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
小说
师娘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祝网友书友们新年快乐,收获满满!
2、一份精雕细刻的报告
那时,正是吃午饭时间,中学肖霆、应立钊几个单身男教师正捧着碗在于頫房间边聊闲话边吃饭,突然见沈幽兰闪身进来,都惊奇地睁大眼睛,说:“哦,夫人来了。”说着,就要往外走。沈幽兰自然觉得尴尬,连声说:“你们聊,我说件事就走。”但老师们还是一个个极其自觉地离开了房间。
于頫见老师们都走了,也顾不得问幽兰什么事,更忘了问幽兰是否吃了午饭,急匆匆用报纸将窗玻璃遮住,上前就搂住沈幽兰,如馋猫一般死乞白赖要做那事。
沈幽兰是第一次到中学来,想到刚出门的老师,心里慌张,说:“门外有老师哩!”
于頫还是搂住不放,说:“没事,老师早就走远了!”
沈幽兰无奈,只得随了丈夫。完事后,她就把邵书记那番话原原本本对丈夫说了。于頫听了十分高兴,连说: “那太好了,只要户口转了,就能到学校来当出纳了,我们就再也不会过那牛郎织女的生活了,这真是太好了!太好了!”
那天,他整整高兴了一下午。
于頫确实是需要幽兰尽快来到他身边。那不仅是他感情生活的需要,更是他日常生活的离不开!学校都说他是个“工作狂”,别的老师除了教学,就去拱猪、散步,他却不能。他整天不知哪儿来的那么多工作:白天教书,找学生谈话,了解班级情况,开展班级活动;晚上要批改学生作业,写备课笔记,翻阅书籍,收集资料……他顾不了理发,顾不了洗衣,即使洗衣,也把幽兰给他做的白衣洗成了黄衣,再把黄衣洗成了灰衣……
一天夜里,他工作到十二点,肚子饿了,“咕噜咕噜”地叫唤,他先倒杯开水喝了,开水当然不能塞饱,越喝越饿得厉害。这时候,他多么想得到一点能充饥的食物呀!但是没有。他也曾买过饼干、锅巴之类的食品放在房里,但都被单身教师“共产”了。现在明知房里没有吃食可找,但饥饿偏偏使他不能甘心——就如一个好吃的孩子,明知家里没有零食,但总是怀疑父母是不是狠心地将吃食藏在了某个地方——他就用眼睛在不足十平米的房间里不住地张望、寻找……最后还真的在那个竹制的小书架上发现了一个鼓囊囊的纸包!纸包如商店卖的白糖包那样大小,如酥糖包那样方方正正,他发现它的时候,它正安安静静地等候在那书架上。他明知那是一个月前医生为他配的治胃的中药,现在竟产生了怀疑,怀疑是自己的记忆出了问题,把美味的食品当成了中药!直到拆开纸包,确确实实是一包黑黢黢、满是辛辣味的树皮草根时,他才不得不摇了摇头,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
“要是幽兰在这里,她会想方设法给我弄点吃食的!”那天晚上,他空腹在床上反复地想着。
“现在机会来了,只要把户口转了,幽兰就可以到中学来上班了,自己再也不会半夜三更饿肚子了!”想着,就准备晚上好好开个夜车,绞绞脑汁,把那份报告写好,写出水平,写出质量来!
按理说,对于一个教高中语文而且是直接从大学中文系毕业出来的语文老师,写份申请报告,应该是“小菜一碟”!
但在真的动笔之前,他还是十分慎重的。因为他知道这份报告递交上去,直接关系到幽兰是否能真的成为吃“商品粮”、全家是否真的能到街上来团聚的大事。作为中文系的高材生,他深知文字感情色彩的重要,在动笔之前,他特意从竹编书架上翻出那篇脍炙人口以情动人的前人的代表作《陈情表》,就在灯下反复研读,细细咀嚼,再三推敲它的结构布局,揣摩它长短句搭配的行云流水般的气势和那委婉地谴词造句以情动人的技巧,然后,以它为蓝本,打腹稿,拟草稿,几经润色,最后以钢笔楷书规规矩矩、工工整整誊抄出来,再如冰心先生告诫的那样,放在家里压上两天,读了又读,看了又看,将几个陈述句换成了感叹句,再誊抄一遍,再默读几次,觉得实在是天衣无缝无懈可击了,最后才按照邵书记指点的路径去办理。
公社政府大院就在中学南面,来回不过五分钟路程。于頫这天上午上完课后,就将那用牛皮纸信封装着的报告揣在怀里,喜滋滋去公社找到木清副书记。
这个一向怕见官员的于頫于老师,这次所以能如此大胆直接去见丁副书记,这除了事关他全家的幸福生活之外,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那次,丁副书记到中学参加教师会,散会时,于頫老师正紧跟在丁副书记身后,几个调皮的年青教师就暗地使坏,突然冷不防从身后重重将他很推一掌!这一掌就推得他一个踉跄,眼看就要将前面的丁副书记撞倒,就在这关键时刻,于頫竟然想到朝鲜战场上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壮烈举动,就学着那模样,猛地张开双臂,两手紧紧撑住两边门框,以屁股顶住身后压过来的人群,直顶得身后人群一个个前面的屁股顶得后面的肚皮阵阵绞痛得呀呀怪叫纷纷倒退,更是挤得满办公室的桌椅叽哑作响!这才保住丁副书记的人身安全。等出了学校大门,丁副书记回过头来,重重地拍了拍于頫的肩膀,说:“小于,听说你的书教得不错呀,是中学一根得力的台柱子哩!好!好!年青有为,年青有为!”走远了,还回过头来一再向他招手,说:“小于,今后有什么难处,去找我噢!”第一印象多么重要啊!丁副书记对他有这么好的印象,这次送报告去,能不好说话?
