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
小说
父爱不缺席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起初,人们都认为是我不同意,所以爸爸才拒绝的。甚至有邻居来我家,试探地问我。我因为什么不同意的,我已经成年了,可以自己生活,也不会干涉他的生活。我的妈妈只有一个,爸爸愿意再找什么阿姨,我都不会干涉的。
后来,爸爸终于说出了原因:他说他怕新找的老伴,如果也生病了,不救,良心过不去;救,怕会拖累我。所以,就直接都拒绝了。
爸爸这是真的怕了。病来如山倒,总会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看着爸爸,不再年轻了。十年,这个时间,也许不长,唯独在生命中,它那么珍贵。人生也就短短的几十年。
这个对我来说,交织着爱与恨的爸爸,真的老了。妈妈离开时他55岁。转眼,就快60岁了。
岁月是最好的素描家。一条线一条线勾勒出他所有的轮廓。他终究不再年轻,任凭最好的画家,也画不直他的背,抹不去他的纹,也再点不出眼里的神。
记得2012年,那天我接起了爸爸的电话。爸爸说他手脚有些不好使,听到这,觉得不对劲,赶快带爸爸去了医院,做了CT,医生看过后,说是脑血栓。但不严重。
打了溶栓的针,医生给开了药,就回家了。回家后,我第一次觉得,爸爸需要我的照顾了。但爸爸自己觉得问题不大,按时吃药就可以了。
恢复一段时间之后,一切正常了。因为当时一听到血栓,就害怕会半身不遂。爸爸的情况比较轻微,所以没有任何的影响,爸爸自己也是很开心的。
有一对中年夫妇,拉着一车的菜,天天在我家门口的路边卖。爸爸白天闲着没事,就会和这对夫妇聊天。有时我下班回来,爸爸就让我和他们打招呼,让我叫他们哥和嫂子。
有人能陪他,我真的很开心。也许,就是这每日的闲聊,打发着爸爸这一日一日孤单的日子。
有一段,别人说,闲着也是闲着,去当保安吧。爸爸问我的建议,我说别去了,你的血压也不稳,还是在家吧。爸爸一辈子都不上班了,已经过惯了这样的生活。就让他这样吧。
再后来,这对夫妇和爸爸的关系更亲近了。叫我爸爸三叔。经常来家里吃饭。我更开心了。多好,就像又多了两个孩子。
血栓(二)
爸爸的老邻居中,有两位喝酒的常胜将军。一个是原来是出租车司机,后来因为经常不按时吃饭,吃上饭就暴饮暴食,后来得了糖尿病,从此无所顾忌,胡吃海喝;另一个是煤矿退休的工人,嗜酒如命,酒是家常便饭。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爸爸和他们凑到了一起。
起初,他们知道爸爸得过血栓,只让爸爸喝点饮料,慢慢地,饮料就变成了啤酒,又后来,变回了白酒。
刚过几天的好日子就这样结束了。每每我回家时,一进门就两种景象。一种:他们三个喝的热火朝天,看到我回来才知道是几点;第二种:爸爸喝完了,躺在炕上睡着了。吃过饭的桌子,就在那里摆着,桌上、地上一片狼藉。浓烟的味道,酒的味道,熏的我好难受。
收拾好桌子,将碗筷拿到厨房,准备清洗;拿起笤帚,清扫地面的烟头,蒜皮…… 烧好水,准备洗碗筷。
我是有轻度洁癖的人。别人用过的碗筷,我总觉得不舒服。这样的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着。我和爸爸说,不要再和他们喝酒了,你得过血栓的,身体要紧啊。爸爸依旧说,没事没事。
2015年,我和2岁的宝宝在家,忽然又接到了爸爸的电话。爸爸说他扶着炕沿边,又站不住了。我打上车,回去看爸爸。路上,我知道,情况可能又严重了。
我喊了邻居,好几个人把爸爸送上了出租车。不出所料,还是血栓。这次打了一周的溶栓的针。爸爸的身体终于又恢复了。我和爸爸郑重地说,医生告诉戒烟戒酒,爸爸你一定不要再不当回事了。爸爸只是点头,说:好,好。可我知道,爸爸是好了伤疤就忘了疼的人。
每次回去看他,或者是打电话,都会叮嘱他,只希望他不要再和那两个人一起吃饭了。因为,爸爸的身体实在吃不消了。
再后来,邻居告诉我,爸爸的饭局基本天天都不断。爸爸提供吃饭的场地,提供酒和菜。我终于明白了,爸爸为什么总是朝我要钱,给少了还会不高兴。因为影响他请朋友吃饭了。
血栓(三)
终于,他再一次病倒了。我又一次带着快4岁的孩子,风驰电掣地回到了家。爸爸躺在炕上,说:姑娘,我又犯病了。爸爸半开玩笑地说着。可是他的身体已经动不了,说话时,舌头也明显变硬了。凭我自己我肯定挪不动他的。
那个得糖尿病的酒友,就住在我家后面。可是当时他出去吃饭了,也在不远的小店里,我记得我去找过他,他没有来帮忙。他的妻子,实在看不过去了,跟着我和另一个邻居,艰难地扶着爸爸,走出了院子。路上,人们看到我们扶着爸爸,猜想可能是生病了,就停下来看。因为很多人都知道爸爸嗜酒如命。爸爸这时显得很生气,嘴里骂骂咧咧的。
我用尽最后的忍耐,和爸爸说,我们快点到车上,去医院吧。
