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43477
阅读:3454
发表:2021/9/13
108章 主旋律,,军事 小说
《远东神机》第55-81章
1-27
28-54
55-81
82-108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你会踢足球吗?”侯韵杰问娜秋莎。
“我读的是女校,不教踢足球的。”娜秋莎回答。
“我听说在苏联,有钱人家里的女孩,才能上得起女校。”蒋毅帆说。
“那是沙皇时代,现在是社会主义了,人人都能上得起学。”娜秋莎说。
“那女校都学什么?”侯韵杰还是很好奇。
“学习怎么伺候他们男人。”娜秋莎笑着说道。
“真的?”侯韵杰瞪大了眼睛。
“以前的女校是那样,主要是教女孩子们怎么样做个合格的太太和母亲。后来,革命了。再后来,战争爆发了。”
“你就自己背着发报机,跳伞来到了中国,”蒋毅帆说道,“这很了不起!”
“我会说中国话,而且说得挺溜儿。上女校时老师就发现了,我有语言天赋,后来参军了,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调到前线的。以前,很少有女兵上前线的。”娜秋莎说。
“你真了不起,我要像你那样就好了。”侯韵杰羡慕地说。
“军人就得服从命令,没什么了不起的。”正往屋外走的廖柯夫,路过他们身边,正好插了一句话。
“你要去哪儿?”蒋毅帆问廖柯夫。
“在炕上坐久了,出去伸伸腿,”廖柯夫回答,“随便查一查岗哨。”
见到廖柯夫已经走出了房门,娜秋莎小声地说了一句,“他那个人那,有时候真让人受不了。”
第 65 章
市政宴会厅的小舞台上,专门从新京请来的一个小乐队,正在彩排。他们特别为庆祝日本的葡萄节新编了一首民乐曲,练得还不熟,反来复去地重复着总是出错的那段曲子。
日本有葡萄节吗?
别人还真不知道,可台下坐着的这位小松三俊大佐心里明镜似的,因为这个葡萄节,来自于他的家乡:山梨县的胜沼。
按说,山梨县山梨县,应该盛产山梨才对,怎么会有个葡萄节呢?
别看小松三俊大佐这人不乍样,可生在了一个水果之乡——胜沼,是个葡萄、桃子、李子的盛产地,其中以葡萄最为驰名中外,错了,应该是驰名日外。
有好葡萄,就有好葡萄酒。就像有酒,就会有酒鬼。
大佐家乡生产的葡萄酒,竟然占全日本葡萄酒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没有想到吧。所以每到葡萄成熟的十月份,全日本喜欢葡萄、喜欢葡萄酒的人们都纷纷来到胜沼,采葡萄,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喝葡萄酒,耍葡萄酒疯,简直热闹极了。
久而久之,酒而酒之,就成就了全日本不说是唯一的吧、也是最有名的葡萄节啦!
小松三俊大佐不大喜欢喝日本清酒,只喜欢自己家乡的葡萄酒。不过,来中国的东北时间一长,带的那两箱胜沼葡萄酒,早就喝光了。
有一次,参加伪政府秘书长女儿的婚礼,在喜宴的餐桌上,小松三俊大佐喝的那杯葡萄酒,非常合大佐的口味,开始还以为是日本酒呢,后来一问才知道是吉林通化生产的葡萄酒。
于是,酒鬼的眼睛,盯上了通化葡萄酒。
于是,小松三俊大佐开始张罗庆祝日本的葡萄节,并从通化订了两车葡萄酒加山葡萄拉过来。
这样,小松三俊大佐的心情,就好多了,又快有葡萄酒喝了,心里自然比平常轻松了很多。即便台上的曲子老是搞错,可听起来还是挺悦耳的。
中村次郎少佐发现自己的上司,在为宴会演奏的小乐队彩排结束时,竟然还吹了一小段口哨。
“从新京请来的这个小乐队还不错。作为一个中国民乐队,曲子虽然还不熟,但我看他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日本乐曲的韵味,”小松三俊大佐在离开宴会大厅时说,“你说呢,中村少佐?”
