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45573
                                    
                                    
                                        阅读:7716
                                    
                                    
										发表:2016/4/21
                                    
                                    
                                    
                                        
                                                都市 
                                            小说
                                    
                                    
                                    
                                    
                                        中篇小说《悔役》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郑锦旗正在往空下的3号炉的皮带轮上放尸,放的就是无名尸。那人身子歪扭扭的,从头到脚包着一床旧布毯,当然不可能享用纸棺,直接摆在皮带轮旁的移尸车上。郑锦旗双手先拿起尸体上肢往皮带轮上放,接着把下肢搬挪上去。这时,郑锦旗身上的手机响了,他立即按动电钮,尸体就被送进喷得一米多高的烈火口里。他掏出手机看是曾婷打开的,上班时间规定不能接电话,他按下挂机键就放进了裤兜里。小宋在优先放着江景林的遗体,因带着纸棺一人不好放,就叫郑锦旗帮忙,两人先程序似地打开棺盖检查,看到那人脸上被师傅们化了很浓的妆彩,面色嘴唇全是红的,好看得像平静睡着了一样;身上没盖旗,却盖着红色绸布,上面沾满了人们抛洒的鲜花瓣叶。两人复而盖好棺盖,一起把纸棺抬上皮带轮,按下电钮,将其送进了刚刚空下的4号炉内。在这里干了多时,能有什么样的尸体他俩没见过?
乱套在一起的是,郑锦旗的手机又响了,曾婷发给他短信;小宋又跟着便急,他不置可否地打了个招呼就迫不及待的跑了,这里仅剩下郑锦旗一人。郑锦旗掏出手机看短信,屏显:“儿子生病住院了”。他回复短信的时间也没有,1号炉和5号炉必须翻动了,他一边接连打开两扇炉门,手忙脚乱地用几米长的铁锄掀捅着火中未烬的残尸,一边身不由己地想儿子的事。他把贴有江景林名字的盒子,从方孔内侧墙边的待用灰盒架上随手拿起。火化炉的入尸口与出灰口,在两个不同的方向。他在意乱的心绪下,在独操几个火炉的忙活中,鬼使神差地把那只盒子放在了3号炉出灰口下备用。在1号炉和5号炉完事后,3号炉内物也形成烧烬的木炭时,他就用铲子全部铲出倒在地上,拍碎成细沫,撮装入从面前的盒子里取出的一只红绸口袋,再扎好放进盒内,盖好;顺此认定的4号的炉灰,他就按无主无盒的惯例,装入民政局统制的黑色加厚塑料袋里,随手放在一辆斗车下。斗车是专装火化间的日用垃圾的,有从尸体头下抽出的水枕头、过多的冥钱等,还有未拍碎或没装下的无数尸体的部分灰屑。
一直在门外等着领取江景林骨灰的人,通过方孔及时从郑锦旗之手领走了那只精美的盒子。
事故中缺一人物,而使荒唐构成的元素大大增强。小宋那趟出走,好像是专门跑去厕所里躲懒一样,他等郑锦旗总算喘口气,坐在一旁,违纪地给曾婷打完一个不得不打的电话之后,才推门而入,站都没站稳就大发感慨:“哇噻,你到外面去看看,上午大厅里送别的那人办得真隆重,到处都挂着横幅挽联,就连外坪很多树上都挂满了,地上到处扔着白花,见义勇为走的就是不同啊。”
郑锦旗仿佛没听清对方说什么,就随口问:“你说谁?”
