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10224
阅读:8667
发表:2015/9/8
历史
小说
贾雨村-从江南才子到京城贪官(一)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新婚之夜,雨村掀起新娘盖头,见她虽算不上绝代佳人,却温柔娴静,自有动人之处。于是,夫妻恩爱,夫唱妇随,倒也十分美满。
这正是:气昂昂金榜提名姓,喜孜孜洞房点花烛。
(9)走马上任,不忘前情
话说雨村新婚燕尔,亦不敢懈怠偷安。他虽具备了做官的资格,但京官的位置竞争激烈,轮不上他,外任也需要候缺,没有人脉的支持,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雨村只得殷勤来往于都中各部,设法结识有可能帮助他入仕的官员。偶尔奉使办些杂差,雨村便尽心竭力,做得让派差的官员满意。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地,便有些位高权重之人发现雨村勤勤恳恳,又很有才华,对他颇为赏识,常请他到家中,与一群幕僚清客一起高谈阔论。雨村虽擅长诗词文章,对于仕途经济,却知之甚少,便注意听他人讲述。有些话虽是纸上谈兵,潜心体味,亦能品出些为官之道。不久,雨村即被派往江南各地府洲县衙观政,虽说无品无级,收入微薄,且又路途遥远,来往辛苦,他也不放过这些学习观摩,积累经验的机会。他本来资质聪颖,一点就透,又兢兢业业,悉心钻研,很快通晓了地方官员的一干庶务,诸如体察民情,税收财政,征缴钱粮,维护治安,审理案件等。如此经过三年的历练,当江苏大如洲的知县因病告退时,吏部便传旨任命雨村补缺。于是,他官升七品,携带家眷,晓行夜宿,来到江苏。先行拜见过总督巡抚,随后即前往大如州走马上任。
这大如洲地处苏南,本是个富裕安乐的所在。独揽这一地方行政大权的父母官自然是个肥缺,不少人虎视眈眈,垂涎欲滴。原来的副手指望会被提升,邻近贫困洲县的官员期待有机会调入,本地还有往年的举人惦记着能被选上。不想京都派来个进士贾雨村,大家都十分扫兴。然皇上的旨意,谁也无话可说。于是,也有叹息一回作罢的,也有心下不服,暗自筹划的。
雨村等人一路行至县城附近一处村镇,便有县衙一干人马前来迎接新上任的太爷。雨村与为首者彼此寒暄过后,遂身着红袍官服,头带乌纱帽,坐入大轿中。于是,一对对军牢快手喝道开路,众衙役前呼后拥,耀武扬威,走过镇上的街道。这日正是大集,人群熙熙攘攘,川流不息,见了这般阵势,便顾不得吆喝买卖,忙着拖老携幼纷纷退让到路旁,诚惶诚恐,指指点点,窃窃私语。雨村在轿中冷眼向外观看,想到从今往后这些人都是自己治下的子民百姓,不免心中得意。
穿过集市,路旁便出现几幢错落有致的民宅。青砖瓦舍的门前,歇着几副担子,也有卖果子小吃的,也有卖针线等日用品的。几个穿红着绿的女子正围着担子挑挑拣拣,看见官府的轿马过来了,也有怕羞连忙回避的,也有大着胆子朝轿子里张望的。内中有个女子,手里拿着些五颜六色的丝线,正欲躲进一所宅院,却又忍不住回头朝轿子中的雨村望了一眼。雨村见了,心中一动,这女子窈窕的身形,曼妙的姿态,动人的神情竟然如此熟悉,这不是娇杏吗?几年来,娇杏在甄士隐家的花园里回眸一望的样子一直让雨村魂牵梦萦。那窗内窗外亦真亦幻的款款深情,花前月下若有若无的几许眷恋,真是‘从来不需要想起’,因为‘永远也不会忘记’。可娇杏怎么会在这里,莫非甄士隐一家搬到这儿来了?
