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43060
阅读:5035
发表:2021/9/9
108章 主旋律,,军事 小说
《远东神机》第28-54章
1-27
28-54
55-81
82-108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廖柯夫不知道这样做,会不会让安卓娅有些不高兴,因为以前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不辞而别。不过,他相信她会理解的,只是不想让她为自己更加担心而已。
廖柯夫把黄绿色的篷布拉了下来,露出了那辆乌拉尔摩托车,把它推出后门,然后跨腿骑了上去。
周围没有任何人,正是离开的最好时机。
廖柯夫发动了摩托车,乌拉尔的引擎轰鸣起来,邻居的一条狗跟着叫了一声。还没等那条狗叫第二声的时候,他已经骑着摩托车跑远了。
一辆美式的威利斯吉普车停在路边,这是苏美两军签订协议后,从美国进来的装备。
在预定地点见到鲍里斯少将,廖柯夫并没有感到意外,维德米拉已经告诉他了,在他们出发之前,鲍里斯少将想见他一面。
鲍里斯少将以前从没有送过廖柯夫出发执行任务,他也很少为这样的行动小队送行。这些事情都是马斯特上校的活儿,有时候上校也会让他的女秘书维德米拉代劳。
对廖柯夫来说,他不大在意谁来为自己小队送行,只要那位罗特莱少校别来就行,他不想一开始就把坏情绪带到执行的任务当中。
坐在吉普车副驾驶座上的鲍里斯少将,对着刚从摩托车下来的廖柯夫说,“上来,廖柯夫,坐我的车一起走吧。”
廖柯夫把自己的摩托车交给从吉普车后排下来的一位年轻军官手里,并叮嘱他一句,“快没油了,帮我加点油。”然后,他跳上吉普车,坐在了后座上,从眼角看到自己的宝贝摩托,朝着相反的方向被骑走了。
威利斯吉普车沿着公路向北面驶去。初秋的早晨,已经带有寒意的秋风,在车窗外呼呼作响,而车内的他们,却都一声不响地随着车体微微颠簸着。
突然,鲍里斯少将好像看到了什么,或者想起了什么,对身后的廖柯夫说,“走之前我们喝一杯,怎么样,小伙子?”没等廖柯夫回答,鲍里斯少将侧身对司机低语了几句。
威利斯吉普车把他们放在一个路边的乡村小酒馆里,而司机知趣地坐在外面的车里等着。
清早的小酒馆,几乎没有什么人。一早生起的炉子,烧得正旺,让屋子里面很温暖、很舒适,带给小酒馆一种浓郁的乡村魅力。
鲍里斯少将若有所思地小口啜着手里杯中的酒,低着头问着廖柯夫,“你是不是一直在想,我为什么选你来完成这个任务,廖柯夫?”
“我想过这个问题,少将。”廖柯夫坦诚地回答。
“本来,我不想事情的原委对你说的,”鲍里斯少将抬起头,注视着廖柯夫,“现在我倒觉得,还是在你出发之前,告诉你会更好些。”
又来了,廖柯夫心想,把一名战士送上前线,不需要什么理由。不过,能在出发之前,听听领导谈些什么,对完成这个任务,肯定会有好处的。
鲍里斯少将接着说,“当我们从准确情报来源,得知日本人在试验新飞机的时候,我们就很清楚,要摧毁日本人的美梦,必须得到当地抗日游击队的全力配合,否则完成不了这么艰巨的任务。我们通过原共产国际的关系,联系上了当地的抗日游击队,他们的头儿叫杨兆林。”
