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16142
阅读:5838
发表:2016/4/25
10章 悬疑推理 小说
《“同志”久违的称呼》第5章
1
…
4
5
6
…
10
全部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正文
第五章 悔罪表现
自从王铮投河自杀之后,孙立成一直处于一种负罪的心理状态,每每独静之时,于凹泽和王铮的形影就萦绕在他的脑子里,似是听到了他们的喊冤声,听到了他们的哭泣声,使他惶惶不可终日。他把妻子送回农村之后确实有过想找于凹泽当面悔罪,想向组织上交代自己的所作所为,并要求为于凹泽平反,自己去替代他接受劳教或判刑劳改。但他终究没有这个勇气。于是,他暗暗下定决心,以加倍努力地工作来将功折罪。
反右刚一结束,上面便下达了精简机构下放干部的布署,整风反右领导小组一下子改成了精简机构下放干部领导小组,孙立成依然任副组长。令局领导和全局干部难以理解的是,递交第一份下放申请书的,不是别人,是该领导小组副组长孙立成。
“立成同志,这次精简下放的对象你是知道的,我们内部所掌握的政策主要是两种人,一种是有右派思想而未掌握有公开的右派言行暂未定为右派分子的人;二种是极不称职,素质太低的干部。你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都是党的骨干分子,你阶级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斗争态度坚决,我们怎么能让你下放呢?”孙立成递出申请书后,局党委书记对他说。
“感谢党委对我的培养与信赖。只是我觉得在这次动员下放中我也应当起个带头作用,减少动员工作中的难度与对抗情绪,再者我多年来从事机关工作,也很有必要到基层锻炼锻炼。”
“也好,让你起个带头作用,下去后搞它三五个月,我们再调你回机关就是。”
孙立成下放到了山区一个小型水利工程基地任民工七连指导员。这里有八个民工连,号称千人大会战,用人工开挖山土,在深山的峡谷里筑一道大坝,建一个水库。供小型发电与灌溉。
接待人员把孙立成带进一个工棚。那工棚,上面盖的是稻草,四周围的也是扎成串的稻草。工棚中间有一条过道,两边是用竹架板架设的长排统铺。过道里乱七八糟地丢着各类又破又脏的鞋子。他们通过那长长的过道,走进用稻草间隔开的一个小房间。这其实也是那大工棚的延续,只不过里边只有四个床位,中间有一个用粗木板钉的桌台,桌台上放有写标语用的笔墨纸张。四个床位,两个铺了垫单被子,另一个上面放有测量工具。接待人员指着空着的床位说:“你就睡那个床位,与你相连的是连长吴立先住,对面一张是技术员周明住。你们三个人在一起好研究工作。”接着她交给孙立成一套盆勺餐具:“记住盆上的字号,以免跟别人的混乱了。”
孙立成接过盆子,点了点头,接待员就走了。民工们收工了,大工棚里顿时嘈嘈杂杂乒乒乓乓。骂骂咧咧声和工具的碰撞声混在一起。很快,人们又涌了出去,棚子里又恢复平静。不一会连长吴立先和技术员周明一同走了进来,孙立成连忙站起来。
“啊,你一定是指导员孙立成同志了,我们早就知道你要来了,咧,我叫吴立先,他是技术员周明。”吴立先笑着先与孙立成握手,自我介绍说。
孙立成和他俩分别握了手说:“请多多关照。”
“吃饭去。”吴立先拉了一下孙立成,三人向食堂走去。“等会你自己吃多少就盛多少饭,然后到窗口领菜。”吴立先关切地对孙立成说。
孙立成在窗口把饭盆伸了进去,炊事员往他盆里倒了一瓢菜,就叫:“下一个?”孙立成一看盖在饭上的就是一层白菜。
饭还没有吃完,广播里就叫:“请各连连长,指导员、技术员马上到工程指挥部开会。”
工程指挥部设在离工地不远的一座古庙里,孙立成等走进会场,只见满屋子烟雾腾腾,一股股辛辣的烟味呛鼻而来。许多人坐在一支支排放好的粗木条上,抽着用小片报纸卷成的喇叭筒土烟。
“一连?”“88”“二连?”“89”“三连?”“97”会议一开始,指挥长就叫各连报当天完成的土方数。当叫到七连时,周明立即回答“83”。“什么?”指挥长似乎未听清。周明迟疑了一下:“只有83立方。”
“你们七连的连长指导员都给我站起来!”指挥长厉声吼着,他看到站在吴立先侧边的孙立成,又改用和善的口气指着孙立成:“啊,你是今天才到的指导员吧,你可以坐下。”接着他说:“你们七连也太不争气了,人家三连都是妇女,可每次完成的土方量都是第一位,而你们却恰恰相反,每次都是倒数第一位,现在人人都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你们却甘当下游。我看主要是你们的思想有问题,不敢发动群众,也不善于发动群众,不相信群众的积极性。明天还是这样,我就要发动全工地的民工和干部,炮轰你们的右倾保守了!”