这次的情况很严重。爸爸卧床了。但因为住院没有人能够照顾,所以只能回家养病。医生开好药,回家后,请诊所的人过来给打针。
L后来也来了。看了一眼后,就要离开,并且让我一起走。我的爸爸,刚从医院回来,现在因为脑血栓卧床,我怎么走呢。他带着孩子,生气的离开了。过了一会,又打来了电话,好像是说孩子自己在车后排,磕到哪里了。那一刻,我的心里乱乱的。一边是我的孩子,一边是我的爸爸。电话中,我告诉他,我不回去。
可是,爸爸只有我,只有我这一个孩子啊。大娘和门口卖菜的大嫂都在,一直帮我忙乎着。我联系了附近的一个诊所,每天来给爸爸打针。
我跑到了家附近的药店,给爸爸买了一个医用的小便器和坐式的大便器,就是一个简易的折叠椅上面带一个便斗的。准备妥当后,天也渐渐黑了。嫂子给爸爸做完饭,爸爸吃完饭后,也要回去了。家里也就剩爸爸自己了。
爸爸说,他没事,已经吃饱了,药也吃了。睡觉就行了。告诉我不要惦记。后来我们都走了。我回头看看那个小屋,只有那个暗暗的小灯,陪着爸爸。
第二天,突然接到了爸爸的电话。爸爸说他下炕大便,现在动不了了,让我赶紧回去一下。
我的心猛地揪了一下。在快速路上一路疾驰。爸爸打电话时大约是下午2点多。我们到时已经快3点了。
冬日的白天总是那么短。当我走进屋子,昏暗的灯光下,爸爸坐在我给他买的简易的大便坐盆上,等我的“救援。”
爸爸觉得有一点点的尴尬,可我的心里却是深深地自责。
我给爸爸又擦拭好了。扶着爸爸,上了炕。便盆上,每次都会提前套好垃圾袋,所以封好口,扔出去就可以了。
爸爸坐的太久了,腿脚都已经麻了,所以上炕时有些费劲。
上了炕,爸爸还安慰我说,没事,也不冷,就坐那等一会。我原本想完事,自己就上炕了,可不知道咋整的,就是起不来了。
我真的不想爸爸再说什么了。我怕自责的泪滴,瞬间流出来。我下意识地提高了嗓门说话,这似乎是我平静下来的方式。
屋里依旧臭臭的。但是,为了保温,窗户都是钉上塑料布的。更何况,屋里本来就很冷。所以,只能开着门缝,慢慢散去。
一切都收拾好,爸爸又催着我回去,快回去看孩子吧。
心里又是一阵难受。我是您的孩子啊,却不能在这里照顾你。
转身,趁爸爸不注意,快速抹了抹眼泪。总是怪眼泪不争气,总是往下落。但眼泪,除了提示你的情绪,却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家南边有一个邻居。平时来往不多。后来知道我爸爸生病了,就过来帮忙生生炉子,烧个水什么的。家里终于有了热乎气。
再后来,卖菜的哥哥和嫂子说,因为我孩子小,来回跑也不方便。因为嫂子没有工作,所以嫂子就白天过来,照顾爸爸,大哥下班后,再来换班。
当时听到这些话,我是非常感激的。至少我不用再那么担心爸爸,经常回来看他就可以了。
莫名其妙的承诺
可是不知为什么,住在南边的邻居,他和卖菜的哥哥嫂子相处的很不好。慢慢地就不去了。不知发生了什么矛盾。
直到有一天。住在家南边的那个邻居,非常生气的给我打电话,告诉了我一个惊天的秘密。
他说,不要相信他们两口子。我说怎么了。他说,因为你不能经常回去看你爸,你爸觉得你不孝顺。那天我偷听到一件事。
一件事,一件什么事?“我听说,你大哥养大车,赔钱了,赔了将近8万。你爸说如果房子占地了,补偿款下来,就把这8万给他补上。”
我爸爸的老房子,早就在占地规划的范围内了。快20年了,一直也没有占地。我家的院子,面积很大,700多平,但建筑面积很小,不到50平。具体占地补偿能够补偿多少,连补偿的标准都不知道呢。
大约是在2006年或是2007年的样子。为了缓解家里的经济压力,我在广播上和房地产报上,做了多次出售房屋的广告。房地产报上的花费大约是500元。功夫不负有心人吧,终于有人给我打电话问房子的情况了。
后来,买方决定过来看一看。我们约好了地方,我在那里接他们。
来看房子的是一对中年夫妇,他们人很不错,很真诚。那时妈妈还在,来到家里,看到妈妈和家里的情况,也很有感触。简单问了一下房子的情况,最终他们给出了23万的价格。23万的价格,可以买到距离家车程10分钟位置的,两个100平的楼房。这样,可以自己住一个,租出去一个。租出去房子的租金,就可以给爸爸当养老金了。我也可以给妈妈购置一些康复用的护理床,轮椅等。如果可以成交,这真的是很好的结局。这也是这个家庭唯一可以翻身的机会。
可是爸爸听到了这个价格,第一时间,一口回绝了。在他心里,这个房子和院子,估价要是23万的好几倍,所以一听到这个价格,他的心里落差很大。没有任何的考虑,就直接拒绝了。我在旁边欲言又止。房子是爸爸的,面对倔强的爸爸,我说的话,不起作用。
夫妇俩,看到爸爸回绝的这么快,可能想到买不成了,后来就离开了。
他们离开后,我什么也没说。因为我知道遇到一个买家真的很不容易,毕竟是在郊区,开发的速度不会太快。果然,直到14年后,依旧没有开发。
晚上,爸爸突然有些后悔,让我再联系一下那对夫妇。我很高兴,因为爸爸终于想通了。可是当我拨通了那个阿姨的电话时,阿姨说,已经在别处选好了。