廖柯夫认真地听着。他以前知道一些抗日游击队的事情,而这个杨兆林,对廖柯夫来说,并不熟悉。廖柯夫一直非常佩服,能在白山黑水间坚持抗战的那些英雄们,他愿意和这样勇敢的人一起并肩战斗。
“他们游击队,没有无线电这样的通讯设备,” 鲍里斯少将继续说着,“所以彼此的通讯联系非常困难,只好采取原始的方式派人送信送情报,而且也会经常失去联系。不过,杨兆林的队伍战斗力还算比较强,人员虽然不多,但就像一根钉子那样,插在日本鬼子的心口窝上。”
鲍里斯少将加重了语气,“所以,我们这次联系上之后,决定和他们保持长久的合作。他们也同意了,不过,他们提出了一个条件,让我们觉得很意外。”
“是什么条件?”廖柯夫小声问道。
“条件是,我们派去的人,必须要由指定的一个人带队。”
“谁?”廖柯夫问。
“就是,你。”鲍里斯少将盯着廖柯夫的眼睛,停顿下来。
“他们怎么知道我呢?”廖柯夫问道。
“是的,我们也很奇怪。不过,经过严格地审查,我们认为,你真的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没准儿还是个唯一合适的人选。” 鲍里斯少将沉稳地说。
“合不合适,还要在战斗中检验。”廖柯夫自信并谦虚地说。
“廖柯夫,我现在严肃地问你,你认识那个杨兆林吗?” 鲍里斯少将注视着廖柯夫。
“我不认识他,少将,”廖柯夫又补充了一句,“至少不认识叫这个名字的人。”
“好吧,不管怎么样,廖柯夫,你心里要有个数。尽管我们相信自己的情报系统,但也要警觉是不是日本鬼子在诱捕你,毕竟你去了几次北满,把日本人搞得天昏地暗的。以前也出过这样的事儿,特战部的人一落地,就落到日本人的手里了。”
“是,少将,我会注意的。”廖柯夫承认,鲍里斯少将看上去有些担忧,这么重要的任务,哪怕出现一丝一毫的差错,也会导致满盘皆输的。
“多加小心,年轻人,”鲍里斯少将给了廖柯夫一个很勉强的微笑,“来,把这杯酒干喽,刚才说的都把它咽到肚子里,廖柯夫,我送你们出发,祝一切顺利!”
廖柯夫明白鲍里斯少将说的话里面的含义。很显然,在出发前的最后一刻,鲍里斯少将才告诉他有关杨兆林的事情,是对他的担心,也是对他的信任,并且不想让他把这种担忧带给他的小队。
看来,这项任务要比自己想象得还要艰巨复杂,随身携带的那小瓶氰化物,也许应该攥在手里,而不是放在贴身口袋里。
他们碰了杯,把最后一杯酒干掉。然后,他们回到车里,驱车又开了几里路,把廖柯夫送到机场附近的一个特战部安全屋。廖柯夫在这里与蒋毅帆和崔龙吉会合,在夜间登上飞往北满的飞机之前,还要在这里呆上最后的几个小时。
威利斯吉普车停在路边,廖柯夫正准备下车,坐在前排的鲍里斯少将回过头来,“顺便说一句,廖柯夫,总参情报局的曼斯基局长,前两天给我来电话提到你了。”
“说我什么啦?”廖柯夫停下跨出车的腿。
“他对我说,你的人叫廖柯夫的,前几天和我的人发生了点不愉快。” 鲍里斯少将微笑地问着廖柯夫,“是吗,廖柯夫?说你弄断了那个家伙的胳膊。真的吗?”
“就是胳膊脱臼了,没弄断。开始我不知道他是总参的人,他们一直在跟踪我,狗抓耗子,他们真是多管闲事,耗子再小也有急眼的时候。对吧,少将?”廖柯夫回答。
第 48 章
廖柯夫一走进集合地点的秘密屋,蒋毅帆就迎了上来,“廖队长,你都去哪儿了?”
“哈哈,我还想问问你们呢!”廖柯夫对着蒋毅帆,和他身后的崔龙吉说着,“训练得怎么样?”
