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说 > 蜀阳公主
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240566
阅读:14416
发表:2015/1/12
历史 小说
蜀阳公主
子规 [四川]
 出售价格:面议 [如何联系作者]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公主

  “大王,秦人抢夺了我国的南郑,现在新君未立,我们就可以趁机夺回南郑”!
  “好吧,明天早朝,把你们的方案拿出来”!
  “大王,您还见不见探子”!
  “不见了,你先把他安排在国舍里住下”!蜀王心不在焉地说。
  秦孝公死了,这对蜀王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当年因为父王年老不能视事,国势江河日下,秦人趁机越过秦岭,夺去了南郑,这样蜀国在北方的势力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如果一举夺回南郑,那也是为祖上增了光。他再也没有兴趣听宫女演奏了,于是说:“爱妃,我们回宫吧”!
  “大王既然国事在身,妾身改日再陪大王吧”!采女她明白她立足未稳,这时是不能插足大王政事的。再则,西王母曾告诫她“不得插手人间政事”!
  
  
  
  13、一取南郑
  
  秦岭山脉一条线,南吃大米北吃面。从北至南,古金牛道上最著名的险关,今陕西境内有金牛峡、五丁关、西秦第一关等;经黄坝驿入蜀以后,则有七盘关、清风峡、朝天关、明月峡、石柜阁、葭萌关、剑门关等。另外在白龙江一线还有古白水关、飞鹅峡等险隘。这些险峡重关,雄锁于古金牛道的要害,要想打通这样的道路,即便是有着现代化高科技含量的工程技术,也绝非易事。一路上雄关当道,险隘叠起,云栈连绵,恶水滔滔,历来行旅之人无不望而生畏,行之胆寒。其葬身于险崖恶途、失命于狼虫虎豹者,亦不在少数,千真万确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由传说中半人丰神的人物蚕丛、柏灌和鱼凫所开创的这都广之野的古蜀王国,经历了杜宇、鳖灵两代蜀王的开疆拓土和安民治水,一举垫定了古蜀国开明十二世王朝的漫长统治。在此期间,古蜀王国版图内部的道路交通已十分便利,有纵横交错的道路从都广之野腹地向四面八方延伸而去,唯有出川之道异常艰难。东川路和巴岭路通向偏远蛮荒的东南方,在当时的地位并不重要,唯有东北方向的蜀道,连接着最先进发达的中原文明,所以在漫长的历史上显得异常醒目。
  南郑,它是秦岭南麓的唯一军事要塞。当年,开明氏二世卢帝,就是从这里举兵越过秦岭,达到渭水平原,一直进逼秦国都城。即《华阳国志》记载的:“攻秦,至雍(今陕西凤翔)。” 当时的秦国还是一个为周天子牧马的部落,但平王东迁后,原西周的广大土地,就由秦人代管,并为周天子管理平常一般的祭祀活动。正因为秦人与周天子这层关系,卢帝也奈何不了秦人,如果灭了秦人,那不等于刨了周天子的祖坟,那还了得!卢帝只得毁了秦人的祖庙,然后撤军,退回秦岭以南,重新回到汉中平原。
  其实在秦孝公之前,古蜀王国与秦国之间的军事磨擦,就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公元前451年,秦国突袭南郑,蜀人一时手忙脚乱,人力粮草等补给供应不上,最后丢失了南郑,一度靠剑门山区的险关危隘,才阻止了秦人的进攻:秦人偷袭得手之后,开始在南郑修筑城墙,以重兵把守,史称“秦左庶长城南郑”。蜀人在其后的10余年时间里,不断集结兵力反攻,最后终于将南郑艰难收复,《史记》中则称之为“南郑反”。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此后,古蜀王国与秦国之间断断续续,展开了长达一百多年时间的冲突与较量。