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小说
凤仪天下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李太后并没有参与操持家宴的事情,只是在宴会准备好的时候过来了,说些安抚大家的话。自从做了太后,她便开始安心地颐养天年,对于宫中事务,从来不去过问。
说是各宫嫔妃,其实人很少,杜凡儿被废后,宫里后妃加上皇后,加上刘娥,也总共只有六个人。如今李太后在场,加上小皇子赵祐,另加一些太监宫女在侧伺候,偌大的殿宇内,也依然显得冷清的厉害。
这皇宫之中并不仅仅是冷清,而且还十分寒冷。这天天气一直阴晴未定,到了下午,竟然飘起雪来,现在非但没有停止,反而越下越大,纷纷扬扬的飘落着,错乱了视线。即便大殿之内个个角落里都燃烧着炭火盆,也依然感觉寒冷的厉害。
宫里的人少,勾心斗角也就少,开场的客套之后,大家便只顾埋头吃东西,谁也不开口多说话,就连李太后与郭皇后多数时候都是缄默不语。
刘娥知晓自己的身份,能进得宫来实属不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然也不会去做这个出头鸟。她觉得自己突然有些想赵恒,这分别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让她感觉比过去在张耆府上两个人几个月的相别都要久,她不知道是这两年来经常有他陪在身边而渐渐接受不了离别,还是因为他身在前线让她放心不下。或者两者都有吧,她那么在乎他,而且随着年纪的增大,逐渐变得不再那么勇敢,接受不了离别。不过,她没有后悔当初劝他御驾亲征,他不仅是一个小女人可以依赖的夫君,他还是皇帝,是一国之君,他要对他的江山对他的臣民负责,而江山和臣民,哪一个都比儿女情长重要的多。
“瞧,有哀家这个老太婆在这里,你们都不怎么说话了。”沉默了许久,李太后突然开口道,“你们慢慢玩,哀家就先回了。”
“太后,您这是说哪里话呢,有您在这里,臣妾们高兴都还来不及呢!”才人陈清若急忙道。
“这媳妇儿,嘴真甜,”李太后笑道,“哀家年龄大了,身子有些乏,就不陪你们这些年轻人了。”
郭皇后见她真的有些疲劳,于是道:“那臣妾送您回去。”
李太后摆摆手,道:“不用了,祐儿还在这里呢,你好好照顾哀家的孙子,哀家有她们就够了。”说罢,转头看向身后的宫女。
听闻她这样说,赵祐放下手里的勺子,眨着一双滴溜溜的大眼睛,稚声稚气地道:“皇奶奶,祐儿与母后一起送您回去!”
“哎呦,乖皇孙,就不用了,外面那么大的雪,当心着凉。”李太后望着乖巧可爱的赵祐,慈爱地笑着,在宫女的搀扶下,慢慢起身。
刘娥忙起来道:“不如,皇后娘娘留下来照顾小皇子,让臣妾送母后回去罢。”
“是啊,母后不放心祐儿,不让臣妾送,就让姐姐送您回去罢。”郭皇后也起身劝道。
李太后犹豫了一番,点头答应,道:“只是下这么大的雪,嘉庆殿离得又远,真是麻烦你了。”
刘娥忙笑道:“母后说哪里话,臣妾送母后回去,是一个媳妇应尽得责任,哪有麻烦之说。”
说罢,她便走过去,拿起宫女手里的斗篷小心为她披上,搀扶着她向殿外走去。
“这么大的雪,你客套一下就可以了,还当真要送哀家回去呀!”走在白雪的映照下不太黑暗的宫道上,李太后叹息地说道,语气里带了些感动。
刘娥紧紧地搀扶着她,小心地随着她的步调,笑道:“这么大的雪,臣妾不放心母后一个人回去。”
“不是还有宫女嘛。”李太后回头看了一眼身后与她们隔了几步远跟着的宫女。
刘娥道:“宫女哪有媳妇贴心呢。”
听到贴心二字,李太后突然有些沉默,她一直盼望有个贴心的孩子,却一直没有盼来。许久,方才问道:“父母都还健在吗?家里还有什么人?”