小宋答:“江景林啊,我上厕所前跟你一起抬进4号炉的那个。”
郑锦旗腾地站起:“——什么?”他马上想起什么,迅速跑到4号炉出灰口去看,旁边的斗车下放着一只鼓鼓囊囊的黑塑袋子,3号炉边却是空的。他这才完全意识到一个现实,一个令人立刻联想起妇产科里发生的不幸的现实,这是曾婷曾经说的,就发生在她所在的医院里:一名护士先后为两个新生婴儿洗澡换动手牌时,相互弄反了,让孩子出院后分别抱向了两户毫无血缘的人家,使他们亲情错位。他愕然地站在炉前,他描述不出自己这时到底是种什么心情?只觉得胸口堵得慌。他开门拔腿就往火化间外面跑,他想去追回那只骨灰盒,一口气跑到外坪四周及馆门口寻找,哪还能找得到,人家早已坐车走了。他回到火化间出事位置时满头大汗,脸色苍白,小宋见状就问:“你怎么啦,脸色这么难看?”
小宋低头望了望地上那只黑塑袋子,无论它挨在哪个出灰口放着,只要郑锦旗不说,他是绝不会怀疑什么的,谁能想到会出这种容易犯又不容易犯的事呢?
郑锦旗强加平静地:“没什么,我家郑重病了?”
小宋不解:“你老婆带他来了?在外面?你跑什么?”
郑锦旗无法解释:“我我我……没什么,去看看……你说的隆重场面。”
小宋知道郑锦旗很爱住在另一座城市的妻儿,经常下班就关在宿舍上网,与小家三口视频见面谈笑;小宋还知道郑锦旗对他妈妈余毛毛也很孝敬,妈妈出事后他着急得很,每月尽力赶在接见日去探监。如果小宋知道这种人居然把骨灰张冠李戴了,让他们的亲人为其下葬及日后祭拜的不是真身,该是多么的不可思议。
郑锦旗打算不回家了,尽管电话里跟曾婷说好要回去一趟的,他觉得身为医生的妻子会照顾好患重感冒的儿子。他的心已被突发的事情紧紧攫取。
省城的多家新闻媒体都及时宣传报道了江景林的感人事迹,这让郑锦旗可尽快了解英雄的惨烈壮举。他特意去报刊亭买了一张报纸带到宿舍认真地看,得知:江景林为退伍军人,二十九岁,长得高大英俊,在一家五星级酒店当保安。江景林休息日去逛街,路过一家银行门口,有两名青年合伙抢走一名女储户身上数万元钱物后,骑摩托车疯跑,他见状忙叫上一辆“摩的”紧追。歹徒慌不择路,一直逃到一处巷子内待拆的棚户死角,两人就弃车抽出砍刀,向毅然追扑上来且赤手空拳的江景林挥舞,他胸腹部被连中几刀,肠管都随着鲜血外露,还勇敢地纠着歹徒不放……
江景林的骨灰安葬仪式三天后举行,省城的相关政府部门用崇高的礼遇来敬仰英魂。这里是省城最肃穆最庄严的革命陵园,就挨着殡仪馆的围墙建的,墓地分为ABC三个区。一望无际的墓碑,远看像是一张张麻将牌,每张牌下埋着一只骨灰盒。江景林的墓位设在规格等级最高的B区,这里葬的大多是社会名流和英烈。坟墓由灰黑相间的光滑如镜的大理石凿建,每座墓之间用整齐的松树和植草小花隔离点缀。一块新碑上蘸着红漆,刻有“英雄江景林之墓”,上方镶有一张半身彩照。碑下被掀开的墓穴方孔内铺垫着石灰和鲜花瓣,祭台上摆满了一束束的鲜花和随俗的贡品,点了香烛。在燃放着烟花鞭炮和现场乐队高奏的哀乐声中,由四名礼宾护卫着捧来了精美的骨灰盒,交给另外四名下葬的工作人员,他们把盒子虔诚缓慢地放入穴孔,上层再抛洒石灰和鲜花瓣,然后把穴孔四壁顶端用注胶枪打上胶液,盖上穴盖,将穴孔严密糊封;盖板上又铺注着和好的水泥砂石,再压一层石板,接着上面用木锤夯几筐黄土,两侧栽上幼松枝,最后才搬动笨重的墓基座台石压放在穴孔位上。
周围一片悲泣,从乡下赶来的江景林的家属站在最前排,有他年迈苦怜的父母,最让人不忍多看的是他悲痛的妻子和身边的幼女,那女孩长跪不起拼命哭喊着爸爸。列队站着的几排大学生与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在墓前挥臂向英雄宣誓,声音震彻天地。
