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7927
阅读:5607
发表:2016/4/23
10章 悬疑推理 小说
《“同志”久违的称呼》第4章
1
…
3
4
5
…
10
全部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正文
社员们听了荣云的发言都不断地点头。根本就没有一个人发言遣责石明。
“好啦好啦,今天是揭发批判四不清干部的大会,不是评功摆好!荣云同志你要站稳自己的立场!现在我宣布四不清干部石明必须立即退赔这两年私分侵占集体的四百斤谷子!”
会议就这样散场了。
其实石明家现在的生活也和其他社员一样清贫,全家五口人,老母亲九十多岁,虽然从前几年的饥饿中度过来了,却是长期卧床不起。石明的妻子是一个家庭妇女,但能裁缝,全家人穿的衣服都是她自己缝制的。石明有两个儿子,他三十岁时才得第一个孩子,如今一个上高中,一个上初中,因此,全家的主要劳动力就是石明一个人。当下工作队叫石明退赔,他既没有存款,也没有存粮。
梁为只认为石明对运动有抵触情绪于是下定决心要对石明彻底清查。政治敏锐感极强的梁为便层层向上汇报了石家情况。公社社教分团也想找一个阶级敌人篡夺基层政权的典型案例,便指示梁为整理石明的材料上报。
于是梁为找一些老农证明石家请过雇工的事实作了些笔录,并把石家的陈设,古书字画拍上照片,整理了一卷宗材料上报。
在待批期间,梁为为了要把运动搞得有声有色,轰轰烈烈以此显示他们的功绩,他决定把石家作为四清中的“双料货”办个现场展览。他把石家的人全都赶到早几年办食堂的棚子里居住。石明夫妇和石母所睡的床都是雕花嵌镜的古式宁波床,这些东西和堂屋里书房里的陈设都不许搬。那时九十多岁的石母病卧在床,不肯挪动,梁为就叫几个人强行将老太婆抬到棚子里,放在辅着稻草的地上。当天晚上石母就在悲愤之中死去。石明一向被人称为孝子,有什么好吃的要先给母亲吃,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也总是想方设法不让母亲饿着。而今她死了,死在棚子里的草地上,他双膝跪在地上,抱起母亲两眼泪如泉涌。
第二天,几个社员主动出来将石母草草安埋。
从此,说话一向以幽默风趣著称,以乐观态度看待一切事物的石明变得忧郁寡言,行也好,坐也好,总是低着头,不与人正面相视,好似犯了弥天大罪,羞于见人。
不久,上面批示下来,石明家被补划为富农成份,石明为富农分子,与此同时,公社党委也作出了清除石明出党的决定。这些都只等待时机宣布。
经过梁为的精心策划,精心布置,石明的住宅被办成“阶级敌人篡夺基层领导权,侵占集体经济的现场展览。”第一部分展示漏网的富农家庭,主要内容是展出石家那些古香古色的家具和字画古书,并拍了几张农民耕作的背影照片,介绍石家在解放前剥削雇工的情况。此外,还编造了石家三代的剥削史,说石明的父亲教私塾是向贫下中农子弟灌输封建礼教,封建道德,麻醉农民斗志。并说他是一个不劳而获者。还说石明的祖父曾经投靠清政府,在县衙门当过吏书等等。第二部分,讲石明隐瞒出身,假装积极,混入党内,夺取生产队领导权,私分侵吞集体经济。展室里陈列了四担谷子,为侵吞集体经济的物证。第三部分是介绍工作组开展社教运动,发动群众揭批石明,取得斗争胜利的实况。
现场展览一切准备就绪,社教分团还下达了组织群众分期分批参观的通知。梁为决定在开展的第一天,先召开全大队社员大会,宣布石明的家庭成份,并当场给他戴上富农分子帽子,交群众监督改造。同时还要宣布清除他出党的决定。本拟动员几个群众上台当场批斗石明,可怎么也找不到发言对象,只好改由工作队作一个有关石明家的剥削史和石明四不清事实的综合发言。
开展的先一天晚上,工作队把石明带到大队部,叫民兵看守着,这是为了保证在明天的大会上,石明这个活靶子能应时上台接受批斗。石明一到大队部就一言不发地伏倒在桌子边上。午夜过后,看守的民兵被“乒”地一声惊醒,只见石明倒在了地上,口里溢出带血的泡沫,他们慌忙上去扶他,见鼻孔已无出气,石明死了。后来法医作了剖腹查胃,未发现胃内有药毒等可疑残留物,否定了自杀或他杀。本拟再剖颅查脑,石明的妻子抱着石明的头不肯进行。
