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
小说
师娘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12、骗子的艺术
“怎么会是骗子呢?”应立钊不以为然地说:“莫不是我们昨晚说这里‘夹子’多,你神经过于紧张了?”
他们昨天晚上在学校确实议论到江城扒手多的事。
“不是。凭我的预感,那个男人决不是个好人!”沈幽兰坚定地说。
不知是该着沈幽兰这次到江城要破财,还是骗子如猎人早巳瞄准了猎物而专在这里守候,当沈幽兰和应立钊从中长街回头到花街时,迎面又碰上了那个卖粮票的男人!
“买吧?价格还可以便宜!”骗子又挤到沈幽兰面前,用手抡开那厚厚一叠粮票,“全是五十斤一张的全国流通!你犹豫什么?看样子你就不是个做生意人!哪个开大店进食品不要粮票呀?”
“买一点吧,幽兰?”应立钊劝着,已迫不及待走到那男人身边,要过一张粮票反复看了看,说“粮票不假吧?”
骗子瞟了应立钊一眼,也刺激他一句:“你识不识字?要是识字,你就好好看看!能假吗?”又把厚厚一叠粮票伸在应立钊面前抖了抖。
“能随便看出来,那还能叫假吗?”沈幽兰也只得回过头来轻声插上一句。
“你俩外行,别人不外行呀。你们可以找内行人来看嘛!”
骗子的话提醒了沈幽兰。“对,找个内行人来看看!”她很快又想:“满街的行人是问不得的,保不准这行人中间就有他们的同伙,要是他们早就串通一气,那还不是上当受骗!”她有了主意。
“我们去请那老师傅认一认吧。”沈幽兰指着花街不远处一家烧饼店说。
“对,对!烧饼师傅整天同粮票打交道,真假一定分得清!”应立钊觉得沈幽兰想的主意绝好。
“那、那你们一定、一定要快点噢!”在去烧饼店的路上,骗子一再催着沈幽兰。
沈幽兰心中好不犯疑:说这男人不是骗子,为什么他老是神情紧张?说他是骗子,又为什么敢欣然同意找内行人辨认粮票?如果真是有假,难道他就不怕露馅吗?
“老人家,我买个烧饼。”这么重要的事情,沈幽兰是不会让人白白帮忙的。她接过老师傅递过来的烧饼后,又说:“老师傅,我们想麻烦您老一件事。这是真的吗?”她从骗子手中要过一张粮票,递了过去。
烧饼师傅看了对方一眼,稍作打量,就接过粮票,先是用手拈着票头抖了抖,又迎着亮光两面看了看,还不放心,就回店后取来老花眼镜,又是做着重复的动作看了几遍,这才说:“真的,是真的!”
“老师傅,真是真的吗?”沈幽兰还是不放心,又问了一句。
“姑娘,我在这花街卖烧饼已不是一年两年了,天天和粮票打交道,要是分不清个真假,这烧饼店还能开到今天吗?”
沈幽兰就又亲手从那男人手中抽出几张递给老人,老人又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看了又看,结果回答的还是那句话!
就在老人帮着辨认的同时,沈幽兰和应立钊也在逐张逐张地检查,确实没有发现丝毫破绽!“是我多疑了?”沈幽兰想。应立钊也在扯动着嘴角望着她笑,似乎笑她这个来自深山里没见过市面的女人的少见多怪!就在这自责自卑的瞬间,沈幽兰失去了冷静,失去了理智,正中了骗子设下的圈套!
那一叠粮票全买下了,每张面值五十斤,总共二十张,整整一千斤!几经讨价还价,骗子收了沈幽兰一百二十元钞票,逍逍遥遥走进了花街的人流中……
一小时后,沈幽兰和应立钊搭上了返回弋河的机帆船。应立钊这天非常高兴,他事前打听过,一台蝴蝶牌缝纫机在孤峰供销社买是一百六十八元,在弋河买是一百六十五元,而在江城批发只要了一百一十二元!呀,仅此一次,就足足省下他和小姣两人一个月的生活费!何况,又意外地买到了这么多便宜的全国流通粮票!
“这么便宜的粮票,为什么不多买一些呢?只买这点?来,把这些小东西放你包里。”应立钊把缝纫机上的小零件递给了沈幽兰。
“你没听他说过,要买就是一叠,一叠一千斤,买那么多干吗?这次你要是嫌少了,尽你先要就是了。”沈幽兰把缝纫机小零件放进自己蓝布包里,说。不知道是因为这天过于多疑,还是什么别的原因,买过粮票之后,沈幽兰心里一直是沉甸甸的,总是觉得有件事儿处置得不够踏实。
“那好,你要是能安排得过来,就给我——五百斤怕不行吧?那就给我四百斤吧。行吗?”其实,应立钊是想要得更多一些的。他以一个数学家的头脑计算过:用粮票到粮站买大米每百斤是十元零四毛,而市场的“黑市米”已卖到一百二十元;他每月除国家配给的三十二斤官价米外还得买十多斤“黑市米”作补助,现在又添了小姣一张嘴,他每月买的“黑市米”就更多了。这用买来的粮票去买官价米,比买“黑市”要便宜多少倍呀!