刘娥摇摇头:“父亲在臣妾出生不久就去世了,母亲也在前些年过世了,家里还有一个兄长。”不过那兄长却并非血亲,而是没有一丁点儿血缘关系的龚美,现在理应说是刘美。
李太后抬眸望了望在寒风的吹拂下斜斜飘落的纷扬大雪,天气太冷,雪花被风吹打在脸上,不免有些微微的疼痛。
“你是个孝顺的孩子。”她低声说道。
刘娥微微静默,是啊,她是个孝顺的孩子,只是,此生再也没有机会守在父母身边尽孝,这才是最大的遗憾啊。怕李太后为她担忧,很快,她又笑了起来,在雪花的映衬下,笑容璀璨而夺目,轻轻说道:“所以,陪在母后身边,是臣妾好不容易盼来的尽孝的机会,一点儿都不麻烦,母后以后不要再赶臣妾走才好。”
“好,好,好媳妇,哀家不赶了。”李太后笑着说道,眼眶却有些湿润。
刘娥又道:“眼瞧着万安宫就要建好了,等母后挪去那里,离得近了,以后臣妾天天陪着您。”
李太后点点头,道:“恒儿虽不是哀家生的,却是哀家看着长大的,你别看他外表什么都不在乎的样子,那都是伪装的,他需要一个能真正知他懂他的人在身边。怡儿只是贤惠稳妥,却不是那个知心人,哀家知道你是,有你待在他身边,哀家也就放心了。”
“母后……”刘娥没想到李太后竟然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李太后接着道:“你与恒儿的情意,哀家都知道,哀家是选秀入宫的,没有你们那种难舍难分的爱情,真是有些羡慕你们啊!”
嘉庆殿虽然离得远,但是这样说着话,不觉也便到了。送李太后走入殿内,帮她脱下落满积雪的斗篷,看着宫女们将炉子都升起来,刘娥方才带着纤紫觅云离开嘉庆殿。
方才李太后说的那番话,让她愈发思念起赵恒来,总觉得许久没见了,久得让她无论如何都拼凑不出那个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面容。
外面的风雪更大了些,肆意的寒风夹杂着偌大的雪片打在脸上,如刀割一般。刘娥知道自己全身已经被冻透了,却暂且不想回聚绣殿去。
在宫中漫步许久,刘娥突然记起御花园的红梅已经开了,在这风雪交加的夜晚,枝条上遍布白雪,想必更会带上一种傲雪的风骨。赵恒喜欢红梅,刘娥便决定要去那片梅林看上一看,仿佛这样才能寄托她对赵恒的思念。
纤紫与觅云便默默跟在她身后,也不阻止。她们知道,刘美人只要决定了一件事情,谁阻止都没用,就连皇上都不能。
走到御花园,还没在梅林之中走多久,刘娥突然看到前方不远处,白雪之上有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因为离得太远,看不清楚,向觅云问道:“看到前面是什么了吗?”
觅云伸着脑袋看了一阵子,道:“美人,好像是个人。”
“这么大的雪,这里怎么会有人?”刘娥不解地道。
觅云摇摇头:“不知道。”
刘娥想了想,道:“走,过去看看。”
她们绕过几株寒梅来到那里,见是一个宫女倒在地上,身上已经覆上了一层薄薄的积雪。
纤紫走过去,拂落她脸上的雪片,伸手探了探她的鼻息,回过头来道:“美人,她还活着。”
“认不认得她?”刘娥蹲下身子,看了看那张清秀稚嫩的面容,顶多十五六岁的模样。
纤紫和觅云皆是摇头,觅云问道:“美人,我们该怎么办?”
