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39782
阅读:11282
发表:2014/10/23 修改:2016/8/13
都市
小说
俗身有影(上卷)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她推开了戒指:“我知道,你终会从我身边远走高飞的,所以我不会等你。祝你带一个适合你的大家闺秀回来。”
他拿着戒指的手悬在半空中久久没放下。她捧起他的手,把它送回他的衣兜,抬起头,对他恳切地笑着。他习惯地耸耸肩,自我解嘲地笑笑,怔怔地看着她离去。把手从衣兜里抽出来摊开,他发现和戒指在一起的还有两个拴着红绳的玉坠。那是他和她一年前上峨眉山求的平安符。那是他把“夜航船”的一小笔分成交到她手里时,她去买回来的。他谢她,她说:“这笔钱本来就分不清是你我的,你不是说打算去爬峨眉山吗?我们拿到佛前去开了光,就成平安符了。”
后来她真的把它们带上了峨眉山的佛寺。也许是因她态度虔诚,在把玉坠还到她手中时,一直低眉作菩萨状的佛堂僧人抬眼对她说了句:好玉成双保平安。正因如此,他让她保存着那两块玉。而今,她把它们送给他,祝他平安上路,她不再和他同行了。
一年半后,他回来,赶上的就已是她和田启孟的婚礼了。
和毛毳分手,对他,不是刻骨铭心的痛,只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淡淡的忧伤和酸楚。想起“四毛”,从来没有恨,相反的,总伴着一种温意。这让此后也遭失恋之痛的刘放佩服得不行:真该学你,留着温暖来疗伤,而不是变成敌人或陌路。
而其实,他们的处境也跟陌路差不多--多年来,一个电话都没有。
待到楚天阔终于拨打毛毳的手机时,她却总“不在服务区”。
九
在新千年的第一个春天,毛毳旅游去了。
离婚后,田启孟拆走了原“四毛门市”的全部人马和装备。毛毳独自坐在那个“空壳”里,不禁笑了。她不想与田启孟和他经营的公司再有什么联系了。本来,近两年本市涌出不少广告公司,市场已经饱和,她不想在其间打拼,而且骨子里,她怕再沾楚开阔的光。
恰巧,一家装修公司对“四毛公司”门市所在位置垂涎已久,毛毳便用原门市在偏离市中心的休闲公园门口换得了四倍于原面积的门面,在没考虑清楚经营什么之前,毛毳参加旅行团去做了一次此生最长的汽车旅行。
旅游车在南高原上日夜兼程地攀援,毛毳感到自己与苍穹前所未有的接近。金色的阳光照彻了她的心胸,如水的月色把她的思绪引向天边,她感到一种卸下重负后自由的放飞,那些曾伴着她一路走来的面影清晰从她眼前闪过,没有狂喜,没有悲伤,没有怨恨,只有亲切,包括田启孟,这个领她走进婚姻生活的男人,这个让她给出过最质朴的惦念的男人,在回想中依然面目亲切。是呀,怎能不亲切呢,这么多年来,一纸婚书,一声家人,穿透城市的冷与硬,让他们相互认领……她想,只要认真活过,记忆就少了狰狞,对时光带走的那些我们依然不舍的东西,我们的确无能为力,但我们必竟曾经深爱过,与父母、与爱人,莫不是如此。
在云南旖旎的民族风光中穿梭,她的视线却只在自然风景中流连,所以她总是滞留在滔滔不绝的导游的紧密层之外。邻坐的女伴对她如入无人之境的状态很是诧异,她说,那些人文景观,无论它内涵多么丰富,历史多么久远,于我那不过是些写意画,和象形文字,不是一时半会儿能知其所以然的,有兴趣我会系统地查阅资料、力求胜解,但就眼前而言,我只是来自然景观中散散心……旅游车最终把他们送到了与云南瑞丽毗邻的缅甸国。让她跌进现实的是她上不了缅甸小乘佛教寺庙的楼台。那种无奈感遂化为一种幽默:万里迢迢地奔赴而来,却止步于一道无形的梯坎!那方水土承载着重男轻女的千年传统。现实中,几乎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力的女子把承传后代和维系生存的劳作都承担了,而在寺庙中受过教育的男子们却守在家中。感叹之后,她想,一个至今仍不把教育的终极目的确定为赚钱的民族,定保留某种原始的诚实与纯朴,于是,不会做生意的她有了做贸易的打算。她开始留意一些手工艺品和玉器,甚至连草药都不放过。就这样,在旅程的归途中,她一直在采购。渐渐地,她知道自己的门市里该充塞些什么了--开一个家庭软装饰的门市。