“是的,大佐。” 中村次郎少佐心里想,是葡萄酒的韵味吧?
“如果他们演奏熟练的话,晚宴那天将会是一个美好的夜晚。” 小松三俊大佐的声音不是越说越大,而是越说越小。
“发出的邀请,应该每个人都会收到了,简单地说,每一个人,除了几个发到新京的邀请还没有回音之外,有谁会想到会有一个演奏日本音乐的……”这些越说越小的几句话,好像他不是说给身后的手下人听的,而是说给自己听的
“记住,叫他们那天演奏时一定要穿上和服。” 小松三俊大佐吩咐着身后的中村次郎少佐。
“一定照办,大佐。”中村次郎少佐低头回答。
小松三俊大佐吹着口哨,然后又心满意足地哼唱着日本小调。小松三俊大佐觉得自己像个掌握自己和他人命运的人。那个葡萄酒的葡萄夜晚,将是他期待已久的一个成功机遇。
小松三俊大佐一直在看着自己的周围,那些能力很一般的人,在军队里步步爬升,而他自己却在一个又一个毫无希望的位置上漂泊着游荡着。现在,他终于又找到了一个机会,来展示自己,来挣脱束缚,向上攀爬,就像葡萄藤。
演奏娴熟的日本音乐、远道而来的葡萄美酒和优雅美味的晚餐,都将有助于他在艰难的晋升路上再前进一步。
如果这次晚宴筹备得很顺利,就没有什么理由会怀疑它会举办成功。届时,小松三俊大佐将成为整个北满地区社会上层公认的中心人物和光辉形象。如果这次晚宴真的是搞得那么轰轰烈烈的话,那这个消息肯定会传到新京的,甚至可能都会传到东京的。
小松三俊大佐暗自微微地笑着。
他笑啥?一定是想起来了东北老爷们的“四大美”:
美女,美味,美酒,美梦。
不过,小松三俊大佐还不够东北通,他只知道“四大美”,却不知道因“四大美”而产生的“四大伤”:
美女伤肾,美味伤胃,美酒伤肝,美梦伤哪?
伤心。
第 66 章
开第一辆卡车的司机,他叫刘大顺。开长途运货,是件很辛苦的差事。不过,他没有选择,给日本人拉货,谁敢说个不字。
临行之前,同行们就警告过他,越往北面开,路况越不好。特别是有些山路,在转弯时一定要开得很慢才行,山路的坡度太大,弄不好很容易出事的。
刘大顺一直小心谨慎地开着车,不仅是因为路不好走,更是由于车上的货是拉给日本人的,货物很珍贵,弄丢了会掉脑袋的。
刘大顺开着的这辆车,和后面刘二顺开着的那辆车,车上装的都是运给日本关东军那个叫小松三俊大佐的,是为葡萄节晚宴准备的通化葡萄酒、山葡萄和一些珍奇野味。
刘大顺很清楚,他拉着这么一批稀罕而昂贵的货物,只能沿着公路行驶,不敢超近道,中途也不敢停留太长的时间,万一出了什么事,他的小命儿就没了。
后面车厢里,有负责押运的两个兵,是当地伪满洲国军派来的。刚开出来的时候,他们还是挺警惕的,手里握住枪,四处张望着。而现在已经快到目的地了,他们手里握着的,已经是酒瓶子了,眼睛盯着的,全是山葡萄。
刘二顺的车厢里,也是装得满满的。除了葡萄酒和山货之外,还有一些沿途采买的食品、新鲜蔬菜和水果,城里的商店里肯定已经有好几个月没见过这些东西了,也许他们这一趟可以赚不少外快。