散会后孙立成、吴立先、周明三人走在一起。
“这个指挥长好厉害的,他是什么人?”孙立成看着吴立先问。
“他是县里的杨副县长。”
“看来我们是得加点油才是。”孙立成这话刚一出口就觉得不妥,自己一点情况都不了解,怎能下车伊始,指点别人呢。他正想加以解释,周明却马上表示不服气。
“我想不通,他们所报的数字天天比我们多,分的大坝长度都一样,却不见他们筑的比我们的高。”
“老孙说得对,我们是得加把油。”吴立先垂着头说。
三人都不再说什么,默默地走向宿舍。
第二天,孙立成一上工地就举起锄头拼命的挖土,他想起个好的带头作用,摘掉全连下游的帽子,可是还只干到两个来钟头,手渐渐地握不紧锄头把了。这时,吴立先走到他身边拉了他一下:“走,到坝上去看看。”孙立成便跟着他走。
“让我看看你的手?”吴立先回头拿起孙立成的手掌一看,两手都起了血泡!“你悠着点干吧,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大家都在拼命的争上游,我能悠着吗?”
“我看你锄头都举不起来了,手一定很痛是吗?”
“痛是有点痛,我想比起那些劳改劳教的来说,这点痛能算得上什么?”
“你怎么拿那些人来比,他们是被强制劳动。”
这时,扩音喇叭播出了一个通知:“各连队干部迅速到三连工地参加现场观摩会。”
自从王铮投河自杀之后,孙立成一直处于一种负罪的心理状态,每每独静之时,于凹泽和王铮的形影就萦绕在他的脑子里,似是听到了他们的喊冤声,听到了他们的哭泣声,使他惶惶不可终日。他把妻子送回农村之后确实有过想找于凹泽当面悔罪,想向组织上交代自己的所作所为,并要求为于凹泽平反,自己去替代他接受劳教或判刑劳改。但他终究没有这个勇气。于是,他暗暗下定决心,以加倍努力地工作来将功折罪。
反右刚一结束,上面便下达了精简机构下放干部的布署,整风反右领导小组一下子改成了精简机构下放干部领导小组,孙立成依然任副组长。令局领导和全局干部难以理解的是,递交第一份下放申请书的,不是别人,是该领导小组副组长孙立成。
“立成同志,这次精简下放的对象你是知道的,我们内部所掌握的政策主要是两种人,一种是有右派思想而未掌握有公开的右派言行暂未定为右派分子的人;二种是极不称职,素质太低的干部。你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都是党的骨干分子,你阶级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斗争态度坚决,我们怎么能让你下放呢?”孙立成递出申请书后,局党委书记对他说。
“感谢党委对我的培养与信赖。只是我觉得在这次动员下放中我也应当起个带头作用,减少动员工作中的难度与对抗情绪,再者我多年来从事机关工作,也很有必要到基层锻炼锻炼。”
“也好,让你起个带头作用,下去后搞它三五个月,我们再调你回机关就是。”
孙立成下放到了山区一个小型水利工程基地任民工七连指导员。这里有八个民工连,号称千人大会战,用人工开挖山土,在深山的峡谷里筑一道大坝,建一个水库。供小型发电与灌溉。
接待人员把孙立成带进一个工棚。那工棚,上面盖的是稻草,四周围的也是扎成串的稻草。工棚中间有一条过道,两边是用竹架板架设的长排统铺。过道里乱七八糟地丢着各类又破又脏的鞋子。他们通过那长长的过道,走进用稻草间隔开的一个小房间。这其实也是那大工棚的延续,只不过里边只有四个床位,中间有一个用粗木板钉的桌台,桌台上放有写标语用的笔墨纸张。四个床位,两个铺了垫单被子,另一个上面放有测量工具。接待人员指着空着的床位说:“你就睡那个床位,与你相连的是连长吴立先住,对面一张是技术员周明住。你们三个人在一起好研究工作。”接着她交给孙立成一套盆勺餐具:“记住盆上的字号,以免跟别人的混乱了。”