所以唯一一次的成交机会,就这样错过了。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做过任何广告。
如今,房子的事情还没有着落。
那个邻居说:“孩子,你得留点心眼儿啊。”我在电话这端什么也没有说,简单聊了几句就挂断了电话。
我不想留什么心眼儿,只要我能够做好我应该做的,就可以了。剩下的,那是爸爸的事。
敬老院
那天,阎大娘家的姐姐,给我发了一个微信,说她的朋友是开敬老院的。两口子人特别好,对老人也好。她知道我带孩子照顾我爸爸不方便,问我要不要去看看。
我同意了,问好了地址,就往那家敬老院赶。
敬老院的负责人,和大娘家的姐姐差不多年纪。像女汉子的性格,很直爽。看了环境,问问了伙食的情况,问问了费用的情况,最后我确定这里可以的。
接下来是征询爸爸的建议。最终还是要看他是否同意。以前一提起敬老院,爸爸是相当反感的,所以有一段时间,我是从来不提的。但这三次血栓后,我还是觉得,让他有一个静心的环境,好好养病吧。
那天我回去看爸爸,和他提起了这件事情。首先告诉他,敬老院是阎大娘家姐姐介绍的,让他知道都是朋友,他可能会感觉更好一些。又介绍了伙食,费用的情况。那时爸爸的养老金已经开始发放了。足够支付1500元/月的敬老院费用。最终,爸爸同意了。说心里话,爸爸能同意,多少还是有些意外。
和爸爸约定好时间来接他。可是来接他那天,爸爸的态度却很不好,似乎有些怨气。我进屋后,就开始帮爸爸收拾衣服等物品。可是爸爸不断地挑我的毛病。我知道又有人背后说了我的坏话。我不去计较,任凭爸爸怎样说。
可是爸爸,并没有因为我的忍耐而停止他的指责。后来爸爸说:“你不愿意管我,你就走,不用你管,有人管我。”直到那一刻,眼泪瞬间模糊双眼,我从屋子里,跑了出去。
爸爸,你只有我这一个孩子呀。你为什么要这样说,谁会像孩子一样管你。在路上走了很久,我渐渐平静了下来。想起了第三次血栓后艰难的日子。我带着3岁多的孩子,在东北的寒冬里,打着出租车,三天两天的来看爸爸。一回来,就跑到卖菜的摊位买好多的菜,备齐小一周的菜量。后来,听说,大部分菜都被大嫂拿回家里。
为了感谢哥、嫂帮我照顾爸爸,我总是买好多的东西回家。所做的这些,只是希望他们能帮我好好照顾爸爸。让爸爸的身体早点好起来。
我终于让自己平静了下来。又回到那个院子,回到那个屋子,回到爸爸身边。
爸爸依旧是那样半嘲讽办指责的口吻。可我通通接受了。
爸爸上了车,终于离开了这个他住了半辈子的小平房。
先把爸爸送到敬老院,我又回来收拾东西。当我再次回来时,忽然觉得屋里空荡荡的。剩下的东西凌乱地扔着。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好荒凉。
曾几何时,这里也曾三世同堂。有奶奶,有爸爸妈妈,还有小小的我。
如果,如果当时奶奶和爸爸能对妈妈好一点,也许妈妈就不会生这场大病;妈妈没有生病,奶奶就可以继续在我们家,不用在另外两个孩子之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如果爸爸能多爱妈妈一点点,能公平地对妈妈一点点,也许就不用他照顾妈妈十年,让妈妈承受十年的卧床的苦;如果妈妈还在,也许我可以更优秀,可以有更好的发展,更好的家庭……
可人生没有如果,当我再次站在这个平房的屋子的门口,我的心痛啊。物是人非。我的家已经支离破碎。原本的四口之家,如今就剩下我和爸爸相依为命。爸爸现在又对我充满了敌意。一想到这些,我就好想妈妈,妈妈,我好难过。
继续整理爸爸的东西。抽屉中原本有两小本这个家里唯一的相册集。很小的那种。可上下两个抽屉都翻遍了也没有。相册中有我几岁时过生日拍的生日照;有爸爸妈妈结婚时的照片,有两张妈妈生病时,我给拍的照片。现在都没有了。是什么时候,谁拿走了吗?是扔掉了吗?唯一可以回忆的东西也没有了。
当我继续整理时,我发现了一个本子,本子上密密麻麻的数字。那字是爸爸写的。硬硬的字体,一如他倔强的性格。
上面记录着:
x年x月,借给xx多少元。
x年x月,借给xx多少元。
x年x月,借给xx多少元。
……
大约十几页纸吧。那上面的时间,都是爸爸没有开养老金的时候。都是我省吃俭用给爸爸的。我每次给爸爸钱多一点的时候,爸爸就会很开心,有时给的少了,就会很生气,有时还会骂我。可是爸爸,你知道吗,孩子那么小,我在家里带孩子,向别人伸手要钱的日子不好过啊。为了给爸爸钱,我几经记不清吵了多少回架。
还记得有一次元旦,为了让爸爸吃点家里的饺子,我想我自己包饺子,冷冻上,第二天给爸爸送去。从晚上9点多开始准备的,孩子一直也不睡,后来在子母床的楼梯上磕到了,哇哇大哭。于是战争又开始了,一直吵到12点。后来,孩子吓得哭着睡着了。
我去看爸爸,我一个字都没有提。爸爸对我包的饺子,似乎也不是很放在心上,因为它看起来是在太普通了。那饺子上的泪滴已经风干,爸爸又怎么会看得到呢。
我不停地翻着那记录着数字的纸。中间偶尔也会有xx还回xx多少的记录。但还总的金额比起来,实在少的可怜。这么多年,我省吃俭用的钱,到底在养活着谁?
