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56561
阅读:17604
发表:2016/10/5
主旋律,军事
小说
长城烟尘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陈从源:“大娘,你养了个好儿子呵!哦!这身材,这腰板,力气超人,配上那水灵灵的面孔,象是一棵根叶旺盛的小杨树。他那纯朴有棱有角的个性,多使人喜爱呵!是棵炮兵的壮苗子,真希望他加入炮兵队伍。如果他是一个炮兵,一定是个优秀的炮兵射手……”
王老大娘:“为这事团长还征取过我的意见,我说论打仗俺是外行,你当团长的就是准星。以我看呀!打鬼子杀敌人,只要是八路军的抗日工作不管干啥都行!我把儿子交给了八路军,他就是八路军的人了,服从命令听指挥,领导让他干啥就干啥,准没错!”
王老大娘麻利地把缝好的衣服披在郑好的肩上,帮着他扣好扣子,左抻抻右拽拽,又从板柜里掏出一双鞋套在郑好的脚上。端详着郑好秀气的红扑扑的脸庞,笑嘴里露出一对小虎牙,腮上一对小酒窝。王老大娘的眼里闪动着爱怜的柔情。
王老大娘:“多俊俏的小伙子呵!要不是这兵荒马乱的年头,早就娶媳妇了。”
郑好羞赧地低下了头,看着脚上的新鞋,心里喜滋滋的。
郑好:“娘!我不要媳妇。打败了日本鬼子,我就和娘一起过日子。”
王老大娘笑着拍打着郑好的膀子。
王老大娘:“瞎说,娘老了,不能跟你们一辈子,还是有个媳妇好。不是常听人说嘛:小小子坐门墩,啼哭马虎地要媳妇,要媳妇做啥,缝鞋缝袜,黑夜说个悄悄话。这么帅气的小伙子,羞谧的却像个大姑娘。没有媳妇那行?娘还想当奶奶哪!”她边说边提过来一个大柳条篮子放在郑好面前。
王老大娘:“孩子,这里有核桃、红枣,花生、柿子饼,你呀!挑大的拣好的吃。吃的解了馋,再给牛班长他们装上一袋子,回到自己的家了。怎么着也不能空手回去,有啥好吃的你就随便拿,让同志们也尝尝鲜。在咱这个家里没有人把你当外人。你是宏声的好兄弟,是我的小儿子!想拿啥就拿啥,娘不会怪你的。”
郑好眼里噙着泪花……
闪回:
村头大场上。
朝阳初照,四周的群山,笼罩在金色的光辉里。粉红色的桃花掩映着山村,白墙上的标语十分醒目:
“把日寇赶出中国去!”
“中国共产党万岁!”
牛青山班的战士们正在练兵。有的练拼刺,有的练投弹,有的练格斗……
大个子王宏声、郑好等人端着刺刀,声声呐喊,对准有鬼子头像的靶子,一刺一个穿心透。
郑好挑着水桶进了王老大娘家的门,门后的大缸里水满溢流。王老大娘接过挑水的扁担,笑盈盈递过来一条毛巾,郑好擦着脸上的汗珠……
牛青山、郑好、王宏声等战士在山上打柴,割草……
院落里。
靠墙角根处,战士们把一捆捆柴草摞起,柴垛如小山。
村外小溪里的水流潺潺,郑好、王宏声挽着裤腿在水里摸鱼。他们各自捧着一条半拃长的小鱼,放到丫 丫跟前的水盆里,水盆里的小鱼游来游去,欢喜的丫丫手舞足蹈。
丫丫小嘴咧着:“叔叔好,叔叔真棒!我有小鱼啰。”
山坡上,绿草茵茵。郑好赶着毛驴,丫丫骑在毛驴背上,王宏声、郑好走在毛驴左右,两人护着丫丫, 丫丫笑脸灿灿。
丫丫:“我家有两个叔叔,一个是宏声叔叔,一个是好叔叔,他们都是八路军叔叔。”
郑好拉着丫丫的手走在山坡上,不时地采摘着鲜艳的野花。丫丫的辫子上插满了各种各样的花朵。驴儿在山坡上吃草,膘肥肚圆,摇着尾巴。
王老大娘家里。
土炕上,郑好躺在上面,身上盖着粗布兰花被子,脑门上捂着一条白毛巾。
牛青山、王宏声分别坐在炕沿两边,不时地用脸盆里的水投一投毛巾,再盖在郑好的脑门上。
王老大娘端着一碗热粥,热气腾腾红褐色的粥里飘着金黄色的姜丝。她的身后丫丫的手里捧着一个碗,碗里有净白净白的剥掉皮的煮鸡蛋。
丫丫奶声奶气地:“小好叔叔,听话,你吃了这些煮鸡蛋,喝碗姜糖小米粥,捂上被子,暖暖和和地睡一觉,出一身臭汗,你的病就全好了。你不是答应我,带我去打鬼子得吗!鬼子是坏蛋,我要把他们赶出中国去。你可不能说了不算噢!”
