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动作,商战
小说
盐道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广达”盐号有几个伙计在太行山见过花稍,陈诚桢带花稍回盐镇后,赶紧找机会上门拜访潘道松,坦诚地说明原委。潘道松当即吩咐下去,盐号的伙计们俱是心领神会,对太行山的过往绝口不提。
依照陈诚桢和花稍的心思,成亲典礼并不打算兴师动众,征求穆振东的意见,穆师只说顺其自然就好。
定制家具,布置洞房,置办酒菜,请海城酒楼的掌勺到家里操办酒席,都是陈诚桢前前后后张罗的。他将亲手书写的喜帖送到胡可训和与念山堂有协约的各位盐号、船行等掌柜的府上时,那一手“兰亭”让众人赞不绝口。
花稍也没闲着,田安氏带她买回新棉花,扯了新被面,两人在家穿针引线,没几天工夫,红绸绿缎的几床新被褥就做好了,花稍的嫁衣则是田安氏一手悉心缝制的。花稍和陈诚桢一起去订做凤冠霞帔,给陈诚桢和花善林定做的新衣,花稍又挑了上等布料,将裁缝请到家里给穆师量体裁衣。
按照海曲当地风俗,像花稍这种情景,结婚须寻一户夫妇健在儿女双全的人家发嫁。在念山堂喝茶时,章自元当着众人的面,主动提出他双亲健在、家中兄弟姐妹和谐,尽管父母尚在山西老家,但他和夫人都希望花稍妹子能从自家发嫁。
既然花稍的亲哥哥在场,穆振东和陈诚桢肯定首先得尊重花善林的心思,所以他们都没着急表态。
花善林看了看穆振东和陈诚桢,又扫了妹妹一眼,点头道:“那敢情好,只是又给章老板添麻烦了……”
“哥。”花稍低声叫了花善林一声,花善林转脸去看她,她明显地犹豫了一下,回头怯怯地看了陈诚桢一眼,又径直把目光投向穆振东,“师父,我想……从田婶家里发嫁。”
屋子里一时陷入了沉寂。
花稍自打跟陈诚桢来到盐镇,几乎每天都和田安氏打交道,田安氏是个很有分寸的人,尽管她年长花稍近三十岁,但她时时以女掌柜事花稍,时间一长,两个人的相处从客客气气到融融洽洽,不出半年竟然情同母女一般。
花善林多少了解了一些当地的婚俗,他理解妹子的心情,但花稍这话不但不合婚俗,还驳了章自元的面子,他脸上便有些挂不住了,喝道:“花稍!这样的事情怎能由着性子来?”他朝穆振东和章自元拱拱手,低头赧道:“我妹子年轻不懂事,莫要见怪。”
章自元忙道:“花兄客气了。”
穆振东不仅没有感到意外,反倒欣慰地笑了。老爷子阅世半生,花稍的心思他岂能不知?——这闺女尊师孝道、持家有范,更难得的是她心底里的那种善良,当真是源自骨子深处发于一言一行,所以当她说要从田安氏家里发嫁时,穆振东心中竟然产生了一丝隐隐的感动。他笑着对花善林说:“花贤侄,依我看,咱们还是尊重新人的意见吧。”又征询章自元的意见,“章老板,你说呢?”
“老爷子您看,您这话说的……”章自元连忙道,他笑着转脸对花善林说,“花兄,那咱们就依着诚桢老弟和花稍妹子的心意?”
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花善林也不好再坚持,便向陈诚桢道:“那你说呢?”
陈诚桢笑了,走到门口朝厨房方向喊道:“田婶儿。”
“哎,来了。”田安氏在厨房应一声,快步来到正厅。
“田婶儿,一会儿让花稍陪您上街做身新衣服去,给田顺也做一身。”陈诚桢说。
田安氏有些不解,问道:“这是……?”
陈诚桢道:“刚才我们商量了一下,花稍从您家里发嫁。”
“从俺家发嫁?”田安氏愣住了,随即连忙摆手,“使不得使不得,这可使不得。”她是当地人,对当地的风俗更是一清二楚,不说花稍要从她家发嫁了,因为家庭境况,街坊邻居家有个红白喜事她都不去凑热闹,唯恐因为忌讳引发别人反感。陈诚桢居然提出让花稍从她家发嫁,这可是她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陈诚桢晓得田安氏的顾虑,却也故意问道:“田婶儿,您不愿意?”
