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43477
阅读:3455
发表:2021/9/13
108章 主旋律,,军事 小说
《远东神机》第55-81章
1-27
28-54
55-81
82-108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旁边又有一个鬼子冲过来,廖柯夫举枪把他射倒了,接着又向前跑去。在他周围,深灰色和土黄色的身影,正在进行着最血腥、最绝望的肉搏战。在双方士兵尽全力互相拼杀时,受伤的士兵都在发出着刺耳的尖叫,而进攻的士兵都在发出着咆哮的吼声。
正在这时,不远处的一名日本少佐正端着三八大盖向廖柯夫这边射击,却发现没有了子弹,少佐急忙扔下那支空步枪,伸手去从枪套里拔手枪。而廖柯夫还没等他拿出手枪,就向他扑了过去,用自己的刺刀把他捅倒在地。
廖柯夫从日本少佐的手中夺过手枪,回手一枪打死了他。
廖柯夫感觉自己身后有动静,急忙转身用手枪对着正在瞄准他的三八大盖,但对面是两支枪。廖柯夫举枪就射,而奇迹发生了,对面那两个鬼子同时都被打倒了。
原来就在鬼子的侧面,和廖柯夫同在特战部这次一起来的丹尼尔,精准地开了一枪。
而这种战斗中的喜悦,却是十分短暂的。一秒钟之前还在向他微笑的丹尼尔,此时却像一个喝多了的醉汉一样,极不自然地瘫靠在一棵小树上,他的眼睛毫无生气,前胸的军装上开始浸透出一大块栗红色的鲜血。
原来是日本鬼子的一挺歪把子机关枪的一排子弹,打在丹尼尔的后背上,让这个俄罗斯小伙子失去了生命。
敌人的援兵过来了,廖柯夫马上意识到,必须离开此地,绝不能恋战,尽快继续前进,否则就要被鬼子再次包围而陷入绝境。
廖柯夫呼喊着战士们,尽管已经死伤了大半的人,但大家还是互相搀扶着,很快就撤离了灌木丛。
廖柯夫回头看了一眼刚才战斗的场地,查看着是否还有没撤出来的战士,就在这时,他看到了不远处死去的丹尼尔,自己的好朋友眼睛都没来得及闭上就牺牲了,而自己连最后一句告别的话都没能说上,更别说去埋葬他了。
廖柯夫坚毅地转过身,忍着满眼的泪水,带着战士们撤离了。
第 71 章
“最后你们是怎么撤回来的呢?”娜秋莎喃喃地追问着。
“我们趁着天黑,先是撤到了江边,”廖柯夫停顿了一下,又继续说下去,“发现原定给我们留下的两只船,并没有在预定的地点。”
“也许是他们大部队撤退时的船不够了。”娜秋莎推测着。
“不管怎么说,我们当时很绝望,”廖柯夫低声地说,“好像被亲娘抛弃了的孤儿。”
“我能体会到那种感觉。”娜秋莎说。
“我们只好就地解散了一些人,留下他们照顾伤员,分散安置到附近的几个村子里,”廖柯夫说道,“最后只剩下几个人,连夜砍的树,扎成了木筏,推进了松花江。”
“日本鬼子没有发现吗?”娜秋莎问。
“在江里,经常有原木从上游漂下来,夜里也很难分得清。”
“江水很凉吧?”
“我们走走停停地漂了两天三夜,开始还没觉得冷,后来吃不上东西,就越来越冷了,”廖柯夫合拢起双臂,好像浑身感到一股凉意,“最后漂到三江口时,木筏都散了,只好抱着木头漂回了伯力。”
廖柯夫伸开双臂,向后一仰,躺在石板上。
“等我们爬上岸时,就像这样,在沙石滩上,躺了一上午,直到远东军区的苏军士兵把我们当成了土匪抓起来。”廖柯夫望着星空说着。
“后来呢?”娜秋莎问。
廖柯夫没有吱声,就那样一言不发地躺着。
过了许久,娜秋莎转头问着廖柯夫,“小廖,你没事吧?”
“没事儿,”廖柯夫挺身坐了起来说,“太晚了,我们该回去了。”
当他们回到村里时,所有房子的窗口,都是黑黑的,空气中好像还残留着,最后一丝葡萄酒的芬芳。
廖柯夫说,“就好像,整个世界,只有我们两个人,没有睡。”
“我还没听够呢。回来以后呢?肯定也发生了不少的事情吧?”娜秋莎问着。
“说来又话长了,那是另一个故事了,娜秋莎。”
“那你什么时候讲给我?”