孙立成接过盆子,点了点头,接待员就走了。民工们收工了,大工棚里顿时嘈嘈杂杂乒乒乓乓。骂骂咧咧声和工具的碰撞声混在一起。很快,人们又涌了出去,棚子里又恢复平静。不一会连长吴立先和技术员周明一同走了进来,孙立成连忙站起来。
“啊,你一定是指导员孙立成同志了,我们早就知道你要来了,咧,我叫吴立先,他是技术员周明。”吴立先笑着先与孙立成握手,自我介绍说。
孙立成和他俩分别握了手说:“请多多关照。”
“吃饭去。”吴立先拉了一下孙立成,三人向食堂走去。“等会你自己吃多少就盛多少饭,然后到窗口领菜。”吴立先关切地对孙立成说。
孙立成在窗口把饭盆伸了进去,炊事员往他盆里倒了一瓢菜,就叫:“下一个?”孙立成一看盖在饭上的就是一层白菜。
饭还没有吃完,广播里就叫:“请各连连长,指导员、技术员马上到工程指挥部开会。”
工程指挥部设在离工地不远的一座古庙里,孙立成等走进会场,只见满屋子烟雾腾腾,一股股辛辣的烟味呛鼻而来。许多人坐在一支支排放好的粗木条上,抽着用小片报纸卷成的喇叭筒土烟。
“一连?”“88”“二连?”“89”“三连?”“97”会议一开始,指挥长就叫各连报当天完成的土方数。当叫到七连时,周明立即回答“83”。“什么?”指挥长似乎未听清。周明迟疑了一下:“只有83立方。”
“你们七连的连长指导员都给我站起来!”指挥长厉声吼着,他看到站在吴立先侧边的孙立成,又改用和善的口气指着孙立成:“啊,你是今天才到的指导员吧,你可以坐下。”接着他说:“你们七连也太不争气了,人家三连都是妇女,可每次完成的土方量都是第一位,而你们却恰恰相反,每次都是倒数第一位,现在人人都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你们却甘当下游。我看主要是你们的思想有问题,不敢发动群众,也不善于发动群众,不相信群众的积极性。明天还是这样,我就要发动全工地的民工和干部,炮轰你们的右倾保守了!”
散会后孙立成、吴立先、周明三人走在一起。
“这个指挥长好厉害的,他是什么人?”孙立成看着吴立先问。
“他是县里的杨副县长。”
“看来我们是得加点油才是。”孙立成这话刚一出口就觉得不妥,自己一点情况都不了解,怎能下车伊始,指点别人呢。他正想加以解释,周明却马上表示不服气。
“我想不通,他们所报的数字天天比我们多,分的大坝长度都一样,却不见他们筑的比我们的高。”
“老孙说得对,我们是得加把油。”吴立先垂着头说。
三人都不再说什么,默默地走向宿舍。
第二天,孙立成一上工地就举起锄头拼命的挖土,他想起个好的带头作用,摘掉全连下游的帽子,可是还只干到两个来钟头,手渐渐地握不紧锄头把了。这时,吴立先走到他身边拉了他一下:“走,到坝上去看看。”孙立成便跟着他走。
“让我看看你的手?”吴立先回头拿起孙立成的手掌一看,两手都起了血泡!“你悠着点干吧,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大家都在拼命的争上游,我能悠着吗?”
“我看你锄头都举不起来了,手一定很痛是吗?”
“痛是有点痛,我想比起那些劳改劳教的来说,这点痛能算得上什么?”
“你怎么拿那些人来比,他们是被强制劳动。”
这时,扩音喇叭播出了一个通知:“各连队干部迅速到三连工地参加现场观摩会。”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