“收获大大的。”崔龙吉模仿着日本人的语气。
“还有不少都没来得及学。”蒋毅帆说。
“我们要提前出发,所以只能训练到这里了。现在先检查一下装备,然后休息几个小时,晚上我们去机场的空军食堂吃饭。”廖柯夫说。
“最后的晚餐?”蒋毅帆笑着说。
“训练营的伙食太差,临走前应该吃点好的了。” 崔龙吉说。
“然后呢?” 蒋毅帆问。
“好像是这些,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廖柯夫看了看大家。
“就这些吗?”蒋毅帆接着问。
“你什么意思?”廖柯夫反问道。
“不对吧,”蒋毅帆坐在了椅子上,把身体向后伸展着,双手合拢在一起,抱在后脑勺上,“我怎么有种奇怪的感觉,你可没有把全部都告诉给我们,队长同志,你可是消失了好几天呀,也不告诉我们,你都去哪儿了。”
“我去哪儿了,千里之外的莫斯科都知道,”廖柯夫话中有话地笑着说,“他们没有告诉你?”
“谁告诉我?唉,我怎么觉得这里面有故事呢?讲出来听听。”蒋毅帆追问着。
廖柯夫知道这纯粹是蒋毅帆的本能,他这个人聪慧、敏感,对事物的把握力很强,给自己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不是每个人都有第六感的。而对一个特工,第六感则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候甚至要比视觉和听觉还要重要。
面对廖柯夫的沉默,蒋毅帆让步地举起双手,“现在不说也行,反正你欠我们一个故事,记住了啊。”
廖柯夫笑了,无言地点了点头。
“对了,廖柯夫,刚才有个女的在找你。” 蒋毅帆好像猛然想起来什么。
“一个女的?”廖柯夫问。
“是头儿的秘书维德米拉。”崔龙吉说。
“是她呀,”廖柯夫不得不掩饰自己的失望。
看起来领导们对此次行动还是很重视的,廖柯夫心想,鲍里斯少将亲自送我并单独谈话,接着马斯特上校又派他的女秘书来看我们。这次行动真的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可这一切并不是廖柯夫所希望的低调低调再低调。
女秘书是不是有些婆婆妈妈的,在上飞机之前,要再仔细检查一下,别把军队在这里的一些证件随身带走,一切带有本地特征或信息的物品,都要全部清理干净。
女人呐,就是细心。
他们跟着廖柯夫走上了顶层的小阁楼,这里被改造成一个临时的微型营房,不大的房间里,挤着两个低矮的上下床。廖柯夫走到了最里面、离门最远的那个下铺,他已经习惯了这张床,几乎每次执行任务前,都在这里休息片刻。
当廖柯夫刚躺下时,上铺的崔龙吉就伸出一个脑袋下来,“你能睡着吗?我可不知道,在这个时候该怎么睡觉。”
“有时间就睡,这可是我们的基本功。睡好吃好,才能把事儿做好。另外,鬼知道下次是什么时候,才能有时间再睡一觉。”
“也对哈,那我试试看。”崔龙吉点点头。
廖柯夫躺下了闭上眼睛。其实,他也一时难以入睡。刚才,当蒋毅帆一提到有个女的在找他时,他立刻想到的是娜秋莎。现在,他感到那真是一个本能而愚蠢的念头。娜秋莎根本就不知道他在执行这项任务。
不知道为什么,一想到娜秋莎,廖柯夫心里就充满着一种别样的感觉。是希望,也是渺茫。是思念,也是遗忘。
理智地想,他应该尽力让娜秋莎远离自己的生活。工作上,另当别论。可实际上,或是感情上,怎么一听到她会出现在身旁,就会感到兴奋呢?他怎么像个多愁善感的中学生了呢?