这条路,离哈尔滨已经不远了,今天太阳落山之前,应该就会到的。他们在把货物送给日本人之前,要找个理由,先把私货给卖了,然后再去市中心的市政宴会大厅卸货。卸货之后,加满油赶紧回家交差,入冬之前的活儿还不少呢。
刘大顺在第二个拐弯的地方,本能地踩了一脚刹车,他希望后面的二顺不要跟得太紧,在山路上追尾,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当刘大顺转过弯来,瞅了一眼后视镜,没有见到后面二顺的车,心里好像松了一口气。可是,当他抬眼往前望去时,却吃了一小惊。
他猛地发现前方不远处有一辆牛车,慢悠悠地走在路中间。刘大顺一边踩着刹车,一边按着喇叭,希望那辆破牛车,能够把路给让出来。
刘大顺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一按喇叭,本来还走得不紧不慢的牛车,反而停了下来,站在了路中。
刘大顺使劲踩下刹车,把卡车停下来,还差一点点就撞上了牛车。
刘大顺刚想打开车门下去看个究竟,路边就冲过来几个全副武装的游击队员,手中端着枪对准着他。
很快就有几个游击队员跳上车,把前面的刘大顺给拽了出来,把后面两个押车的伪军也给绑了下来,他们还醉醺醺地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刘大顺有些惊慌失措地朝后面的路上看了一眼,还不见二顺的车开过来。他心想,二顺的车肯定也被这伙人给劫了。
廖柯夫指挥着游击队员,把那两个绑着的伪军,押上前面的牛车,他对牛车上的队员耳语了几句。
后面二顺的车,从拐角处转了出来。坐在驾驶座上握着方向盘的是蒋毅帆。
面对着还在胆战心惊的大顺和二顺,廖柯夫平缓而不失严厉地说:“你们也是中国人,为日本人干活儿也是迫不得已。这次的连车带货,我们先替日本人收下了。你们俩呢,何去何从,自己决定。可以给你们路费,回通化。也可以留下来,和我们一块打鬼子。”
“回去也是个死,”刘大顺看了一眼刘二顺,“那我们就跟着你们吧,打鬼子也是个死。”
两辆卡车晃晃悠悠地驶下了公路,朝着远山那边驶去。等开到了山下,夜幕已经降临了。
杨兆林的眼睛闪烁着光芒,挥舞着双臂,兴高采烈地指挥着游击队员和村里的老乡们,把卡车上的东西赶紧卸下来藏好。
大家欢天喜地地搬运着这些好吃好喝的,一点都不觉得累。有些食品和水果,还是头一次见到,每个人的眼睛里面好像都冒着光似的。
一见到好吃的,谁的眼睛里不冒光?
这边卡车上的东西还没等卸完呢,那边已经有人在灶坑里点上了火,准备做饭了。
杨兆林忍着饥饿和胃里的馋虫,吩咐人把一辆卡车开进后山藏起来,又叫来上次带崔龙吉去找区委的那位游击队员,把另一辆卡车连夜开走了。
第 67 章
这个夜晚,是属于游击队员们的,如同他们每年一次的大年夜。
南北炕上挤满了队员们,大家大碗喝着酒,大块吃着肉,连过年都没有这么热闹与尽兴。
杨兆林一只手端着酒杯,另一只手向大家挥了挥,“同志们,老少爷们儿们,我说一句呀,这杯酒我们要敬一下廖队长他们,要不是他们来,带着我们劫了鬼子的货车,哪儿能喝到这么好的酒哇,对不对?”
