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20022
阅读:11468
发表:2012/11/1
专辑:《凤仪天下
历史 小说
凤仪天下
毓澜 [北京宣武区]
 出售价格:面议 [如何联系作者]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来,月儿试试吧。”少年扶她在琴前的小凳上坐下。
  刘娥却因为他放在自己肩膀上的一双手而无端地心慌起来,龚美之前把手放在她肩膀上许多次,都未曾有过这样的感觉。她颤抖的一双手放在紧绷的琴弦上,不知道该怎么用,却又不敢回头看他。
  相对于她的紧张,少年却显得自然的多,见她不懂,他微微向前倾身,从她身后握住她的双手,故意压低的声音很是温柔:“来,我教你。”
  刘娥只感觉脸上一热,心怦怦跳个不停,更加不敢回头看他。这么近的距离,她甚至能够闻到他身上淡淡地龙涎香的味道。
  因为身子的前倾,他的一缕黑发轻轻垂落下来,触及她细嫩的脸颊,弄得脸上痒痒的,她却紧张地不敢有任何动作,手指只是随着他的拨弄无意识地晃动,拨响紧绷的琴弦。
  不知什么时候,她才意识到不把她教会,他便不会离开,于是努力压制住心底的不安,用心地学了起来。
  刘娥的悟性非常好,用心学了,不久便渐渐弹成了曲调。
  见自己所教有了作用,少年慢慢松开她的手,站起身来,听着她拨出的生涩的音符,微微一笑:“月儿真是冰雪聪明,一点就通。佳琴配佳人,既然你和它有缘,我就把它送给你吧。”
  “不,我不喜欢这把琴。”刘娥下意识地拿开放在琴弦上的手指,站起身来。这动作快得连她自己都有些讶然。
  她见少年对这把琴又是赞美又是取名的,想必应该是心爱之物,就像当日那块玉佩一样。她不愿夺人所爱,所以即便真的很喜欢,也不能要。
  见少年有些不解地望着她,忙走到附近的一架扬琴前,拿起旁边的琴扦敲了敲,道:“扬琴声音清脆悦耳,我很喜欢,公子,你把它送给我吧。”
  少年眸中闪过一丝错愕,然后看着她的目光渐渐变得深沉起来,他静默了片刻,方才收起若有所思的神色,笑道:“月儿喜欢,那就好。”
  