从缅甸回来,没费什么心思,她注册了一个店名--“家园艺之廊”。于是,坐下来潜心设计门市装修。她的“家园”在初夏出炉了。摆出她瑞丽之行的集藏,她知道要底蕴十足的开张,她还得系统地考查和采购。于是,锁起门来,重新上路,她又跑了京津、苏杭,购进了大批的艺雕、布艺织物,以及字画、盆景、土陶、壁挂、屏风折扇、仿真花卉、熏香炉盏,紫砂杯壶……她在晚报上为“家园艺之廊”刊发了广告,在各新兴的生活小区发送了相关咨询资料,又招了两名店员,她的新生活和生意就这样拉开了序幕。除了去看孩子,她几乎把店子当做了家,闲时,她就在店里作画。
渐渐地,毛毳结识了些新朋友。大部分是闲时来逛的家庭主妇,还有几个画廊老板,以及绘画的朋友。这样的日子一晃就到了第二年秋天。
一天下午,店里来个清瘦的中年女士,拿着个笔记本,在她的店里搜寻。
“有您需要的东西吗?”毛毳放下画笔从里间出来问。
“你们几点歇业啊,我可能一时看不完。”女士说。
“您慢慢看吧!公园这一带,晚饭后来逛的人较多,所以我们一般在九点之后才关门。”
“经理,您快去吃吧。”从附近快餐厅吃完饭的两名店员回来了招呼毛毳。
“哦,你是经理!”女士说,“幸会呀,你得给我优惠哟!”
“一定的,拣您看得上眼的挑吧!”毛毳一边应和着,一边想,这是地道的懂得讨价还价的主儿。
“我刚装修好房子,就等一些软装饰到位,就可以搬家了。找了很多店,总觉得不合适,但愿在你们这儿找得齐,省得我再跑。”女士说着拿出张单子。
“我能看看你列的清单吗?”毛毳说。
“你肯定比我了解这些东西,正好帮我看看。”女士说着把单子递过来。
毛毳边看边把相关东西指给女士看。在店里转了两圈后,女士清单上的东西大都找齐了,只差一个乳白色皮革材质的椭圆形大相框。毛毳说:“可以定购试试看,正常情况下五天可以到货。”
他拿着戒指的手悬在半空中久久没放下。她捧起他的手,把它送回他的衣兜,抬起头,对他恳切地笑着。他习惯地耸耸肩,自我解嘲地笑笑,怔怔地看着她离去。把手从衣兜里抽出来摊开,他发现和戒指在一起的还有两个拴着红绳的玉坠。那是他和她一年前上峨眉山求的平安符。那是他把“夜航船”的一小笔分成交到她手里时,她去买回来的。他谢她,她说:“这笔钱本来就分不清是你我的,你不是说打算去爬峨眉山吗?我们拿到佛前去开了光,就成平安符了。”
后来她真的把它们带上了峨眉山的佛寺。也许是因她态度虔诚,在把玉坠还到她手中时,一直低眉作菩萨状的佛堂僧人抬眼对她说了句:好玉成双保平安。正因如此,他让她保存着那两块玉。而今,她把它们送给他,祝他平安上路,她不再和他同行了。
一年半后,他回来,赶上的就已是她和田启孟的婚礼了。
和毛毳分手,对他,不是刻骨铭心的痛,只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淡淡的忧伤和酸楚。想起“四毛”,从来没有恨,相反的,总伴着一种温意。这让此后也遭失恋之痛的刘放佩服得不行:真该学你,留着温暖来疗伤,而不是变成敌人或陌路。
而其实,他们的处境也跟陌路差不多--多年来,一个电话都没有。
待到楚天阔终于拨打毛毳的手机时,她却总“不在服务区”。
九
在新千年的第一个春天,毛毳旅游去了。
离婚后,田启孟拆走了原“四毛门市”的全部人马和装备。毛毳独自坐在那个“空壳”里,不禁笑了。她不想与田启孟和他经营的公司再有什么联系了。本来,近两年本市涌出不少广告公司,市场已经饱和,她不想在其间打拼,而且骨子里,她怕再沾楚开阔的光。
恰巧,一家装修公司对“四毛公司”门市所在位置垂涎已久,毛毳便用原门市在偏离市中心的休闲公园门口换得了四倍于原面积的门面,在没考虑清楚经营什么之前,毛毳参加旅行团去做了一次此生最长的汽车旅行。