刘娥思忖了片刻,道:“把她带回聚绣殿吧,在这儿一晚,就是活着也会被冻死的。”
觅云道声是,便与纤紫一起将那宫女扶起来,搀着她跟在刘娥身后回了聚绣殿。
聚绣殿里的太监宫女们见刘娥带了一个晕倒的宫女回来,都十分好奇,但是见她一副着急的样子,也便没敢多问。
刘娥吩咐纤紫为那宫女换了一套干净的衣裙,把她安置在东侧殿的床上,并命人把殿内的炉子点起来,让她暖和一些。
那救回来的宫女由纤紫觅云照看着,刘娥便自己回了正殿。
这晚是除夕之夜,中原人都有一夜不睡守岁的习惯,宫里也不例外。殿外回廊里挂满了一个个的大红灯笼,隔着糊了白纸的窗子亦能透得进来。刘娥在不睡觉的时候极为喜欢光明,命人将殿内所有的灯都点起来,因为无所事事,拿起案前的一卷古籍翻阅起来。
有书陪伴,并不煎熬的时间似乎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便迎来了四更的更漏声。
刘娥放下书卷,走到殿门口把门打开,看到大雪依然纷纷扬扬的飘落着,只是风似乎小了些。
这时,觅云突然急匆匆地从偏殿走出来,来到门口向刘娥禀告道:“美人,她已经醒了。”
“知道她是哪个宫里的了吗?”刘娥松了口气,懒懒的问道。虽然大半夜未眠不算煎熬,但却真的有些困了。
觅云摇摇头:“奴婢没问。”
刘娥强打着精神笑了笑:“好,我过去瞧瞧。”
刘娥穿过长长的回廊来到侧殿,绕过几扇雕花屏风走进内室,便看到纤紫正坐在床前拿着手巾为那小宫女擦拭额头。
听闻身后的动静,纤紫忙站起身来,道:“美人,她醒了。”
刘娥走到床边坐下来,微笑着伸出手去摸了摸她的额头,见不发烧,也便放下心来。
对上刘娥和善的笑容,小宫女眸中闪过一丝错愕,挣扎着要起来,低声问道:“奴婢这是在哪里?您是……”看她这身打扮,再加上这殿内的摆设,就知道她身份定不一般。
觅云道:“你晕倒在梅园,是我们刘美人救了你,你现在在刘美人的聚绣殿。”
“刘美人?奴婢拜见刘美人。”那小宫女慌忙起身,在床上跪了下来。
“不必多礼,”刘娥伸手扶她坐好,问道,“你是哪个宫里的宫女,为何会晕倒在梅园?”
一提到这个,那小宫女立刻眼泪盈盈,道:“奴婢是司制房的送衣宫女,叫李玉儿,前几天去拂云殿为徐才人送衣,不小心冲撞了戴才人,钟司制便罚奴婢去梅园跪着,不到天明不许起来。”
“这是戴才人的意思?”刘娥问道。
李玉儿点点头:“钟司制说得,她也救不了奴婢,让奴婢今天去跪,便是因为今天下了雪,又是除夕之夜,不会有人去梅园。”
“这不是成心要人性命吗,这戴才人也太狠了。”纤紫不满地道。
觅云也道:“杜才人被打入冷宫后,戴才人看上去安分了不少,没想到会做这么狠毒的事情。”
听闻两个人为她抱不平,李玉儿泪眼迷潆地道:“多亏刘美人救了奴婢,要不,奴婢早就死在梅园了。”
刘娥安抚地拍了拍她的肩膀,道:“我也是恰巧去了梅园,见你晕倒,便把你带了回来。你安心在我这聚绣殿养病,等身体好了,我让纤紫送你回去。”
一听到回去,李玉儿眸子里立即出现一丝惊恐之色,慌忙再次跪在刘娥面前:“美人,您救救奴婢吧,奴婢不想回司制房了,要不,会死在她们手里的,您收下奴婢吧,奴婢什么活都会干的。”
“这个……”刘娥稍微有些犹豫,心里明白戴小苑这样害一个宫女其实是做给徐梦怜看得,担心这样自己会和戴小苑之间产生间隙。虽然她本来就没有和她有多好,也不怕她,却不想在后宫中与人有怨。
“美人,求求您了。”李玉儿恳求地望着她。
纤紫也道:“美人,看她怪可怜的,您就收下她吧,我们也好多一个帮手。”
刘娥想了想,觉得相对于和睦来说,人命更重要,说不准这次没事,戴小苑以后还会害她,于是道:“好吧,那就留下吧。”