“是你!是你逼死了我的父亲!我跟你拼了!”石明的大儿子石太知一听到父亲死了,跑到大队部指着梁为的鼻子向他一头撞去。众人忙拦住。
“你这个富农崽子,你还敢反扑社教!给我捆起他!”梁为气急败坏的吼着。可是他看到原看守石明的几个民兵都站着不动手,自己只得灰溜溜地走了。
石明到底是死于何因,至今是一个迷。不过,石太知一口咬定是梁为使他含冤屈死。其父安埋之后,正是寒假到来,他决定背起背包,踏上上访上告的旅途。
临行前,荣云走到他家:“太知,队上的人听说你要上访,大家都支持你。我们筹集了八十元钱,还有全生产队社员盖了章的联名申诉报告,都交给你。路途多保重。”
石太知到了省里,到了北京,但一封封申诉书都回到了他的出发点——市社教工作总团,而且一封封都被锁在梁为的抽斗内。
石太知被梁为列为反扑社教的富农子弟。第二年夏天他高中毕业,禁止他报考大学。荣云也被梁为列为与四不清干部划不清界线的人。
社教快要结束的时候,社教工作团决定各分团之间交叉复查验收。石太知的申诉和荣云的联名报告被翻了出来。复查的工作队又经过一番调查,彻底地推翻了原工作队对石明的处理决定。石明不但不能算作四不清干部,而且是一个擅长农技,受社员群众拥护的好生产队长。其家庭成份只能算个上中农,属于团结对象。因此,纠正了错划成份错戴帽子错误清除出党的决定。一切都复归正常了,只可惜石明不能复生。
社教工作总团为了安抚石家,决定吸收高中毕业生石太知为“政治学徒”参与社教工作队到总团任文秘工作。
荣云为人刚直不阿,被社员推举为生产队长。
那时子英和一丁都渐渐长大。一丁比子英能吃。长得也比子英高。实际年龄是子英比一丁大八个月,但下乡后荣云把子英的出生年龄加大了六个月,向人们称子英比一丁大一岁两个月。那时农村的户口管理不严,有没有迁移证,有没有出生证都没人过问,生产队是落户为家,见人分口粮。乡下谁也不知道一丁的身世。
一丁和子英是一同上学的,两个孩子都很懂事,学习都很认真,子英更胜,是班里的尖子,一丁也在前几名之列。一丁个子高,在学校里显得有点霸道气,得理不让人,如果谁欺侮姐姐,他会像一条凶狠的小牛直撞对方,非给人以教训不可。但在姐姐面前却十分听话,可以说是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当然,子英是十分疼爱弟弟的,很少打骂过弟弟。有什么好吃的一定要留给弟弟吃,有什么好玩的让弟弟先玩。姐弟俩从七八岁开始就为妈妈分担家务,妈妈每天要和社员们一起出工,别人收工回家,她还要和副队长,记工员一起检查别人的耕作质量,给人评记工分,这样,她回到家往往天都黑了。姐弟两人放学之后就主动地承担起做饭菜的事,到了十来岁,就下地拔草、种豆、浇菜地水,逐渐参与耕种劳动。
他们刚上一年级时,一天放学回来,姐弟俩便动手做饭。那时煮饭用的铁鼎锅还很难买到,因为散食堂以后家家户户都要这东西,生产供不应求,荣云只好用一个大瓦钵煮饭。那天,姐姐淘米,弟弟在灶口烧火。姐姐把米放进钵后便叫大点烧火,一丁用火叉去拨一根大柴火,用力过大,向上一翘就把那瓦钵底打得稀烂,水和米泻了下来,把灶口的火都冲灭了,热气与灰尘充满厨房。一丁傻了眼,子英急得直跺脚。待妈妈回来,见姐弟俩都哭丧着脸坐在大门口的门槛上。
“都怎么啦,坐在这里。”妈妈放下手中的锄头问。
“煮饭的钵子打了。”子英边说边哭了起来。
荣云跑到厨房一看,灶台上一层灰,黑黑的灶口里冒着一丝丝烟,白米落在破碎的瓦钵底下。她劳累一天,本来就又乏又饿,见此情况立即火冒三丈。她一边举起右手向子英走去,一边狠狠地骂:“真是做不得一点事的败家子。”
“妈,别打姐姐,是我不小心把钵子打烂的。”一丁见妈妈举手要打姐姐,连忙跑去抱着妈妈的腿哭着说。
子英也哭着站到母亲身边:“妈,别打弟弟。”
“好啦好啦,今天是揭发批判四不清干部的大会,不是评功摆好!荣云同志你要站稳自己的立场!现在我宣布四不清干部石明必须立即退赔这两年私分侵占集体的四百斤谷子!”