“你还不睡的话,就该吃早饭啦。”
“我现在还有点恶心呢,还吃呀?”
廖柯夫真希望用什么恶心的东西,堵住她的嘴。
那天夜里,廖柯夫躺在炕上一直没有睡着。
从未向任何人讲述过自己的这段经历,却不由自主地向娜秋莎倾诉了出来。被压抑了很久的记忆,又被重新打开了,如同潘多拉魔盒,现在好像无法再盖上了。
廖柯夫闭着眼睛开始思考着,那一次撤离是否付出了太多的代价?他是不是应该留在当地,和那些受伤的战士们一起坚持下去。这样的一些问题,他找不到答案,也许本身并没有什么答案。战争,命运,让他走上了一条无法回头的路,就是常说的那种不归路。
廖柯夫记得,从松花江漂回伯力后的几天里,是安卓娅带给自己异样的温暖。是她的细心照顾,让廖柯夫重新恢复了体质和信念。
安卓娅喜欢读书,特别喜欢读那本俄文版的《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在廖柯夫刚回来的那些天,安卓娅总是坐在他的床边,给他念着书中他喜欢的那些段落。
廖柯夫一直不会忘记,当他在床上睁开眼睛时,总会看到她身穿着一件单薄的衣服,微微地弯着腰坐在椅子上,手里捧着那本打开的书。安卓娅给他念书的声音很小,好像生怕把他吵醒似的。有时候,廖柯夫甚至听不见她读书的声音,可他喜欢看到她的嘴唇微微开闭的样子。
安卓娅是个美丽纯真的少女,也许她爱上了这个帅气的少年。
廖柯夫心里一直在想,她还年轻,有点脆弱,但我会好好照顾她的,这也是组织上交给自己的任务,我不会让先烈的孤女再感到孤独的。
躺在炕上的廖柯夫,睁开了眼睛,炕沿边并没有安卓娅的身影。
炕边窗户的窗纸上,已经透出了微微的白光。
第 72 章
游击队的几个核心人物,又聚在了炕头上。
他们兴致勃勃地聊着不久前抢了小松三俊大佐的葡萄酒时的情景,有的甚至还想再去抢一次鬼子的什么东西。
“劫车抢货,是个好的开始,但这不会给敌人以重创性的打击。”廖柯夫提醒着大家。
“那我们下一步干点什么?”杨兆林问道。
“我看,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干,”廖柯夫说,“按照北满区委的指示,最近要集中力量破坏鬼子的交通线。”然后,他向大家详细讲述了他的计划。
第二天晚上,夜幕降临后,一小队游击队员,悄悄地向不同的方向离开了杨家窝棚。
杨兆林带着几个人和炸药奔向了铁路沿线;蒋毅帆和崔龙吉换上了工人的衣服,向铁路车站出发;廖柯夫、娜秋莎和几个队员走了小半夜,来到一座横跨河流的铁桥上。
这次,廖柯夫专门也给马德力安排了一项特别任务。前些天,在马德力伤好之后,廖柯夫独自教了他那把叶氏消音枪的使用要领,和一些暗杀的技巧及注意事项。这次行动中,廖柯夫把一项重要的暗杀任务就交给了他。
马德力开始时,似乎对被派他去完成这么重要的任务感到有些惊讶,但他很快就感觉到了领导对自己的信任。他向廖柯夫保证,不成功便成仁。不,不能成仁,只能成功。
蒋毅帆和崔龙吉,趁着满铁维修人员在夜班休息时,躲过了鬼子的一个哨兵,溜进了阿城车站的铁路侧线。他们弯着腰一路小跑着,小心翼翼地生怕把脚下垫枕木的石块给弄响了。
崔龙吉有些紧张,但他决心已定,绝不会让领导和同志们失望,遇到了敌人,绝不会逃跑,也绝不会投降,反正都是一个死,还不如站着战斗到底。
当他们穿过一个黑暗而安静的院子时,周围的每一个声音好像都被放大了。每一个细小的新动静,都使两个人站住后聆听着,向黑暗的仓库四周张望着。这样边走边停边观察,花费了一段时间,但最终他们走到了此行的目标前面:一辆蒸汽机车车头和后面的一整列平板货车。
蒋毅帆把装有神秘油剂的铁罐递给崔龙吉,轻轻地低语说道:“你从这头,我从那头,咱俩在中间会合。”
在离阿城火车站以东十几公里的地方,杨兆林带着的队员们已经准备好了。他们趴在地上,在高高的秋草掩盖下,各自潜伏在铁轨的两侧。
杨兆林半蹲在铁轨旁边,自认为是很自信的他,多少还是有些紧张。
他是头一次安装这种塑料炸药,尽管在训练时,廖柯夫手把手地教了他好几遍,可现在真刀真枪地做起来,还是没有想象得那么轻松。
夜色比他想象得要亮一些,头顶的月亮好像一直在盯着他,安装工作一时很难完成。杨兆林掏出廖柯夫给他的小手电筒,他不时打开一下,检查着自己的安装手艺,然后很快地又把手电关上了。
杨兆林擦了擦脑门上出的汗,这是前所未有的,他的嘴也干得像沙子。作为领导,强烈的自尊心,又让他不想叫其他队员过来帮助自己。
“杨队长,装完了吗?”
