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43477
阅读:3456
发表:2021/9/13
108章 主旋律,,军事 小说
《远东神机》第55-81章
1-27
28-54
55-81
82-108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老师的证词,对廖柯夫来说已经足够了,“好,那我们也是在为民除害,”他平静地说,“就这样定了。”
马德力没想到会派自己去完成这个重要的任务。现在,他发现自己的能力正在被领导开始认可了。
一定要好好表现表现,让领导看看。
这个厨子叫郭泰大,他确实是日本关东军北满情报课的一个线人。每天晚上,饭馆打烊后,他都要会一会周边的小地痞们,一起喝点小酒,挖掘一些小道消息,看看什么有用的就密报上去。通常是二半夜才喝完酒摇摇晃晃地回家。
马德力掐灭了烟头,又回到阴影里,那边郭厨子终于来了。
郭厨子在街上摇摇晃晃地朝前走去。马德力又一次攥紧了手中的钢管,就是那把叶氏消音枪,在这个大个子的手中,显得又小又短,把它放在他又长又黑的雨衣下面,一点都看不出来。
他一直不远不近地跟着郭厨子,等到他快到家了,才从远处悄悄地逼近过来。
郭厨子从口袋里掏出钥匙,颤动的手却把钥匙掉在了地上。他弯下腰去捡钥匙时,发出一声酒嗝。他笨拙地走上三个陡峭的台阶,刚要把钥匙插进锁孔里,突然听到背后有人叫他的名字。
郭厨子感到有些困惑,慢慢地转过身来,发现自己正低头看着一个年轻人的脸,那张脸正神色紧张地盯着他。
“是我。那,你是,谁呀?”郭厨子问道。
还没等马德力回应呢,郭厨子就发现年轻人的手里,攥着的一根钢管子,在指着自己。
你拎个下水道的管子,是来茬架的吗?这种破管子,咱也有。
郭厨子不由自主地后退着,打算转身打开门,赶紧让自己钻进去,但还没来得及转身呢,就传来了一声极轻的爆裂声,那根钢管子一闪光,里面射出的子弹击中了他的胸部。
马德力有些晕晕糊糊地看着郭厨子的眼睛立刻瞪得大大的,双手本能地直接伸向流血的伤口。郭厨子的一个膝盖弯了下来,重重地从石阶上摔下来,滚到了旁边的人行道上。马德力后退了两步,免得摔下来的身体砸到自己。
马德力怕郭厨子没死,又上前补了几枪,好在声音很小,即便在寂静的夜里,听上去就像是石头子儿砸在脑袋上的动静。
盯着他刚刚处决了的这个郭厨子令人震惊的脸,马德力一时僵住了,好像什么也不能动,什么也不能干。可他已经干了,而且干得很好,干得很对。他代表人民枪毙了一个汉奸,他让这个汉奸的老婆成了寡妇,让他的孩子变成了孤儿,可谁叫他当汉奸了呢?当了汉奸就没有好下场,就应该连扣几扳机结果了他的性命。
“跑不了的,你这混蛋!”马德力发现自己大声在喊着这句话,他终于清醒过来了。廖队长再三叮嘱他,要冷静地离开现场,以免引起周边的怀疑。可眼下这个年轻人做不到啊,他都已经跑出好几条街了,才勉强停止了奔跑。
第 75 章
第二天一大早,小松三俊大佐刚一醒来,就接到了一系列令人震惊的报告。
一座横跨大河的铁桥被炸断了,造成了大约一条30多公里公路线的中断。幸好那座铁桥没有被炸倒,否则就更不好交代了。不过,两三米长被炸断的口子,也够修上个把月的了。另外,还要在铁桥上安置岗哨。前任的警备区参谋长是吃干饭的,这么重要的一座铁桥,居然连个岗哨都没有。
阿城东面的一段铁路轨道也被炸断了好几节,从炸点上看,爆破采用的是特殊的军用炸药,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出现的新情况。要赶快维修,当然需要大量的铁轨器材和人工去修理了,而且沿线的警卫也要进一步加强。
被指定用来运送关东军满洲第643部队装甲车的蒸汽机车和整个车体,都被神秘地破坏了。造成这种机械故障的原因,实在是令人费解,因为本地的铁路机械师,谁也搞不清楚一种叫什么碳化硅的化学制剂,这是白房子的那位叶戈尔少校特地为廖柯夫的这次行动专门研制的一种特殊配方。
就好像上面这些还不够分量似的,报告中又说,北满情报课下面的一个线人,在夜里喝酒回家的路上,在大街上被枪杀了。令人奇怪的是,满大街竟然没有一个人听到过枪声,而那个厨子却倒在路边,是胸部中了好几枪而死的,这简直是一场蓄意而诡异的暗杀。
小松三俊大佐很震惊,比上次听到自己的葡萄酒被劫还要震惊,从而激起他内心中强烈而无能的愤怒。
“八格牙路,最近怎么发生了这么多的事?”他命令中村次郎少佐,“马上派人查清,到底都是他妈的什么人干的?”