马上要启程出发了,所有的私心杂念都要屏蔽掉,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新的艰巨任务之中,廖柯夫在内心里不断地提醒着自己。
第 49 章
马斯特上校的秘书维德米拉在空军基地等着他们。
海燕行动小队携带的装备都放在车架上,他们有条不紊地逐一检查着。
有一些装备是那位叶戈尔少校在白房子精心设计制作组装的,一天前就运到了这里。还有一些模仿当地老百姓的衣服也做好拉过来了,都叠得整整齐齐放在那里。那些新缝制的衣服,经过神奇的改造,看起来好像穿了很多年了似的。
所有这些装备,在飞机飞到降落区的时候,都会从飞机上一起扔下来。
崔龙吉反复检查着无线电收发报机,这是他的分工与职责。接着他又检查了自己携带的武器,是一把口径为.32小巧轻便的手枪。
“你带那个破玩具干什么?”蒋毅帆一边检查着自己的布朗宁手枪,一边问着崔龙吉。蒋毅帆更喜欢自己的布朗宁,口径.45的子弹具有更强的杀伤力,还有13发弹匣的火力储备。
“这可不是玩具,”崔龙吉一边回答,一边用他伸出的手掌掂量着自己的小手枪,“你别看它小,这可是个厉害的武器。正因为它小,更容易隐藏。当日本鬼子离你很近的时候,出其不意才是制胜的法宝。”
蒋毅帆看了一眼崔龙吉,没再吱声,心里想,等到战场上去看看是谁的厉害。
廖柯夫把自己的鲁格P08连同其它的随身物品,包括一个装着假证件和那五颗钻石的小袋子,一起装进背包里,准备在跳伞时随身携带。
“廖柯夫,你怎么还用一把日本的王八盒子?那破家伙不好用,一到关键时刻就卡壳。”蒋毅帆问。
“你看清楚了好不好,这哪是王八盒子,人家分明是原装的鲁格P08。”廖柯夫把刚装好的手枪又拿了出来。
“原装的鲁格?我看看。”崔龙吉也凑了过来。
“我听说过,但没有见过,”蒋毅帆一边端详着手枪一边说着,“人家德国枪的工艺确实精湛。”
廖柯夫解释说,他一开始也以为是王八盒子呢,后来从日本鬼子手里缴获过来,拿到手里才发现是一把德国手枪。
“等我也去缴获一把,是少佐以上的军官才有吧?”崔龙吉抬头看着廖柯夫。
“军官大都配日本手枪。对了,据说日本鬼子给他们的特工,新配的手枪都是鲁格P08,包括给特工中的汉奸。”廖柯夫说。
“汉奸最可恶了。”蒋毅帆说。
“确实,汉奸有时候比小鬼子更坏,对同胞下手更狠。如果汉奸做了鬼子的特工,对我们来讲,可能更危险。他们熟悉当地的情况,了解国人的风俗习惯,容易分辨出外来人与本地人的细微差别。”廖柯夫说着。
“我最恨这种汉奸了,见一个杀一个。”崔龙吉有点气势汹汹地说。
“你们叫汉奸,我们叫俄奸,”站在一旁一直没说话的维德米拉插了进来,“我有时候就不明白了,为什么这些人敌我不分?你不出来和敌人干也就罢了,反倒帮着敌人残害同胞。”
“有没有日奸?”蒋毅帆有点坏笑地问着,“是不是有日奸的话,就应该帮助我们了?”
维德米拉好像想起了什么,她从自己的小包里掏出一个小铁盒打开,对三个男人说着,“来,一人一个。”
“这是什么?”蒋毅帆看着打开的那个小盒子问道。
“钮扣,”廖柯夫替领导的女秘书回答道。
“我能看出来那是钮扣,我的队长,”蒋毅帆淡淡地说,“可干嘛要给我们这个?”