“完了,快完了。”杨兆林合计着,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杨兆林不知道自己用了多长的时间,才总算把塑料炸药装到了铁轨上,不管怎么样,这项工作快要完成了。现在,他从盒子里拿出一支又长又细的香烟形状的定时雷管,轻轻地把它插进塑料炸药里。
他一直记得廖柯夫的警告,要千万小心小心再小心。定时雷管可能会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干扰,比如热量或湿度等,会影响到计时的准确性。杨兆林把引爆时间定在了45分钟之后,然后他给队员们一个手势,队员们纷纷爬起来向后撤,最后他们一起离开了铁路线。
杨兆林带着队员们在回家的路上,不到半个小时的功夫,就听到身后传来了一个巨大的爆炸声,一定是刚才安装的塑料炸药炸毁了一段相当长的铁轨。
杨兆林看了看表上的时间,皱着眉头摇了摇头。早先廖柯夫说得是对的,定时爆炸提前了将近二十分钟,这误差也太大了吧。
第 73 章
娜秋莎看着廖柯夫爬上了桥下的铁柱子,她自己的脑袋里,竟然会出现一个可怕的怪念头,那就是,他随时都可能滑下来、摔下来,然后摔到下面很深的地方去。那是迷信,还是担忧?
娜秋莎觉得,如果她能够正面接受廖柯夫摔死的可怕念头,那就永远不会真的发生。娜秋莎立刻想到廖柯夫有个未婚妻,如果他真的死在了这里,他们会让娜秋莎去通知他的未婚妻吗,他们可能会认为一个女的去要比一个男的去更好?
娜秋莎第一次想知道廖柯夫的未婚妻是个什么样的人,她真的能读懂娜秋莎脸上的惭愧与内疚吗?
娜秋莎马上就责备着自己,怎么会有这种愚蠢的念头。娜秋莎坚定地提醒着自己,他们正在执行一项破坏铁桥的任务,她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这项任务上,不能那样胡思乱想的。
她把目光对准了前面那条空荡荡的公路线,那条公路从山丘那边穿过来,一直延伸到铁桥这里。她又扫视着桥上是否有日本兵的踪迹,看上去好像什么人也没有。
廖柯夫正在稳步攀爬着。他在一开始就排除了从桥顶上往下降的可能性,因为垂直的角度对他很不利。而且日本鬼子也有所防范,用沙袋和带刺的铁丝网,把铁桥都给围挡住了。相比之下,从桥下往上爬起来比较容易些。如果他摔下去了,就不要去想掉下去以后的事情了,因为他知道反正永远也活不过来了。
一个队员已经把一根长绳子,从桥顶上吊了下来。这样可以帮助廖柯夫爬到支撑着桥体的柱顶上。他为自己加着油,他刚加入特战部时,在军校受训期间,完成过的无数次徒手攀岩,要比这次更让人紧张多了。
廖柯夫爬到柱顶部位,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然后沿着他选择用来安装炸药的曲梁上慢慢走过去。
就在这时,突然听到了娜秋莎的口哨声。廖柯夫愣了一下,按照预先设定好的信号,只能意味着一件事,那就是一辆车,一个人,或者最糟糕的是,一支巡逻队正在接近铁桥。
廖柯夫一动不动地趴在弯曲的钢梁上。当他这样趴着的时候,廖柯夫无意中低头瞥了一眼,看见了月光下的河岸,和他下面深处闪烁的河水。这让他感到一阵头晕目眩,也让他更用力地抓住钢梁,希望自己能够撑得住。
远处闪过两点灯光,是一辆卡车从那边山坡上开下来。廖柯夫在下面能听到发动机低沉的隆隆声,接着是刺耳的刹车声,可能是司机想在下坡时减点速然后上桥。
