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45595
阅读:299
发表:2025/2/21
14章 家庭,军事,历史 小说
《史家绝唱》第12章
推荐
1-2
…
11
12
13
14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史成杰也站住了,满脸疑惑地看着杨亚轩。“不错。我是有个弟弟叫史成文。杨先生怎么知道?杨先生认识我弟弟?”
“前面有个隆兴茶馆,我们到那里坐坐,好吗?”杨亚轩说完,便拦了一辆出租车,招呼史成杰上车。史成杰只能跟着上车了。上车后,杨亚轩对司机说:“到隆兴茶馆。”史成杰一直沉默着,他在耐心地等待着。他知道,到了时候,杨亚轩一定会主动地与他谈弟弟史成文的事了。今天这个叫杨亚轩的,绝不是与自己偶遇,而是特意来找自己的。车行驶了不长的时间便来到了那个叫“隆兴茶馆”的地方。杨亚轩将史成杰带到了单间,又吩咐店伙计泡上一壶绿茶。当只剩下他们两人的时候,杨亚轩这才认真地与史成杰交谈起来。
“史师长一定在猜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吧?我先不说我是什么样的人,等会你看了东西就会明白的。我不认识史成文,我的一个朋友认识他,我那个朋友也是你弟弟史成文的朋友,因此某种意义上说,我也是你弟弟的朋友。听上去有些复杂吧?其实也不复杂。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你弟弟已经去了延安,因此你现在可以猜出我是什么样的人了。”
“延安?怎么可能呢?他怎么可能去延安?你会弄错吧?也许是同名同姓的人?”史成杰有许多的猜想,但绝猜不出弟弟会在延安。
杨亚轩淡然而又镇定地一笑,慢慢地呷了一口茶。然后又庄重地从他的包里取出一个大牛皮纸信封,双手放到史成杰面前的茶桌上。“打开这个信封,你就什么都明白了。里面有一张照片,看看是不是你弟弟。”
史成杰再也不能故作镇定了,他急忙去拆了那信封,但杨亚轩拦住他。“这里不好打开,你回家慢慢看。史师长,我的任务完成了。我们都不要在这里久留了。你还是回家慢慢地读那些信吧,那些信是几经周折才带到的。所以你要珍惜这些信。好了,我先走了。”说完杨亚轩从容不迫站起来离开了。史成杰赶紧将大信封收起来放进包里,也随着离开了。一出门他便拦了一辆出租车,他想早点回家读弟弟的信。一路上他都紧紧地将包抱在自己的胸前,他觉得包中所装的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
五
一回到家,阿莲便问他今天为什么回来得晚了,她在为他担心。他顾不上对阿莲解释,他迫不及待地要看那些信。于是对阿莲说:“我要一个人待一会,任何人都不要打扰我。”阿莲有些疑惑地看着史成杰,不知又出什么事。但她从史成杰的目光中看出了既有些兴奋又略感不安的神情,她稍微安心了些。
“你去吧,我不会打扰你的。不过你是不是先把饭先吃了。”“我现在什么都不想了。要不,你先吃吧?”