会议就这样散场了。
其实石明家现在的生活也和其他社员一样清贫,全家五口人,老母亲九十多岁,虽然从前几年的饥饿中度过来了,却是长期卧床不起。石明的妻子是一个家庭妇女,但能裁缝,全家人穿的衣服都是她自己缝制的。石明有两个儿子,他三十岁时才得第一个孩子,如今一个上高中,一个上初中,因此,全家的主要劳动力就是石明一个人。当下工作队叫石明退赔,他既没有存款,也没有存粮。
梁为只认为石明对运动有抵触情绪于是下定决心要对石明彻底清查。政治敏锐感极强的梁为便层层向上汇报了石家情况。公社社教分团也想找一个阶级敌人篡夺基层政权的典型案例,便指示梁为整理石明的材料上报。
于是梁为找一些老农证明石家请过雇工的事实作了些笔录,并把石家的陈设,古书字画拍上照片,整理了一卷宗材料上报。
在待批期间,梁为为了要把运动搞得有声有色,轰轰烈烈以此显示他们的功绩,他决定把石家作为四清中的“双料货”办个现场展览。他把石家的人全都赶到早几年办食堂的棚子里居住。石明夫妇和石母所睡的床都是雕花嵌镜的古式宁波床,这些东西和堂屋里书房里的陈设都不许搬。那时九十多岁的石母病卧在床,不肯挪动,梁为就叫几个人强行将老太婆抬到棚子里,放在辅着稻草的地上。当天晚上石母就在悲愤之中死去。石明一向被人称为孝子,有什么好吃的要先给母亲吃,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也总是想方设法不让母亲饿着。而今她死了,死在棚子里的草地上,他双膝跪在地上,抱起母亲两眼泪如泉涌。
第二天,几个社员主动出来将石母草草安埋。
从此,说话一向以幽默风趣著称,以乐观态度看待一切事物的石明变得忧郁寡言,行也好,坐也好,总是低着头,不与人正面相视,好似犯了弥天大罪,羞于见人。
不久,上面批示下来,石明家被补划为富农成份,石明为富农分子,与此同时,公社党委也作出了清除石明出党的决定。这些都只等待时机宣布。
经过梁为的精心策划,精心布置,石明的住宅被办成“阶级敌人篡夺基层领导权,侵占集体经济的现场展览。”第一部分展示漏网的富农家庭,主要内容是展出石家那些古香古色的家具和字画古书,并拍了几张农民耕作的背影照片,介绍石家在解放前剥削雇工的情况。此外,还编造了石家三代的剥削史,说石明的父亲教私塾是向贫下中农子弟灌输封建礼教,封建道德,麻醉农民斗志。并说他是一个不劳而获者。还说石明的祖父曾经投靠清政府,在县衙门当过吏书等等。第二部分,讲石明隐瞒出身,假装积极,混入党内,夺取生产队领导权,私分侵吞集体经济。展室里陈列了四担谷子,为侵吞集体经济的物证。第三部分是介绍工作组开展社教运动,发动群众揭批石明,取得斗争胜利的实况。
现场展览一切准备就绪,社教分团还下达了组织群众分期分批参观的通知。梁为决定在开展的第一天,先召开全大队社员大会,宣布石明的家庭成份,并当场给他戴上富农分子帽子,交群众监督改造。同时还要宣布清除他出党的决定。本拟动员几个群众上台当场批斗石明,可怎么也找不到发言对象,只好改由工作队作一个有关石明家的剥削史和石明四不清事实的综合发言。
开展的先一天晚上,工作队把石明带到大队部,叫民兵看守着,这是为了保证在明天的大会上,石明这个活靶子能应时上台接受批斗。石明一到大队部就一言不发地伏倒在桌子边上。午夜过后,看守的民兵被“乒”地一声惊醒,只见石明倒在了地上,口里溢出带血的泡沫,他们慌忙上去扶他,见鼻孔已无出气,石明死了。后来法医作了剖腹查胃,未发现胃内有药毒等可疑残留物,否定了自杀或他杀。本拟再剖颅查脑,石明的妻子抱着石明的头不肯进行。
“是你!是你逼死了我的父亲!我跟你拼了!”石明的大儿子石太知一听到父亲死了,跑到大队部指着梁为的鼻子向他一头撞去。众人忙拦住。