“多谢美人,”看到了希望,李玉儿拈起衣袖擦干眼泪,目光坚定地望着刘娥:“多谢美人救命收留之恩,奴婢一定誓死不忘美人大恩。”
刘娥微笑着扶她起来,道:“我收留你,不是指望你来报恩的,你身子弱,先躺着吧,养好病再说。”然后抬头看向觅云,“觅云,你去趟司制房,告诉钟司制,玉儿这丫头十分讨人喜欢,我把她留在聚绣殿了。”
说是各宫嫔妃,其实人很少,杜凡儿被废后,宫里后妃加上皇后,加上刘娥,也总共只有六个人。如今李太后在场,加上小皇子赵祐,另加一些太监宫女在侧伺候,偌大的殿宇内,也依然显得冷清的厉害。
这皇宫之中并不仅仅是冷清,而且还十分寒冷。这天天气一直阴晴未定,到了下午,竟然飘起雪来,现在非但没有停止,反而越下越大,纷纷扬扬的飘落着,错乱了视线。即便大殿之内个个角落里都燃烧着炭火盆,也依然感觉寒冷的厉害。
宫里的人少,勾心斗角也就少,开场的客套之后,大家便只顾埋头吃东西,谁也不开口多说话,就连李太后与郭皇后多数时候都是缄默不语。
刘娥知晓自己的身份,能进得宫来实属不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然也不会去做这个出头鸟。她觉得自己突然有些想赵恒,这分别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让她感觉比过去在张耆府上两个人几个月的相别都要久,她不知道是这两年来经常有他陪在身边而渐渐接受不了离别,还是因为他身在前线让她放心不下。或者两者都有吧,她那么在乎他,而且随着年纪的增大,逐渐变得不再那么勇敢,接受不了离别。不过,她没有后悔当初劝他御驾亲征,他不仅是一个小女人可以依赖的夫君,他还是皇帝,是一国之君,他要对他的江山对他的臣民负责,而江山和臣民,哪一个都比儿女情长重要的多。
“瞧,有哀家这个老太婆在这里,你们都不怎么说话了。”沉默了许久,李太后突然开口道,“你们慢慢玩,哀家就先回了。”
“太后,您这是说哪里话呢,有您在这里,臣妾们高兴都还来不及呢!”才人陈清若急忙道。
“这媳妇儿,嘴真甜,”李太后笑道,“哀家年龄大了,身子有些乏,就不陪你们这些年轻人了。”
郭皇后见她真的有些疲劳,于是道:“那臣妾送您回去。”
李太后摆摆手,道:“不用了,祐儿还在这里呢,你好好照顾哀家的孙子,哀家有她们就够了。”说罢,转头看向身后的宫女。
听闻她这样说,赵祐放下手里的勺子,眨着一双滴溜溜的大眼睛,稚声稚气地道:“皇奶奶,祐儿与母后一起送您回去!”
“哎呦,乖皇孙,就不用了,外面那么大的雪,当心着凉。”李太后望着乖巧可爱的赵祐,慈爱地笑着,在宫女的搀扶下,慢慢起身。
刘娥忙起来道:“不如,皇后娘娘留下来照顾小皇子,让臣妾送母后回去罢。”
“是啊,母后不放心祐儿,不让臣妾送,就让姐姐送您回去罢。”郭皇后也起身劝道。
李太后犹豫了一番,点头答应,道:“只是下这么大的雪,嘉庆殿离得又远,真是麻烦你了。”
刘娥忙笑道:“母后说哪里话,臣妾送母后回去,是一个媳妇应尽得责任,哪有麻烦之说。”
说罢,她便走过去,拿起宫女手里的斗篷小心为她披上,搀扶着她向殿外走去。
“这么大的雪,你客套一下就可以了,还当真要送哀家回去呀!”走在白雪的映照下不太黑暗的宫道上,李太后叹息地说道,语气里带了些感动。
刘娥紧紧地搀扶着她,小心地随着她的步调,笑道:“这么大的雪,臣妾不放心母后一个人回去。”
“不是还有宫女嘛。”李太后回头看了一眼身后与她们隔了几步远跟着的宫女。
刘娥道:“宫女哪有媳妇贴心呢。”
听到贴心二字,李太后突然有些沉默,她一直盼望有个贴心的孩子,却一直没有盼来。许久,方才问道:“父母都还健在吗?家里还有什么人?”