“是,大佐。” 中村次郎少佐应声立正。
“一个星期之前,整个地区还是安全的,很平静。没有我的命令,没有人敢在这地方放一个屁,” 小松三俊大佐还在发泄着,“现在可好,一夜之间,到处都在放屁,大响屁,大臭屁,把我们铁路公路交通,都给崩毁了。马上派宪兵队到乡下去,叫那些吃着皇军粮不给皇军办事的家伙们,都给我动起来,一定要找出幕后的黑手,现在马上就行动,少佐!”
“是,大佐。” 中村次郎少佐应声答道。
小松三俊大佐见中村次郎少佐还没有动,马上问道,“你为什么还站在这儿?”
“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 中村次郎少佐怯生生地说,“是德国的那个教授,他回来了。”
小松三俊大佐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不是去东京了吗?”
“提前一周回来了,带着新设计的样机,”中村次郎少佐证实着,“教授他想马上见到你,是关于他的安全警卫和住宿的安排。”
“他刚来的时候不是住在机场附近吗?”
“教授认为那里非常不安全,条件也不好,他要求住在市里的酒店里。”
“你没对他说,住在机场附近正是为了他的安全吗?”
中村次郎少佐犹豫了一下,接着说:“说了,可他坚持认为,那个地方不如在市里安全,说保护他的安全是你……我们的责任,所以必须要答应他,而且他还有进一步的要求。”
“要求?”小松三俊大佐越来越生气了,“是不是因为最近发生的这些破事?”他说着,把早上收到的几份报告,一股脑儿地摔到了桌子上。
平静了一会儿,小松三俊大佐对着中村次郎少佐说,“好吧,就按他的要求安排吧,千万别在他的身上再出什么事儿了!”
第 76 章
坐在南炕上的几个人,正在兴高采烈地讲着这几天的战绩。
杨兆林说:“我听说,我们把小松三俊给惹急了,他在办公室里面大喊大叫的。”
“你消息怎么那么灵?怎么知道的?”蒋毅帆笑着问。
杨兆林耸耸肩,好像是不屑一答似的,“咱的朋友,遍布哈尔滨,一有个什么风吹草动的,马上就会传过来。”
“为你的朋友点赞!”蒋毅帆说。
袁之明也笑了,“还用得着你的朋友传消息?这几天,在老百姓中间早就传开了,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听到这么振奋人心的战果了。别看乡亲们在外面不吱声,可在内心里都在为我们打鬼子的胜利默默地欢呼着,大人小孩都是一样。廖队长,我们还有什么计划?”
“先让鬼子们忙乎几天吧,等他们都修好了,我们再去炸。”廖柯夫笑着对大家说。
“下次我也要去试试,那个塑料炸药至于那么难装吗?”抽着烟袋的周长贵,抬头看了一眼杨兆林。
“还有一件事,”杨兆林好像没有看到周长贵投过来的目光,对着廖柯夫说道,“差点忘了,我在哈尔滨的马迭尔酒店,有我们的一个地下关系。他说,酒店里来了一支宪兵队,把酒店二层东侧的所有人都赶了出去,甚至连他们自己的办公室也腾了出来,说是一位外国客人要住进来,好像这位客人还是一个什么科学家,是来香坊机场鬼子那个空军基地工作的。”
廖柯夫和蒋毅帆交换了一个眼神,心里好像都在说,看来我们的那位德国教授终于出现了。
“你那是什么关系?”廖柯夫问杨兆林,“消息可靠吗?”
“是原先地委留下来的关系,都叫他郑哥,一直和我单线联系,”杨兆林认真地说,“消息应该是可靠的。”
“原地委的一条线?”廖柯夫说,“好吧,那就拜托那个郑哥,让他替我们紧紧盯着这个外国来的什么科学家。他每天都在干什么,去了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去的,和谁在一起。这件事就交给你了,杨队长,怎么样?”
“当然,没问题,”杨兆林这才笑了,“以前和这个人办过几件事,还是挺靠谱的。”
已经过去几天了,从郑哥那边,没有传回来有关那个外国人的任何信息,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似的。那位科学家在酒店里好像也没有任何超出日常生活的消息,这对廖柯夫来说,是非常令人沮丧而焦虑的。
在等待的期间,廖柯夫别的什么事儿也做不了,他为游击队员们安排了一系列的进阶训练课程,来提高他们的近战及肉搏战的技能,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给他们带来的各种武器装备和爆炸装置。
“注意点,”廖柯夫监督着他们的动作要领,“只有这样做,你才不会失去一只胳膊。”“那样不行,连接必须要牢靠。”“对,这个动作要快,好,就这样。”
在焦急的等待中,时间的流逝好像特别慢,廖柯夫开始有点怀疑了,杨兆林的那个郑哥到底在不在那个酒店上班,不是被开除了吧?或者那个教授到底来不来那个酒店去住,不会又换了一家酒店吧?