在邻墓碑后的一方角落,郑锦旗蹲在那里看着这一切,“上帝”用一周时间缔造了整个世界,他却为流浪汉身后创造出富足的精神空间。谁也没有注意郑锦旗,视线穿过去落在他眼里的画面,全都像是在拍影视剧,规定情境中的这场戏只有他看得出哪里穿帮,阴阳离散。他看着那埋盒的程序,每行使一道,他心里就要紧一下,并觉得所有的人都被他骗成功了一层,也为日后澄清真相麻烦了一步。他难以想象,这当中他要是冲上去高喊埋错了人,大家究竟会如何反应?当然,他鼓不了这个勇气,尽管他相信自己真要是跳出来这样喊,会有人相信,因为他是一名火化班的员工,有职业赋予的特殊权威,不会开这种玩笑,但他不敢这么喊,也羞于这样做。
  
5
等人都离开了,郑锦旗才走向江景林墓前。这天天助于他的是气温不高,起着小风且带着湿意,使水泥与胶液一时不会干涸。他戴着手套,躬身双手猛力一点点移开厚实笨重的墓基座台石,这一步他可独立干成很不容易,接着掰断旁边墓下一根粗大的松枝撬剥夯土,又揭开石板,刨去那层混凝水泥砂石,最后一把搬掰开穴盖,取出盒子,并尽量恢复一切,让人从外表看不出有何变化。他知道最难的还是打开盒子,那上面早已胶封牢固了盒盖,一时无法处理,必须换个地方慢慢解决,就把盒子藏在墓区一处高大的松树枝冠里,然后离开。再次来时已到了晚上,天下起了小雨。他身穿雨衣,看好在陵园门口值班的是熟人老万,就微笑说身上的钥匙没了,准是白天来此溜达观看时丢的,要进去找找。老万也点头笑笑,都是终日与死人打交道的人,此刻进去也不觉得有什么奇怪,一切好像是逛夜市一样的随意。
置身于广阔的墓林深处,黑夜里没一点灯光,郑锦旗手里握着手机借光照路,东拐西弯的穿过数座墓位,来到藏盒子的地方,抱起就转身出去。他先想好从侧面通过门口的值班室时,身体的左边老万看不到,就把盒子紧夹在雨衣里的左腋窝下出门,还巧妙地用左手托着盒子底部,对方的视线只能见他右臂,出门时他还呈悠闲状地吹着口哨。
老万随和地笑问:“钥匙找到了吗?”
郑锦旗右手晃着一串钥匙,镇定地笑答:“找到了。”
骨灰盒被郑锦旗拎到了宿舍里,他端详着这只精美的盒子,这盒子的盖部为象牙材质,上面雕龙凿凤的图案里,可看出龙凤之眼里都镶着宝石金光,底部四周漆有肃穆的铜色花纹。郑锦旗心想这英雄当得还真够被人重视,他告诉自己一定要小心谨慎,千万别毁损了盒子,尝试过多种方法都没打开,粘连的缝非常牢固。他大汗淋漓的,最后花了一个通宵没睡,找来钢锯硬是一点一点的细心锯开了盒盖,看到里面的红绸口袋内装着骨灰,并把它暂时锁在自己的一只大皮衣箱里。
早晨一上班,郑锦旗就到了骨灰寄存处,那只黑塑袋子早被班长挂上记录卡片和尸体照片,送到了这里。门口接待室当班的小肖又让郑锦旗占了个熟人的便宜,他们是民政学院的同学。郑锦旗是戴头盔骑一辆摩托车去的,在门口与小肖寒暄几句,就提着头盔样子很随便地大摇大摆进内室了,都是一个单位的,小肖没一点什么想法,你没事想进去看看就看看吧,哪会猜到头盔里就藏着欲兑换的骨灰。
郑锦旗经过一排排高齐天花板的木架,在上面满放的骨灰盒骨灰坛和一些特殊处理的骨灰容器中,寻找着自己的需要物,但始终没找到。他在里面呆太久了,担心外面的小肖也会心生疑窦,于是只好走出来。
郑锦旗问小肖,表情看上去轻松敷衍:“我们班长送来的那个无名尸骨灰,你们没有收啊?嘿嘿。”
小肖看他一下:“收了。”
郑锦旗说:“怎么收得这么紧?一个新塑料袋应该容易看到的。”
小肖并没在意地问:“你要看它干嘛?”
