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24327
阅读:10515
发表:2012/11/2
专辑:《凤仪天下
历史 小说
凤仪天下
毓澜 [北京宣武区]
 出售价格:面议 [如何联系作者]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陛下圣明。”寇准忙道。
  太宗的面上泛起一抹骄傲之色,语气略带叹息:“恒这个孩儿啊,满腹才华,处事果断,哪里都好,就是脾气倔了点儿,到现在啊,多少年过去了,还没有打消让朕放了元佐这个念头,虽不明说,在行动上却旁敲侧击的一再提醒朕。朕知道他们兄弟情深,可是废了元佐是朕亲自下的旨,让朕放了他,这不是在打朕的脸吗,朕能放人吗?”
  寇准道:“那就把放人的机会留给太子殿下吧。”
  太宗淡淡地笑了笑:“还是卿了解朕的心意。哪个父亲不疼自己的儿子啊,元佐那孩子当年要不是做的那么过分,朕能舍得废了他吗?”
  寇准道:“陛下,不如让臣把陛下的心意转达给太子殿下吧,那样,他便能理解陛下的一片苦心了。”
  太宗笑道:“朕身子有些乏了,不想走路,卿代朕去东宫看看太子吧,看看有没有缺了什么。”
  “是,微臣遵旨。”寇准恭敬地道。
  这时,有小太监进来禀告:“皇上,皇后娘娘过来了。”
  “那微臣先行告退了。”寇准躬身退出了垂拱殿。
  
  刘娥带纤紫城儿回到张府,天已经黑了。
  闺房之中,梳妆台前,刘娥望着菱花镜里自己那张清雅恬静的面容。一切都没变,还是原来的模样,那么美,那么赏心悦目,连照镜子的时候自己都喜欢多看两眼;一切似乎又都变了,她老了,都二十八了,虽然这些年的养尊处优让匆匆岁月并没有在脸上留下多少痕迹,但时间毕竟过去了,就算不愿承认也无法改变。刘娥有些惆怅,是不是自己现在真的到了美人迟暮的年纪?
  虽然她从来没有打算用这张脸来留住赵恒的心,但是如果可以美一些,年轻一些的话,当然还是更好的。
  她为赵恒被册立为太子而高兴,是真的为他高兴的。但同时她也为自己悲哀,以后见面的机会,恐怕会越来越少了,他都住进了东宫。就算待得来日他做了皇帝,两个人可以朝夕相处了,那个前提也是她必须得进宫。
  进宫,做个妃嫔,或许还会卷入斗得你死我活的后宫之争。刘娥微微蹙眉,十几年来,为他苦心绸缪,为他机关算尽,难道,这真的是自己想要的么?
  还是一直执着的认为,只要有他的那份心,其余一切都不重要?
  “姑姑,姑姑,恒叔叔来了!”城儿惊喜的声音打断她的思绪。
  刘娥微笑着站起身来,向门口走去,她虽然知道赵恒对她的心意从未变过,但是在册封的当天,他能过来,还是让她有些惊讶。
  开门,一目了然的,看到两个身影,城儿一身青衣,站在她的房门口,乖巧地笑着。赵恒站在院门口,依旧如往昔一般,白衣胜雪,让刘娥有一刹那的恍惚,仿佛回到了十几年前。
  刘娥望着他,赵恒也便望着她,静静地凝望,却不说话。册封太子,得偿所愿,风光的背后,却是以更少的相见为代价。
  住进东宫,要么就极少与最爱的人相见,朝夕相处的前提是父皇离世,他登基。赵恒是一个对爱情执着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孝子,这两者,都是他所不愿意面对的,但都坐到这个位子上了,已经无法拒绝。
  被立为太子,风光的册封典礼,还有那万民齐呼的“少年天子”,都始终让他兴奋不起来。虽然他说不出做太子是好还是不好,但心中却隐隐有些压抑,觉得自己的心似乎没有那么大,容不了这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所赢来的天下。
  十多岁的城儿已经懂些事了,看到两个人有些沉默,便不再打扰他们,蹦蹦跳跳地离开了。
  刘娥慢慢走出房门,走下台阶,望着那个同时也走向她的男人。两个人似乎心有感应一般,踏出的步子,几乎就在同时。
  夜色中,在灯笼微弱的光芒的照耀下,他的模样有些恍惚不清,但那双眼眸,却出奇的漆黑明亮,带着淡淡的忧郁。
  “太子殿下。”走近,刘娥轻轻道。
  “是赵恒。”赵恒凝望着她,提醒道,“恒就算被册立为太子,也还是月儿所认识的那个恒。”
  “你怎么在这个时候来了?”
  赵恒道:“想你了,就过来看看。”
  刘娥有些感动,望着他:“你已经是太子了。”
  “我也是赵恒。”
  刘娥的本意是提醒他,他已经是太子了,就不能再这样随随便便,行为举止就该有个太子的样子,却没想到他会这样回答。
  不过,现在不是计较这个的时候,刘娥问道:“什么时候走?”
  “今天就不走了。”赵恒望着她。
  刘娥微微蹙眉,固执地道:“不行,你必须得走。”
  虽然舍不得,但毕竟今天刚刚被册立为太子,不能出现什么事情落人把柄。
  赵恒的目光有些恍惚,静静地望着她那张如水般平静的容颜,就是蹙眉的样子,也显得那样波澜不惊,没有一丁点儿不耐烦的样子。他突然觉得,她很吸引人,即便十几年的相处,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也依然觉得她吸引人。不是美貌,不是才华,不是她可以帮助自己,而是她那种发自内心的最本真的东西,吸引着他。
  许久,慢慢走过去,把她轻轻拥入怀中,低声道:“好,恒听你的。让恒再多呆一会儿,一会儿就好……”
  