借钱的人是照顾爸爸的大嫂,借钱的时间是在爸爸生病前。后来,我终于也听到一些风言风语,是关于爸爸和那个我叫嫂子的人。我无从考证,也不像去探究。但我似乎明白了他们的善良,以及爸爸的许诺。
爸爸在敬老院安定下来了。这是爸爸第一次住楼房。我真心想爸爸安心地住在这里,好好养身体,过过好日子。
平房记忆
那个平房里,有着太多的不易。
我从小生活在那里,那里的一切都刻在我的记忆里。
我家房子的位置,地势很洼,早些年的雨水都很大。每到下急雨时,雨水就顺着路边,沿着坡流下来,灌进院子,灌进屋里。爸爸就穿着大雨衣,在电闪雷鸣的雨天开始给这个家“抗洪”。
爸爸穿上黑色的雨衣,冲进雨里,把在墙根处,在冬天存放的炉灰碎渣,一锹一锹地运过来,挡在屋门口。拦上水。再拿着锹和水桶,从窗户跳进来,一锹一锹把屋里的水,盛到水桶里,水桶装满了,再把水桶放在窗边的椅子上,从窗户跳出去,再把水桶拎出去。倒在房子侧面的一个洼的地方,流走。然后再跳进来,再继续淘水。雨大的时候,一边下,一边就快速的流进屋里,连淘水的机会都没有,雨水就那样打着滚一样,来到屋里,用它的凶猛,嘲笑着我们的无奈。
天晴了,雨水退去。大屋的地上依然会返出水,屋里湿涝涝的。屋里的衣服,被褥都是潮的。太阳出来时,都赶紧拿到太阳下面晒晒,被褥的干爽中,带着一种别人不知的安全感。
我的家在城郊。远离城市。在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大型的垃圾处理站。一大车一大车的垃圾从屋后的路运过来。卸载在距离我家不远的垃圾处理站。
原来人们印象中的乡村好空气,渐渐地没有了。美好的夏天,成了我们最难熬的时刻。天气越炎热,垃圾发酵的速度越快,熏天的臭味也就越浓烈。
那个味道弥漫在整个空气中,挥之不去,逃而不能。不开窗,家里没有风扇,没有空调,唯一解暑的只有一把扇子;开窗,那个浓重的臭味儿就会扑面而来,那个味道,会在瞬间让你什么胃口都没有。
那个时候,比起日出,我们更期盼日落。日落,没有了阳光的加速发酵,空气就能变好一些,再或者是雨天,我们才能真正的呼吸。这样的日子,不知过了几年。
小时候,爸爸一想要买什么东西,就会说,我去市里买。我从小就问爸爸,为什么我的家这么远?为什么我的家不在市里?我们为什么不搬家?可我一直没有得到答案。我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可是一直没有解开好奇的机会。
就这样我一年一年的长大着。城里的孩子是不会知道,还会有人住在垃圾处理站很近的地方,顶着恶臭的天空生活;它也不会知道,雨天家里也需要抗洪。
那时,每次去大娘家,都会很羡慕。羡慕他们住楼房,不用到外面上厕所。
小时候,在冬天的时候,我不愿意上厕所去拉臭臭。最大的问题就是觉得太冻屁股了。所以,每次想上厕所时,就会忍着,久而久之,就便秘了。有时一周都不去一次厕所。
可是要上厕所时,就特别的痛苦了。每次上厕所都需要妈妈的帮助,要不然根本排不出来。需要用肥皂水,需要用开塞露。上一次厕所,至少要1个小时。记得妈妈有一次开玩笑说;“这孩子拉臭臭,怎么比生孩子都费劲啊。”
小时候的冬天,雪总是很大。爸爸总会带上棉帽子,穿上棉袄,很早就出去扫雪。从屋门扫到大门,扫出整个甬路来,再从大门口扫到大路边,这样我才有路去上学;第二个方向,是从屋门到厕所。
大扫帚哗-哗的扫着,一年又一年,渐渐地扫白了爸爸的头发。岁月这个时光机,就带着我们一点一点走向未来。
关于生活用水。因为爸爸妈妈修理电机的缘故,所以家里很早就用上了水泵。水泵下到井里,有一个黑色的,粗粗的管子,可以一直伸到屋门口的水缸里,插上电源,3-4分钟,一缸水就接满了。
到了冬天,如果上一次抽完水,没有将水管里面的水控干净,管子里剩余的水,就会冻上,再抽水就抽不出来了。就需要把管子卸下来,放在炉子周围烤,融化里面的水。管子很粗,里面的水,可以在管子里面冻成一个大冰坨。所以,让它融化需要很长的时间。
每次管子冻上,爸爸就带着手套,拿着钳子,卸管子,再装管子。东北的冬天,白天都零下二三十度,可这就是我们生活的日常。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上班的不长时间。爸爸那天突然给我打电话说:“房子倒了。”
心里顿时颤了一下。这个房子真的好老了。年久失修,西面的房山突然倒塌了。电话中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也塌陷了。后来,终于在砖瓦地叮叮当当中,房屋坚强地站了起来。我们终于又有了容身之所。
如今,这些问题再也不用考虑了。爸爸在敬老院里,阳光明媚。窗台上养了很多花,还养了一些鱼。爸爸终于可以过过有花有鱼的生活。
爸爸搬进敬老院的几天,我去看爸爸。爸爸拄着拐棍,坐在床边。脸上依旧带着从家出发时,那种傲慢。我小心翼翼地和爸爸说着话,可在爸爸的语气中,丝毫没有感觉到任何亲切。不知是什么话,惹爸爸生气了,爸爸举起拐杖就要打我。那一刻,失望、伤心,和愤怒,一股脑地涌了上来。我想起这样的场景,曾经是对妈妈,如今是对我。我平静而坚定地对爸爸说:“你打吧,打完,我们就断绝父女关系吧。”