屋里的人大笑。
王宏声:“看俺们丫丫多懂事!比你小好叔叔还强呢!”
王老大娘坐在郑好身边她把手轻轻地放在郑好的脑门上。
王老大娘:“小好子,你的高烧退了。这一宿呵!我是给你又刮痧又扎手指肚又灌草药,总算挺过来了。”
王老大娘把热碗端过来尝了一小口。
王老大娘:“来,孩子,你趁热喝了这碗粥!吃点东西。肚里有了食,身上才会有劲。你瞧瞧,嘴唇上烧出来几个大水疱,这是上火了,疱出来了就好了。你慢慢张开嘴,大娘用小勺子喂你喝。”
丫丫:“好叔叔,你昨夜里发高烧,全身冷的发抖,奶奶喂你喝了草药,怕你不出汗,奶奶脱光了衣服又盖上两床棉被搂着你睡了多半宿,她是用自己的体温把你捂热的,你身上慢慢发了汗,直到你的烧退下去……”
王老大娘把粥碗放在板柜上,她用筷子搅和着,低着头用嘴吹着。
王老大娘:“丫丫,不是告诉过你吗,这事儿别让外人知道,你好叔叔脸皮薄。”
一股暖流涌上心头,郑好泪如泉涌,一头扑在王老大娘的怀里一边抽泣,一边哽咽着长长地喊着。
郑好:“娘。”
王老大娘揽住郑好的脖子痛快地答应着。
王老大娘:“哎。孩子,我的儿,你就是娘的小儿子。别冻着,来披上衣服。”王老大娘哭着把郑好扶起来,给他穿上棉袄。
王老大娘端起了碗。
王老大娘:“来,好儿子,你是娘的乖儿子,扎挣着把这碗粥喝下去。听话!”
王宏声和丫丫拥过来,三个人的手顺序地压在一起。
王宏声:“好兄弟!”
郑好:“二哥!”
丫丫:“好叔叔,喝吧!加油!”
三个人的眼睛对视着,共同的目光,相同的心情!三张欢乐的笑脸……
郑好心声:
听说这次我得的是急性伤寒,如果不是王老大娘那么精心地照顾我,为我调理,我不会那么快脱离危险。她用自己的体温驱赶走我身上的病魔,让我享受到母爱的温暖。想着王老大娘对我的好,她不是亲娘却胜似亲娘,为了不辜负她的好意,为了可爱的丫丫,我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郑好咬咬牙自己端起了碗,一口气喝了下去。
王老大娘:“牛班长为你宏声哥哥打报告。可谁知他的心偏向哪一方呵!我见过他们炮兵连的战士,一个个虎头虎脑的活象你们呀。”
郑好:“他呀!一定是偏在牛班长这一边了。我和他一样也调出了我们班。可是仍然忘不了牛班长他们。我宏声哥哥呀,早就不愿在炮兵连了。这一次,炮兵连在雁宿崖战场上没有参加战斗,那种狭小的山沟,敌我搅作一团,大炮是不好发挥作用的。牛班长说炮兵有什么干头?打游击战谁稀罕他们?雁宿崖这一仗,我们牛班长他们光活鬼子就逮住四个,还给团长缴了一只千里眼呢……”
“什么样的千里眼?好儿子!”