当卡车开到桥上接着减速时,声音变得更加均匀了。廖柯夫知道,如果这时候司机停车后下来的话,很可能会发现挂在桥边的那根绳子。那样就麻烦了,他就完全被困在了铁桥上。
廖柯夫聚精会神地听着卡车驶过的声音。卡车在驶过桥面时,底盘发出了吱吱嘎嘎的声音。司机好像又踩了一下油门,让卡车在廖柯夫头顶上宽敞的桥面上加速行驶。铁桥在卡车的重压下隆隆作响,他抓住的铁梁也在他身下震动着,但过了一会儿就慢慢静止了。
廖柯夫这才意识到,当卡车经过桥面时,他好像一直都在憋着气没有喘过一口气来,他的胳膊紧紧地抱住铁梁,使劲儿使得胳膊都有些疼得要命。
廖柯夫知道他必须尽快完成安装炸药的任务。他把手伸到身后肩上背着的袋子里,掏出一个小帆布包,小包的一边是炸药,另一边是定时雷管。这个看似不大的包里面,装有足够的塑料炸药,足以炸断桥柱,摧毁桥面上的混凝土,把整个桥掀翻到下面的河里去,但愿如同他所希望的那样。
廖柯夫把炸药和雷管都安装好,又检查了一遍,感到满意后,他就开始往下滑。
廖柯夫小心地拽着绳子爬下来,最后一个很大的落差,正好可以让他跳到地面。他暗暗告诉自己,如果他在战争中能够幸存下来,只要他活着,就再也不会去做这么危险的事情了。他甚至严肃地幻想着,他可能从事哪些最安全、最无聊的工作呢,老师、职员、还是作家?反正除了爆破以外的什么工作都行。
廖柯夫他们离开铁桥走出了很远,才听到从这座桥上传过来的爆炸声。
任务是完成了,但比预期的效果差一些。本想能一同炸毁几辆日本军车,或者一队日本兵呢,但没有炸到。另外,铁桥并没有整个炸倒,而是被炸断了。巨大的爆炸,只炸毁了部分桥面的混凝土,把巨大的混凝土块和金属碎片炸到了空中,在桥面上炸出个几米宽的断口。
看来,塑料炸药的威力还是有点夸大了。
第 74 章
马德力在小巷的尽头紧张地抽着烟。
这条小巷通向阿城车站附近的一条小街。他的烟头发出的微光,是一种不必要的危险,可能会把他的位置,暴露给路过的鬼子巡逻队,廖队长知道了肯定又会踢他了,但马德力急需抽支烟来稳定一下紧张的情绪。
他是第一次执行这么艰巨的任务,必须杀死一个人,而这个人很可能会反击或跑掉的,他必须在合适的时间采取合适的行动,确保成功,不成仁。
游击队制定的这次行动方案里,行动对象包括铁桥、路轨、机车车辆和一个告密的汉奸。
当时是周长贵提出的这项建议,说他们要向外界传递出一个信息,当汉奸是要受到制裁的。
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嘛:正义只会迟到,从来不会缺席。
其实,都是胡扯。迟到的正义,还是正义吗?
就像杀掉这个汉奸,等他都自己死了,才想起来去杀他,这样迟到的正义,有屌毛用?
所以,及时果断地杀掉汉奸,才是对他正义的审判、公正的惩戒。
马德力在会上几乎是一声不吭。自从上次被蒋毅帆教训了一通之后,他变得谨慎小心多了,尽管仍然有些傲慢,但还是自我控制了很多。同时,他也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机会,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
崔龙吉有些质疑,在大街上枪杀一个看上去的平头百姓,别人会以为那是个汉奸吗?会不会起到反作用?说我们在暗杀无辜。
他们的目光都投向了廖柯夫,等着他作出最后决定。
廖柯夫慢慢地开了口,他们以为他会有不同意见呢,然而,他只是问了一句:“你们确定这个人出卖过我们的人吗?”