“你这个富农崽子,你还敢反扑社教!给我捆起他!”梁为气急败坏的吼着。可是他看到原看守石明的几个民兵都站着不动手,自己只得灰溜溜地走了。
石明到底是死于何因,至今是一个迷。不过,石太知一口咬定是梁为使他含冤屈死。其父安埋之后,正是寒假到来,他决定背起背包,踏上上访上告的旅途。
临行前,荣云走到他家:“太知,队上的人听说你要上访,大家都支持你。我们筹集了八十元钱,还有全生产队社员盖了章的联名申诉报告,都交给你。路途多保重。”
石太知到了省里,到了北京,但一封封申诉书都回到了他的出发点——市社教工作总团,而且一封封都被锁在梁为的抽斗内。
石太知被梁为列为反扑社教的富农子弟。第二年夏天他高中毕业,禁止他报考大学。荣云也被梁为列为与四不清干部划不清界线的人。
社教快要结束的时候,社教工作团决定各分团之间交叉复查验收。石太知的申诉和荣云的联名报告被翻了出来。复查的工作队又经过一番调查,彻底地推翻了原工作队对石明的处理决定。石明不但不能算作四不清干部,而且是一个擅长农技,受社员群众拥护的好生产队长。其家庭成份只能算个上中农,属于团结对象。因此,纠正了错划成份错戴帽子错误清除出党的决定。一切都复归正常了,只可惜石明不能复生。
社教工作总团为了安抚石家,决定吸收高中毕业生石太知为“政治学徒”参与社教工作队到总团任文秘工作。
荣云为人刚直不阿,被社员推举为生产队长。
那时子英和一丁都渐渐长大。一丁比子英能吃。长得也比子英高。实际年龄是子英比一丁大八个月,但下乡后荣云把子英的出生年龄加大了六个月,向人们称子英比一丁大一岁两个月。那时农村的户口管理不严,有没有迁移证,有没有出生证都没人过问,生产队是落户为家,见人分口粮。乡下谁也不知道一丁的身世。
一丁和子英是一同上学的,两个孩子都很懂事,学习都很认真,子英更胜,是班里的尖子,一丁也在前几名之列。一丁个子高,在学校里显得有点霸道气,得理不让人,如果谁欺侮姐姐,他会像一条凶狠的小牛直撞对方,非给人以教训不可。但在姐姐面前却十分听话,可以说是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当然,子英是十分疼爱弟弟的,很少打骂过弟弟。有什么好吃的一定要留给弟弟吃,有什么好玩的让弟弟先玩。姐弟俩从七八岁开始就为妈妈分担家务,妈妈每天要和社员们一起出工,别人收工回家,她还要和副队长,记工员一起检查别人的耕作质量,给人评记工分,这样,她回到家往往天都黑了。姐弟两人放学之后就主动地承担起做饭菜的事,到了十来岁,就下地拔草、种豆、浇菜地水,逐渐参与耕种劳动。
他们刚上一年级时,一天放学回来,姐弟俩便动手做饭。那时煮饭用的铁鼎锅还很难买到,因为散食堂以后家家户户都要这东西,生产供不应求,荣云只好用一个大瓦钵煮饭。那天,姐姐淘米,弟弟在灶口烧火。姐姐把米放进钵后便叫大点烧火,一丁用火叉去拨一根大柴火,用力过大,向上一翘就把那瓦钵底打得稀烂,水和米泻了下来,把灶口的火都冲灭了,热气与灰尘充满厨房。一丁傻了眼,子英急得直跺脚。待妈妈回来,见姐弟俩都哭丧着脸坐在大门口的门槛上。
“都怎么啦,坐在这里。”妈妈放下手中的锄头问。
“煮饭的钵子打了。”子英边说边哭了起来。
荣云跑到厨房一看,灶台上一层灰,黑黑的灶口里冒着一丝丝烟,白米落在破碎的瓦钵底下。她劳累一天,本来就又乏又饿,见此情况立即火冒三丈。她一边举起右手向子英走去,一边狠狠地骂:“真是做不得一点事的败家子。”
“妈,别打姐姐,是我不小心把钵子打烂的。”一丁见妈妈举手要打姐姐,连忙跑去抱着妈妈的腿哭着说。
子英也哭着站到母亲身边:“妈,别打弟弟。”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