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授权发表
字数:27703
阅读:11695
发表:2012/11/29
3章 农村 小说
《孤独人生》第1章
1
2
3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下大雪的除夕夜。银花与香草对坐吃饭。桌子上有一盘红薯,一小盘茶油炒的花生米,一小碗炒肉。香草给母亲斟满酒,再满上自已的。银花说:“喝酒。”“干了。”“记不得祭你爸了。”“这样。爸爸来喝好酒。”香草提起酒壶一斜,在地上洒一圈酒。银花喝毕一碗,再添些给香草,香草说:“不喝了,姐姐不在,没兴。”“哎,香梅。”银花说。香梅在夫家过得不好,谁都不想多说。一时没话说,各吃各的。
23
过了一年,香草也有了对象,是个大块头,叫陈正。柳子嫂牵的线。第一面时,陈正很拘束,问一句答一句。银花问:“你多大了?”“二十五。”“你家几兄弟?”“六兄弟,不不,四兄弟,两个姐姐。”柳嫂子说:“都成家了,他是老满(最小)。”“哦,那你读书没?”“我读过高中。”柳嫂子说:“他“塾里话”都是100分。”陈正更正:“是数理化。”香草笑了。银花也笑着说:“我们香草数学从来没及格过。”陈正说:“正好我教她。”
回头银花问女儿:“人太老实。我们不去,好吗?”香草笑而不答。银花再问,香草说:“我喜欢理科好的男生,聪明。”“我问了别的人,他家穷得叮当响。柳嫂子也不说这一点。”“娘跟爸爸时,爸爸那时不是穷光蛋?”
香草嫁到陈家。陈家果然穷得揭不开锅,十几口人吃住在一起,别家吃稀饭,他家三餐吃红薯;男人一年四季没有正经上衣穿,身体倒是健康得不得了。他家也没有耕牛,陈正光膀子在前面拉,香草后面扶犁。
银花现在一个人过日子,划一根火柴,照亮一寸地方,找到煤油灯,点上。四壁静悄悄的,照见碗架,擦拭得干净。桌子上有一碗炒青菜,她倒出半碗酒,一会又倒回去一些,一个人喝,没兴。
24
当年黄大界所建的远近有名有大宅子,荒废得不成样子,天井,门前四周长满了野草,房屋墙壁上长着青苔,像久已没有人行迹的样子。但确实房屋的两个女主人都还住在这里面——杨氏骆氏。她们的儿女常年都有在外地工作生活,两位老人也不愿随她们去外地住,守着老宅分别度日。好在两人身体尚好,吃住能自理,儿女们给他们生活费。杨氏住东房,骆氏住西房。当年的两个的死敌仍可两两对望,现在是情同手足的姐妹,老了爱恨情仇就没有了。
这天太阳很好,杨氏坐在门口晒太阳,“地主”家的摇摇椅归还给她了。骆氏拄拐杖走过来:“吃了?”“吃了,你呢?”“吃了。吃的什么菜?”“红薯做汤,吃点?”“不吃了,多一点加不进,胃小了。红薯屎多,不要经常吃,晚上不要上厕所。”“知道,吃一点。想吃。”杨氏又问:“你吃了没?”杨氏早有些老年痴呆了。骆氏笑笑:“我们洗澡去吧。”“河里洗澡,我很久没有去了,大界说晚上偷偷带我去的。他怎么没来?”杨氏双手放在椅手上,脸上平静得很。骆氏说:“是是是,河边洗澡去了。”煤炉了的早火灭了,她说的吃了点汤红薯应该不是真的。骆氏去自己那边装热水,老人的动作当然很慢,期间“哐哐”声也没听见,等她装热水出来,看见杨氏倒在天井旁边,一边的大水缸不知怎么被砸烂了,水洒在地上。杨氏躺在地上“哎呀哎呀”地喘粗气,骆氏拄拐杖加快脚步,一边向外面叫:“快来人呀……”杨氏说:“洗澡啦,大家快来洗澡啦……”
一九七七年冬,杨氏88岁去世。她的女儿金花是个很疼爱母亲的人,母亲突然离世就怀疑骆氏母子害的。仅管金果主理后事也井井有条,她还是在殡席上哭丧大骂骆氏母子陷害了母亲。银花听她大骂骆氏,老人就不高兴了,接了金花的唱腔哭唱:“金花妹妹,我是你老姐姐,你娘去了就是我最大了,我说你你不怪我吧。你娘死了,还有谁比你你二娘还伤心呢,她们是五十多年的姐妹了,她们一起受了多少苦,受了多少难,她们在一起多少是个伴,你娘走了二娘更孤单,她会害娘吗?你娘去了你还有一个娘叫,我70多岁了还有个娘,你还骂她?吵她?你娘在天上也会心伤的。”一席哭唱,唱调凄凉,哀乐和鸣,唱功了得,众人都安静下来,金花又悲伤又羞惭,先前凶恶的样子此时藏在孝帕下哭泣不已。