公元前387年,秦国再度大举进攻蜀国,攻下南郑,《史记》中写道:“伐蜀,取南郑”,但很快,蜀国再次反攻,重新夺回南郑,在对南郑的多年争夺中,再次占据了优势。由此可见,在战国时代早期,古蜀王国还是一个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的国家,其国力和军队的战斗力并不逊于雄踞中原的诸侯强国。只是到了战国中晚期,中原各诸侯国的实力此消彼长,尤其是经过了商秧变法的秦国,迅速成了当时首屈一指的军事强国,而古蜀国仰仗天赐丰饶之地不思进取,加之地理绝险,秦人每次挑战,均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因此骄妄日生,渐渐呈现出一派老态龙钟之势。即使在收复南郑这一战略要地之后,军事上暂时处于优势地位,蜀人也无意以之为据点,进取中原,一统天下。
  到了秦孝公时代,秦蜀联姻,其之间已有数十年相安无事的和平岁月。经历了商秧变法的秦国已非昔日可比,人丁兴旺,兵强马壮,综合国力已跃居各诸侯国之首,其一吞天下之雄势已渐渐养成。而此时的蜀国上下,依然沉浸在一派歌舞升平的氛围中,与秦国励精图治的积极上升之势相比,其成败已成定局。
  然而蜀道之难,始终是笼罩在秦人头上的一个巨大的阴影,历代秦君知道要出兵伐蜀,必须要清除这一道令人望而生畏的天然屏障,如果贸然出兵南征,秦蜀之间的险山恶水,无异于成为秦国大军的墓葬之地。然而,秦孝公身后事,却出于他的臆外——不管他的后代是为金牛也罢,为美女也罢,总之,贪财好色的末代蜀王不惜国库亏空,劳民伤财,辛辛苦苦建成的金牛古道,却是一条自毁家园的灭亡之道。当秦惠王得知他精心设计的金钱、美人之计得逞、自古险绝的蜀道已经打通之后——正如后人所渭“乱山碎石金牛路,过客应骑铜马行”——他图谋已久的希望,中原铜骑滚滚西去,挥戈踏平剑关之时,已指日可待了。
  秦人对蜀人毁其祖庙这一仇恨,在他们心中埋藏了数百多年,时过境迁,这种仇恨却越来越强烈,这一复仇的机会终于等到了,蜀王年老昏庸,已经重病缠身,连话都说不出来了,但那个国王的宝座还是不想让出来。王子不能继承王位,由此引起王子的弟弟苴侯的纷争,兄弟悯于墙,由此引起其它部落起来反对蜀王的统治,为首者便是武都侯。为平息国内动乱,王子与大国师一起动用了全国的兵力才削平了拥兵自重的小部落,武都侯王不得不把王子作为人质送到了蜀国,并许诺公主长到十六岁时,就送到蜀国,然后换回王子。按照祖上的惯例:小部落生的女子,就得无条件的嫁给大部落首领作妃子,如果女儿相貌太丑,首领不要,这样才可能嫁人。而蜀王的女儿很自然,就得嫁给周天子作嫔妃。
  ——这是千古不变的法律!
  可正当蜀国平息内乱之机,秦军趁机越过秦岭,一举拿下了南郑,便在南郑筑城,企图把南郑作为攻略巴蜀的桥头堡。
  行将就木的蜀王,在病床上听到了这一消息,终于断了气。
  秦孝公得知蜀王驾崩,立即以蜀夫人的名义派人前来蜀国吊唁。蜀王妃原是秦孝公的同父异母姐姐,她身着一身白绸孝服,在蜀王宫中接见了她的亲人。——而秦孝公的妃子却是蜀王亲妹妹!
  老王入土为安了,可留给新蜀王的却是一副烂摊子。然而,太子一坐上宝座,就想发兵收回南郑,以此来巩固他的地位。他的这一决定,遭到了大国师等许多元老重臣的反对,只有大巫师一人支持,虽然神仙放屁──不同凡响,可大臣们心里都明白。然而新蜀王竟不听众大臣的劝阻,一意孤行,任命大巫师为统帅,统领三个五丁方阵,三万人马,从都广之野出发,前去一举拿下南郑,给那些反对者一点颜色看看。
  野心勃勃的大巫师统率三万人马,浩浩荡荡地开到了南郑城下,扎下营盘,准备第二天就攻城。就在当晚,大巫师就向秦军下了战书。秦军回了应战书,双方决定第二天决一死战!秦军按照商君的布置,南郑城就修建在秦岭小道的山口处,虽然是一座孤城,但却是一座直插蜀地的堡垒。秦军就固守在这堡垒里。
  当晚子时,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了暴风雪。那些从蜀地来的士兵,衣服单薄,经不起这风雪的袭击,许多士兵都被冻伤了。