大家齐声附和着,“对!敬一杯,敬一杯!”接着都兴奋地笑着喝着欢呼着。
侯韵杰和她妈妈在灶台上给游击队员们做着大锅菜,一盆一盆地端上炕桌。小鸡炖蘑菇、猪肉炖粉条、木耳炒鸡蛋、大葱炒豆腐,满盆的菜肴冒着腾腾的热气,扑鼻的菜香洋溢着整个屋子。
廖柯夫品着杯子里面的葡萄酒,对旁边的蒋毅帆说,“这通化的葡萄酒,真的不次于法国葡萄酒。”
“我没有喝过法国葡萄酒,”蒋毅帆说,“只喝过通化葡萄酒,不知道怎么比。”
“通化葡萄酒确实好,”杨兆林说,“酒好是因为葡萄好,是用山葡萄酿造的,果香独特,酒香浓郁,一句话,好喝。”
“来,再干一杯,为早一天把鬼子打跑。”廖柯夫举起了葡萄酒杯。
“干!”大家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我就是想看看,”放下了酒杯,喝得有点微醉的杨兆林说着,“想看看那个日本大佐是个什么表情,我们把他的葡萄节晚宴给搅黄了。”
其实,晚宴并没有被搅黄,但和被搅黄了也差不太多。
匆忙补救的晚宴,让作为主人的关东军警备区司令长官很没面子。
不是很没面子,而是相当没面子。
“这叫什么节日晚宴?我在家里吃得也比这儿好,”贵客们乘兴而来,扫兴而归,司令长官还得陪着笑脸迎来送往。
小松三俊大佐,站在司令长官的身后,心里明白,一顿劈头盖脸的训斥是躲不过去的。
送走了参加晚宴的客人们,站在大门旁边的司令长官,回过头来对着小松三俊大佐,只说了一句话,“你还能不能干一件漂亮点的事儿?”说完转身带着卫兵就走了。
一起带走的,还有小松三俊大佐升迁的希望。
那天,当宪兵前来报告,说从通化运送葡萄酒山葡萄和食品的卡车被游击队给劫了,只跑回来两个醉鬼的时候,小松三俊大佐就知道这次葡萄节晚宴的筹备和举办是彻底砸锅了。
在一旁的中村次郎少佐,急忙上前献上一计,“打电话叫他们再送两车过来。”
“愚蠢,来不及啦!” 小松三俊大佐喊了一声。
“那就把晚宴推迟两天。” 中村次郎少佐又献上一计。
“愚蠢,愚蠢,节日有推迟的吗?” 小松三俊大佐又喊了两声。
“那怎么办?” 中村次郎少佐问道。
“中国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 小松三俊大佐冷静了下来, “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了。”
当天晚上,中村次郎少佐带领一队日本兵,在市区里沿街搜查每一家饭店和旅馆,名义上是检查疟疾病毒,实际上是把各家的厨房和仓库里面好吃好喝的一扫而空,统统装上卡车给拉走了。
尽管这样,晚宴上的菜肴,还是搞得水裆尿裤的,连一道像样的硬菜都没有。特别是,名义上是庆祝日本的葡萄节,却没有几瓶葡萄酒,连一串葡萄都没有。
此时站在小松三俊大佐身后的中村次郎少佐,心里也很明白,一顿劈头盖脸的训斥,自己也是躲不过去的。
见到小松三俊大佐垂头丧气的样子,中村次郎少佐凑了上来,低声地说道,“这是战争时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他们也应该明白。”
“明白?” 小松三俊大佐的火气又上来了,尖叫道:“他们明白个屁!他们只明白,这是由我负责张罗的事儿。”
“我派人去查查,是他妈的什么人,敢劫皇军的卡车?” 中村次郎少佐低声狠狠地说。
小松三俊大佐心想,中村次郎少佐最后这句话还说得有点靠谱。
他心中暗暗发誓,等查出来是什么人干的,一定得让他们为此付出几倍的代价,哼,非得把他们都斩尽杀绝不可。
第 68 章
娜秋莎和廖柯夫他们行动小队的男人们坐在一个炕桌周围,此时她也应该算是海燕行动小队的一员了,也为刚刚打的一场胜仗而高兴着。
和男人们一起,娜秋莎心情不错地喝着葡萄酒。见到周围的男人们,都在称赞着廖柯夫,为廖队长的果断与勇敢而欢呼着,拍拍他的背,勾勾他的肩,打得一团火热的样子。廖柯夫也在和他们连连干杯,却没有朝娜秋莎这边看上一眼。
“我读的是女校,不教踢足球的。”娜秋莎回答。
“我听说在苏联,有钱人家里的女孩,才能上得起女校。”蒋毅帆说。
“那是沙皇时代,现在是社会主义了,人人都能上得起学。”娜秋莎说。
“那女校都学什么?”侯韵杰还是很好奇。
“学习怎么伺候他们男人。”娜秋莎笑着说道。
“真的?”侯韵杰瞪大了眼睛。
“以前的女校是那样,主要是教女孩子们怎么样做个合格的太太和母亲。后来,革命了。再后来,战争爆发了。”
“你就自己背着发报机,跳伞来到了中国,”蒋毅帆说道,“这很了不起!”