这天,杨兆林终于带来了廖柯夫盼望已久的消息。
“郑哥托人传来消息了,说那个入住的外国科学家,都叫他卢尔维德教授。”
“太好了,”廖柯夫先放心后关切地说,“他还说了些什么?”
“他知道我们很重视这件事,就没说太多,也什么都没写,他担心那样不安全。另外,这些天酒店对员工要求很严,他也不能冒险来这儿。所以,他希望能和你面谈一些细节情况,地点安排在他们附近的一个叫波特曼的酒店里。”杨兆林看着廖柯夫。
旁边的蒋毅帆听到这句话,警觉地对廖柯夫说,“这可能非常危险,你不觉得吗?”
“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我们做的每件事都会有风险,”廖柯夫答道,然后又转向杨兆林,“我到波特曼酒店去会会你那个郑哥,你先转告他一声吧。”
第 77 章
杨兆林安排周长贵带着廖柯夫,一大早就赶去阿城的一家蔬菜供货商贩,搭上他们的送菜货车,当天上午就到了哈尔滨。
即便在战争时期,哈尔滨也还是一个商业市场很红火的城市。
送菜的货车,沿着松花江畔,一路开进中央大街的繁华市区。在马迭尔酒店北侧的一个路口,廖柯夫找到了那家波特曼酒店。
走进酒店前厅,前台的空间不大,几乎没有什么人进出。廖柯夫很快就办理了入住手续。
当廖柯夫向前台那个中年女人出示维克多制作的证件时,当时他心里有一阵忐忑不安和一丝担忧,好在这个证件通过了那个女人的审查,并按照他的要求,给了他一个可以看到街口景色的特别房间。
在前台女人把证件还给他的时候,廖柯夫微笑着对那个女人说,一会儿可能会有一位先生来,可以让他直接来房间。前台女人回报微笑地答应了。
廖柯夫被带到一间具有欧式风格的房间里,临街的窗户不大,在那个墙面上显得孤零零的。从那扇孤独的窗户透进来的一点点阳光,照亮了房间里有些褪色的墙纸。
房间很干净,但有些空空荡荡的,除了一张大床、一个小衣柜和一个带抽屉的小桌之外,没有别的什么家具。墙上有一幅简单的山水画,算是房间里唯一的装饰,画的是水边的一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们讲故事。
这哪儿是山水画,分明是连环画嘛。
房门后面钉着一张告示牌,上面写了几条酒店的规章制度。其中最主要的,是一条战时的水电使用规定,白天不供电,浴缸水位只到脖子,注意是到脚脖子。
廖柯夫原来还以为,房间里没有厕所兼洗澡间呢。普通的旅店,通常都是使用走廊尽头的公共厕所,在那里面有个小洗澡间的。没想到,他惊喜地发现在自己的房间里有一扇小门,打开一看,竟是一个单独使用的厕所带一个小浴缸。
天呐,这里简直就像个天堂一样。
早知道这样,应该早点来见那个郑哥。已经有好几个星期没有洗澡了,自从跳伞到了北满之后,尽管有时候,夜里可以在水缸旁边,用毛巾沾着凉水,擦一擦全身,但怎么也比不过,在浴缸里痛痛快快地泡个澡呀。
尽管,浴缸里面的水,只能没过脚脖子。
在前台订房时,他还认为这个房间很简陋呢,但在杨家窝棚里的火炕上度过了寒冷潮湿的这么多夜晚之后,现在的这里,简直变得无比豪华了,好像就在梦中。
廖柯夫趁郑哥还没有来之前,赶紧洗了一个不热但也不凉的热水澡。尽管水不多,躺在浴缸里才将将没过大腿的三分之二,可还是舒服极了,他甚至在洗完了之后,躺在柔软的床垫上,很想马上就睡他一大觉。
真是不知道,家里没有洗澡间的那些日子,是怎么过来的。
海燕行动小队的三个人在吃午饭的时候,杨兆林匆匆走了进来。
杨兆林的神情有些严肃,直截了当地对着正在吃饭的队员们说:“廖队长现在波特曼正在等着和郑哥见面,就是原地委的那个关系,但是我刚接到他传来一个紧急口信,说计划改变了,时间地点都变了。他现在被封在酒店里出不来,见面地点也改在他们酒店对面的餐馆,这样他明天会抽个空儿溜出来见一面。我们怎么能尽快通知到廖队长?”