一日,银花生起火做饭。骆氏悄悄走进来。银花慌忙拉她地坐下,二人笑呵呵依旧围着火。“我说火笑,想不到二娘你来了。”“火笑火笑有客到,想来看看你,怕像大娘,念着你就走了。”“走得轻缓倒好。可就是不让我看一眼。”银花声音中含伤感。“走这一回,我也不敢走了,走不动,怕死在路上。”“我不回去看娘,也是这个原因,怕和子明一样,成了野鬼回不了家。”二人说着伤心一阵。过一会二娘说:“我说香草嫁了,来旺叫你一起吃吗?”“我很好,我种田种菜香草回来帮忙,够吃够用,什么都好。”想想又对着二娘耳朵说:“二娘,儿孙事我不想管,我习惯一个人了。”“那也好,那就好。清静。”
银花向高子明的坟头上香,她说:“子明,香梅嫁了,香草也出嫁了,我想家里还有你攒下的木头,做一口棺材,不知哪天跟你去了,还像你似的急急找一口那么差的木头,也好叫来旺省两个钱养家糊口,他孩子多。做好这个我就过几天个清静日子了,等你来接我了。”
棺材就在厅房叫人现打,木材确是好木材,樟木头直溜溜的腰桶(大人腰粗)那么粗实,高子明原想做他们的两副的,不想走得急,只留给她了。棺材打好不漆,楼上放好(当地风俗是人故才漆棺材的)。这年银花她70岁,她给自己做了一口漂亮的棺材。
25
一九七九年。
公社食堂取消了,村民们分责任田。
高家村的户主在银花家集中分田地。两名乡干部在村干部的协助下主持工作。分的地是村干部早拟定的,一个干部报地名,问某户主同不同意,同意签字。另一位干部把落实签字。各户主都很高兴分到的田地,走了。最后是来旺,干部问他:“高来旺,同意吗?”高来旺不高兴了:“人家的地都是水田搭一点旱地,我是旱地搭一小块水田,我不同意。”乡干部把目光投向村长。村长清清声音说:“你的地是旱一点,这一点我也知道。但是地面积要宽许多。你是有知识的,懂科学种地,不是提倡搞试验种地嘛,只有你种得好了。” 其实谁都知道是来旺好说话,不善争辩。分了地的村民们各忙自己的,多劳多得,收成归自己。吃饭就不成问题。
银花有一亩田自己种的,种收女儿女婿帮忙的,中途看水是自己。她从上田放别人家水了,别人说她两句。她倒满脸堆笑地说:“我田里撒了肥人家都放去了,我就从你上家放水,你是年轻人,水库的水我老人家挖不来。再说我放你水你能让水倒流不成?”都是同村人,那位也是老人,也不与她计较,笑呵呵地说:“你还有理?你倒好种一块田就不操别的一点心了,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我们种田种地养猪养鸡带孙带外孙上餐下餐没定。”“谁叫你操那么多心,少做点你也饿不死。”“呵呵,你说的是。我耳根软不是?”“就是生得贱。”这一说她带头笑起来,那人跟着大笑,“你呀,最会想福,福猪,懒猪!”
银花经常坐在门口做针线,到了做饭时她才去做饭。人家外面做工进进出出不忘叫她一句。青中年人叫她“老嫂子。”小孩少年叫“老伯母。”得空坐坐聊聊天她请人吃茶端座,从不小气。银花门口两侧,各有一个圆石凳,眼下都坐闲聊的婆子。
“啵罗啵罗”卖杂货的老段又来了,五、六十岁的样子。不过乡镇上没人叫他姓,就叫“啵罗古”, “古”是本地人男人名的缀词。两个箩筐里各架一个透明玻璃柜,底下的箩筐里就是装收到的旧物和鸭毛,卖或用旧物换的。杂货整齐摆在玻璃柜子里,有女人用针、线、顶针皮,橡胶圈、发夹;日常用的火柴、味精、白糖;或是哄小孩子的薄荷糖、玩具手枪着等;如此这些,都能调起让妇女、小孩追赶那两个玻璃柜里可爱的东西的欲望,喊着“啵罗古来了!”。这个外地人说话的声音让她们追棒或嘲笑。孩子们能围着左右两个柜子看上好久,不买不换也可以拿出来看看,他知道你不买?