郑好:“千里眼就是望远镜。哎,娘,您看,就是这个……”
郑好边说边从帆布袋里掏出了望远镜。
郑好:“娘,瞧我这记性,哎呀!还有更大的喜讯我忘记告诉您了 。我们班捉住了鬼子的头目,叫‘辻村宪吉’,这个千里眼就是他的。”
王老大娘:“是么?鬼子的头目叫食新鲜鸡!还有叫这名子的!鬼子尽出洋像,听着就新鲜好玩。逮住大洋鬼子可大快人心了吔!”
早就站在王老大娘他们侧旁的陈从源,悄悄地微笑着观察着这娘俩的对话,当听到说捉住了辻村宪吉,陈从源开心地笑了。
陈从源忍不住插了话:“郑好,你们逮住了辻村宪吉?”
郑好只顾和王老大娘说话,冷不防团长出现在侧旁。他急忙整了整被硝烟熏黑的军帽,举手敬礼并呈上一份材料。
郑好:“是。团长,这是我营的战斗简报。还有这个,新缴获的一架望远镜,营长派我专来送给你。团长,听说你的望远镜炸坏了,你的手指负了伤,伤口还痛吗?我小时候听我娘说过,吃山螃蟹是长伤口的,我在路上给你捉了两只带来了。”边说边掏出包有杯套的搪瓷茶杯来,可见杯里的两只红睛小蟹,威武地举着双钳招架着……
陈从源笑着:“谢谢,谢谢你,小好子。那是治骨折的偏方,可巧,子弹没伤着骨头,只叼了一小块肉,等吃了王老大娘的鸡肉,就补上了。这两只小山蟹就让王老大娘养在水缸里看景吧!给丫丫当个玩艺儿吧!”
王老大娘听说子弹打坏了团长的望远镜,伤了大拇指。
王老大娘急问:“是吗?老陈,炸伤了大拇指!让大娘看看……”
陈从源从一只大手套里伸出受伤的手。
陈从源:“大娘,不碍事,不大的小口子。小好呵!这个秘密让你给我泄漏了。”
王老大娘仔细地看着。长出了一口气。
王老大娘:“老天爷有眼,没有打着重要的地方。只伤着了指头肚上的肉,看看,多灵验!刚烧了烛香。鸡煮熟了,还得先敬敬观音菩萨!”
陈从源笑着:“我听大娘说过您是不信迷信的,今天,是我听错啰!”
王老大娘喜笑着:“你没听错,俺也没说错。又让你抓住大娘的把柄拉不是!哈哈哈……”
陈从源走出屋子在院子里踱着步子看着简报……
王老大娘端着一碗刚沏泡好了的石竹子山茶放到郑好的手上。
王老大娘:“孩子,趁热喝吧。娘正在炖鸡,让你赶上了,怎么着也得吃块鸡肉啃块骨头你再走。说不定你还能见着你宏声哥哥呢!还有丫丫,不知这会跑到哪里去了,她要是回来见不着你,不依不饶的还不得把我吃了!”