“这是特战部的传统。你们冒着生命危险,为他们去执行重要的任务,他们送你一份礼物,以表示感谢。”廖柯夫笑着看了一眼维德米拉。
“你别开玩笑了。”蒋毅帆说。
“特别的礼物,它会带你上天堂。”廖柯夫说。
“什么?”蒋毅帆好像没听懂,仔细地看了看钮扣。
“我知道是什么了。”崔龙吉小声说。
维德米拉点点头,“对,以前的礼物,可能是一支钢笔、一个小玻璃瓶、一个打火机什么的,这次是一枚钮扣,把它缝在衣服上,它会在你最后的时刻帮你一把。”
“我宁愿相信里面是金子,而不是他妈的什么氰化物胶囊,”蒋毅帆也明白了钮扣的含义。
“它们可比金子贵重。”维德米拉最后说了一句。
海燕行动小队的三个人,分别把女秘书的小礼物小心地放进自己的口袋里。
第 50 章
他们确实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吃到下一顿饭,所以他们敞开了肚子,尽情地享受着空军基地食堂里的美味佳肴。
战争时期,能有什么美味佳肴,有一大块肉,已经很不错了。
廖柯夫把黄绿色的篷布拉了下来,露出了那辆乌拉尔摩托车,把它推出后门,然后跨腿骑了上去。
周围没有任何人,正是离开的最好时机。
廖柯夫发动了摩托车,乌拉尔的引擎轰鸣起来,邻居的一条狗跟着叫了一声。还没等那条狗叫第二声的时候,他已经骑着摩托车跑远了。
一辆美式的威利斯吉普车停在路边,这是苏美两军签订协议后,从美国进来的装备。
在预定地点见到鲍里斯少将,廖柯夫并没有感到意外,维德米拉已经告诉他了,在他们出发之前,鲍里斯少将想见他一面。
鲍里斯少将以前从没有送过廖柯夫出发执行任务,他也很少为这样的行动小队送行。这些事情都是马斯特上校的活儿,有时候上校也会让他的女秘书维德米拉代劳。
对廖柯夫来说,他不大在意谁来为自己小队送行,只要那位罗特莱少校别来就行,他不想一开始就把坏情绪带到执行的任务当中。
坐在吉普车副驾驶座上的鲍里斯少将,对着刚从摩托车下来的廖柯夫说,“上来,廖柯夫,坐我的车一起走吧。”
廖柯夫把自己的摩托车交给从吉普车后排下来的一位年轻军官手里,并叮嘱他一句,“快没油了,帮我加点油。”然后,他跳上吉普车,坐在了后座上,从眼角看到自己的宝贝摩托,朝着相反的方向被骑走了。
威利斯吉普车沿着公路向北面驶去。初秋的早晨,已经带有寒意的秋风,在车窗外呼呼作响,而车内的他们,却都一声不响地随着车体微微颠簸着。
突然,鲍里斯少将好像看到了什么,或者想起了什么,对身后的廖柯夫说,“走之前我们喝一杯,怎么样,小伙子?”没等廖柯夫回答,鲍里斯少将侧身对司机低语了几句。
威利斯吉普车把他们放在一个路边的乡村小酒馆里,而司机知趣地坐在外面的车里等着。
清早的小酒馆,几乎没有什么人。一早生起的炉子,烧得正旺,让屋子里面很温暖、很舒适,带给小酒馆一种浓郁的乡村魅力。
鲍里斯少将若有所思地小口啜着手里杯中的酒,低着头问着廖柯夫,“你是不是一直在想,我为什么选你来完成这个任务,廖柯夫?”
“我想过这个问题,少将。”廖柯夫坦诚地回答。
“本来,我不想事情的原委对你说的,”鲍里斯少将抬起头,注视着廖柯夫,“现在我倒觉得,还是在你出发之前,告诉你会更好些。”
又来了,廖柯夫心想,把一名战士送上前线,不需要什么理由。不过,能在出发之前,听听领导谈些什么,对完成这个任务,肯定会有好处的。
鲍里斯少将接着说,“当我们从准确情报来源,得知日本人在试验新飞机的时候,我们就很清楚,要摧毁日本人的美梦,必须得到当地抗日游击队的全力配合,否则完成不了这么艰巨的任务。我们通过原共产国际的关系,联系上了当地的抗日游击队,他们的头儿叫杨兆林。”
廖柯夫认真地听着。他以前知道一些抗日游击队的事情,而这个杨兆林,对廖柯夫来说,并不熟悉。廖柯夫一直非常佩服,能在白山黑水间坚持抗战的那些英雄们,他愿意和这样勇敢的人一起并肩战斗。
“他们游击队,没有无线电这样的通讯设备,” 鲍里斯少将继续说着,“所以彼此的通讯联系非常困难,只好采取原始的方式派人送信送情报,而且也会经常失去联系。不过,杨兆林的队伍战斗力还算比较强,人员虽然不多,但就像一根钉子那样,插在日本鬼子的心口窝上。”