“我会说中国话,而且说得挺溜儿。上女校时老师就发现了,我有语言天赋,后来参军了,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调到前线的。以前,很少有女兵上前线的。”娜秋莎说。
“你真了不起,我要像你那样就好了。”侯韵杰羡慕地说。
“军人就得服从命令,没什么了不起的。”正往屋外走的廖柯夫,路过他们身边,正好插了一句话。
“你要去哪儿?”蒋毅帆问廖柯夫。
“在炕上坐久了,出去伸伸腿,”廖柯夫回答,“随便查一查岗哨。”
见到廖柯夫已经走出了房门,娜秋莎小声地说了一句,“他那个人那,有时候真让人受不了。”
第 65 章
市政宴会厅的小舞台上,专门从新京请来的一个小乐队,正在彩排。他们特别为庆祝日本的葡萄节新编了一首民乐曲,练得还不熟,反来复去地重复着总是出错的那段曲子。
日本有葡萄节吗?
别人还真不知道,可台下坐着的这位小松三俊大佐心里明镜似的,因为这个葡萄节,来自于他的家乡:山梨县的胜沼。
按说,山梨县山梨县,应该盛产山梨才对,怎么会有个葡萄节呢?
别看小松三俊大佐这人不乍样,可生在了一个水果之乡——胜沼,是个葡萄、桃子、李子的盛产地,其中以葡萄最为驰名中外,错了,应该是驰名日外。
有好葡萄,就有好葡萄酒。就像有酒,就会有酒鬼。
大佐家乡生产的葡萄酒,竟然占全日本葡萄酒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没有想到吧。所以每到葡萄成熟的十月份,全日本喜欢葡萄、喜欢葡萄酒的人们都纷纷来到胜沼,采葡萄,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喝葡萄酒,耍葡萄酒疯,简直热闹极了。
久而久之,酒而酒之,就成就了全日本不说是唯一的吧、也是最有名的葡萄节啦!
小松三俊大佐不大喜欢喝日本清酒,只喜欢自己家乡的葡萄酒。不过,来中国的东北时间一长,带的那两箱胜沼葡萄酒,早就喝光了。
有一次,参加伪政府秘书长女儿的婚礼,在喜宴的餐桌上,小松三俊大佐喝的那杯葡萄酒,非常合大佐的口味,开始还以为是日本酒呢,后来一问才知道是吉林通化生产的葡萄酒。
于是,酒鬼的眼睛,盯上了通化葡萄酒。
于是,小松三俊大佐开始张罗庆祝日本的葡萄节,并从通化订了两车葡萄酒加山葡萄拉过来。
这样,小松三俊大佐的心情,就好多了,又快有葡萄酒喝了,心里自然比平常轻松了很多。即便台上的曲子老是搞错,可听起来还是挺悦耳的。
中村次郎少佐发现自己的上司,在为宴会演奏的小乐队彩排结束时,竟然还吹了一小段口哨。
“从新京请来的这个小乐队还不错。作为一个中国民乐队,曲子虽然还不熟,但我看他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日本乐曲的韵味,”小松三俊大佐在离开宴会大厅时说,“你说呢,中村少佐?”