沈幽兰几乎是不假思索地说:“行,给你五百斤。”她想,自己是做生意的,可以经常在外面跑,缺粮票了,可以再出去买;当老师的就不行,他们出门的机会要少得多,想买点东西也困难。
“那、那太好了!添了一个吃饭的,每月买‘黑市米’还真受不了呢!”弋河里有浪,机帆船开始颠簸起来。应立钊将那台批发来的缝纫机放在两腿之间紧紧夹住。
就在沈幽兰数点粮票给应立钊时,她突然发现不妙:真的受骗了!那一叠用橡皮筋扎着的粮票,只有封面封底两张面值是五十斤,中间全是五斤一张的!
应立钊就惊得“啊”地叫起来。
“当时怎么就看不出来呢?”沈幽兰懊躁极了,她不仅是懊躁自己损失了钱财,更是懊躁自己第一次到江城就真的被人欺骗了——这不是说明自己的无能吗!她又羞又恼,反复嘀咕:“当时怎么就没看出来呢?”
“当时我们只顾着急于分辨粮票的真假,竟忘了看它的面值!唉,真是倒霉!”应立钊以手和腿护着口袋装着的缝纫机,把头侧向沈幽兰这边,嘴上愤愤地叫着: “骗子!骗子!”
船上的人都挤过来,伸长脖子争看沈幽兰手中的粮票。
一个干部模样的中年人说:“这就是骗子的艺术,他捕捉准了受骗人的心理,故意制造出混乱,分散你的注意力,你不得不去受骗上当!”
“就是啊,我那次……”
望着手抓粮票、面对船窗外发愣的沈幽兰,船上人都劝着:“算了,算了,失财免灾!”“就算拿钱买次教训吧。下次就有经验了。”“……”
一阵惊讶之后,大家就又回到各自的座位上去了。沉重的机帆船在弋河逆流而上。沈幽兰仍是手抓那叠粮票,面对船窗外,一言不发。
应立钊已稳稳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紧紧地护着那台新批发来的缝纫机,再也不提要买粮票的事了。
第10章
1、瓷缸瓦罐交响曲
“怎么会是骗子呢?”应立钊不以为然地说:“莫不是我们昨晚说这里‘夹子’多,你神经过于紧张了?”
他们昨天晚上在学校确实议论到江城扒手多的事。
“不是。凭我的预感,那个男人决不是个好人!”沈幽兰坚定地说。
不知是该着沈幽兰这次到江城要破财,还是骗子如猎人早巳瞄准了猎物而专在这里守候,当沈幽兰和应立钊从中长街回头到花街时,迎面又碰上了那个卖粮票的男人!
“买吧?价格还可以便宜!”骗子又挤到沈幽兰面前,用手抡开那厚厚一叠粮票,“全是五十斤一张的全国流通!你犹豫什么?看样子你就不是个做生意人!哪个开大店进食品不要粮票呀?”
“买一点吧,幽兰?”应立钊劝着,已迫不及待走到那男人身边,要过一张粮票反复看了看,说“粮票不假吧?”
骗子瞟了应立钊一眼,也刺激他一句:“你识不识字?要是识字,你就好好看看!能假吗?”又把厚厚一叠粮票伸在应立钊面前抖了抖。
“能随便看出来,那还能叫假吗?”沈幽兰也只得回过头来轻声插上一句。
“你俩外行,别人不外行呀。你们可以找内行人来看嘛!”
骗子的话提醒了沈幽兰。“对,找个内行人来看看!”她很快又想:“满街的行人是问不得的,保不准这行人中间就有他们的同伙,要是他们早就串通一气,那还不是上当受骗!”她有了主意。
“我们去请那老师傅认一认吧。”沈幽兰指着花街不远处一家烧饼店说。
“对,对!烧饼师傅整天同粮票打交道,真假一定分得清!”应立钊觉得沈幽兰想的主意绝好。
“那、那你们一定、一定要快点噢!”在去烧饼店的路上,骗子一再催着沈幽兰。
沈幽兰心中好不犯疑:说这男人不是骗子,为什么他老是神情紧张?说他是骗子,又为什么敢欣然同意找内行人辨认粮票?如果真是有假,难道他就不怕露馅吗?
“老人家,我买个烧饼。”这么重要的事情,沈幽兰是不会让人白白帮忙的。她接过老师傅递过来的烧饼后,又说:“老师傅,我们想麻烦您老一件事。这是真的吗?”她从骗子手中要过一张粮票,递了过去。
烧饼师傅看了对方一眼,稍作打量,就接过粮票,先是用手拈着票头抖了抖,又迎着亮光两面看了看,还不放心,就回店后取来老花眼镜,又是做着重复的动作看了几遍,这才说:“真的,是真的!”