  ————————————
  注:
  ①至道元年,即公元995年。
  ②史书称宋太宗心胸狭窄,猜疑心颇重,真宗在做太子的时候,被称为“少年天子”,而令其十分不快,跟寇准抱怨:“人心遂属太子,欲置我何地?”后来经过寇准劝说,才放下心来。
  
  第四十八章 即位
  之后,为了让赵恒能更好的学习政务,太宗诏命尚书左丞李至、礼部侍郎李沆为东宫老师,对他加以辅导。
  赵恒本就仁孝贤明,对两位老师更是恭敬有加,于是更加受到太宗的器重,许许多多的政事,都渐渐交给他处理。
  转眼间两年过去了,到了至道三年。①
  二月的春寒还没有散尽,花期稍早的迎春花便开了,一枝一枝的,弯弯垂下,给这清冷的皇宫之中增添了不少生机。
  奉华殿里,李皇后正在院中拿着剪刀裁剪迎春,突然有宫女过来禀告:“娘娘,王公公来了。”
  李皇后微微一笑,收起剪刀,让身边的宫女连同已经剪好的花一起送入殿内。
  没多久,一袭玄色衣袍,手握拂尘的王继恩便来到她面前,屈身一礼,道:“奴才拜见皇后娘娘。”
  “王公公平身吧,”李皇后笑道,“不知王公公找本宫,所为何事?”
  王继恩一副恭敬有加的样子,眸子里却带着精光,低声道:“娘娘,皇上的病又重了。”
  “那本宫去看看他。”听说太宗病情加重,李皇后十分担忧。
  “皇后娘娘请留步,”王继恩在后面叫住她,“娘娘,奴才此次过来,另有要事。”
  “还有什么事?”李皇后转过身来,向他问道。
  “皇上大限将至,奴才所为,是皇储的事情。”王继恩压低声音。
  “东宫不是已有太子么,皇储之事,何劳王公公费心?”王继恩那句“皇上大限将至”让李皇后心里有些难过,那是她的丈夫,她没有生下一个子嗣,他便是她在这宫里唯一的依靠。
  王继恩知道李皇后向来耳根子软,于是道:“自古以来,都是立长不立幼,皇上立三皇子为太子,实是不妥。况且,如今大皇子被贬为庶人,幽居南宫,境况十分凄凉,娘娘您可是看着他长大的啊,怎么忍心看他继续这样下去。三皇子不一样,他就算来日当不了皇上,也还能继续回去做寿王。”看到李皇后已有些动容,的确是为皇长子赵元佐心疼了,又继续道,“倘若娘娘您能帮助大皇子继承大统,大皇子将来一定会感念您的好,拿您当亲生母亲对待的,这样,也是给您自己找个依靠。”
  李皇后一直以来都为自己没有生下皇嗣而感到遗憾,听王继恩这样说,不免有些动心了。不过,她还有些不放心,问道:“这样可以吗?”
  “当然可以,奴才已经为娘娘想好了。”王继恩道。然后凑到李皇后耳边,把自己的计划告诉她。
  王继恩这样做,自然不是单纯的为李皇后着想,只是因为对赵恒十分忌恨,不愿意他当皇帝。不过,这样倒是对李皇后没有丝毫坏处罢了。
  李皇后听他说完,想了想,觉得可行,便在犹豫了一番之后,点头答应了。
  按照王继恩的计划,李皇后来到太宗床前照应,每日不离的守着,就这样,日子不觉又过了一个多月。
  这一个多月来,由于王继恩不断地在耳旁诉说,李皇后已经从对赵恒心存的愧疚中走了出来,认为皇长子继承皇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太宗的病情却越发严重了,总是梦见德昭徳芳和廷美来向他索命。
  三月末,已经到了百花飘零的时节,而太宗的命似乎也像这枝头的残花一样,飘摇不定,随时都会凋零。
  将近两个多月没有上朝,三月二十九日,宰相吕端终于按捺不住,前往宫中问疾。吕端没想到,太宗的病情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他已经不认得人了,一直不停地喊着:不要杀我,不要杀我……
  吕端在探望太宗之际,发现左右侍奉的只有李皇后和王继恩等人,却唯独不见有太子赵恒。赵恒与王继恩有怨的事情,很多人都知道,吕端怀疑有变,便匆匆离开太宗养病的福宁殿,回到中书,秘密写下“大渐”二字,派心腹赶去东宫交给赵恒,让赵恒即刻入禁中。
  赵恒正在东宫的书房里教他两岁的儿子赵祐背诵诗文,这段时间李皇后一直找出不同的理由阻止他入宫探视父皇,总是说他很好,他也便真的放心。看到吕端秘密送来的二字,心中一惊,不由地生出一种悲恸来。
  那是就要失去父亲的痛,子欲养而亲不待啊!
  他都不知道他竟然病的这么严重,他就要离开了。这种痛比当初失去母妃时来的愈发强烈,没有静守病榻养老送终的过程,而是连一点儿准备都没有,突然就要失去。
  将孩子送回给王妃郭妙怡,赵恒便匆匆带着侍卫入宫了。不仅仅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也是想见父皇最后一面。