“那我等你。你去吧。”史成杰看了一眼阿莲,想说什么,又欲言又止,便一人进了书房。
他迫不及待地将那包东西打开,里面有两封信,信封上都写着“史成杰先生亲启”的字样。那笔迹是那样的熟悉,一看见这笔迹,他就感到无限的亲切,内心顿时涌起一股热流。他慢慢地将信封打开,里面落出一张已经有些发黄的照片,照片上的人就是自己的文弟。只是照片上的文弟,虽然依然保持着那书生意气,但略显消瘦的脸上,显露出坚毅和自信,圆框黑边眼镜后面的那双眼睛,除了还保存着些许孤独的神情外,更多的是向往和憧憬。这是完全不同的文弟。史成杰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气,然后仔细地阅读起信来。
大哥:
您好!,我们又分手三年了,这三年是漫长的,我不知道还要分离多少这样的三年,我们才能够重新相聚。知道吗?我经常在想念着你,还有小妹和所有的亲人。我给你写过信,我不知道你确切的地址,因此,我只能写给舅舅,让他转交给你。你没有给我回过信,我想你是没有收到我的信的。也许舅舅害怕你与我联系会带来他老人家麻烦。因此我就没有再打听你的事了。现在我又确切地知道了你到了重庆,因此,我想托我的同志们给你带去我的信,我相信这次你是能够收到我的信的。
江阳一别,我其实没有完全向你说实话,一来我要保守自己的秘密,二来我怕你阻止我离开。离开南京,是因为我已经厌倦了那里的一切,南京的各个大学已越来越没有了独立而又自由的学术精神和环境。中央政府的官僚势力,已经逐渐掌控了大学这个本应是最活跃、最自由的场所,那里的研究充满了政治倾向,政治成了比学术本身更重要的标准。因此我跟随我的导师选择了离开。北平一直有着追求独立和自由的精神和传统,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就曾为自由而抗争过,我早就向往着,去北平感受一下自由的气息。到了北平以后,我进了燕京大学,这是一座著名的学府,曾出过许多的优秀而又伟大的人物。然而由于中央政府对这里的投入明显不如南京的那些大学,燕京大学已经今不如昔了,学术环境也不如我想象得那么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许多有名的教授为名与利,离开了这里。尽管如此,北平依然充满着活力,这里远离中央政府,言论的控制远都不如南京那么严格,各种学派、各种观点都可以有自己存在的空间。我想在这样的环境下,是可以带来思想上和学术上的创新的。
但时代没有给中国喘息的机会。整个中国都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北平的学校不可能躲到象牙塔里去。日本人越来越明显的侵略野心,已经威胁到了整个中国,而北平比任何地方都能感觉到这种危机的存在。日本人不断地在这里挑衅和制造事端,把刀架到了我们每个人的脖子上了。北平的学生再一次勇敢地站了起来,冲到了时代的前列,肩负起了历史的使命。他们不顾个人安危,走上街头,用自己稚嫩的肩膀和年轻的生命,来抗议残暴、凶狠的日本侵略者和软弱无能的政府。学生们的行动,让人们看到了国家的希望,也激励了中国军队和市民的抗战热情,鼓舞了大家的士气。我是其中的一员,我参与了这段历史,我为自己感到自豪。那段日子将成为我人生中最光辉的一页,我也从那次行动中学到了许多东西,这些东西让我终身受益。我收获最大的是认识了许多的人,那都是些表现勇敢而又无畏的人,他们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富有献身精神和不怕牺牲的勇气。与他们在一起,你不可能不被感染,他们让我看到了另外的世界。后来我才知道,他们中有许多的共产党人。你知道,我是一个不喜欢参与政治活动的人,对参加各种党派团体也不是那么热心,我只希望有一个活跃、独立、自由而又安静的学术环境,安心做自己的研究。但这一次,我改变了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在这样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必须有一个能唤醒全民的政党,凝聚全民的力量,挽救国家于危难之时。我看共产党就是这样一个政党。她现在并不强大,但她所蕴藏的生命力,却是旺盛的,她必将催生出一个强盛的国家和民族,并建立一个崭新的、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平等而自由的社会。
于是,我在那些人的影响下,参加了他们所组织的许多政治活动。在这样的时刻,不可能有安静的环境用于研究专业。我学的是地质,整个国家都要被日本人占领了,哪里有研究的地方呢?几个月之后,北平沦陷了,看着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北平又一次遭遇侵略者的蹂躏,心中的悲苦是无处诉说的。我辗转了许多地方,后来听从了组织上的安排,进入了陕北。那时我还没有加入共产党,但我已经认同了共产党的领导,愿追随着共产党走革命的道路。现在我可以自豪地对你说,我已经是一位真正的共产党员,我们兄弟俩已经在两个不同的党派之中了,将为着不同的目标而奋斗。但现在是国共合作时期,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可以共同努力地为抗日大业做出我们的贡献。