郑好压低了声音。
郑好:“娘,看你说的,丫丫有那么不讲理吗!说实在的,我也真想丫丫了。这孩子可爱、聪明、活波,我们班里的弟兄们没有一个不喜欢她的。你告诉她,下次有机会,我一定带她去玩耍。娘,鸡肉我就不吃了。喝了这碗山茶水,比吃鸡肉还香。宏声哥哥回来了,代我问候他。营长有话捎给你,说咱们这回在雁宿崖消灭了六百多鬼子兵。老洋鬼子一定会来报复的,更大的战斗还在后头呢!要是有了敌情,让您老早点带上孩子躲一躲,可不要仗着地形熟,憨大胆,希望你能跟着方巧云主任一起转移。这样更安全些。”
王老大娘笑咪咪地:“说的好听,就我一个笨手笨脚的老太婆,还带个孩子,一老一少跟在妇女主任身旁碍手碍脚的,车动铃铛响,就不怕我妨碍了人家的抗日工作。”
郑好:“这可是营长反复嘱咐过的,他还说,保护您老人家的安全也是我们的抗日工作呵!这里有一封信,是托您留给方巧云同志的。”他把信递到王老大娘手里。
王老大娘:“巧了,我也有件东西托你捎回去。”
“什么东西?”
“你看,它在那儿呢!”王老大娘指着靠炕头的窗台,接着说:“我生怕忘了,就把它放在显眼的地方。”
窗台上,一双崭新的黑色斜纹布面千层底布鞋摆放地整整齐齐。
特写:两只鞋不完全相同,其中一只鲶鱼头模样……
郑好的心声:
营长的右脚负过伤,因为医疗条件不好,伤口虽然好了,但伤处恢复得不象原来,必须有特制的鞋子穿着才贴实合脚。
闪回:
一双穿着布鞋的脚,在山路上快步地赶路……
脚下下清晰的鞋印……
战场上。泥泞的鞋子,迈步的脚,磨透的鞋底,露出了后脚掌。
山坡上,尘土覆盖的鞋子,飞跑的脚,鞋帮隐隐可见一个小洞,两脚小指头露在外面。
郑好乐滋滋地露出了两个小虎牙。
郑好:“这是宝贝,娘,我替营长给你敬礼了!向你说声谢谢。”说着给大娘敬了一个军礼。
老大娘掀着衣襟大笑着。
王老大娘:“好,你的礼,娘全接到兜里了。可是,娘这里是个鞋站,这双鞋么!是巧云那个姑娘留下的。要谢,还是谢她才对。”
郑好:“是方巧云同志留下的!他真会照顾我们营长,杨大伯那里也有她给营长准备下的鞋子。”
八一电话站。
饭后,铁锚点着一支自己卷的烟,杨新生把年轻英俊的铁锚拉到一旁,忐忑不安。
杨新生:“班长,你看我是不是干电话员的料,看着同志们熟练地接收电话,我心里紧张的直敲鼓。”
铁锚:“小杨,不要怕,常言道:隔行如隔山。你已经学习了理论知识,只要与实践相结合,相信你很快就会掌握电话技术的。”
杨新生:“听大宋同志说,我们的情报电话站不止这些人员,可我怎么就看见这几个人?”
铁锚:“这怪我没有给你介绍清楚,我们的八一电话站是个中心电话站。全班十二个人,唔,现在算上你,是十三个人,三人为一组,各自分管一个电话站的工作。这样,我们全班人员分成四组散落在方圆几十公里的深山中,以新凉岗为中心,处于东侧设在岩底的是七一电话站,由李英同志主管;南侧是设在苔岗的是五一电话站,由刘立群同志主管;西侧,是兰峪的五四电话站,负责人是王铁柱同志。虽然是一个班集体,但是我们各自相隔三、四十里,平时各自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工作着,生活着。只有在短时的集训或集会期间,我们的部分同志才能见到面。尽管同志们见面的机会不多,却有机会在电话上聊几句,互通情况,说几句笑话。不过电话上聊天,必须是短时的,占用线路长了,耽误了情报是会受批评的。你是新来的同志,慢慢就会和同志们熟悉了。”
黄土岭山庄。
深秋的太阳,暖融融地照着山野,斑鸠鸟在远处声声啼叫,秋虫啾啾唧唧鸣唱……
陈从源同王正国一前一后走在山坳上,陈从源擦着脸上的汗渍。
陈从源:“这哪是初冬的气候呵!分明是春天,真应了这里的俚语:九月冷,十月温,秋底下还有个小阳春。”
王正国:“是呵!这山南山北的气温相差不小呵!涞源城北早已是冰天雪地了。”
王老大娘:“为这事团长还征取过我的意见,我说论打仗俺是外行,你当团长的就是准星。以我看呀!打鬼子杀敌人,只要是八路军的抗日工作不管干啥都行!我把儿子交给了八路军,他就是八路军的人了,服从命令听指挥,领导让他干啥就干啥,准没错!”