  大巫师在中军帐里,听着那“呜呜”悲鸣的暴风雪,这时心急如焚,于是起了一卦,得泽水( )困卦。困者,穷困也。水居泽下,枯涸无水之义也。又六爻皆为阴所揜,小人之揜,君子穷困之象也。
  其实,这正是武都山精在作祟。武都山精正搂抱着二老婆。山洞外一只仙鹤叼着一块白绸飞来。
  一个声音传进了武都山精的耳中:“山精,还不出来接旨”!
  武都山精突然一惊,推开怀里的女人,捋捋他那乱蓬蓬的头发,疾步走了出去,赶到洞口。
  “山精,接旨”!
  那白绸片直接飞到了武都山精的膝盖前,山精立即伸出爪子抓起了那白绸片,一看那上面爀爀写着那样的符号:令它前往南郑降一场暴雪!
  武都山精当然不敢怠慢,爬起身,移过那早已准备好的一块巨石,堵住了洞门,然后,伸过它那尖嘴,对着黑汪汪的洞里叫道:“美人儿,等着我,我一会儿就回来了”!
  洞中那三位被山精掳来的中原女子,根本就不可能推开那块巨石,逃跑出来,她们只有在洞里,以泪洗面。
  勤务兵给大巫师盛上茶点,然后,退了下去。
  大巫师解完卦象,不由得自言自语道:小人之揜,君子穷困之象呀!于是说:“来人呀”!
  卫士闻讯进来,“元帅,有何吩咐”?
  “立即传五丁力士三兄弟”!
  “是”!卫士转身即走。
  大巫师走到帐蓬的窗口,捞开窗帘,观望着那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脑海里终于涌出了一句:秦军一定请了异人,我该怎么来对付?
  三个方阵的统领一起来了,说:“大巫师”!
  “请坐下商议”!大巫师转过身来。
  当五丁力士三兄弟坐下后,巫成说:“秋末季节,突然下起暴雪,这一定是秦军中异人在作邪”!
  “大巫师,你将用什么方法来破此城”?老三慢条斯理地问,他并不主张,这时来夺取南郑。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呀!在出征前老大、老二来为他们送行,大哥告诫他们三兄弟:能攻下,就一鼓作气,拿下来,攻不下,就不能强攻,保存实力,以等时机。此时,楚国在东线屯有大量的军队,对蜀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老大、老二不得不亲自率领二万精兵前去迎敌。在当时,秦军对蜀王并没有多大的威胁,而威胁最大的是楚军。据说,楚军阵前有五个死尸方阵,专门来对付蜀军的五丁力士方阵的,所以老大、老二亲自率领两个方阵去消灭楚军的赶尸方阵。
  “我现在就是请你们三兄弟来商讨对策”!巫成忧心忡忡地说,他确实抓住了一个烫手山芋。
  “大巫师,不知杨侯能不能按时把御寒之衣给我们运来”!老四说。
  “这天寒地冻的,怎么叫我们的士兵去攻城”?老五说。
  “我已经下令杨侯在天亮前必须把棉衣运到,否则军法处置”!
  老五不屑地一笑,大巫师看在眼里,他现在也只有忍了。
  “大巫师,那就是说明天早上棉衣运到就攻城”!老三说。
  “是这样”!大巫师摆出大统帅的架势说:“老五,你的方阵作为前锋,主攻西门。老四,你的方阵攻东门,老三,你的方阵攻南门。西门势力稍稍弱一些,所以作为主攻方向,只要攻破西门,其它两门也就不攻自破了”!大巫师好象现在就攻破了城一样,津津乐道:“我想听听你们三兄弟对作战方案的意见”!大巫师虽然没有什么本事,可这五丁力士三兄弟了得,老三为中军阵,如同一块盘石,当年大禹治水时,就是用的黑玉书的这一阵法,来堵住决口的洪流。老四能唤雨,老五能呼风,两兄弟的狂风暴雨不把它一点点暴雪刮得天翻地覆嘛!
  事情并不是象大巫师想象的那么美妙,直到天亮,杨侯的棉衣仍然没有运到,可那暴雪还在不断地下呀!有些帐蓬都被雪压塌了。
  杨侯的缁重队,在前进的途中遭到了不明身份的人的袭击,而且车辆要过汉水的浮桥也被那些人烧毁了。虽然经过激战,车辆物资保住了,但没有了桥,车就过不了汉水,物资也就不能按时运到前线了。杨侯的祖先原本是晋国的贵族,趁诸侯纷争之机而称侯,后来失败而逃往楚国,辗转来到蜀国,用贩卖蜀锦的大量的金银珠宝和十名身毒美女,向蜀王购买了一块土地,在那块自己的土地上,仍然以杨侯之称,已传十世,积蓄财力,以图重返中原。所以蜀军中所有物资,都是由杨侯供给。杨侯也是蜀国一位重臣,对刚坐上宝座的新蜀王了如指掌。虽然他是一位佷有影响的大臣,但对一个一意孤行的君王,他也无可奈何了!