袁之明回答说:“当然,廖队长,他这个人坏透了,表面上是个厨子,但他已经出卖了好几个地下组织的人了。他平日里就是个恶霸,连饭馆老板的女儿都给霸占了,街坊四邻的都恨得咬牙根儿,只不过不敢说,怕他报复就是了。”
正在这时,不远处的一名日本少佐正端着三八大盖向廖柯夫这边射击,却发现没有了子弹,少佐急忙扔下那支空步枪,伸手去从枪套里拔手枪。而廖柯夫还没等他拿出手枪,就向他扑了过去,用自己的刺刀把他捅倒在地。
廖柯夫从日本少佐的手中夺过手枪,回手一枪打死了他。
廖柯夫感觉自己身后有动静,急忙转身用手枪对着正在瞄准他的三八大盖,但对面是两支枪。廖柯夫举枪就射,而奇迹发生了,对面那两个鬼子同时都被打倒了。
原来就在鬼子的侧面,和廖柯夫同在特战部这次一起来的丹尼尔,精准地开了一枪。
而这种战斗中的喜悦,却是十分短暂的。一秒钟之前还在向他微笑的丹尼尔,此时却像一个喝多了的醉汉一样,极不自然地瘫靠在一棵小树上,他的眼睛毫无生气,前胸的军装上开始浸透出一大块栗红色的鲜血。
原来是日本鬼子的一挺歪把子机关枪的一排子弹,打在丹尼尔的后背上,让这个俄罗斯小伙子失去了生命。
敌人的援兵过来了,廖柯夫马上意识到,必须离开此地,绝不能恋战,尽快继续前进,否则就要被鬼子再次包围而陷入绝境。
廖柯夫呼喊着战士们,尽管已经死伤了大半的人,但大家还是互相搀扶着,很快就撤离了灌木丛。
廖柯夫回头看了一眼刚才战斗的场地,查看着是否还有没撤出来的战士,就在这时,他看到了不远处死去的丹尼尔,自己的好朋友眼睛都没来得及闭上就牺牲了,而自己连最后一句告别的话都没能说上,更别说去埋葬他了。
廖柯夫坚毅地转过身,忍着满眼的泪水,带着战士们撤离了。
第 71 章
“最后你们是怎么撤回来的呢?”娜秋莎喃喃地追问着。
“我们趁着天黑,先是撤到了江边,”廖柯夫停顿了一下,又继续说下去,“发现原定给我们留下的两只船,并没有在预定的地点。”
“也许是他们大部队撤退时的船不够了。”娜秋莎推测着。
“不管怎么说,我们当时很绝望,”廖柯夫低声地说,“好像被亲娘抛弃了的孤儿。”
“我能体会到那种感觉。”娜秋莎说。
“我们只好就地解散了一些人,留下他们照顾伤员,分散安置到附近的几个村子里,”廖柯夫说道,“最后只剩下几个人,连夜砍的树,扎成了木筏,推进了松花江。”
“日本鬼子没有发现吗?”娜秋莎问。
“在江里,经常有原木从上游漂下来,夜里也很难分得清。”
“江水很凉吧?”
“我们走走停停地漂了两天三夜,开始还没觉得冷,后来吃不上东西,就越来越冷了,”廖柯夫合拢起双臂,好像浑身感到一股凉意,“最后漂到三江口时,木筏都散了,只好抱着木头漂回了伯力。”
廖柯夫伸开双臂,向后一仰,躺在石板上。
“等我们爬上岸时,就像这样,在沙石滩上,躺了一上午,直到远东军区的苏军士兵把我们当成了土匪抓起来。”廖柯夫望着星空说着。
“后来呢?”娜秋莎问。
廖柯夫没有吱声,就那样一言不发地躺着。
过了许久,娜秋莎转头问着廖柯夫,“小廖,你没事吧?”
“没事儿,”廖柯夫挺身坐了起来说,“太晚了,我们该回去了。”
当他们回到村里时,所有房子的窗口,都是黑黑的,空气中好像还残留着,最后一丝葡萄酒的芬芳。
廖柯夫说,“就好像,整个世界,只有我们两个人,没有睡。”
“我还没听够呢。回来以后呢?肯定也发生了不少的事情吧?”娜秋莎问着。
“说来又话长了,那是另一个故事了,娜秋莎。”
“那你什么时候讲给我?”
“你还不睡的话,就该吃早饭啦。”
“我现在还有点恶心呢,还吃呀?”