“不是不是,我是……”
“田婶儿。”花稍知道田安氏是为她和陈诚桢好,心下除了感动更有一份酸楚,便出言打断田安氏的话,“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和诚桢好,日子好不好,不是过以前,而是过以后,我和诚桢一定会好,将来田顺兄弟成了家也会很好,咱们都会好好的。”
“我知道……”田安氏说完这三个字,就哽咽了。
穆振东爽朗地笑了,道:“那就这样吧,这大喜事的,咋办咋好。”
花稍跟大家打个招呼,上前挽起田安氏的胳膊,一起出门了。
婚期转眼就到。
花稍头天晚上住到田安氏家里,第二天上午,一番梳妆打扮,凤冠霞帔加身,昔日啸聚绿林的飒爽女子便成了待嫁的新娘。
田安氏更是没闲住,和前来帮忙的几个女邻居一起张罗了一桌子酒菜,准备招待迎亲的队伍。
花善林静静地坐在堂屋里喝了一上午茶,双亲辞世后,他和花稍相依为命,因为担心自己成家会对妹妹照料不周,他年近三十却始终未娶。妹妹要出嫁了,绿林女杰未嫁豪门,也不嫁寻常平民,陈诚桢是青年英才,其师穆振东是誉满武林的一代宗师、名动朝野的前辈英雄,这样的姻缘简直就是珠联璧合天生地造,——花善林满怀欣慰。
锣鼓和鞭炮终于在村头响起,迎亲的队伍来了。
陈诚桢骑着一匹体壮膘肥的高头枣骝马,满面春风地走在迎亲队伍的前头,红呢大轿颤颤悠悠,锣鼓、唢呐、鞭炮一路随行。
迎亲队伍刚到田家廒头村口,田顺就点燃两挂大红鞭炮。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里,花善林迎出门外,陈诚桢下马,锣鼓、唢呐、鞭炮暂歇,大家和看热闹的邻居一起哄笑着涌进了院子。
花稍已经盖上杏花流苏红盖头,坐在里间屋里的炕上,听得堂屋里有人喊道:“新郎倌儿,进屋看看呀。”接着便是一阵哄笑。
陈诚桢没有进屋,却高声应道:“今天辛苦大家伙儿啦,前情后补,我和花稍谢过大家了。”花稍听得真切,知道陈诚桢故意高声说与她听,心中甜蜜万分。
迎亲的人陆续落座,几个妇女开始端菜上桌,因为饭后还要迎接新娘子,所以基本没人喝酒,花善林也没继续劝酒。
大家开始吃饭,陈诚桢起身走到里间门前,轻轻掀开门帘向炕上望去,只见花稍一身嫁衣,顶着红盖头坐在炕上。炕沿上坐着的小姑娘看到陈诚桢,低头掩着嘴角轻轻笑了,陈诚桢知道她是伴娘,礼貌地对她点了点头。
花稍显然感觉到门口的人就是陈诚桢,她不能张口说话,更不能有所举动,只能娇羞地垂首一转,给了陈诚桢一个背影。
发嫁时辰到了。
迎亲的伙计们酒饱饭足,鼓着腮帮子吹起唢呐,锣鼓震天响,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在田家廒头的街巷胡同里回荡……田家廒头好久都没有这么热闹了,田顺家的院子里外都是围观看喜的人们,村里的小孩子在人群里钻来跑去。
新娘出嫁,在未到婆家之前双脚不能沾地。在众人的笑声里,陈诚桢走到炕前,伸手轻轻挽起花稍的手,接着双臂一抄,将她紧紧地抱到自己怀里。
几个一起迎亲的小伙子“嗷”地哄笑起来,花稍感觉自己的两颊仿佛都在燃烧,虽说她将终身托付给陈诚桢,但她跟陈诚桢到盐镇至今连手都没碰过。陈诚桢对她执礼相待,她在陈诚桢面前更是见不到一丝绿林豪气,反倒换了一个人似的,言谈举止间俱是女子的矜持甚至是娇羞。
这时候,陈诚桢在她耳边低声却又坚定地说:“走!咱们回家!”花稍顿时热泪盈眶。
陈诚桢抱着花稍,健步走向门外的花轿。锣鼓和唢呐更响了,伴娘掀开轿帘,陈诚桢轻轻地把花稍放到花轿里,扶她坐下后,又亲手落下轿帘,翻身上马。
司仪先生昂首高声道:“起——轿——”
迎亲队伍吹吹打打离开田顺家,田顺又点了两串大红鞭炮,然后上马赶上迎亲队伍,和花善林骑马并行去盐镇送亲。
当地婚俗中迎亲不走回头路,迎亲队伍出东大街到田家廒头,迎亲回来走的是西大街。远远看到迎亲队伍回来,章自元吩咐两支龙狮队开始表演,随着迎亲队伍越来越近,喜庆的大红鞭炮也在街头开始响起来。
——在陈诚桢还是“广达”盐号帐房伙计的时候,就到太行山霜叶谷和寒石寨夺回潘道松的盐。谁人不知?
——“念山堂”开堂立号第一战,陈诚桢带着田顺出征杀虎口、夜袭老牛湾,击毙匪首,救回“郑记盐号”的少掌柜郑继业。谁人不晓?