雨村到达县衙,便嘱咐下人安顿好家眷起居等事宜,自己则差人要来当地的户籍册子翻阅,仔细查找甄士隐的踪迹。果然发现一条记录,‘甄费,本镇居民封肃之婿,于某年某月某日迁入,云云。’雨村点头思忖片刻,当即叫来一个下属听差的小头目,指着册子上的姓名,吩咐去将此人找来。此时天色已晚,当差的不知何事,亦不敢问,只好兴师动众,前去找人。未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10)天灾人祸,看破红尘
话说雨村新任大如洲知县。初来乍到,不顾天色将晚,鞍马劳顿,也不问下属如何接交繁杂公务,急急忙忙,先差人去找甄士隐。众公差不知就里,都以为事关国家要案,不敢怠慢,慌忙连夜按名索骥,传唤人犯。不多时,公差推推搡搡,带来一个六十出头的老汉,说此人便是甄士隐的岳父封肃,其女婿现已不知藏匿于何处,特将他带来回禀老爷。那封肃见了雨村,吓得战战兢兢,懵懵懂懂,口称太爷,跪下便拜。
雨村令差人退去后,忙让老汉起来,告诉他:“不必惊慌,只因本官和甄士隐乃多年的旧交,久失音信,今偶然看到甄家的丫鬟在街上买线,想到故友或许迁居此地,重逢心切,故而传唤询问,并无他意。”
封肃听了才放下心来,遂一五一十,讲述了女婿甄士隐如何遭遇火灾,家产烧光,一无所有,如何举家来这里投奔,自己又如何倾力相助,买房置地让他一家安居乐业,度过难关。又说道:“不怕太爷您笑话,想当初我把女儿嫁给他,并不图他家有那些钱财,原指望他读过些书,好歹能混上个一官半职的,谁知他总不上进,只知道托着祖上的福,吃喝闲散过日子。这也罢了,既遇上灾祸,不管怎么艰难也该挺过去,把持住家,才像个男子汉大丈夫。我们庄户人家,谁不是兢兢业业守着自家的碗吃饭,只要老天风调雨顺,人不偷懒耍滑,春种秋收,怎么也能支撑着过下去,谁知他竟混得一天不如一天。一年多以前,他病病歪歪的,拄着拐走出去,家里人只当他去闲逛,也没在意。可次日我女儿忽然跑来哭着说,女婿一夜没回来。急得我到处寻找打听,哪里还有他的踪影。庄子里十停人倒有八停人都说,他遇上个疯疯颠颠的跛足道人,嘻嘻哈哈说了些人家听不懂的话,就跟着那道人走了。”
雨村听罢十分诧异道:“竟有这样的事?天灾人祸,本难预料,不想竟落到他那样一个人身上,实在可惜可叹。他一个读书人,想必是过不惯这务农的生活,亦或是参悟出些道理来也未可知。只是他这一走,可苦了家人了,记得他还有个小女儿,现在不知可好否?”
封肃打个咳声拍手顿足道:“您可说么,我那外孙女英莲,不提她还好,太爷您是知道的,要模样有模样,又聪明伶俐,好个得人意的孩子,两口子爱得宝贝似的,却不知道照看好了,元宵节让下人带去看灯,竟走失了,一家子找了个天翻地覆也不知去向,只怕是被人牙子拐走了,如今哪里寻去?”说着不禁滴下泪来。
雨村原只道甄士隐一家遭遇了不测,没想到竟至如此零落不堪,遂连连摇头叹气,心中既感伤又有些坠坠不安。然事已至此,亦无法可想,只得安慰封肃,说是自己如今既掌管一方行政治安大权,定会派人各处寻访,务必将他外孙女英莲找到。又说初到任上,公事家事均尚未料理,以后闲了难免有事相求,并将随身零用的二两银子掏出来递与他。那封肃慌忙接了,于是千恩万谢,告辞回家去不提。
(11)宦海深浅,人情冷暖
当晚,雨村回到内宅,对夫人谈起甄士隐一家的遭遇,随口说自己打算娶甄家的丫鬟娇杏做二房。夫人往日曾听雨村提起过娇杏,以为不过是个有些姿色的丫鬟,并未放在心上,此刻忽听雨村说要娶她,心中未免大不自在起来,也不好阻拦,因劝道:“俗语说,万事开头难,老爷新官上任,多少公事等着要办?娶亲毕竟是自家私事,张扬开来,知道的人说老爷念着旧情,不知道的人,什么难听话说不出来?老爷的名声才是最要紧的。再说,地方上人听说老爷办喜事,难免要破费送礼,这些人嘴里不说什么,心里岂不怪老爷奢侈铺张?何苦刚来就惹人怨恨。依我看,此事不宜过于匆忙,需从长计议方好。况且你要娶的人是故交之婢女,主人虽已出家,主妇还在,倘若她不愿意也不好勉强,还要和人家细细商量才是。”