娜秋莎自告奋勇地说道,“把见面的餐馆名字和时间告诉我,我去通知给廖队长。”
一见娜秋莎抢先说了,蒋毅帆和崔龙吉都没有再争取。
“你去不方便吧,”杨兆林担忧地说,又马上解释着,“我不是那个意思啊,我是说,你一看就是个俄罗斯女的,容易引起鬼子们的注意。”
“哈尔滨的白俄女人很多,”蒋毅帆替娜秋莎说着,好像在成全什么事情似的,“日本人对外国女人反而不那么警惕,他们知道都不是本地人,根本不会是什么游击队的。”
“我去过哈尔滨,有一次的情况也差不多,我也是扮成一个俄罗斯的夜女郎,去酒店一个单身男人的房间送情报,酒店前台好像都习以为常了,以为是那啥呢。”娜秋莎目光坚毅地说,“相信我,一定会把消息送到的。”
“好吧,就这么定了,你准备一下,我派个人送你过去,马上就走。”杨兆林对娜秋莎说。
第 78 章
预定见面的时间早就过去了,一直没有见到那个郑哥过来,廖柯夫决定冒险出去看看,既然都来了,至少要在酒店住一晚,然后再等到明天的同一个时间,如果再不来,就肯定是发生了什么意外的事情,他要赶快撤离,再呆下去就太冒险了。
廖柯夫对哈尔滨并不很熟,以前来过的几次,都属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没有任何停留,也没有闲心仔细地看看这个城市。
走出波特曼酒店,廖柯夫穿过街口,来到中央大街上。顺着人行道朝着南面走过去,他决定先看看德国教授进住的那个叫马迭尔酒店是个什么样子。
离着很远,廖柯夫就能感觉到那个马迭尔酒店的存在与豪华。他像一个刚刚谈完生意的商人,正在朝着住的地方闲散地走着。廖柯夫没有直视这座建筑,而是以游离的目光观察着那个酒店。
走在马路的对面,廖柯夫可以看到马迭尔酒店精心装饰的大门入口,已经有一个固定的日本宪兵在守卫着,还有第二个日本宪兵在门内的阴影里。
马迭尔酒店的主楼部分有三层,每个临街的房间都有自己的百叶窗和阳台。在其中的一扇窗户后面,就住着廖柯夫此行目标的那个人,他应该是每天都要花一整天的时间在研发试验一架神奇的飞机之后才回来休息的。
在半山腰的那个杨家窝棚里呆了一段时间之后,此时的廖柯夫,竟然大摇大晃地走在哈尔滨繁华的中央大街上,自我的感觉很奇怪,也很陌生。
廖柯夫当然有他自己的身份背景设计,也自我排练得很好。他是个新京清酒厂的推销商,因为身体状况被排除在劳工之外,他在把日本人在中国制造最好的清酒的一部分,推销给大城市里的一些酒店和餐馆。
廖柯夫好像本能地就很清楚,自己这样的身份应该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做,因为他父亲,或者说他父亲的家族,祖祖辈辈就是干这一行的。
廖柯夫的老家在山西,离那个牧童遥指的杏花村不远。山西的好酒,几乎都是从他们家乡那里流淌出来的,流向了全中国,流向了全世界。
廖柯夫的父亲,很小就跟着长辈出去推销山西好酒。后来,在京城遇到了廖柯夫的母亲,并在准备把她带回山西的时候,又遇到了新文化运动。廖柯夫的父母,很快就被从德国传进来的马克思理论给迷住了,他们双双背离了各自的原生家庭,投入到那场激动人心的运动之中,并辗转来到了十月革命的故乡留学,一起站在了绣有镰刀斧头的红旗下面。
北国爱情的结晶,和南湖红船的结晶一起,在同一年,诞生了。在后来的履历之中,廖柯夫一直以自己与党同龄而骄傲并自豪着。
可以想象他父亲的幸福,就像他现在的幸福一样,曲折而短暂,甜蜜而遥远。在救国救民的梦想中,也在组织的呼唤下,他父亲告别了美丽的妻子和新生的儿子,毅然回到了中国南方一个叫江西的地方。他父亲回国的第二年,他母亲死于一场交通意外,年仅六岁的廖柯夫被送进了国际儿童院。
在廖柯夫童年的记忆里,父亲的形象仅限于母亲留给他的一张全家福照片。照片中的父亲,年轻英俊,眼睛里面泛着光芒,嘴角微微上扬,眉头却没有完全舒展开。对父亲其余的想象,基本上都来源于母亲的睡前故事,让他知道了,中国有个山西,山西出好酒。
可他从来都没有喝过山西的酒,一口都没喝过。
廖柯夫目睹并开始理解了母亲的那份孤独和盼望,他甚至想过,这样的孤独和盼望,是不是在父亲身上也同样存在着,尽管自父亲回国之后,特别是母亲去世之后,他和父亲一直没有联系。