  第十七章 衣装
  扬琴也不是易学的,练到能完整的敲出一支曲子的时候,已经是黄昏时分。
  晌午的时候,自有小厮送来午膳,另加几盘精致的小点心。少年也没有过多的计较礼节,直接让刘娥坐下来与他一起用膳。
  那饭菜点心很是美味,是刘娥长这么大以来从未见过的美食珍馐,但是她却有些食不知味,总是担心她不回去龚美会不会着急。一再从少年口中证实他的确派人将这件事通知龚美,才稍稍放下心来。
  冬日天黑的早,黄昏时分,天色已经微微朦胧了。倒是这琴房内,紫檀木架上几颗杯口大的夜明珠,将这隔间照得通亮,恍如白昼。
  不过,即便这里不显得黑,少年也不打算再继续留下来练琴了,他踱到刘娥身边,轻轻笑了笑:“月儿进步很快,练习也不急于一时,先回房间梳妆打扮一下吧,晚上我带你出去看灯。”
  今天是上元节,早在几天前她就已经在盼望京城上元节的花灯了,听附近的街坊邻居们说,上元节的晚上外面花灯锦簇,游人如织,很是热闹。所以少年既然有这种兴致,她当然十分乐意地答应了。
  随少年走出藏书阁,刘娥微微仰头,便看见此时月亮已经出来,附近稀稀散散的簇拥着几颗星星。
  微微有些风,带着些微的凉意,吹得她披散在肩头的长发不停地荡来荡去,渐渐有些凌乱。少年拿过旁边一个小丫头手里的披风,轻轻为她披在肩上,小心将带子打成好看的同心结,道:“你先回房间梳洗一下,待会儿我过去接你。”
  “嗯。”刘娥微笑着点点头。那披风厚重而暖和,阻挡了不少寒气,也让她的心里感觉暖融融的。
  少年转头对那小丫头吩咐道:“纤紫,带刘姑娘回房梳妆,晚膳也一并送过去,就不用去花厅了。”
  “是,公子。”被叫做纤紫的小丫头大约十三四岁,一双滴溜溜的大眼睛看上去十分机灵,向少年轻轻一揖,然后又微笑着看向刘娥,“姑娘,请随我来。”
  “好。”刘娥微笑着答应道,向少年告辞,便随着纤紫向她的房间所在的地方去了。
  房间离书房也不算太远,不出一刻钟便到了。这一路走过来,刘娥十分温和地向她询问年龄、家人之类的,显得十分关心。小丫头单纯活泼,没什么心机,见刘娥这么和善,更是对她提出的问题每问必答,两个人很快便熟识了。
  到了房门口,纤紫立刻走快几步,将门推开,然后才过来引刘娥进去。
  天虽然已经有些黑了,但通过房内灯架上燃烧着的蜡烛,刘娥还是可以清楚的看到房内的摆设的。这是一个十分宽敞的房间,中间置设几扇绣有人物的刺绣屏风,刘娥走过去看了看,丰腴的面庞,轻纱的服饰,蛾眉,点绛唇,像极了唐代的仕女。她们进门来的地方是外室,没有过分华丽,简单的摆设却显得大方得体。屏风的后面便是内室,雕花的大床,精致的绣幕,窗前一张方形的黄梨木桌,上面摆放着一面菱花铜镜和一个造型古雅的首饰盒子。靠近屏风的地方,有几张红木小几,上面放着的一叠衣裙足有十几件。
  刘娥刚走到菱花镜前,准备照照自己被风吹过的头发究竟乱成什么样子,纤紫突然拿着一件白衣走过来,道:“姑娘,纤紫给您更衣吧。”
  刘娥转过头去,望着她手里貌似男装的白衣,再看看那小几上的衣裙,有些不解地问道:“这件么?”
  纤紫笑了笑,说:“外面人多,有些乱,姑娘长得这般漂亮,还是穿男装更为方便一些。”末了,她又补充一句,“这是公子吩咐的。”
  “嗯。”刘娥点点头,没有任何意见。反正她是要出去看花灯的,而不是给别人看她,至于穿成什么样子,倒真的不重要。只是,之前少年说让她回房梳妆,她还以为要把她打扮的多么花枝招展呢。
  得到允许,纤紫便开始着手为她换衣,一边不停地说公子怎么对她好之类的,仿佛她家公子是这个世上最好的男人。
  刘娥心想,对她好那是因为她有利用的价值,若不这样,谁会无条件的对一个既没有身份又没有地位的卖艺女好呢。但她却没有说出来,还有些虚伪地附和她说是。看着小丫头说话时那兴奋的样子,刘娥知道少年在纤紫这里算是深得人心。
  既然提到这里了,刘娥便装作很随意地样子,顺水推舟地向小丫头问道:“你们家公子是什么人?”
