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
小说
师娘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抱歉得很,张伟先生于3月份呼吁“我要看《师娘》”,因作者一直在赶另一部长篇,没有注意到您的留言,现在续更一节,希望您能看到,更希望见到你的批评!
第十章第五节:“隐形枝”
沈幽兰一时想不起郑海东同学给班主任写这篇作文的真正目的。“是检讨书?是向老师认错?都不像!”沈幽兰对检讨书是熟悉的。她在大队工作时,见过别人写的检讨书,那纸上头中间一定有“检讨书”三个字,但郑海东这篇文章上头没有!她不相信一个高中生连这点文体格式也不懂。“是告密?那他是告——”她知道,郑海东同陈少彪几个一道上九华山的同学都是“鞋拔子鞋刷子”形影不离的交情,现在他会为店里的事向老师告密而去得罪陈少彪他们?再说,郑海东同学为人内向、胆小,他敢得罪陈少彪吗?“这事要是让陈少彪他们知道了,那该……”她突然想起这事后果的严重性,就又为郑海东的安全担忧起来。
上午最后一节课铃响过,明光华、尚尤志几个住校生一如既往在进门前甜蜜蜜地喊了声“师娘”,接下厨房里就是一番锅罐瓢勺、拉柴生火的忙碌声。沈幽兰想:“不出意外,陈少彪他们中午还是会来的!”果然,生意正忙的时候,陈少彪他们又一个个准时到来了,还是一如既往一个个轻车熟路争相着各就各位;顾客来了,他们就按沈师娘的吩咐到商架上取货,极其礼貌地将货物送到顾客手中,再收回钞票递交给师娘……店堂里就又是一阵来往碰撞热闹非凡……这时,沈幽兰同往日一样,丝毫不露声色,斜靠在窗口柜台边,收钱、付钱,看着陈少彪他们忙碌着生意。
就在这段不长的时间里,沈幽兰已发现这支帮忙的学生中已有了个小小的变化,再也没看到那个送文稿的郑海东同学的身影,新增的却是两个她只认识其人却叫不出其名的学生。“这说明文章是郑海东瞒着他们写的。”沈幽兰立即作出这样的判断,一边就思考着下一步打算。
生意过后,陈少彪他们照常是“众星捧月”般地坐盐池,坐缸沿,坐酒坛口,坐小竹椅……天南地北地聊天、说笑、打斗哄闹。不过,在这次学生的哄闹海聊中,沈幽兰在坐姿上作了一个不太引学生注意地调整:她已不再是斜坐在店堂,面部半对店门半对商架,而是完完全全始终将脸对向了店门外,至于身后商架下紧坐的就是那个郑海东作文中清楚写着的每次动手拿走食品的桂小宝,沈幽兰似乎再也没有去注意他。
她想考验他们。
“今天你们好象少来一个人呀?”沈幽兰在学生的哄闹中插了一句,脸还是对着门外。
“郑海东他没来。”有学生回答。
“他不是天天和你们一道吗?”沈幽兰装着很随意地问道。
“是呀,他今天怎么不来?郭飞?”坐在盐池上的陈少彪似乎也发现情况的变化,就瞪着圆眼问。
“郑海东现在是‘程九的兄弟——程十(诚实)’啦!”郭飞看了陈少彪一眼,故意拉长着语调。
“怎么诚实啦?”问的时候,沈幽兰不仅是没回头,而且又将胳膊肘撑在窗台上托着下巴,似乎在很悠闲地留意街上的行人。
“语文老师在班上说了,县文艺编辑部的老师就要到我们学校来收集稿件,要求学生都写写文章,争取让编辑老师选中,在县里刊物上发表,郑海东这个癞蛤蟆也想吃天鹅肉,想成作家,这几天在忙着他的大作呢!”说着,郭飞就离开酒坛,装着无事样在店堂里来回走动,目的是趁师娘面部向外,他要掩护桂小宝动手拿东西了。
就在这时,沈幽兰放下了胳膊肘,问:“写什么呀,这样用心?也不和你们一道来玩了?”说的时候,她的面部还是向着店门外。
郭飞吓了一身冷汗,立即回到原位坐下,说:“写文章我们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反正见他写得很神秘,管他呢,谁去看他那个烂东西!”