“是的,大佐。” 中村次郎少佐心里想,是葡萄酒的韵味吧?
“如果他们演奏熟练的话,晚宴那天将会是一个美好的夜晚。” 小松三俊大佐的声音不是越说越大,而是越说越小。
“发出的邀请,应该每个人都会收到了,简单地说,每一个人,除了几个发到新京的邀请还没有回音之外,有谁会想到会有一个演奏日本音乐的……”这些越说越小的几句话,好像他不是说给身后的手下人听的,而是说给自己听的
“记住,叫他们那天演奏时一定要穿上和服。” 小松三俊大佐吩咐着身后的中村次郎少佐。
“一定照办,大佐。”中村次郎少佐低头回答。
小松三俊大佐吹着口哨,然后又心满意足地哼唱着日本小调。小松三俊大佐觉得自己像个掌握自己和他人命运的人。那个葡萄酒的葡萄夜晚,将是他期待已久的一个成功机遇。
小松三俊大佐一直在看着自己的周围,那些能力很一般的人,在军队里步步爬升,而他自己却在一个又一个毫无希望的位置上漂泊着游荡着。现在,他终于又找到了一个机会,来展示自己,来挣脱束缚,向上攀爬,就像葡萄藤。
演奏娴熟的日本音乐、远道而来的葡萄美酒和优雅美味的晚餐,都将有助于他在艰难的晋升路上再前进一步。
如果这次晚宴筹备得很顺利,就没有什么理由会怀疑它会举办成功。届时,小松三俊大佐将成为整个北满地区社会上层公认的中心人物和光辉形象。如果这次晚宴真的是搞得那么轰轰烈烈的话,那这个消息肯定会传到新京的,甚至可能都会传到东京的。
小松三俊大佐暗自微微地笑着。
他笑啥?一定是想起来了东北老爷们的“四大美”:
美女,美味,美酒,美梦。
不过,小松三俊大佐还不够东北通,他只知道“四大美”,却不知道因“四大美”而产生的“四大伤”:
美女伤肾,美味伤胃,美酒伤肝,美梦伤哪?
伤心。
第 66 章
开第一辆卡车的司机,他叫刘大顺。开长途运货,是件很辛苦的差事。不过,他没有选择,给日本人拉货,谁敢说个不字。
临行之前,同行们就警告过他,越往北面开,路况越不好。特别是有些山路,在转弯时一定要开得很慢才行,山路的坡度太大,弄不好很容易出事的。
刘大顺一直小心谨慎地开着车,不仅是因为路不好走,更是由于车上的货是拉给日本人的,货物很珍贵,弄丢了会掉脑袋的。
刘大顺开着的这辆车,和后面刘二顺开着的那辆车,车上装的都是运给日本关东军那个叫小松三俊大佐的,是为葡萄节晚宴准备的通化葡萄酒、山葡萄和一些珍奇野味。
刘大顺很清楚,他拉着这么一批稀罕而昂贵的货物,只能沿着公路行驶,不敢超近道,中途也不敢停留太长的时间,万一出了什么事,他的小命儿就没了。
后面车厢里,有负责押运的两个兵,是当地伪满洲国军派来的。刚开出来的时候,他们还是挺警惕的,手里握住枪,四处张望着。而现在已经快到目的地了,他们手里握着的,已经是酒瓶子了,眼睛盯着的,全是山葡萄。
刘二顺的车厢里,也是装得满满的。除了葡萄酒和山货之外,还有一些沿途采买的食品、新鲜蔬菜和水果,城里的商店里肯定已经有好几个月没见过这些东西了,也许他们这一趟可以赚不少外快。