廖柯夫真希望用什么恶心的东西,堵住她的嘴。
那天夜里,廖柯夫躺在炕上一直没有睡着。
从未向任何人讲述过自己的这段经历,却不由自主地向娜秋莎倾诉了出来。被压抑了很久的记忆,又被重新打开了,如同潘多拉魔盒,现在好像无法再盖上了。
廖柯夫闭着眼睛开始思考着,那一次撤离是否付出了太多的代价?他是不是应该留在当地,和那些受伤的战士们一起坚持下去。这样的一些问题,他找不到答案,也许本身并没有什么答案。战争,命运,让他走上了一条无法回头的路,就是常说的那种不归路。
廖柯夫记得,从松花江漂回伯力后的几天里,是安卓娅带给自己异样的温暖。是她的细心照顾,让廖柯夫重新恢复了体质和信念。
安卓娅喜欢读书,特别喜欢读那本俄文版的《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在廖柯夫刚回来的那些天,安卓娅总是坐在他的床边,给他念着书中他喜欢的那些段落。
廖柯夫一直不会忘记,当他在床上睁开眼睛时,总会看到她身穿着一件单薄的衣服,微微地弯着腰坐在椅子上,手里捧着那本打开的书。安卓娅给他念书的声音很小,好像生怕把他吵醒似的。有时候,廖柯夫甚至听不见她读书的声音,可他喜欢看到她的嘴唇微微开闭的样子。
安卓娅是个美丽纯真的少女,也许她爱上了这个帅气的少年。
廖柯夫心里一直在想,她还年轻,有点脆弱,但我会好好照顾她的,这也是组织上交给自己的任务,我不会让先烈的孤女再感到孤独的。
躺在炕上的廖柯夫,睁开了眼睛,炕沿边并没有安卓娅的身影。
炕边窗户的窗纸上,已经透出了微微的白光。
第 72 章
游击队的几个核心人物,又聚在了炕头上。
他们兴致勃勃地聊着不久前抢了小松三俊大佐的葡萄酒时的情景,有的甚至还想再去抢一次鬼子的什么东西。
“劫车抢货,是个好的开始,但这不会给敌人以重创性的打击。”廖柯夫提醒着大家。
“那我们下一步干点什么?”杨兆林问道。
“我看,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干,”廖柯夫说,“按照北满区委的指示,最近要集中力量破坏鬼子的交通线。”然后,他向大家详细讲述了他的计划。
第二天晚上,夜幕降临后,一小队游击队员,悄悄地向不同的方向离开了杨家窝棚。
杨兆林带着几个人和炸药奔向了铁路沿线;蒋毅帆和崔龙吉换上了工人的衣服,向铁路车站出发;廖柯夫、娜秋莎和几个队员走了小半夜,来到一座横跨河流的铁桥上。
这次,廖柯夫专门也给马德力安排了一项特别任务。前些天,在马德力伤好之后,廖柯夫独自教了他那把叶氏消音枪的使用要领,和一些暗杀的技巧及注意事项。这次行动中,廖柯夫把一项重要的暗杀任务就交给了他。
马德力开始时,似乎对被派他去完成这么重要的任务感到有些惊讶,但他很快就感觉到了领导对自己的信任。他向廖柯夫保证,不成功便成仁。不,不能成仁,只能成功。
蒋毅帆和崔龙吉,趁着满铁维修人员在夜班休息时,躲过了鬼子的一个哨兵,溜进了阿城车站的铁路侧线。他们弯着腰一路小跑着,小心翼翼地生怕把脚下垫枕木的石块给弄响了。
崔龙吉有些紧张,但他决心已定,绝不会让领导和同志们失望,遇到了敌人,绝不会逃跑,也绝不会投降,反正都是一个死,还不如站着战斗到底。
当他们穿过一个黑暗而安静的院子时,周围的每一个声音好像都被放大了。每一个细小的新动静,都使两个人站住后聆听着,向黑暗的仓库四周张望着。这样边走边停边观察,花费了一段时间,但最终他们走到了此行的目标前面:一辆蒸汽机车车头和后面的一整列平板货车。
蒋毅帆把装有神秘油剂的铁罐递给崔龙吉,轻轻地低语说道:“你从这头,我从那头,咱俩在中间会合。”
在离阿城火车站以东十几公里的地方,杨兆林带着的队员们已经准备好了。他们趴在地上,在高高的秋草掩盖下,各自潜伏在铁轨的两侧。
杨兆林半蹲在铁轨旁边,自认为是很自信的他,多少还是有些紧张。
他是头一次安装这种塑料炸药,尽管在训练时,廖柯夫手把手地教了他好几遍,可现在真刀真枪地做起来,还是没有想象得那么轻松。
夜色比他想象得要亮一些,头顶的月亮好像一直在盯着他,安装工作一时很难完成。杨兆林掏出廖柯夫给他的小手电筒,他不时打开一下,检查着自己的安装手艺,然后很快地又把手电关上了。
杨兆林擦了擦脑门上出的汗,这是前所未有的,他的嘴也干得像沙子。作为领导,强烈的自尊心,又让他不想叫其他队员过来帮助自己。
“杨队长,装完了吗?”