爸爸的拐杖最终没有落下。我带着我仅有的冷静,离开了爸爸的房间。冲到敬老院的楼下。
敬老院的负责人,双姐,就是阎大娘家姐姐的朋友,正坐在楼下。我走到她面前,什么话也没说出来。她看出我脸色很难看,问我怎么了。我忍了又忍,终于哭了出来。
后来,爸爸终于说出了原因:他说他怕新找的老伴,如果也生病了,不救,良心过不去;救,怕会拖累我。所以,就直接都拒绝了。
爸爸这是真的怕了。病来如山倒,总会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看着爸爸,不再年轻了。十年,这个时间,也许不长,唯独在生命中,它那么珍贵。人生也就短短的几十年。
这个对我来说,交织着爱与恨的爸爸,真的老了。妈妈离开时他55岁。转眼,就快60岁了。
岁月是最好的素描家。一条线一条线勾勒出他所有的轮廓。他终究不再年轻,任凭最好的画家,也画不直他的背,抹不去他的纹,也再点不出眼里的神。
记得2012年,那天我接起了爸爸的电话。爸爸说他手脚有些不好使,听到这,觉得不对劲,赶快带爸爸去了医院,做了CT,医生看过后,说是脑血栓。但不严重。
打了溶栓的针,医生给开了药,就回家了。回家后,我第一次觉得,爸爸需要我的照顾了。但爸爸自己觉得问题不大,按时吃药就可以了。
恢复一段时间之后,一切正常了。因为当时一听到血栓,就害怕会半身不遂。爸爸的情况比较轻微,所以没有任何的影响,爸爸自己也是很开心的。
有一对中年夫妇,拉着一车的菜,天天在我家门口的路边卖。爸爸白天闲着没事,就会和这对夫妇聊天。有时我下班回来,爸爸就让我和他们打招呼,让我叫他们哥和嫂子。
有人能陪他,我真的很开心。也许,就是这每日的闲聊,打发着爸爸这一日一日孤单的日子。
有一段,别人说,闲着也是闲着,去当保安吧。爸爸问我的建议,我说别去了,你的血压也不稳,还是在家吧。爸爸一辈子都不上班了,已经过惯了这样的生活。就让他这样吧。
再后来,这对夫妇和爸爸的关系更亲近了。叫我爸爸三叔。经常来家里吃饭。我更开心了。多好,就像又多了两个孩子。
血栓(二)
爸爸的老邻居中,有两位喝酒的常胜将军。一个是原来是出租车司机,后来因为经常不按时吃饭,吃上饭就暴饮暴食,后来得了糖尿病,从此无所顾忌,胡吃海喝;另一个是煤矿退休的工人,嗜酒如命,酒是家常便饭。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爸爸和他们凑到了一起。
起初,他们知道爸爸得过血栓,只让爸爸喝点饮料,慢慢地,饮料就变成了啤酒,又后来,变回了白酒。
刚过几天的好日子就这样结束了。每每我回家时,一进门就两种景象。一种:他们三个喝的热火朝天,看到我回来才知道是几点;第二种:爸爸喝完了,躺在炕上睡着了。吃过饭的桌子,就在那里摆着,桌上、地上一片狼藉。浓烟的味道,酒的味道,熏的我好难受。
收拾好桌子,将碗筷拿到厨房,准备清洗;拿起笤帚,清扫地面的烟头,蒜皮…… 烧好水,准备洗碗筷。
我是有轻度洁癖的人。别人用过的碗筷,我总觉得不舒服。这样的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着。我和爸爸说,不要再和他们喝酒了,你得过血栓的,身体要紧啊。爸爸依旧说,没事没事。
2015年,我和2岁的宝宝在家,忽然又接到了爸爸的电话。爸爸说他扶着炕沿边,又站不住了。我打上车,回去看爸爸。路上,我知道,情况可能又严重了。
我喊了邻居,好几个人把爸爸送上了出租车。不出所料,还是血栓。这次打了一周的溶栓的针。爸爸的身体终于又恢复了。我和爸爸郑重地说,医生告诉戒烟戒酒,爸爸你一定不要再不当回事了。爸爸只是点头,说:好,好。可我知道,爸爸是好了伤疤就忘了疼的人。
每次回去看他,或者是打电话,都会叮嘱他,只希望他不要再和那两个人一起吃饭了。因为,爸爸的身体实在吃不消了。
再后来,邻居告诉我,爸爸的饭局基本天天都不断。爸爸提供吃饭的场地,提供酒和菜。我终于明白了,爸爸为什么总是朝我要钱,给少了还会不高兴。因为影响他请朋友吃饭了。
血栓(三)
终于,他再一次病倒了。我又一次带着快4岁的孩子,风驰电掣地回到了家。爸爸躺在炕上,说:姑娘,我又犯病了。爸爸半开玩笑地说着。可是他的身体已经动不了,说话时,舌头也明显变硬了。凭我自己我肯定挪不动他的。
那个得糖尿病的酒友,就住在我家后面。可是当时他出去吃饭了,也在不远的小店里,我记得我去找过他,他没有来帮忙。他的妻子,实在看不过去了,跟着我和另一个邻居,艰难地扶着爸爸,走出了院子。路上,人们看到我们扶着爸爸,猜想可能是生病了,就停下来看。因为很多人都知道爸爸嗜酒如命。爸爸这时显得很生气,嘴里骂骂咧咧的。
我用尽最后的忍耐,和爸爸说,我们快点到车上,去医院吧。