大哥,我从我的同志们那里得知了你的消息,也知道你在江阳守卫战中的英勇壮举。我真为你感到高兴,你为抗日作出了贡献,也为我们史家争得了真正的荣誉。在江阳分别的时候,你告诉我,你要退出军界,再也不想去相互残杀了。我现在能真正理解了你当时的心情,但觉得你这样的选择未必成功,我想爷爷是不可能让你安心地在史镇过平静的日子。抗日战争开始,你又一次参加了军队,并用你的军事智慧在抗日战场上立下了战功,这一次你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我钦佩你的勇气,为你感到骄傲。这才是一位真正的军人应做出的选择。但是,我觉得你还处于迷雾之中,你没有一个自己明确的目标。你厌倦战争,希望社会平等、和谐和安宁,你选择了离开军队。现在你觉得国家危亡,又回到军队,尽一个军人的职责。可你没有认真地去思考过,怎样才能使民众过上平等、和谐和安宁的生活?现在的国家和民族危亡又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以前我对这一切也感到非常困惑,但现在我明白了,是这个社会制度的原因,在这样的制度下,永远是民不聊生,永远是国家面临生死存亡。这个社会制度是保护少数人的利益,压迫着广大人民大众,因此就永远不可能有和谐和安宁,国家也不可能真正强大起来。你的困惑和迷惘,是基于你的理想的破灭,你年轻时崇尚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并把此当作自己的事业追求。但这么多年来,你为之奋斗的那个社会没有实现,于是在你的内心深处对这个社会彻底失望了。我坚信日本人是一定会被赶出中国去的,但日本人赶出去之后呢?应该在中国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制度呢?才能实现你所希望的那种和谐安宁的社会。可能你没有思考过,你的面前看不到出路。我告诉你,只有彻底地改变这个社会制度,才能实现你所希望的那样的社会。改变这个社会制度就只有通过革命来实现,这就是共产党要做的,是共产党的最低目标。当然,共产党有更远大的目标,要建立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最理想的社会。现在,摆在全中国人民面前的、压倒一切的任务是抗战救亡,这个艰巨的任务必须凝聚全国所有的力量。共产党向来是以大局为重,将国家民族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她不计前嫌,促成国共合作。才有了两党携起手来,团结一致将敌人赶出中国去。
听说你回到重庆后,并没有重新投入到战斗中去,而是到军事院校进了军政培训班。我倒希望你要是有可能,来延安走走。这里的一切肯定比你在军事院校学习的东西要珍贵得多。延安建立了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这里实行了民主制度,军民之间、政府与百姓之间和谐相处。这里虽然非常艰苦,但人们充满了战斗的激情,到处充满着积极向上的生机。这里是希望的所在,你从这里肯定能够找到你所想找到的东西。我多么盼望有那么一天,我们兄弟俩能在这样的地方见面,畅谈着我们对未来的展望,那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好了,今天我就写这里。我希望你能够给我回信。谈谈你和家里的事情。
此致
敬礼!
弟:成文×月××日”
读完这封信,史成杰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他将信慢慢地放在桌子上,心情无比沉重,这是一个已经变化了的弟弟,一个与自己有些隔膜和陌生的弟弟了。他怎么也想象不到,自己的这个弟弟会加入到共产党中去,他怎么也无法将弟弟的形象与共产党人的形象重合在一起,那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类型。然而弟弟的信就摆在自己的面前,那笔迹准确无误地告诉他,这就是文弟的信。信中的语气完全不是以前的那个文弟,以前的文弟清静淡泊,总怀着一种纯真的愿望,不会过多地介入世间的是非纷争中去。给自己的信更多是写兄弟间思念的情感和自己对未来的向往,偶尔也会写一些愤世嫉俗的话,但不至于如此具有明确的主张。突然间,文弟变得富有激情了,似乎也变得成熟了,他不知道该为文弟高兴呢,还是为之担心。他又去拿另外一封信,那同样是厚厚的信,他不知道这封信中,又会有什么言论。他真有些不敢打开那信。然而他又不能不去打开,他现在更有些急迫地要了解自己的弟弟。他没有多想,果敢地打开了第二信。
