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
小说
师娘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2、幽兰现象
一天,沈幽兰到医院换过药,自我感觉伤势已轻松了很多,想到丈夫的话,就真的搀着三岁的丹丹在孤峰街上逛了一趟。
孤峰街既是身处大山,免不了群山的围困,自然就构成一块不大不小的盆地。如果是站在孤峰山巅上俯看,就能清楚地看到它恰如一只似圆非圆、似方非方色彩斑斓硕大无朋深深沉没于海底的一只大章鱼!那从四面八方深山沟壑里伸出的山道山溪,就是章鱼在不停搅动的触须;那青砖灰瓦的村落,那星星点点的田畴,那山塘溪水,那日见变化的孤峰街上平顶钢混的楼房,那往来于县城、弋河的大大小小现代的、古老的车辆以及那规定一天两班的客车……统统给这条深山里的“章鱼”的脊背上增添了无比的色彩和活力!
当然,沈幽兰这天不可能看到这些。因为她是行进在孤峰街上,“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她只能看到孤峰街的街道和街道两旁的一切。
孤峰的街道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还只是条“卍”字形的小街道,主街道是一条南北通向的“直肠子街”,很短,用孤峰人的话说,叫“一泡尿撒到头还能绕三个圈圈玩!”。街道一律是青灰石条墁成。“直肠子街”自北至南,街西边是:医院、中学、政府大院、粮站、供销社、公共汽车站;街东边是:小学、机关宿舍、影剧院、邮政所、茶馆、信用社、铁业社、木业社……在西边的粮站与供销社——也就是街东边的影剧院与茶馆之间——有一条从孤峰山终年流淌的山溪从这里横穿而过,将“直肠子街”截为南北两段,连接这两段的是一座做工极其精巧的古老石拱桥。
早市已经散过。山里来赶早市的人已经回去,干部们该下乡的也已经下乡,没下乡的都坐进了办公室……这时,除了北头中、小学上课的哇哇声和南头铁业社木业社那边传出“叮当叮当”、“砰嗵砰嗵”的锻造声敲打声外,孤峰街是安静的,沉寂的。
或许是很少来街上的缘故,沈幽兰觉得这街道的变化还是算快的。她记得,那北头的医院原是拆程家祠堂做的;小学那块场地,原是一些居民的低矮茅草房,她小时候来街上看戏,要是碰上阴雨天,就见那茅草屋上滴下的屋檐水,酽得像酱油一般流淌在街心的青石板路上;现在的影剧院那儿几年前也还是葬着三座坟茔的一片荒坡,放电影了,大家就争着抢站高处的三座坟茔,坟茔上的人稍一骚动,重心前倾,尤其是调皮的小青年早就看见了人群中那几个如花似玉的姑娘就在近前,此时更是借机推波助澜,“嗬嗬”地拚命将人群向那些姑娘们面前推搡,就推挤得满场人晃动起来,惊吓得大人小孩哇哇喊叫……这时候,如果丁木清丁“黑头”也在看电影,他就拔起放映机前挂电灯泡的那根长竹竿,专冲那些起哄的小青年的头顶上一阵猛打,边打边叫骂,这一招很灵验,真的就镇住了全场起哄的人群,让大家重又安安静静把一场电影看完;中学、政府大院,听说那原是一片关帝庙的地基,现在虽说没有特别好的建设,但那些平瓦房、楼房也造得整齐,还栽了风景树,什么棕树、女贞、四季桂,也是很好看的;供销社还是在那间正八间的潘家老房里,虽说后来在街对面新盖了一排店面,但雨靴雨伞、坛坛罐罐这些冷热货,还是放在老楼上,上老楼买东西也是很有情趣的,乡下人很少住过楼房,人往高处走,脚踩楼板“咯噔”响,陡地就增派了很多精神;邮政所、信用社,那都是公社的老房子改造的,至今没有大的变化……
沈幽兰这天搀着丹丹在街上看着想着,想着看着,不仅感到浑身轻松,就连那一天到晚昏沉沉的头脑也清醒多了!