鲍里斯少将加重了语气,“所以,我们这次联系上之后,决定和他们保持长久的合作。他们也同意了,不过,他们提出了一个条件,让我们觉得很意外。”
“是什么条件?”廖柯夫小声问道。
“条件是,我们派去的人,必须要由指定的一个人带队。”
“谁?”廖柯夫问。
“就是,你。”鲍里斯少将盯着廖柯夫的眼睛,停顿下来。
“他们怎么知道我呢?”廖柯夫问道。
“是的,我们也很奇怪。不过,经过严格地审查,我们认为,你真的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没准儿还是个唯一合适的人选。” 鲍里斯少将沉稳地说。
“合不合适,还要在战斗中检验。”廖柯夫自信并谦虚地说。
“廖柯夫,我现在严肃地问你,你认识那个杨兆林吗?” 鲍里斯少将注视着廖柯夫。
“我不认识他,少将,”廖柯夫又补充了一句,“至少不认识叫这个名字的人。”
“好吧,不管怎么样,廖柯夫,你心里要有个数。尽管我们相信自己的情报系统,但也要警觉是不是日本鬼子在诱捕你,毕竟你去了几次北满,把日本人搞得天昏地暗的。以前也出过这样的事儿,特战部的人一落地,就落到日本人的手里了。”
“是,少将,我会注意的。”廖柯夫承认,鲍里斯少将看上去有些担忧,这么重要的任务,哪怕出现一丝一毫的差错,也会导致满盘皆输的。
“多加小心,年轻人,”鲍里斯少将给了廖柯夫一个很勉强的微笑,“来,把这杯酒干喽,刚才说的都把它咽到肚子里,廖柯夫,我送你们出发,祝一切顺利!”
廖柯夫明白鲍里斯少将说的话里面的含义。很显然,在出发前的最后一刻,鲍里斯少将才告诉他有关杨兆林的事情,是对他的担心,也是对他的信任,并且不想让他把这种担忧带给他的小队。
看来,这项任务要比自己想象得还要艰巨复杂,随身携带的那小瓶氰化物,也许应该攥在手里,而不是放在贴身口袋里。
他们碰了杯,把最后一杯酒干掉。然后,他们回到车里,驱车又开了几里路,把廖柯夫送到机场附近的一个特战部安全屋。廖柯夫在这里与蒋毅帆和崔龙吉会合,在夜间登上飞往北满的飞机之前,还要在这里呆上最后的几个小时。
威利斯吉普车停在路边,廖柯夫正准备下车,坐在前排的鲍里斯少将回过头来,“顺便说一句,廖柯夫,总参情报局的曼斯基局长,前两天给我来电话提到你了。”
“说我什么啦?”廖柯夫停下跨出车的腿。
“他对我说,你的人叫廖柯夫的,前几天和我的人发生了点不愉快。” 鲍里斯少将微笑地问着廖柯夫,“是吗,廖柯夫?说你弄断了那个家伙的胳膊。真的吗?”
“就是胳膊脱臼了,没弄断。开始我不知道他是总参的人,他们一直在跟踪我,狗抓耗子,他们真是多管闲事,耗子再小也有急眼的时候。对吧,少将?”廖柯夫回答。
第 48 章
廖柯夫一走进集合地点的秘密屋,蒋毅帆就迎了上来,“廖队长,你都去哪儿了?”
“哈哈,我还想问问你们呢!”廖柯夫对着蒋毅帆,和他身后的崔龙吉说着,“训练得怎么样?”
“收获大大的。”崔龙吉模仿着日本人的语气。
“还有不少都没来得及学。”蒋毅帆说。
“我们要提前出发,所以只能训练到这里了。现在先检查一下装备,然后休息几个小时,晚上我们去机场的空军食堂吃饭。”廖柯夫说。
“最后的晚餐?”蒋毅帆笑着说。
“训练营的伙食太差,临走前应该吃点好的了。” 崔龙吉说。
“然后呢?” 蒋毅帆问。
“好像是这些,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廖柯夫看了看大家。
“就这些吗?”蒋毅帆接着问。
“你什么意思?”廖柯夫反问道。
“不对吧,”蒋毅帆坐在了椅子上,把身体向后伸展着,双手合拢在一起,抱在后脑勺上,“我怎么有种奇怪的感觉,你可没有把全部都告诉给我们,队长同志,你可是消失了好几天呀,也不告诉我们,你都去哪儿了。”
“我去哪儿了,千里之外的莫斯科都知道,”廖柯夫话中有话地笑着说,“他们没有告诉你?”