大哥:
上次那封信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到达你手中,我也不敢想象你看完那封信后,会有什么样的感想,不知你是为弟弟高兴呢?还是为弟弟担心?或者在心中暗暗地骂弟弟,说我背叛了自己的阶级和家庭。我想告诉你的是,我来延安后,是我一生中过得最艰苦的一段日子,但也是我最感到充实和丰富的日子,我觉得心里明亮,觉得生活特别有意义。因此你没有必要为我担心。你应该为我感到高兴。至于说到我背叛家庭,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的,我是背叛了自己的家庭,我为自己的背叛感到庆幸,我甚至觉得自己背叛得晚了。因为那个家庭已经失去了生命力,它要维系的是那种死亡的,窒息人的生命的社会体系,我不能成为那个家庭的殉葬品。在这方面,也许我们是有分歧的,我写这封信,就是想慢慢地消除我们之间的分歧,就是想告诉你一个你全然不知的、崭新的世界。
你在江阳曾告诉我,你是在与洪湖生的相持中自伤的,同时你也告诉了我,你对共产党人的不解和困惑。我现在想告诉你的是,洪湖生还活着,他已经改名叫洪新生了,他随着红军经历了二万多里的长征,奇迹般地活下来了。他现在是一名八路军营长,跟随着刘伯承师长,进入了太行山区进行抗日游击战。前段时期他参加了一次战斗,表现得非常英勇,一人消灭了十多个日本鬼子,自己也身负重伤,差一点牺牲了。但他再一次奇迹般地康复了,被八路军总司令部授予‘一级战斗英雄’。延安的报纸和广播在宣传他的英雄事迹,号召全体八路军战士向他学习,我正是从这些报道中知道了他的存在。说实在的,当我知道他就是洪湖生时,心里顿时有一种亲切感,毕竟他与我们同样是血脉兄弟,我甚至有一种想去太行山见他的冲动。但我没有向组织提出这样的要求,也没有说明我与他之间的关系。一来我现在延安的抗大工作,给投奔到这里的热血青年当文化教师,工作非常忙,无法抽身前去太行山。二来我们要服从组织的安排,遵守革命队伍的纪律。我想只要我和他在一个革命的队伍里,总有相逢的那一天。将来我见了他,会主动地向他道歉,为他在我们家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而道歉。相比起他来说,你处在的境况是多么的令人悲哀。你差点为之牺牲的那场战役远比洪新生打的那一仗大多了,你在战场中所起的作用也远超过了他。你们都表现得非常英勇,都是中国军人的骄傲。但你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荣誉。你在重庆所受到的冷遇,说明了国民党并未因为抗战而改变他们派系林立的状况,他们的抗战始终存在着局限性和软弱性。这就是国民党所代表的阶级本质。
我现在能够理解洪新生的仇恨,也知道共产党人身上为什么充满着顽强的毅力和无畏的精神,那就是他们对旧世界的憎恨和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向往。他们怀着崇高的理想和神圣的使命,并且会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不惧怕任何艰难险阻,随时准备为此献出自己的生命。当然,我并不主张人的内心永远保持着那种仇恨的心理,但当社会存在着不公平和压迫时,就会有仇恨,就会有愤怒,就会有反抗。我们共产党就是要消灭这种不平等和压迫,最终建立一个人人平等,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公平合理的社会,那是一个伟大的社会,是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我知道,你现在可能无法理解我所说的一切,因为你在那个黑暗的世界里徘徊得太久了,无法看到光明。因此你变得消沉而又迷惘。我知道你的内心深处也厌恶暴力和没完没了的战争,也渴望建立一个美好的社会,一个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社会。你甚至为此放弃了官职,回乡去实现你的梦想。但你注定不能取得成功的,因为你没有找到产生暴力和不平等问题的根源,因此你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可笑的。要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就必须废除一切不平等的、剥削的社会制度,清理掉一切腐朽的东西。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阵痛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能风平浪静的,必然要通过革命的手段来实现,革命的过程中也必然会产生暴力和战争。但革命的战争与你经历过的那些战争是完全不同的。你以前参加的那些军阀混战是剥削阶级为了不同集团之间的利益而进行的掠夺战争,只会给人民带来灾难。而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战争,是为了建立一个理想社会的战争。当那个理想的社会建立后,人们将迎来一个和平,人人都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不会有压迫剥削,不会有贫穷和饥饿,也不会有战争和灾难。所有的人都将生活在平等而又富有尊严的社会里,那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社会啊。