  然而,他终究是赶不上了。吕端把送信的人派走没多久,宦官王继恩便来到中书,显然皇帝已经驾崩了。
  “皇上晏驾了,”王继恩扬着尖细的嗓音假装悲伤道,“皇后娘娘一会儿就会来中书,与各位宰辅大臣们商议帝嗣的问题。”
  这时,有大臣问道:“为何还要商议帝嗣问题,不是有太子吗,太子在哪里?”
  王继恩道:“咱家也不知,这是皇上临终前的遗言,待会儿皇后娘娘会过来告诉各位大人。”
  “遗言?”
  “什么遗言?”
  “皇上不是最信任太子吗?”
  ……
  大臣们议论纷纷。
  这些人里面,唯独吕端沉默不语,他知道这是王继恩的计谋,欲意来这里稳住他们,万岁殿那边说不准已经有变,于是猛拍一下额头,故作苦恼道:“先帝的遗墨去了哪里,那是先帝赐给本官的,怎么不见了?”
  “宰相大人,这都什么时候了,您还寻找什么遗墨!”有大臣不满地说道。
  这时又有人道:“宰相大人有些糊涂,沈大人就不要说了。”
  “不行,本官一定要找到,”吕端拍拍脑袋道,“兴许在侧殿,本官要去寻找了。”
  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吕宰相年纪大了,有些糊涂,王继恩也觉得不会有事,便没有阻止,任由他出去。
  吕端一走出中书阁,立刻迅速地将阁门锁上,对里面的众人道:“委屈各位大人与王公公一起留在这里了。”然后又吩咐所有守在外面的侍卫,无论如何一定不许开门,便匆匆去了万岁殿。
  此时,万岁殿中众臣云集,李皇后正准备商议立嗣的事情,突然看见吕端远远地跑来,不由得一惊,心知王继恩那边已经出事了,于是向吕端道:“皇上已经晏驾了,立嗣立长,合乎礼制。卿认为现在该怎么办?”
  吕端捋了捋胡子,正色道:“先帝立太子就是为了今日,又怎么能够废太子立长!”
  李皇后沉吟了片刻,道:“那就依卿所言吧。”
  说罢,默默退出万岁殿。
  不久,赵恒来到皇宫。那样急匆匆地赶过来,以为可以见到父皇最后一面,却没想到,停在福宁殿里的竟是一方棺木。
  “父皇,父皇……”扔下手里的剑,赵恒匆匆跑到棺木旁,抱住木棺失声痛哭起来。
  从来没有一刻如现在这般,感觉他不是君王,而是一个父亲。他的父亲去世了,再也见不到了,怎么可能不痛苦。
  半晌,终于从失去父亲的痛苦中回过神来,他慢慢抬头,看到许多大臣已经来到福宁殿,正眼睁睁地望着他。
  “先帝遗诏找到了,先帝遗诏找到了!”宰相吕端拿着一个卷起来的暗黄色布帛急匆匆的从内殿出来,然后径自打开布帛读了起来,“先帝遗诏,立太子恒为新皇,即日起,继承皇位,钦此。”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臣立刻在赵恒的面前跪了下来。
  赵恒望着这些在不久前还与他一同上朝的臣子,有些无力地摆摆手:“众卿平身。”
  父皇的离世已经让他万分悲恸,宫里的变故他也已隐约知道了些,王继恩不想让他做皇帝他知道原因,就是怎么也想不明白,李皇后为什么会预谋要废了他而立大哥。他与元佐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并且都不是她的亲生儿子,她根本没必要这样。
  他突然觉得,做皇帝一点儿意思都没有,就是刚刚众臣跪下齐呼万岁,也让他打不起丝毫精神。
  “宰相大人,玉玺。”赵恒正想着,一个小太监抱着一个紫檀木的盒子出来,递给吕端。
  吕端将盒子慢慢打开,取出里面那方玲珑剔透的玺印,来到赵恒面前,严肃道:“新皇恒,跪下,接玺。”
  赵恒在吕端面前跪了下来,伸手接下玉玺,望着那造型精致的玺印,目光静默。
  为了它,有些人连亲情都不顾,这根本就是一个祸害。
  众臣再次跪下齐呼:“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恒匆忙起身,朝着大家摆摆手:“众卿家快快平身!”
  “皇上,王继恩怎么处置?”吕端问道。
  赵恒叹了口气,道:“留他一命罢,赶出皇宫去。”
  吕端并不置疑他所作出的处置,他知道他一向仁慈。接着,他又问道:“皇上,那登基大典的事……”
  “先帝灵柩在此,不宜太过热闹,其它照常,礼仪方面,尽量从简吧。”赵恒道,然后看向众臣,“众卿家先行回去罢,朕想一个人陪陪先帝。”
  “臣等告退。”众大臣先后退出福宁殿。
  望着大臣们渐渐离开,直到福宁殿只剩下几个守候的太监宫女,赵恒高高捧起玉玺,在太宗的灵前跪了下来,对着棺木发誓道:“父皇,父皇您安息吧,恒儿一定会好好治理国家,不会辜负父皇所托……”
  