王老大娘麻利地把缝好的衣服披在郑好的肩上,帮着他扣好扣子,左抻抻右拽拽,又从板柜里掏出一双鞋套在郑好的脚上。端详着郑好秀气的红扑扑的脸庞,笑嘴里露出一对小虎牙,腮上一对小酒窝。王老大娘的眼里闪动着爱怜的柔情。
王老大娘:“多俊俏的小伙子呵!要不是这兵荒马乱的年头,早就娶媳妇了。”
郑好羞赧地低下了头,看着脚上的新鞋,心里喜滋滋的。
郑好:“娘!我不要媳妇。打败了日本鬼子,我就和娘一起过日子。”
王老大娘笑着拍打着郑好的膀子。
王老大娘:“瞎说,娘老了,不能跟你们一辈子,还是有个媳妇好。不是常听人说嘛:小小子坐门墩,啼哭马虎地要媳妇,要媳妇做啥,缝鞋缝袜,黑夜说个悄悄话。这么帅气的小伙子,羞谧的却像个大姑娘。没有媳妇那行?娘还想当奶奶哪!”她边说边提过来一个大柳条篮子放在郑好面前。
王老大娘:“孩子,这里有核桃、红枣,花生、柿子饼,你呀!挑大的拣好的吃。吃的解了馋,再给牛班长他们装上一袋子,回到自己的家了。怎么着也不能空手回去,有啥好吃的你就随便拿,让同志们也尝尝鲜。在咱这个家里没有人把你当外人。你是宏声的好兄弟,是我的小儿子!想拿啥就拿啥,娘不会怪你的。”
郑好眼里噙着泪花……
闪回:
村头大场上。
朝阳初照,四周的群山,笼罩在金色的光辉里。粉红色的桃花掩映着山村,白墙上的标语十分醒目:
“把日寇赶出中国去!”
“中国共产党万岁!”
牛青山班的战士们正在练兵。有的练拼刺,有的练投弹,有的练格斗……
大个子王宏声、郑好等人端着刺刀,声声呐喊,对准有鬼子头像的靶子,一刺一个穿心透。
郑好挑着水桶进了王老大娘家的门,门后的大缸里水满溢流。王老大娘接过挑水的扁担,笑盈盈递过来一条毛巾,郑好擦着脸上的汗珠……
牛青山、郑好、王宏声等战士在山上打柴,割草……
院落里。
靠墙角根处,战士们把一捆捆柴草摞起,柴垛如小山。
村外小溪里的水流潺潺,郑好、王宏声挽着裤腿在水里摸鱼。他们各自捧着一条半拃长的小鱼,放到丫 丫跟前的水盆里,水盆里的小鱼游来游去,欢喜的丫丫手舞足蹈。
丫丫小嘴咧着:“叔叔好,叔叔真棒!我有小鱼啰。”
山坡上,绿草茵茵。郑好赶着毛驴,丫丫骑在毛驴背上,王宏声、郑好走在毛驴左右,两人护着丫丫, 丫丫笑脸灿灿。
丫丫:“我家有两个叔叔,一个是宏声叔叔,一个是好叔叔,他们都是八路军叔叔。”
郑好拉着丫丫的手走在山坡上,不时地采摘着鲜艳的野花。丫丫的辫子上插满了各种各样的花朵。驴儿在山坡上吃草,膘肥肚圆,摇着尾巴。
王老大娘家里。
土炕上,郑好躺在上面,身上盖着粗布兰花被子,脑门上捂着一条白毛巾。
牛青山、王宏声分别坐在炕沿两边,不时地用脸盆里的水投一投毛巾,再盖在郑好的脑门上。
王老大娘端着一碗热粥,热气腾腾红褐色的粥里飘着金黄色的姜丝。她的身后丫丫的手里捧着一个碗,碗里有净白净白的剥掉皮的煮鸡蛋。
丫丫奶声奶气地:“小好叔叔,听话,你吃了这些煮鸡蛋,喝碗姜糖小米粥,捂上被子,暖暖和和地睡一觉,出一身臭汗,你的病就全好了。你不是答应我,带我去打鬼子得吗!鬼子是坏蛋,我要把他们赶出中国去。你可不能说了不算噢!”