                                            
                                            
                                乱套在一起的是,郑锦旗的手机又响了,曾婷发给他短信;小宋又跟着便急,他不置可否地打了个招呼就迫不及待的跑了,这里仅剩下郑锦旗一人。郑锦旗掏出手机看短信,屏显:“儿子生病住院了”。他回复短信的时间也没有,1号炉和5号炉必须翻动了,他一边接连打开两扇炉门,手忙脚乱地用几米长的铁锄掀捅着火中未烬的残尸,一边身不由己地想儿子的事。他把贴有江景林名字的盒子,从方孔内侧墙边的待用灰盒架上随手拿起。火化炉的入尸口与出灰口,在两个不同的方向。他在意乱的心绪下,在独操几个火炉的忙活中,鬼使神差地把那只盒子放在了3号炉出灰口下备用。在1号炉和5号炉完事后,3号炉内物也形成烧烬的木炭时,他就用铲子全部铲出倒在地上,拍碎成细沫,撮装入从面前的盒子里取出的一只红绸口袋,再扎好放进盒内,盖好;顺此认定的4号的炉灰,他就按无主无盒的惯例,装入民政局统制的黑色加厚塑料袋里,随手放在一辆斗车下。斗车是专装火化间的日用垃圾的,有从尸体头下抽出的水枕头、过多的冥钱等,还有未拍碎或没装下的无数尸体的部分灰屑。
一直在门外等着领取江景林骨灰的人,通过方孔及时从郑锦旗之手领走了那只精美的盒子。
事故中缺一人物,而使荒唐构成的元素大大增强。小宋那趟出走,好像是专门跑去厕所里躲懒一样,他等郑锦旗总算喘口气,坐在一旁,违纪地给曾婷打完一个不得不打的电话之后,才推门而入,站都没站稳就大发感慨:“哇噻,你到外面去看看,上午大厅里送别的那人办得真隆重,到处都挂着横幅挽联,就连外坪很多树上都挂满了,地上到处扔着白花,见义勇为走的就是不同啊。”
郑锦旗仿佛没听清对方说什么,就随口问:“你说谁?”
小宋答:“江景林啊,我上厕所前跟你一起抬进4号炉的那个。”
郑锦旗腾地站起:“——什么?”他马上想起什么,迅速跑到4号炉出灰口去看,旁边的斗车下放着一只鼓鼓囊囊的黑塑袋子,3号炉边却是空的。他这才完全意识到一个现实,一个令人立刻联想起妇产科里发生的不幸的现实,这是曾婷曾经说的,就发生在她所在的医院里:一名护士先后为两个新生婴儿洗澡换动手牌时,相互弄反了,让孩子出院后分别抱向了两户毫无血缘的人家,使他们亲情错位。他愕然地站在炉前,他描述不出自己这时到底是种什么心情?只觉得胸口堵得慌。他开门拔腿就往火化间外面跑,他想去追回那只骨灰盒,一口气跑到外坪四周及馆门口寻找,哪还能找得到,人家早已坐车走了。他回到火化间出事位置时满头大汗,脸色苍白,小宋见状就问:“你怎么啦,脸色这么难看?”
小宋低头望了望地上那只黑塑袋子,无论它挨在哪个出灰口放着,只要郑锦旗不说,他是绝不会怀疑什么的,谁能想到会出这种容易犯又不容易犯的事呢?