23
过了一年,香草也有了对象,是个大块头,叫陈正。柳子嫂牵的线。第一面时,陈正很拘束,问一句答一句。银花问:“你多大了?”“二十五。”“你家几兄弟?”“六兄弟,不不,四兄弟,两个姐姐。”柳嫂子说:“都成家了,他是老满(最小)。”“哦,那你读书没?”“我读过高中。”柳嫂子说:“他“塾里话”都是100分。”陈正更正:“是数理化。”香草笑了。银花也笑着说:“我们香草数学从来没及格过。”陈正说:“正好我教她。”
回头银花问女儿:“人太老实。我们不去,好吗?”香草笑而不答。银花再问,香草说:“我喜欢理科好的男生,聪明。”“我问了别的人,他家穷得叮当响。柳嫂子也不说这一点。”“娘跟爸爸时,爸爸那时不是穷光蛋?”
香草嫁到陈家。陈家果然穷得揭不开锅,十几口人吃住在一起,别家吃稀饭,他家三餐吃红薯;男人一年四季没有正经上衣穿,身体倒是健康得不得了。他家也没有耕牛,陈正光膀子在前面拉,香草后面扶犁。
银花现在一个人过日子,划一根火柴,照亮一寸地方,找到煤油灯,点上。四壁静悄悄的,照见碗架,擦拭得干净。桌子上有一碗炒青菜,她倒出半碗酒,一会又倒回去一些,一个人喝,没兴。
24
当年黄大界所建的远近有名有大宅子,荒废得不成样子,天井,门前四周长满了野草,房屋墙壁上长着青苔,像久已没有人行迹的样子。但确实房屋的两个女主人都还住在这里面——杨氏骆氏。她们的儿女常年都有在外地工作生活,两位老人也不愿随她们去外地住,守着老宅分别度日。好在两人身体尚好,吃住能自理,儿女们给他们生活费。杨氏住东房,骆氏住西房。当年的两个的死敌仍可两两对望,现在是情同手足的姐妹,老了爱恨情仇就没有了。
这天太阳很好,杨氏坐在门口晒太阳,“地主”家的摇摇椅归还给她了。骆氏拄拐杖走过来:“吃了?”“吃了,你呢?”“吃了。吃的什么菜?”“红薯做汤,吃点?”“不吃了,多一点加不进,胃小了。红薯屎多,不要经常吃,晚上不要上厕所。”“知道,吃一点。想吃。”杨氏又问:“你吃了没?”杨氏早有些老年痴呆了。骆氏笑笑:“我们洗澡去吧。”“河里洗澡,我很久没有去了,大界说晚上偷偷带我去的。他怎么没来?”杨氏双手放在椅手上,脸上平静得很。骆氏说:“是是是,河边洗澡去了。”煤炉了的早火灭了,她说的吃了点汤红薯应该不是真的。骆氏去自己那边装热水,老人的动作当然很慢,期间“哐哐”声也没听见,等她装热水出来,看见杨氏倒在天井旁边,一边的大水缸不知怎么被砸烂了,水洒在地上。杨氏躺在地上“哎呀哎呀”地喘粗气,骆氏拄拐杖加快脚步,一边向外面叫:“快来人呀……”杨氏说:“洗澡啦,大家快来洗澡啦……”
一九七七年冬,杨氏88岁去世。她的女儿金花是个很疼爱母亲的人,母亲突然离世就怀疑骆氏母子害的。仅管金果主理后事也井井有条,她还是在殡席上哭丧大骂骆氏母子陷害了母亲。银花听她大骂骆氏,老人就不高兴了,接了金花的唱腔哭唱:“金花妹妹,我是你老姐姐,你娘去了就是我最大了,我说你你不怪我吧。你娘死了,还有谁比你你二娘还伤心呢,她们是五十多年的姐妹了,她们一起受了多少苦,受了多少难,她们在一起多少是个伴,你娘走了二娘更孤单,她会害娘吗?你娘去了你还有一个娘叫,我70多岁了还有个娘,你还骂她?吵她?你娘在天上也会心伤的。”一席哭唱,唱调凄凉,哀乐和鸣,唱功了得,众人都安静下来,金花又悲伤又羞惭,先前凶恶的样子此时藏在孝帕下哭泣不已。
