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21157
阅读:10599
发表:2012/11/3
专辑:《凤仪天下
历史 小说
凤仪天下
毓澜 [北京宣武区]
 出售价格:面议 [如何联系作者]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刘娥摇摇头:“太过刚直,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怎么?”赵恒温柔地望着她,“还在为寇准当初的不恭而生气?”
  “没有,”对上他温和的眼眸,刘娥认真地道,“朝中不可一人独大,否则,总会引来许多麻烦。”
  赵恒道:“这个,我自然知晓。朝中有做为的官员大有人在,挑出几个也不难。”
  “有才能的不一定对治国有益,”刘娥道,“任人唯贤自然是好,但朝堂之上稳定平衡才是最重要的。”
  赵恒点点头,觉得她说得有道理,又问道:“你可有什么合适人选?”
  刘娥犹豫了片刻,道:“臣妾觉得三司使丁谓可以?”
  “丁谓?”赵恒不由得蹙了蹙眉。
  刘娥自梅树上摘下一朵红梅,放在手心摆弄,道:“丁谓虽然人品不怎么样,但此人与寇准不睦已久,正好可以相互牵制。”
  赵恒收敛笑容,盯着她看了良久,漆黑的眼眸不带任何情绪:“听闻丁谓与皇后走得挺近。”
  刘娥微微一笑,坦然地道:“不错,丁谓是来见过我几次,我也答应向皇上举荐他。”
  赵恒对她如此坦然的回答有些意外,随后笑道:“你这样做,是想帮朕,还是出自私心?”
  刘娥轻轻将手里的梅花抛向空中,微微仰头望着澄明的天空,反问道:“只要对皇上有益不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追究臣妾是否有私心?”
  赵恒轻轻伸出手,为她抚顺一缕被风吹乱了的发丝,道:“你说得对,有没有私心不重要,只要对谁都好就好了。”
  刘娥笑着牵起他的手在宫苑中红梅树下轻轻漫步,冬日璀璨的阳光打在身上暖融融的,说不尽的舒爽。
  对谁都好,不争不夺,那种其乐融融的景象,正是她心中所向往的。
  只是,如今身在宫里,真正的对谁都好似乎不存在,他们二人的都好,或许要以牺牲他人为代价。
  不过,人都是自私的,首先想到的就算不是自己,也定是自己所在乎的人,无关紧要的,总会排到最后。所以即便牺牲了别人,也只会有一些愧疚感,而不会痛心。
  漫步许久,看着渐渐有些西斜的太阳,刘娥心中顿觉轻松了不少。其实,有赵恒在身边,只是这样两个人,不必拘谨什么,便总会十分从容,无需隐藏与伪装,她轻轻道:“我不喜欢寇准。”
  赵恒下意识地问道:“为什么?”
  刘娥望着枝头颤动的红梅,笑道:“他不喜欢我,我便不喜欢他了!”
  赵恒没想到她会给出这样一个回答,有些意外,随后又轻轻笑了起来:“我也不喜欢他,那我们便一起不喜欢他好了。”
  刘娥伸手拨动了一下花枝,看着那些开盛了的梅花自指尖轻轻滑落,又道:“丁谓虽然为人不好,但他是唯一能够平衡朝堂的人,只能暂时放下喜恶了。”
  赵恒抬手为她取下一片不小心落在发髻上的红梅花瓣,道:“今年暖了些,没想到梅花开得都早了。”
  刘娥笑道:“开得早了早观赏,也好让冬天不再觉得无趣。”
  “你倒是凡事都能想得开,”赵恒紧握着她的手笑道,“既然丁谓与寇准不合,那随他们怎么相斗,能够维持平衡就好了。我们……继续赏梅。”
  