这次的情况很严重。爸爸卧床了。但因为住院没有人能够照顾,所以只能回家养病。医生开好药,回家后,请诊所的人过来给打针。
L后来也来了。看了一眼后,就要离开,并且让我一起走。我的爸爸,刚从医院回来,现在因为脑血栓卧床,我怎么走呢。他带着孩子,生气的离开了。过了一会,又打来了电话,好像是说孩子自己在车后排,磕到哪里了。那一刻,我的心里乱乱的。一边是我的孩子,一边是我的爸爸。电话中,我告诉他,我不回去。
可是,爸爸只有我,只有我这一个孩子啊。大娘和门口卖菜的大嫂都在,一直帮我忙乎着。我联系了附近的一个诊所,每天来给爸爸打针。
我跑到了家附近的药店,给爸爸买了一个医用的小便器和坐式的大便器,就是一个简易的折叠椅上面带一个便斗的。准备妥当后,天也渐渐黑了。嫂子给爸爸做完饭,爸爸吃完饭后,也要回去了。家里也就剩爸爸自己了。
爸爸说,他没事,已经吃饱了,药也吃了。睡觉就行了。告诉我不要惦记。后来我们都走了。我回头看看那个小屋,只有那个暗暗的小灯,陪着爸爸。
第二天,突然接到了爸爸的电话。爸爸说他下炕大便,现在动不了了,让我赶紧回去一下。
我的心猛地揪了一下。在快速路上一路疾驰。爸爸打电话时大约是下午2点多。我们到时已经快3点了。
冬日的白天总是那么短。当我走进屋子,昏暗的灯光下,爸爸坐在我给他买的简易的大便坐盆上,等我的“救援。”
爸爸觉得有一点点的尴尬,可我的心里却是深深地自责。
我给爸爸又擦拭好了。扶着爸爸,上了炕。便盆上,每次都会提前套好垃圾袋,所以封好口,扔出去就可以了。
爸爸坐的太久了,腿脚都已经麻了,所以上炕时有些费劲。
上了炕,爸爸还安慰我说,没事,也不冷,就坐那等一会。我原本想完事,自己就上炕了,可不知道咋整的,就是起不来了。
我真的不想爸爸再说什么了。我怕自责的泪滴,瞬间流出来。我下意识地提高了嗓门说话,这似乎是我平静下来的方式。
屋里依旧臭臭的。但是,为了保温,窗户都是钉上塑料布的。更何况,屋里本来就很冷。所以,只能开着门缝,慢慢散去。
一切都收拾好,爸爸又催着我回去,快回去看孩子吧。
心里又是一阵难受。我是您的孩子啊,却不能在这里照顾你。
转身,趁爸爸不注意,快速抹了抹眼泪。总是怪眼泪不争气,总是往下落。但眼泪,除了提示你的情绪,却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家南边有一个邻居。平时来往不多。后来知道我爸爸生病了,就过来帮忙生生炉子,烧个水什么的。家里终于有了热乎气。
再后来,卖菜的哥哥和嫂子说,因为我孩子小,来回跑也不方便。因为嫂子没有工作,所以嫂子就白天过来,照顾爸爸,大哥下班后,再来换班。
当时听到这些话,我是非常感激的。至少我不用再那么担心爸爸,经常回来看他就可以了。
莫名其妙的承诺
可是不知为什么,住在南边的邻居,他和卖菜的哥哥嫂子相处的很不好。慢慢地就不去了。不知发生了什么矛盾。
直到有一天。住在家南边的那个邻居,非常生气的给我打电话,告诉了我一个惊天的秘密。
他说,不要相信他们两口子。我说怎么了。他说,因为你不能经常回去看你爸,你爸觉得你不孝顺。那天我偷听到一件事。
一件事,一件什么事?“我听说,你大哥养大车,赔钱了,赔了将近8万。你爸说如果房子占地了,补偿款下来,就把这8万给他补上。”
我爸爸的老房子,早就在占地规划的范围内了。快20年了,一直也没有占地。我家的院子,面积很大,700多平,但建筑面积很小,不到50平。具体占地补偿能够补偿多少,连补偿的标准都不知道呢。
大约是在2006年或是2007年的样子。为了缓解家里的经济压力,我在广播上和房地产报上,做了多次出售房屋的广告。房地产报上的花费大约是500元。功夫不负有心人吧,终于有人给我打电话问房子的情况了。
后来,买方决定过来看一看。我们约好了地方,我在那里接他们。
来看房子的是一对中年夫妇,他们人很不错,很真诚。那时妈妈还在,来到家里,看到妈妈和家里的情况,也很有感触。简单问了一下房子的情况,最终他们给出了23万的价格。23万的价格,可以买到距离家车程10分钟位置的,两个100平的楼房。这样,可以自己住一个,租出去一个。租出去房子的租金,就可以给爸爸当养老金了。我也可以给妈妈购置一些康复用的护理床,轮椅等。如果可以成交,这真的是很好的结局。这也是这个家庭唯一可以翻身的机会。
可是爸爸听到了这个价格,第一时间,一口回绝了。在他心里,这个房子和院子,估价要是23万的好几倍,所以一听到这个价格,他的心里落差很大。没有任何的考虑,就直接拒绝了。我在旁边欲言又止。房子是爸爸的,面对倔强的爸爸,我说的话,不起作用。
夫妇俩,看到爸爸回绝的这么快,可能想到买不成了,后来就离开了。
他们离开后,我什么也没说。因为我知道遇到一个买家真的很不容易,毕竟是在郊区,开发的速度不会太快。果然,直到14年后,依旧没有开发。
晚上,爸爸突然有些后悔,让我再联系一下那对夫妇。我很高兴,因为爸爸终于想通了。可是当我拨通了那个阿姨的电话时,阿姨说,已经在别处选好了。