陈诚桢成亲,他自己想低调,可盐镇大街上早就站满了围观看喜的人,几大盐号和船行的掌柜们陆陆续续出门,到陈诚桢家中捧场贺喜。家中布置得一片喜庆,穆振东陪着已经到场的宾客喝茶聊天。
龙狮队在震天的鼓乐鞭炮声里劲舞,众人簇拥着迎亲队伍浩浩荡荡地到了家门口。新郎下马,新娘落轿,陈诚桢上前掀开轿帘,伸手挽着花稍花轿,踏着红地毯过门。
堂屋正面是红底金粉的大“囍”字,两侧喜联“一世良缘同地久,百年佳偶共天长”。红烛高照,沉香袅袅,满面喜气的穆振东端坐一旁,屋里屋外熙熙攘攘都是看喜的人们。
鼓乐爆竹暂歇,礼生一旁长声诵唱道:“香烟飘渺,灯烛辉煌,新郎新娘齐登花堂——”
陈诚桢和花稍齐手挽了红绸大花,中堂前站定。
礼生诵唱道:“一拜天地——”
新人跪拜中堂,三叩首。起身。
“二拜高堂——”
陈诚桢花稍跪拜穆师,三叩首。起身。
“夫妻对拜——”
新人面对面跪拜,三叩首。起身。
礼生诵唱带笑,道:“送入洞房——”
新人拜堂时,田顺到洞房门前挂上绣着鸳鸯戏水、喜鹊登梅的大红门帘,口中还念念有词,道:“上八仙,下八仙,我为新人挂门帘,左挂门帘生贵子,右挂门帘生状元,门帘两边一起挂,来年生个胖娃娃。”
陈诚桢缓步领着花稍掀门帘,跨火盆,进洞房。
洞房内红罗帐婚床雕画着荷花、莲藕和鸳鸯,红绿的新棉被整整齐齐地靠墙摆放,两头被角处垂着几挂红线串起的红枣和栗子;床尾靠墙处摆着新漆的木斗,斗上贴着红纸“酉”字,斗里满盛五谷。精致的梳妆台上摆着一个一尺见方的梳妆匣,窗户上贴着一层红纸,一对红烛在窗台上轻轻摇曳着烛火。
花稍在婚床上坐下,陈诚桢接过旁人递过来的弓箭向四方虚射“撵白虎”,又接过秤杆轻轻挑开花稍的红盖头,满面飞红娇羞可人的新娘抿嘴一笑,陈诚桢竟然乐得合不拢嘴了。
章自元的夫人端着一个捧盒走进洞房,她把捧盒放在床上,低身脱去花稍脚上的新鞋,给她另换了一双红色绣花鞋。章夫人打开捧盒盖,捧盒里是两个斟满酒的银杯、两碗水饺和两双崭新的竹筷,她指引花稍从两个碗里各夹起两只水饺,分别压在床角的新席下,闪身站到旁边。
礼生上前唱祝辞,道:“酒是葡萄酒,将来上使君,幸垂与饮却,延得万年春。”
花稍低声清一下嗓子,回道:“酒是葡萄酒,先合主人尝,姑娘已不尝,其酒洒南墙。”
陈诚桢上前和花稍对坐床沿,两人同时端起用红线拴在一起的两只银杯,对视一眼,眉目传情,同时举杯轻啜一口,两杯掺兑,换盏对饮。一饮而尽后,又同时弯腰将合卺杯掷于床底,见两只银杯一仰一俯,礼生和章夫人不禁同时长声赞道:“阴阳和谐,大吉大利。”
新人吃过水饺,章夫人收拾碗筷,重新用捧盒装好,和礼生一起退出去。
陈诚桢拉着花稍的手说了一会儿话,就去接待宾客了。
外面非常热闹,来宾正陪着穆师说话,看到新郎倌儿出来,纷纷起身道喜,陈诚桢一一回礼。
忽然,章自元在大门口高声道:“胡知事到贺!”
胡可训已经走进院子,看到陈诚桢迎出来,喜道:“诚桢老弟,恭喜啦!”
陈诚桢上前拱手回礼,“知事大人百忙之中莅临寒舍,诚桢荣幸至极。”
胡可训大笑,道:“老弟就别跟为兄拽词儿了,讨杯喜酒沾沾喜气,很是为你高兴呐。”
“感谢感谢,快,请。”陈诚桢道。
胡可训跟穆师和其他各位宾客一一打招呼,然后坐到穆振东身旁,闲聊起来。
宾客基本到齐时,天色也暗了下来,念山堂的几个伙计点上早就准备好的几十盏灯笼,将院子映照得亮如白昼。佳肴美馔已经上桌,杯中斟满琼浆玉液,众人说话的声音逐渐落下,只等穆振东说几句话就开席。
人逢喜事精神爽,老爷子一身新衣,新修剪了头发和胡子,显得更加精神抖擞。他端杯站起身来,笑眯眯地环顾宾客,正待开口,耳朵忽然动了两下,凝神眯眼,一道精芒从眼中射出。
除陈诚桢之外,其他人都没有留意到穆振东神情的细微变化。陈诚桢抬头一看,穆振东也正转眼看向他,他心下一动,神色一凛,也听到了远处隐隐传来急促而又疲惫的马蹄声。
马蹄声越来越近,陈诚桢朝穆师微微一点头,不动声色地起身离开。
穆振东朗声笑道:“诸位高朋,各位贵宾,今天是小徒陈诚桢大喜之日……”
陈诚桢走到靠近大门的桌旁,轻轻拽一下田顺的衣袖。田顺会意,悄悄跟在陈诚桢身后出了大门。
“外面来人了。”陈诚桢一边走一边压低声音。
“谁?在哪?”