  第八十章 太子
  不几天,赵恒便找了个理由把王钦若贬谪出京,升三司使丁谓为相,比寇准宰辅位置稍微低一些,但却仅在寇准之下。这样也算维持朝堂平衡了。
  只是听说丁谓是刘娥举荐的之后,寇准对此颇多微词,认为后宫不该干政,建议赵恒提防她。
  丁谓与寇准素来不合,自然把寇准在朝中说得这些话传到刘娥那里,另外添油加醋一番,告诉她寇准请皇上废了她的后位。
  这样的话,刘娥听到不是一次两次了,但是清楚丁谓的为人,也便不把这些太放在心上。不过所谓无风不起浪,刘娥明白寇准对她不满已久,丁谓的那些说辞必定有些依据的。
  天书已经稳稳妥妥地安置在玉清昭应宫,并由人专门看管,祥符之事便也结束。还未等到过年,赵恒便改年号大中祥符为天禧,同年定为天禧元年。于是,除夕过后,便是天禧二年了。
  为了庆祝封禅之事结束,这年上元赵恒决定在宫里大办宴会,邀请达官显贵,文武百官及其家眷都来参加,也不再吝惜多些花费。
  第一轮的菜肴还未撤走,受益便有些坐不住了,走到刘娥赵恒身边道:“父皇,母后,孩儿吃饱了,想先回去。”
  宴会才刚开始没多久,满席的达官显贵,文武大臣,赵恒虽然疼爱受益,却不能送他离开,于是摸着他稚嫩的小脸,笑道:“若是想走,就让纤紫姑姑送你回去吧。”
  刘娥道:“要不,让臣妾带皇儿先行回去罢。”
  受益懂事地摇摇头,道:“母后,不用了,让纤紫姑姑送皇儿回去便好,母后要玩的开心才是。”
  刘娥十分欣慰于孩子的懂事,知道自己此时离开似乎不大合适,便吩咐纤紫先送受益回云锦殿。
  两个时辰之后,宴会方才结束,刘娥正准备回奉华宫,却听见杨锦华在身后叫她,于是停下脚步等她走近。
  杨锦华走到刘娥身边,笑道:“姐姐,皇儿一向喜欢热闹,你可知他这次早早离开是为什么吗?”
  刘娥想了想,道:“许是困了。”
  杨锦华摇摇头,道:“姐姐这次是猜错了,皇儿在背书呢!”
  “背书?”
  “是啊,在背书,”杨锦华很自豪地道,“这些天来除了老师交代的之外,皇儿每天都会坚持多背一首诗。”
  刘娥笑道:“他倒是学得勤奋了。”
  杨锦华道:“不仅是勤奋,每天需要背诵的诗文,皇儿从来不会拖到第二天。”
  刘娥点点头:“这么看来,是有责任心了。”
  杨锦华将手里的丝绢塞入衣袖,拉起刘娥的手,道:“姐姐去我那里看看皇儿吧,姐姐就知道妹妹所言非虚了。”
  刘娥本来也打算去看一下受益,担心他晚宴上没吃好,杨锦华盛情邀请,她便随她一起去了。
  二人一起来到云锦殿,杨锦华伸手指了指正殿的耳房,道:“姐姐,过去瞧瞧吧。”
  “好。”刘娥微微一笑,与她一道过去。
  才刚刚走到耳房附近,便听见里面清脆的背书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透过镂空花窗望着里面双手握书的受益,杨锦华笑道:“姐姐看怎么样?”
  刘娥认可地道:“真是妹妹教育的功劳。”
  杨锦华摇摇头:“妹妹叫姐姐过来,可不是为了博得姐姐的夸赞的。”
  刘娥望着晕黄灯笼光芒下她那张秀丽的容颜,笑道:“那妹妹是为了什么?”
  杨锦华犹豫了片刻,道:“皇儿已经八岁了,生的如此聪颖,姐姐要说服皇上快些立他为太子啊!”
  刘娥将视线移开,走到离耳房远一点的地方,对跟过来的杨锦华道:“这个要看皇上的主意。”
  杨锦华道:“皇上一向信任姐姐,姐姐何不说服皇上呀。”
  “不行,”刘娥微微敛眸,神色凝重地道,“这个一定要皇上自己拿主意才好。若是贸然请求皇上立皇儿为太子,只怕皇上心里会不舒服。”
  杨锦华无奈地道:“那就不知还要等多少年了。”
  刘娥抬起眼睑,望着远处暗黄的灯笼,突然觉得等得越久越好。受益单纯可爱,她实在不想这么早就把担子压给他。另外,等得时间越长,说明赵恒身子好,还不需要立太子来有备无患。
  这年上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冷,天一直阴沉沉的,到了晚上也没有月亮星星。此时,借着灯笼黯淡的亮光,甚至可以看见有微小的雪粒在风中飞舞。
  刘娥笑着说了句“应该不会太久”,便告辞回奉华宫了。受益背书背的专心,她舍不得进去打扰。
  不知是一天的折腾太过兴奋,还是有心事,洗漱完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
  不能入睡的结果是,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已经中午了。刘娥睁开惺忪的睡眼,便看到赵恒坐在她的床前垂眸凝思。
  听闻动静,赵恒微微转过头去,温柔地道:“你醒了?”
  刘娥微微一笑:“皇上几时过来的,怎的也不叫醒臣妾?”
  赵恒轻轻为她掖好有些散乱的被角,静静地望着她:“一下早朝就过来了,昨天张罗宴会的事,累了一天了,便没舍得叫醒你。”
  刘娥笑了笑,没说什么。有些好记在心里便可,说出感激的话来反而变了味道。她慢慢起身,披衣下床,让纤紫侍候她梳妆,然后与赵恒一起用午膳。
  外面的雪还在下着,纷纷扬扬的,连视线都阻隔住。地上已经积起了厚厚的一层白雪,远远看上去留下一排排错乱的脚印,深浅不一,绵延不知何方。殿外廊前的几株红梅,经过白雪的装点,微微透露些红色,反而显得更加别致。