刘娥摇摇头:“父亲在臣妾出生不久就去世了,母亲也在前些年过世了,家里还有一个兄长。”不过那兄长却并非血亲,而是没有一丁点儿血缘关系的龚美,现在理应说是刘美。
李太后抬眸望了望在寒风的吹拂下斜斜飘落的纷扬大雪,天气太冷,雪花被风吹打在脸上,不免有些微微的疼痛。
“你是个孝顺的孩子。”她低声说道。
刘娥微微静默,是啊,她是个孝顺的孩子,只是,此生再也没有机会守在父母身边尽孝,这才是最大的遗憾啊。怕李太后为她担忧,很快,她又笑了起来,在雪花的映衬下,笑容璀璨而夺目,轻轻说道:“所以,陪在母后身边,是臣妾好不容易盼来的尽孝的机会,一点儿都不麻烦,母后以后不要再赶臣妾走才好。”
“好,好,好媳妇,哀家不赶了。”李太后笑着说道,眼眶却有些湿润。
刘娥又道:“眼瞧着万安宫就要建好了,等母后挪去那里,离得近了,以后臣妾天天陪着您。”
李太后点点头,道:“恒儿虽不是哀家生的,却是哀家看着长大的,你别看他外表什么都不在乎的样子,那都是伪装的,他需要一个能真正知他懂他的人在身边。怡儿只是贤惠稳妥,却不是那个知心人,哀家知道你是,有你待在他身边,哀家也就放心了。”
“母后……”刘娥没想到李太后竟然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李太后接着道:“你与恒儿的情意,哀家都知道,哀家是选秀入宫的,没有你们那种难舍难分的爱情,真是有些羡慕你们啊!”
嘉庆殿虽然离得远,但是这样说着话,不觉也便到了。送李太后走入殿内,帮她脱下落满积雪的斗篷,看着宫女们将炉子都升起来,刘娥方才带着纤紫觅云离开嘉庆殿。
方才李太后说的那番话,让她愈发思念起赵恒来,总觉得许久没见了,久得让她无论如何都拼凑不出那个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面容。
外面的风雪更大了些,肆意的寒风夹杂着偌大的雪片打在脸上,如刀割一般。刘娥知道自己全身已经被冻透了,却暂且不想回聚绣殿去。
在宫中漫步许久,刘娥突然记起御花园的红梅已经开了,在这风雪交加的夜晚,枝条上遍布白雪,想必更会带上一种傲雪的风骨。赵恒喜欢红梅,刘娥便决定要去那片梅林看上一看,仿佛这样才能寄托她对赵恒的思念。
纤紫与觅云便默默跟在她身后,也不阻止。她们知道,刘美人只要决定了一件事情,谁阻止都没用,就连皇上都不能。
走到御花园,还没在梅林之中走多久,刘娥突然看到前方不远处,白雪之上有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因为离得太远,看不清楚,向觅云问道:“看到前面是什么了吗?”
觅云伸着脑袋看了一阵子,道:“美人,好像是个人。”
“这么大的雪,这里怎么会有人?”刘娥不解地道。
觅云摇摇头:“不知道。”
刘娥想了想,道:“走,过去看看。”
她们绕过几株寒梅来到那里,见是一个宫女倒在地上,身上已经覆上了一层薄薄的积雪。
纤紫走过去,拂落她脸上的雪片,伸手探了探她的鼻息,回过头来道:“美人,她还活着。”
“认不认得她?”刘娥蹲下身子,看了看那张清秀稚嫩的面容,顶多十五六岁的模样。
纤紫和觅云皆是摇头,觅云问道:“美人,我们该怎么办?”