“老师傅,真是真的吗?”沈幽兰还是不放心,又问了一句。
“姑娘,我在这花街卖烧饼已不是一年两年了,天天和粮票打交道,要是分不清个真假,这烧饼店还能开到今天吗?”
沈幽兰就又亲手从那男人手中抽出几张递给老人,老人又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看了又看,结果回答的还是那句话!
就在老人帮着辨认的同时,沈幽兰和应立钊也在逐张逐张地检查,确实没有发现丝毫破绽!“是我多疑了?”沈幽兰想。应立钊也在扯动着嘴角望着她笑,似乎笑她这个来自深山里没见过市面的女人的少见多怪!就在这自责自卑的瞬间,沈幽兰失去了冷静,失去了理智,正中了骗子设下的圈套!
那一叠粮票全买下了,每张面值五十斤,总共二十张,整整一千斤!几经讨价还价,骗子收了沈幽兰一百二十元钞票,逍逍遥遥走进了花街的人流中……
一小时后,沈幽兰和应立钊搭上了返回弋河的机帆船。应立钊这天非常高兴,他事前打听过,一台蝴蝶牌缝纫机在孤峰供销社买是一百六十八元,在弋河买是一百六十五元,而在江城批发只要了一百一十二元!呀,仅此一次,就足足省下他和小姣两人一个月的生活费!何况,又意外地买到了这么多便宜的全国流通粮票!
“这么便宜的粮票,为什么不多买一些呢?只买这点?来,把这些小东西放你包里。”应立钊把缝纫机上的小零件递给了沈幽兰。
“你没听他说过,要买就是一叠,一叠一千斤,买那么多干吗?这次你要是嫌少了,尽你先要就是了。”沈幽兰把缝纫机小零件放进自己蓝布包里,说。不知道是因为这天过于多疑,还是什么别的原因,买过粮票之后,沈幽兰心里一直是沉甸甸的,总是觉得有件事儿处置得不够踏实。
“那好,你要是能安排得过来,就给我——五百斤怕不行吧?那就给我四百斤吧。行吗?”其实,应立钊是想要得更多一些的。他以一个数学家的头脑计算过:用粮票到粮站买大米每百斤是十元零四毛,而市场的“黑市米”已卖到一百二十元;他每月除国家配给的三十二斤官价米外还得买十多斤“黑市米”作补助,现在又添了小姣一张嘴,他每月买的“黑市米”就更多了。这用买来的粮票去买官价米,比买“黑市”要便宜多少倍呀!
沈幽兰几乎是不假思索地说:“行,给你五百斤。”她想,自己是做生意的,可以经常在外面跑,缺粮票了,可以再出去买;当老师的就不行,他们出门的机会要少得多,想买点东西也困难。
“那、那太好了!添了一个吃饭的,每月买‘黑市米’还真受不了呢!”弋河里有浪,机帆船开始颠簸起来。应立钊将那台批发来的缝纫机放在两腿之间紧紧夹住。
就在沈幽兰数点粮票给应立钊时,她突然发现不妙:真的受骗了!那一叠用橡皮筋扎着的粮票,只有封面封底两张面值是五十斤,中间全是五斤一张的!
应立钊就惊得“啊”地叫起来。
“当时怎么就看不出来呢?”沈幽兰懊躁极了,她不仅是懊躁自己损失了钱财,更是懊躁自己第一次到江城就真的被人欺骗了——这不是说明自己的无能吗!她又羞又恼,反复嘀咕:“当时怎么就没看出来呢?”
“当时我们只顾着急于分辨粮票的真假,竟忘了看它的面值!唉,真是倒霉!”应立钊以手和腿护着口袋装着的缝纫机,把头侧向沈幽兰这边,嘴上愤愤地叫着: “骗子!骗子!”
船上的人都挤过来,伸长脖子争看沈幽兰手中的粮票。
一个干部模样的中年人说:“这就是骗子的艺术,他捕捉准了受骗人的心理,故意制造出混乱,分散你的注意力,你不得不去受骗上当!”
“就是啊,我那次……”
望着手抓粮票、面对船窗外发愣的沈幽兰,船上人都劝着:“算了,算了,失财免灾!”“就算拿钱买次教训吧。下次就有经验了。”“……”
一阵惊讶之后,大家就又回到各自的座位上去了。沉重的机帆船在弋河逆流而上。沈幽兰仍是手抓那叠粮票,面对船窗外,一言不发。
应立钊已稳稳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紧紧地护着那台新批发来的缝纫机,再也不提要买粮票的事了。
第10章
1、瓷缸瓦罐交响曲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