屋里的人大笑。
王宏声:“看俺们丫丫多懂事!比你小好叔叔还强呢!”
王老大娘坐在郑好身边她把手轻轻地放在郑好的脑门上。
王老大娘:“小好子,你的高烧退了。这一宿呵!我是给你又刮痧又扎手指肚又灌草药,总算挺过来了。”
王老大娘把热碗端过来尝了一小口。
王老大娘:“来,孩子,你趁热喝了这碗粥!吃点东西。肚里有了食,身上才会有劲。你瞧瞧,嘴唇上烧出来几个大水疱,这是上火了,疱出来了就好了。你慢慢张开嘴,大娘用小勺子喂你喝。”
丫丫:“好叔叔,你昨夜里发高烧,全身冷的发抖,奶奶喂你喝了草药,怕你不出汗,奶奶脱光了衣服又盖上两床棉被搂着你睡了多半宿,她是用自己的体温把你捂热的,你身上慢慢发了汗,直到你的烧退下去……”
王老大娘把粥碗放在板柜上,她用筷子搅和着,低着头用嘴吹着。
王老大娘:“丫丫,不是告诉过你吗,这事儿别让外人知道,你好叔叔脸皮薄。”
一股暖流涌上心头,郑好泪如泉涌,一头扑在王老大娘的怀里一边抽泣,一边哽咽着长长地喊着。
郑好:“娘。”
王老大娘揽住郑好的脖子痛快地答应着。
王老大娘:“哎。孩子,我的儿,你就是娘的小儿子。别冻着,来披上衣服。”王老大娘哭着把郑好扶起来,给他穿上棉袄。
王老大娘端起了碗。
王老大娘:“来,好儿子,你是娘的乖儿子,扎挣着把这碗粥喝下去。听话!”
王宏声和丫丫拥过来,三个人的手顺序地压在一起。
王宏声:“好兄弟!”
郑好:“二哥!”
丫丫:“好叔叔,喝吧!加油!”
三个人的眼睛对视着,共同的目光,相同的心情!三张欢乐的笑脸……
郑好心声:
听说这次我得的是急性伤寒,如果不是王老大娘那么精心地照顾我,为我调理,我不会那么快脱离危险。她用自己的体温驱赶走我身上的病魔,让我享受到母爱的温暖。想着王老大娘对我的好,她不是亲娘却胜似亲娘,为了不辜负她的好意,为了可爱的丫丫,我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郑好咬咬牙自己端起了碗,一口气喝了下去。
王老大娘:“牛班长为你宏声哥哥打报告。可谁知他的心偏向哪一方呵!我见过他们炮兵连的战士,一个个虎头虎脑的活象你们呀。”
郑好:“他呀!一定是偏在牛班长这一边了。我和他一样也调出了我们班。可是仍然忘不了牛班长他们。我宏声哥哥呀,早就不愿在炮兵连了。这一次,炮兵连在雁宿崖战场上没有参加战斗,那种狭小的山沟,敌我搅作一团,大炮是不好发挥作用的。牛班长说炮兵有什么干头?打游击战谁稀罕他们?雁宿崖这一仗,我们牛班长他们光活鬼子就逮住四个,还给团长缴了一只千里眼呢……”
“什么样的千里眼?好儿子!”