大哥,两封信我都写了许多我现在的见解,我不知道大哥是否能够理解我所说的一切。在史家,我们两兄弟是相通的,我们都能感觉并理解对方内心的渴望。因此我深深地知道大哥还是一个有着善良心灵的人,是一个对广大受压迫民众富有同情心的人,你和你们那个队伍里的许多人是不同的,你甚至和舅舅都存在很大的差别。我们都是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身上残留着许多腐朽的思想。我在不断地改造自己,尽早清除掉自己身上那些腐朽思想的残余。
“前面有个隆兴茶馆,我们到那里坐坐,好吗?”杨亚轩说完,便拦了一辆出租车,招呼史成杰上车。史成杰只能跟着上车了。上车后,杨亚轩对司机说:“到隆兴茶馆。”史成杰一直沉默着,他在耐心地等待着。他知道,到了时候,杨亚轩一定会主动地与他谈弟弟史成文的事了。今天这个叫杨亚轩的,绝不是与自己偶遇,而是特意来找自己的。车行驶了不长的时间便来到了那个叫“隆兴茶馆”的地方。杨亚轩将史成杰带到了单间,又吩咐店伙计泡上一壶绿茶。当只剩下他们两人的时候,杨亚轩这才认真地与史成杰交谈起来。
“史师长一定在猜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吧?我先不说我是什么样的人,等会你看了东西就会明白的。我不认识史成文,我的一个朋友认识他,我那个朋友也是你弟弟史成文的朋友,因此某种意义上说,我也是你弟弟的朋友。听上去有些复杂吧?其实也不复杂。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你弟弟已经去了延安,因此你现在可以猜出我是什么样的人了。”
“延安?怎么可能呢?他怎么可能去延安?你会弄错吧?也许是同名同姓的人?”史成杰有许多的猜想,但绝猜不出弟弟会在延安。
杨亚轩淡然而又镇定地一笑,慢慢地呷了一口茶。然后又庄重地从他的包里取出一个大牛皮纸信封,双手放到史成杰面前的茶桌上。“打开这个信封,你就什么都明白了。里面有一张照片,看看是不是你弟弟。”
史成杰再也不能故作镇定了,他急忙去拆了那信封,但杨亚轩拦住他。“这里不好打开,你回家慢慢看。史师长,我的任务完成了。我们都不要在这里久留了。你还是回家慢慢地读那些信吧,那些信是几经周折才带到的。所以你要珍惜这些信。好了,我先走了。”说完杨亚轩从容不迫站起来离开了。史成杰赶紧将大信封收起来放进包里,也随着离开了。一出门他便拦了一辆出租车,他想早点回家读弟弟的信。一路上他都紧紧地将包抱在自己的胸前,他觉得包中所装的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
五
一回到家,阿莲便问他今天为什么回来得晚了,她在为他担心。他顾不上对阿莲解释,他迫不及待地要看那些信。于是对阿莲说:“我要一个人待一会,任何人都不要打扰我。”阿莲有些疑惑地看着史成杰,不知又出什么事。但她从史成杰的目光中看出了既有些兴奋又略感不安的神情,她稍微安心了些。
“你去吧,我不会打扰你的。不过你是不是先把饭先吃了。”“我现在什么都不想了。要不,你先吃吧?”
“那我等你。你去吧。”史成杰看了一眼阿莲,想说什么,又欲言又止,便一人进了书房。
他迫不及待地将那包东西打开,里面有两封信,信封上都写着“史成杰先生亲启”的字样。那笔迹是那样的熟悉,一看见这笔迹,他就感到无限的亲切,内心顿时涌起一股热流。他慢慢地将信封打开,里面落出一张已经有些发黄的照片,照片上的人就是自己的文弟。只是照片上的文弟,虽然依然保持着那书生意气,但略显消瘦的脸上,显露出坚毅和自信,圆框黑边眼镜后面的那双眼睛,除了还保存着些许孤独的神情外,更多的是向往和憧憬。这是完全不同的文弟。史成杰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气,然后仔细地阅读起信来。
大哥:
您好!,我们又分手三年了,这三年是漫长的,我不知道还要分离多少这样的三年,我们才能够重新相聚。知道吗?我经常在想念着你,还有小妹和所有的亲人。我给你写过信,我不知道你确切的地址,因此,我只能写给舅舅,让他转交给你。你没有给我回过信,我想你是没有收到我的信的。也许舅舅害怕你与我联系会带来他老人家麻烦。因此我就没有再打听你的事了。现在我又确切地知道了你到了重庆,因此,我想托我的同志们给你带去我的信,我相信这次你是能够收到我的信的。