一个男人,大都愿意成为父亲那样的人。廖柯夫尤其如此,他愿意像父亲那样,把自己的一生,投入到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去。
所以,每次出门化装身份,他总是把自己扮成父亲家族生意的形象,而且希望由此能够体验到父亲曾经有过的经历与感受。
第 79 章
马德力没想到会派自己去完成这个重要的任务。现在,他发现自己的能力正在被领导开始认可了。
一定要好好表现表现,让领导看看。
这个厨子叫郭泰大,他确实是日本关东军北满情报课的一个线人。每天晚上,饭馆打烊后,他都要会一会周边的小地痞们,一起喝点小酒,挖掘一些小道消息,看看什么有用的就密报上去。通常是二半夜才喝完酒摇摇晃晃地回家。
马德力掐灭了烟头,又回到阴影里,那边郭厨子终于来了。
郭厨子在街上摇摇晃晃地朝前走去。马德力又一次攥紧了手中的钢管,就是那把叶氏消音枪,在这个大个子的手中,显得又小又短,把它放在他又长又黑的雨衣下面,一点都看不出来。
他一直不远不近地跟着郭厨子,等到他快到家了,才从远处悄悄地逼近过来。
郭厨子从口袋里掏出钥匙,颤动的手却把钥匙掉在了地上。他弯下腰去捡钥匙时,发出一声酒嗝。他笨拙地走上三个陡峭的台阶,刚要把钥匙插进锁孔里,突然听到背后有人叫他的名字。
郭厨子感到有些困惑,慢慢地转过身来,发现自己正低头看着一个年轻人的脸,那张脸正神色紧张地盯着他。
“是我。那,你是,谁呀?”郭厨子问道。
还没等马德力回应呢,郭厨子就发现年轻人的手里,攥着的一根钢管子,在指着自己。
你拎个下水道的管子,是来茬架的吗?这种破管子,咱也有。
郭厨子不由自主地后退着,打算转身打开门,赶紧让自己钻进去,但还没来得及转身呢,就传来了一声极轻的爆裂声,那根钢管子一闪光,里面射出的子弹击中了他的胸部。
马德力有些晕晕糊糊地看着郭厨子的眼睛立刻瞪得大大的,双手本能地直接伸向流血的伤口。郭厨子的一个膝盖弯了下来,重重地从石阶上摔下来,滚到了旁边的人行道上。马德力后退了两步,免得摔下来的身体砸到自己。
马德力怕郭厨子没死,又上前补了几枪,好在声音很小,即便在寂静的夜里,听上去就像是石头子儿砸在脑袋上的动静。
盯着他刚刚处决了的这个郭厨子令人震惊的脸,马德力一时僵住了,好像什么也不能动,什么也不能干。可他已经干了,而且干得很好,干得很对。他代表人民枪毙了一个汉奸,他让这个汉奸的老婆成了寡妇,让他的孩子变成了孤儿,可谁叫他当汉奸了呢?当了汉奸就没有好下场,就应该连扣几扳机结果了他的性命。
“跑不了的,你这混蛋!”马德力发现自己大声在喊着这句话,他终于清醒过来了。廖队长再三叮嘱他,要冷静地离开现场,以免引起周边的怀疑。可眼下这个年轻人做不到啊,他都已经跑出好几条街了,才勉强停止了奔跑。
第 75 章
第二天一大早,小松三俊大佐刚一醒来,就接到了一系列令人震惊的报告。
一座横跨大河的铁桥被炸断了,造成了大约一条30多公里公路线的中断。幸好那座铁桥没有被炸倒,否则就更不好交代了。不过,两三米长被炸断的口子,也够修上个把月的了。另外,还要在铁桥上安置岗哨。前任的警备区参谋长是吃干饭的,这么重要的一座铁桥,居然连个岗哨都没有。
阿城东面的一段铁路轨道也被炸断了好几节,从炸点上看,爆破采用的是特殊的军用炸药,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出现的新情况。要赶快维修,当然需要大量的铁轨器材和人工去修理了,而且沿线的警卫也要进一步加强。
被指定用来运送关东军满洲第643部队装甲车的蒸汽机车和整个车体,都被神秘地破坏了。造成这种机械故障的原因,实在是令人费解,因为本地的铁路机械师,谁也搞不清楚一种叫什么碳化硅的化学制剂,这是白房子的那位叶戈尔少校特地为廖柯夫的这次行动专门研制的一种特殊配方。
就好像上面这些还不够分量似的,报告中又说,北满情报课下面的一个线人,在夜里喝酒回家的路上,在大街上被枪杀了。令人奇怪的是,满大街竟然没有一个人听到过枪声,而那个厨子却倒在路边,是胸部中了好几枪而死的,这简直是一场蓄意而诡异的暗杀。
小松三俊大佐很震惊,比上次听到自己的葡萄酒被劫还要震惊,从而激起他内心中强烈而无能的愤怒。
“八格牙路,最近怎么发生了这么多的事?”他命令中村次郎少佐,“马上派人查清,到底都是他妈的什么人干的?”