这条路,离哈尔滨已经不远了,今天太阳落山之前,应该就会到的。他们在把货物送给日本人之前,要找个理由,先把私货给卖了,然后再去市中心的市政宴会大厅卸货。卸货之后,加满油赶紧回家交差,入冬之前的活儿还不少呢。
刘大顺在第二个拐弯的地方,本能地踩了一脚刹车,他希望后面的二顺不要跟得太紧,在山路上追尾,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当刘大顺转过弯来,瞅了一眼后视镜,没有见到后面二顺的车,心里好像松了一口气。可是,当他抬眼往前望去时,却吃了一小惊。
他猛地发现前方不远处有一辆牛车,慢悠悠地走在路中间。刘大顺一边踩着刹车,一边按着喇叭,希望那辆破牛车,能够把路给让出来。
刘大顺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一按喇叭,本来还走得不紧不慢的牛车,反而停了下来,站在了路中。
刘大顺使劲踩下刹车,把卡车停下来,还差一点点就撞上了牛车。
刘大顺刚想打开车门下去看个究竟,路边就冲过来几个全副武装的游击队员,手中端着枪对准着他。
很快就有几个游击队员跳上车,把前面的刘大顺给拽了出来,把后面两个押车的伪军也给绑了下来,他们还醉醺醺地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刘大顺有些惊慌失措地朝后面的路上看了一眼,还不见二顺的车开过来。他心想,二顺的车肯定也被这伙人给劫了。
廖柯夫指挥着游击队员,把那两个绑着的伪军,押上前面的牛车,他对牛车上的队员耳语了几句。
后面二顺的车,从拐角处转了出来。坐在驾驶座上握着方向盘的是蒋毅帆。
面对着还在胆战心惊的大顺和二顺,廖柯夫平缓而不失严厉地说:“你们也是中国人,为日本人干活儿也是迫不得已。这次的连车带货,我们先替日本人收下了。你们俩呢,何去何从,自己决定。可以给你们路费,回通化。也可以留下来,和我们一块打鬼子。”
“回去也是个死,”刘大顺看了一眼刘二顺,“那我们就跟着你们吧,打鬼子也是个死。”
两辆卡车晃晃悠悠地驶下了公路,朝着远山那边驶去。等开到了山下,夜幕已经降临了。
杨兆林的眼睛闪烁着光芒,挥舞着双臂,兴高采烈地指挥着游击队员和村里的老乡们,把卡车上的东西赶紧卸下来藏好。
大家欢天喜地地搬运着这些好吃好喝的,一点都不觉得累。有些食品和水果,还是头一次见到,每个人的眼睛里面好像都冒着光似的。
一见到好吃的,谁的眼睛里不冒光?
这边卡车上的东西还没等卸完呢,那边已经有人在灶坑里点上了火,准备做饭了。
杨兆林忍着饥饿和胃里的馋虫,吩咐人把一辆卡车开进后山藏起来,又叫来上次带崔龙吉去找区委的那位游击队员,把另一辆卡车连夜开走了。
第 67 章
这个夜晚,是属于游击队员们的,如同他们每年一次的大年夜。
南北炕上挤满了队员们,大家大碗喝着酒,大块吃着肉,连过年都没有这么热闹与尽兴。
杨兆林一只手端着酒杯,另一只手向大家挥了挥,“同志们,老少爷们儿们,我说一句呀,这杯酒我们要敬一下廖队长他们,要不是他们来,带着我们劫了鬼子的货车,哪儿能喝到这么好的酒哇,对不对?”