  外面虽下着雪,但是殿内燃烧着几个暖炉,尽管算不上温暖如春,但寒意却也感觉不到多少。
  用过午膳,刘娥站在殿门口望了一阵子外面的飞雪,转过头来望向身旁的赵恒:“皇上有什么心事么?”
  从她醒来,就发觉赵恒今日比以往都要沉默一些,算不上不开心,却让她有些忧虑,犹豫了一番,还是决定问出口。刘娥觉得,如果自己不问,他大概就一直闷在心里,不会说了。
  赵恒淡淡一笑,摇摇头:“没什么。”
  刘娥走到桌边,往红泥暖炉里添了几块炭,放到赵恒手中,道:“皇上笑容有些勉强呢。”
  赵恒手捧暖炉,感受着上面散发出的淡淡的暖意,心里也温暖了不少,他望着殿门外纷扬下落的雪花,低声说出郁结在心中的烦恼:“上朝的时候,大臣们都要求我立太子。”
  刘娥抬眸望着他:“皇上不想立太子么?”
  昨晚杨锦华还提议让她说服赵恒立太子,不曾想他今日竟然为大臣们要求他立太子之事而烦恼。刘娥虽然没有打算劝他立太子,但还是为自己没有提出而感到庆幸。不然,惹得他不愉快的,怕要是自己了。
  赵恒沉吟了一阵子,道:“不是不想,我只是觉得受益还小,什么都不懂呢,立为太子未免早了些。”
  刘娥微微一笑,不发表任何意见,她走到红木衣架旁,拿起上面的斗篷为赵恒披上,又给自己披了一件披风,拉起他的手,道:“随我来。”
  “去哪里?”赵恒随她出去,不解地问道。
  刘娥轻轻拉着他的手,笑道:“皇上随臣妾走,便知晓了。”
  二人踩着厚厚的积雪走了好一段路,赵恒抬头望着眼前宫门上的匾额,低声道:“云锦殿?”
  刘娥笑道:“不错,就是云锦殿。”
  她走到殿门前,轻轻推开虚掩着的门,阻止了守门太监的通传,转头对赵恒道:“皇上随我进来吧。”
  “是要看皇儿么?”赵恒透过开着的朱漆门向里面看了一眼,转头望向刘娥。
  “也可以算是,皇上随我来就知道了。”刘娥说着向宫内走去,一只手紧紧牵着赵恒。
  没有惊动任何人,刘娥带他来到云锦殿耳房附近,轻轻道:“皇上去看看就知道了。”
  赵恒疑惑地望了她一眼,轻轻走上台阶,来到回廊之中。不知这里到底有什么秘密,刘娥对他如此卖关子。
  刚刚凑到门前,还未来得及推门,便听到里面朗朗的读书声,那么稚嫩的声音,一听就知道是受益。
  受益平时跟老师学文赵恒是知道的,只是这几天过节,天又寒冷,便允许他玩几天,没想到他竟然还留在这安静的房间内读书。让他更为惊奇的是,这才刚刚八岁的孩子,读的竟然是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清脆稚嫩的声音在严寒的空气中是那样生动动听,如山涧缓缓流动的泉水,荡涤心田。
  赵恒在门前静静地站着,手微微抬起,但最终却没忍心推门进去。这么认真的样子,让他都舍不得打扰了。
  许久,终于还是走下了台阶,来到刘娥身旁,低声道:“皇儿懂事了。”
  刘娥点点头,道:“皇儿自幼聪颖,如今又愿意下功夫学习,长大之后必有作为。”
  赵恒思忖了片刻,道:“那你觉得,便就此立皇儿为太子,如何?”
  刘娥微微一笑,不答反问:“皇上还记得先皇要立太子的时候,寇公所说的话么?”
  “自然是记得的,”赵恒笑道,微微扬头,望向雪花纷飞的天空,似乎又透过这纷纷大雪望向更遥远的地方,“立太子之事,我自己做主。”
  刘娥点了点头,轻轻为他拂落肩头的雪片。
  赵恒想了想,道:“明日我便下旨立皇儿为太子。你看,赐名为‘祯’,好不好?”
  “赵祯,祯儿,”刘娥轻轻重复两边,认可地道,“是个不错的名字。”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编辑:看江湖
举报
顶啦 0
踩啦 0
点击收藏。收藏后可以在会员中心快速找到我哦 收藏 0
登录 后再戳我哦
最近阅读者 更多
  • 神秘人
    qiu
  • 学生
    rob
  • 学生
    akt
  • 学生
    k12
  • 学生
    f7c
  • 学生
    sie
  • 学生
    eva
  • 学生
    cak
写个评论
请注意:反馈问题请到 建议反馈 页面,在此评论无法得到回复!
*  
验证码:今天是10月几日?(提示:22号)
      *

该编剧的其他作品

凤仪天下(历史)

年金牌VIP会员作品

同类推荐作品

史家绝唱(家庭, 军事, 历史)
夭夭其折(卷一)(爱情, 历史)
丝路传说(主旋律, 爱情, 历史)
新画皮之铁血(军事, 历史)

同类最新作品

大风之二 风雨苍黄(军事, 历史)
相机(军事, 历史)
新画皮之铁血(军事, 历史)
大风之一青萍之末(军事, 历史)
史家绝唱(家庭, 军事, 历史)
兄弟(历史)
北京东京南京(历史)

同类随机作品

紫鸢花开(爱情, 历史)
念奴娇传奇(历史)
我们的穿越爱情(历史)
兵魂(历史)
香妃传奇(历史)
螳螂捕雀(历史)
赣寰匪事(主旋律, 历史)
分享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