“还不知道。” 陈诚桢脚下不停,迎着马蹄声快步走着,“听到了吗?好几匹马,咱们看看去。”
“好。”田顺紧紧地跟在陈诚桢身后。
两人向前走了十余丈,一前一后一左一右分开,看似漫不经心地向前溜达着。有些商铺还未关门,门窗中透出来的灯光照到大街上,使盐镇的秋夜平添了几分朦胧的温馨。夜风里已经有了微微的寒意,陈诚桢和田顺慢慢向前走着,即便有人走过,也不会留意到他俩。
几匹马在街头稍一停顿,放慢脚步朝他俩的方向小跑过来。陈诚桢和田顺隔着大街对视一眼,注意力瞬间集中起来,浑身上下反倒彻底放松了,——深得内家拳法真谛的人都知道,唯有放松才能打出冷脆绝伦入里透内的整劲来。几匹马过来了,陈诚桢和田顺各自微微向外斜转一下脸,耳朵却凝神聚集到几匹马上。
“前面挂红灯笼的大院就是。”几匹马从陈诚桢旁边过去时,马背上一个男人道。
果然是冲着念山堂来的。陈诚桢随即一怔,这声音怎么有些耳熟呢?
这时候,几匹马已经走过去了,紧接着听到另外一个男子说:“快……快快,别……耽误喝……喝……喝喜酒呀。”
一听这十分耳熟的磕巴声,却不是朱西又是谁?陈诚桢转身冲朱西的背影喊道:“朱兄!”
“咦?”几匹马同时勒住,骑马的人回头来看,陈诚桢站在一道灯光里,满面笑意地看着他们。几个人跳下马背,陈诚桢和田顺迎上前去,灯光里,老聂彭春夫妇居然也在其中,刚才说话的正是老聂,难怪陈诚桢听着有些耳熟。
众人还未来得及寒暄,彭春上前怔怔地看看陈诚桢,突然双膝一跪。老聂伸手去拉彭春的胳膊,彭春一甩挣脱开。
陈诚桢一把搀住她,“姐,你这是……?”
“良子啊——”彭春失声痛哭起来,再也说不出话。
陈诚桢双手搀着彭春,抬头去看朱西和老聂。老聂碰到陈诚桢的目光,转脸看一眼朱西,重重地叹了口气。
朱西向前一步,解释道:“兄……兄弟你有……有所不……不知,这彭……老板以前有……有个兄……兄弟……”
“彭良。”陈诚桢轻声道。
朱西瞪大眼睛,问道:“你……你知……知道?”
陈诚桢点点头。
街上行人都远远地向这边看过来,朱西左右看看,向陈诚桢道:“一……一会儿慢……慢慢说吧,咱……先回……回去。”
老聂赶紧又伸手去拽彭春,彭春毫不理会,哭得却更厉害,老聂低声道:“春儿!今天是陈爷大喜的日子,你这是做甚?”
哭声戛然而止,抽噎渐渐慢下来。
老聂抬头,满眼歉意地看着陈诚桢:“陈爷,不好意思,对不住了。”
“别这么说,这么说就见外了。”陈诚桢赶紧接过话头,他转身走到彭春跟前,声音不高却语调坚定,“姐,有兄弟呢,有什么话,咱们回家说。”
“就……就是呢,咱们……回……回家说。”朱西道。
田顺上前牵过朱西和彭春夫妇的坐骑,和寒石寨的另外两个兄弟一起跟在后面,向家中走去。
饶是天气微寒,院子里却是暖意盎然。穆振东祝酒辞甫一结束,众位宾客纷纷举杯开怀畅饮起来。
穆振东正惦记着陈诚桢,忽见大门处人影晃动,一个洪亮的磕巴声在大门口响了起来:“穆……穆……穆老爷子!恭……恭……恭喜……喜了呀!”