一日,银花生起火做饭。骆氏悄悄走进来。银花慌忙拉她地坐下,二人笑呵呵依旧围着火。“我说火笑,想不到二娘你来了。”“火笑火笑有客到,想来看看你,怕像大娘,念着你就走了。”“走得轻缓倒好。可就是不让我看一眼。”银花声音中含伤感。“走这一回,我也不敢走了,走不动,怕死在路上。”“我不回去看娘,也是这个原因,怕和子明一样,成了野鬼回不了家。”二人说着伤心一阵。过一会二娘说:“我说香草嫁了,来旺叫你一起吃吗?”“我很好,我种田种菜香草回来帮忙,够吃够用,什么都好。”想想又对着二娘耳朵说:“二娘,儿孙事我不想管,我习惯一个人了。”“那也好,那就好。清静。”
银花向高子明的坟头上香,她说:“子明,香梅嫁了,香草也出嫁了,我想家里还有你攒下的木头,做一口棺材,不知哪天跟你去了,还像你似的急急找一口那么差的木头,也好叫来旺省两个钱养家糊口,他孩子多。做好这个我就过几天个清静日子了,等你来接我了。”
棺材就在厅房叫人现打,木材确是好木材,樟木头直溜溜的腰桶(大人腰粗)那么粗实,高子明原想做他们的两副的,不想走得急,只留给她了。棺材打好不漆,楼上放好(当地风俗是人故才漆棺材的)。这年银花她70岁,她给自己做了一口漂亮的棺材。
25
一九七九年。
公社食堂取消了,村民们分责任田。
高家村的户主在银花家集中分田地。两名乡干部在村干部的协助下主持工作。分的地是村干部早拟定的,一个干部报地名,问某户主同不同意,同意签字。另一位干部把落实签字。各户主都很高兴分到的田地,走了。最后是来旺,干部问他:“高来旺,同意吗?”高来旺不高兴了:“人家的地都是水田搭一点旱地,我是旱地搭一小块水田,我不同意。”乡干部把目光投向村长。村长清清声音说:“你的地是旱一点,这一点我也知道。但是地面积要宽许多。你是有知识的,懂科学种地,不是提倡搞试验种地嘛,只有你种得好了。” 其实谁都知道是来旺好说话,不善争辩。分了地的村民们各忙自己的,多劳多得,收成归自己。吃饭就不成问题。
银花有一亩田自己种的,种收女儿女婿帮忙的,中途看水是自己。她从上田放别人家水了,别人说她两句。她倒满脸堆笑地说:“我田里撒了肥人家都放去了,我就从你上家放水,你是年轻人,水库的水我老人家挖不来。再说我放你水你能让水倒流不成?”都是同村人,那位也是老人,也不与她计较,笑呵呵地说:“你还有理?你倒好种一块田就不操别的一点心了,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我们种田种地养猪养鸡带孙带外孙上餐下餐没定。”“谁叫你操那么多心,少做点你也饿不死。”“呵呵,你说的是。我耳根软不是?”“就是生得贱。”这一说她带头笑起来,那人跟着大笑,“你呀,最会想福,福猪,懒猪!”
银花经常坐在门口做针线,到了做饭时她才去做饭。人家外面做工进进出出不忘叫她一句。青中年人叫她“老嫂子。”小孩少年叫“老伯母。”得空坐坐聊聊天她请人吃茶端座,从不小气。银花门口两侧,各有一个圆石凳,眼下都坐闲聊的婆子。
“啵罗啵罗”卖杂货的老段又来了,五、六十岁的样子。不过乡镇上没人叫他姓,就叫“啵罗古”, “古”是本地人男人名的缀词。两个箩筐里各架一个透明玻璃柜,底下的箩筐里就是装收到的旧物和鸭毛,卖或用旧物换的。杂货整齐摆在玻璃柜子里,有女人用针、线、顶针皮,橡胶圈、发夹;日常用的火柴、味精、白糖;或是哄小孩子的薄荷糖、玩具手枪着等;如此这些,都能调起让妇女、小孩追赶那两个玻璃柜里可爱的东西的欲望,喊着“啵罗古来了!”。这个外地人说话的声音让她们追棒或嘲笑。孩子们能围着左右两个柜子看上好久,不买不换也可以拿出来看看,他知道你不买?
到头了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