但她万万没有想到,就是她的这次带伤在街上溜逛(也或许不单是这一次),她受伤的消息传开了,而且是越传越远,越传越奇,甚至连她独自一人在家生孩子,连她月子里下冷水,连她丹丹丢失在荒山草丛中……等等等等一切苦难,都被说得有鼻子有眼睛活灵活现神乎其神!
传播的最大发源地就是常在石拱桥南头那个茶馆门前梧桐树下闲着无聊看着街上青石板拉呆的几个长舌妇。
“呀!你们没看见那天带个小人在街上玩的那个女人?”一天,就住在茶馆隔壁年纪在四十出头,人却瘦得像只山猴般的叶青看着几个老搭档过来,就神秘兮兮地对她们说。她见她们没有听懂,就又补充道:“不知道?她不就是中学那个于老师的老婆。听说她当姑娘时长得多嫩蓬呀,脸上都能掐出水来!瞧她嫁给于老师才几年,人就瘦得像个风车架子了!多可怜啦!”说着就让一个年龄比她大腰杆比她粗名叫幺兰花的去茶馆里端出两条长凳,放到梧桐树下。
“地保”马二嫂见凳子出来,就第一个坐上,双手一拍大腿,大惊小怪地说:“呀,于老师多了不起呀,是学校的‘台柱子’呢!听说他每月只拿二三十块钱,家里人嫌他拿的钱少,吵着闹着硬是把个好端端的大家庭给分开了!是啊,听说他老婆真可怜,年纪轻轻漂漂亮亮,现在就累得遍身是伤了!”
幺兰花就挤到马二嫂身边坐下,说:“嗨呀,我要是有女儿呀,就是嫁猫嫁狗嫁瘫子嫁瞎子,也绝不嫁给一个教小书的老师!嫁给小老师,那不是睁着眼睛把自己的女人往刺窝里搡往火堆里推嘛!”
在这四个长舌妇中,数菊子年龄最小,但也数她最鬼精,见大家议论在街上行走的那个教师家属,就把另一条长凳稍作拖动,让叶青坐下后自己才坐,一边撮起小鼻尖,做着丑相说:“你们还没看见那些小老师住的呢。他们几个人挤在一个小房间里。有一次,就是这个婊子来了,她的男人抱住她就亲嘴,吸的响声哟啪啪的,把那些没结婚的小老师都馋得口水挂一两尺长了!”
马二嫂一阵傻笑,粗话就出来,说:“嘿,那小老师的那个东西翘得不把裤裆都撑破了?”
四个长舌妇就是一阵狂笑……
长舌妇们的传言经过街坊的一再加工,很快一个崭新的名词就出炉了,叫作“幽兰现象”!那意思是说:在那个年代,再好的姑娘,只要是嫁给教师,不是累得脱掉一层皮,也就非得瘦成一幅风车架子的身子不可!
这消息传播开,对沈幽兰并无大碍,但对那些尚未结婚成家的男青年教师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一场空前绝后的灾难!
一时间,孤峰街上的单身男教师慌乱了,他们的精力不能专注地放在教学上了,他们纷纷根据自己的情况,在作着各种紧张的努力。到年龄而没找到对象的,整天就盯在那些善于牵线搭桥做红媒的身前身后,说好说歹,甚至把条件降到了最底限度,说只要是个蹲着撒尿的就行!已经订过亲压了根的,也不放心了,为了稳固阵线,就设法加强进攻的火力,晚上去了女方家就赖着不走,想方设法要来个生米煮成熟饭。还有些急不可待的男单身教师,索性夜间在路上等候着,只要见到是个姑娘,就死乞白赖纠缠着要给她送订婚礼物,惹得胆小的姑娘夜间不敢出门,胆大的姑娘就直接跑到公社派出所,状告那些道德败坏的男青年教师!
孤峰中学遭受灾难最深重的是“和尚班“的两位老师,一位是现年三十岁的方丈肖霆,另一个是二十六岁的住持应立钊!