  少年不肯告诉她,她便越发地对他的身份好奇起来。他不告诉她,但不能阻止她向别人问。
  纤紫摇摇头:“奴婢不知。”
  不知?
  刘娥不动声色地打量了她一番,见她并不似在说谎,心里有些奇怪,为什么竟然有下人连自己主人的身份都不知道。
  这时纤紫已经为她把外衣换好,准备扶她去菱花镜前梳妆。
  刘娥压下心底的疑惑,在菱花镜前坐好,看着纤紫把她发间的几只银簪取下来,向她问道:“方才我忘记向你们家公子问他的姓名,不知日后该怎么称呼,对了,他叫什么来着?”
  纤紫收敛笑容,十分抱歉地摇摇头:“奴婢不知道公子叫什么名字,张大人叫他赵公子,想必是姓赵的。”
  连叫什么名字都不肯透露,是纤紫不知道,还是真的身份十分神秘?
  姓赵……
  想到这里,向她问道:“纤紫,你来这里多久了?”
  “三个月。”
  “见过公子多少次?”
  “今天是第三次,”纤紫笑道,“公子不常来别院的,就是来了,也常常一个人在藏书阁里,今天若不是姑娘来,奴婢还见不到公子呢。”为刘娥把头发梳好,用一只玳瑁簪固定住,纤紫看看这个经自己的手打扮出的翩翩少年,十分满意,又接着道,“听他们说,这个别院也才是去年春天买下的,公子喜欢红梅,便让人在院子里种了很多梅树。公子箫吹得很好,每次公子吹箫,他们都会抢着去听。至于公子是什么人,叫什么名字,他们也不知道。姑娘若是好奇,就自己去问公子吧,公子对姑娘这么好,一定不会瞒着姑娘的。”
  刘娥心说要是能从他那里问得出来还用问你,却一边笑着回答:“好。”
  若是她真的留下来,以后留在她身边的无疑就是纤紫,和她尽量亲近一点,对自己没有什么不好。
  就算少年会吩咐下去让他们像对待主子一样待她,但那也毕竟是寄人篱下,要想真的过得很好,收买人心还是有必要的。
  当然,她明白,以她现在的条件,也只能在态度,在感情上收买人心,至于物质,只能等到日后再说。若她真的有用的话,少年这么有钱,想必不会亏待她的。
  只是,对于少年的身份,越发猜疑起来……
  “奴婢去厨房把姑娘的晚膳端过来。”纤紫说道,经过刘娥的同意后,端着红漆木盘走出内室。走到门口,突然回过头来,“姑娘,奴婢还听到过张大人管公子叫三公子。”
  说完,轻轻开门出去。
  刘娥隔着半透明的纱质屏风,看着纤紫离开,听到那房门轻轻闭合的声音,那悠扬低沉 吱呀声。
  从与纤紫的对话里,她知道少年萧吹得好,极爱梅花,十分富有,姓赵,另外,那三公子的称呼,想必在家里是排行第三的。但是,这些她之前都是知道的,纤紫未说之前她就知道,另外,她还知道一些纤紫所不知道的,比如少年十分爱书,字写得好,弹得一手好琴……也就是说,她费了这么多的心思,旁敲侧击的试探,竟然没有在纤紫这里得到一丁点儿有用的东西。
  不过,刘娥一向不是那种揪住一个问题久久不放的人,既然不能知道,对于这件事,很快也就想通了。神秘就神秘吧,反正知道少年让她留下是因为她有用,既然这样的话,他总应该不会做出什么对她不利的事情。这样,她知道与不知道他的身份,已经没有多大区别了。
  想通之后,刘娥的心里一下子明朗起来,脸上也绽放出发自真心的笑容。这个地方景致优雅,生活富足,是个不错的住处,既然注定要留下来,就尽量让每一天都过得很好。
  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洁白的衣装,那料子做工精细,纹络美观,想必是上品布料。刚才一直在想关于少年的事,没有仔细看一下自己这身打扮究竟是什么样子,现在空闲下来,便快步向菱花铜镜走去。
  本来还是带着一份平常的心走过去的,但是看到菱花镜中的人儿时,刘娥还是有些意外。那个白衣翩翩眉清目秀的少年是自己吗?熟悉的眉眼,熟悉的面庞,熟悉的微笑,此时看来却显得有些陌生,那白衣的光华,早已把一切的不足都压下了,看上去比以往那个布衣银钗的卖艺女显得优雅高贵的多。
  望着铜镜忡怔了片刻,刘娥才慢慢接受那翩翩少年是自己的事实,同时得出一条结论,人果然还是需要衣装的。
  