所以唯一一次的成交机会,就这样错过了。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做过任何广告。
如今,房子的事情还没有着落。
那个邻居说:“孩子,你得留点心眼儿啊。”我在电话这端什么也没有说,简单聊了几句就挂断了电话。
我不想留什么心眼儿,只要我能够做好我应该做的,就可以了。剩下的,那是爸爸的事。
敬老院
那天,阎大娘家的姐姐,给我发了一个微信,说她的朋友是开敬老院的。两口子人特别好,对老人也好。她知道我带孩子照顾我爸爸不方便,问我要不要去看看。
我同意了,问好了地址,就往那家敬老院赶。
敬老院的负责人,和大娘家的姐姐差不多年纪。像女汉子的性格,很直爽。看了环境,问问了伙食的情况,问问了费用的情况,最后我确定这里可以的。
接下来是征询爸爸的建议。最终还是要看他是否同意。以前一提起敬老院,爸爸是相当反感的,所以有一段时间,我是从来不提的。但这三次血栓后,我还是觉得,让他有一个静心的环境,好好养病吧。
那天我回去看爸爸,和他提起了这件事情。首先告诉他,敬老院是阎大娘家姐姐介绍的,让他知道都是朋友,他可能会感觉更好一些。又介绍了伙食,费用的情况。那时爸爸的养老金已经开始发放了。足够支付1500元/月的敬老院费用。最终,爸爸同意了。说心里话,爸爸能同意,多少还是有些意外。
和爸爸约定好时间来接他。可是来接他那天,爸爸的态度却很不好,似乎有些怨气。我进屋后,就开始帮爸爸收拾衣服等物品。可是爸爸不断地挑我的毛病。我知道又有人背后说了我的坏话。我不去计较,任凭爸爸怎样说。
可是爸爸,并没有因为我的忍耐而停止他的指责。后来爸爸说:“你不愿意管我,你就走,不用你管,有人管我。”直到那一刻,眼泪瞬间模糊双眼,我从屋子里,跑了出去。
爸爸,你只有我这一个孩子呀。你为什么要这样说,谁会像孩子一样管你。在路上走了很久,我渐渐平静了下来。想起了第三次血栓后艰难的日子。我带着3岁多的孩子,在东北的寒冬里,打着出租车,三天两天的来看爸爸。一回来,就跑到卖菜的摊位买好多的菜,备齐小一周的菜量。后来,听说,大部分菜都被大嫂拿回家里。
为了感谢哥、嫂帮我照顾爸爸,我总是买好多的东西回家。所做的这些,只是希望他们能帮我好好照顾爸爸。让爸爸的身体早点好起来。
我终于让自己平静了下来。又回到那个院子,回到那个屋子,回到爸爸身边。
爸爸依旧是那样半嘲讽办指责的口吻。可我通通接受了。
爸爸上了车,终于离开了这个他住了半辈子的小平房。
先把爸爸送到敬老院,我又回来收拾东西。当我再次回来时,忽然觉得屋里空荡荡的。剩下的东西凌乱地扔着。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好荒凉。
曾几何时,这里也曾三世同堂。有奶奶,有爸爸妈妈,还有小小的我。
如果,如果当时奶奶和爸爸能对妈妈好一点,也许妈妈就不会生这场大病;妈妈没有生病,奶奶就可以继续在我们家,不用在另外两个孩子之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如果爸爸能多爱妈妈一点点,能公平地对妈妈一点点,也许就不用他照顾妈妈十年,让妈妈承受十年的卧床的苦;如果妈妈还在,也许我可以更优秀,可以有更好的发展,更好的家庭……
可人生没有如果,当我再次站在这个平房的屋子的门口,我的心痛啊。物是人非。我的家已经支离破碎。原本的四口之家,如今就剩下我和爸爸相依为命。爸爸现在又对我充满了敌意。一想到这些,我就好想妈妈,妈妈,我好难过。
继续整理爸爸的东西。抽屉中原本有两小本这个家里唯一的相册集。很小的那种。可上下两个抽屉都翻遍了也没有。相册中有我几岁时过生日拍的生日照;有爸爸妈妈结婚时的照片,有两张妈妈生病时,我给拍的照片。现在都没有了。是什么时候,谁拿走了吗?是扔掉了吗?唯一可以回忆的东西也没有了。
当我继续整理时,我发现了一个本子,本子上密密麻麻的数字。那字是爸爸写的。硬硬的字体,一如他倔强的性格。
上面记录着:
x年x月,借给xx多少元。
x年x月,借给xx多少元。
x年x月,借给xx多少元。
……
大约十几页纸吧。那上面的时间,都是爸爸没有开养老金的时候。都是我省吃俭用给爸爸的。我每次给爸爸钱多一点的时候,爸爸就会很开心,有时给的少了,就会很生气,有时还会骂我。可是爸爸,你知道吗,孩子那么小,我在家里带孩子,向别人伸手要钱的日子不好过啊。为了给爸爸钱,我几经记不清吵了多少回架。
还记得有一次元旦,为了让爸爸吃点家里的饺子,我想我自己包饺子,冷冻上,第二天给爸爸送去。从晚上9点多开始准备的,孩子一直也不睡,后来在子母床的楼梯上磕到了,哇哇大哭。于是战争又开始了,一直吵到12点。后来,孩子吓得哭着睡着了。
我去看爸爸,我一个字都没有提。爸爸对我包的饺子,似乎也不是很放在心上,因为它看起来是在太普通了。那饺子上的泪滴已经风干,爸爸又怎么会看得到呢。
我不停地翻着那记录着数字的纸。中间偶尔也会有xx还回xx多少的记录。但还总的金额比起来,实在少的可怜。这么多年,我省吃俭用的钱,到底在养活着谁?