3、苦涩的浪漫史之一
一天,沈幽兰到医院换过药,自我感觉伤势已轻松了很多,想到丈夫的话,就真的搀着三岁的丹丹在孤峰街上逛了一趟。
孤峰街既是身处大山,免不了群山的围困,自然就构成一块不大不小的盆地。如果是站在孤峰山巅上俯看,就能清楚地看到它恰如一只似圆非圆、似方非方色彩斑斓硕大无朋深深沉没于海底的一只大章鱼!那从四面八方深山沟壑里伸出的山道山溪,就是章鱼在不停搅动的触须;那青砖灰瓦的村落,那星星点点的田畴,那山塘溪水,那日见变化的孤峰街上平顶钢混的楼房,那往来于县城、弋河的大大小小现代的、古老的车辆以及那规定一天两班的客车……统统给这条深山里的“章鱼”的脊背上增添了无比的色彩和活力!
当然,沈幽兰这天不可能看到这些。因为她是行进在孤峰街上,“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她只能看到孤峰街的街道和街道两旁的一切。
孤峰的街道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还只是条“卍”字形的小街道,主街道是一条南北通向的“直肠子街”,很短,用孤峰人的话说,叫“一泡尿撒到头还能绕三个圈圈玩!”。街道一律是青灰石条墁成。“直肠子街”自北至南,街西边是:医院、中学、政府大院、粮站、供销社、公共汽车站;街东边是:小学、机关宿舍、影剧院、邮政所、茶馆、信用社、铁业社、木业社……在西边的粮站与供销社——也就是街东边的影剧院与茶馆之间——有一条从孤峰山终年流淌的山溪从这里横穿而过,将“直肠子街”截为南北两段,连接这两段的是一座做工极其精巧的古老石拱桥。
早市已经散过。山里来赶早市的人已经回去,干部们该下乡的也已经下乡,没下乡的都坐进了办公室……这时,除了北头中、小学上课的哇哇声和南头铁业社木业社那边传出“叮当叮当”、“砰嗵砰嗵”的锻造声敲打声外,孤峰街是安静的,沉寂的。
或许是很少来街上的缘故,沈幽兰觉得这街道的变化还是算快的。她记得,那北头的医院原是拆程家祠堂做的;小学那块场地,原是一些居民的低矮茅草房,她小时候来街上看戏,要是碰上阴雨天,就见那茅草屋上滴下的屋檐水,酽得像酱油一般流淌在街心的青石板路上;现在的影剧院那儿几年前也还是葬着三座坟茔的一片荒坡,放电影了,大家就争着抢站高处的三座坟茔,坟茔上的人稍一骚动,重心前倾,尤其是调皮的小青年早就看见了人群中那几个如花似玉的姑娘就在近前,此时更是借机推波助澜,“嗬嗬”地拚命将人群向那些姑娘们面前推搡,就推挤得满场人晃动起来,惊吓得大人小孩哇哇喊叫……这时候,如果丁木清丁“黑头”也在看电影,他就拔起放映机前挂电灯泡的那根长竹竿,专冲那些起哄的小青年的头顶上一阵猛打,边打边叫骂,这一招很灵验,真的就镇住了全场起哄的人群,让大家重又安安静静把一场电影看完;中学、政府大院,听说那原是一片关帝庙的地基,现在虽说没有特别好的建设,但那些平瓦房、楼房也造得整齐,还栽了风景树,什么棕树、女贞、四季桂,也是很好看的;供销社还是在那间正八间的潘家老房里,虽说后来在街对面新盖了一排店面,但雨靴雨伞、坛坛罐罐这些冷热货,还是放在老楼上,上老楼买东西也是很有情趣的,乡下人很少住过楼房,人往高处走,脚踩楼板“咯噔”响,陡地就增派了很多精神;邮政所、信用社,那都是公社的老房子改造的,至今没有大的变化……
沈幽兰这天搀着丹丹在街上看着想着,想着看着,不仅感到浑身轻松,就连那一天到晚昏沉沉的头脑也清醒多了!