江阳一别,我其实没有完全向你说实话,一来我要保守自己的秘密,二来我怕你阻止我离开。离开南京,是因为我已经厌倦了那里的一切,南京的各个大学已越来越没有了独立而又自由的学术精神和环境。中央政府的官僚势力,已经逐渐掌控了大学这个本应是最活跃、最自由的场所,那里的研究充满了政治倾向,政治成了比学术本身更重要的标准。因此我跟随我的导师选择了离开。北平一直有着追求独立和自由的精神和传统,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就曾为自由而抗争过,我早就向往着,去北平感受一下自由的气息。到了北平以后,我进了燕京大学,这是一座著名的学府,曾出过许多的优秀而又伟大的人物。然而由于中央政府对这里的投入明显不如南京的那些大学,燕京大学已经今不如昔了,学术环境也不如我想象得那么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许多有名的教授为名与利,离开了这里。尽管如此,北平依然充满着活力,这里远离中央政府,言论的控制远都不如南京那么严格,各种学派、各种观点都可以有自己存在的空间。我想在这样的环境下,是可以带来思想上和学术上的创新的。
但时代没有给中国喘息的机会。整个中国都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北平的学校不可能躲到象牙塔里去。日本人越来越明显的侵略野心,已经威胁到了整个中国,而北平比任何地方都能感觉到这种危机的存在。日本人不断地在这里挑衅和制造事端,把刀架到了我们每个人的脖子上了。北平的学生再一次勇敢地站了起来,冲到了时代的前列,肩负起了历史的使命。他们不顾个人安危,走上街头,用自己稚嫩的肩膀和年轻的生命,来抗议残暴、凶狠的日本侵略者和软弱无能的政府。学生们的行动,让人们看到了国家的希望,也激励了中国军队和市民的抗战热情,鼓舞了大家的士气。我是其中的一员,我参与了这段历史,我为自己感到自豪。那段日子将成为我人生中最光辉的一页,我也从那次行动中学到了许多东西,这些东西让我终身受益。我收获最大的是认识了许多的人,那都是些表现勇敢而又无畏的人,他们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富有献身精神和不怕牺牲的勇气。与他们在一起,你不可能不被感染,他们让我看到了另外的世界。后来我才知道,他们中有许多的共产党人。你知道,我是一个不喜欢参与政治活动的人,对参加各种党派团体也不是那么热心,我只希望有一个活跃、独立、自由而又安静的学术环境,安心做自己的研究。但这一次,我改变了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在这样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必须有一个能唤醒全民的政党,凝聚全民的力量,挽救国家于危难之时。我看共产党就是这样一个政党。她现在并不强大,但她所蕴藏的生命力,却是旺盛的,她必将催生出一个强盛的国家和民族,并建立一个崭新的、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平等而自由的社会。
于是,我在那些人的影响下,参加了他们所组织的许多政治活动。在这样的时刻,不可能有安静的环境用于研究专业。我学的是地质,整个国家都要被日本人占领了,哪里有研究的地方呢?几个月之后,北平沦陷了,看着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北平又一次遭遇侵略者的蹂躏,心中的悲苦是无处诉说的。我辗转了许多地方,后来听从了组织上的安排,进入了陕北。那时我还没有加入共产党,但我已经认同了共产党的领导,愿追随着共产党走革命的道路。现在我可以自豪地对你说,我已经是一位真正的共产党员,我们兄弟俩已经在两个不同的党派之中了,将为着不同的目标而奋斗。但现在是国共合作时期,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可以共同努力地为抗日大业做出我们的贡献。
大哥,我从我的同志们那里得知了你的消息,也知道你在江阳守卫战中的英勇壮举。我真为你感到高兴,你为抗日作出了贡献,也为我们史家争得了真正的荣誉。在江阳分别的时候,你告诉我,你要退出军界,再也不想去相互残杀了。我现在能真正理解了你当时的心情,但觉得你这样的选择未必成功,我想爷爷是不可能让你安心地在史镇过平静的日子。抗日战争开始,你又一次参加了军队,并用你的军事智慧在抗日战场上立下了战功,这一次你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我钦佩你的勇气,为你感到骄傲。这才是一位真正的军人应做出的选择。但是,我觉得你还处于迷雾之中,你没有一个自己明确的目标。你厌倦战争,希望社会平等、和谐和安宁,你选择了离开军队。现在你觉得国家危亡,又回到军队,尽一个军人的职责。可你没有认真地去思考过,怎样才能使民众过上平等、和谐和安宁的生活?