  第十八章 上元
  刘娥刚吃过纤紫端来的晚膳,少年便过来了,与他同来的还有另外一个人,那王宫指使张耆。
  此时张耆已经换下她上午刚见他时的华丽而正式的衣袍,换上了一套天青色长衫。洁净素雅的装扮,高挑的身材,俊朗的面容,不说不动,就那样竟然而立的时候,蛮像一个文质彬彬的书生。
  偏偏这人骨子里没有一丁点儿书生的儒雅气质,见到刘娥男装打扮,好奇地打量了她一阵子,然后竟然很没有形象的哈哈大笑起来。
  刘娥四下打量了自己一番,见也没有什么不妥的,不知道这人到底在笑些什么。再看那白衣少年,唇带轻笑地望着他们,明明他比张耆还小,但是看他们的目光中,却带着一些包容之色。
  这样的两个人,放在一起简直呈鲜明的对比,也不知道他们怎么会走到一起的,刘娥若有所思地想。
  笑了很久,笑得肚子都痛了,张耆才强忍住笑,望着她说道:“丫头啊,你是个有福之人,除了伺候的丫头之外,三公子可从来不曾让任何女子来过这别院,也从来不会带任何女子出去游玩,之前我还以为他不喜欢女人呢!”
  有福?
  刘娥下意识地偏头看向少年,看来这个张耆是误会了,误认为少年把她留下来是因为看上了她。
  少年则是微微一笑,也不解释,大概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二人心知肚明就好。然后看着张耆道:“张大人,别闹了,我们该走了。”
  少年说话很有分量,他这么一说,张耆虽然还是嬉笑的神色,但却不再打算逗弄刘娥,向他说道:“马车已经准备好了,这就走?”
  “现在不走,就看不了花灯了。”少年轻柔地笑着,优雅地冲刘娥摆摆手,“月儿,走吧。”
  “嗯。”刘娥收起淡淡沉思的神色,点点头,跟着他们向外面走去。
  她并不怪罪少年对张耆误解的不解释,以张耆这种性子,她只是换一套男装都能让他笑成这样,若是让他知道少年让她留下来是有别的目的,岂不是更加大惊小怪。这样一来,少年为何把这件事瞒着张耆,也是可想而知了。
  别院占地面积不算大,从她的住处走到门口,也总共没用多长时间。
  虽然是京城的上元佳节,但也不是每个地方都热闹。他们走出别院,外面一片冷清,倒是淡淡流泻的月光,让这花影重叠的夜晚带着一种别样的唯美。
  别院门口停着一辆马车,浅蓝色的车帘,浅蓝色的车顶,没有过多的修饰,简单而得体,由两匹棕色大马并肩拉着。
  马车旁边的小厮竟然是上午带她去见张耆的那一个,这一天下来,她也没在这别院里见到几个人,想必少年是极为喜欢清静的。
  见他们三个人出来,小厮连忙走上前来,招呼他们上车。他也不过十六七岁,小小年纪,便已经很是礼貌沉稳,让见惯了那些飞扬跋扈仗势欺人的奴才的刘娥,对他印象极好。
  马车内的空间极为宽阔,并排放了两张约三尺宽八尺长的躺褟,躺褟中间还有一条约莫三尺宽的过道。因为是晚上,天黑,躺褟旁边小桌上除了一些点心茶水之外,还放了一颗偌大的夜明珠,将车厢内照得极为明亮。
  刘娥与少年并肩坐在桌子旁边的躺褟上,张耆便一个人坐在另一边,笑嘻嘻地望着对面的两人。
  刘娥环顾了一下这马车内的摆设,转回头,对上张耆的目光,笑着问道:“我们要去哪里啊?”
  看灯,难道还要有什么固定的地点?
  张耆笑道:“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这京城之中,最为热闹繁华的是华庆街,那里的花灯,也是最好看的。”
  刘娥有些兴奋地问道:“那样,是不是也会有很多人啊?”
  “那还用说,人当然很多了,”张耆道,“你知道这上元节又叫什么吗?”
  刘娥点点头:“当然知道了,上元节又叫灯节,看花灯,同时还可以猜灯谜。”
  张耆笑道:“它还有一个名字,你知道么?”
  “不知道,”刘娥故作一副很感兴趣的样子,道,“快说,它还叫什么名字?”
  张耆显然对她的反应很满意,眨眨眼睛,故意卖关子:“你猜。”
  刘娥想了想,道:“是灯谜节?”
  “你再猜。”
  “花灯节?”
  “再猜。”
  “元夕节?”
  “再猜。”
  “不猜了,不猜了。”还不对,刘娥有些泄气,“还是你把答案说出来吧!”
  张耆却笑嘻嘻地摇摇头,故意逗她:“不能说,说出来就不好玩了。”
  “不说……”刘娥轻轻说着,转头望向一直看着他们微笑,却一句话也不说的少年,“不说就算了,反正又不只是你一个人知道,我去问公子。”
  “小丫头,脑子倒是转的快,算了,告诉你也无妨,”张耆笑着,故意压低声音道,“它还叫情——人——节——”
  “情人节?”刘娥有些不可置信地重复一遍,再次转头望向少年,以确定张耆是在乱说。
  少年却点点头,笑道:“不错。”