郑锦旗强加平静地:“没什么,我家郑重病了?”
小宋不解:“你老婆带他来了?在外面?你跑什么?”
郑锦旗无法解释:“我我我……没什么,去看看……你说的隆重场面。”
小宋知道郑锦旗很爱住在另一座城市的妻儿,经常下班就关在宿舍上网,与小家三口视频见面谈笑;小宋还知道郑锦旗对他妈妈余毛毛也很孝敬,妈妈出事后他着急得很,每月尽力赶在接见日去探监。如果小宋知道这种人居然把骨灰张冠李戴了,让他们的亲人为其下葬及日后祭拜的不是真身,该是多么的不可思议。
郑锦旗打算不回家了,尽管电话里跟曾婷说好要回去一趟的,他觉得身为医生的妻子会照顾好患重感冒的儿子。他的心已被突发的事情紧紧攫取。
省城的多家新闻媒体都及时宣传报道了江景林的感人事迹,这让郑锦旗可尽快了解英雄的惨烈壮举。他特意去报刊亭买了一张报纸带到宿舍认真地看,得知:江景林为退伍军人,二十九岁,长得高大英俊,在一家五星级酒店当保安。江景林休息日去逛街,路过一家银行门口,有两名青年合伙抢走一名女储户身上数万元钱物后,骑摩托车疯跑,他见状忙叫上一辆“摩的”紧追。歹徒慌不择路,一直逃到一处巷子内待拆的棚户死角,两人就弃车抽出砍刀,向毅然追扑上来且赤手空拳的江景林挥舞,他胸腹部被连中几刀,肠管都随着鲜血外露,还勇敢地纠着歹徒不放……
江景林的骨灰安葬仪式三天后举行,省城的相关政府部门用崇高的礼遇来敬仰英魂。这里是省城最肃穆最庄严的革命陵园,就挨着殡仪馆的围墙建的,墓地分为ABC三个区。一望无际的墓碑,远看像是一张张麻将牌,每张牌下埋着一只骨灰盒。江景林的墓位设在规格等级最高的B区,这里葬的大多是社会名流和英烈。坟墓由灰黑相间的光滑如镜的大理石凿建,每座墓之间用整齐的松树和植草小花隔离点缀。一块新碑上蘸着红漆,刻有“英雄江景林之墓”,上方镶有一张半身彩照。碑下被掀开的墓穴方孔内铺垫着石灰和鲜花瓣,祭台上摆满了一束束的鲜花和随俗的贡品,点了香烛。在燃放着烟花鞭炮和现场乐队高奏的哀乐声中,由四名礼宾护卫着捧来了精美的骨灰盒,交给另外四名下葬的工作人员,他们把盒子虔诚缓慢地放入穴孔,上层再抛洒石灰和鲜花瓣,然后把穴孔四壁顶端用注胶枪打上胶液,盖上穴盖,将穴孔严密糊封;盖板上又铺注着和好的水泥砂石,再压一层石板,接着上面用木锤夯几筐黄土,两侧栽上幼松枝,最后才搬动笨重的墓基座台石压放在穴孔位上。
周围一片悲泣,从乡下赶来的江景林的家属站在最前排,有他年迈苦怜的父母,最让人不忍多看的是他悲痛的妻子和身边的幼女,那女孩长跪不起拼命哭喊着爸爸。列队站着的几排大学生与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在墓前挥臂向英雄宣誓,声音震彻天地。
在邻墓碑后的一方角落,郑锦旗蹲在那里看着这一切,“上帝”用一周时间缔造了整个世界,他却为流浪汉身后创造出富足的精神空间。谁也没有注意郑锦旗,视线穿过去落在他眼里的画面,全都像是在拍影视剧,规定情境中的这场戏只有他看得出哪里穿帮,阴阳离散。他看着那埋盒的程序,每行使一道,他心里就要紧一下,并觉得所有的人都被他骗成功了一层,也为日后澄清真相麻烦了一步。他难以想象,这当中他要是冲上去高喊埋错了人,大家究竟会如何反应?当然,他鼓不了这个勇气,尽管他相信自己真要是跳出来这样喊,会有人相信,因为他是一名火化班的员工,有职业赋予的特殊权威,不会开这种玩笑,但他不敢这么喊,也羞于这样做。