雨村听了夫人这一篇话,虽句句在理,却不甚入耳,遂心中不快,只道她是妇人之见,心胸狭窄,因说道:“不妨,哪里这样畏首畏尾起来,我自有道理。不过,你既如此说,娶亲之事只不叫人知道就是了。”遂不再多言,自在心中盘算。
夫人见他这样,欲要再说什么,料他也听不进去,只好忍气吞声,自回屋去,想到自己跟随丈夫多年,却命中无子,也怨不得他长存此心。遂又后悔:“为什么没有早做主意,物色个知根知底的人给他。如今从外面找来这个丫头,谁知是什么脾气秉性?将来她若生个一男半女,岂不会压我一头?可丈夫如今正在兴头上,若再多言,恐怕他要责怪我不容人,不如先认命,至少还能落个贤良的名儿。”如此思前想后,忧心忡忡,悲悲戚戚,几乎一夜无眠。
次日一早,雨村升堂,三班衙役侍立两旁,众下属官吏各按品级依次施礼参谒。雨村表情威严,不露声色,一一问明姓名职位,同时察言观色,见人人小心翼翼,个个逢迎巴结,心内稍安。又想,这些人都是前任留下的,在这里做官已有些时日,了解本地官态民情,既不可小视,更不可不防。当务之急是尽快从中筛选出可靠之人成为自己的心腹膀臂,方能增强势力,站稳脚跟,执掌一方,亦可抵挡住那些小人的明枪暗箭。
退堂后,便有些人登门求见,来的人中有的是前任县令的慕僚长随,想继续留任的,也有下属乡镇上的富户乡绅,想为自己或子侄谋个职位的。见了雨村自是礼数周全,不过略坐片刻,叙些日常寒温,聊几句风土人情,便告辞而去,临别也有送糖果糕点,布匹绸缎的,也有家境好些的,出手阔绰,送上不少银两的。雨村知道这些都是往年旧例陈规,人之常情,遂略表谢意,并不多推辞,只私下命人按礼品的厚薄登记在册,以备日后裁夺人之远近亲疏时有所依据。且在心中筹划,自己还应预备给上司的见面礼,与邻近洲县的同僚们亦需留些往来花费开销,仅靠朝廷的俸禄哪里够用?幸亏有了这些馈赠,不然如何铺排的开?
忙过半日,雨村得空便修书一封差人秘密送交封肃,信中言辞恳切,软中带硬,托封肃从中做媒说合,要娶那娇杏做二房。又随手从所得礼品中选了一份,叫人送与甄家娘子,以表感激之意。
这正是:气昂昂金榜提名姓,喜孜孜洞房点花烛。
(9)走马上任,不忘前情
话说雨村新婚燕尔,亦不敢懈怠偷安。他虽具备了做官的资格,但京官的位置竞争激烈,轮不上他,外任也需要候缺,没有人脉的支持,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雨村只得殷勤来往于都中各部,设法结识有可能帮助他入仕的官员。偶尔奉使办些杂差,雨村便尽心竭力,做得让派差的官员满意。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地,便有些位高权重之人发现雨村勤勤恳恳,又很有才华,对他颇为赏识,常请他到家中,与一群幕僚清客一起高谈阔论。雨村虽擅长诗词文章,对于仕途经济,却知之甚少,便注意听他人讲述。有些话虽是纸上谈兵,潜心体味,亦能品出些为官之道。不久,雨村即被派往江南各地府洲县衙观政,虽说无品无级,收入微薄,且又路途遥远,来往辛苦,他也不放过这些学习观摩,积累经验的机会。他本来资质聪颖,一点就透,又兢兢业业,悉心钻研,很快通晓了地方官员的一干庶务,诸如体察民情,税收财政,征缴钱粮,维护治安,审理案件等。如此经过三年的历练,当江苏大如洲的知县因病告退时,吏部便传旨任命雨村补缺。于是,他官升七品,携带家眷,晓行夜宿,来到江苏。先行拜见过总督巡抚,随后即前往大如州走马上任。
这大如洲地处苏南,本是个富裕安乐的所在。独揽这一地方行政大权的父母官自然是个肥缺,不少人虎视眈眈,垂涎欲滴。原来的副手指望会被提升,邻近贫困洲县的官员期待有机会调入,本地还有往年的举人惦记着能被选上。不想京都派来个进士贾雨村,大家都十分扫兴。然皇上的旨意,谁也无话可说。于是,也有叹息一回作罢的,也有心下不服,暗自筹划的。