郑好:“千里眼就是望远镜。哎,娘,您看,就是这个……”
郑好边说边从帆布袋里掏出了望远镜。
郑好:“娘,瞧我这记性,哎呀!还有更大的喜讯我忘记告诉您了 。我们班捉住了鬼子的头目,叫‘辻村宪吉’,这个千里眼就是他的。”
王老大娘:“是么?鬼子的头目叫食新鲜鸡!还有叫这名子的!鬼子尽出洋像,听着就新鲜好玩。逮住大洋鬼子可大快人心了吔!”
早就站在王老大娘他们侧旁的陈从源,悄悄地微笑着观察着这娘俩的对话,当听到说捉住了辻村宪吉,陈从源开心地笑了。
陈从源忍不住插了话:“郑好,你们逮住了辻村宪吉?”
郑好只顾和王老大娘说话,冷不防团长出现在侧旁。他急忙整了整被硝烟熏黑的军帽,举手敬礼并呈上一份材料。
郑好:“是。团长,这是我营的战斗简报。还有这个,新缴获的一架望远镜,营长派我专来送给你。团长,听说你的望远镜炸坏了,你的手指负了伤,伤口还痛吗?我小时候听我娘说过,吃山螃蟹是长伤口的,我在路上给你捉了两只带来了。”边说边掏出包有杯套的搪瓷茶杯来,可见杯里的两只红睛小蟹,威武地举着双钳招架着……
陈从源笑着:“谢谢,谢谢你,小好子。那是治骨折的偏方,可巧,子弹没伤着骨头,只叼了一小块肉,等吃了王老大娘的鸡肉,就补上了。这两只小山蟹就让王老大娘养在水缸里看景吧!给丫丫当个玩艺儿吧!”
王老大娘听说子弹打坏了团长的望远镜,伤了大拇指。
王老大娘急问:“是吗?老陈,炸伤了大拇指!让大娘看看……”
陈从源从一只大手套里伸出受伤的手。
陈从源:“大娘,不碍事,不大的小口子。小好呵!这个秘密让你给我泄漏了。”
王老大娘仔细地看着。长出了一口气。
王老大娘:“老天爷有眼,没有打着重要的地方。只伤着了指头肚上的肉,看看,多灵验!刚烧了烛香。鸡煮熟了,还得先敬敬观音菩萨!”
陈从源笑着:“我听大娘说过您是不信迷信的,今天,是我听错啰!”
王老大娘喜笑着:“你没听错,俺也没说错。又让你抓住大娘的把柄拉不是!哈哈哈……”
陈从源走出屋子在院子里踱着步子看着简报……
王老大娘端着一碗刚沏泡好了的石竹子山茶放到郑好的手上。
王老大娘:“孩子,趁热喝吧。娘正在炖鸡,让你赶上了,怎么着也得吃块鸡肉啃块骨头你再走。说不定你还能见着你宏声哥哥呢!还有丫丫,不知这会跑到哪里去了,她要是回来见不着你,不依不饶的还不得把我吃了!”
郑好压低了声音。
郑好:“娘,看你说的,丫丫有那么不讲理吗!说实在的,我也真想丫丫了。这孩子可爱、聪明、活波,我们班里的弟兄们没有一个不喜欢她的。你告诉她,下次有机会,我一定带她去玩耍。娘,鸡肉我就不吃了。喝了这碗山茶水,比吃鸡肉还香。宏声哥哥回来了,代我问候他。营长有话捎给你,说咱们这回在雁宿崖消灭了六百多鬼子兵。老洋鬼子一定会来报复的,更大的战斗还在后头呢!要是有了敌情,让您老早点带上孩子躲一躲,可不要仗着地形熟,憨大胆,希望你能跟着方巧云主任一起转移。这样更安全些。”
王老大娘笑咪咪地:“说的好听,就我一个笨手笨脚的老太婆,还带个孩子,一老一少跟在妇女主任身旁碍手碍脚的,车动铃铛响,就不怕我妨碍了人家的抗日工作。”
郑好:“这可是营长反复嘱咐过的,他还说,保护您老人家的安全也是我们的抗日工作呵!这里有一封信,是托您留给方巧云同志的。”他把信递到王老大娘手里。
王老大娘:“巧了,我也有件东西托你捎回去。”
“什么东西?”