5
等人都离开了,郑锦旗才走向江景林墓前。这天天助于他的是气温不高,起着小风且带着湿意,使水泥与胶液一时不会干涸。他戴着手套,躬身双手猛力一点点移开厚实笨重的墓基座台石,这一步他可独立干成很不容易,接着掰断旁边墓下一根粗大的松枝撬剥夯土,又揭开石板,刨去那层混凝水泥砂石,最后一把搬掰开穴盖,取出盒子,并尽量恢复一切,让人从外表看不出有何变化。他知道最难的还是打开盒子,那上面早已胶封牢固了盒盖,一时无法处理,必须换个地方慢慢解决,就把盒子藏在墓区一处高大的松树枝冠里,然后离开。再次来时已到了晚上,天下起了小雨。他身穿雨衣,看好在陵园门口值班的是熟人老万,就微笑说身上的钥匙没了,准是白天来此溜达观看时丢的,要进去找找。老万也点头笑笑,都是终日与死人打交道的人,此刻进去也不觉得有什么奇怪,一切好像是逛夜市一样的随意。
置身于广阔的墓林深处,黑夜里没一点灯光,郑锦旗手里握着手机借光照路,东拐西弯的穿过数座墓位,来到藏盒子的地方,抱起就转身出去。他先想好从侧面通过门口的值班室时,身体的左边老万看不到,就把盒子紧夹在雨衣里的左腋窝下出门,还巧妙地用左手托着盒子底部,对方的视线只能见他右臂,出门时他还呈悠闲状地吹着口哨。
老万随和地笑问:“钥匙找到了吗?”
郑锦旗右手晃着一串钥匙,镇定地笑答:“找到了。”
骨灰盒被郑锦旗拎到了宿舍里,他端详着这只精美的盒子,这盒子的盖部为象牙材质,上面雕龙凿凤的图案里,可看出龙凤之眼里都镶着宝石金光,底部四周漆有肃穆的铜色花纹。郑锦旗心想这英雄当得还真够被人重视,他告诉自己一定要小心谨慎,千万别毁损了盒子,尝试过多种方法都没打开,粘连的缝非常牢固。他大汗淋漓的,最后花了一个通宵没睡,找来钢锯硬是一点一点的细心锯开了盒盖,看到里面的红绸口袋内装着骨灰,并把它暂时锁在自己的一只大皮衣箱里。
早晨一上班,郑锦旗就到了骨灰寄存处,那只黑塑袋子早被班长挂上记录卡片和尸体照片,送到了这里。门口接待室当班的小肖又让郑锦旗占了个熟人的便宜,他们是民政学院的同学。郑锦旗是戴头盔骑一辆摩托车去的,在门口与小肖寒暄几句,就提着头盔样子很随便地大摇大摆进内室了,都是一个单位的,小肖没一点什么想法,你没事想进去看看就看看吧,哪会猜到头盔里就藏着欲兑换的骨灰。
郑锦旗经过一排排高齐天花板的木架,在上面满放的骨灰盒骨灰坛和一些特殊处理的骨灰容器中,寻找着自己的需要物,但始终没找到。他在里面呆太久了,担心外面的小肖也会心生疑窦,于是只好走出来。
郑锦旗问小肖,表情看上去轻松敷衍:“我们班长送来的那个无名尸骨灰,你们没有收啊?嘿嘿。”
小肖看他一下:“收了。”
郑锦旗说:“怎么收得这么紧?一个新塑料袋应该容易看到的。”
小肖并没在意地问:“你要看它干嘛?”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ICP备案号:
 ICP备案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03933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039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