雨村等人一路行至县城附近一处村镇,便有县衙一干人马前来迎接新上任的太爷。雨村与为首者彼此寒暄过后,遂身着红袍官服,头带乌纱帽,坐入大轿中。于是,一对对军牢快手喝道开路,众衙役前呼后拥,耀武扬威,走过镇上的街道。这日正是大集,人群熙熙攘攘,川流不息,见了这般阵势,便顾不得吆喝买卖,忙着拖老携幼纷纷退让到路旁,诚惶诚恐,指指点点,窃窃私语。雨村在轿中冷眼向外观看,想到从今往后这些人都是自己治下的子民百姓,不免心中得意。
穿过集市,路旁便出现几幢错落有致的民宅。青砖瓦舍的门前,歇着几副担子,也有卖果子小吃的,也有卖针线等日用品的。几个穿红着绿的女子正围着担子挑挑拣拣,看见官府的轿马过来了,也有怕羞连忙回避的,也有大着胆子朝轿子里张望的。内中有个女子,手里拿着些五颜六色的丝线,正欲躲进一所宅院,却又忍不住回头朝轿子中的雨村望了一眼。雨村见了,心中一动,这女子窈窕的身形,曼妙的姿态,动人的神情竟然如此熟悉,这不是娇杏吗?几年来,娇杏在甄士隐家的花园里回眸一望的样子一直让雨村魂牵梦萦。那窗内窗外亦真亦幻的款款深情,花前月下若有若无的几许眷恋,真是‘从来不需要想起’,因为‘永远也不会忘记’。可娇杏怎么会在这里,莫非甄士隐一家搬到这儿来了?
雨村到达县衙,便嘱咐下人安顿好家眷起居等事宜,自己则差人要来当地的户籍册子翻阅,仔细查找甄士隐的踪迹。果然发现一条记录,‘甄费,本镇居民封肃之婿,于某年某月某日迁入,云云。’雨村点头思忖片刻,当即叫来一个下属听差的小头目,指着册子上的姓名,吩咐去将此人找来。此时天色已晚,当差的不知何事,亦不敢问,只好兴师动众,前去找人。未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10)天灾人祸,看破红尘
话说雨村新任大如洲知县。初来乍到,不顾天色将晚,鞍马劳顿,也不问下属如何接交繁杂公务,急急忙忙,先差人去找甄士隐。众公差不知就里,都以为事关国家要案,不敢怠慢,慌忙连夜按名索骥,传唤人犯。不多时,公差推推搡搡,带来一个六十出头的老汉,说此人便是甄士隐的岳父封肃,其女婿现已不知藏匿于何处,特将他带来回禀老爷。那封肃见了雨村,吓得战战兢兢,懵懵懂懂,口称太爷,跪下便拜。
雨村令差人退去后,忙让老汉起来,告诉他:“不必惊慌,只因本官和甄士隐乃多年的旧交,久失音信,今偶然看到甄家的丫鬟在街上买线,想到故友或许迁居此地,重逢心切,故而传唤询问,并无他意。”
封肃听了才放下心来,遂一五一十,讲述了女婿甄士隐如何遭遇火灾,家产烧光,一无所有,如何举家来这里投奔,自己又如何倾力相助,买房置地让他一家安居乐业,度过难关。又说道:“不怕太爷您笑话,想当初我把女儿嫁给他,并不图他家有那些钱财,原指望他读过些书,好歹能混上个一官半职的,谁知他总不上进,只知道托着祖上的福,吃喝闲散过日子。这也罢了,既遇上灾祸,不管怎么艰难也该挺过去,把持住家,才像个男子汉大丈夫。我们庄户人家,谁不是兢兢业业守着自家的碗吃饭,只要老天风调雨顺,人不偷懒耍滑,春种秋收,怎么也能支撑着过下去,谁知他竟混得一天不如一天。一年多以前,他病病歪歪的,拄着拐走出去,家里人只当他去闲逛,也没在意。可次日我女儿忽然跑来哭着说,女婿一夜没回来。急得我到处寻找打听,哪里还有他的踪影。庄子里十停人倒有八停人都说,他遇上个疯疯颠颠的跛足道人,嘻嘻哈哈说了些人家听不懂的话,就跟着那道人走了。”
雨村听罢十分诧异道:“竟有这样的事?天灾人祸,本难预料,不想竟落到他那样一个人身上,实在可惜可叹。他一个读书人,想必是过不惯这务农的生活,亦或是参悟出些道理来也未可知。只是他这一走,可苦了家人了,记得他还有个小女儿,现在不知可好否?”