“完了,快完了。”杨兆林合计着,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杨兆林不知道自己用了多长的时间,才总算把塑料炸药装到了铁轨上,不管怎么样,这项工作快要完成了。现在,他从盒子里拿出一支又长又细的香烟形状的定时雷管,轻轻地把它插进塑料炸药里。
他一直记得廖柯夫的警告,要千万小心小心再小心。定时雷管可能会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干扰,比如热量或湿度等,会影响到计时的准确性。杨兆林把引爆时间定在了45分钟之后,然后他给队员们一个手势,队员们纷纷爬起来向后撤,最后他们一起离开了铁路线。
杨兆林带着队员们在回家的路上,不到半个小时的功夫,就听到身后传来了一个巨大的爆炸声,一定是刚才安装的塑料炸药炸毁了一段相当长的铁轨。
杨兆林看了看表上的时间,皱着眉头摇了摇头。早先廖柯夫说得是对的,定时爆炸提前了将近二十分钟,这误差也太大了吧。
第 73 章
娜秋莎看着廖柯夫爬上了桥下的铁柱子,她自己的脑袋里,竟然会出现一个可怕的怪念头,那就是,他随时都可能滑下来、摔下来,然后摔到下面很深的地方去。那是迷信,还是担忧?
娜秋莎觉得,如果她能够正面接受廖柯夫摔死的可怕念头,那就永远不会真的发生。娜秋莎立刻想到廖柯夫有个未婚妻,如果他真的死在了这里,他们会让娜秋莎去通知他的未婚妻吗,他们可能会认为一个女的去要比一个男的去更好?
娜秋莎第一次想知道廖柯夫的未婚妻是个什么样的人,她真的能读懂娜秋莎脸上的惭愧与内疚吗?
娜秋莎马上就责备着自己,怎么会有这种愚蠢的念头。娜秋莎坚定地提醒着自己,他们正在执行一项破坏铁桥的任务,她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这项任务上,不能那样胡思乱想的。
她把目光对准了前面那条空荡荡的公路线,那条公路从山丘那边穿过来,一直延伸到铁桥这里。她又扫视着桥上是否有日本兵的踪迹,看上去好像什么人也没有。
廖柯夫正在稳步攀爬着。他在一开始就排除了从桥顶上往下降的可能性,因为垂直的角度对他很不利。而且日本鬼子也有所防范,用沙袋和带刺的铁丝网,把铁桥都给围挡住了。相比之下,从桥下往上爬起来比较容易些。如果他摔下去了,就不要去想掉下去以后的事情了,因为他知道反正永远也活不过来了。
一个队员已经把一根长绳子,从桥顶上吊了下来。这样可以帮助廖柯夫爬到支撑着桥体的柱顶上。他为自己加着油,他刚加入特战部时,在军校受训期间,完成过的无数次徒手攀岩,要比这次更让人紧张多了。
廖柯夫爬到柱顶部位,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然后沿着他选择用来安装炸药的曲梁上慢慢走过去。
就在这时,突然听到了娜秋莎的口哨声。廖柯夫愣了一下,按照预先设定好的信号,只能意味着一件事,那就是一辆车,一个人,或者最糟糕的是,一支巡逻队正在接近铁桥。
廖柯夫一动不动地趴在弯曲的钢梁上。当他这样趴着的时候,廖柯夫无意中低头瞥了一眼,看见了月光下的河岸,和他下面深处闪烁的河水。这让他感到一阵头晕目眩,也让他更用力地抓住钢梁,希望自己能够撑得住。
远处闪过两点灯光,是一辆卡车从那边山坡上开下来。廖柯夫在下面能听到发动机低沉的隆隆声,接着是刺耳的刹车声,可能是司机想在下坡时减点速然后上桥。
当卡车开到桥上接着减速时,声音变得更加均匀了。廖柯夫知道,如果这时候司机停车后下来的话,很可能会发现挂在桥边的那根绳子。那样就麻烦了,他就完全被困在了铁桥上。