  大巫师等不到杨侯的棉衣,使他骑虎难下。士兵在这里受冻,即使不攻城,也会被冻伤冻死,攻城,或许还有一条活路!大巫师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士兵被冻死,他狠下心来,按原计划攻城!
  五丁力士三兄弟接到大巫师的攻城命令后,老三立即商定派出一支小分队,攀岩登上秦岭小道,设下埋伏,准备烧毁秦军运来的军用物资。当这支小分队攀上了悬岩,到达秦岭小道时,早已被大雪封了山,已经无法找到什么道路了。这些士兵,只有活动着手脚,抵御着冰冻,盼望着蜀军早一点发起攻城。当西门发起攻城时,他们就开始庠攻北门,给城里的秦军施加四周被围困的压力。
  可怜的士兵,他们不攻城,可能也会被冻死,攻城,也许还有一线生机。大巫师挥舞着宝剑,亲自到前线来督战。那些被绑在战车上的士兵们,脱掉身上多余的衣物,踩着厚厚的积雪,抬起云梯,冲向那有三寻高的城墙。就在这时,那城墙上早已安装的机弩一齐射了出来,那些可怜的士兵,纷纷倒在雪地上,那鲜血很快就把白雪染红了。
  也就在这时,老四唤来暴雨,老五呼来狂风,把那天上的雪和地下的带血之雪搅在一起,煞时间天昏地暗,风雨交加,直卷上城墙。
  蜀军趁机发动了第二次攻城。
  秦军又开始发射机弩,这一次那些飞箭尽数给卷了回去。那些秦军士兵,因为有墙垛躲避,才没有被射杀。
  就在眨眼工夫蜀军又抬着云梯就往城墙根冲,在这雨雪交加中,蜀军却迷失了方向,只能抬着云梯在狂风里转圈圈。
  秦军就躲在城垛后面,手持两寻长矛,严正以待。
  五丁力士老三稳住阵脚,但如此这般,蜀军既不能进,也不能退。于是下令:“四弟、五弟,你俩在前引路,把士兵带到城墙下,然后搭好云梯”!
  老四、老五接令,立即率领两个方阵,冲向城墙去架云梯。士兵到了城墙下,在风雨交加中,仍然辨别不了方向,不知那云梯应该搭在何处?
  老四只得自己动手搭好云梯,然后登了上去,接着命令士兵跟着上!可那些士兵如同聋子一样,根本就不听指挥。气得他用手抓住一个士兵就往上拖,可其它的人仍然在地下转圈圈。他不得不从云梯上跳下来,命令道:“你们都手拉着手”!
  蜀军士兵就象小儿作拔萝卜游戏一样,后面的拽着前面的战袍,老四就拉着最前面军曹的手,强行把他们拽上了云梯。
  快接近城垛两寻了,突然从城垛里伸出了无数支长矛,直接刺向老四。老四连忙拔剑拨开剌来的长矛。可就在他松开拽着士兵的手时,那些拔萝卜的长队却从云梯上摔了下去。老四便成了孤家寡人了,即使他能抵挡住那些从暗堡里刺来的长矛,冲上城墙,但一人之力是夺不了南郑的。
  秦人夺取南郑后,便得到异人的指教,城墙的外表全部用从秦岭开凿的条石砌成,墙里用粘土筑紧。城墙上部,在一些紧要地段,里面却是空的,在里面安装有机弩,并配有许多了望口,这些了望口还有一个作用就是,长矛从这里伸出去,就可以刺杀登城的敌人。秦军躲在这暗堡里,老四、老五虽然能呼风唤雨,暗堡里的秦人安然无恙,却影响不到他们。
  秦军早已作好了长期固守的打算。
  老四拔开秦军剌来了长矛,不得不从云梯上退下来。还未到地,那云梯就被秦军的长矛捣翻在地了。
  五丁力士老五,见四哥退下来,收住了法术,煞时间,风停雨止,雪地上躺着一具具蜀军的尸体,有的人已经死了,有的人还在那里挣扎,流着鲜血。
  东门、南门庠攻的蜀军,也仅仅是留下了一片尸体,无功而返。
  五丁力士老三接到东门、南门的战报后,不得不下令撤退,他在后稳住阵脚,以免蜀军在撤退时,秦军再次发射机弩。
  大巫师坐在他的统帅帐里,焦急地等待着前方战报。他自己对能不能拿下南郑,本来就没有把握。但因为他在出征前,已经立下了军令状,总不能不战而退罢,那样回去,怎么向蜀王交差,在那些众大臣面前怎么做人?鸣金收兵的金鼓已经传进了他的帐蓬,他的心犹如一块火红的铜块落到了地下!
  