大家齐声附和着,“对!敬一杯,敬一杯!”接着都兴奋地笑着喝着欢呼着。
侯韵杰和她妈妈在灶台上给游击队员们做着大锅菜,一盆一盆地端上炕桌。小鸡炖蘑菇、猪肉炖粉条、木耳炒鸡蛋、大葱炒豆腐,满盆的菜肴冒着腾腾的热气,扑鼻的菜香洋溢着整个屋子。
廖柯夫品着杯子里面的葡萄酒,对旁边的蒋毅帆说,“这通化的葡萄酒,真的不次于法国葡萄酒。”
“我没有喝过法国葡萄酒,”蒋毅帆说,“只喝过通化葡萄酒,不知道怎么比。”
“通化葡萄酒确实好,”杨兆林说,“酒好是因为葡萄好,是用山葡萄酿造的,果香独特,酒香浓郁,一句话,好喝。”
“来,再干一杯,为早一天把鬼子打跑。”廖柯夫举起了葡萄酒杯。
“干!”大家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我就是想看看,”放下了酒杯,喝得有点微醉的杨兆林说着,“想看看那个日本大佐是个什么表情,我们把他的葡萄节晚宴给搅黄了。”
其实,晚宴并没有被搅黄,但和被搅黄了也差不太多。
匆忙补救的晚宴,让作为主人的关东军警备区司令长官很没面子。
不是很没面子,而是相当没面子。
“这叫什么节日晚宴?我在家里吃得也比这儿好,”贵客们乘兴而来,扫兴而归,司令长官还得陪着笑脸迎来送往。
小松三俊大佐,站在司令长官的身后,心里明白,一顿劈头盖脸的训斥是躲不过去的。
送走了参加晚宴的客人们,站在大门旁边的司令长官,回过头来对着小松三俊大佐,只说了一句话,“你还能不能干一件漂亮点的事儿?”说完转身带着卫兵就走了。
一起带走的,还有小松三俊大佐升迁的希望。
那天,当宪兵前来报告,说从通化运送葡萄酒山葡萄和食品的卡车被游击队给劫了,只跑回来两个醉鬼的时候,小松三俊大佐就知道这次葡萄节晚宴的筹备和举办是彻底砸锅了。
在一旁的中村次郎少佐,急忙上前献上一计,“打电话叫他们再送两车过来。”
“愚蠢,来不及啦!” 小松三俊大佐喊了一声。
“那就把晚宴推迟两天。” 中村次郎少佐又献上一计。
“愚蠢,愚蠢,节日有推迟的吗?” 小松三俊大佐又喊了两声。
“那怎么办?” 中村次郎少佐问道。
“中国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 小松三俊大佐冷静了下来, “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了。”
当天晚上,中村次郎少佐带领一队日本兵,在市区里沿街搜查每一家饭店和旅馆,名义上是检查疟疾病毒,实际上是把各家的厨房和仓库里面好吃好喝的一扫而空,统统装上卡车给拉走了。
尽管这样,晚宴上的菜肴,还是搞得水裆尿裤的,连一道像样的硬菜都没有。特别是,名义上是庆祝日本的葡萄节,却没有几瓶葡萄酒,连一串葡萄都没有。
此时站在小松三俊大佐身后的中村次郎少佐,心里也很明白,一顿劈头盖脸的训斥,自己也是躲不过去的。
见到小松三俊大佐垂头丧气的样子,中村次郎少佐凑了上来,低声地说道,“这是战争时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他们也应该明白。”
“明白?” 小松三俊大佐的火气又上来了,尖叫道:“他们明白个屁!他们只明白,这是由我负责张罗的事儿。”
“我派人去查查,是他妈的什么人,敢劫皇军的卡车?” 中村次郎少佐低声狠狠地说。
小松三俊大佐心想,中村次郎少佐最后这句话还说得有点靠谱。
他心中暗暗发誓,等查出来是什么人干的,一定得让他们为此付出几倍的代价,哼,非得把他们都斩尽杀绝不可。
第 68 章
娜秋莎和廖柯夫他们行动小队的男人们坐在一个炕桌周围,此时她也应该算是海燕行动小队的一员了,也为刚刚打的一场胜仗而高兴着。
和男人们一起,娜秋莎心情不错地喝着葡萄酒。见到周围的男人们,都在称赞着廖柯夫,为廖队长的果断与勇敢而欢呼着,拍拍他的背,勾勾他的肩,打得一团火热的样子。廖柯夫也在和他们连连干杯,却没有朝娜秋莎这边看上一眼。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