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梗概:
[展开]
鄱阳湖畔史镇的清朝官吏史忠方,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退隐乡里。长子史世清因家规无法与爱人林洁结合,最终遇水匪身亡,林洁生下儿子后含恨离世。史世清长子史成杰投身国民革命,参加北伐中立功得到提拔,后在剿共战争中,与同父异母的弟弟洪新生(红军战士)战场对峙,退出军界。抗日战争中,史成杰重返战场,战后因排挤碌碌无为。解放战争中,他被捕并由洪新生审判处死刑,史家随之终结。
详细梗概:
[展开]
(2569字)
鄱阳湖畔北岸的双阳县史镇,史忠方老爷在湖北为官,这一年他精心准备了丰盛的贡品,想进献给朝廷,想利用这个机会到北京送礼,以便能得到进一步提拔。他装满贡品的官船行到半路上时,爆发了辛亥革命,全国乱成一团,北京的皇帝自身难保,他只能回乡退隐。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史世清从小不喜欢读圣贤书,放荡不羁。小儿子史世源专心读圣贤书,可是二十世纪初朝廷废除科举,也成了一个废人。大儿子史世清有经商头脑,他看中了父亲带回来的两条官船,要将其改造成商船,上武汉下上海跑生意。史忠方开始没有答应,他意识中商人是势利之人,有辱史家的声誉。史世清无所事事,整天游手好闲,还欠下赌债。史世清的妻子是吴镇的吴家大小姐,出身于大户人家,聪明能干,把整个史氏家族管理得有条有理。她看不上不求上进的史世清,两人经常吵闹。为平息矛盾,史忠方只得同意史世清去行商。
史世清在江湖之间行般经商,如鱼得水,压抑太久的他终于得到释放。一次他在长江上救了一个因遭洪灾落水女子林洁。两人一见钟情,相互爱上了对方,史世清将其带在身边跑生意。在一年的春夏之交,史世清正行船在鄱阳湖上,突然遇到了奇怪的大风暴,船失去控制,在湖面上随风飘荡。待风暴停下来,船竟然飘到了家乡史镇的湖面。史世清只能硬着头皮,将林洁带回家。史家的家规是不能纳妾,妻子吴瑞芳也是不允许,软弱的史世清谎述自己是将林洁带回家让她侍候父母以尽孝心的。要维护家族声誉的史忠方选择了息事宁人。自此林洁留在了史家大院,史世清离家行商,两人分离。当他回家时已经是一具尸体,他在鄱阳湖上遇上了水匪,他本可以破财消灾,但他选择与水匪搏斗,中弹身亡。当他的尸体抬回家时,林洁也生下他们共同的儿子后死去了。
史世清的死亡给史家带来沉重的打击,留下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不久,吴瑞芳的大哥吴浩淼回家省亲。吴浩淼早年投身国民革命,去过日本留学,已是国民党高官。他劝说史忠方别将孙子们留在家学什么儒家理学,让史成杰兄弟随他一起出去,谋个好的前途。史忠方也感觉到时代彻底变了,史家现在必须借助吴家的力量才能重新振兴。他同意让大孙子史成杰随吴浩淼一起出去。
史成杰随舅舅去了广州,先是读书,后被推荐进黄埔军校,成为一位青年军人。北伐战争时,他勇猛无比立下了战功,得到提拔。北伐军休整时,吴浩淼让史成杰回家与表妹史清玉完婚。史成杰的归来,风光无限,史老太爷终于扬眉吐气。史成杰返回部队时,把三弟史成文带走,送到广州读书。
史成杰在以后的几年一直在参加国民党内部的军阀混战,跟随舅舅吴浩淼加入冯玉祥阵营,未成为蒋介石嫡系。后来吴浩淼迫于形势归附于蒋,得到了蒋的信任,成了五省剿匪司令部的总参谋长,史成杰自然也就参加了围剿红军的战争。在一次惨烈的战斗中,史成杰遇到了林洁留下的儿子洪新生,两人举枪相对。他看到了洪新生那双和父亲一样的眼睛,眼睛中充满了仇恨。史成杰不忍兄弟相互残杀,往下枪误伤击中了自己的脚。
他受伤后,被舅舅接到了自己的参谋部所在地庐山休养。在休养期间,他进行了深度思考,他意识到长年的战争其实是兄弟相残。庐山的秀丽景色让他感到拥有如此美丽山河的民族怎么能长久地进行杀戮。他下定决心离开军界,回乡改造的乡村社会,使自己的家和家乡的社会,成为一个和谐人道、符合人性的生存和发展的社会。他的行为遭到包括自己的爷爷和母亲在内的所有乡绅们的反对,他的变革行动刚开始便夭折了。史忠方不能容忍史家不能没有为官之人,于是他又通过吴浩淼,为史成杰在江阳市谋了水上警备署长的官职。史成杰也只好再次离开家乡。
抗日战争爆发了。面对国家生死存亡,史成杰再一次加入了军界。他参加了武汉保卫战的江阳阻击战,他的指挥灵活果断,有效地阻击了日军。后来在他的建议下,修改了蒋介石亲自制定的作战方案,主动放弃江阳,诱敌进入江阳外围的岷山山脉,在万家岭打了日本人的一个埋伏。中国军队表现得非常英勇,消灭了近万名日军,成为台儿庄之后的又一大捷,振奋了国人的精神。史成杰却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在所有的医生都认为史成杰无法生还的情况下,有一位叫阿莲的护士却坚信他会活过来,她始终没有放弃,每天都精心地照顾,史成杰奇迹般地活了过来。
中国军队虽然取得万家岭战役的胜利,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由于没有后续部队的支援,终于还是全线败退。在败退中史成杰所在的战地医院和主力部队被冲散了,是阿莲用一个弱小女子的身躯保护了他的生命,他们躲进了山村老乡的家中,在老乡们和阿莲的照顾下,史成杰慢慢地康复了。由于日本人占领了江右省大部分地区,他们必须离开,因此在史成杰还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他们开始了向重庆的长途转移。这一路上他们历尽了艰苦和辛酸,但却是史成杰一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在患难中他深深地爱上了这个柔弱而又坚强、平凡而又神奇的阿莲。他第一次感受到了爱的情感。他开始思索自己的一生,慢慢地发现自己的家族是一个没有爱的家族,爷爷固执地维护史氏家族的传统尊严和荣耀,而母亲则是一个具有强烈支配欲望的人,不容许任何人违背她的意志。因此史成杰清楚地预感到这个家族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他感到无奈而又伤心。