封肃打个咳声拍手顿足道:“您可说么,我那外孙女英莲,不提她还好,太爷您是知道的,要模样有模样,又聪明伶俐,好个得人意的孩子,两口子爱得宝贝似的,却不知道照看好了,元宵节让下人带去看灯,竟走失了,一家子找了个天翻地覆也不知去向,只怕是被人牙子拐走了,如今哪里寻去?”说着不禁滴下泪来。
雨村原只道甄士隐一家遭遇了不测,没想到竟至如此零落不堪,遂连连摇头叹气,心中既感伤又有些坠坠不安。然事已至此,亦无法可想,只得安慰封肃,说是自己如今既掌管一方行政治安大权,定会派人各处寻访,务必将他外孙女英莲找到。又说初到任上,公事家事均尚未料理,以后闲了难免有事相求,并将随身零用的二两银子掏出来递与他。那封肃慌忙接了,于是千恩万谢,告辞回家去不提。
(11)宦海深浅,人情冷暖
当晚,雨村回到内宅,对夫人谈起甄士隐一家的遭遇,随口说自己打算娶甄家的丫鬟娇杏做二房。夫人往日曾听雨村提起过娇杏,以为不过是个有些姿色的丫鬟,并未放在心上,此刻忽听雨村说要娶她,心中未免大不自在起来,也不好阻拦,因劝道:“俗语说,万事开头难,老爷新官上任,多少公事等着要办?娶亲毕竟是自家私事,张扬开来,知道的人说老爷念着旧情,不知道的人,什么难听话说不出来?老爷的名声才是最要紧的。再说,地方上人听说老爷办喜事,难免要破费送礼,这些人嘴里不说什么,心里岂不怪老爷奢侈铺张?何苦刚来就惹人怨恨。依我看,此事不宜过于匆忙,需从长计议方好。况且你要娶的人是故交之婢女,主人虽已出家,主妇还在,倘若她不愿意也不好勉强,还要和人家细细商量才是。”
雨村听了夫人这一篇话,虽句句在理,却不甚入耳,遂心中不快,只道她是妇人之见,心胸狭窄,因说道:“不妨,哪里这样畏首畏尾起来,我自有道理。不过,你既如此说,娶亲之事只不叫人知道就是了。”遂不再多言,自在心中盘算。
夫人见他这样,欲要再说什么,料他也听不进去,只好忍气吞声,自回屋去,想到自己跟随丈夫多年,却命中无子,也怨不得他长存此心。遂又后悔:“为什么没有早做主意,物色个知根知底的人给他。如今从外面找来这个丫头,谁知是什么脾气秉性?将来她若生个一男半女,岂不会压我一头?可丈夫如今正在兴头上,若再多言,恐怕他要责怪我不容人,不如先认命,至少还能落个贤良的名儿。”如此思前想后,忧心忡忡,悲悲戚戚,几乎一夜无眠。
次日一早,雨村升堂,三班衙役侍立两旁,众下属官吏各按品级依次施礼参谒。雨村表情威严,不露声色,一一问明姓名职位,同时察言观色,见人人小心翼翼,个个逢迎巴结,心内稍安。又想,这些人都是前任留下的,在这里做官已有些时日,了解本地官态民情,既不可小视,更不可不防。当务之急是尽快从中筛选出可靠之人成为自己的心腹膀臂,方能增强势力,站稳脚跟,执掌一方,亦可抵挡住那些小人的明枪暗箭。
退堂后,便有些人登门求见,来的人中有的是前任县令的慕僚长随,想继续留任的,也有下属乡镇上的富户乡绅,想为自己或子侄谋个职位的。见了雨村自是礼数周全,不过略坐片刻,叙些日常寒温,聊几句风土人情,便告辞而去,临别也有送糖果糕点,布匹绸缎的,也有家境好些的,出手阔绰,送上不少银两的。雨村知道这些都是往年旧例陈规,人之常情,遂略表谢意,并不多推辞,只私下命人按礼品的厚薄登记在册,以备日后裁夺人之远近亲疏时有所依据。且在心中筹划,自己还应预备给上司的见面礼,与邻近洲县的同僚们亦需留些往来花费开销,仅靠朝廷的俸禄哪里够用?幸亏有了这些馈赠,不然如何铺排的开?
忙过半日,雨村得空便修书一封差人秘密送交封肃,信中言辞恳切,软中带硬,托封肃从中做媒说合,要娶那娇杏做二房。又随手从所得礼品中选了一份,叫人送与甄家娘子,以表感激之意。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