丁副书记的办公室在政府大楼二层,也就是上楼梯向东倒数第三间。办公室布置十分简陋:一张朱红色的三屉办公桌,一把朱红色的办公椅,另加一条摆放在墙边用木条钉成的可坐三五人的朱红长靠背椅,那是留作给来人坐的。墙上贴着两幅竖写的毛主席语录,一条是:“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另一条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丁副书记的办公桌就在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条幅下面。
丁副书记这天仍是披着那件藏青色中山服,内穿酱色浅领毛线衣,头戴一顶蓝色鸭嘴帽,静静坐在桌前看一份秘书刚刚送来的文件。办公室里很静,静得有些怕人。
于頫在窗门外看见,心中顿然涌起一阵胆怯,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偷着向丁副书记瞟了几眼。
丁木清副书记生相确实逼人:瘦削的长脸,突出的颧骨,脸黑得就如一块不规则的三角形的锅铁反扣在上面,除了眼睛和牙齿之外,就很难再从他的脸上看到一处白的地方;“黑锅铁”上方如岩石凸起的两道眉弓上各长一撮足有寸余长微微弯曲的寿眉;最为逼人的就是从那棱角分明的眉弓下又突然凹陷进去就如两口深不可测的幽洞的眼睛里射出的青光,那青光仿佛就如神话中的照妖镜放出的魔力,任何妖魔鬼怪凡人神仙在它的照耀下都难以逃脱……
就在这时,于頫清楚地看见那凹陷进去的两只幽洞里射出了两道青光!他立即一阵发怵,就感觉这青光是从那黑云间突然撕裂出的两道扑面而来的闪电!他那条刚上楼梯时还“噔噔噔”的小腿立刻就绵软下去,几乎是带着颤抖拖着腿进了办公室,走到了丁木清副书记的面前。
“丁书记,你忙啊?……我、我有事想找你。”说着,于頫就极不自然地站在丁木清副书记的办公桌前。
丁副书记看完文件,正在放松眼神,见是中学于老师,就用手指了一下那靠墙的木条长椅,说:“有事?讲。”
于頫没有去坐,手就“嗦嗦”地从衣袋里掏出那份报告递了过去。
“不行啊!今年的指标没有了。”丁副书记那两道青光在报告上扫了一下,已知道对方的来意,就习惯地耸了耸披在肩上的藏青色 “大氅”,又把那份报告推到于頫面前。
“丁书记,不是说国家每年都有个千分之一点五的‘农转非’的指标吗?”于頫知道丁副书记说的不是实话,就追问了一句。
丁木清知道已隐瞒不过去,就“嘿”地冷笑一声,说:“指望那个指标啊,还不把黑头发急成了白头发!”就又耸动了一下 “大氅”,说:“每年就那么一点可怜的指标,单转干部家属都不够,哪能轮到你们教师!”
于頫有些发懵,就问:“咦?丁书记,我们教师不也是‘国家干部’吗?”
丁木清自知话说得不妥,但又不能在一个教师面前认错,就再次从那幽洞里放出两道青光,说:“于老师,小于,小于同志,什么事地得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呀。你想,我们公社这些干部,大多数都是从外地调进来的,他们的家属也跟在后面,不先给他们转个户口,安个工作,他们怎么安心工作呀?”又耸动一下 “大氅”,继续说:“再说,你们都是本地人,每年在生产队还可以……哦,马上不是就要搞联产责任承包了,联产承包好哇,你们家属可以分到田土了,有了田土就更不愁吃喝穿用了,你要急着转户口干什么?”
于頫急了,就说:“丁书记,我家属这几年的身体不行了,指望她在家种田,我就更不放心了。那样,势必要分散我的精力,分散了我的精力,就一定会影了我的教学工作!”