他们辗转千里终于到了重庆,蒋介石因史成杰在江阳擅自改变自己制定的作战方案,不愿再重用史成杰。只是让史成杰到军政培训学院学习。史成杰在沉闷的重庆报国无门,郁郁寡欢。在这期间他收到了三弟史成文的来信,史成文去了延安。史成文要他弃暗投明,他负担太重没有接受。舅舅吴浩淼不参与国民党的派系斗争,意外地获得江右省政府主席之职,吴浩淼便要史成杰随自己一同回江右。当时的江右还在日本人的占领之下,省政府也早就迁到了偏僻的南部山区。回江右后,吴浩淼让史成杰绕过日军封锁,回乡探视。史成杰发现吴史两家已显衰败之象,爷爷在一次日本人的轰炸中吓成疯癫,吴镇也没有了昔日繁荣。
抗战结束后,吴浩淼被调回到南京任监察员,慢慢地离开了蒋的权力中心。史成杰也不愿回到军队,到江阳任水上警备署署长。国共内战爆发,但史成杰已经预感到了国民党的灭亡。国民党兵败如山倒,长江已挡不住解放军的前进步伐。史成杰也在共产党成功渡江以后被捕了,他在受审时又见到了那个和他同父异母的弟弟洪新生,洪新生主持了对他的审判,并宣告了他的死刑。史成杰在被枪毙的一刹那,感到异常的兴奋,这时他终于明白了,自己一生追求的就是死亡,自己将随着那个家族一同死亡,他感到快慰而解脱。
作品卖点:
[展开]
(1200字)
一、传播主旋律基调,历史厚重感强
《史家绝唱》以辛亥革命至新中国成立前38年为时间轴,通过史氏家族的兴衰沉浮,全景式再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历史节点: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国共“围剿”与反“围剿”、抗日战争初期的武汉保卫战、解放战争的渡江战役等;
地域背景:以江西省(书中为江右省)为核心,重点描绘九江(书中为江阳市)和鄱阳湖地区,填补了江西省在革命年代历史题材的空白。
近年来,主旋律历史正剧(如《觉醒年代》《人间正道》)深受观众追捧,尤其是建党百年后,年轻观众对历史题材的关注度显著提升。《史家绝唱》不仅契合这一趋势,更以独特的家族视角和地域特色,展现了江西省在革命年代的重要贡献,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政治价值。
二、文化多元融合,地域特色鲜明
江西自古为“吴头楚尾”,深受吴楚文化影响,兼具水乡泽国的浪漫豪放与巫傩神秘色彩。同时,历史上北方中原文化的南迁,进一步丰富了江西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多元融合的文化特色。
文化传承:小说通过神话故事、谶言传说、巫傩仪式等,追溯了江西千年的文化根基;
民俗画卷:生动描绘了江南乡村宗族社会的治理模式、乡俗民情、生活方式,呈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江南水乡风俗画卷。
近年来,民国年代剧(如《白鹿原》《大宅门》)多以北方为背景,反映南方水乡文化的作品较少,尤其是鄱阳湖地区的题材几乎空白。《史家绝唱》不仅填补了这一市场空白,更以独特的文化视角,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
三、市场潜力巨大,受众覆盖面广
1.故事内容丰富,能吸引多年龄段观众。
《史家绝唱》以史氏家族的兴衰为主线,多线并行,涵盖:
.家族内斗: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代际矛盾的激化;
.战争场面: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的激烈与悲壮;
.情感纠葛:夫妻、兄弟、恋人之间的爱恨交织;
.生死思考: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的交织,引发深度共鸣。
无论是30岁以上的中年观众,还是70岁以上的老年观众,都能在剧中找到自己的情感共鸣点。
2.地域色彩鲜明,辐射南方文化圈
虽然故事以鄱阳湖地区和江西省为背景,但其文化底蕴与湖北、湖南、安徽、浙江、江苏等南方省份一脉相承,具有广泛的文化认同感。南方地区经济发达,观众消费能力强,且反映南方水乡大家族的影视作品相对稀缺,市场潜力巨大。
3.影视改编潜力大,契合市场趋势
.年代剧热潮:近年来,年代剧(如《人世间》《闯关东》)屡创收视佳绩,证明这一题材的市场号召力;
.主旋律支持:国家广电总局对主旋律题材的政策扶持,为《史家绝唱》的影视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地域文化稀缺性:鄱阳湖地区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为剧集增添了独特的地域魅力,易于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四、总结
《史家绝唱》兼具主旋律基调、文化多元性和市场潜力,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历史家族史诗。它不仅填补了江西省在革命年代历史题材的空白,更以独特的家族视角和地域特色,为观众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无论是图书出版还是影视改编,都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