院子里一下安静下来,有人忍不住低声“哧哧”地笑了。
穆振东哈哈大笑,道:“朱贤侄!同喜同喜!快,快请进。”
朱西疾步走到穆振东面前,拱手作揖,“老……老爷子。”
穆振东含笑还礼。
陈诚桢引了老聂彭春上前,夫妇二人躬身行礼,陈诚桢向穆师介绍他俩,穆振东连连颔首致意。
依照陈诚桢和花稍的心思,成亲典礼并不打算兴师动众,征求穆振东的意见,穆师只说顺其自然就好。
定制家具,布置洞房,置办酒菜,请海城酒楼的掌勺到家里操办酒席,都是陈诚桢前前后后张罗的。他将亲手书写的喜帖送到胡可训和与念山堂有协约的各位盐号、船行等掌柜的府上时,那一手“兰亭”让众人赞不绝口。
花稍也没闲着,田安氏带她买回新棉花,扯了新被面,两人在家穿针引线,没几天工夫,红绸绿缎的几床新被褥就做好了,花稍的嫁衣则是田安氏一手悉心缝制的。花稍和陈诚桢一起去订做凤冠霞帔,给陈诚桢和花善林定做的新衣,花稍又挑了上等布料,将裁缝请到家里给穆师量体裁衣。
按照海曲当地风俗,像花稍这种情景,结婚须寻一户夫妇健在儿女双全的人家发嫁。在念山堂喝茶时,章自元当着众人的面,主动提出他双亲健在、家中兄弟姐妹和谐,尽管父母尚在山西老家,但他和夫人都希望花稍妹子能从自家发嫁。
既然花稍的亲哥哥在场,穆振东和陈诚桢肯定首先得尊重花善林的心思,所以他们都没着急表态。
花善林看了看穆振东和陈诚桢,又扫了妹妹一眼,点头道:“那敢情好,只是又给章老板添麻烦了……”
“哥。”花稍低声叫了花善林一声,花善林转脸去看她,她明显地犹豫了一下,回头怯怯地看了陈诚桢一眼,又径直把目光投向穆振东,“师父,我想……从田婶家里发嫁。”
屋子里一时陷入了沉寂。
花稍自打跟陈诚桢来到盐镇,几乎每天都和田安氏打交道,田安氏是个很有分寸的人,尽管她年长花稍近三十岁,但她时时以女掌柜事花稍,时间一长,两个人的相处从客客气气到融融洽洽,不出半年竟然情同母女一般。
花善林多少了解了一些当地的婚俗,他理解妹子的心情,但花稍这话不但不合婚俗,还驳了章自元的面子,他脸上便有些挂不住了,喝道:“花稍!这样的事情怎能由着性子来?”他朝穆振东和章自元拱拱手,低头赧道:“我妹子年轻不懂事,莫要见怪。”
章自元忙道:“花兄客气了。”
穆振东不仅没有感到意外,反倒欣慰地笑了。老爷子阅世半生,花稍的心思他岂能不知?——这闺女尊师孝道、持家有范,更难得的是她心底里的那种善良,当真是源自骨子深处发于一言一行,所以当她说要从田安氏家里发嫁时,穆振东心中竟然产生了一丝隐隐的感动。他笑着对花善林说:“花贤侄,依我看,咱们还是尊重新人的意见吧。”又征询章自元的意见,“章老板,你说呢?”
“老爷子您看,您这话说的……”章自元连忙道,他笑着转脸对花善林说,“花兄,那咱们就依着诚桢老弟和花稍妹子的心意?”
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花善林也不好再坚持,便向陈诚桢道:“那你说呢?”
陈诚桢笑了,走到门口朝厨房方向喊道:“田婶儿。”
“哎,来了。”田安氏在厨房应一声,快步来到正厅。
“田婶儿,一会儿让花稍陪您上街做身新衣服去,给田顺也做一身。”陈诚桢说。
田安氏有些不解,问道:“这是……?”
陈诚桢道:“刚才我们商量了一下,花稍从您家里发嫁。”
“从俺家发嫁?”田安氏愣住了,随即连忙摆手,“使不得使不得,这可使不得。”她是当地人,对当地的风俗更是一清二楚,不说花稍要从她家发嫁了,因为家庭境况,街坊邻居家有个红白喜事她都不去凑热闹,唯恐因为忌讳引发别人反感。陈诚桢居然提出让花稍从她家发嫁,这可是她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陈诚桢晓得田安氏的顾虑,却也故意问道:“田婶儿,您不愿意?”