“谁告诉我?唉,我怎么觉得这里面有故事呢?讲出来听听。”蒋毅帆追问着。
廖柯夫知道这纯粹是蒋毅帆的本能,他这个人聪慧、敏感,对事物的把握力很强,给自己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不是每个人都有第六感的。而对一个特工,第六感则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候甚至要比视觉和听觉还要重要。
面对廖柯夫的沉默,蒋毅帆让步地举起双手,“现在不说也行,反正你欠我们一个故事,记住了啊。”
廖柯夫笑了,无言地点了点头。
“对了,廖柯夫,刚才有个女的在找你。” 蒋毅帆好像猛然想起来什么。
“一个女的?”廖柯夫问。
“是头儿的秘书维德米拉。”崔龙吉说。
“是她呀,”廖柯夫不得不掩饰自己的失望。
看起来领导们对此次行动还是很重视的,廖柯夫心想,鲍里斯少将亲自送我并单独谈话,接着马斯特上校又派他的女秘书来看我们。这次行动真的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可这一切并不是廖柯夫所希望的低调低调再低调。
女秘书是不是有些婆婆妈妈的,在上飞机之前,要再仔细检查一下,别把军队在这里的一些证件随身带走,一切带有本地特征或信息的物品,都要全部清理干净。
女人呐,就是细心。
他们跟着廖柯夫走上了顶层的小阁楼,这里被改造成一个临时的微型营房,不大的房间里,挤着两个低矮的上下床。廖柯夫走到了最里面、离门最远的那个下铺,他已经习惯了这张床,几乎每次执行任务前,都在这里休息片刻。
当廖柯夫刚躺下时,上铺的崔龙吉就伸出一个脑袋下来,“你能睡着吗?我可不知道,在这个时候该怎么睡觉。”
“有时间就睡,这可是我们的基本功。睡好吃好,才能把事儿做好。另外,鬼知道下次是什么时候,才能有时间再睡一觉。”
“也对哈,那我试试看。”崔龙吉点点头。
廖柯夫躺下了闭上眼睛。其实,他也一时难以入睡。刚才,当蒋毅帆一提到有个女的在找他时,他立刻想到的是娜秋莎。现在,他感到那真是一个本能而愚蠢的念头。娜秋莎根本就不知道他在执行这项任务。
不知道为什么,一想到娜秋莎,廖柯夫心里就充满着一种别样的感觉。是希望,也是渺茫。是思念,也是遗忘。
理智地想,他应该尽力让娜秋莎远离自己的生活。工作上,另当别论。可实际上,或是感情上,怎么一听到她会出现在身旁,就会感到兴奋呢?他怎么像个多愁善感的中学生了呢?