但她万万没有想到,就是她的这次带伤在街上溜逛(也或许不单是这一次),她受伤的消息传开了,而且是越传越远,越传越奇,甚至连她独自一人在家生孩子,连她月子里下冷水,连她丹丹丢失在荒山草丛中……等等等等一切苦难,都被说得有鼻子有眼睛活灵活现神乎其神!
传播的最大发源地就是常在石拱桥南头那个茶馆门前梧桐树下闲着无聊看着街上青石板拉呆的几个长舌妇。
“呀!你们没看见那天带个小人在街上玩的那个女人?”一天,就住在茶馆隔壁年纪在四十出头,人却瘦得像只山猴般的叶青看着几个老搭档过来,就神秘兮兮地对她们说。她见她们没有听懂,就又补充道:“不知道?她不就是中学那个于老师的老婆。听说她当姑娘时长得多嫩蓬呀,脸上都能掐出水来!瞧她嫁给于老师才几年,人就瘦得像个风车架子了!多可怜啦!”说着就让一个年龄比她大腰杆比她粗名叫幺兰花的去茶馆里端出两条长凳,放到梧桐树下。
“地保”马二嫂见凳子出来,就第一个坐上,双手一拍大腿,大惊小怪地说:“呀,于老师多了不起呀,是学校的‘台柱子’呢!听说他每月只拿二三十块钱,家里人嫌他拿的钱少,吵着闹着硬是把个好端端的大家庭给分开了!是啊,听说他老婆真可怜,年纪轻轻漂漂亮亮,现在就累得遍身是伤了!”
幺兰花就挤到马二嫂身边坐下,说:“嗨呀,我要是有女儿呀,就是嫁猫嫁狗嫁瘫子嫁瞎子,也绝不嫁给一个教小书的老师!嫁给小老师,那不是睁着眼睛把自己的女人往刺窝里搡往火堆里推嘛!”
在这四个长舌妇中,数菊子年龄最小,但也数她最鬼精,见大家议论在街上行走的那个教师家属,就把另一条长凳稍作拖动,让叶青坐下后自己才坐,一边撮起小鼻尖,做着丑相说:“你们还没看见那些小老师住的呢。他们几个人挤在一个小房间里。有一次,就是这个婊子来了,她的男人抱住她就亲嘴,吸的响声哟啪啪的,把那些没结婚的小老师都馋得口水挂一两尺长了!”
马二嫂一阵傻笑,粗话就出来,说:“嘿,那小老师的那个东西翘得不把裤裆都撑破了?”
四个长舌妇就是一阵狂笑……
长舌妇们的传言经过街坊的一再加工,很快一个崭新的名词就出炉了,叫作“幽兰现象”!那意思是说:在那个年代,再好的姑娘,只要是嫁给教师,不是累得脱掉一层皮,也就非得瘦成一幅风车架子的身子不可!
这消息传播开,对沈幽兰并无大碍,但对那些尚未结婚成家的男青年教师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一场空前绝后的灾难!
一时间,孤峰街上的单身男教师慌乱了,他们的精力不能专注地放在教学上了,他们纷纷根据自己的情况,在作着各种紧张的努力。到年龄而没找到对象的,整天就盯在那些善于牵线搭桥做红媒的身前身后,说好说歹,甚至把条件降到了最底限度,说只要是个蹲着撒尿的就行!已经订过亲压了根的,也不放心了,为了稳固阵线,就设法加强进攻的火力,晚上去了女方家就赖着不走,想方设法要来个生米煮成熟饭。还有些急不可待的男单身教师,索性夜间在路上等候着,只要见到是个姑娘,就死乞白赖纠缠着要给她送订婚礼物,惹得胆小的姑娘夜间不敢出门,胆大的姑娘就直接跑到公社派出所,状告那些道德败坏的男青年教师!
孤峰中学遭受灾难最深重的是“和尚班“的两位老师,一位是现年三十岁的方丈肖霆,另一个是二十六岁的住持应立钊!
3、苦涩的浪漫史之一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