刘娥思忖了片刻,道:“把她带回聚绣殿吧,在这儿一晚,就是活着也会被冻死的。”
觅云道声是,便与纤紫一起将那宫女扶起来,搀着她跟在刘娥身后回了聚绣殿。
聚绣殿里的太监宫女们见刘娥带了一个晕倒的宫女回来,都十分好奇,但是见她一副着急的样子,也便没敢多问。
刘娥吩咐纤紫为那宫女换了一套干净的衣裙,把她安置在东侧殿的床上,并命人把殿内的炉子点起来,让她暖和一些。
那救回来的宫女由纤紫觅云照看着,刘娥便自己回了正殿。
这晚是除夕之夜,中原人都有一夜不睡守岁的习惯,宫里也不例外。殿外回廊里挂满了一个个的大红灯笼,隔着糊了白纸的窗子亦能透得进来。刘娥在不睡觉的时候极为喜欢光明,命人将殿内所有的灯都点起来,因为无所事事,拿起案前的一卷古籍翻阅起来。
有书陪伴,并不煎熬的时间似乎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便迎来了四更的更漏声。
刘娥放下书卷,走到殿门口把门打开,看到大雪依然纷纷扬扬的飘落着,只是风似乎小了些。
这时,觅云突然急匆匆地从偏殿走出来,来到门口向刘娥禀告道:“美人,她已经醒了。”
“知道她是哪个宫里的了吗?”刘娥松了口气,懒懒的问道。虽然大半夜未眠不算煎熬,但却真的有些困了。
觅云摇摇头:“奴婢没问。”
刘娥强打着精神笑了笑:“好,我过去瞧瞧。”
刘娥穿过长长的回廊来到侧殿,绕过几扇雕花屏风走进内室,便看到纤紫正坐在床前拿着手巾为那小宫女擦拭额头。
听闻身后的动静,纤紫忙站起身来,道:“美人,她醒了。”
刘娥走到床边坐下来,微笑着伸出手去摸了摸她的额头,见不发烧,也便放下心来。
对上刘娥和善的笑容,小宫女眸中闪过一丝错愕,挣扎着要起来,低声问道:“奴婢这是在哪里?您是……”看她这身打扮,再加上这殿内的摆设,就知道她身份定不一般。
觅云道:“你晕倒在梅园,是我们刘美人救了你,你现在在刘美人的聚绣殿。”
“刘美人?奴婢拜见刘美人。”那小宫女慌忙起身,在床上跪了下来。
“不必多礼,”刘娥伸手扶她坐好,问道,“你是哪个宫里的宫女,为何会晕倒在梅园?”
一提到这个,那小宫女立刻眼泪盈盈,道:“奴婢是司制房的送衣宫女,叫李玉儿,前几天去拂云殿为徐才人送衣,不小心冲撞了戴才人,钟司制便罚奴婢去梅园跪着,不到天明不许起来。”
“这是戴才人的意思?”刘娥问道。
李玉儿点点头:“钟司制说得,她也救不了奴婢,让奴婢今天去跪,便是因为今天下了雪,又是除夕之夜,不会有人去梅园。”
“这不是成心要人性命吗,这戴才人也太狠了。”纤紫不满地道。
觅云也道:“杜才人被打入冷宫后,戴才人看上去安分了不少,没想到会做这么狠毒的事情。”
听闻两个人为她抱不平,李玉儿泪眼迷潆地道:“多亏刘美人救了奴婢,要不,奴婢早就死在梅园了。”
刘娥安抚地拍了拍她的肩膀,道:“我也是恰巧去了梅园,见你晕倒,便把你带了回来。你安心在我这聚绣殿养病,等身体好了,我让纤紫送你回去。”
一听到回去,李玉儿眸子里立即出现一丝惊恐之色,慌忙再次跪在刘娥面前:“美人,您救救奴婢吧,奴婢不想回司制房了,要不,会死在她们手里的,您收下奴婢吧,奴婢什么活都会干的。”
“这个……”刘娥稍微有些犹豫,心里明白戴小苑这样害一个宫女其实是做给徐梦怜看得,担心这样自己会和戴小苑之间产生间隙。虽然她本来就没有和她有多好,也不怕她,却不想在后宫中与人有怨。
“美人,求求您了。”李玉儿恳求地望着她。
纤紫也道:“美人,看她怪可怜的,您就收下她吧,我们也好多一个帮手。”
刘娥想了想,觉得相对于和睦来说,人命更重要,说不准这次没事,戴小苑以后还会害她,于是道:“好吧,那就留下吧。”
“多谢美人,”看到了希望,李玉儿拈起衣袖擦干眼泪,目光坚定地望着刘娥:“多谢美人救命收留之恩,奴婢一定誓死不忘美人大恩。”
刘娥微笑着扶她起来,道:“我收留你,不是指望你来报恩的,你身子弱,先躺着吧,养好病再说。”然后抬头看向觅云,“觅云,你去趟司制房,告诉钟司制,玉儿这丫头十分讨人喜欢,我把她留在聚绣殿了。”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