桂小宝就觑一眼陈少彪。
正坐在盐池上颠着二郎腿的陈少彪骂了一句:“你真是个笨蛋!连他写什么都不知道?”他是骂郭飞刚才的动作有些迟钝,险些误了大事;接着停住腿的颠抖,用手拍了两下,向郭飞使了一个眼色。
郭飞领会,也拍了两下手掌,说:“喂,你们今天听我说一句。这多天啦,我们这些调皮鬼老是要师娘讲故事,没大没小的。这不是搞颠倒了?师娘总归是师娘,怎么能让她老人家给我们讲故事呢!”说着,就动手拉沈幽兰坐木椅。
沈幽兰本想再继续考验一下这几个学生,但怕时间长了,他们会发觉什么,就只好回到椅上坐下。
见师娘坐下,大家的心情又放松下来。郭飞说:“今天,我们应该好好孝敬孝敬师娘,每人讲一个故事。不会讲的,就唱支歌,连唱也不会的,就给师娘磕个响头,学狗叫也行!”
郭飞说完,再看一眼陈少彪。陈少彪点点头,说:“好!就这样。”
这时,沈幽兰就打断他们的话,说:“不,今天还是我讲故事给你们听。”见学生要制止,就说:“我这个故事已经准备好多天了,这是一个老掉牙的故事,我一直怕说出来你们不喜欢听,但觉得还是说出来好,至于中不中听,那就由你们自己选择了,也算不辜负我准备一场。”她觉得再不应该放纵这些学生了,再要放纵,那就是“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就等于是害了他们。
几个学生已隐约感到师娘这天的行为与往日有点异样:前些日子,每叫师娘讲故事说笑话,她都是推三诿四的,实在推让不掉,才勉强重复讲小驼子那些个陈谷子烂米的事;能够主动要求讲故事,这是师娘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他们又想,好歹只要来店堂的目的达到就行,至于谁讲故事那都是次要的,或许是师娘今天兴致特别好,只要她真的讲起来,那后面的事情就更好办了!这样想着,早已串通好的几个调我生就再也没有谁说话了。
“从前哪——”沈幽兰这样开头,“小镇上有一对夫妻,男的好吃懒做,整天在街上游手好闲、想人非非;女的呢,忠厚老实,她对这样一个丈夫既是看不惯,又是无可奈何,只好依从着。但这个男人老是在外面闯祸,比方打架呀,在小摊上吃东西不给钱啦……街上的人都恨透了他,都想找办法治一治。
“一天,街邻们见那个男人在街上悠悠晃晃地走过来了,就故意装着很神秘的样子,在一块唧唧咕咕议论,那男人少不了要挤过去探听。不听便罢,越听越是高兴。原来街邻们议论的是:近几天来了一个老道人,老道人说,他游遍全国各地,发现这个地方有一个奇特的宝贝,是一根树枝,叫‘隐形枝’。哪个只要得到这根‘隐形枝’,就可以把自己隐形起来,这一隐形,只有自己看见别人,别人就看不见他。老道人说这‘隐形枝’就藏在本地街边一棵大树的喜鹊窝上,谁要是在喜鹊窝上找到这根‘隐形枝’,就可以要什么有什么,想什么得什么……”
几个调皮生似乎听出了味道,就静得鸦雀无声。
沈幽兰继续说: “那游手好闲的男人一见,早就乐了,他想:要是自己得到这根‘隐形枝’该多好,就可以整天带着它上茶馆,上酒楼,上那些有好吃好喝好玩的地方,要什么就拿什么,那该多好!那天,他没等街邻把故事讲完,就回家拖起老婆就往乡下跑,到处找那高树上的喜鹊窝。最后在一个村头的枫树上真地就看到了一只大大的喜鹊窝。他浑身来了劲,就让老婆在树下看着,自己三爬两爬就上到喜鹊窝下。那时正是喜鹊下蛋的时节,他不顾喜鹊们在他身边飞绕、惊叫、啄他的脑壳,就拚命地一根根抽拉着喜鹊窝上的树枝,每抽一支,就对站在树下的老婆问一句:‘看得见我吗?’