廖柯夫聚精会神地听着卡车驶过的声音。卡车在驶过桥面时,底盘发出了吱吱嘎嘎的声音。司机好像又踩了一下油门,让卡车在廖柯夫头顶上宽敞的桥面上加速行驶。铁桥在卡车的重压下隆隆作响,他抓住的铁梁也在他身下震动着,但过了一会儿就慢慢静止了。
廖柯夫这才意识到,当卡车经过桥面时,他好像一直都在憋着气没有喘过一口气来,他的胳膊紧紧地抱住铁梁,使劲儿使得胳膊都有些疼得要命。
廖柯夫知道他必须尽快完成安装炸药的任务。他把手伸到身后肩上背着的袋子里,掏出一个小帆布包,小包的一边是炸药,另一边是定时雷管。这个看似不大的包里面,装有足够的塑料炸药,足以炸断桥柱,摧毁桥面上的混凝土,把整个桥掀翻到下面的河里去,但愿如同他所希望的那样。
廖柯夫把炸药和雷管都安装好,又检查了一遍,感到满意后,他就开始往下滑。
廖柯夫小心地拽着绳子爬下来,最后一个很大的落差,正好可以让他跳到地面。他暗暗告诉自己,如果他在战争中能够幸存下来,只要他活着,就再也不会去做这么危险的事情了。他甚至严肃地幻想着,他可能从事哪些最安全、最无聊的工作呢,老师、职员、还是作家?反正除了爆破以外的什么工作都行。
廖柯夫他们离开铁桥走出了很远,才听到从这座桥上传过来的爆炸声。
任务是完成了,但比预期的效果差一些。本想能一同炸毁几辆日本军车,或者一队日本兵呢,但没有炸到。另外,铁桥并没有整个炸倒,而是被炸断了。巨大的爆炸,只炸毁了部分桥面的混凝土,把巨大的混凝土块和金属碎片炸到了空中,在桥面上炸出个几米宽的断口。
看来,塑料炸药的威力还是有点夸大了。
第 74 章
马德力在小巷的尽头紧张地抽着烟。
这条小巷通向阿城车站附近的一条小街。他的烟头发出的微光,是一种不必要的危险,可能会把他的位置,暴露给路过的鬼子巡逻队,廖队长知道了肯定又会踢他了,但马德力急需抽支烟来稳定一下紧张的情绪。
他是第一次执行这么艰巨的任务,必须杀死一个人,而这个人很可能会反击或跑掉的,他必须在合适的时间采取合适的行动,确保成功,不成仁。
游击队制定的这次行动方案里,行动对象包括铁桥、路轨、机车车辆和一个告密的汉奸。
当时是周长贵提出的这项建议,说他们要向外界传递出一个信息,当汉奸是要受到制裁的。
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嘛:正义只会迟到,从来不会缺席。
其实,都是胡扯。迟到的正义,还是正义吗?
就像杀掉这个汉奸,等他都自己死了,才想起来去杀他,这样迟到的正义,有屌毛用?
所以,及时果断地杀掉汉奸,才是对他正义的审判、公正的惩戒。
马德力在会上几乎是一声不吭。自从上次被蒋毅帆教训了一通之后,他变得谨慎小心多了,尽管仍然有些傲慢,但还是自我控制了很多。同时,他也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机会,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
崔龙吉有些质疑,在大街上枪杀一个看上去的平头百姓,别人会以为那是个汉奸吗?会不会起到反作用?说我们在暗杀无辜。
他们的目光都投向了廖柯夫,等着他作出最后决定。
廖柯夫慢慢地开了口,他们以为他会有不同意见呢,然而,他只是问了一句:“你们确定这个人出卖过我们的人吗?”
袁之明回答说:“当然,廖队长,他这个人坏透了,表面上是个厨子,但他已经出卖了好几个地下组织的人了。他平日里就是个恶霸,连饭馆老板的女儿都给霸占了,街坊四邻的都恨得咬牙根儿,只不过不敢说,怕他报复就是了。”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