“是,大佐。” 中村次郎少佐应声立正。
“一个星期之前,整个地区还是安全的,很平静。没有我的命令,没有人敢在这地方放一个屁,” 小松三俊大佐还在发泄着,“现在可好,一夜之间,到处都在放屁,大响屁,大臭屁,把我们铁路公路交通,都给崩毁了。马上派宪兵队到乡下去,叫那些吃着皇军粮不给皇军办事的家伙们,都给我动起来,一定要找出幕后的黑手,现在马上就行动,少佐!”
“是,大佐。” 中村次郎少佐应声答道。
小松三俊大佐见中村次郎少佐还没有动,马上问道,“你为什么还站在这儿?”
“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 中村次郎少佐怯生生地说,“是德国的那个教授,他回来了。”
小松三俊大佐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不是去东京了吗?”
“提前一周回来了,带着新设计的样机,”中村次郎少佐证实着,“教授他想马上见到你,是关于他的安全警卫和住宿的安排。”
“他刚来的时候不是住在机场附近吗?”
“教授认为那里非常不安全,条件也不好,他要求住在市里的酒店里。”
“你没对他说,住在机场附近正是为了他的安全吗?”
中村次郎少佐犹豫了一下,接着说:“说了,可他坚持认为,那个地方不如在市里安全,说保护他的安全是你……我们的责任,所以必须要答应他,而且他还有进一步的要求。”
“要求?”小松三俊大佐越来越生气了,“是不是因为最近发生的这些破事?”他说着,把早上收到的几份报告,一股脑儿地摔到了桌子上。
平静了一会儿,小松三俊大佐对着中村次郎少佐说,“好吧,就按他的要求安排吧,千万别在他的身上再出什么事儿了!”
第 76 章
坐在南炕上的几个人,正在兴高采烈地讲着这几天的战绩。
杨兆林说:“我听说,我们把小松三俊给惹急了,他在办公室里面大喊大叫的。”
“你消息怎么那么灵?怎么知道的?”蒋毅帆笑着问。
杨兆林耸耸肩,好像是不屑一答似的,“咱的朋友,遍布哈尔滨,一有个什么风吹草动的,马上就会传过来。”
“为你的朋友点赞!”蒋毅帆说。
袁之明也笑了,“还用得着你的朋友传消息?这几天,在老百姓中间早就传开了,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听到这么振奋人心的战果了。别看乡亲们在外面不吱声,可在内心里都在为我们打鬼子的胜利默默地欢呼着,大人小孩都是一样。廖队长,我们还有什么计划?”
“先让鬼子们忙乎几天吧,等他们都修好了,我们再去炸。”廖柯夫笑着对大家说。
“下次我也要去试试,那个塑料炸药至于那么难装吗?”抽着烟袋的周长贵,抬头看了一眼杨兆林。
“还有一件事,”杨兆林好像没有看到周长贵投过来的目光,对着廖柯夫说道,“差点忘了,我在哈尔滨的马迭尔酒店,有我们的一个地下关系。他说,酒店里来了一支宪兵队,把酒店二层东侧的所有人都赶了出去,甚至连他们自己的办公室也腾了出来,说是一位外国客人要住进来,好像这位客人还是一个什么科学家,是来香坊机场鬼子那个空军基地工作的。”
廖柯夫和蒋毅帆交换了一个眼神,心里好像都在说,看来我们的那位德国教授终于出现了。
“你那是什么关系?”廖柯夫问杨兆林,“消息可靠吗?”
“是原先地委留下来的关系,都叫他郑哥,一直和我单线联系,”杨兆林认真地说,“消息应该是可靠的。”
“原地委的一条线?”廖柯夫说,“好吧,那就拜托那个郑哥,让他替我们紧紧盯着这个外国来的什么科学家。他每天都在干什么,去了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去的,和谁在一起。这件事就交给你了,杨队长,怎么样?”
“当然,没问题,”杨兆林这才笑了,“以前和这个人办过几件事,还是挺靠谱的。”
已经过去几天了,从郑哥那边,没有传回来有关那个外国人的任何信息,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似的。那位科学家在酒店里好像也没有任何超出日常生活的消息,这对廖柯夫来说,是非常令人沮丧而焦虑的。
在等待的期间,廖柯夫别的什么事儿也做不了,他为游击队员们安排了一系列的进阶训练课程,来提高他们的近战及肉搏战的技能,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给他们带来的各种武器装备和爆炸装置。
“注意点,”廖柯夫监督着他们的动作要领,“只有这样做,你才不会失去一只胳膊。”“那样不行,连接必须要牢靠。”“对,这个动作要快,好,就这样。”
在焦急的等待中,时间的流逝好像特别慢,廖柯夫开始有点怀疑了,杨兆林的那个郑哥到底在不在那个酒店上班,不是被开除了吧?或者那个教授到底来不来那个酒店去住,不会又换了一家酒店吧?