借钱的人是照顾爸爸的大嫂,借钱的时间是在爸爸生病前。后来,我终于也听到一些风言风语,是关于爸爸和那个我叫嫂子的人。我无从考证,也不像去探究。但我似乎明白了他们的善良,以及爸爸的许诺。
爸爸在敬老院安定下来了。这是爸爸第一次住楼房。我真心想爸爸安心地住在这里,好好养身体,过过好日子。
平房记忆
那个平房里,有着太多的不易。
我从小生活在那里,那里的一切都刻在我的记忆里。
我家房子的位置,地势很洼,早些年的雨水都很大。每到下急雨时,雨水就顺着路边,沿着坡流下来,灌进院子,灌进屋里。爸爸就穿着大雨衣,在电闪雷鸣的雨天开始给这个家“抗洪”。
爸爸穿上黑色的雨衣,冲进雨里,把在墙根处,在冬天存放的炉灰碎渣,一锹一锹地运过来,挡在屋门口。拦上水。再拿着锹和水桶,从窗户跳进来,一锹一锹把屋里的水,盛到水桶里,水桶装满了,再把水桶放在窗边的椅子上,从窗户跳出去,再把水桶拎出去。倒在房子侧面的一个洼的地方,流走。然后再跳进来,再继续淘水。雨大的时候,一边下,一边就快速的流进屋里,连淘水的机会都没有,雨水就那样打着滚一样,来到屋里,用它的凶猛,嘲笑着我们的无奈。
天晴了,雨水退去。大屋的地上依然会返出水,屋里湿涝涝的。屋里的衣服,被褥都是潮的。太阳出来时,都赶紧拿到太阳下面晒晒,被褥的干爽中,带着一种别人不知的安全感。
我的家在城郊。远离城市。在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大型的垃圾处理站。一大车一大车的垃圾从屋后的路运过来。卸载在距离我家不远的垃圾处理站。
原来人们印象中的乡村好空气,渐渐地没有了。美好的夏天,成了我们最难熬的时刻。天气越炎热,垃圾发酵的速度越快,熏天的臭味也就越浓烈。
那个味道弥漫在整个空气中,挥之不去,逃而不能。不开窗,家里没有风扇,没有空调,唯一解暑的只有一把扇子;开窗,那个浓重的臭味儿就会扑面而来,那个味道,会在瞬间让你什么胃口都没有。
那个时候,比起日出,我们更期盼日落。日落,没有了阳光的加速发酵,空气就能变好一些,再或者是雨天,我们才能真正的呼吸。这样的日子,不知过了几年。
小时候,爸爸一想要买什么东西,就会说,我去市里买。我从小就问爸爸,为什么我的家这么远?为什么我的家不在市里?我们为什么不搬家?可我一直没有得到答案。我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可是一直没有解开好奇的机会。
就这样我一年一年的长大着。城里的孩子是不会知道,还会有人住在垃圾处理站很近的地方,顶着恶臭的天空生活;它也不会知道,雨天家里也需要抗洪。
那时,每次去大娘家,都会很羡慕。羡慕他们住楼房,不用到外面上厕所。
小时候,在冬天的时候,我不愿意上厕所去拉臭臭。最大的问题就是觉得太冻屁股了。所以,每次想上厕所时,就会忍着,久而久之,就便秘了。有时一周都不去一次厕所。
可是要上厕所时,就特别的痛苦了。每次上厕所都需要妈妈的帮助,要不然根本排不出来。需要用肥皂水,需要用开塞露。上一次厕所,至少要1个小时。记得妈妈有一次开玩笑说;“这孩子拉臭臭,怎么比生孩子都费劲啊。”
小时候的冬天,雪总是很大。爸爸总会带上棉帽子,穿上棉袄,很早就出去扫雪。从屋门扫到大门,扫出整个甬路来,再从大门口扫到大路边,这样我才有路去上学;第二个方向,是从屋门到厕所。
大扫帚哗-哗的扫着,一年又一年,渐渐地扫白了爸爸的头发。岁月这个时光机,就带着我们一点一点走向未来。
关于生活用水。因为爸爸妈妈修理电机的缘故,所以家里很早就用上了水泵。水泵下到井里,有一个黑色的,粗粗的管子,可以一直伸到屋门口的水缸里,插上电源,3-4分钟,一缸水就接满了。
到了冬天,如果上一次抽完水,没有将水管里面的水控干净,管子里剩余的水,就会冻上,再抽水就抽不出来了。就需要把管子卸下来,放在炉子周围烤,融化里面的水。管子很粗,里面的水,可以在管子里面冻成一个大冰坨。所以,让它融化需要很长的时间。
每次管子冻上,爸爸就带着手套,拿着钳子,卸管子,再装管子。东北的冬天,白天都零下二三十度,可这就是我们生活的日常。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上班的不长时间。爸爸那天突然给我打电话说:“房子倒了。”
心里顿时颤了一下。这个房子真的好老了。年久失修,西面的房山突然倒塌了。电话中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也塌陷了。后来,终于在砖瓦地叮叮当当中,房屋坚强地站了起来。我们终于又有了容身之所。
如今,这些问题再也不用考虑了。爸爸在敬老院里,阳光明媚。窗台上养了很多花,还养了一些鱼。爸爸终于可以过过有花有鱼的生活。
爸爸搬进敬老院的几天,我去看爸爸。爸爸拄着拐棍,坐在床边。脸上依旧带着从家出发时,那种傲慢。我小心翼翼地和爸爸说着话,可在爸爸的语气中,丝毫没有感觉到任何亲切。不知是什么话,惹爸爸生气了,爸爸举起拐杖就要打我。那一刻,失望、伤心,和愤怒,一股脑地涌了上来。我想起这样的场景,曾经是对妈妈,如今是对我。我平静而坚定地对爸爸说:“你打吧,打完,我们就断绝父女关系吧。”
爸爸的拐杖最终没有落下。我带着我仅有的冷静,离开了爸爸的房间。冲到敬老院的楼下。
敬老院的负责人,双姐,就是阎大娘家姐姐的朋友,正坐在楼下。我走到她面前,什么话也没说出来。她看出我脸色很难看,问我怎么了。我忍了又忍,终于哭了出来。
上一章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