马上要启程出发了,所有的私心杂念都要屏蔽掉,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新的艰巨任务之中,廖柯夫在内心里不断地提醒着自己。
第 49 章
马斯特上校的秘书维德米拉在空军基地等着他们。
海燕行动小队携带的装备都放在车架上,他们有条不紊地逐一检查着。
有一些装备是那位叶戈尔少校在白房子精心设计制作组装的,一天前就运到了这里。还有一些模仿当地老百姓的衣服也做好拉过来了,都叠得整整齐齐放在那里。那些新缝制的衣服,经过神奇的改造,看起来好像穿了很多年了似的。
所有这些装备,在飞机飞到降落区的时候,都会从飞机上一起扔下来。
崔龙吉反复检查着无线电收发报机,这是他的分工与职责。接着他又检查了自己携带的武器,是一把口径为.32小巧轻便的手枪。
“你带那个破玩具干什么?”蒋毅帆一边检查着自己的布朗宁手枪,一边问着崔龙吉。蒋毅帆更喜欢自己的布朗宁,口径.45的子弹具有更强的杀伤力,还有13发弹匣的火力储备。
“这可不是玩具,”崔龙吉一边回答,一边用他伸出的手掌掂量着自己的小手枪,“你别看它小,这可是个厉害的武器。正因为它小,更容易隐藏。当日本鬼子离你很近的时候,出其不意才是制胜的法宝。”
蒋毅帆看了一眼崔龙吉,没再吱声,心里想,等到战场上去看看是谁的厉害。
廖柯夫把自己的鲁格P08连同其它的随身物品,包括一个装着假证件和那五颗钻石的小袋子,一起装进背包里,准备在跳伞时随身携带。
“廖柯夫,你怎么还用一把日本的王八盒子?那破家伙不好用,一到关键时刻就卡壳。”蒋毅帆问。
“你看清楚了好不好,这哪是王八盒子,人家分明是原装的鲁格P08。”廖柯夫把刚装好的手枪又拿了出来。
“原装的鲁格?我看看。”崔龙吉也凑了过来。
“我听说过,但没有见过,”蒋毅帆一边端详着手枪一边说着,“人家德国枪的工艺确实精湛。”
廖柯夫解释说,他一开始也以为是王八盒子呢,后来从日本鬼子手里缴获过来,拿到手里才发现是一把德国手枪。
“等我也去缴获一把,是少佐以上的军官才有吧?”崔龙吉抬头看着廖柯夫。
“军官大都配日本手枪。对了,据说日本鬼子给他们的特工,新配的手枪都是鲁格P08,包括给特工中的汉奸。”廖柯夫说。
“汉奸最可恶了。”蒋毅帆说。
“确实,汉奸有时候比小鬼子更坏,对同胞下手更狠。如果汉奸做了鬼子的特工,对我们来讲,可能更危险。他们熟悉当地的情况,了解国人的风俗习惯,容易分辨出外来人与本地人的细微差别。”廖柯夫说着。
“我最恨这种汉奸了,见一个杀一个。”崔龙吉有点气势汹汹地说。
“你们叫汉奸,我们叫俄奸,”站在一旁一直没说话的维德米拉插了进来,“我有时候就不明白了,为什么这些人敌我不分?你不出来和敌人干也就罢了,反倒帮着敌人残害同胞。”
“有没有日奸?”蒋毅帆有点坏笑地问着,“是不是有日奸的话,就应该帮助我们了?”
维德米拉好像想起了什么,她从自己的小包里掏出一个小铁盒打开,对三个男人说着,“来,一人一个。”
“这是什么?”蒋毅帆看着打开的那个小盒子问道。
“钮扣,”廖柯夫替领导的女秘书回答道。
“我能看出来那是钮扣,我的队长,”蒋毅帆淡淡地说,“可干嘛要给我们这个?”
“这是特战部的传统。你们冒着生命危险,为他们去执行重要的任务,他们送你一份礼物,以表示感谢。”廖柯夫笑着看了一眼维德米拉。
“你别开玩笑了。”蒋毅帆说。
“特别的礼物,它会带你上天堂。”廖柯夫说。
“什么?”蒋毅帆好像没听懂,仔细地看了看钮扣。
“我知道是什么了。”崔龙吉小声说。
维德米拉点点头,“对,以前的礼物,可能是一支钢笔、一个小玻璃瓶、一个打火机什么的,这次是一枚钮扣,把它缝在衣服上,它会在你最后的时刻帮你一把。”
“我宁愿相信里面是金子,而不是他妈的什么氰化物胶囊,”蒋毅帆也明白了钮扣的含义。
“它们可比金子贵重。”维德米拉最后说了一句。
海燕行动小队的三个人,分别把女秘书的小礼物小心地放进自己的口袋里。
第 50 章
他们确实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吃到下一顿饭,所以他们敞开了肚子,尽情地享受着空军基地食堂里的美味佳肴。
战争时期,能有什么美味佳肴,有一大块肉,已经很不错了。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