2、一份精雕细刻的报告
那时,正是吃午饭时间,中学肖霆、应立钊几个单身男教师正捧着碗在于頫房间边聊闲话边吃饭,突然见沈幽兰闪身进来,都惊奇地睁大眼睛,说:“哦,夫人来了。”说着,就要往外走。沈幽兰自然觉得尴尬,连声说:“你们聊,我说件事就走。”但老师们还是一个个极其自觉地离开了房间。
于頫见老师们都走了,也顾不得问幽兰什么事,更忘了问幽兰是否吃了午饭,急匆匆用报纸将窗玻璃遮住,上前就搂住沈幽兰,如馋猫一般死乞白赖要做那事。
沈幽兰是第一次到中学来,想到刚出门的老师,心里慌张,说:“门外有老师哩!”
于頫还是搂住不放,说:“没事,老师早就走远了!”
沈幽兰无奈,只得随了丈夫。完事后,她就把邵书记那番话原原本本对丈夫说了。于頫听了十分高兴,连说: “那太好了,只要户口转了,就能到学校来当出纳了,我们就再也不会过那牛郎织女的生活了,这真是太好了!太好了!”
那天,他整整高兴了一下午。
于頫确实是需要幽兰尽快来到他身边。那不仅是他感情生活的需要,更是他日常生活的离不开!学校都说他是个“工作狂”,别的老师除了教学,就去拱猪、散步,他却不能。他整天不知哪儿来的那么多工作:白天教书,找学生谈话,了解班级情况,开展班级活动;晚上要批改学生作业,写备课笔记,翻阅书籍,收集资料……他顾不了理发,顾不了洗衣,即使洗衣,也把幽兰给他做的白衣洗成了黄衣,再把黄衣洗成了灰衣……
一天夜里,他工作到十二点,肚子饿了,“咕噜咕噜”地叫唤,他先倒杯开水喝了,开水当然不能塞饱,越喝越饿得厉害。这时候,他多么想得到一点能充饥的食物呀!但是没有。他也曾买过饼干、锅巴之类的食品放在房里,但都被单身教师“共产”了。现在明知房里没有吃食可找,但饥饿偏偏使他不能甘心——就如一个好吃的孩子,明知家里没有零食,但总是怀疑父母是不是狠心地将吃食藏在了某个地方——他就用眼睛在不足十平米的房间里不住地张望、寻找……最后还真的在那个竹制的小书架上发现了一个鼓囊囊的纸包!纸包如商店卖的白糖包那样大小,如酥糖包那样方方正正,他发现它的时候,它正安安静静地等候在那书架上。他明知那是一个月前医生为他配的治胃的中药,现在竟产生了怀疑,怀疑是自己的记忆出了问题,把美味的食品当成了中药!直到拆开纸包,确确实实是一包黑黢黢、满是辛辣味的树皮草根时,他才不得不摇了摇头,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
“要是幽兰在这里,她会想方设法给我弄点吃食的!”那天晚上,他空腹在床上反复地想着。
“现在机会来了,只要把户口转了,幽兰就可以到中学来上班了,自己再也不会半夜三更饿肚子了!”想着,就准备晚上好好开个夜车,绞绞脑汁,把那份报告写好,写出水平,写出质量来!
按理说,对于一个教高中语文而且是直接从大学中文系毕业出来的语文老师,写份申请报告,应该是“小菜一碟”!
但在真的动笔之前,他还是十分慎重的。因为他知道这份报告递交上去,直接关系到幽兰是否能真的成为吃“商品粮”、全家是否真的能到街上来团聚的大事。作为中文系的高材生,他深知文字感情色彩的重要,在动笔之前,他特意从竹编书架上翻出那篇脍炙人口以情动人的前人的代表作《陈情表》,就在灯下反复研读,细细咀嚼,再三推敲它的结构布局,揣摩它长短句搭配的行云流水般的气势和那委婉地谴词造句以情动人的技巧,然后,以它为蓝本,打腹稿,拟草稿,几经润色,最后以钢笔楷书规规矩矩、工工整整誊抄出来,再如冰心先生告诫的那样,放在家里压上两天,读了又读,看了又看,将几个陈述句换成了感叹句,再誊抄一遍,再默读几次,觉得实在是天衣无缝无懈可击了,最后才按照邵书记指点的路径去办理。
公社政府大院就在中学南面,来回不过五分钟路程。于頫这天上午上完课后,就将那用牛皮纸信封装着的报告揣在怀里,喜滋滋去公社找到木清副书记。
这个一向怕见官员的于頫于老师,这次所以能如此大胆直接去见丁副书记,这除了事关他全家的幸福生活之外,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那次,丁副书记到中学参加教师会,散会时,于頫老师正紧跟在丁副书记身后,几个调皮的年青教师就暗地使坏,突然冷不防从身后重重将他很推一掌!这一掌就推得他一个踉跄,眼看就要将前面的丁副书记撞倒,就在这关键时刻,于頫竟然想到朝鲜战场上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壮烈举动,就学着那模样,猛地张开双臂,两手紧紧撑住两边门框,以屁股顶住身后压过来的人群,直顶得身后人群一个个前面的屁股顶得后面的肚皮阵阵绞痛得呀呀怪叫纷纷倒退,更是挤得满办公室的桌椅叽哑作响!这才保住丁副书记的人身安全。等出了学校大门,丁副书记回过头来,重重地拍了拍于頫的肩膀,说:“小于,听说你的书教得不错呀,是中学一根得力的台柱子哩!好!好!年青有为,年青有为!”走远了,还回过头来一再向他招手,说:“小于,今后有什么难处,去找我噢!”第一印象多么重要啊!丁副书记对他有这么好的印象,这次送报告去,能不好说话?