现在的国家和民族危亡又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以前我对这一切也感到非常困惑,但现在我明白了,是这个社会制度的原因,在这样的制度下,永远是民不聊生,永远是国家面临生死存亡。这个社会制度是保护少数人的利益,压迫着广大人民大众,因此就永远不可能有和谐和安宁,国家也不可能真正强大起来。你的困惑和迷惘,是基于你的理想的破灭,你年轻时崇尚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并把此当作自己的事业追求。但这么多年来,你为之奋斗的那个社会没有实现,于是在你的内心深处对这个社会彻底失望了。我坚信日本人是一定会被赶出中国去的,但日本人赶出去之后呢?应该在中国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制度呢?才能实现你所希望的那种和谐安宁的社会。可能你没有思考过,你的面前看不到出路。我告诉你,只有彻底地改变这个社会制度,才能实现你所希望的那样的社会。改变这个社会制度就只有通过革命来实现,这就是共产党要做的,是共产党的最低目标。当然,共产党有更远大的目标,要建立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最理想的社会。现在,摆在全中国人民面前的、压倒一切的任务是抗战救亡,这个艰巨的任务必须凝聚全国所有的力量。共产党向来是以大局为重,将国家民族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她不计前嫌,促成国共合作。才有了两党携起手来,团结一致将敌人赶出中国去。
听说你回到重庆后,并没有重新投入到战斗中去,而是到军事院校进了军政培训班。我倒希望你要是有可能,来延安走走。这里的一切肯定比你在军事院校学习的东西要珍贵得多。延安建立了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这里实行了民主制度,军民之间、政府与百姓之间和谐相处。这里虽然非常艰苦,但人们充满了战斗的激情,到处充满着积极向上的生机。这里是希望的所在,你从这里肯定能够找到你所想找到的东西。我多么盼望有那么一天,我们兄弟俩能在这样的地方见面,畅谈着我们对未来的展望,那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好了,今天我就写这里。我希望你能够给我回信。谈谈你和家里的事情。
此致
敬礼!
弟:成文×月××日”
读完这封信,史成杰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他将信慢慢地放在桌子上,心情无比沉重,这是一个已经变化了的弟弟,一个与自己有些隔膜和陌生的弟弟了。他怎么也想象不到,自己的这个弟弟会加入到共产党中去,他怎么也无法将弟弟的形象与共产党人的形象重合在一起,那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类型。然而弟弟的信就摆在自己的面前,那笔迹准确无误地告诉他,这就是文弟的信。信中的语气完全不是以前的那个文弟,以前的文弟清静淡泊,总怀着一种纯真的愿望,不会过多地介入世间的是非纷争中去。给自己的信更多是写兄弟间思念的情感和自己对未来的向往,偶尔也会写一些愤世嫉俗的话,但不至于如此具有明确的主张。突然间,文弟变得富有激情了,似乎也变得成熟了,他不知道该为文弟高兴呢,还是为之担心。他又去拿另外一封信,那同样是厚厚的信,他不知道这封信中,又会有什么言论。他真有些不敢打开那信。然而他又不能不去打开,他现在更有些急迫地要了解自己的弟弟。他没有多想,果敢地打开了第二信。
大哥:
上次那封信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到达你手中,我也不敢想象你看完那封信后,会有什么样的感想,不知你是为弟弟高兴呢?还是为弟弟担心?或者在心中暗暗地骂弟弟,说我背叛了自己的阶级和家庭。我想告诉你的是,我来延安后,是我一生中过得最艰苦的一段日子,但也是我最感到充实和丰富的日子,我觉得心里明亮,觉得生活特别有意义。因此你没有必要为我担心。你应该为我感到高兴。至于说到我背叛家庭,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的,我是背叛了自己的家庭,我为自己的背叛感到庆幸,我甚至觉得自己背叛得晚了。因为那个家庭已经失去了生命力,它要维系的是那种死亡的,窒息人的生命的社会体系,我不能成为那个家庭的殉葬品。在这方面,也许我们是有分歧的,我写这封信,就是想慢慢地消除我们之间的分歧,就是想告诉你一个你全然不知的、崭新的世界。