“开始,老婆都是说实话,仰着脖颈对树上说:‘看得见。’时间久了,脖颈已僵硬得忍受不了,就催促丈夫。丈夫哄着她,说:‘不要急,就要找到了!就要找到了!’老婆就又忍耐着坚持住。
第十章第五节:“隐形枝”
沈幽兰一时想不起郑海东同学给班主任写这篇作文的真正目的。“是检讨书?是向老师认错?都不像!”沈幽兰对检讨书是熟悉的。她在大队工作时,见过别人写的检讨书,那纸上头中间一定有“检讨书”三个字,但郑海东这篇文章上头没有!她不相信一个高中生连这点文体格式也不懂。“是告密?那他是告——”她知道,郑海东同陈少彪几个一道上九华山的同学都是“鞋拔子鞋刷子”形影不离的交情,现在他会为店里的事向老师告密而去得罪陈少彪他们?再说,郑海东同学为人内向、胆小,他敢得罪陈少彪吗?“这事要是让陈少彪他们知道了,那该……”她突然想起这事后果的严重性,就又为郑海东的安全担忧起来。
上午最后一节课铃响过,明光华、尚尤志几个住校生一如既往在进门前甜蜜蜜地喊了声“师娘”,接下厨房里就是一番锅罐瓢勺、拉柴生火的忙碌声。沈幽兰想:“不出意外,陈少彪他们中午还是会来的!”果然,生意正忙的时候,陈少彪他们又一个个准时到来了,还是一如既往一个个轻车熟路争相着各就各位;顾客来了,他们就按沈师娘的吩咐到商架上取货,极其礼貌地将货物送到顾客手中,再收回钞票递交给师娘……店堂里就又是一阵来往碰撞热闹非凡……这时,沈幽兰同往日一样,丝毫不露声色,斜靠在窗口柜台边,收钱、付钱,看着陈少彪他们忙碌着生意。
就在这段不长的时间里,沈幽兰已发现这支帮忙的学生中已有了个小小的变化,再也没看到那个送文稿的郑海东同学的身影,新增的却是两个她只认识其人却叫不出其名的学生。“这说明文章是郑海东瞒着他们写的。”沈幽兰立即作出这样的判断,一边就思考着下一步打算。
生意过后,陈少彪他们照常是“众星捧月”般地坐盐池,坐缸沿,坐酒坛口,坐小竹椅……天南地北地聊天、说笑、打斗哄闹。不过,在这次学生的哄闹海聊中,沈幽兰在坐姿上作了一个不太引学生注意地调整:她已不再是斜坐在店堂,面部半对店门半对商架,而是完完全全始终将脸对向了店门外,至于身后商架下紧坐的就是那个郑海东作文中清楚写着的每次动手拿走食品的桂小宝,沈幽兰似乎再也没有去注意他。
她想考验他们。
“今天你们好象少来一个人呀?”沈幽兰在学生的哄闹中插了一句,脸还是对着门外。
“郑海东他没来。”有学生回答。
“他不是天天和你们一道吗?”沈幽兰装着很随意地问道。
“是呀,他今天怎么不来?郭飞?”坐在盐池上的陈少彪似乎也发现情况的变化,就瞪着圆眼问。
“郑海东现在是‘程九的兄弟——程十(诚实)’啦!”郭飞看了陈少彪一眼,故意拉长着语调。
“怎么诚实啦?”问的时候,沈幽兰不仅是没回头,而且又将胳膊肘撑在窗台上托着下巴,似乎在很悠闲地留意街上的行人。
“语文老师在班上说了,县文艺编辑部的老师就要到我们学校来收集稿件,要求学生都写写文章,争取让编辑老师选中,在县里刊物上发表,郑海东这个癞蛤蟆也想吃天鹅肉,想成作家,这几天在忙着他的大作呢!”说着,郭飞就离开酒坛,装着无事样在店堂里来回走动,目的是趁师娘面部向外,他要掩护桂小宝动手拿东西了。
就在这时,沈幽兰放下了胳膊肘,问:“写什么呀,这样用心?也不和你们一道来玩了?”说的时候,她的面部还是向着店门外。
郭飞吓了一身冷汗,立即回到原位坐下,说:“写文章我们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反正见他写得很神秘,管他呢,谁去看他那个烂东西!”