“不是不是,我是……”
“田婶儿。”花稍知道田安氏是为她和陈诚桢好,心下除了感动更有一份酸楚,便出言打断田安氏的话,“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和诚桢好,日子好不好,不是过以前,而是过以后,我和诚桢一定会好,将来田顺兄弟成了家也会很好,咱们都会好好的。”
“我知道……”田安氏说完这三个字,就哽咽了。
穆振东爽朗地笑了,道:“那就这样吧,这大喜事的,咋办咋好。”
花稍跟大家打个招呼,上前挽起田安氏的胳膊,一起出门了。
婚期转眼就到。
花稍头天晚上住到田安氏家里,第二天上午,一番梳妆打扮,凤冠霞帔加身,昔日啸聚绿林的飒爽女子便成了待嫁的新娘。
田安氏更是没闲住,和前来帮忙的几个女邻居一起张罗了一桌子酒菜,准备招待迎亲的队伍。
花善林静静地坐在堂屋里喝了一上午茶,双亲辞世后,他和花稍相依为命,因为担心自己成家会对妹妹照料不周,他年近三十却始终未娶。妹妹要出嫁了,绿林女杰未嫁豪门,也不嫁寻常平民,陈诚桢是青年英才,其师穆振东是誉满武林的一代宗师、名动朝野的前辈英雄,这样的姻缘简直就是珠联璧合天生地造,——花善林满怀欣慰。
锣鼓和鞭炮终于在村头响起,迎亲的队伍来了。
陈诚桢骑着一匹体壮膘肥的高头枣骝马,满面春风地走在迎亲队伍的前头,红呢大轿颤颤悠悠,锣鼓、唢呐、鞭炮一路随行。
迎亲队伍刚到田家廒头村口,田顺就点燃两挂大红鞭炮。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里,花善林迎出门外,陈诚桢下马,锣鼓、唢呐、鞭炮暂歇,大家和看热闹的邻居一起哄笑着涌进了院子。
花稍已经盖上杏花流苏红盖头,坐在里间屋里的炕上,听得堂屋里有人喊道:“新郎倌儿,进屋看看呀。”接着便是一阵哄笑。
陈诚桢没有进屋,却高声应道:“今天辛苦大家伙儿啦,前情后补,我和花稍谢过大家了。”花稍听得真切,知道陈诚桢故意高声说与她听,心中甜蜜万分。
迎亲的人陆续落座,几个妇女开始端菜上桌,因为饭后还要迎接新娘子,所以基本没人喝酒,花善林也没继续劝酒。
大家开始吃饭,陈诚桢起身走到里间门前,轻轻掀开门帘向炕上望去,只见花稍一身嫁衣,顶着红盖头坐在炕上。炕沿上坐着的小姑娘看到陈诚桢,低头掩着嘴角轻轻笑了,陈诚桢知道她是伴娘,礼貌地对她点了点头。
花稍显然感觉到门口的人就是陈诚桢,她不能张口说话,更不能有所举动,只能娇羞地垂首一转,给了陈诚桢一个背影。
发嫁时辰到了。
迎亲的伙计们酒饱饭足,鼓着腮帮子吹起唢呐,锣鼓震天响,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在田家廒头的街巷胡同里回荡……田家廒头好久都没有这么热闹了,田顺家的院子里外都是围观看喜的人们,村里的小孩子在人群里钻来跑去。
新娘出嫁,在未到婆家之前双脚不能沾地。在众人的笑声里,陈诚桢走到炕前,伸手轻轻挽起花稍的手,接着双臂一抄,将她紧紧地抱到自己怀里。
几个一起迎亲的小伙子“嗷”地哄笑起来,花稍感觉自己的两颊仿佛都在燃烧,虽说她将终身托付给陈诚桢,但她跟陈诚桢到盐镇至今连手都没碰过。陈诚桢对她执礼相待,她在陈诚桢面前更是见不到一丝绿林豪气,反倒换了一个人似的,言谈举止间俱是女子的矜持甚至是娇羞。
这时候,陈诚桢在她耳边低声却又坚定地说:“走!咱们回家!”花稍顿时热泪盈眶。
陈诚桢抱着花稍,健步走向门外的花轿。锣鼓和唢呐更响了,伴娘掀开轿帘,陈诚桢轻轻地把花稍放到花轿里,扶她坐下后,又亲手落下轿帘,翻身上马。
司仪先生昂首高声道:“起——轿——”
迎亲队伍吹吹打打离开田顺家,田顺又点了两串大红鞭炮,然后上马赶上迎亲队伍,和花善林骑马并行去盐镇送亲。
当地婚俗中迎亲不走回头路,迎亲队伍出东大街到田家廒头,迎亲回来走的是西大街。远远看到迎亲队伍回来,章自元吩咐两支龙狮队开始表演,随着迎亲队伍越来越近,喜庆的大红鞭炮也在街头开始响起来。
——在陈诚桢还是“广达”盐号帐房伙计的时候,就到太行山霜叶谷和寒石寨夺回潘道松的盐。谁人不知?
——“念山堂”开堂立号第一战,陈诚桢带着田顺出征杀虎口、夜袭老牛湾,击毙匪首,救回“郑记盐号”的少掌柜郑继业。谁人不晓?