你在江阳曾告诉我,你是在与洪湖生的相持中自伤的,同时你也告诉了我,你对共产党人的不解和困惑。我现在想告诉你的是,洪湖生还活着,他已经改名叫洪新生了,他随着红军经历了二万多里的长征,奇迹般地活下来了。他现在是一名八路军营长,跟随着刘伯承师长,进入了太行山区进行抗日游击战。前段时期他参加了一次战斗,表现得非常英勇,一人消灭了十多个日本鬼子,自己也身负重伤,差一点牺牲了。但他再一次奇迹般地康复了,被八路军总司令部授予‘一级战斗英雄’。延安的报纸和广播在宣传他的英雄事迹,号召全体八路军战士向他学习,我正是从这些报道中知道了他的存在。说实在的,当我知道他就是洪湖生时,心里顿时有一种亲切感,毕竟他与我们同样是血脉兄弟,我甚至有一种想去太行山见他的冲动。但我没有向组织提出这样的要求,也没有说明我与他之间的关系。一来我现在延安的抗大工作,给投奔到这里的热血青年当文化教师,工作非常忙,无法抽身前去太行山。二来我们要服从组织的安排,遵守革命队伍的纪律。我想只要我和他在一个革命的队伍里,总有相逢的那一天。将来我见了他,会主动地向他道歉,为他在我们家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而道歉。相比起他来说,你处在的境况是多么的令人悲哀。你差点为之牺牲的那场战役远比洪新生打的那一仗大多了,你在战场中所起的作用也远超过了他。你们都表现得非常英勇,都是中国军人的骄傲。但你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荣誉。你在重庆所受到的冷遇,说明了国民党并未因为抗战而改变他们派系林立的状况,他们的抗战始终存在着局限性和软弱性。这就是国民党所代表的阶级本质。
我现在能够理解洪新生的仇恨,也知道共产党人身上为什么充满着顽强的毅力和无畏的精神,那就是他们对旧世界的憎恨和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向往。他们怀着崇高的理想和神圣的使命,并且会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不惧怕任何艰难险阻,随时准备为此献出自己的生命。当然,我并不主张人的内心永远保持着那种仇恨的心理,但当社会存在着不公平和压迫时,就会有仇恨,就会有愤怒,就会有反抗。我们共产党就是要消灭这种不平等和压迫,最终建立一个人人平等,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公平合理的社会,那是一个伟大的社会,是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我知道,你现在可能无法理解我所说的一切,因为你在那个黑暗的世界里徘徊得太久了,无法看到光明。因此你变得消沉而又迷惘。我知道你的内心深处也厌恶暴力和没完没了的战争,也渴望建立一个美好的社会,一个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社会。你甚至为此放弃了官职,回乡去实现你的梦想。但你注定不能取得成功的,因为你没有找到产生暴力和不平等问题的根源,因此你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可笑的。要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就必须废除一切不平等的、剥削的社会制度,清理掉一切腐朽的东西。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阵痛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能风平浪静的,必然要通过革命的手段来实现,革命的过程中也必然会产生暴力和战争。但革命的战争与你经历过的那些战争是完全不同的。你以前参加的那些军阀混战是剥削阶级为了不同集团之间的利益而进行的掠夺战争,只会给人民带来灾难。而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战争,是为了建立一个理想社会的战争。当那个理想的社会建立后,人们将迎来一个和平,人人都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不会有压迫剥削,不会有贫穷和饥饿,也不会有战争和灾难。所有的人都将生活在平等而又富有尊严的社会里,那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社会啊。
大哥,两封信我都写了许多我现在的见解,我不知道大哥是否能够理解我所说的一切。在史家,我们两兄弟是相通的,我们都能感觉并理解对方内心的渴望。因此我深深地知道大哥还是一个有着善良心灵的人,是一个对广大受压迫民众富有同情心的人,你和你们那个队伍里的许多人是不同的,你甚至和舅舅都存在很大的差别。我们都是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身上残留着许多腐朽的思想。我在不断地改造自己,尽早清除掉自己身上那些腐朽思想的残余。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