这天,杨兆林终于带来了廖柯夫盼望已久的消息。
“郑哥托人传来消息了,说那个入住的外国科学家,都叫他卢尔维德教授。”
“太好了,”廖柯夫先放心后关切地说,“他还说了些什么?”
“他知道我们很重视这件事,就没说太多,也什么都没写,他担心那样不安全。另外,这些天酒店对员工要求很严,他也不能冒险来这儿。所以,他希望能和你面谈一些细节情况,地点安排在他们附近的一个叫波特曼的酒店里。”杨兆林看着廖柯夫。
旁边的蒋毅帆听到这句话,警觉地对廖柯夫说,“这可能非常危险,你不觉得吗?”
“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我们做的每件事都会有风险,”廖柯夫答道,然后又转向杨兆林,“我到波特曼酒店去会会你那个郑哥,你先转告他一声吧。”
第 77 章
杨兆林安排周长贵带着廖柯夫,一大早就赶去阿城的一家蔬菜供货商贩,搭上他们的送菜货车,当天上午就到了哈尔滨。
即便在战争时期,哈尔滨也还是一个商业市场很红火的城市。
送菜的货车,沿着松花江畔,一路开进中央大街的繁华市区。在马迭尔酒店北侧的一个路口,廖柯夫找到了那家波特曼酒店。
走进酒店前厅,前台的空间不大,几乎没有什么人进出。廖柯夫很快就办理了入住手续。
当廖柯夫向前台那个中年女人出示维克多制作的证件时,当时他心里有一阵忐忑不安和一丝担忧,好在这个证件通过了那个女人的审查,并按照他的要求,给了他一个可以看到街口景色的特别房间。
在前台女人把证件还给他的时候,廖柯夫微笑着对那个女人说,一会儿可能会有一位先生来,可以让他直接来房间。前台女人回报微笑地答应了。
廖柯夫被带到一间具有欧式风格的房间里,临街的窗户不大,在那个墙面上显得孤零零的。从那扇孤独的窗户透进来的一点点阳光,照亮了房间里有些褪色的墙纸。
房间很干净,但有些空空荡荡的,除了一张大床、一个小衣柜和一个带抽屉的小桌之外,没有别的什么家具。墙上有一幅简单的山水画,算是房间里唯一的装饰,画的是水边的一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们讲故事。
这哪儿是山水画,分明是连环画嘛。
房门后面钉着一张告示牌,上面写了几条酒店的规章制度。其中最主要的,是一条战时的水电使用规定,白天不供电,浴缸水位只到脖子,注意是到脚脖子。
廖柯夫原来还以为,房间里没有厕所兼洗澡间呢。普通的旅店,通常都是使用走廊尽头的公共厕所,在那里面有个小洗澡间的。没想到,他惊喜地发现在自己的房间里有一扇小门,打开一看,竟是一个单独使用的厕所带一个小浴缸。
天呐,这里简直就像个天堂一样。
早知道这样,应该早点来见那个郑哥。已经有好几个星期没有洗澡了,自从跳伞到了北满之后,尽管有时候,夜里可以在水缸旁边,用毛巾沾着凉水,擦一擦全身,但怎么也比不过,在浴缸里痛痛快快地泡个澡呀。
尽管,浴缸里面的水,只能没过脚脖子。
在前台订房时,他还认为这个房间很简陋呢,但在杨家窝棚里的火炕上度过了寒冷潮湿的这么多夜晚之后,现在的这里,简直变得无比豪华了,好像就在梦中。
廖柯夫趁郑哥还没有来之前,赶紧洗了一个不热但也不凉的热水澡。尽管水不多,躺在浴缸里才将将没过大腿的三分之二,可还是舒服极了,他甚至在洗完了之后,躺在柔软的床垫上,很想马上就睡他一大觉。
真是不知道,家里没有洗澡间的那些日子,是怎么过来的。
海燕行动小队的三个人在吃午饭的时候,杨兆林匆匆走了进来。
杨兆林的神情有些严肃,直截了当地对着正在吃饭的队员们说:“廖队长现在波特曼正在等着和郑哥见面,就是原地委的那个关系,但是我刚接到他传来一个紧急口信,说计划改变了,时间地点都变了。他现在被封在酒店里出不来,见面地点也改在他们酒店对面的餐馆,这样他明天会抽个空儿溜出来见一面。我们怎么能尽快通知到廖队长?”