  
  
  
  
  
  
  
  
  
  
  
  
  
  
  
  
  
  14、九十九级台阶
  
  大巫师虽然没有一举拿下南郑,但也了却了一桩心愿,他也就深知出征打仗,他确实是一个门外汉。出征时耀武扬威,好不威风八面,如今灰溜溜地滚回都城,头上那顶鸟帽是戴不成了。他身着粗布衣服,与他的卫士们一样,既不坐车,也不骑马,缓慢地行进在都广之野的大地上,向都城而来。他已经提前向蜀王报告了战况,他一边走一边想:蜀王会怎样处置他?总不会杀他的头,他们毕竟同学一场!将来是回巴国,还是去投奔楚国?前途,对他来说,是很藐茫的事了!
  三万人的五丁力士方阵,在南郑城下丢下了一批同伴的尸首,他们又重新踏上了蜀地。军队在过涪水时,昔日清澈而欢快的涪水,如今却象一个痛苦的老妇人挤出来的混浊的眼泪,哀哀戚戚地流淌着。军队走上了用独木舟连接起来的浮桥。出征时,多少人敲锣打鼓,欢送子弟兵,可如今,站在那路边的只有一些年轻的媳妇,在那人丛里寻找自己的丈夫;老妇人在那些还活着回来的年轻人中间找出自己的儿子。战争是残酷的,总有一些人,出征之后,永远回不来了!
  蜀王一觉从温柔乡里醒来,推开怀里的采女。宫女小玉立即进来为蜀王穿上衣服。他直到外间,卫士已经把送大巫师战败战报的信使领了进来,等候在那里。蜀王接过战报,斜了一眼,一下子就把那锦丝的战报撕成了两块,然后,扔到地下,不由得自言自语道:“这回,我看你巫成该怎样向我交待”!
  王后从后面走出来,对蜀王说:“大王,当初夺南郑,许多大臣一致反对,只有大巫师支持你,如果把一切责任推到大巫师身上,恐怕难以服人”!
  “王后,你看该怎么处置巫成”!
  王后原本是巴王的妹妹,与大巫师从小就认识,而且都是巴人,她当然要站出来为大巫师说些好话,来保住他的性命,说:“大蜀应有大蜀的风度,大王应下令所有大臣出东门去迎接归来的将士们,然后,大王在校场举行一个欢迎仪式”!
  “王后的主意不错,就照你的意思办”!
  “大王你自己拿定主意罢”!
  王后正在与大王议事,采女一直在里面没有走出来,只在帷幕后面偷偷地听。王后再怎样正直,但当另一个女人要来与她分享同一个男人时,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点点妒嫉之心的。采女要在这蜀王宫里站住脚,得时时处处小心谨慎:暂伏爪牙隐深宫,深宫深纳情相空,五山四海和于九,九九归一股掌中。
  也就在这时,蜀王接到了五丁力士老大的捷报,楚军已经退回到了峡江地区,不日将率军凯旋而归。北边虽然失利了,但南方却取得胜利,蜀王高兴之余,便决定搞一个比较有规模的欢迎归来的将士们的仪式。
  那一天,大巫师统率三万人的大军在离都城三十里处,扎下营盘,立即派人进城向蜀王通报。
  蜀王接到大巫师的通报后,庚即命令所有大臣一起到东门外迎接归来的将士们。然后,蜀王让小玉给他穿上王服,整理好发冠。
  午门外,蜀王的马车早已准备好了。
  大巫师统率着中军方阵的一部分人马,快速地向城里赶来,老四、老五的两个方阵全部回到他们原先的营地驻扎。
  大臣们受蜀王之命,都乘着自己的马车赶到东门外来迎接归来的大巫师。大巫师虽然是败军之将,但他有蜀王为后台,大臣们也是不敢轻易得罪的。大臣们在他们的助手陪同下,分站两边,准备对归来者作夹道欢迎仪式。