  ————————————
  注:
  ①至道三年,即公元997年。
  关于真宗赵恒即为的时间,查阅了不少资料,有的上面说是公元997年,有的上面说是公元1003年。算了算时间,觉得997年的说法更为靠谱,文中便用了997年。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编辑:看江湖
举报
顶啦 0
踩啦 0
点击收藏。收藏后可以在会员中心快速找到我哦 收藏 0
登录 后再戳我哦
最近阅读者 更多
  • 神秘人
    qiu
  • 学生
    f7c
  • 学生
    rob
  • 学生
    sie
  • 学生
    k12
  • 学生
    eva
  • 学生
    akt
  • 学生
    cak
写个评论
请注意:反馈问题请到 建议反馈 页面,在此评论无法得到回复!
*  
验证码:今天是10月几日?(提示:22号)
      *

该编剧的其他作品

凤仪天下(历史)

年金牌VIP会员作品

同类推荐作品

丝路传说(主旋律, 爱情, 历史)
夭夭其折(卷一)(爱情, 历史)
新画皮之铁血(军事, 历史)
史家绝唱(家庭, 军事, 历史)

同类最新作品

大风之二 风雨苍黄(军事, 历史)
相机(军事, 历史)
新画皮之铁血(军事, 历史)
大风之一青萍之末(军事, 历史)
史家绝唱(家庭, 军事, 历史)
兄弟(历史)
北京东京南京(历史)

同类随机作品

我们的穿越爱情(历史)
朱砂痣记(爱情, 农村, 历史)
白毛女2(历史)
大风之二 风雨苍黄(军事, 历史)
长津湖三部曲(主旋律, 爱情, 历史)
烬山河(上)(爱情, 历史)
绝招(历史)
分享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