丁副书记的办公室在政府大楼二层,也就是上楼梯向东倒数第三间。办公室布置十分简陋:一张朱红色的三屉办公桌,一把朱红色的办公椅,另加一条摆放在墙边用木条钉成的可坐三五人的朱红长靠背椅,那是留作给来人坐的。墙上贴着两幅竖写的毛主席语录,一条是:“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另一条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丁副书记的办公桌就在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条幅下面。
丁副书记这天仍是披着那件藏青色中山服,内穿酱色浅领毛线衣,头戴一顶蓝色鸭嘴帽,静静坐在桌前看一份秘书刚刚送来的文件。办公室里很静,静得有些怕人。
于頫在窗门外看见,心中顿然涌起一阵胆怯,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偷着向丁副书记瞟了几眼。
丁木清副书记生相确实逼人:瘦削的长脸,突出的颧骨,脸黑得就如一块不规则的三角形的锅铁反扣在上面,除了眼睛和牙齿之外,就很难再从他的脸上看到一处白的地方;“黑锅铁”上方如岩石凸起的两道眉弓上各长一撮足有寸余长微微弯曲的寿眉;最为逼人的就是从那棱角分明的眉弓下又突然凹陷进去就如两口深不可测的幽洞的眼睛里射出的青光,那青光仿佛就如神话中的照妖镜放出的魔力,任何妖魔鬼怪凡人神仙在它的照耀下都难以逃脱……
就在这时,于頫清楚地看见那凹陷进去的两只幽洞里射出了两道青光!他立即一阵发怵,就感觉这青光是从那黑云间突然撕裂出的两道扑面而来的闪电!他那条刚上楼梯时还“噔噔噔”的小腿立刻就绵软下去,几乎是带着颤抖拖着腿进了办公室,走到了丁木清副书记的面前。
“丁书记,你忙啊?……我、我有事想找你。”说着,于頫就极不自然地站在丁木清副书记的办公桌前。
丁副书记看完文件,正在放松眼神,见是中学于老师,就用手指了一下那靠墙的木条长椅,说:“有事?讲。”
于頫没有去坐,手就“嗦嗦”地从衣袋里掏出那份报告递了过去。
“不行啊!今年的指标没有了。”丁副书记那两道青光在报告上扫了一下,已知道对方的来意,就习惯地耸了耸披在肩上的藏青色 “大氅”,又把那份报告推到于頫面前。
“丁书记,不是说国家每年都有个千分之一点五的‘农转非’的指标吗?”于頫知道丁副书记说的不是实话,就追问了一句。
丁木清知道已隐瞒不过去,就“嘿”地冷笑一声,说:“指望那个指标啊,还不把黑头发急成了白头发!”就又耸动了一下 “大氅”,说:“每年就那么一点可怜的指标,单转干部家属都不够,哪能轮到你们教师!”
于頫有些发懵,就问:“咦?丁书记,我们教师不也是‘国家干部’吗?”
丁木清自知话说得不妥,但又不能在一个教师面前认错,就再次从那幽洞里放出两道青光,说:“于老师,小于,小于同志,什么事地得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呀。你想,我们公社这些干部,大多数都是从外地调进来的,他们的家属也跟在后面,不先给他们转个户口,安个工作,他们怎么安心工作呀?”又耸动一下 “大氅”,继续说:“再说,你们都是本地人,每年在生产队还可以……哦,马上不是就要搞联产责任承包了,联产承包好哇,你们家属可以分到田土了,有了田土就更不愁吃喝穿用了,你要急着转户口干什么?”
于頫急了,就说:“丁书记,我家属这几年的身体不行了,指望她在家种田,我就更不放心了。那样,势必要分散我的精力,分散了我的精力,就一定会影了我的教学工作!”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