  大巫师已经知道,因王后从中说情,蜀王已经赦免了他,而且还要为他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所以,他重新穿上了他的官服,重新坐上了他的官车,昂然又是一位三军的统帅了。官车到了东门前,他并没有下车来,而是打开了左右两边和前面的车窗。马夫鞭子一挥,三匹马一下子就钻进了那些列队欢迎的人的中间去了。于是,大巫师透过车窗频频地向那些欢迎的大臣们挥手致意!五丁力士三兄弟骑马紧随其后。
  城门早已禁止通行了,那些要进城或要出城的人们,只有远远地呆在一边看热闹,只有等这场热闹结束后,他们才允许出进。幸好进城的军队只有五丁力士三兄弟率领的一个中军方阵的一个百人方阵,由五个小方阵构成。等这些归来的士兵们全部进城后,才是大臣们,按照官职大小,开始依次坐上自己的马车尾随着军队的后面。
  蜀王带上王后与采女,下了他的王车,然后带着王后和鱼妃健步走上校场北边的台子上。台子中央摆放着从宫里运来的龙椅。
  校场四周,早已被卫士们围了起来,那些围观者只有站得远远地。那数千百姓不是要观看什么归来的的将士,而恰恰是要瞻仰蜀王刚娶的鱼妃娘娘的风采。
  但是,作为一国之王,每次出行,可能会担当很大的风险,甚至得献出自己的生命。在当时,行刺与暗杀,是各个诸侯间贯用的手段。说不准在那些围观的人群中就隐藏着行刺者。
  蜀王坐上了那高大的龙椅,王后就站在右边,采女也站在左边。小玉就立在王后的背后面,听从王后的使唤。一个无根无底的撑船女女也配站在蜀王的左边!其实在这三个女人中,最恨采女的人不是王后而是小玉。一个国王不可能只有一个老婆,可采女占据了蜀王的另一半床,就没有了她小玉的份了呀!如今采女被封为鱼妃,她已经是主子了,而她小玉仍然还是一个奴才呀!她在心里恨得咬牙切齿,她得想法收拾她!出出那口恶气——也是为了报那一箭之仇。她是为了捉奸?捉奸竟捉到了宫女的下处了——一个撑船女,也想得到青铜神树,不有点非疑所思吗?得提醒大巫师,除掉这个可怕的女人!
  这个检阅台高有二寻,由九十九级台阶组成,每一个台阶上,分左右各站立一位佩剑卫士,百九十八名卫士形成夹道欢迎之势。背后是一座高大的影壁,两边由汉白玉石栏杆围着。检阅台右边耸立着(底座高80mm,人像高172mm,冠高10mm,人像及底座通高2.62m)一尊鸟足带冠青铜立人像,鸟身上高扬着人首,双手在胸前紧握着一支巨大的象牙。整体造型神灵诡异,寓意深不可测。因为鸟能够腾空飞翔,它就是古蜀创世之神,又是巴蜀自然之神──“四鸟” ──帝俊的化身。《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西海陼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弇兹”。“西海”,即蜀伏(汶)山之下的内陆海,“人面鸟身”者即帝俊也。检阅台左边耸立着一株大青铜树高达4米,上有枝、叶、花果,枝间和枝头立有九鸟,挂有龙、刀、剑等物,与《山海经》所记建木形象十分吻合。蜀王的龙椅就设置在神物的中间,蜀王坐在龙椅里,不论是大臣,还是士兵,只能抬起头仰视其风采。这个大检阅台虽然是蜀王检阅蜀军的地方,但时有在这里进行国家祭祀活动。