陈诚桢成亲,他自己想低调,可盐镇大街上早就站满了围观看喜的人,几大盐号和船行的掌柜们陆陆续续出门,到陈诚桢家中捧场贺喜。家中布置得一片喜庆,穆振东陪着已经到场的宾客喝茶聊天。
龙狮队在震天的鼓乐鞭炮声里劲舞,众人簇拥着迎亲队伍浩浩荡荡地到了家门口。新郎下马,新娘落轿,陈诚桢上前掀开轿帘,伸手挽着花稍花轿,踏着红地毯过门。
堂屋正面是红底金粉的大“囍”字,两侧喜联“一世良缘同地久,百年佳偶共天长”。红烛高照,沉香袅袅,满面喜气的穆振东端坐一旁,屋里屋外熙熙攘攘都是看喜的人们。
鼓乐爆竹暂歇,礼生一旁长声诵唱道:“香烟飘渺,灯烛辉煌,新郎新娘齐登花堂——”
陈诚桢和花稍齐手挽了红绸大花,中堂前站定。
礼生诵唱道:“一拜天地——”
新人跪拜中堂,三叩首。起身。
“二拜高堂——”
陈诚桢花稍跪拜穆师,三叩首。起身。
“夫妻对拜——”
新人面对面跪拜,三叩首。起身。
礼生诵唱带笑,道:“送入洞房——”
新人拜堂时,田顺到洞房门前挂上绣着鸳鸯戏水、喜鹊登梅的大红门帘,口中还念念有词,道:“上八仙,下八仙,我为新人挂门帘,左挂门帘生贵子,右挂门帘生状元,门帘两边一起挂,来年生个胖娃娃。”
陈诚桢缓步领着花稍掀门帘,跨火盆,进洞房。
洞房内红罗帐婚床雕画着荷花、莲藕和鸳鸯,红绿的新棉被整整齐齐地靠墙摆放,两头被角处垂着几挂红线串起的红枣和栗子;床尾靠墙处摆着新漆的木斗,斗上贴着红纸“酉”字,斗里满盛五谷。精致的梳妆台上摆着一个一尺见方的梳妆匣,窗户上贴着一层红纸,一对红烛在窗台上轻轻摇曳着烛火。
花稍在婚床上坐下,陈诚桢接过旁人递过来的弓箭向四方虚射“撵白虎”,又接过秤杆轻轻挑开花稍的红盖头,满面飞红娇羞可人的新娘抿嘴一笑,陈诚桢竟然乐得合不拢嘴了。
章自元的夫人端着一个捧盒走进洞房,她把捧盒放在床上,低身脱去花稍脚上的新鞋,给她另换了一双红色绣花鞋。章夫人打开捧盒盖,捧盒里是两个斟满酒的银杯、两碗水饺和两双崭新的竹筷,她指引花稍从两个碗里各夹起两只水饺,分别压在床角的新席下,闪身站到旁边。
礼生上前唱祝辞,道:“酒是葡萄酒,将来上使君,幸垂与饮却,延得万年春。”
花稍低声清一下嗓子,回道:“酒是葡萄酒,先合主人尝,姑娘已不尝,其酒洒南墙。”
陈诚桢上前和花稍对坐床沿,两人同时端起用红线拴在一起的两只银杯,对视一眼,眉目传情,同时举杯轻啜一口,两杯掺兑,换盏对饮。一饮而尽后,又同时弯腰将合卺杯掷于床底,见两只银杯一仰一俯,礼生和章夫人不禁同时长声赞道:“阴阳和谐,大吉大利。”
新人吃过水饺,章夫人收拾碗筷,重新用捧盒装好,和礼生一起退出去。
陈诚桢拉着花稍的手说了一会儿话,就去接待宾客了。
外面非常热闹,来宾正陪着穆师说话,看到新郎倌儿出来,纷纷起身道喜,陈诚桢一一回礼。
忽然,章自元在大门口高声道:“胡知事到贺!”
胡可训已经走进院子,看到陈诚桢迎出来,喜道:“诚桢老弟,恭喜啦!”
陈诚桢上前拱手回礼,“知事大人百忙之中莅临寒舍,诚桢荣幸至极。”
胡可训大笑,道:“老弟就别跟为兄拽词儿了,讨杯喜酒沾沾喜气,很是为你高兴呐。”
“感谢感谢,快,请。”陈诚桢道。
胡可训跟穆师和其他各位宾客一一打招呼,然后坐到穆振东身旁,闲聊起来。
宾客基本到齐时,天色也暗了下来,念山堂的几个伙计点上早就准备好的几十盏灯笼,将院子映照得亮如白昼。佳肴美馔已经上桌,杯中斟满琼浆玉液,众人说话的声音逐渐落下,只等穆振东说几句话就开席。
人逢喜事精神爽,老爷子一身新衣,新修剪了头发和胡子,显得更加精神抖擞。他端杯站起身来,笑眯眯地环顾宾客,正待开口,耳朵忽然动了两下,凝神眯眼,一道精芒从眼中射出。
除陈诚桢之外,其他人都没有留意到穆振东神情的细微变化。陈诚桢抬头一看,穆振东也正转眼看向他,他心下一动,神色一凛,也听到了远处隐隐传来急促而又疲惫的马蹄声。
马蹄声越来越近,陈诚桢朝穆师微微一点头,不动声色地起身离开。
穆振东朗声笑道:“诸位高朋,各位贵宾,今天是小徒陈诚桢大喜之日……”
陈诚桢走到靠近大门的桌旁,轻轻拽一下田顺的衣袖。田顺会意,悄悄跟在陈诚桢身后出了大门。
“外面来人了。”陈诚桢一边走一边压低声音。
“谁?在哪?”