桂小宝就觑一眼陈少彪。
正坐在盐池上颠着二郎腿的陈少彪骂了一句:“你真是个笨蛋!连他写什么都不知道?”他是骂郭飞刚才的动作有些迟钝,险些误了大事;接着停住腿的颠抖,用手拍了两下,向郭飞使了一个眼色。
郭飞领会,也拍了两下手掌,说:“喂,你们今天听我说一句。这多天啦,我们这些调皮鬼老是要师娘讲故事,没大没小的。这不是搞颠倒了?师娘总归是师娘,怎么能让她老人家给我们讲故事呢!”说着,就动手拉沈幽兰坐木椅。
沈幽兰本想再继续考验一下这几个学生,但怕时间长了,他们会发觉什么,就只好回到椅上坐下。
见师娘坐下,大家的心情又放松下来。郭飞说:“今天,我们应该好好孝敬孝敬师娘,每人讲一个故事。不会讲的,就唱支歌,连唱也不会的,就给师娘磕个响头,学狗叫也行!”
郭飞说完,再看一眼陈少彪。陈少彪点点头,说:“好!就这样。”
这时,沈幽兰就打断他们的话,说:“不,今天还是我讲故事给你们听。”见学生要制止,就说:“我这个故事已经准备好多天了,这是一个老掉牙的故事,我一直怕说出来你们不喜欢听,但觉得还是说出来好,至于中不中听,那就由你们自己选择了,也算不辜负我准备一场。”她觉得再不应该放纵这些学生了,再要放纵,那就是“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就等于是害了他们。
几个学生已隐约感到师娘这天的行为与往日有点异样:前些日子,每叫师娘讲故事说笑话,她都是推三诿四的,实在推让不掉,才勉强重复讲小驼子那些个陈谷子烂米的事;能够主动要求讲故事,这是师娘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他们又想,好歹只要来店堂的目的达到就行,至于谁讲故事那都是次要的,或许是师娘今天兴致特别好,只要她真的讲起来,那后面的事情就更好办了!这样想着,早已串通好的几个调我生就再也没有谁说话了。
“从前哪——”沈幽兰这样开头,“小镇上有一对夫妻,男的好吃懒做,整天在街上游手好闲、想人非非;女的呢,忠厚老实,她对这样一个丈夫既是看不惯,又是无可奈何,只好依从着。但这个男人老是在外面闯祸,比方打架呀,在小摊上吃东西不给钱啦……街上的人都恨透了他,都想找办法治一治。
“一天,街邻们见那个男人在街上悠悠晃晃地走过来了,就故意装着很神秘的样子,在一块唧唧咕咕议论,那男人少不了要挤过去探听。不听便罢,越听越是高兴。原来街邻们议论的是:近几天来了一个老道人,老道人说,他游遍全国各地,发现这个地方有一个奇特的宝贝,是一根树枝,叫‘隐形枝’。哪个只要得到这根‘隐形枝’,就可以把自己隐形起来,这一隐形,只有自己看见别人,别人就看不见他。老道人说这‘隐形枝’就藏在本地街边一棵大树的喜鹊窝上,谁要是在喜鹊窝上找到这根‘隐形枝’,就可以要什么有什么,想什么得什么……”
几个调皮生似乎听出了味道,就静得鸦雀无声。
沈幽兰继续说: “那游手好闲的男人一见,早就乐了,他想:要是自己得到这根‘隐形枝’该多好,就可以整天带着它上茶馆,上酒楼,上那些有好吃好喝好玩的地方,要什么就拿什么,那该多好!那天,他没等街邻把故事讲完,就回家拖起老婆就往乡下跑,到处找那高树上的喜鹊窝。最后在一个村头的枫树上真地就看到了一只大大的喜鹊窝。他浑身来了劲,就让老婆在树下看着,自己三爬两爬就上到喜鹊窝下。那时正是喜鹊下蛋的时节,他不顾喜鹊们在他身边飞绕、惊叫、啄他的脑壳,就拚命地一根根抽拉着喜鹊窝上的树枝,每抽一支,就对站在树下的老婆问一句:‘看得见我吗?’
“开始,老婆都是说实话,仰着脖颈对树上说:‘看得见。’时间久了,脖颈已僵硬得忍受不了,就催促丈夫。丈夫哄着她,说:‘不要急,就要找到了!就要找到了!’老婆就又忍耐着坚持住。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