“你看,它在那儿呢!”王老大娘指着靠炕头的窗台,接着说:“我生怕忘了,就把它放在显眼的地方。”
窗台上,一双崭新的黑色斜纹布面千层底布鞋摆放地整整齐齐。
特写:两只鞋不完全相同,其中一只鲶鱼头模样……
郑好的心声:
营长的右脚负过伤,因为医疗条件不好,伤口虽然好了,但伤处恢复得不象原来,必须有特制的鞋子穿着才贴实合脚。
闪回:
一双穿着布鞋的脚,在山路上快步地赶路……
脚下下清晰的鞋印……
战场上。泥泞的鞋子,迈步的脚,磨透的鞋底,露出了后脚掌。
山坡上,尘土覆盖的鞋子,飞跑的脚,鞋帮隐隐可见一个小洞,两脚小指头露在外面。
郑好乐滋滋地露出了两个小虎牙。
郑好:“这是宝贝,娘,我替营长给你敬礼了!向你说声谢谢。”说着给大娘敬了一个军礼。
老大娘掀着衣襟大笑着。
王老大娘:“好,你的礼,娘全接到兜里了。可是,娘这里是个鞋站,这双鞋么!是巧云那个姑娘留下的。要谢,还是谢她才对。”
郑好:“是方巧云同志留下的!他真会照顾我们营长,杨大伯那里也有她给营长准备下的鞋子。”
八一电话站。
饭后,铁锚点着一支自己卷的烟,杨新生把年轻英俊的铁锚拉到一旁,忐忑不安。
杨新生:“班长,你看我是不是干电话员的料,看着同志们熟练地接收电话,我心里紧张的直敲鼓。”
铁锚:“小杨,不要怕,常言道:隔行如隔山。你已经学习了理论知识,只要与实践相结合,相信你很快就会掌握电话技术的。”
杨新生:“听大宋同志说,我们的情报电话站不止这些人员,可我怎么就看见这几个人?”
铁锚:“这怪我没有给你介绍清楚,我们的八一电话站是个中心电话站。全班十二个人,唔,现在算上你,是十三个人,三人为一组,各自分管一个电话站的工作。这样,我们全班人员分成四组散落在方圆几十公里的深山中,以新凉岗为中心,处于东侧设在岩底的是七一电话站,由李英同志主管;南侧是设在苔岗的是五一电话站,由刘立群同志主管;西侧,是兰峪的五四电话站,负责人是王铁柱同志。虽然是一个班集体,但是我们各自相隔三、四十里,平时各自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工作着,生活着。只有在短时的集训或集会期间,我们的部分同志才能见到面。尽管同志们见面的机会不多,却有机会在电话上聊几句,互通情况,说几句笑话。不过电话上聊天,必须是短时的,占用线路长了,耽误了情报是会受批评的。你是新来的同志,慢慢就会和同志们熟悉了。”
黄土岭山庄。
深秋的太阳,暖融融地照着山野,斑鸠鸟在远处声声啼叫,秋虫啾啾唧唧鸣唱……
陈从源同王正国一前一后走在山坳上,陈从源擦着脸上的汗渍。
陈从源:“这哪是初冬的气候呵!分明是春天,真应了这里的俚语:九月冷,十月温,秋底下还有个小阳春。”
王正国:“是呵!这山南山北的气温相差不小呵!涞源城北早已是冰天雪地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