  很是简单的两个字,自他口中吐出,却显得那么清朗温润,比张耆刮噪的声音好听多了。今天一天,她都和少年待在一起,虽然他不是那种多言的人,但有话可谈,她便也听到他说了不少话,那时候,她只是觉得少年的声音还算好听。直到现在,和张耆对比起来,就这样放在一起对比,才发现,不仅仅是还算好听,而是真的很好听。
  接着,少年又详细地为她讲述这上元节为什么会叫情人节,清润的声音,在车厢内荡漾开,比方才张耆说话时显得和谐的多。
  原来,这大户人家的小姐,平时是不怎么出门的,只有每年上元节的晚上,才能出门一次看花灯,有和陌生男子接触的机会。有些订了亲但还未嫁娶的善男信女们,平时见不了面,也会趁这上元佳节,相约出去游玩,观灯猜谜,求签放花灯,加深了解的同时也为将来祈福。这种现象在京城尤为盛行,更有许多未婚男女因在此时相遇而结为良缘,于是,京城的人们便又称之为情人节。
  张耆见刘娥一副若有所悟的样子,玩笑着说道:“本来打算在这上元佳节为三公子寻一个佳人呢,现在有了你这小丫头,我也就省了这份心了。”
  刘娥刚刚反应过来,还未来得及出言反驳,却听到少年突然说道:“张大人莫要说笑了,今天若不是为了陪月儿看灯,我也就不出来了,哪里会寻什么佳人。倒是你,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免得再次与佳人错过。”
  刘娥有些好奇:“什么佳人?”
  “是张大人在前年上元节的时候遇到的,捡到人家的香包,再还给人家,总共说了不到三句话,一不知道人家姓甚名谁,二不知道是哪家的千金,却对人家一见倾心。分开之后得了相思病,这两年来谁与他说亲都不同意,坚持要等到人家。去年上元节下了雪,天冷,观灯的人少,我们张大人却在寒冷的雪夜坚持等到天明,害的自己着了风寒,在家休病十多天。”少年笑着说道。
  听了少年这样说,刘娥有些意外,但随即又微微笑了:“想不到,张大人还是个痴情的人。”
  提到此事,张耆收起一贯嬉笑的神色,俊朗的脸容上带上几分温柔,有些不好意思地道:“刘姑娘过奖了。”
  这次竟然破天荒的没有管她叫小丫头。
  “哪有过奖,张大人实是当之无愧。”刘娥偏头笑道。想到些什么,收敛笑容,有些担忧地问道,“都两年了,那位姑娘并不知道张大人在找她,会不会已经嫁人了?”
  刘娥话音方落,张耆那张本来还带有几分温柔的脸,瞬间阴沉下来。这并不是因为刘娥的话而生气,而是这话正好说中了他一直不愿面对的担忧,那种失落感觉所表达在脸上的情绪。
  少年伸出一只手去,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张耆,月儿说得有道理,都两年了,若这次再找不到,只能说明你与她无缘,就别找了。”
  这不是什么刻骨铭心的爱情,没有经历,没有过程,没有倾心的相待,只是一个美丽的邂逅,一个简单的相逢一笑而已。或许,自始至终心中所存在的也只是一种感觉罢了,甚至连对方的容貌都描摹不出。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编辑:断点的约定
举报
顶啦 0
踩啦 0
点击收藏。收藏后可以在会员中心快速找到我哦 收藏 0
登录 后再戳我哦
最近阅读者 更多
  • 神秘人
    qiu
  • 学生
    sie
  • 学生
    cak
  • 学生
    akt
  • 学生
    eva
  • 学生
    k12
  • 学生
    f7c
  • 学生
    rob
写个评论
请注意:反馈问题请到 建议反馈 页面,在此评论无法得到回复!
*  
验证码:今天是10月几日?(提示:22号)
      *

该编剧的其他作品

凤仪天下(历史)

年金牌VIP会员作品

同类推荐作品

史家绝唱(家庭, 军事, 历史)
夭夭其折(卷一)(爱情, 历史)
丝路传说(主旋律, 爱情, 历史)
新画皮之铁血(军事, 历史)

同类最新作品

大风之二 风雨苍黄(军事, 历史)
相机(军事, 历史)
新画皮之铁血(军事, 历史)
大风之一青萍之末(军事, 历史)
史家绝唱(家庭, 军事, 历史)
兄弟(历史)
北京东京南京(历史)

同类随机作品

鬼神传说 聊斋之降服 无(惊悚, 历史)
海豚人之死(历史)
百年李家(家庭, 历史)
我们的穿越爱情(历史)
天狱(第一部)(历史)
“扯火”县长(主旋律, 喜剧, 历史)
国家至上(历史)
分享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