娜秋莎自告奋勇地说道,“把见面的餐馆名字和时间告诉我,我去通知给廖队长。”
一见娜秋莎抢先说了,蒋毅帆和崔龙吉都没有再争取。
“你去不方便吧,”杨兆林担忧地说,又马上解释着,“我不是那个意思啊,我是说,你一看就是个俄罗斯女的,容易引起鬼子们的注意。”
“哈尔滨的白俄女人很多,”蒋毅帆替娜秋莎说着,好像在成全什么事情似的,“日本人对外国女人反而不那么警惕,他们知道都不是本地人,根本不会是什么游击队的。”
“我去过哈尔滨,有一次的情况也差不多,我也是扮成一个俄罗斯的夜女郎,去酒店一个单身男人的房间送情报,酒店前台好像都习以为常了,以为是那啥呢。”娜秋莎目光坚毅地说,“相信我,一定会把消息送到的。”
“好吧,就这么定了,你准备一下,我派个人送你过去,马上就走。”杨兆林对娜秋莎说。
第 78 章
预定见面的时间早就过去了,一直没有见到那个郑哥过来,廖柯夫决定冒险出去看看,既然都来了,至少要在酒店住一晚,然后再等到明天的同一个时间,如果再不来,就肯定是发生了什么意外的事情,他要赶快撤离,再呆下去就太冒险了。
廖柯夫对哈尔滨并不很熟,以前来过的几次,都属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没有任何停留,也没有闲心仔细地看看这个城市。
走出波特曼酒店,廖柯夫穿过街口,来到中央大街上。顺着人行道朝着南面走过去,他决定先看看德国教授进住的那个叫马迭尔酒店是个什么样子。
离着很远,廖柯夫就能感觉到那个马迭尔酒店的存在与豪华。他像一个刚刚谈完生意的商人,正在朝着住的地方闲散地走着。廖柯夫没有直视这座建筑,而是以游离的目光观察着那个酒店。
走在马路的对面,廖柯夫可以看到马迭尔酒店精心装饰的大门入口,已经有一个固定的日本宪兵在守卫着,还有第二个日本宪兵在门内的阴影里。
马迭尔酒店的主楼部分有三层,每个临街的房间都有自己的百叶窗和阳台。在其中的一扇窗户后面,就住着廖柯夫此行目标的那个人,他应该是每天都要花一整天的时间在研发试验一架神奇的飞机之后才回来休息的。
在半山腰的那个杨家窝棚里呆了一段时间之后,此时的廖柯夫,竟然大摇大晃地走在哈尔滨繁华的中央大街上,自我的感觉很奇怪,也很陌生。
廖柯夫当然有他自己的身份背景设计,也自我排练得很好。他是个新京清酒厂的推销商,因为身体状况被排除在劳工之外,他在把日本人在中国制造最好的清酒的一部分,推销给大城市里的一些酒店和餐馆。
廖柯夫好像本能地就很清楚,自己这样的身份应该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做,因为他父亲,或者说他父亲的家族,祖祖辈辈就是干这一行的。
廖柯夫的老家在山西,离那个牧童遥指的杏花村不远。山西的好酒,几乎都是从他们家乡那里流淌出来的,流向了全中国,流向了全世界。
廖柯夫的父亲,很小就跟着长辈出去推销山西好酒。后来,在京城遇到了廖柯夫的母亲,并在准备把她带回山西的时候,又遇到了新文化运动。廖柯夫的父母,很快就被从德国传进来的马克思理论给迷住了,他们双双背离了各自的原生家庭,投入到那场激动人心的运动之中,并辗转来到了十月革命的故乡留学,一起站在了绣有镰刀斧头的红旗下面。
北国爱情的结晶,和南湖红船的结晶一起,在同一年,诞生了。在后来的履历之中,廖柯夫一直以自己与党同龄而骄傲并自豪着。
可以想象他父亲的幸福,就像他现在的幸福一样,曲折而短暂,甜蜜而遥远。在救国救民的梦想中,也在组织的呼唤下,他父亲告别了美丽的妻子和新生的儿子,毅然回到了中国南方一个叫江西的地方。他父亲回国的第二年,他母亲死于一场交通意外,年仅六岁的廖柯夫被送进了国际儿童院。
在廖柯夫童年的记忆里,父亲的形象仅限于母亲留给他的一张全家福照片。照片中的父亲,年轻英俊,眼睛里面泛着光芒,嘴角微微上扬,眉头却没有完全舒展开。对父亲其余的想象,基本上都来源于母亲的睡前故事,让他知道了,中国有个山西,山西出好酒。
可他从来都没有喝过山西的酒,一口都没喝过。
廖柯夫目睹并开始理解了母亲的那份孤独和盼望,他甚至想过,这样的孤独和盼望,是不是在父亲身上也同样存在着,尽管自父亲回国之后,特别是母亲去世之后,他和父亲一直没有联系。
一个男人,大都愿意成为父亲那样的人。廖柯夫尤其如此,他愿意像父亲那样,把自己的一生,投入到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去。
所以,每次出门化装身份,他总是把自己扮成父亲家族生意的形象,而且希望由此能够体验到父亲曾经有过的经历与感受。
第 79 章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