迷路的梅花鹿无法回归鹿群,不辞千辛万苦,寻到了勿忘泉。在饮过泉水之后,梅花鹿终于迷途知返,找到了失散已久的鹿群,也就逃脱了一场厄运,得以化险为夷。这个故事久传不衰,勿忘泉也就远近闻名,无人不知了。
萧一楠拉着张化来到勿忘泉旁,他们双双俯下身去,各自用双手掬起一捧清泉,尽情地畅饮起来。张化仿佛渴极,也就把那清泉当成了玉液琼浆一般,喝得十分贪婪。萧一楠却早早地住了手,看张化喝得那么起劲,他心里陡地生出一种欣慰之感。末了,却又轻轻地摇起头来。他们两人已不止一次地来喝过这勿忘泉水了,却一点儿效果也未能显现出来。按说,这本是一种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说法,萧一楠也未曾完全置信。可不知为什么,他于潜意识中却对勿忘泉寄予某种强烈的希冀,并为此付诸行动,一直不肯懈怠。也许,这只能算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行为吧!鹿鸣谷也好,勿忘泉也罢,早已和张化的生命融为一体。冥冥中应该有某种神圣的力量在召唤着他,让他走出迷途恢复记忆。倘能就此大功告成,那么付出任何代价也都值得了。
远远地,有一声呦呦鹿鸣传了过来,听来是那样的亲切而又温馨,仿佛是一只牝鹿正在呼唤着它那嗷嗷待哺的幼子一般。稍后,果然有一只成年的牝鹿出现在他们的对面。那牝鹿左右逡巡之际,又有一只小鹿蹦蹦跳跳地跑了过来。一对母子得以相逢,各自呦呦而鸣,宛如低吟浅唱一般,在缠缠绵绵地互诉衷肠。
一时间,张化似乎都看呆了,于不知不觉中,两行老泪已从眼中汩汩涌出,一颗颗晶莹如豆,落地有声。
萧一楠看在眼中,不禁为之怦然心动。也许,那一滴滴泪珠就是闪现在自己眼前的希望火花了吧!
到头了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