  就在大检阅台对面,还有一座小检阅台,台高仅半寻,其规模只有大检阅台的一半。其影壁与北向大检阅台影壁,在影壁前,设置一株小青铜神树,树高仅1米。该青铜树由三股辫绳状树干构成,青铜树基座直径也是1米,树干周围的几枝卷曲的枝条向外展示。青铜树的主干中部有两层细小树枝条向外面伸出。树枝顶端有一立鸟,枝头上有花果,在果上站立一“人面鸟”。 这株小青铜树是蜀王巫师(蜀人之巫师具有崇高的地位,大巫师一般由部落首领或蜀王当任。然而,后人中竟有人把其他民族的萨满强加在古蜀人头上,进行胡谄)进行祭祀时借助青铜神树和鸟这一神器,来传达天意或天机,并将获取的天意或天机再转授给族人。小检阅台作为祭坛时,在它的左侧是巫师借助“人面鸟”“上传天意”举行祭祀仪式地方;在它的右侧小巫师们击着铜鼓,另有一个小巫师便奏着简单的音乐,剩余小巫师就和着那简单的敲击音乐节拍舞动着身体,表演的应该是“以舞降神”的场境。青铜神树前边还有壮士正拉开弓箭射向天空,当然不是要射鸟(太阳),而是一种防止他神对巫师与神交流的阻绕与破坏。如果是平常里,举行集会或将军检视士兵操练,也在这小检阅台,当然就没有那些祭祀过程了。这里同时也是用于官方大型祭祀活动和民间祭祀活动的地方。因为蜀王的检阅台,只有蜀王才能使用,其它任何人都不配登上那高台。
  大巫师统率着归来的队伍,直奔校场而来。到了校场口,官车停下来,大巫师从车里走出来。五丁力士三兄弟也依次下马,后面是带领方阵的大小头目们。
  午时已到,大巫师领着一群将官们一起走向检阅台前,望了一眼坐在龙椅里的蜀王,然后曲下双膝,高呼:“吾王,万岁,万万岁”!
  后面那一百多士兵和大臣们也跪了下去,三呼“万岁”!这“万岁”声震得那四周的民房都轰轰作响了,即使那三星堆好像也有了回音。在这“万岁”声中,落坐在龙椅里的蜀王,好像也感到了屁股下的高台也在颤动似的。
  五丁力士老大统率的南方军队在规定的时间里还没有赶到,但这欢迎仪式又不得不进行,因为这个吉时是不能改变的。
1 ... 7 8 9 10 11 12 13 ... 38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编辑:蓬蒿人
举报
顶啦 0
踩啦 0
点击收藏。收藏后可以在会员中心快速找到我哦 收藏 0
登录 后再戳我哦
最近阅读者 更多
  • 学生
    没有昵
  • 学生
    没有昵
  • 编剧
    竹雨凝
  • 编剧
    庆婉柔
  • 编剧
    潭希
  • 自由职
    我是无
  • 其他
    pet
  • 制片人
    ren
写个评论
请注意:反馈问题请到 建议反馈 页面,在此评论无法得到回复!
*  
验证码:今天是11月几日?(提示:7号)
      *

该编剧的其他作品

年金牌VIP会员作品

同类推荐作品

新画皮之铁血(军事, 历史)
史家绝唱(家庭, 军事, 历史)
丝路传说(主旋律, 爱情, 历史)
夭夭其折(卷一)(爱情, 历史)

同类最新作品

大风之二 风雨苍黄(军事, 历史)
相机(军事, 历史)
新画皮之铁血(军事, 历史)
大风之一青萍之末(军事, 历史)
史家绝唱(家庭, 军事, 历史)
兄弟(历史)
北京东京南京(历史)

同类随机作品

大唐沧澜(奇幻, 历史)
锄奸(历史)
烬山河(下)(爱情, 历史)
聊斋系列之苏仙(奇幻, 历史)
百年李家(家庭, 历史)
浦江黎明芙蓉花(主旋律, 历史)
巴国(历史)
分享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