旅游车在南高原上日夜兼程地攀援,毛毳感到自己与苍穹前所未有的接近。金色的阳光照彻了她的心胸,如水的月色把她的思绪引向天边,她感到一种卸下重负后自由的放飞,那些曾伴着她一路走来的面影清晰从她眼前闪过,没有狂喜,没有悲伤,没有怨恨,只有亲切,包括田启孟,这个领她走进婚姻生活的男人,这个让她给出过最质朴的惦念的男人,在回想中依然面目亲切。是呀,怎能不亲切呢,这么多年来,一纸婚书,一声家人,穿透城市的冷与硬,让他们相互认领……她想,只要认真活过,记忆就少了狰狞,对时光带走的那些我们依然不舍的东西,我们的确无能为力,但我们必竟曾经深爱过,与父母、与爱人,莫不是如此。
在云南旖旎的民族风光中穿梭,她的视线却只在自然风景中流连,所以她总是滞留在滔滔不绝的导游的紧密层之外。邻坐的女伴对她如入无人之境的状态很是诧异,她说,那些人文景观,无论它内涵多么丰富,历史多么久远,于我那不过是些写意画,和象形文字,不是一时半会儿能知其所以然的,有兴趣我会系统地查阅资料、力求胜解,但就眼前而言,我只是来自然景观中散散心……旅游车最终把他们送到了与云南瑞丽毗邻的缅甸国。让她跌进现实的是她上不了缅甸小乘佛教寺庙的楼台。那种无奈感遂化为一种幽默:万里迢迢地奔赴而来,却止步于一道无形的梯坎!那方水土承载着重男轻女的千年传统。现实中,几乎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力的女子把承传后代和维系生存的劳作都承担了,而在寺庙中受过教育的男子们却守在家中。感叹之后,她想,一个至今仍不把教育的终极目的确定为赚钱的民族,定保留某种原始的诚实与纯朴,于是,不会做生意的她有了做贸易的打算。她开始留意一些手工艺品和玉器,甚至连草药都不放过。就这样,在旅程的归途中,她一直在采购。渐渐地,她知道自己的门市里该充塞些什么了--开一个家庭软装饰的门市。
从缅甸回来,没费什么心思,她注册了一个店名--“家园艺之廊”。于是,坐下来潜心设计门市装修。她的“家园”在初夏出炉了。摆出她瑞丽之行的集藏,她知道要底蕴十足的开张,她还得系统地考查和采购。于是,锁起门来,重新上路,她又跑了京津、苏杭,购进了大批的艺雕、布艺织物,以及字画、盆景、土陶、壁挂、屏风折扇、仿真花卉、熏香炉盏,紫砂杯壶……她在晚报上为“家园艺之廊”刊发了广告,在各新兴的生活小区发送了相关咨询资料,又招了两名店员,她的新生活和生意就这样拉开了序幕。除了去看孩子,她几乎把店子当做了家,闲时,她就在店里作画。
渐渐地,毛毳结识了些新朋友。大部分是闲时来逛的家庭主妇,还有几个画廊老板,以及绘画的朋友。这样的日子一晃就到了第二年秋天。
一天下午,店里来个清瘦的中年女士,拿着个笔记本,在她的店里搜寻。
“有您需要的东西吗?”毛毳放下画笔从里间出来问。
“你们几点歇业啊,我可能一时看不完。”女士说。
“您慢慢看吧!公园这一带,晚饭后来逛的人较多,所以我们一般在九点之后才关门。”
“经理,您快去吃吧。”从附近快餐厅吃完饭的两名店员回来了招呼毛毳。
“哦,你是经理!”女士说,“幸会呀,你得给我优惠哟!”
“一定的,拣您看得上眼的挑吧!”毛毳一边应和着,一边想,这是地道的懂得讨价还价的主儿。
“我刚装修好房子,就等一些软装饰到位,就可以搬家了。找了很多店,总觉得不合适,但愿在你们这儿找得齐,省得我再跑。”女士说着拿出张单子。
“我能看看你列的清单吗?”毛毳说。
“你肯定比我了解这些东西,正好帮我看看。”女士说着把单子递过来。
毛毳边看边把相关东西指给女士看。在店里转了两圈后,女士清单上的东西大都找齐了,只差一个乳白色皮革材质的椭圆形大相框。毛毳说:“可以定购试试看,正常情况下五天可以到货。”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