“还不知道。” 陈诚桢脚下不停,迎着马蹄声快步走着,“听到了吗?好几匹马,咱们看看去。”
“好。”田顺紧紧地跟在陈诚桢身后。
两人向前走了十余丈,一前一后一左一右分开,看似漫不经心地向前溜达着。有些商铺还未关门,门窗中透出来的灯光照到大街上,使盐镇的秋夜平添了几分朦胧的温馨。夜风里已经有了微微的寒意,陈诚桢和田顺慢慢向前走着,即便有人走过,也不会留意到他俩。
几匹马在街头稍一停顿,放慢脚步朝他俩的方向小跑过来。陈诚桢和田顺隔着大街对视一眼,注意力瞬间集中起来,浑身上下反倒彻底放松了,——深得内家拳法真谛的人都知道,唯有放松才能打出冷脆绝伦入里透内的整劲来。几匹马过来了,陈诚桢和田顺各自微微向外斜转一下脸,耳朵却凝神聚集到几匹马上。
“前面挂红灯笼的大院就是。”几匹马从陈诚桢旁边过去时,马背上一个男人道。
果然是冲着念山堂来的。陈诚桢随即一怔,这声音怎么有些耳熟呢?
这时候,几匹马已经走过去了,紧接着听到另外一个男子说:“快……快快,别……耽误喝……喝……喝喜酒呀。”
一听这十分耳熟的磕巴声,却不是朱西又是谁?陈诚桢转身冲朱西的背影喊道:“朱兄!”
“咦?”几匹马同时勒住,骑马的人回头来看,陈诚桢站在一道灯光里,满面笑意地看着他们。几个人跳下马背,陈诚桢和田顺迎上前去,灯光里,老聂彭春夫妇居然也在其中,刚才说话的正是老聂,难怪陈诚桢听着有些耳熟。
众人还未来得及寒暄,彭春上前怔怔地看看陈诚桢,突然双膝一跪。老聂伸手去拉彭春的胳膊,彭春一甩挣脱开。
陈诚桢一把搀住她,“姐,你这是……?”
“良子啊——”彭春失声痛哭起来,再也说不出话。
陈诚桢双手搀着彭春,抬头去看朱西和老聂。老聂碰到陈诚桢的目光,转脸看一眼朱西,重重地叹了口气。
朱西向前一步,解释道:“兄……兄弟你有……有所不……不知,这彭……老板以前有……有个兄……兄弟……”
“彭良。”陈诚桢轻声道。
朱西瞪大眼睛,问道:“你……你知……知道?”
陈诚桢点点头。
街上行人都远远地向这边看过来,朱西左右看看,向陈诚桢道:“一……一会儿慢……慢慢说吧,咱……先回……回去。”
老聂赶紧又伸手去拽彭春,彭春毫不理会,哭得却更厉害,老聂低声道:“春儿!今天是陈爷大喜的日子,你这是做甚?”
哭声戛然而止,抽噎渐渐慢下来。
老聂抬头,满眼歉意地看着陈诚桢:“陈爷,不好意思,对不住了。”
“别这么说,这么说就见外了。”陈诚桢赶紧接过话头,他转身走到彭春跟前,声音不高却语调坚定,“姐,有兄弟呢,有什么话,咱们回家说。”
“就……就是呢,咱们……回……回家说。”朱西道。
田顺上前牵过朱西和彭春夫妇的坐骑,和寒石寨的另外两个兄弟一起跟在后面,向家中走去。
饶是天气微寒,院子里却是暖意盎然。穆振东祝酒辞甫一结束,众位宾客纷纷举杯开怀畅饮起来。
穆振东正惦记着陈诚桢,忽见大门处人影晃动,一个洪亮的磕巴声在大门口响了起来:“穆……穆……穆老爷子!恭……恭……恭喜……喜了呀!”
院子里一下安静下来,有人忍不住低声“哧哧”地笑了。
穆振东哈哈大笑,道:“朱贤侄!同喜同喜!快,快请进。”
朱西疾步走到穆振东面前,拱手作揖,“老……老爷子。”
穆振东含笑还礼。
陈诚桢引了老聂彭春上前,夫妇二人躬身行礼,陈诚桢向穆师介绍他俩,穆振东连连颔首致意。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